诗文库 正文
摄生养性论 远古 · 彭祖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
神强者长生,气强者易灭。柔弱畏威,神强也;鼓怒骋志,气强也。凡人才所不至,而极思之,则志伤也;力所不胜,而极举之,则形伤也。积忧不己,则魄神伤矣;积悲不已,则魄神散矣。喜怒过多,神不归室;憎爱无定,神不守形。汲汲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久言笑则藏腑伤,久坐立则筋骨伤,寝寐失时则肝伤,动息疲劳则脾伤,挽弓引弩则筋伤,沿高涉下则肾伤,沈醉呕吐则肺伤,饱食偃卧则气伤,骤马步走则胃伤,喧呼诘骂则胆伤。阴阳不交则疮痱生,房室不节则劳瘠发。且人生一世,久远之期,寿不过三万日,不能一日无损伤,不能一日修补,徒责神之不守,体之不康,岂不难乎!足可悲矣。是以养生之法,不远唾,不骤行,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卧不及极。先寒而后衣,先热而后解。不欲甚饥,饥则败气。食诫过多。勿极渴而饮,饮诫过深。食过则症块成疾,饮过则痰癖结聚气风。不欲甚劳,不欲甚逸。勿出汗,勿醉中奔骤,勿饱食走马,勿多语,勿生餐,勿强食肥鲜,勿沐发后露头。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冬极温而春有狂疫,夏极凉而秋有疟痢。勿露卧星月之下,勿饥临尸骸之前。勿睡中摇扇,勿食次露头,勿冲热而饮冰水,勿淩甚寒而逼炎炉。勿沐浴后而迎猛风,勿汗出甚而便解衣,勿冲热而便入冷水淋身,勿对日月及南北斗大小便,勿于星辰下露体,勿冲霜雾及岚气,此皆损伤藏腑,败其神魂。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此并应于五行,潜禀四体,可理可究矣。志士君子,深可慎焉,犯之必不便损,久乃积成衰败。是故心为五藏之主,气为百体之使,动用以太和为马,通宣以玄寂为车。关节烦劳,即偃仰导引。若不营摄养之术,不顺和平之道,须臾气衰于不竟之际,形枯于声色之前,劳其渺渺之身,憔其戚戚之思,闻斯道养,深可修慎。是以真人常日淡泊,不亲狂荡,而愚者纵意,未至损身,已败其神魂,伤其魄矣。悲夫(《道藏》临字五号。 案此秦汉已后养生家言,托之彭祖。)!
养寿 远古 · 彭祖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
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夫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也;美色淑姿,安闲性乐,不至思欲之感,所以通神也;车服威仪,知足无求,所以一志也;八音五色,以养视听之欢,所以导心也。凡此皆以养寿,而不能斟酌之者,反以速患。古之智人,恐不才之子,不识事宜,流荡不还,故绝其源。故《经》有「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过,不如独卧。色使目盲,声使耳聋,味使口爽」。言若能节宣其宜适,抑扬其通塞者,不减年算,而得其益。凡此之类,譬犹水火,可否失适,反为害耳。人不知其经脉损伤,血气不足,肉理空疏,髓脑不实,体已先病,故为外物所犯,因风、寒、酒、色以发之。若本充实,岂有病乎?凡远思强健伤人,忧愁悲哀伤人,喜乐过量伤人,忿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戚戚所患伤人,寒暖失节伤人,阴阳不交伤人。人所伤者甚众,而独责房室,不亦惑哉!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所以道养神气,使人不失其和。天地得交接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残折之期。能避众伤之事,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天地昼离而夜合,一岁三百六十交,精气和合者有四时,故能生育万物,不知穷极。人能则之,可以长存,次则有服气,得其道,则邪气不能入,治身之本要也。其馀历藏导引之术,及念体中万神,有含影中形之事,不然于心志也。人能爱精养体,服气练神,则万神自守。其不然者,营卫枯疲,万神自逝,非思念所留者也(《御览》七百二十引《神仙传》彭祖云。案此后世依托,《道藏·尽字号》有《彭祖导引图》一篇,不录。)。
申子·大体 其三 战国郑国 · 申不害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四
今使乌获彭祖负千钧之重,而怀琬琰之美,令孟贲、成荆带干将之剑卫之,行乎幽道,则盗犹偷之矣。今人君之力,非贤乎乌获、彭祖,而勇非贤乎孟贲、成荆也;其所守者,非恃琬琰之美,千钧之重也,而欲勿失,其可得耶?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号,臣如响;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为人臣者,操契以责其名。名者,天地之网,圣人之符。张天地之网,用圣人之符,则万物之情,无所逃之矣。故善为主者,倚于愚,立于不盈,设于不敢,藏于无事,窜端匿疏,示天下无为,是以近者亲之,远者怀之,示人有馀者人夺之,示人不足者人与之。刚者折,危者覆,动者摇,静者安。名自正也,事自定也,是以有道者自名而正之,随事而定之也。鼓不与于五音,而为五音主;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治主。君知其道也,臣知其事也。十言十当,百为百当者,人臣之事也,非君人之道也。昔者尧之治天下也以名,其名正则天下治;桀之治天下也亦以名,其名倚而天下乱。是以圣人贵名之正也。主处其大,臣处其细,以其名听之,以其名视之,以其名命之,镜设精无为,而美恶自备;衡设平无为,而轻重自得。凡因之道,身与公无事,无事而天下自极也(《群书治要》,又见《长短经。反经》,又略见《意林》《初学记》二十五)。
天问 战国楚国 · 屈原
屈原放逐,徬徨山泽,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间而问之,以渫愤懑。楚人哀而惜之,因共论述,故其文义不次序云尔。(此篇所问,虽或怪妄,然其理之可推、事之可鉴者尚多有之。而旧注之说,徒以多识异闻篇功,不复能知其所以问之本意,与今日所以对之明法。至应始欲质以义理,为之条对,然亦学未闻道,而誇多衡巧之意犹有杂乎其闾,以是读之常使人不能无遗恨。若补注之说,则其庞乱不知所择又愈甚焉。今存其不可阙者,而悉以义理正之,庶读者之有补云。)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佥曰:「何忧?
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寘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㯐,其衍几何?
昆崙县圃,其居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晁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𥷤,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辩》《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封狶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化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脩盈?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撰体恊胁,鹿何膺之?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以迁之?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妺嬉何肆,汤何殛焉?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何所亿焉!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何肆犬体,而厥身不危败?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玄鸟致贻,女何喜?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夫何罪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到击纣躬,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定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衒,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沉之?
雷开阿顺,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妇,何所讥?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鼓刀扬声,后何喜?
武发杀殷,何所悒?
载尸集战,何所急?
何感天抑地,夫谁畏惧?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
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何壮武厉,能流厥严?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蜂蛾微命,力何固?
北至回水,萃何喜?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厥严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荆勋作师,夫何长?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封丙吉等诏(元康三年三月)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六
朕微眇时,御史大夫丙吉、中郎将史曾、史玄、长乐卫尉许舜、侍中光禄大夫许延寿皆与朕有旧恩,及故掖庭令张贺辅导朕躬,修文学经术,恩惠卓异,厥功茂焉。《诗》不云乎,「无德不报」。封贺所子弟子侍中中郎将彭祖(《张安世传》作《诗》云「无言不雠,无德不报,」其封贺子侍中关内侯彭祖。)为阳都侯,追赐贺谥曰阳都哀侯。吉、曾、玄、舜、延寿皆为列侯。故人下至郡邸狱复作,尝有阿保之功,皆受官禄田宅财物,各以恩深浅报之(《汉书•宣纪》,又见《张安世传》有删节。)。
圣主得贤臣颂 西汉 · 王褒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二、文选卷四十七
夫荷旃被毳者,难与道纯绵之丽密;羹藜唅糗者,不足与论太牢之滋味。今臣僻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旨。虽然,敢不略陈愚心,而杼情素!记曰:恭惟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审己正统而已。夫贤者,国家之器用也。所任贤,则趋舍省而功施普;器用利,则用力少而就效众。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及至巧冶铸干将之璞,清水淬其锋,越砥敛其锷,水断蛟龙,陆剸犀革,忽若彗氾画涂。如此则使离娄督绳,公输削墨,虽崇台五层,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庸人之御驽马,亦伤吻弊筴而不进于行,胸喘肤汗,人极马倦。及至驾齧膝,骖乘旦,王良执靶,韩哀附舆,纵骋驰骛,忽如影靡,过都越国,蹶如历块;追奔电,逐遗风,周流八极,万里一息。何其辽哉!人马相得也。故服絺绤之凉者,不苦盛暑之郁燠;袭狐貉之煖者,不忧至寒之凄沧。何则?有其具者易其备。贤人君子,亦圣王之所以易海内也。是以呕喻受之,开宽裕之路,以延天下之英俊也。夫竭智附贤者,必建仁策;索人求士者,必树伯迹。昔周公躬吐握之劳,故有圄空之隆;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由此观之,君人者勤于求贤而逸于得人。人臣亦然。昔贤者之未遭遇也,图事揆策,则君不用其谋;陈见悃诚,则上不然其信。进仕不得施效,斥逐又非其愆。是故伊尹勤于鼎俎,太公困于鼓刀,百里自鬻,宁戚饭牛,离此患也。及其遇明君、遭圣主也,运筹合上意,谏诤则见听,进退得关其忠,任职得行其术,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离蔬释蹻而享膏梁,剖符锡壤,而光祖考,传之子孙,以资说士。故世必有圣智之君,而后有贤明之臣。虎啸而谷风冽,龙兴而致云气,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阴。易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诗曰:「思皇多士,生此王国」。故世平主圣,俊乂将自至,若尧舜禹汤文武之君,获稷契皋陶伊尹吕望之臣,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虽伯牙操𥳠钟,蓬门子弯乌号,犹未足以喻其意也。故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俊士亦俟明主以显其德。上下俱欲,欢然交欣,千载一会,论说无疑。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若巨鱼纵大壑。其得意如此,则胡禁不止,曷令不行?化溢四表,横被无穷,遐夷贡献,万祥必臻。是以圣主不遍窥望而视已明,不殚倾耳而听已聪。恩从祥风翱,德与和气游,太平之责塞,优游之望得。遵游自然之势,恬淡无为之场。休徵自至,寿考无疆,雍容垂拱,永永万年。何必偃仰诎信若彭祖,呴嘘呼吸如乔松,眇然绝俗离世哉!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盖信乎其以宁也!
博陵太守孔彪碑(建宁四年七月)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百二
君讳彪,字元上,孔子十九世之孙,颍川君之元子也。君少履天姿自然之正,帅礼不爽,好恶不愆,孝衷度衷,修身践言,龙德而学,不至于谷,浮游尘埃之外,吁爵焉汜而不俗。郡将嘉其所履,前后聘召,盖不得已,乃翻尔束带,玄论穷理,直道事人,仁必有勇,可以托六授命如毛诺则不宿,美之至也。莫不归服,举孝廉,除郎中、博昌侯。疾病留宿□迁□京府丞。未出京师,遭大君忧,泣逾皋鱼,丧过乎哀,谨畏旧章。服竟还署,试拜尚书侍郎,无偏无党,遵王之素,荐可黜否,出□□度。日恪位伫,所在祗肃。拜治书御史,膺皋陶之廉恕,□参之□□□□□□律祗用既平□博陵太守。郡阻山□□□以饥馑斯多草窃,罔不□贼刘曼张丙等,白日攻剽,坐家不命。君下车之初,□五都以博□削四凶以胜残,乃□□□爰尚桓桓,折马蠲用,丑类己殚,路不拾遗,斯民以安。发号施宪,每合天心。□之所恶,不以强人,义之所欲,不以□□□姓乐政而归于德,望如父母,顺如流水。迁下邳相、河东大守,举此□□君子风也。未怒而惧,不令而从,云行雨施,□□大和,海内归公,卿之任矣。劳而不伐,有实若虚,固执谦需,以病辞官去位。阖□以孝竭□馀暇徲𢓡弹琴击磬□□□之味而不敢其静。上帝棐谌,天秩未究,将据师辅,之纪之纲,而疾弥流,乃陨乃□。年卅九,建宁四年七月辛未□□□哀哉。魂神超迈,家兮冥冥,遗孤忉绝,于嗟想形。□□哀远,念不欲生。群臣号咷,靡所复逞。夫逝往不可追兮,功□□□识,惟君之轨迹兮,如列宿之错置。《易》建八卦,揆爻系辞述而不作,彭祖赋诗,皆赞所见。于时颂□□是□吏崔□□□王沛等伏信好古,敢咏显□。乃刊斯石,钦铭洪基,昭示后昆,申锡鉴思。其辞曰:
穆穆我君,大圣之胄。淳懿允元,睿其玄秀。惟岳降精,诞生忠良。奉应郡贡,亮彼我□。克明王道,辩物居方。周□□□□也正名。朝无秕政,直哉惟清。出统华夏,化以典城。□猾殄迸,贤倚□庭。帝重乃勋,自□□征。所临如神,□□□□□□之翰,先民是程。宜乎三事,金铉利贞。而洁白驹,俾世愤恻。当享眉耇,莫匪尔极。大□□□,邈矣不意。于嗟悲兮,□□□息。漫漫庶几,复焉所力。咨乎不朽,没而德存。伊尹之休,格于皇天。惟我君绩,表于丹青。永永无沂,与日月并。于嗟□□,于以慰灵(碑本,《隶释》八)。
浚仪令衡立碑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百六
君讳立,字元节。其先出自伊尹,阿衡官有□□□为氏,君其胄也。曾祖父以儒林清节,建□于□□官至左冯(下缺)出□固□□君幼有嘉操,长而□□傅帅□业(下缺)友□□尊贤汜爱,含弘,□发为县功曹,无儋石之蓄,乃□洁己约(下缺)仕为□史迁萧尉纪吾浚善良隐□□情□□见怀(下缺)然乃志高蹈濯鳞,常为□从□昭违朝政(下缺)望有□□人诸友含哀伤悼,相与谕述,□以为先□殁问□□者也。□刊斯石,以铭□代。其辞曰:
于穆从事,淑慎广渊。柔嘉其德,仪问孔芬。其芬如何?允孝允□□□□□□有烈勋。宜享难老,彭祖为邻。昊天不吊,降此咎氛。鸣□痛感□□□□□此有灵,贻厥后昆(《隶释》十二)。
终南山赋 其一 东汉 · 班固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四
伊彼终南,岿巀嶙囷。概青宫,触紫辰。嵚崟郁律,萃于霞雰。暧㬣晻蔼,若鬼若神。傍吐飞濑,上挺修林。玄泉落落,密荫沈沈。荣期绮季,此焉恬心?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皇鸾鸑鷟。警乃前驱,尔其珍怪。碧玉挺其阿,蜜房溜其巅(案:《文选·蜀都赋》注引班固《终南颂》有此语,或「颂」即「赋」之误)。翔凤哀鸣集其上,清水泌流注其前。彭祖宅以蝉蜕,安期飨以延年。唯至德之为美,我皇应福以来臻。埽神坛以告诚,荐珍馨以祈仙。嗟兹介福,永钟亿万年(《初学记》五)。
奕旨 东汉 · 班固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六
大冠言博既终,或进而问之曰:「孔子称有博奕,今博行于世,而奕独绝。博义既弘,奕义不述,问之论家,师不能说,其声可问乎」?曰:「学不广博,无以应客。北方之人,谓棋为奕,弘而说之,举其大略,厥义深矣。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四象既陈,行之在人,盖王政也。成败臧否,为仁由己,道之正也。夫博悬于投,不专在行,优者有不遇,劣者有侥幸踦挐相凌,气势力争,虽有雄雌,未足以为平也。至于奕则不然,高下相推,人有等级,若孔氏之门,回、赐相服;循名责实,谋以计策,若唐、虞之朝,考功黜陟。器用有常,施设无析,因敌为资,应时屈伸,续之不复,变化日新。或虚设豫置,以自护卫,盖象庖羲罔罟之制。堤防周起,障塞漏决,有似夏后治水之势。一孔有阙,坏颓不振,有似瓠子泛滥之败。一棋破洼,亡地复还,敌人恐惧。参分有二,释而不诛,周文之德,知者之虑也。既有过失,能量弱强,逡巡需行,保角休旁,却自补续,虽败不亡。缪公之智,中庸之方,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及其晏也,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推而高之,仲尼概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质之《诗》《书》,《关雎》类也。纰专知柔,阴阳代至,施之养性,彭祖气也。外若无为,默而识净,泊自守,以道意,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虞仲,信可喜。感乎大冠论未备,故因问者喻其事(《艺文类聚》七十四,《御览》七百五十三,《古文苑》)」。
六艺论 其三十四 东汉 · 郑玄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四
治《公羊》者,胡母生、董仲舒,董仲舒弟子嬴公、嬴公弟子眭孟、眭孟弟子庄彭祖及颜安乐、它乐第子阴丰、刘向、王彦(《公羊序·疏》)。
风俗通义佚文卷二 其九十八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七
彭祖寿年八百岁,犹恨唾远(《御览》三百八十七)。
折杨柳行(《诗纪》云。艺文作游仙诗。古乐府作长歌行。) 曹魏 · 曹丕
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
上有两仙僮,不饮亦不食。
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
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
轻举乘浮云,倏忽行万亿。
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
彭祖称七百,悠悠安可原。
老聃适西戎,于今竟不还。
王乔假虚辞,赤松垂空言。
达人识真伪,愚夫好妄传。
追念往古事,愦愦千万端。
百家多迂怪,圣道我所观(四解乐府云。右一曲魏晋乐所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三十七。广《文选》十三。《诗纪》十二。又《类聚》七十八作游仙诗。引极、食、色、翼、亿、识六韵。《文选》二十二宿东园注引极、食、色、翼四韵。《初学记》五作登山望远诗。引极、食二韵。《白帖》九引色一韵。旧《唐书》九十五、《御览》九百八十四并引极、食、色、翼四韵。《御览》四十五、寰宇记五十五并引食一韵。广《文选》九作游仙诗。引极、食、色、翼、亿、识六韵。)。
达庄论 曹魏 · 阮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五
伊单阏之辰,执徐之岁,万物权舆之时,季秋遥夜之月,先生徘徊翱翔,迎风而游,往遵乎赤水之上,来登乎隐坌之丘,临乎曲辕之道,顾乎泱漭之州,恍然而止,忽然而休,不识曩之所以行,今之所以留,怅然而无乐,愀然而归白素焉。平昼闲居,隐几而弹琴。于是缙绅好事之徒相与闻之,共议撰辞合句,启所常疑。乃窥鉴整饰,嚼齿先引,推年蹑踵,相随俱进。奕奕然步,月商月商然视,投迹蹈阶,趋而翔至。差肩而坐,恭袖而检,犹豫相林(一作熙。)。莫肯先占。
有一人,是其中雄桀也。乃怒目击势而大言曰:「吾生乎唐虞之后,长乎文武之裔,游乎成康之隆,盛乎今者之世,诵乎六经之教,习乎吾儒之迹,被沙衣、冠飞翮、垂曲裙、扬双鹢有日矣;而未闻乎至道之要,有以异之于斯乎!且大人称之,细人承之;愿闻至教,以发其疑」。先生曰:「何哉,子之所疑者」?客曰:「天道贵生(《艺文类聚》三十七作「贵顺」。),地道贵贞,圣人修之,以建其名,吉凶有分,是非有经,务利高势,恶死重生,故天下安而大功成也。今庄周乃齐祸福而一死生,以大地为一物,以万类为一指,无乃徼惑以失真,而自以为诚者也」?
于是先生乃抚琴容与,慨然而叹,俯而微笑,仰而流眄,嘘噏精神,言其所见曰:「昔人有欲观于阆峰之上者,资端冕,服骅骝,至乎昆仑之下,没而不反。端冕者,常服之饰;骅骝者,凡乘之耳;非所以矫腾增城之上,游玄圃之中也。且烛龙之光,不照一堂之上;镗山之口,不谈曲室之内。今吾将堕崔巍之高,杜衍谩之流,言子之所由,几其寤而获及乎!
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自然者无外,故天地名焉;天地者有内,故万物生焉。当其无外,谁谓异乎?当其有内,谁谓殊乎?地流(《艺文类聚》作「地沈」。)其燥,天抗其湿。月东出,日西入,随以相从,解而后合,升谓之阳,降谓之阴。在地谓之理,在天谓之文。蒸谓之雨,散谓之风;炎谓之火,凝谓之冰;形谓之石,象谓之星;朔谓之朝,晦谓之冥;通谓之川,回谓之渊;平谓之土,积谓之山。男女同位,山泽通气,雷风不相射,水火不相薄。天地合其德,日月顺其光,自然一体,则万物经其常。入谓之幽,出谓之章,一气盛衰,变化而不伤。是以重阴雷电,非异出也;天地日月,非殊物也。故曰:自其异者视之,则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则万物一体也。人生天地之中,体自然之形。身者,阴阳之精气也;性者,五行之正性也;情者,游魂之变欲也;神者,天地之所以驭者也。以生言之,则物无不寿;推之以死,则物无不夭。自小视之,则万物莫不小;由大观之,则万物莫不大。殇子为寿,彭祖为夭;秋豪为大,泰山为小;故以死生为一贯,是非为一条也。
别而言之,则须眉异名;合而说之,则体之一毛也。彼六经之言,分处之教也;庄周之云,致意之辞也。大而临之,则至极无外;小而理之,则物有其制。夫守什五之数,审左右之名,一曲之说也;循自然住(一作「性」。)天地者,寥廓之谈也。凡耳目之名,分之施处,官不易司,举奉其身,非以绝手足、裂肢体也。然后世之好异者不顾其本,各言我而己矣,何待于彼?残生害性,还为雠敌,断割肢体,不以为痛;目视色然而不顾耳之所闻,耳所听而不待心之所思,心奔欲而不适性之所安,故疾𤵜萌则生不尽,祸乱作则万物残矣。夫至人者,恬于生而静于死。生恬则情不惑,死静则神不离,故能与阴阳化而不易,从天地变而不移。生究其寿,死循其宜,心气平治,不消不亏(《艺文类聚》作「消息不亏」。)是以广成子处崆峒之山以入无穷之门,轩辕登昆仑之阜而遗玄殊之根,此则潜身者易以为活,而离本者难与永存也。
冯夷不遇海若,则不以己为小;云将不失于其鸿蒙,则无以知其少。由斯言之,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守其有者有据,持其无者无执。月弦则满,日朝则袭,咸池不留阳谷之上,而悬车之后将入也。故求得者丧,争明者失,无欲者自足,空虚者受实。夫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得之道而正者,君子之实也。是以作智造巧者害于物,明是考非者危其身,修饰以显洁者惑于生,畏死而崇生者失(一作「乱」。)其贞。故自然之理不得作,天地不泰而日月争随,朝夕失期而昼夜无分,竞逐趋利,舛倚横驰,父子不合,君臣乖离。故复言以求信者,梁下之诚也;克己为人者,郭外之仁也;窃其雉经者(此句误。)。亡家之子也;刳腹割肌者,乱国之臣也;曜菁华、被沆瀣者,昏世之士也;履霜露、蒙尘埃者,贪冒之民也;洁己以尤世,修身以明污者,诽谤之属也;繁称是非,背质追文者,迷罔之伦也;诚(一作「成」。)非媚悦,以容求孚,故被珠玉以赴水火者,桀纣之终也;含菽采薇,交饿而死,颜夷之穷也。是以名利之涂开,则忠信之诚薄;是非之辞著,则醇厚之情烁也。
故至道之极,混一不分,同为一体,得失无闻。伏羲氏结绳,神农教耕,逆之者死,顺之者生。又安知贪污之为罚,而贞白之为名乎!使至德之要,无外而已。大均淳固,不贰其纪,清静寂寞,空豁以俟,善恶莫之分,是非无所争,故万物反其所而得其情也。儒墨之后,坚白并起,吉凶连物,得失在心,结徒聚党,辩说相侵。昔大齐之雄,三晋之士,尝相与瞑目张胆,分别此矣,咸以为百年之生难致,而日月之蹉无常,皆盛仆马,修衣裳,美珠玉,饰帷墙,出媚君上,入欺父兄,矫厉才智,竞逐纵横,家以慧子残,国以才臣亡,故不终其天年,而大自割繁其于世俗也。是以山中之木,本大而莫伤。复(或作「吹」。)万数窍(一作「物」。)相和,忽焉自已。夫雁之不存,无其质而浊其文,死生无变,而龟之见宝,知吉凶也。故至人清其质而浊其文,死生无变而未始有云。夫别言者,怀道之谈也;折辩者,毁德之端也;气分者,一身之疾也;二心者,万物之患也。故夫装束马轼者,行以离支(一作「交」。)虑在成败者,坐而求敌;逾阻攻险者,赵氏之人也;举山填海者,燕楚之人也。庄周见其若此,故述道德之妙,叙无为之本,寓言以广之,假物以延之,聊以娱无为之心而逍遥于一世;岂将以希咸阳之门而与稷下争辩也哉?
夫善接人者,导焉而已,无所逆之。故公孟季子衣绣而见,墨子弗攻;中山子牟心在魏阙,而詹子不距。因其所以来,用其所以至,循而泰之,使自居之;发而开之,使自舒之。且庄周之书何足道哉!犹未闻夫太始之论、玄古之微言乎?直能不害于物而形以生,物无所毁而神以清,形神在我而道德成,忠信不离而上下平。兹容今谈而同古,齐说而意殊,是心能守其本,而口发不相须也。
于是二三子者,风摇波荡,相视膴脉,乱次而退,𨃠跌失迹。随而望之耳(或作「其」。)后颇亦以是知其无实,丧气而惭愧于衰僻也(本集,又略见《艺文类聚》三十七)。
五言诗三首 其一 曹魏 · 嵇康
人生譬朝露,世变多百罗。
苟必有终极,彭聃不足多。
仁义浇淳朴,前识丧道华。
留弱丧自然,天真难可和。
郢人审匠石,钟子识伯牙。
真人不屡存,高唱谁当和(○本集一。)。
外夷传论 曹魏 · 鱼豢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三
俗以为营廷之鱼,不知江海之大;浮游之物,不知四时之气,是何也?以其所在者小,与其生之短也。余今泛览外夷、大秦诸国,犹尚旷若发蒙矣。况夫邹衍之所推出,大易《太玄》之所测度乎?徒限处牛蹄之涔,又无彭祖之年;无缘托景风以迅游,载騕袅以遐观,但劳眺乎三辰,而飞思乎八荒耳(《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注)。
思归叹(并序,案,《文选》作「思归引」。) 西晋 · 石崇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三
余少有大志,夸迈流俗。弱冠登朝,历位二十五年。年五十,以事去官。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遂肥遁于河阳别业。其制宅也,却阻长堤,前临清渠。百木几于万株,流水周于舍下。有观阁池沼,多养鱼鸟。家素习技,颇有秦赵之声。出则以游目弋钩为事,入则有琴书之娱。又好服食咽气,志在不朽,傲然有凌云之操。欻复见牵羁,婆娑于九列,困于人间烦黩,常思归而永叹。寻览乐篇,有《思归引》,傥古人之情,有同于今。故制此曲。此曲有弦无歌,今为作歌辞,以述余怀。恨时无知音者,令造亲新声而播于丝竹也。(《文选》)
登城隅兮临长江。极望无涯兮思填胸。
鱼瀺灂兮鸟缤翻。泽雉游凫兮戏中园。
秋风厉兮鸿雁征。蟋蟀嘈嘈兮晨夜鸣。
落叶飘兮枯枝竦。百草零落兮覆畦垄。
时光逝兮年易尽。感彼岁暮兮怅自悯。
廓羁旅兮滞野都。愿御北风兮忽归徂。
惟金石兮幽且清。林郁茂兮芳卉盈。
玄泉流兮萦丘阜。阁馆萧寥兮荫丛柳。
吹长笛兮弹五弦。高歌凌云兮乐馀年。
舒篇卷兮与圣谈。释冕投绂兮希彭聃。
超逍遥兮绝尘埃。福亦不至兮祸不来(○《类聚》二十八。《诗纪》三十。)。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 西晋 · 孙楚
押词韵第八部
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
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
三命皆有极,咄嗟安可保。
莫大于殇子,彭聃犹为夭。
吉凶如纠纆,忧喜相纷绕。
天地为我垆,万物一何小。
达人垂大观,诫此苦不早。
乖离即长衢,惆怅盈怀抱。
孰能察其心,鉴之以苍昊。
齐契在今朝,守之与偕老(○《文选》二十。日本延喜十三年刻《文选》残页。文章正宗二十九。《诗纪》三十。又《类聚》二十九作征西官属送别诗。引草、道、抱三韵。《初学记》十八作征西官属于陟阳候祖道诗。引草、道二韵。苕溪渔隐业话二引保一韵。)。
赠石季伦诗 西晋 · 嵇绍
押职韵
人生禀五常,中和为至德。
嗜欲虽不同,伐生所不识。
仁者安其身,不为外物惑。
事故诚多端,未若酒之贼。
内以损性命,烦辞伤轨则。
屡饮致疲怠,清和自否塞。
阳坚败楚军,长夜倾宗国。
诗书著明戒,量体节饮食。
远希彭聃寿,虚心处冲默。
茹芝味醴泉,何为昏酒色(○《文选》二十三。《类聚》二十三。《诗纪》三十。)。
释嵇叔夜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西晋 · 张邈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五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孝经》曰:「为之宗庙,以鬼享之」。其立本有如此者。子贡称:「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仲田问神,而夫子不答。其抑末有如彼者。是何也?兹所谓明有礼乐,幽有鬼神;人谋鬼谋,以成天下之亹亹也。是以墨翟著《明鬼》之篇,董无心设难墨之说。二贤之言,俱不免于殊途而两惑。是何也?夫甚有之则愚,甚无之则诞。故三子者,皆偏辞也。子之言神,将为彼邪?唯吾亦不敢明也。夫私神立,则公神废;邪忌设,则正忌丧;宅墓占,则家道苦;背向繁,则妖心兴。子之言神,其为此乎?则唯吾之所疾急也。苟大获其类,不患微细,是以见瓶冰而知天下之寒,察旋机而得日月之动。足下细蚕种之说,因忽而不察;是噎溺未知所在,亦莫辨有舟稼也。
夫命者,所禀之分也;信顺者,成命之理也。故曰「君子修身以俟命」,「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何者?是夭遂之实也。犹食非命,而命必胥食,故然矣。若吾论曰:居怠行逆,不能令彭祖夭;则足下举信顺之难,是也。论之所说,信顺既修,则宅葬无贵。故辟之寿宫无益殇子耳。足下不云殇子以宅延,彭祖亦以宅寿。寿夭之说,使之灼然,若信顺之遂期,怠逆之夭性;而徒曰天下或有能说之者。子而不言,谁与能之?夫多食伤性,良药已病,相之所一也。诬彼实此,非所以相证也。夫寿夭不可求之宅,而得之和。故论有不知之□,足下忘于意而责于文,抑不本矣,难曰:唐虞之世,命何同延?长平之卒,命何同短?今论命者,当辨有无,无疑众寡也。苟一人有命,千万皆一也。若使此不得系命,将系宅邪?则唐虞之世,宅何同吉?长平之卒,居何同凶?亦复吾之所疑也。难曰:事之在外而能为害者,不以数心,单豹恃内而有虎。案足下之言,是豹忘所宜惧与惧所宜忘,故张毅修表,亦有内热之祸。虽内外不同,钧其非和,一曙失之,终身弗夏:是亦虎随其后矣。夫谨于邪者慢于正,详于宅者略于和。走以为先,亦非齐于所称也。今足下广之望之久矣。元亨利贞,卜之吉繇;隆准龙颜,公侯之相者,以其数所遇而形自然,不可为也。使准颜可假,则无相;繇吉可为,则无卜矣。今设为吉宅而幸福报,譬之无以异假颜准而望公侯也。是以子阳镂掌,巨君运魁,咸无益于败亡。故吾以无故而居者可占,何惑象数之理也?设吉而后居者不可,则何假为之说也。然则非宅制人,人实征宅邪,其无宅也?似未思其本耳。猎夫从林,其所遇者或禽或虎。遇禽所吉,遇虎所凶而虎也,善卜可以知之耳。是故知吉凶,非为吉凶也。故其称曰「无远近幽深,遂知来物」。不曰「遂为来物」矣。然亦卜之尽,盖理所以成相命者。至乎卜世与年,则无益于周录矣。若地之吉凶,有虎禽之类;然此地苟恶,则当所往皆凶。不得以西东有异,背向不同,宫姓无害,商则为灾。福德则吉至,刑祸则凶来也。故《诗》云:「筑室百堵,西南其户」。古之营居,宗庙为先,厩库次之,居室为后,缘人理以从事。以此议之,既知无太岁刑德也。若修古无违,亦宜吾伦。如无所不知谁从?难曰:不谓吉宅能独成福,犹夫良农,既怀善艺,又择沃土,复加耘耔,乃有盈仓之报。此言当哉!诚三者能修,则农事毕矣。若或尽以邪用,求之于虚,则宋人所谓子助苗长,败农之道也。今以冢宅喻此,宜何比邪?为树艺乎?为耘耔也?若三者有此,则请事后说;若其无征,则愈见其诬矣。今卜相有征如彼,冢宅无验如此,非所以相半也。
案《书》:周公有请命之事,仲尼非子路之祷。今钧圣而钧疾,何是非不同也?故知臣子之心,尽斯心而已,所谓」礼为情貌者」。故于臣弟,则周公请命;亲其身,则尼父不祷。足下图宅,将为礼也?其为实也?为礼则事异于古,为实则未闻显理。如是未得,吾所以为遗,而足下失所愿矣。至于时日,先王所以诫不怠而劝从事耳。俗之时日,顺妖忌而逆事理;时名虽同,其用适反。以三贤校君,愈见其合,未知所异也。
难曰:智之所知,未若所不知者众;此较通世之常滞也。然智所不知,不可以妄求;智所能知,恶其以学哉?故古之君子,修身择术,成性存存,自尽焉而已矣。今据足下所言,在所知邪?则可辨也。所不知邪?则妄求也。二者宜有一于此矣。夫小知不及大知。故乃反于有;无为有者,亦蟪蛄矣。子尤吾之验于所齐,吾亦惧子游非其域,傥有忘归之累也(《嵇中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