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特进光禄大夫徐陵志铭至德元年 陈朝 · 江总
四言诗 出处:全隋文卷十一
耕耘书圃,弋猎文场。
藻思绮合,尺牍绣扬。
辞奔太史,笔利干将
心缄武库,口定雌黄。
奉使巡采,绝域遐深。
市朝迁贸,陵谷相侵。
形寄王绩,多宣攀附。
高排阊阖,郁转云路。
年逾致仕,齿及悬车。
夜漏方尽,驰光复斜。
平原出宿,庠序为家。
陇愁宿雾,松悲闲鸟。
地迥云低,山重树小。
九原孤月,三泉送旐。
畴曩行役,共上河梁。
余因病免,君事远将。
痛心期之徂谢,悯时代之销亡。
冀镌石于玄冢,留清风于故乡(《艺文类聚》四十七)
洛水南看汉王马射 唐初 · 王绩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君王马态骄,蹀躞过河桥。
雨息铜街静,尘飞金埒遥。
铁丝缠箭脚,玉片抱弓腰。
日□矜百中,唯看杨柳(以上三十九首均见北京图书馆藏清陈氏晚晴轩抄本五卷本《王无功文集》卷二。)
秋园夜坐 唐初 · 王绩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秋来木叶黄,半夜坐林塘。
浅溜含新冻,轻云护早霜。
落萤飞未起,惊鸟乱无行。
寂寞知何事?东篱菊稍芳(以上二十八首均见北京图书馆藏清陈氏晚晴轩钞本五卷本《王无功文集》卷三。此本承郑永晓同志抄示。另参校之李抄本,即东武李氏研录山房钞本,转引自韩理洲同志校点本《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元正赋附歌 唐初 · 王绩
五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献岁风光早,芳春节会多。
径潘三月内,恣意饱相(五卷本作「经」)(伯二八一九卷,又五卷本《王无功文集》卷一。)
游北山赋641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一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吾周人也。本家于祁。永嘉之际。扈从江左。地实儒素。人多高烈。穆公感建元之耻。归于洛阳同州悲永安之事。退居河曲。始则晋阳之开国。终乃安康之受田。坟陇寓居。倏焉五叶。成荫。俄将百年。南山故情。老而弥笃。东陂馀业。悠哉自宁。酒瓮多于步兵田广彭泽皇甫谧之心事。陇亩终焉。仲长统之规模。园林幸足。独居南渚。时游北山。聊度日以为娱。忽经年而忘返。西穷马谷。北达牛溪。丘壑依然。风烟满目。孙登默坐。对而无言。王霸幽居。与妻孥而共去。窗临水石。砌绕松篁。类田园之去来。亦已久矣。望山林之故道。何其悠哉。诗者志之所之。赋者诗之流也。式抽短思。即为赋云。
天道悠悠。
人生若浮。
古来贤圣。
皆成去留。
八眉四乳。
龙颜凤头。
殷忧一世。
零落千秋。
暂时南面。
相将北游。
玉殿金舆之大业。
郊天祀地之洪休。
荣深责重。
乐不供愁。
何况数十年之将相
五百里之公侯。
兢兢业业。
长思长忧。
昔怪燕昭汉武
今识图仙之有由。
人谁不愿。
直是难求。
鼎湖而欲信。
桥山之遽修。
玉台金阙。
大海水之中流。
瑶林碧树。
昆崙山之上头。
不得轻飞如石燕。
终是徒劳乘土牛。
已矣哉。
世事自此而可见。
又何为乎惘惘。
弃卜筮而不占
余将纵心而长往。
任物孤游。
遗情直上。
觉老释之言繁。
文宣之技痒。
彼事业之迁斥。
岂明神之宰掌。
物无往而咸章(一作物无待而成章)
生有资而必养。
嗟大道之泯没。
见人情之委枉。
礼费日于千仪。
易劳心于万象。
审机事之不息。
知浇源之寖长。
鸟何事而撄罗。
鱼何为而在网。
生物诡隔。
精灵惚恍。
庄周三月而不朝。
瞿昙六年而遐想。
有是夫。
况吾之不如先达乎。
请息交而自逸。
聊习静而为娱。
遂披林樾。
进陟㩻䧢。
连峰杂起。
复嶂环纡
历丹危而寻绝径。
攀翠险而觅修涂。
耸飞情于霞道。
振逸想于烟衢。
重林合沓以齐列。
崩崖磊砢而相扶。
睹森沉于绝涧。
视晃朗于高嵎。
自谓搏风飙而出埃瓂。
邈若朝元宫而谒紫都。
碧峦之下。
清溪之曲。
望隐隐而才通。
听微微而不属。
眷然引领。
兹焉顿足。
步拥石而邅回。
视横烟而断续。
曳紫。
寒苔布绿。
洞里窥书。
岩边对局。
髣髴灵踪。
依稀仙躅。
灶何代而销金。
杯何年而溜玉。
石室幽蔼。
沙场照烛。
落落而风回。
苍苍而露溽。
月未侧而先阴。
霞方升而已旭。
喜方外之浩荡。
叹人閒之窘束。
况乃幽谷藏真。
傍无四邻。
紫房半掩。
元坛尚新。
逢阆风之逸客。
值蓬莱之故人。
忽据梧而策杖。
披裘负薪
荷衣薜带
藜杖葛巾。
出芝田而计亩。
入桃源而问津。
昆山若砺。
渤澥扬尘。
碧柰而何日。
种琼瓜而几
自然诡异。
非徒隐沦。
乃有上元仙骨。
太清神手。
走电奔雷。
耘空莳朽。
河閒之业不齐贯。
淮南之术无虚受。
咒动南箕。
符回北斗。
偓佺赠药。
麻姑送酒。
青龙就食于甲辰
元牛自拘于乙丑
永怀世事。
天长地久
顾瞻流俗。
红颜白首。
傥千岁之可营。
亦何为而自轻。
昔时君子。
曾闻上征。
忽逢真客。
试问仙经。
谈九华之易就。
叙三英之可成。
丹炉而调石髓。
裛翠釜而出金精。
珠流玉结。
雪耀霜明。
咸谓刀圭暂进。
足使云车下迎。
纷吾人之狭见。
搅偫疑而自拂。
使投足而咸安
亦何为乎此物。
赤城元圃
岂凭虚而搆窟。
但水月之非真。
譬声色之无佛。
过矣刘向
吁嗟葛洪
指期系影。
依方捕风。
谁能离世。
何处逃空。
假使游八洞之金室。
坐三清之玉宫。
长怀企羡。
岂出樊笼。
徒劳海上。
何事云中。
昔日蒋元诩三径
陶渊明五柳
君平坐卜于市门。
子真躬耕谷口
或托闾闬。
潜山薮。
咸遂性而同乐。
岂违方而别守。
余亦无求。
斯焉独游。
属天下之无事。
遇山中之可留。
聊将度日。
忽已经秋。
菊花两岸。
松声一邱。
不能役心而守道。
故将委运而乘流。
伊林涧之虚受。
固樵隐之俱托。
逢故客于中溪
遇还童于绝壑。
云峰龟甲而重聚。
霞壁龙鳞而结络。
水出浦而潺潺。
雾含川而漠漠。
是忻是赏。
爰游爰豫。
结萝幌而迎宵。
茅轩而待曙。
尔其杂树相纠。
长条交茹。
叶动猿来。
花惊鸟去。
公子之殊赏。
谈王孙之远虑。
山水幽寻。
风云路深。
兰窗左辟。
菌阁斜临。
石当阶而虎踞
泉度牖而龙吟。
月照南浦
烟生北林。
阅丘壑之新趣。
纵江湖之旧心。
道集吾室。
风吹我襟。
松花柏叶之醇酎。
凤翮龙唇之素琴。
白牛溪里。
峰峦四峙。
信兹山之奥域。
昔吾兄之所止。
许由避地。
张超成市。
察俗删诗。
依经正史
康成负笈而相继。
根矩抠衣而未已。
组带青衿。
锵锵儗儗。
阶庭礼乐。
生徒梓。
山似尼邱。
泉疑洙泗(吾兄通字仲淹生于隋末守道不仕大业中隐于此溪续孔子六经近百馀卷门人弟子相趋成市故溪今号王孔子之溪也)
忽焉四散。
于今二纪。
地犹如昨。
人多已矣。
念昔日之良游。
忆当时之君子。
佩兰荫
诛茅席芷。
树即环林。
门成阙里。
仲由之正色。
庄周之言理(此溪之集门人常以百数唯河南董恒南阳元中山贾琼河南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馀人称为俊颖而姚义多慷慨同侪方之仲由薛收以理达称方庄周薛寔妙言理也)
触石横肱。
逢流洗耳。
取乐经籍。
忘怀忧喜。
时挟策而驱羊。
或投竿而钓鲤。
何图一旦。
邈成千纪。
木坏山颓。
舟移谷徙。
北冈之上。
东岩之前。
讲堂犹在。
碑石宛然。
想问道于中室。
忆横经于下筵。
坛场草树。
院宇风烟。
昔文中之僻处。
谅遭时之丧乱。
局逸步而须时。
蓄奇声而待旦。
旅人小吉。
明夷大难。
建功则鸣凤不闻。
修书则获麟为断。
惜矣吾兄。
遭时不平。
殁身之后。
天下文明。
坐门人于廊庙。
瘗夫子于佳城。
死而可作。
何时复生。
式瞻虚馆。
载步前楹。
眷眷长想。
悠悠我情。
俎豆衣冠之旧地。
金石丝竹之馀声。
没而不朽。
知何所营(吾兄仲淹大业十三年卒于乡馆时年三十三门人谥为文中子及皇家受命门人多至公辅而文中之道不行于时余因游此溪周览故迹盖伤高贤之不遇也)
临故墟而掩抑。
指归途而叹惜。
往往溪横。
时时路塞。
忽登崇岫。
依然旧识。
地迥心遥。
山高视直。
望烟火于桑梓。
辨沟塍于乡国。
斜临姑射之西。
正是汾河之北。
怅矣怀抱。
悠哉川域。
忆昔过庭。
童颜稚龄
何赏不极。
何游不经。
弄春风于涧户。
咏秋月于山扃。
北窗照雪。
南轩聚萤
䌽衣扇枕
缁布问经。
何斯乐之易失。
倏衔哀而茹恤。
天未悔祸。
遭家不秩。
子敬先亡。
公明早卒。
余自此而浩荡。
又逢时之不仁。
天地遂闭。
云雷渐屯。
与沮溺而同趣。
而隐身。
幸收元吉。
坐偶昌辰。
北海之嘉遁。
许南山之不臣。
养拙辞官。
含和保真。
岂若冯敬通之诽世。
赵元淑之尤人。
殷忧耻贱。
憔悴伤贫。
操井臼而无乐。
历山河而苦辛。
岂如我家生事。
都卢弃置。
不念当归。
宁图远志。
坐青山而非隐。
碧潭而已喜。
旧知山里绝尘埃。
登高日暮心悠哉。
子平一去何时返。
仲叔长游遂不来。
幽兰独夜之琴曲。
桂树淩晨之酒杯。
丘园散诞。
窟室徘徊。
坐等枯木。
心如死灰
亦有山羞野馔
兰浆木麨。
叶煎羹。
松根溜醥。
既采药而为食。
谅随情而不矫。
负锸前。
腰镰岁杪
草渐密而饶兽。
树弥深而足鸟。
地寂寞而森沉。
路纵横而窈窕。
野亭鹤唳。
山梁雉鷕。
远游之所。
幽栖之次。
或抱犊而新来。
乍闻鸡而始至。
藋畦一两。
茅斋数四。
山为险而无人。
岭时平而有地。
石菌抽叶。
金芝吐穗
镜厌山精。
刀驱木魅。
泉绕砌而鱼跃。
树横窗而鸟萃。
天网何宽。
人生岂难。
饮河知足。
巢林必安。
亦何荣于拾紫
亦何羡于还丹。
红藜促节之杖。
绿箨斑文之冠。
野餐二簋。
园蔬一盘。
阮籍而长啸。
刘伶而甚欢。
晓入柴户。
暮归药栏。
老莱地僻。
邹生谷寒。
杨柳则条垂锻沼。
杏树则花飞坐坛。
赋成鼓吹。
诗如弹丸。
携始睟之鸣鹤。
对新婚之伯鸾
我有怀抱。
萧然自保。
古人则难与同归。
纷吾则此焉将老。
涧溪沼沚之蘋艾。
邱陵阪隰之桑枣。
接果移棠。
栽苗散
不藏无用之器。
不爱非常之宝。
抵玉惊禽。
挥金薙草。
接朋友于杯桉。
弄儿童于襁褓。
乐山泽之浮游。
江潭之枯槁。
戒非佞佛。
斋非媚道。
无誉无功
形骸自空。
坐成老圃。
居然下农。
身与世而相弃。
赏随山而不穷。
披衣灶北。
逐食墙东。
傥有白头四皓
庞眉八公。
小童乘日。
仙人驭风
乡老则杖头安鸟。
邦君则车边画熊
心期闇合。
道术潜同。
解来相访。
愚公谷中。
陈叔达重借隋纪书634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一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久承所撰隋纪。缮写咸毕。
前舍弟及家人往。并有书借。
咸不见付。岂连城之珍。
俟楚文而乃进。崩山之操。
钟期而后发。应以左貂右蝉。
荣冠东省。掌壶负玺。
望重南宫。朝夕丹墀。
揖让增价。往来青琐。
步顿生光。丰屋华榱。
顾蓬蒿而徙眷。鸣钟列鼎
想藜藿而移交。不与骄期。
遂忘昔时之好耳。仆遭逢明圣。
栖迟丘壑。幸悦之风。
得全箕颍之操。虽心期所托。
吾道遥存。而出处离异。
仪刑难接。所以愿凭鳞羽。
宛若承颜。望观述作。
欣然得意。足下裁成国典。
褒贬人伦。欲使明镜一时。
覆车千祀。故当贻诸好事。
岂拟唯传子孙。方复固其缄縢。
严其扃鐍。天下之望。
岂如是乎。仆亡兄芮城
尝典著局。大业之末
欲撰隋书。俄逢丧乱。
未及终毕。仆窃不自揆。
思卒馀功。收撮漂零。
尚存数帙。兆自开皇之始。
乞于大业之初。咸亡兄点窜之遗迹也。
大业之后。言事阙然。
仆虽欲继成。无可凭采。
以此尤思见足下之所作也。还使请致。
无再三。王绩白。
自撰墓志铭644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王绩者。有父母。
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
人或问之。箕踞不对。
盖以有道于已。无功于时也。
不读书。自达理。
知荣辱。不计利害。
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进一阶。
才高位下。免责而已。
天子不知。公卿不识。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
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
往往卖卜。时时著书。
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
乡人未有达其意也。尝耕东皋。
号东皋子。身死之日。
自为铭焉。曰。
唐逸人太原王
若顽若愚。似矫似激。
院止三径。堂唯四壁。
不知节制。焉有亲戚。
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
无思无虑。何去何从。
垄头刻石。马鬣裁封。
哀哀孝子。空对长松。
无心子传618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东皋子始仕。以醉懦罢。乡人或诮之。东皋子不屑也。退著无心子。以见趣焉。
无心子寓居于越。
越王不知其大人也。
拘之仕。
无喜色。
泛若而从。
越国之法。
曰有秽行者不齿。
俄而无心子者。
以秽行闻于王。
王黜之。
无愠色。
退而将游于茫荡之野。
之邑。
而遇机士。
机士抚髀而叹者三。
曰。
嘻。
子贤者而以罪废。
无心子不应。
机士曰。
愿受教。
无心子曰。
尔闻蜚廉氏之马说乎。
昔者蜚廉氏有二马。
一者朱鬣白毳。
龙骼凤臆
骤驰如舞。
终日不释鞍。
竟以艺死。
一者重胫昂尾。
驼颈貉膝。
踶齧善蹶。
弃而散诸野。
终年肥遁。
是以凤凰不憎山栖。
蛟龙不羞泥蟠。
君子不苟洁以罹患。
圣人不避秽而养生。
东皋子闻之曰。
善矣尽矣。
不可以加之矣。
五斗先生642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五斗先生者。
以酒德游于人閒。
有以酒请者。
无贵贱皆往。
往必醉。
醉则不择地斯寝矣。
醒则复起饮也。
常一饮五斗。
因以为号焉。
先生绝思虑。
寡言语。
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
忽焉而去。
倏然而来。
其动也天。
其静也地。
故万物不能萦心焉。
尝言曰。
天下大抵可见矣。
生何足养。
嵇康著论。
途何为穷。
阮籍恸哭
故昏昏默默。
圣人之所居也。
遂行其志。
不知所如。
处士仲长子光636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岁月日。
邻人王绩谨以鱼醴之奠。
祭仲先生之灵曰。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鸟飞知还。
龙亢必悔。
嗟嗟夫子。
理融其内。
不忮不求。
无憎无爱。
古人有言。
微妙元通。
藏用以密。
养正以蒙。
嗟嗟夫子。
允执其中。
不见其始。
孰知其终。
荡荡心迹。
悠悠默语。
周览人事。
退居河渚
何去何从。
谁求谁与。
聊同聚散。
亦均寒暑。
大矣夫子。
其生若浮。
至矣夫子。
其死若休。
乡党不惧。
朋友不忧。
素琴犹在。
黄经尚留。
老莱不婚。
梁鸿难偶。
筵无馈奠。
室无箕帚。
嗟嗟夫子。
岂图其后。
金玉满堂
莫为之守。
凡我故人。
素服临旃。
葛巾从窆。
桐棺以迁。
坟不易陇。
坎不及泉。
苟无怛化。
于何问天。
道性既丧。
仁义锋起。
祭非古也。
礼之为始。
吾从其俗。
敢告夫子。
清尊薄奠。
神其歆止。
东皋子后序 唐初 · 吕才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
君姓王氏。讳绩
字无功太原祁人也。
高祖晋穆公。自南归北。
始家河汾焉。历宋魏迄于周随。
六世冠冕。国史家牒详焉。
君性好学。博闻强记。
李播陈永吕才为莫逆之交。阴阳历数之术。
无不洞晓。大业末应孝弟廉洁举。
射高第。除秘书正字
君性简放。饮酒至数斗不醉。
常云。恨不逢刘伶
与闭户轰饮。因著醉乡记及五斗先生传。
以类酒德颂云。雅善鼓琴。
加减旧弄。作山水操。
为知音者所赏。高情胜气。
独步当时。及为正字
端簪理笏。非其好也。
以疾罢。乞署外职。
扬州六合县。君笃于酒德。
颇妨职务。时天下乱。
藩部法严。屡被勘劾。
君叹曰。罗网高悬。
去将安所。遂出所受俸钱。
于县城门前。托以风疾。
轻舟夜遁。随季版荡。
客游河北。去还龙门。
武德中诏徵。以前扬州六合县待诏门下省
省官例日给良酝三升。君第七弟静。
武皇千牛。谓曰。
待诏可乐否。君曰。
待诏禄俸。殊为萧瑟。
但良酝三升。差可恋尔。
待诏江国公。君之故人也。
闻之曰。三升良酝。
未足以绊王先生。判日给王待诏一斗。
时人号为斗酒学士贞观初以足疾罢归。
欲定长往之计。而困于贫。
贞观中以家贫赴选。时太学府史焦革
家善酝酒。冠绝当时。
君苦求为太乐丞。选司以非士职不授。
君再三请曰。此中有深意。
且士庶清浊。天下所安。
不闻庄周漆园老聃耻柱下。
卒授焉。数月而焦革死。
妻袁氏。时送美酒。
岁馀袁又死。君叹曰。
天乃不令吾饱美酒。遂挂冠归田。
自是太乐丞为清流。君后追述焦革酒经一卷。
其术精悉。兼采杜康仪狄已来善为酒人。
为酒谱一卷。太史令李淳风见而悦之曰。
王君可为酒家之南董。君历职皆以好酒。
乡里或咍之。因著无心子以喻志。
河汾中先有渚田十数顷。称良沃。
邻渚又有隐士仲长子光。服食养性。
君重其贞素。顾与相近。
遂结庐河渚。纵意琴酒。
庆吊礼绝十有馀年。河渚东南隅有连沙盘石
地颇显敞。君于其侧遂为杜康立庙。
岁时致祭。以焦革配焉。
贞观中京兆清河崔公善继为本州刺史
皆请与君相见。君曰。
奈何悉欲坐召严君平。竟不见。
崔杜高君调趣。卒不敢屈。
但岁时赠以美酒鹿脯。诗书往来不绝。
君又葛巾联牛。躬耕东皋。
每著书。自称东皋子
晚岁醉饮无节。乡人或谏止之。
则笑曰。汝辈不解。
理正当然。或乘牛驾驴。
出入郊郭。止宿酒店。
动经岁月。往往题咏作诗。
好事者录之讽咏。并传于代。
贞观十八年终于家。时年若干。
临终自尅死日。遗命薄葬。
兼预自为墓志。所著诗赋。
并多散逸。鸠访未毕。
且缉成五卷。又著会心高士传五卷。
酒谱二卷。及注庄子
并别成一家。不列于集云。
东皋子陈尚书书略 唐 · 王福畤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一
东皋先生讳绩字无功
文中子之季弟也。弃官不仕。
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
贞观初仲父太原府君为监察御史
侯君集。事连长孙太尉
由是获罪。时杜淹御史大夫
密奏仲父直言非辜。于是太尉与杜公有隙。
而王氏兄弟皆抑而不用矣。季父与陈尚书叔达相善。
陈公方撰隋史。季父持文中子世家与陈公编之。
陈公亦避太尉之权。藏而未出。
重重作书遗季父。深言勤恳。
季父答书。其略曰。
亡兄昔与诸公游。其言皇王之道至矣。
仆与仲兄侍侧。颇闻大义。
亡兄曰。吾周之后也。
世习礼乐。子孙当遇王者。
得申其道。则儒业不坠。
其天乎。其天乎。
魏文公对曰。夫子有后矣。
天将启之。徵也傥逢明王。
愿翼其道。无敢忘之。
及仲兄出胡苏杜大夫尝于上前言其朴忠。
太尉闻之怒。而魏公适入奏事。
太尉。魏公曰。
君集之事果虚耶。御史当反其坐。
果实耶。太尉何疑焉。
于是意稍解。然杜与仲父抗志不屈。
魏公亦退朝默然。其后君集果诛。
且吾家岂不幸而多言见穷乎。抑天实未启其道乎。
仆今耕于野有年矣。无一言以裨于时。
无一势以托其迹。没齿东皋。
醉醒自适而已。然念先文中之述作。
门人传受。升堂者半在廊庙。
续经及中说。未及讲求而行。
嗟乎。足下知心者。
顾仆何为哉。愿记亡兄之言。
庶几不坠足矣。谨录世家寄去。
馀在福郊面悉其意。幸甚幸甚。
第六表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五
臣某言。臣待罪非据。
岁时已深。宠秩逾涯。
灾患自至。一从移病。
忽及周月。五献章表。
未遂血诚。沉痼之身。
滞于床枕。职守之效。
绝于官曹。虚费禄廪。
不安夙夜。遂于去年五月二十五日进状。
乞停俸钱。自后不敢更有请受。
窃冀素餐之责。少息舆议。
丹恳之至。上回圣心。
迩来又经九十馀日。成命未下。
忧惶无措。盖闻禄以诏功。
又以养贤。以臣之愚。
无功绩。久此尸旷。
俯仰内讼。迫于公私。
臣之情理。实为难处。
臣之言词。不能自达。
使得终获退免。曲遂微诚。
亭育深恩。实在于此。
无任猥迫恳款之至。谨奉表陈乞以闻。
东皋子集序 中唐 · 陆淳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八
闻于师曰。秉仁义。
立好恶。方之内者也。
等是非。遗物我。
方之外者也。冥内而游外。
圣人也。圣人吾不得见之矣。
方内者时有焉。其惟方外之徒。
莫得而测也。岂践迹之道易。
忘言之理难邪。将群于人而内自得邪。
何乃庄叟之后。绵历千祀。
几于是道者。余得之王君焉。
心与物冥。德不外荡。
随变而适。即分而安。
忘所居而迹不害教。遗其累而道不绝俗。
故有陶公之去职。言不怨时。
有阮氏之放情。行不忤物。
旷哉渊乎。真可谓乐天之君子者矣。
生于隋季。人莫之知。
故其遗文高迹不显。余每览其集。
想见其人。恨不同时得为忘形之友。
故祛彼有为之词。全其解悬之志。
庶乎死而可作。无愧异代之知音尔。
其祖宗之由。出处之行。
前序备矣。此不复云。
九日醉吟818年 唐 · 白居易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
有恨头还白,无情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一作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一作绩),唯以醉为乡
渭桥院官苏浰授员外郎依前职前进士王绩校书郎江西巡官制821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某官苏浰。
尝以干良。分领剧务。
受任称职。主者上闻。
既有成。赏安可缺。
前进士王绩。亦以艺学。
籍名太常。著为令闻。
及此慰荐。一以课进。
一以才升。咸加班荣。
同以褒奖。台官校职。
尔各钦承。可依前件。
醉吟先生838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醉吟先生者。
忘其姓字乡里官爵。
忽忽不知吾为谁也。
宦游三十载。
将老。
退居洛下
所居有池五六亩。
数千竿。
乔木数十株。
台榭舟桥。
具体而微
先生安焉。
家虽贫。
不至寒馁。
年虽老。
未及昏耄。
性嗜酒耽琴淫诗。
凡酒徒琴侣诗客。
多与之游。
游之外栖心释氏。
通学小中大乘法。
僧如满为空门友。
平泉韦楚为山水友。
彭城刘梦得为诗友。
安定皇甫朗之酒友
每一相见。
欣然忘归。
洛城内外六七十里间。
凡观寺邱墅有泉石花竹者靡不游。
人家有美酒鸣琴者靡不过。
有图书歌舞者靡不观。
居守洛川洎布衣家以宴游召者。
亦时时往。
良辰美景
或雪朝月夕
好事者相遇。
必为之先拂酒罍。
次开诗箧
诗酒既酣。
乃自援琴操宫声弄秋思一遍。
若兴发。
命家僮调法部丝竹。
合奏霓裳羽衣一曲。
若欢甚。
又命小妓歌杨柳枝新词十数章。
放情自娱。
酩酊而后已。
往往乘兴履及邻。
杖于乡。
骑游都邑
肩舁适野。
舁中置一琴一枕。
诗数卷。
舁竿左右悬双酒壶。
寻水望山。
率情便去。
抱琴引酌
兴尽而返。
如此者凡十年。
其间赋诗约千馀首。
岁酿酒约数百斛。
而十年前后赋酿者不与焉。
妻孥弟侄虑其过也。
或讥之。
不应。
至于再三。
乃曰。
凡人之性鲜得中。
必有所偏好。
吾非中者也。
设不幸吾好利而货殖焉。
以至于多藏润屋。
贾祸危身。
奈吾何。
设不幸吾好博奕。
一掷数万。
倾财破产。
以致于妻子冻馁。
奈吾何。
设不幸吾好药。
损衣削食。
鍊铅烧汞。
以至于无所成有所误。
奈吾何。
今吾幸不好彼。
而自适于杯觞讽咏之间。
放则放矣。
庸何伤乎。
不犹愈于好彼三者乎。
刘伯伦所以闻妇言而不听。
王无功所以游醉乡而不还也。
遂率子弟入酒房。
环酿瓮。
箕踞仰面。
长吁太息曰。
吾生天地间。
才与行不逮于古人远矣。
而富于黔娄
寿于颜渊
饱于伯夷
乐于荣启期
健于卫叔宝
幸甚幸甚。
馀何求哉。
若舍我所好。
何以送老。
因自吟咏怀诗云。
抱琴荣启
纵酒刘伶达。
放眼看青山
任头生白发。
不知天地内。
更得几年活。
从此到终身。
尽为閒日月。
吟罢自哂。
揭瓮拨醅
又饮数杯。
兀然而醉。
既而醉复醒。
醒复吟。
吟复饮。
饮复醉。
醉吟相仍。
若循环然。
繇是得以梦身世。
云富贵。
幕席天地。
瞬息百年。
陶陶然。
昏昏然。
不知老之将至
古所谓得全于酒者。
自号为醉吟先生
于时开成二年
先生之齿六十有七。
须尽白。
发半秃。
齿双缺。
觞咏之兴犹未衰。
顾谓妻子云
今之前吾适矣。
今之后吾不自知其兴何如。
续酒具诗序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六
子暇日曾作酒具诗三十首。
有引曰。
咸通中
皮袭美著酒中十咏。
其自序云。
夫圣人之诫酒祸也深矣。
在书为沉湎。
在诗为童羖。
在礼为豢豕。
在史为狂药。
余饮至酣。
徒以为融肌柔神。
消沮迷丧。
颓然无思。
以天地大顺为堤封。
傲然不恃。
以洪荒至化为爵赏。
无怀氏之民乎。
葛天氏之臣乎。
噫。
天之不全余也多矣。
独以曲糵全之。
于是徵其具。
悉为之咏。
以继东皋子酒谱之后。
而有酒星酒泉酒篘酒床酒炉酒楼酒旗酒樽酒城酒乡之咏。
以示吴中陆鲁望
鲁望和之。
且曰。
昔人之于酒。
有注为池而饮之者。
有象为龙而吐之者。
亲盗瓮间而卧。
将实舟中而浮者。
徐景山有酒鎗。
嵇叔夜有酒杯。
皆传于世。
故复添六咏。
予览之。
慨然叹曰。
予亦嗜酒而好诗者也。
退之有言送王含曰。
少时读醉乡记。
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其世。
而犹有是言。
岂诚旨于味耶。
及读阮籍陶潜诗。
然后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
然犹未能平其心。
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
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虽然。
尚未有尽者。
中古之时。
未知曲糵。
杜康肇造。
爰作酒醴。
可名酒后。
近世以来。
人徒酣酗。
李白一斗。
为诗百篇。
自名酒仙。
郦食其辨士也。
初见沛公
高阳酒徒
杜根贤者也。
逃难宜城
为酒家佣保。
郑广文贫而好饮。
苏司业送酒钱。
杜子美无钱赊酒。
而诗言酒债。
周官有酒正。
则掌之者必有其人。
以法式授酒材。
则酝之者必有其物。
翰林诗曰。
鸬鹚杓
鹦鹉杯
夫杓者勺也。
勺酒而错之杯中者也。
杜工部诗曰。
莫笑田家老瓦盆
自奁盛酒长儿孙。
夫盆者槃也。
载酒而寘之座中也。
韩奕诗云。
显父饯之。
清酒百壶。
壶便提挈。
陶令挂之于车上。
吕公负之于仗头。
遇兴则倾之。
鸱夷之异名者耳。
诗云。
兕觥其觓。
旨酒思柔。
觥为爵罚。
于定国饮至一石不乱。
刘伯伦既醉。
以五斗解酲。
快饮痛嚼则用之。
盖觚角之出者耳。
注云。
觚受二升。
觯三升。
角四升。
散五升。
而觥七升。
又兕角为之。
形器特异。
于是更作酒后酒仙酒徒酒保酒钱酒债酒正酒材酒勺酒盆酒壶酒觥一十二诗。
而附益之。
庶古今同志而始终相成之义耶。
览𧦬光上人草书想贺监 唐末 · 吴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
贺秘监东归会稽。雾隐霞栖。
镜湖水作沼。凿石篑峰为梯。
叹非雌雉。畏其雄鸡。
东皋子无乡不醉。漆园吏有物皆齐。
孔子悠哉。顾龟印以寻解。
翟公何尔。罗雀门而更题。
一日豁层轩。幔素壁。
攘袂高下。飞文络绎。
风雨随生。鱼龙互掷。
涛奔浪走。中秋犯斗之槎。
月上云开。半夜见陨天之石。
狂兕无偫。离鸿一只。
鲁阳挥去之戈。树吕布射来之戟。
援毫既罢。悦目忘疲。
满堂生金石之宝。出世掩鬼神之奇。
日落帘捲。山掩枕欹。
云情自远。鹤态难羁。
但将健笔以为适。岂待闲人之见知。
邈矣清风。兹焉仰止。
今观上士之殊萟。可继伊人之逸轨。
当时芸阁。犹于富贵浮云
此日桑门。得不尘埃脱屣。
岐王墓志铭964年10月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七、全宋文卷三二、《徐公文集》卷一七、《全唐文》卷八八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天地之灵气,发为贤人;
邦家之积庆,钟于公族。
其或富老成之智,促殇子之年。
感群情者自出于天资,垂英声者非由于事业。
是以苍舒轸悼于魏祖,表行曰哀;
夏王钟爱于明皇,锡名为一。
中兴在运,代有人杰,见于岐王矣。
王讳仲宣,今上之第二子也。
文武储庆,日月输祥,实太姒之子,如鲁桓之贵。
天质秀发,神机内融。
亦既免怀,未遑就傅,问安长乐,视膳寝门,承欢爱于瑶斋,极友悌于朱邸,成人之量,宛由生知。
三岁受封为宣城郡公,假大司马之秩,维城之望,日以光矣。
不幸遘疾,甲子岁冬十月二日,薨于阁内,年四岁。
主上痛幼敏之异,极天慈之怀,诏辍朝七日,册赠司徒追封岐王
既而,感上圣之忘情,遵先王之从俭,节哀简礼,以厚古风,即以其月十有八日备卤簿鼓吹,葬于江宁府某县某里之原,有司谥曰怀献,礼也。
惟王以襁褓之年,蕴金玉之度,异迹昭灼,可得而言。
至如禁中娱侍,常在左右,或异宫一日,则思恋通宵,翌旦未明,必亲至御幄,须奉颜色,然后即安。
其孝也如此。
上每罢朝稍晏,庄色未回,王则俨然侍立,不妄言笑。
须天颜悦怿,则趋就膝下,怡怡稚戏,不失其仪。
中宫以上之钟爱,恐渐于骄,故抚字之方,威克于爱,每加教诲,过于严厉。
而王凛然祗畏,初不坏容,退或见上,乃啼以自悔。
其敬也如此。
始二岁,上亲授以《孝经》、《杂言》,虽未尽识其字,而每至发端止句之处,皆默记不忘。
至于寝疾,近数千言矣。
时听奏乐,必振袂击节,咸中律度。
工人试中变其曲,王辍止之,曰:「非前曲也」。
周郎之顾,何以加焉?
其惠也如此。
受封之日,见于内殿,音词宣朗,容止闲习,观之者咸叹重焉。
其敏也如此。
凡玩好之物,意有欲者,瞬目赏誉,未尝求索。
或识其意,持以与之,必再三推却,不肯即受。
其毅也如此。
上曰:「昔人谓王绩为神仙童子,今此儿近是乎」。
及其薨也,悼念之甚,曰:「吾见他人贤子弟犹惜之,岂惟父子之性乎」?
中宫哀恸,至于加疾。
自非英姿感动,孰能臻此哉?
议者以为列宿沦精,高真降迹,表瑞王室,今复还矣。
呜呼!
凡我臣庶,暨乎藩戚,瞻飞盖之何期,慨神理之难测。
宁尽美于称赞,庶腾芳于简册。
词臣奉诏,谨勒贞石。
其铭曰:
粤我仙源,流光庆延。
公族之异,惟王生焉。
礼诗仁孝,斯之谓贤。
夙习非学,生知自天。
既与之智,胡夺之年。
瞻庭兰刈,顾掌珠捐。
孟冬寒气,京兆新阡。
鼓吹箫箫,旌旐翩翩。
踠逸躅于稚齿,閟藩房于夜泉。
已焉哉!
之一梦,岂没世之无传?
呜呼!
庭兰伊何?
而○。
掌珠伊何?
在玩而倾。
珠沉媚泽,陨芳馨。
人犹沮恨,我若为情!
萧萧极野,寂寂重扃。
与子长诀,挥涕吞声。
噫嘻哀哉!
又铭一首,至尊所作。
上省「庭」、「掌珠」之句,谓得比兴之实,遂广其意,发为斯文,亲迂宸翰,批于纸尾。
足以厚君亲之义,行孝慈之风,是用勒石,永光泉户。
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