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仆区之法 春秋楚国 · 楚文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盗所隐器,与盗同罪(《左传》昭七年芋尹无宇引:「吾先君文王作《仆区之法》。」注:「仆区,刑书名。」)
求通亲亲表(《文选》作《求通亲亲表》)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六、文选卷三十七
臣植言:臣闻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
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
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
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天德之于万物,可谓弘广矣。
盖尧之为教,先亲后疏,自近及远。
其传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周之文王,亦崇厥化。
其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是以雍雍穆穆,风人咏之。
周公之不咸,广封懿亲,以藩屏王室。
传曰:周之宗盟,异姓为后。
诚骨肉之恩,爽而不离;
亲亲之义,寔在敦固
未有义而后其君,仁而遗其亲者也。
伏惟陛下咨帝唐钦明之德,体文王翼翼之仁,惠洽椒房,恩昭九亲,群后百僚,番休递上。
执政不废于公朝,下情得展于私室,亲理之路通,庆吊之情展,诚可谓恕己治人,推者矣。
至于臣者,人道绝绪,禁固明时,臣窃自伤也。
不敢乃望交气类,脩人事,叙人伦。
近且婚媾不通,兄弟永绝,吉凶之问塞,庆吊之礼废。
恩纪之违,甚于路人;
隔阂之异,殊于胡越。
今臣以一切之制,永无朝觐之望,至于注心皇极,结情紫闼,神明知之矣。
然天寔为之,谓之何哉!
退省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
愿陛下沛然垂诏,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笃义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通,齐义于贵宗等惠百司
如此,则古人之所叹,风雅之所咏,复存于圣世矣。
臣伏自思惟,岂无锥刀之用。
及观陛下之所拔授,若臣为异姓,窃自料度,不后于朝士矣。
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绂驸马奉车,趣得一号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辇毂,承荅圣问,拾遗左右,乃臣丹情至愿,不离于梦想者也。
远慕鹿鸣君臣之宴,中咏棠棣匪他之诫,下思伐木友生之义,终怀蓼莪罔极之哀。
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而叹息也。
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崩城陨霜,臣初信之,以臣心况,徒虚语耳。
葵藿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
臣窃自比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寔在陛下。
臣闻文子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唱言者,何也?
窃不愿于圣代使有不蒙施之物。
有不蒙施之物,必有惨毒之怀;
故柏舟有天只之怨,谷风有弃予之叹。
伊尹耻其君不为孟子曰: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其君者,不敬其君者也。
臣之愚蔽,固非虞伊。
至于欲使陛下崇光被时雍之美,宣缉熙章明之德者,是臣慺慺之诚,窃所独守
寔怀鹤立企伫之心,敢复陈闻者,冀陛下傥发天聪而垂神听也。
息夫人(题下一有怨字,一作息妫怨,时年二十)。(《本事诗》云:“宁王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媚。王一见属意,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岁馀,因问曰:‘汝复忆饼师否?’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王座客十馀人,皆当时文士,无不悽异。王命赋诗,维诗先成,座客无敢继者。王乃归饼师,以终其志。”)719年 盛唐 · 王维
五言绝句 押元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莫以今时(一作朝)宠,能忘(一作宁无,一作难忘)(一作昔)日恩。
看花满眼(一作目)泪,不共楚王
请迁高宗神主于西夹室议 中唐 · 杜黄裳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八
汉魏已降。沿革不同。
古者祖有功。宗有德。
皆不毁之名也。自东汉魏晋。
迄于陈隋。渐违经意。
子孙以推美为先。光武已下。
皆有祖宗之号。故至于迭毁。
亲尽礼亦迭迁。国家九庙之尊。
法周制。伏以太祖景皇帝受命于天。
始封元本。德同周之后稷也。
高祖神尧皇帝国朝首祚。万叶所承。
德同周之文王也。太宗文皇帝应天靖乱。
垂统立极。德同周之武王也。
人郊后稷而祖文王武王。圣唐郊景皇帝高祖而宗太宗
皆在不迁之典。高宗皇帝今在三昭三穆之外。
谓之亲尽。新主入庙。
礼合迭迁。藏于从西第一夹室。
每至禘祫之月。合食如常。
谕宝二首 其二 814年 中唐 · 元稹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引用典故:卞和 秦镜 镆铘
冰置白玉壶,始见清皎洁。
珠穿殷红缕,始见明洞彻。
镆铘无人淬(镆铘:亦作莫邪春秋时吴国名匠干将所铸宝剑之一,以其妻莫邪之名为名。此泛指宝剑。淬:见卷1《箭镞》注。),两刃幽壤铁。
秦镜无人拭秦镜:传说秦始皇有镜,能照见人心之善恶。《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高祖悉封闭以待项羽并将以东,后不知所在。”),一片埋雾月。
骥跼环堵中(环堵:四周环着每面一丈见方之土墙,形容空间极其狭小。《礼记·儒行》:“儒者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郑玄注:“环堵,面一堵也。五版为堵,五堵为雉。”),骨附筋入节。
虬蟠尺泽内,鱼贯(一作众)蛙同穴。
艅艎无巨海(艅艎:船名,此泛指大型船只。《广雅·释水》:“艅艎,舟也。”),浮浮矜瀎潏(瀎潏:水流迅疾貌。《文选·张衡南都赋〉》:“潜㕎洞出,没滑瀎潏。”刘良注:“没滑瀎潏,疾流之貌。”)
栋梁无广厦,颠倒卧霜雪。
大鹏无长空,举翮受羁绁(羁绁:羁束犬马之具。马曰羁,犬曰绁。比喻行动受束缚、牵制。)
豫樟无厚地(豫樟:亦作豫章,枕木与樟木之并称。此比喻栋梁之材。《南史·王俭传》:“丹阳袁粲闻其名,及见之曰:‘宰相之门也,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气矣,终当任人家国事。’”),危柢真卼臲(危柢:扎根不牢。卼臲:动摇不安貌。)
圭璧无卞和,甘与顽石(“圭璧”二句:相传春秋楚国卞和得玉璞,先后献于楚厉王楚武王,以欺诈罪论被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于荆山之下,文王使人琢璞,得美玉,名为和氏。事详《韩非子·和氏》等。)
舜禹无陶尧,名随腐草灭。
神功伏神物,神物神乃别。
神人不世出(神人:蜀本、杨本、类苑作“人神”。),所以神功绝。
神物岂徒然,用之乃(一作有)施设。
禹功九州理,舜德天下悦。
璧充传国玺(一作璧用充传玺),圭用祈太折(祈太折:谓供封禅泰山所用。折,封土为祭之处。《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郑玄注:“坛、折,封土为祭处也。坛之言坦也,坦明貌也。折,照晢也。必为照明之名,尊神也。”)
千寻豫樟干,九万大鹏(“九万”句:《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栋梁庇生民,艅艎济来哲。
虬腾旱天雨,骥骋流电掣。
镜悬奸胆露,剑拂妖蛇裂。
珠生(一作玉)照乘(“珠生”句:相传古代有照乘珠,能照亮车乘前后。《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魏王曰:‘若寡人之小国,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冰莹环坐热。
此物比在泥,斯言为谁发。
于今尽凡耳(于:蜀本、卢本、杨本作“凡”。),不为君不(一作陈)(不说:原作“陈说”,据蜀本、卢本、全诗及文意改。)
杂曲歌辞 蔟拍相府莲 唐 · 不详
 押元韵
莫以今时宠,宁无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
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应门。
注:前四与王右丞息夫人》诗几乎相同。
明堂配侑议治平元年正月 北宋 · 钱公辅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宋朝事实》卷一、《宋史》卷一○一《礼志》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续通典》卷四八
谨按三代之法,郊以祭天而明堂以祭五帝。
郊之祭,以始封之祖有圣人之德者配焉;
明堂之祭,以创业继体之君有圣人之德者配焉。
故《孝经》曰:「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又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周公言之,则严父也;
成王言之,则严祖也。
方是之时,政则周公,祭则成王,亦安在乎必严其父哉!
《我将》之诗是也。
后世失礼,不足考据。
请一以周事言之:臣窃谓圣宋崛起,非有始封之祖也,则创业之君遂为太祖矣。
太祖周之后稷,配祭于郊者也。
太宗周之文王,配祭于明堂者也。
此二配者,至大至重,万世不迁之法也。
真宗周之武王,宗乎庙而不祧者也,虽有配天之功,而无配天之祭。
未闻成王以严父之故,废文王配天之祭而移于武王也。
仁宗周之成王也,虽有配天之业,而亦无配天之祭。
亦未闻康王以严父之故,废文王配天之祭而移于成王也。
孔子之心推周公之志,则严父也;
周公之心摄成王之祭,则严祖也。
严祖、严父,其义一也。
下至于两汉,去圣未甚远,而明堂配祭,东汉为得。
西汉时,则孝武始营明堂,而以高帝配之,其后又以景帝配之,孝武之后无闻焉。
东汉时,则孝明始建明堂,而以光武配之,其后孝章孝安又以光武配之,孝安之后无闻焉。
当始配之代,适符严父之说,及时异事迁,而章、安二帝亦弗之变,此最为近古而合乎礼者也。
有唐始在孝和时则以高宗配之,在明皇时则以睿宗配之,在永泰时则以肃宗配之。
礼官杜鸿渐王泾辈不能推明经训,务合古初,反雷同其论,以惑时主,延及于今,牢不可破。
当仁宗嗣位之初,倘有建是论者,则配天之祭,常在乎太祖太宗矣。
当时无一言者,故使宗周之典礼,不明于圣代;
而有唐之曲学,流弊乎后人。
愿陛下深诏有司,博谋群贤,使配天之祭不胶于严父,而严父之道不专乎配天,循宗周之典礼,替有唐之曲学。
遵尧录序靖康元年十月 宋 · 罗从彦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豫章文集》卷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
三代之君不作也久矣。
自获麟以来,讫五代,千五百馀年,惟汉唐颇有足称道。
汉大纲正,唐万目举,然皆杂以霸道而已。
有宋龙兴,一祖开基,三宗绍述,其精神之运,心术之动,见于纪纲法度者,沛乎大醇,皆足以追配前王之盛,故其规模亦无所愧焉。
太平兴国初太宗尝谓宰相曰:「朕嗣守基业,边防事大,万机至重,当悉依先朝旧规,无得改易」。
仁庙见东封西祀及修玉清宫等过侈,曰:「如此之事,朕当戒之」。
若二圣者,其知所以绍述者邪!
故终太宗之世,无复改张;
仁宗之世,一于恭俭。
熙宁元丰中不然,管心鞅法,甲倡乙和,功利之说,杂然并陈。
宣和之末,遂召金人犯阙之变,盖其源流非一日也。
今皇帝受禅,遭时之难,悯生民之重困也,发德音,下明诏,悉刬熙、丰弊法,一以遵祖宗故事为言,四方企踵以望太平矣。
议者犹谓金陵之焰势未能熄,天下皆其徒,是抱薪而救之者也。
臣惧其然也,窃语诸心曰:昔唐吴兢作《贞观政要录》,本朝石介亦有《圣政录》,岂苟然哉?
因采祖宗故事,四圣所行,可以闿今传后者,以事相比,类纂录之,历三季而书成,名曰《圣宋遵尧录》。
其间事之至当而理之可久者,则衍而新之;
善在可久而意或未明者,则释以发之;
以今准古,有少不合者,作辨微以著其事。
又自章圣以来,得宰相李沆等及先儒程颢共十人,择其言行之可考者,附于其后。
若乃创始开基之事,庙谟雄断,仁心仁闻,则于其君见之;
太平之基业,守格法,行故事,竭尽公忠,则于其臣见之。
爰及熙、丰之弊,卒归于道。
分七卷,添别录一卷,合四万馀言。
欲进之黼座,力未暇及,而秋毫之间已爽忽矣。
然事固有始暌而终合,失之于前而得之于后者,古人有之,若周成王楚文王秦穆公是也。
不久朝廷清明,金人宾伏,且当有以来天下之言。
辄纪岁月,以俟采择。
靖康丙午十月日,延平罗从彦序。
论明堂大礼配飨事状 宋 · 章谊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八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
右,臣等三月二十九日尚书吏部牒,三月二十八日都省劄子节文,权吏部尚书胡直孺太常少卿苏迟等,讨论明堂大礼配飨事。
奉圣旨,令侍从台谏集议,指定限一月闻奏。
臣等四月七日圜通院同翰林学士汪藻等集议,缘所见互有异同,合具奏禀者。
臣等窃见胡直孺等奏,乞参酌皇祐诏书,请合祭昊天上帝、皇地示于明堂,奉太祖太宗以配。
苏迟等谓宜用皇祐诏书之意,采景祐礼官之请,祀昊天上帝、皇地示,以太祖太宗真宗配,仍设圜丘第一龛、方泽第一成神位。
臣等熟考二议,虽各有据,然稽之经旨则未合,参之典故则未尽,施之事帝则未为简严,有是三者,诚未足以隆一代之弥文,而垂万世之轨则也。
臣等窃详明堂之议,实本于《我将》之诗与孔子宗祀之说,盖言周之配天于郊既以后稷,而配上帝于明堂当以文王,二祀异宜,不容并配。
今国家既以太祖配天于郊,比周之后稷,则太宗宜配帝于明堂,以比周之文王,功德世序,两适相当。
礼官乃欲以祖宗并配,此臣等所谓稽之经旨则未合者也。
臣等窃见仁宗皇祐二年行明堂合祭天地,并配祖宗,乃一时变礼。
至嘉祐七年再行宗祀,已悟皇祐之非,乃罢并配,仍彻地示之位,故有去并侑烦文之诏。
至嘉祐末仁宗升祔之初,英宗命官集议,钱公辅以谓圣宋崛起,非有始封之祖,创业之君遂为太祖矣。
太祖周之后稷,配祭于郊者也;
太宗周之文王,配祭于明堂者也。
二配者至重至大,万世不迁之法也。
真宗周之武王也,虽有配天之功,而无配天之祭,未闻成王以严父之故废文王配天之祭而移之于武王也。
仁宗周之成王也,虽有配天之业,而无配天之祭,未闻康王以严父之故废文王配天之祭而移之于成王也。
臣等谓如嘉祐之诏,则太祖地示已不与祭;
公辅之论,则太宗独配为合于礼。
礼官等议,乃欲合祭天地,并配祖宗,此臣等所谓参之典故则未尽者也。
臣等观先王制礼,各有所宜,郊祭天地,百神遍举,固不敢简,宗庙祫飨,列圣并祀,亦不敢略。
至于明堂独祀上帝,配以一宗,以示简严,亦不可渎。
故元丰是正祀典,诏曰:「历代以来,合宫所配既紊于经,至杂先儒六天之说,朕甚不取」。
于是悉罢群祀。
礼官议欲以圜丘方泽之神并行从祀,此臣等所谓施之事帝则未为简严者也。
臣等伏见陛下建炎之初郊祀昊天,尝奉太祖以配矣,将来明堂大飨,宜专祀昊天上帝,而以太宗配,则于经旨为不悖,于典故为可稽,于事帝为简严而不渎,庶几仰称陛下夤恭宗祀之意。
臣等末学,辄以所闻上备采择,伏望圣慈详酌施行。
林士遂亨秀见寄咏雪诗三十韵士遂林亨秀字。时为会宁通判。投诗于书堂。诸僚即步其韵和送。) 其三 明 · 崔演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风折城头百丈杠(韵府。杠。旌旗竿也。),春虫撩乱扑寒窗东坡雪诗。隔窗撩乱扑春虫。○宋望之雪诗。啑啑春虫闹扑窗。)
满庭密积堆(本记。楚卞和泣玉见刖。至楚文王。使玉人治其璞。果得宝焉。命之曰和氏之璧。),出户狂奔吠越狵(诗。无使狵也吠。○韩文。将狂奔尽气。○柳子厚答韦中立书。大雪越南。数州犬皆苍黄吠噬。狂奔累日。至无雪乃已。○李奎报雪诗。犬声中争吠怪。)
呵笔还教愁冻砚(天宝遗事。上召李白制诰。笔冻。帝遣宫嫔十人侍左右。执牙笔呵之。○罗隐雪诗。寒窗呵笔寻诗句。○东坡雪诗。冷砚欲书先自冻。○放翁雪诗。茧纸欲书先砚冻。),拥炉聊试好开缸杜牧之诗。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陈后山雪诗。红拥夜深炉。)
天涯远阻山阴兴(晋史。王子猷山阴。雪夜独命酌。因咏招隐诗。忽忆戴逵。便乘小舟。访之于剡溪。造门而返。或问之。对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安道耶。○后山雪诗。不尽山阴兴。○朱文公雪诗。山阴客子须乘兴。○诗学大成。山阴那得乘佳兴云。),千里空传尺鲤双(无名氏乐府。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韩文公雪诗。更遣长须致双鲤。○东坡诗。举叉绝叫尺鲤双。)
感古十四首 其十三 明 · 陈第
四言诗
前古有圣,后世之师。
后世有圣,前古之资。
楚文王申侯是悦。
当身放逐,早绝佞蘖。
耿耿苋嘻,矫以义礼。
亟锡之爵,宁其忤己。
彼恐将来,有达者生。
非我用舍,丧厥令名。
奔走置力,预为之更。
大哉圣哲,默运法程。
春秋咏史乐府 其二十一 息妫柔兆敦牂 清 · 舒位
 出处:瓶水斋诗别集卷一
楚王新得息夫人,梦中化作阳台云
夫人颜色竟何似,有似东风三月桃花春。
桃花盈盈湿春雨。
但闻桃花香,不闻桃花语。
桃花无言有儿女。
楚宫,夫人愁,不怨息侯怨蔡侯。
昔年花落人何在,今日花开水自流。
君不见东家美人美无赖,一笑嫣然倾下蔡
回乡感赋七律四首 其一 故江辛卯 当代 · 林英男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收拾尘缘掸劫灰,枌榆啼宇似萦回。
久违枕上双溪浪,贻笑江浔古炮台
沈浦皎轮玉方碎,观河皓鬓影奚哀。
桃源不带看花眼,息媛(息媛:即息夫人春秋时侯夫人息妫。貌美。楚文王灭息国,夺息妫归。后息夫人在楚育有二子,但始终不语。楚王问其故。夫人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有奚言?』历代称为桃花夫人,于湖北黄陂县立有桃花夫人。)无言岁岁开。
虞美人己丑 当代 · 林英男
细腰楚霸何时了,饿殍知多少楚王好细腰,常有宫娥因节食饿死。)
颜默默自无言(《左传•庄公十四年》:春秋息国国君夫人息氏美貌。楚文王起兵灭息国虏息夫人入楚宫为已有,后息夫人在楚育有二子,但始终不语。楚王问其故。夫人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有奚言?』历代称为桃花夫人,于湖北黄陂县立有『桃花夫人』。对息氏,文人骚客吟咏不绝,褒贬纷纭。杜牧《题桃花夫人》云:『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堕楼人。』然息氏知耻近乎勇也,不语为底线也。),忍听风残雨暗滴寒窗。

凭谁一击布衣怒,搏殿苍鹰翥(《战国策•魏策》之《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却闻金谷落花人西晋石崇之爱妾绿珠,因大将孙秀欲夺之,于金谷园堕楼而死。杜牧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疑是春来飞燕语嚬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