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内侍省内常侍孙常楷神道碑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九
易之系云。
君子之道。
或出或处。
其出也。
为国荩臣。
铭勋彝鼎。
其处也。
保家燕居。
谷神齐物。
盖舒卷在我。
不违其正而已。
今得之于孙常侍欤。
公姓孙氏。
讳常楷
京兆泾阳人也。
有魁岸之姿。
有沉毅之略。
年甫羁丱。
而筮仕焉。
委质四朝。
咸著声绩。
元宗朝。
拔乎偫萃之中。
始受赏。
九层之构。
兆于此矣。
肃宗朝。
特见宠遇。
其时襄阳易师。
滑台命将。
属安羯史盗作乱之后。
两军未戢。
王命或壅。
以公有奉使专对之才。
俾受节钺
将我诏旨。
襄岘向风。
河滑朝宗。
皆公之力也。
代宗朝。
仆固怀恩拥众汾上。
仍以奸子。
作乱外邑。
北窥大卤之地。
南侵蒲坂之封。
蚁聚鸱张。
关辅震骇。
公以单车之使。
仗节直进。
诞敷威德。
阴携党与。
元恶奔溃。
狡童折首。
犹以馀众。
啸聚朔陲。
公乃通和獯戎。
俾发义师。
郭汾阳等诸军犄角。
奸凶败绩。
万国底宁。
斯又公之劳也。
前此急宣藩维。
会计大务。
必能尽瘁。
以奉投艰。
明明三后。
称叹多矣。
事今上也。
每侍帷幄。
且曰求旧。
嘉谋谠词。
入陈出秘。
扈避狄也。
著奔问之勤。
从省方也。
有执羁之效。
逮法驾还宫。
特加褒奖。
斯又公之忠也。
其后晦明生疾。
屡在长告。
是能闭朱门。
蔽华屋。
不屑尘事。
隐几颐神。
惟清净为师。
惟友爱是笃。
物我俱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本其族姓。
春秋时在卫世卿。
三国时有吴称帝。
魏晋而下。
代生明哲。
至大父。
孝廉擢第。
烈考庭玉。
右金吾卫中侯。
兖州刺史
或高尚不仕。
或大用靡臻。
第其扬历。
则四进散官
五迁近职。
释褐内寺伯
文林郎内谒者监
赐绯鱼袋
朝议郎内给事上柱国
特加朝散大夫
更名常楷
擢受内常侍功德使
夫积善之家。
其后必大。
故长兄嘉宾。
黄州别驾大理少卿
仲兄知古。
开府仪同三司魏国公
公与开府宣力王家。
首冠貂珰
腰垂银艾。
便繁禁闼。
炳耀联华。
四纪于兹。
亦云盛矣。
贞元五年七月二十三日
卒于广化里之私第。
享年六十一。
明年十二月五日
葬于泾阳县高平原先茔之侧。
次亡兄之兆。
盖不违亲而得族葬之制也。
夫人魏郡邵氏祔焉。
周公之典也。
开府肃宗朝。
以直谏忤旨。
配流费州
代宗践祚。
公屡建勋伐。
密勿之际。
陈恳友于。
即日诏追。
仍复官爵。
既至矣。
特上封章。
请割衣食之费。
泾阳县卜爽垲之地。
建立伽蓝。
上报皇慈覆焘之恩。
次展天属怙恃之功。
优诏嘉许。
锡名曰宝应
众善计费维亿。
繄公是职。
君子曰。
开府创之。
公能就之。
岂非忠于国。
孝于家。
呜呼。
吾见夫二公报主之心昭矣。
显亲之道终矣。
异时岁或大祲。
人有菜色。
公常设粥以食饿殍。
斯不曰仁乎。
公植性慈惠。
尤深象教。
靡茹荤血。
务施缁徒。
斯不曰善乎。
故归全之日。
恍如先知。
乃召偫子。
载授理命。
尸坐自若。
奄然而终。
谈者以为报施明徵矣。
子良斌。
朝议郎前行原王府录事参军上柱国
赐绯鱼袋
克奉前修。
雅有令问。
进可事国。
退可干家。
先公而亡矣。
犹子正议大夫彭王府咨议朝议大夫内侍省内给事上柱国庆州监军荣义朝议郎内典引上柱国僧法航法律等。
引进之恩。
深泣血之感。
窀穸哀送。
必虔必信。
以邵尝备史官
见托铭述。
盖春秋褒善之义。
敢不承之。
铭曰。
兵谏虽忠。
不可以训。
赋诗而对。
亦奚足徇。
猗我孙公。
不缁不磷。
以道而退。
以礼而进。
摭实去华
履刚能顺。
策名四后。
克昭忠荩。
宣谕反侧。
以安观衅。
悖叛是残。
乃和猃狁。
乃复天伦。
□□□□忠焉孝焉。
家邦必闻。
移病归休。
从吾所尚。
道心中接。
尘机外丧。
繇是归真。
不婴无妄。
高平之原。
于以卜葬。
后人与归。
观铭是谅。
祭外舅相国安平公787年12月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维贞元三年岁次丁卯十二月朔。子婿试大理评事监察御史权某。
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外舅故相右庶子安平公之灵。
元精熙熙。大化沄沄。
合散万形。以陶以钧。
感和合祥。则生凤麟。
含粹炳灵。乃有仁人。
呜呼安平。受天清淳。
全德不器。大方无垠。
恭闻稚岁。卓尔殊异。
亦既冠字。确乎其志。
去华务实。探幽索秘。
穷尽化源。深入精义。
上下千古。周流百氏。
自观灵龟。不嗅骄饵。
考古立言。其文焕然。
乃论皇极。乃志元德。
识洞窈冥。言经邦国。
幽兰在林。鸣鹤在阴。
嘹唳芳芬。越自重深。
安贞用晦。其道乃大。
卷舒之閒。律吕相会。
相会者何。时惟赞皇
受命开府。作藩东方。
美公德辉。闇然而章。
车乘翘翘。重礼以将。
连茹时贤。是集是翔。
禺禺卬卬。萃于公堂。
古之待士。惧其不至。
故宾不自贱。而主不自贵。
道薄俗醨。其风寖隳。
苟于所以。又患失之。
故戟户益尊。荜户益卑。
名节不立。廉隅以亏。
公之出处。时之准的。
訚訚直词。婉婉嘉画。
赞皇为主。安平为客。
化被句吴。几于耻格。
令德孔昭。触邪登朝。
或塞或通。不磷不凋。
补衮职。柔嘉刚克。
右掖既言。其词则直。
直方明谟。与古为徒。
以直言为己任。愿致君于黄虞。
屡封皂囊。亦伏青蒲
爰启爰沃。乃咨乃俞。
偫墨恶白。行吟楚泽。
岁久逾芳。剖符建阳
政和用易。邦人乐康
兴元之初。王旅未振。
或任专征。且迷大顺。
区区遐方。独抗忠愤。
驰书激切。诮喻方镇。
飞章閒道。旁午奔问。
密疏安危。以扶皇运。
翠华旋宫。驰驿命公。
选部为郎。郁郁清风。
克厌帝心。给事于中。
乃赞大政。以釐百工。
谓俾元元。既庶而富。
未展缉熙。遽罹沈痼。
移疾请告。乞身抗疏。
留中久之。不忍其去。
乃相东朝。礼备优贤。
方冀勿药。再持化权。
苍苍者何。不锡永年。
寿屈其才。从古以然。
内惟小子。倥蒙褊吝。
昔岁羁牵。遇公于信。
亭伯直道。君山佐郡。
莫际波澜。幸窥墙仞。
因曰世与道交丧。恬与智相养。
盍晦而明。盍性而情。
虚中蹈道。以此为经。
亦既归止。贫居练水。
静守绪言。期于没齿。
芳讯忽至。开缄盈耳。
申以嘉姻。眷同国士。
心合义固。尺书而已。
礼异常情。感深知己。
音徽相继。封壤或殊。
迨前年之中春。获结甘于杨都
夙承师友。载反门闾。
阻拜礼于上国。承施衿于外姑。
九江之西。谬见羁束。
惠爱则深。格言相属。
固穷难进。是导是勖。
心知善诱。力有不足。
一旷清德。七年于兹。
物类形留。神交坐驰。
亦谓恬旷。渐消疠疵。
不虞不图。凶讣来斯。
哀激中肠。浃于四支。
恨情礼之未展。痛幽冥之永辞。
藐彼二连。栾栾孝思。
德以遗后。魂无不之。
东洛西江。支离拘限。
迹滞幕庭。心驰祖奠。
呜呼哀哉。贤人之生。
力命难并。年中身兮道未行。
去昭昭兮即冥冥。一往不复。
空留淑声。衔酸托辞。
庶达明灵。尚飨。
李孝廉及第东归序 中唐 · 欧阳詹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六
明经自汉而还。
取士之嘉也。
经也者。
圣人讲善之录。
志立身正。
齐国理。
在乎其中。
为人父者。
莫不欲其子之明。
为人君者。
莫不欲其臣之明。
明斯行斯。
近则平乎性命。
远则成乎政令。
迩来加取比兴属词之流。
更曰进士
则近于古之立言也。
为时稍称。
其侥倖浮薄之辈。
希以无为有。
虽中乾外槁。
多舍明趋进。
去华取实。
君子恶以真混假。
纵含章抱器。
半舍进为明。
新及第李孝廉
则含章抱器。
舍进为明者。
皙皙肌骨。
寒玉清。
以志学升太学
以学就升宗伯
背文手占。
滞义口占。
二戴不往。
郑复来。
投短书。
出长卷。
精专炳焕。
俦伦裒然。
圣朝贞元癸丑岁
明经登者不上百人。
孝廉冠其首。
非独学胜。
亦以文闻。
则有我芳华。
加之典实。
不恶夫侥倖浮薄。
角力于比兴属词。
并矢分弓。
未知鹿死谁手不为也。
拾青紫之有路。
献荣名以趋庭。
长途春光。
我美多彼。
噫。
尽艺而适。
犹有前闻。
家食非明时相待之意。
孝廉其志之。
上将辞第(以丑虏未灭将军不家为韵) 唐 · 张随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一
匈奴猖狂。犯汉封疆。
天子赫斯怒而沮南牧。咨上将而临北方。
惟干戈是扬。惟赏罚是将。
能推诚则功臣必锡之甲第。不私己故嫖姚见辞于武皇
所谓万夫之雄特。百代之忠良也。
且将军英威果决。如火烈烈。
志以形言。义以激节。
乃进而陈曰。烽燧之虞未绝。
豺狼之党未灭。矧师旅而尚劳。
何栋宇之云设。于是崇义立勋。
飘然不偫。精贯白日。
气干青云。胸中吞乎万里。
掌内指乎三军。誓将驱我貔虎。
歼彼丑虏。岂惟献俘而执馘。
抑亦开疆而拓土。苟不能上安社稷。
外宁寰宇。虽欲乐钟鼎而徒为。
高闬闳而何补。若夫飞甍连属。
画戟旁周。地直戚里。
爵居通侯。苟尸素而为累。
当轮奂而为尤。可不知池台之娱。
缇绣之费。谅无勋业之重。
徒冒宠章之贵。在人事之攸宜。
于王臣而则未。斯言也。
摭实去华。斯志也。
宁俭匪奢。忘身而不谓事主。
许国而何暇恤家。王剪请贻乎子孙。
与兹难并。晏婴敢烦乎里旅。
相去不遐。夫策在必行。
功宜可久。侈言无验。
亦孔之丑。彼樊哙之述横行。
贾生之论系首。岂如将军恢壮节。
辞华第。俾功先而身后者也。
霜降(以霜降之日豺乃祭兽为韵) 中唐 · 崔损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六
天地之气。严凝为霜。
候高秋于玉琯。体正色于金方。
表肃杀而顺时戒节。协变化而开阴阖阳。
激清风而增厉。净皓月而浮光。
惊鸿雁之嗷嗷。落蒹葭之苍苍。
所以从地而升。应律而降。
咏团扇而见托。班姬岂恨于长门。
履坚冰以是阶。袁安欲惊于陋巷。
达重阴而首出。启冱寒以先期。
阴与律而相感。寒与气而相资。
百工由是休矣。万物于焉成之。
原夫日次于氐。月穷于戌。
当青女以纪候。从白露以受质。
洞庭之叶惊波。丰山之钟应律。
诗人可比。庶欲彻于玉壶。
大国是资。亦将惭于凌室。
凌于地也。似和光以同尘。
凋于木也。类去华而取实。
其进也。则有俟于清宵。
其退也。则见晞于旭日。
若乃林有击隼。野有祭豺。
翻缤纷之槁叶。宿莽苍之枯荄。
烈女睹之而壮志。羁人对此而感怀。
皑皑其姿。皎皎其彩。
既无恶于菅蒯。亦何情于兰茝。
佐昊天之有成。参神功而不宰。
笳声乍拂。怨杨柳之衰兮。
剑锷可封。发芙蓉之厉乃。
国家顺乾坤之德。法天地之制。
布泽如春。肃物成岁。
申其令以敦乎风俗。宣其威以殄厥灾沴。
服用有度。修典礼而罔差。
稻熟可羞。先寝庙而攸祭。
名籍籍于宪府。法棱棱于司寇
却炎蒸而克叙四节。凄金石而率舞百兽。
客有惜岁星之屡迁。伤志业而未就。
独沉吟于轩屏。望泬寥于宇宙。
闻万户之轻砧。听九重之永漏。
近瞻庭树。空闻槭槭而有声。
缅想涧松。谁惜青青而独秀。
夫如是。则可知霜降之候。
元和姓纂序 中唐 · 王涯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八
元和中
政平刑清。
圣作贤辅。
尽雍容揄扬之美。
成缉熙恺乐之化。
相国赵国公
式是古训。
毗于大君。
当八方之枢。
总万物之会。
尝以圣明临照。
思尽物宜。
每与偫公。
拱承顾问。
将谓经之于思虑。
不若著之以文辞。
著之以文辞。
不若验之于图牒。
汉祖所以知郡国丰耗。
山川险夷。
萧何得秦图书。
可披而按之故也。
大凡邦国之会计。
可以备应对者。
元和国计簿。
地形之远近。
可以知要害者。
著元和郡邑图。
洎百执事所莅之司。
士大夫所分之族。
无不穷究其本末。
申明其宪度。
今之姓纂。
即其一也。
赵公尝创立纲纪。
区分异同。
得之于心。
假之于手。
以授博闻强识之士济南林宝
该览六艺。
通知百家。
东汉有䌷书之能。
太常当典礼之职。
其为述作也。
去华摭实。
忘粗得精。
条贯禀大贤之规。
网罹尽天下之族。
范宣子称其世禄。
司马迁序其先业。
若揭日月。
备于缣缃。
昭昭然蔑以加此矣。
尝学旧史。
谬官纶阁。
授简为序。
不敢固辞。
无能发挥。
承命而已矣。
元和七年十月
中大夫兵部员外郎知制诰王涯述。
青出于蓝赋(以纯粹积中英华发外为韵) 中唐 · 李程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二
蓝蕴嘉色。青出其中。
谅究本而不异。独入用而靡同。
渥彩必因乎外发。至精不得以内融。
暨乎时日既臻。染人云至。
备震方之正色。遵周官之故事。
行采之际。讵盈时人之䄡。
俯拾之时。亦异炎州之翠。
非取荣以玩悦。将有求于精粹。
比夫朱研而益丹。剑淬而愈利。
惟英华是揆。惟混浊是弃。
曷舍彼而取此。信本同而末异。
当时所营。尽彼精英。
被以纯深之色。总乎迁染之名。
阴骘四时。舆服因我而更御。
彰施五采。元黄待我而后成。
初类含章而潜伏。今若开辉而发明。
岂不以苍然之迹始分。焕尔之英久积。
研精逾丽。昭章可觌。
谓元之又元。符益之又益。
则明珠之剖巨蚌。美玉之出韫石。
彼皆异状而竟殊。此则一变而不易。
且夫色无以加。孰曰取实而去华
光不可昧。必惟自中而形外。
故臻乎极而不失其色。发乎深而其用惟新。
积而成形。事等冰寒于水。
演而为大。义同丝出于纶。
俾夫外则文为藻缋。内则体合精纯。
故烟生于火。配乎物。
情根于性。本于仁。
子贡仲尼。莫知功倍。
季孙富于鲁国。孰谓德均。
君子思端本而肇末。耻后先以超越。
故取斯而喻斯。谓不悱而不发。
唐故宣歙池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宣州刺史御史中丞左散骑常侍王公神道碑838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常侍讳质
字华卿
始得姓自周。
灵王太子宾天而仙。
时人曰王子。
因去姬为王氏。
自秦汉以还。
世多显名。
由今而上十有一代名杰。
元魏并州刺史
子孙因家。
遂为太原祁人
并州六代孙名通。
字仲淹
隋朝诸儒。
唯通能明王道。
隐居白牛溪。
游其门皆天下隽杰。
著书行于世。
既没。
谥曰文中子
文中生福祚。
蔡州上蔡主簿
上蔡生勉。
进士试贤良皆上第。
仕至河中府宝鼎
宝鼎即公之曾祖也。
祖讳怡。
渝州司户参军
考讳潜。
扬州天长县丞
尚书吏部郎中
公其季子也。
始文中先生有重名于隋末。
其弟绩。
亦以有道显于国初。
自号东皋子
文章高逸。
传在人间。
议者谓兄以大中立言。
弟游方外遂性。
三百年间。
君子称之。
虽四夷亦闻其名字。
公雅有远志。
常自忖度。
我大名之后
不宜无见焉。
遂力学。
厚自淬琢。
于春秋得之公是。
于礼得之约。
侨居淝水上。
躬督穑事。
善积于已。
而淮楚间偫彦。
多与之游。
公慊然自少。
无进取意。
与游者激之曰。
卿文儒家子。
笃志如是。
盍求发闻。
俾家声不颓。
今夫以文字芒洋当世者。
谁如华卿
庸自弃耶。
入谋于闺门。
咸以外言为是。
因决策而西。
上在贡士籍。
天和内充。
不以时尚屑意
角逐攻取。
初无此心。
如楩楠生于深林。
未始自贵。
而度材者一盼。
歆然在怀。
故以不争而速售。
既登第。
东诸侯交辟之。
从主者书记岭南
正字
参谋于淮右。
协律郎
其后佐许下暨梓潼南梁
率为上介。
官至兼监察御史
司宪闻其贤。
徵入南台
转殿内。
侍御史
尚书户部员外郎
复为知已所荐。
检校司封郎中
御史中丞
紫衣金章。
山南西道节度副使
入为尚书户部郎中
以方雅特立。
谏议大夫
会宋丞相坐狷直为飞语所陷。
抱不测之罪。
大寮进言无益。
公率谏官数辈。
日晏伏閤上。
为不时开便殿。
公于旅进中。
独感激雪涕居多。
由是上怒稍懈。
得从轻比。
公终以言责为忧。
求为虢州刺史
宰相惜去。
又重违诚请。
增之以兼御史中丞
用示异于人也。
大凡以智谋而进者。
有时而衰。
以朴厚而知者。
无迹而固。
公雅为今扬州赞皇公所知。
人不见其迹。
方在虢略
赞皇入相。
擢为左曹给事中
凡有大官缺必宠荐。
居数月迁河南尹
又未几镇宛陵
是三者中外所注意。
不旬岁而周历之。
时论不以为党。
河南帝之别京。
其治尚体度风采。
而别白区处之。
宣城国之奥壤。
其治在束吏惠下。
苏疲羸。
詟剽轻。
而劳徕澄汰之。
公两得其道。
不由一揆。
率身以俭而素风存。
任人以诚而偫务举。
遇中贵以礼而故态革。
内洁其志。
下尽其忠。
外无以挠其理。
三者具。
求政之有秕曷由哉。
在镇三载。
开成元年十二月八日
薨于位。
享年六十八。
监军使上言。
有诏轸悼。
不视朝。
左散骑常侍
明年八月十一日
葬于河南府永宁县洛川乡史原。
从旧阡也。
初公娶于荥阳郑氏。
生三女而没。
今盖祔焉。
一子曰庆存。
方龀矣。
犹子前太原府参军扶。
执宗长书来请曰。
扶也早孤。
蒙世父常侍之覆露。
今其嗣幼。
未任克家。
姑封琴书。
司管籥。
以俟其长。
窃惧世父之德音不扬。
思有以垂于后者。
以诚告于从叔大司农复。
命曰俞。
谨砻贞石以乞辞无忽。
予昔为郎。
常侍同列。
已熟其行实。
及读墓志。
即今丞相益州赵郡李公之文。
自称为忘形友
其在宣州
李公再入相。
议以第一官处之。
牢让不取。
羔雁所礼。
河东裴夷直天水赵皙陇西李行方吴郡陆绍梁国刘蕡博陵崔珦。
人咸曰得士。
扬州少与也。
而见器。
益州寡合也。
而见亲。
从事材不一也。
而毕乐用。
是足以观德。
庸可勿纪焉。
铭曰。
隋有文中。
绍扬微言。
当时伟人。
咸出其门。
粹气纡馀。
钟于后昆。
常侍恂恂。
文中来孙。
发源高麓。
中泳后大。
兰芽茁然。
秀出丛荟。
善不近名。
其声日彰。
行勇于退。
其道愈光。
哲者知之。
冥于周行。
以正持宪。
以文为郎。
以和佐戎。
以惠临邦。
以直司谏
以公駮政。
守于三川。
顽民厎定。
乃镇于宣。
先驰淑声。
邑中婆娑。
瞻我旆旌。
问谁询谋。
济济君子。
问谁出纳。
洁洁廉士。
道本乎心。
畅于四支。
治本乎正。
形于百为。
黠吏敛手。
齐民扬眉。
江淮薮空。
夜析弗施。
公卧于斋。
邦民悽悽。
公衣升屋。
邦民行哭。
牙璋斯来。
柳翣言旋。
棠树未老。
周人慕焉。
熊耳之阳。
泱泱洛川
佳城在兹。
既固且安。
飋然。
石马矫然。
过者必敬。
宛陵之阡。
故唐太子舍人李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800年 中唐 · 吕温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夫人讳字荥阳人。郑于姬姓最亲。
为天下著族。自秦汉至于皇朝。
萎蕤轩冕。耿曜图史。
如洪河东导江汉。其源流不待问而可知矣。
高祖守元。朝散大夫袭丹徒公
曾祖嘉会朝散大夫雅州司马
大父曔。正议大夫金衢二州刺史
严考钦英。朝议郎杭州别驾
皆以天爵。屈于人事。
滋庆羡美。实生夫人。
夫人始生。辨物而智。
能言而信。既笄而知礼。
有行而制义。性与天成。
质无表饰。冲灵虚寂。
和气交畅。不严厉而妇道自著。
不整峻而母仪有俨。实柔德之黄中。
壸闱之尽善者。中舍府君出自我睿宗让皇帝之孙汉中王之予。
乃于钟鼎宝玉之间杰立。雅尚文学政事。
龟龙搢绅。而夫人躬藻。
服浣濯。去华斲雕。
激清守素。辅佐将顺。
实有力焉。昼哭之后。
训成诸子。长曰景俭。
负王佐之才。探圣人之奥。
磅礡秀气。拔乎其伦。
次曰景儒景信景仁。皆文敏絜修。
保家良主。有以见夫人明裕善教。
继成义方。宜其及公侯必复之时。
享春秋以贵之庆。闻天子叹息。
见公卿升堂。而时命不偕。
与善茫昧。景俭有捧檄之役。
夫人从养于越州。以贞元十九年终于官舍。
降生五十有四。景俭等以某年十一月一日
号奉裳帷。祔于京兆富平县万寿原之旧茔。
从周礼也。以某辱久要之契。
俾稽懿实。敬为铭曰。
周受成命。郑为戚藩。
以国命氏。郁闻德门
缁衣垂芳。荥波发源。
为为梓。为为荪。
梓惟何。卿材克绍。
兰荪惟何。女德之妙。
抑抑夫人。自他有耀。
玉度旁达。泉心内照。
和顺积中。高明有融。
辅佐君子。与道始终。
族姻成化。慈俭为宗。
让帝之后。门生素风。
宜及子贵。以荣教义。
如何高堂。奄忽违弃。
万岁原上。永秘。
命罕言。德音无愧。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二
问曰。
朕观古之王者。
受命君人
兢兢业业。
承天顺地。
靡不思贤能以济其理。
求谠直以闻其过。
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
汉徵极谏而文学稍进。
匡时济俗
罔不率繇。
厥后相循。
有名无实。
而又设以科条。
增求茂异。
舍斥已之至论。
进无用之虚文。
指切著明。
罕称于代。
兹朕所以叹息郁悼。
思索其真。
是用发恳恻之诚。
体用之要。
庶乎言之可行。
行之不倦。
上获其益。
下输其情。
君臣之间。
驩然相与。
子大夫得不勉思朕言而茂明之。
我国家光宅四海。
年将二百。
十圣宏化
万邦怀仁
三王之礼靡不讲。
六代之乐罔不举。
浸泽于下。
升中于天。
周汉已还。
莫斯为盛。
自祸阶漏坏。
兵宿中原。
生人困竭。
耗其大半。
农战非古。
衣食罕储。
念兹疲氓。
未遂富庶。
督耕植之业。
而人无恋本之心。
峻榷酤之科。
而下有重敛之困。
举何方而可以复其盛。
用何道而可以济其艰。
既往之失。
何者宜惩。
将来之虞。
何者当戒。
主父惩患于晁错而用推恩。
夷吾致霸于齐桓而行寓令
精求古人之意。
启迪来哲之怀。
眷兹洽闻。
固所详究。
又执契之道。
垂衣不言。
委之于下。
则人用其私。
专之于上。
则下无其效。
汉元优游于儒学。
盛业竟衰。
光武责课于公卿。
峻政非美。
二途取舍。
未获所从。
予心浩然。
盖所疑惑。
子大夫孰究其旨。
属之于篇。
兴自朕躬。
无悼后害。
对。
臣方病近古之策不行。
而陛下幸及之。
是天下人人之福也。
微臣其敢忍意而不言乎。
且臣闻之。
古者以言赋纳
岂虚美哉。
盖用之也。
是以益赞禹而班师。
说复王而作命。
斯皆用言之大略也。
汉文帝羞不若
始以策求士。
乃天下郡国有贤良之贡入焉。
塞诏者晁错而已。
武帝然后董仲舒出。
然而卒不能选用条对。
施之天下。
夫用其策不弃其人。
以其利于时也。
得其人而弃其策。
又何为乎。
若此则徒设试言之科。
而不得用言之实矣。
降及魏晋
朝成而暮败之不暇。
又恶足言其策哉。
我唐列圣君临。
策天下之士者多矣。
异时莫不光扬其名声。
宠绥其爵禄。
然而曾不闻天下之人曰。
某日天子降某问。
得某士。
行某策。
济某功。
抑不知直言之诏屡下。
而直言之士不出耶。
亦不知直言之士屡出。
而直言之策不用耶。
今陛下肇临海内。
务切黎元。
求斥已之至言。
责著明之确论。
实命说代言之盛意也。
微臣何足以承之。
然臣所以上愚对。
皆以指病陈述而为典要。
不以举凡体论而饰文词。
事苟便人。
虽繁必献。
言苟谐理。
虽鄙必书。
固不足以副陛下恳恻之诚。
庶可以尽微臣体用之目耳。
伏愿陛下以臣此策。
委之有司。
苟或可观。
施之天下。
使天下之人曰。
惜哉汉文。
虽以策求士。
迨我明天子。
然后能以策济人。
则臣始终之愿毕矣。
如或言不适用。
策不便时。
则臣有瞽圣欺天之罪。
将寘于典刑。
陛下固不得而宥之矣。
亦臣之所甘心焉。
臣伏读圣策。
乃见陛下悼礼乐之寖微。
恤黎人之重困。
责复盛济艰之术。
酌推恩寓令之宜。
斯皆当今之急病也。
微臣敢不别白而书之。
昔我高祖武皇帝拨去乱政。
太宗文皇帝鞬櫜干戈。
被之以仁风。
润之以膏露。
戢天下之役而天下之人安。
省天下之刑而天下之人寿。
通天下之志而天下之气和。
总天下之众而天下之众理。
理故敬让之节著。
和故欢爱之化行。
是以革三王之所因。
兼六代之尽美。
称至德者。
文皇以代
岂异事哉。
有诚信以将之也。
明皇帝即位
实号中兴。
方其任姚宋而右贤能也。
文武之俗。
不能举焉。
四十年间。
刑罚不试。
人用滋植。
四海大和。
于是奉升中告禅之仪。
则封泰山而秩嵩华。
念岁巡时迈之典。
则去咸镐而朝洛阳
礼既毕行。
物亦随耗。
天宝之后。
徭戍作兴
气盛而微。
理固然也。
曩时之乳哺而有之者。
一朝为兵歼之。
兵兴以来。
至今为梗。
兵兴则户减。
户减则地荒。
地荒则赋重。
赋重则人贫。
人贫则逋役逃征之罪多。
而权宜之法用矣。
今陛下躬亲本务。
首问偫儒。
念礼乐之不兴。
叹升平之未复。
斯诚天下之人将绝复完之日也。
微臣何幸而对扬之。
微臣以为将欲兴礼乐。
在先富黎人。
将欲富黎人。
在先息兵革。
息兵革之术。
臣请略言之。
夫古所谓销兵革者。
非谓幅裂其旗章。
销铄其锋刃而已也。
盖诚信著于上。
则忠孝行于下。
敬让立于内。
则夷狄和于外。
夷狄和则边鄙之兵息。
敬让立则争夺之患销。
争夺之患销则和顺之心作。
和顺之心作而礼乐之道兴矣。
此先王修政辑兵兴礼乐富黎人之大略也。
陛下必欲责臣以详究之术。
臣又请指事以明之。
夫食力之不克。
虽神农设教。
天下不能无馁殍之人矣。
是以古之不农而食之者。
四而已矣。
吏有断狱之明则食之。
军有临敌之勇则食之。
工有便人之巧则食之。
商有通物之智则食之。
是四者。
率皆明者勇者巧者智者之事也。
百天下之人。
无一二焉。
苟不能于此者。
不农则不得食。
不织则不得衣。
人之情。
衣食迫于中。
则作业兴于外。
是以游食者恒寡。
而务本者恒多。
岂强之哉。
彼易图而此难及也。
今之事则不然。
吏理无考课之明。
卒伍废简稽之实。
百货极淫巧之工。
列肆尽兼并之贾。
加以依浮图者。
去华绝俗之贞。
而有抗役逃刑之宠。
假戎服者。
无超乘挽彊之勇。
而有横击诟吏之骄。
是以十天下之人。
九为游食。
惷朴愚谨不能自迁者。
而后依于农。
此又非他。
彼逸而易安。
此劳而难处也。
以惰游之户藏富。
而耕桑之赋愈重。
曩时之十室共耕而有不给者。
今且聚之于一夫矣。
虽有慈惠之长。
仁隐之吏。
尚不能存。
憯断击搏之。
则将转移于沟壑矣。
今之课吏者。
以赋敛无逋负为上。
以臣观之。
足陛下之赋者。
诚所以害陛下之人耳。
若然则农桑之赋既如彼。
惰游之众又如此。
耕桑之赋重。
则恋本之心薄。
惰游之户众。
则富庶之道废。
此必然之理也。
今陛下诚能明考课之法。
减冗食之徒。
绝雕虫不急之功。
罢商贾兼并之业。
洁浮图之行。
峻简稽之书。
薄农桑之徭。
与耕战之术。
则惰游之户尽归。
而恋本之心固矣。
恋本之心固。
则富庶之教兴矣。
贞观开元之盛复矣。
若此则既往之失由前。
将来之虞由后。
在陛下悠久戒之慎之而已。
至于主父偃乘七国并吞之后。
将分裂而矫推恩。
管夷吾当诸侯争夺之时。
先诈力而行寓令
皆一时之权术也。
岂可谓明白四达。
与日月齐明于圣朝哉。
臣虽贱庸
尚不敢陈王道于帝皇之日。
况权术乎。
此臣之所甚羞也。
故不及详究言之。
臣伏读圣策。
又见陛下以为执契则偫下用情。
躬亲则庶官无党。
以汉元尚学而衰盛业。
光武课吏职而昧通方。
以臣思之。
皆不然也。
夫委之于下而用其情。
盖考绩之科废。
而清浊之流滥也。
尚儒术而衰盛业。
盖章句之学兴。
而经纬之文丧也。
课吏职而昧通方。
盖苛察之法行。
而会计之期速也。
臣请条列而言之。
夫神农之斲耒耜教耕耨。
所以垦良田而殖嘉谷也。
然而不能遏稂莠之滋焉。
其所以遏之者。
芟夷钱鏄之而已。
唐尧之辟朝廷宅百揆。
亦所以植禹舜而种皋陶也。
又不能遏共工驩兜之逆焉。
其所以遏之者。
放弃殛诛之而已。
神农不以稂莠滋而废耒耜之用。
故能存用器之方。
唐尧不以四罪进而夺舜禹之任。
故能终任贤之道。
若此则陛下之所任。
顾何如耳。
岂可谓任之必不可哉。
至于考绩之科废。
章句之学兴。
经纬之道丧。
会计之期速。
皆当今之极弊也。
幸陛下反汉元光武之事。
臣遽数以终之。
今国家之所谓兴儒术者。
岂不以有通经文字之科乎。
其所谓通经者。
又不过于覆射数字。
明义者才至于辨析章条。
是以中第者岁盈百数。
而通经之士蔑然
以是为通经。
固若是乎。
至于工文自试者。
则不过于雕词镂句之才。
搜摘绝离之学。
苟或出于此者。
则公卿可坐致。
郎署可俯求。
崇树风声。
不由殿最。
连科者进速。
累捷者位高。
拱嘿因循者为清流。
行法莅官者为俗吏。
以是为儒术。
又若是乎哉。
其所谓课吏职者。
岂不以朝廷有迁次进拔之用乎。
臣窃观今之备朝选而不由文字者。
百无一二焉。
夫施众网而加一禽。
尚不能得。
况张一目以罗万品。
而望其飞者走者大者小者尽出其间。
其可得乎哉。
以此察偫吏。
偫吏又可察乎。
苟或不可察。
又可任之而绝其私乎哉。
此所以陛下将执契而叹用情。
念垂衣而惧不理。
盖臣所谓课察之道不明也。
陛下诚能使礼部以两科求士。
凡自唐礼六典律令及国家制度之书者用。
至于九经历代史能专其一者。
悉得谓之学士
以环贯大义而与道合符者为上第。
口习文理者次之。
其诗赋判论以文自试者。
皆得谓之文士
以经纬今古理中是非者为上第。
藻缋雅丽者次之。
凡自布衣达于未在朝省者。
悉得以两科求士。
礼部第其高下。
归之吏部而宠秩之。
若此则儒术之道兴。
而经纬之文盛矣。
吏部罢书判身言之选。
三式以任人。
一曰校能之式。
每岁以朝右崇重者一人。
礼部郎校天下偫吏之理最在第一至第三者。
定日据其功状而登进之。
牧宰字人之官藉之为理者。
则上赏行焉。
若此则迁次之道明。
而迟速之分定矣。
二曰任贤之式。
每岁内自仆射至于偫有司之正长。
外至于廉问节制者。
各举备朝选者一人。
外自牧守。
内至于百执事之立于朝者。
各举吏郡县者一人。
因其所举而授任之。
辨其考绩而赏罚之。
不举贤为不察。
举不贤为不精。
不精与不察之罪同。
若此保任之法行。
而贤不肖之位殊矣。
三曰叙常之式。
其有业不通于学。
才不应于文。
政不登于最。
行不知于人。
则限以停年课资之格而役任之。
若此则叙用之典恒。
而尺寸之才无所弃矣。
两科立则偫材遂。
三式行则庶官当。
陛下乃执左契以御之。
总枢极以正之。
委庶官如心目之运支体。
岂支体运而无效于心目乎。
察偫材如明镜之形美恶。
岂美恶形而逃隐于明镜乎。
然后陛下辟四门。
使可言之路通。
明四目
以天下之目视。
达四聪。
以天下之耳听。
不私其心。
以百姓心为心
端拱岩廊
高居宸极。
以冕旒自蔽。
而秋毫必察。
以黈纩塞耳。
而声响必闻。
则彼汉元章句之儒。
光武督责之术。
又乌足为陛下言之哉。
且臣闻之。
圣人在上。
人不天札。
若臣者。
生未及壮。
戴陛下为君。
仁寿欢康。
未始有极。
何忽自苦。
堕肝胆而言天下之事乎。
臣以为国家兵兴以来。
天下之人。
惨怛悲愁。
五十年矣。
自陛下即位之后。
戴白之老。
莫不泣血而话开元之政。
臣恐此辈不及见陛下功成理定之化。
而先饮恨于穷泉。
此臣之所以汲汲于心者。
陛下能不怜察其意乎。
谨对。
乞旌刘蕡直言疏 唐 · 李合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四
陛下御正殿。求直言。
使人得自奋。臣才智懦劣。
不能质今古是非。使陛下闻未闻之言。
行未行之事。忽忽内思。
愧羞神明。今所对。
敢空臆尽言。至皇上之成败。
陛下所防闲。时政之安危。
不私所料。又引春秋为据。
汉魏以来。无与比。
有司以言涉讦忤不敢闻。自诏书下。
万口籍籍。叹其诚鲠
至于垂泣。谓指切左右。
畏近臣衔怒。变兴非常。
朝野惴息。诚恐忠良道穷。
纲纪遂绝。季汉之乱。
复兴于今。以陛下仁圣。
近臣故无害忠良之谋。以宗庙威严。
近臣故无速败亡之祸。指事取验。
何惧直言。且陛下以直言召天下士。
以直言副陛下所问。虽讦必容。
虽过当奖。寿于史策。
千古光明。使万有一。
不幸死。天下必曰陛下阴杀谠直。
结雠海内。忠义之士。
皆惮诛夷。人心一摇。
无以自解。况臣所对。
不及远甚。内怀愧耻。
自谓贤良。奈人言何。
乞回臣所授。以旌直。
臣逃苟且之惭。朝有公正之路。
陛下免天下之疑。顾不美哉。
窦易直平章事 中唐 · 敬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八
周宣王汉宣帝思宏祖业。克绍先搆。
申甫邴魏为相。然后周道重熙。
汉德累洽。朕以冲眇。
托于亿兆之上。缅惟文祖元宗之理。
若涉大水。浩无津涯。
于岩廊。俾举髦硕。
果得才杰。副予虚求。
必惟其人。乃命以位。
朝议郎尚书户部侍郎御史大夫判度支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窦易直。端厚静悫。
直方廉。气深而和。
识敏而达。每去华而务实。
不为善以近名。早以器能。
扬历中外。司宪著纪纲之绩。
廉俗重恻隐之仁。辍于天官
掌我邦计。厎慎财货。
均节委输。赒给不穷。
赡清皆足。国有大柄。
属于全才。况朕亲临宝图。
万物资始。审象而授。
其代予言。尔尚弼予一人。
用厎于道。且汉以丞相调兵食。
周以冢宰质岁成。我国家杂用古制。
以重其事也。尔往钦哉。
无忝我成命。可朝散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度支
又元集序 唐末至五代 · 韦庄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九
元晖文集盈编。
止诵澄江之句。
曹子建名冠古。
惟吟清夜之篇。
是知美稼千箱。
两歧綦少。
繁弦九变。
大濩殊稀。
入华林而珠树非多。
阅众籁而紫箫惟一。
所以撷芳林下。
拾翠岩边。
沙之汰之。
始辨辟寒之宝。
载雕载琢。
方成瑚琏之珍。
故知颔下采珠
难求十斛。
管中窥豹
但取一斑。
自国朝大手名人。
以至今之作者。
或百篇之内。
时纪一章。
或全集之中。
微徵数首。
但掇其清词丽句。
录在西斋
莫穷其巨派洪澜
任归东海
总其记得者才子一百五十人。
诵得者名诗三百首。
长乐暇日。
陋巷穷时。
撼膝以书绅。
攒心而就简。
盖诗中鼓吹。
名下笙簧。
凫氏之钟。
霜清日观
淬雷公之剑。
影动星津。
云间合璧之光。
海上运摩天之翅。
夺造化而雷云喷涌。
役鬼神而风雨奔驰。
但思其食马留肝
徒云染指。
岂虑其烹鱼去乙
或至伤鳞。
自惭乎鼹腹易盈。
非嗜其熊蹯独美。
然则律者既采。
繁者是除。
何知黑白之鹅。
强识淄渑之水。
左太冲十年三赋。
未必无瑕。
刘穆之一日百函。
焉能尽丽。
是知班张
亦有辞。
应刘。
犹多累句。
遗妍可惜。
而备载斯难。
亦由执斧伐山。
止求嘉木。
挈瓶赴海。
但汲甘泉。
等同于风月烟花。
各是其楂梨橘柚。
姚合所撰极元集一卷。
传于当代。
已尽精微。
今更采其元者。
勒成又元集三卷。
记方流而目眩。
丽水而神疲。
鱼兔虽存。
筌蹄是弃。
所以金盘饮露
惟采沆瀣之精。
花界食珍。
但享醍醐之味。
非独资于短见。
亦可贻于后昆。
采实去华
俟诸来者。
光化三年七月二日
左补阙韦庄述。
郊天改元赦文 前蜀 · 王建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圆盖方舆。万汇共资其覆载。
春生夏长。四时不息于推迁。
所以茂成岁功。宁遂物性。
帝王取象。文质递兴。
遵革故之令猷。敷鼎新之至理。
朕上膺眷命。俯徇乐推。
宗庙告虔。孝思既展。
郊丘备礼。严配式遵。
钦承享国之符。允叶奉天之道。
群祀咸秩。有感必通。
云龙方睹于在天。雷雨须闻于作解。
且汤开三面。延景祚六百馀年。
汉革五刑。继丕图二十四世。
皆以恤辜宥罪。劝善兴仁。
特行涤荡之恩。用致治平之化。
唐朝运改。土德数终。
初乃召寇以缠兵。竟至迁都而灭国。
贤良涂炭。朝市邱墟。
生人既失其所天。大事须归于有土。
遂至蛮夷沥款。士庶倾心。
谓蜀都同章武之时。兼汉嗣绝山阳之号。
共陈天命。属在朕躬。
一从践位以来。倍轸临深之惧。
每念生灵涂炭。刑政犹繁。
因告类于穹旻。合流恩于属县。
纪年定历。既正鸿名。
布泽行春。式均和气。
可大赦天下。改唐天复八年为大蜀武成元年
正月十日昧爽已前。大辟罪已下。
罪无轻重。已发觉未发觉。
已结正未结正。见系囚徒常赦不原者。
咸赦除之。唯十恶五逆。
及屠牛铸钱。故意杀人。
捏窠造印。结聚徒党。
逃走背军。合和毒药。
私盐曲。持仗行劫。
官典犯枉法赃。兼踰滥身名。
冒受官爵。囹圄之内。
官吏用情。致令冤滥。
不问有赃。不在赦限。
左降官不问罪轻重。并与量移。
其有情无狡蛊。事不涉邪者。
中书门下酌量矜贷。便与矜复授官。
州县典吏。及诸色人。
配流在远。已经惩断者。
并宜释罪放归。兼有军人百姓。
先因公事关连。逃避诸州县镇。
不敢放归还者。亦任却归本贯。
所在不得勘问扰搅。朕自援旗誓众。
仗钺平戎。廓定封疆。
安保生聚。克成帝业。
实用武功。每思将帅之劳。
宜奖初终之效。其在城及东川山南武定武信武泰等道。
并两路前军诸镇都头节级将士等。一昨即位日。
虽已各有颁赐。既经大礼。
更示殊恩。应都知兵马使已下。
节级官健。今有优给。
各有等第处分。稼穑虽登。
黎元未泰。每于旦夕。
常所焦劳。将渐致于昭苏
已累行其矜放。但念方屯师旅。
难阙赋征。缘同切于乂安。
宜共资于赡给。自去年八月已后。
十月已前。继有指挥
并蠲逋欠。非无惠泽。
下及烝人。尚虑疲羸。
未息艰苦。畿内诸州及诸州府应徵今年夏税。
每贯量放二百文。今年正月九日已前。
应在府及州县镇军人百姓。先因侵欠官中钱物。
或保累填赔。官中收没屋舍庄田。
除已有指挥。及有人经管收买外。
馀无人射买者。有本主及妻儿见在。
无处营生者。并宜给还。
却据元额。输纳本户税赋。
选之人。例闻羁旅。
常思任用。以救栖迟。
兼劝进官僚。人数不少。
朕昨才登宝位。更布优恩。
或擢在班行。或委之州县。
凡选用略尽搜罗。其閒或有谬结前衔。
妄称入仕。既未辨其真伪。
又可哀其困穷。是用铨衡
冀分玉石。切在精研选士。
摭实推公。自执规绳。
勿随请托。但曾经赴任。
委不败官。不犯刑章。
又无赃污。告身周备。
考课分明。便仰依资注官。
铨司不得稽滞。如有失坠告身。
无以自明。但有失坠时公凭。
及于本任官处取得文解者。并准例参选。
然则自唐朝兵革之后。踰滥尤多。
附势力者。未必有材。
抱孤直者。或闻无位。
自今以后。委有司博求干济。
慎择端良。谙熟吏途。
详明法律。先能洁已。
方可理人。就中令录之尤难。
切在铨衡之精选。或有节度刺史
上表论荐。皆须审诸行事。
显著才能。保无苛虐之心。
方允奏陈之命。如闻失举。
必罪所知。诸州府或有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达于教化。
明于吏材。政术精详。
军谋宏远。韬光待用。
藏器俟时。或智辨过人。
或词华出格。或隐山林之迹。
或闻乡里之称。仰所在州府奏闻。
当与量材叙用。自唐室倾沦。
梁图纂夺。上国俄成于茂草。
中原莫有其遗民。三百年之文物一空。
数千里之生灵无主。星辰既紊。
运祚俄迁。指王气之东沈。
听颂声之西起。率土之黔黎老幼。
竞献臣心。满朝之文武忠贤。
皆陈天意。克隆基业。
合重奖酬。应内外文武官等。
或赐功臣名号。或与一子出身。
兼进劝官资。以旌勋业。
并当续有处分。朕顷事唐臣
尝居亲卫。受藩镇封崇之贵。
著册书钟鼎之勋。至于朝右公卿。
方面侯伯。皆契忘家之誓。
俱同许国之诚。其殁身王事之中。
遇祸贼庭之内。言念及此。
痛愤良深。应自僖宗朝。
凡在有功文武大臣显忠孝者。并委中书门下追赠。
仍搜访骨月。量材录用。
又在阆州起义之日。应有随驾大将
效命功臣。或遘疾以沦亡。
或当锋而夭枉。皆是捐躯为主。
临难丧身。殊功无日而暂忘。
遗烈千年而不泯。并委中书门下抄录。
次第各与追赠。有子孙者。
特授官荣。所冀泽被幽明。
仁沾存没。又自朕剖符之始。
分阃已来。副予委用之心。
匡赞勋庸之士。同甘共苦。
竭节输诚。推公不避于流言。
临事唯思于尽瘁。则有故武信军节度使张琳
操持劲直。才术纵横。
成今日之鸿基。自斯人之懿绩。
不享朝天之禄。遽兴失手之悲。
言念前功。常思厚报。
宜追赠太尉。以报幽冤。
其嗣子更加正官。仍赐章绶。
故山南节度使王宗涤。早膺任用。
累著勋勤。征行不惮于风尘。
陈敌常先于士卒。论其实效。
可谓劳臣。无何以富贵生骄。
灾殃自掇。不守初终之节。
遽萌悖慢之心。验人情而共愤满盈。
定国法而难私断割。遂行典宪。
深用矜伤。当景运之初兴。
在故臣之可念。宜加洗雪。
用慰幽冥。宗涤并却还在身官爵。
茂州刺史张造蜀州刺史李师泰邛州刺史李故眉州刺史张勍故汉州刺史王宗裕都知兵马使刘璋奉礼盖获张全真张行立韩在田威等。并宜追赠。
朕自临蜀国。实庇齐民。
皆资先哲之威灵。获王故都之城邑。
方凭幽赞。以永天休。
上答元功。宜尊旧号。
先主昭烈皇帝宜委中书门下追崇尊号。虔备册仪。
忠武侯诸葛亮别加美谥。追赠王爵
应名山大川。灵祠圣迹。
皆丰凶所系。水旱是司。
并宜追赠公侯。以酬元贶。
朕爰自统临。八国同心。
诸藩部落。首领已下。
宜差使臣。各赐诏敕分物宣谕。
其见在鸿胪礼院入朝蕃客等。各赐分物。
续有敕旨处分。刺史县令
身皆受职。宠在分忧。
非唯效答于恩荣。亦在保全于终始。
将申报国。只计安人
其有徭役不均。刑法不中。
乡县凋弊。税赋逋悬。
必当分命使臣。大明黜陟。
若清廉可奖。课绩有闻。
或就转官资。或超加任用。
并举劝惩之命。以彰悔过之名。
太仓及诸州县受纳斛斗。并仰大府寺准旧例校勘
逐年给付所司。除本分耗剩外。
不得加一升一合。致百姓积累逋悬。
如有固违。必行朝典。
其有外州远县官吏等辄徵估价。并许百姓诣阙论诉。
不计官职高卑。并正刑名处分。
在京百司禁囚徒。推劾案成。
皆招本罪。本官详断
只据所申。傥陷深文。
便行极法。或恐推司人吏。
抑遏代书。既不坐其本情。
实虑遭其枉法。自今后委御史台常加觉察。
若有冤滥。便具奏闻。
必当别遣推穷。重行惩断。
致理之源。无先养老。
化民之本。尤在恤孤。
或矜黄发之年。或念白华之节。
衰老者宜加矜恤。孤茕者亦在抚安
应国内有耆老年八十已上。赐米二石。
九十已上。赐米三石。
一百岁已上。赐米五石。
兼绵绢酒肉有差。并仰所在长吏
切加安存。其有不幸者。
量与津置殡送。仍抚其孤弱。
义夫节妇。孝子顺孙。
并加旌表门闾。终身优假。
国之教化。庠序为先。
民之威仪。礼乐为本。
废之则道替。崇之则化行。
国子监正。令有司约故事。
速具修之。兼诸州应有旧文宣王
各仰崇饰。以时释奠。
应是前朝旧制。或有开国新规。
制敕之所未该。教化之所未备。
或刑法不中。或伦序有乖。
则谏臣不可不言。宰执不可不奏。
且谤木之设。本俟诤臣。
匦函所收。先览冤状。
所以凡关利病。悉要闻知。
自今已后。或事有便宜。
理非允当。并须旋具论奏。
共议改更。必当留折槛以旌贤。
无或惧触鳞而避事。应南郊行事亚献终献摄事行礼官吏等。
改转优赐。并候续敕处分。
应飞龙闲厩内作器仗诸杂工巧黄衣三卫四色细仗掌扇黄钟典鼓等。亦各委所司分析姓名申奏。
当议优赏。驸马都尉普恩之后。
仍各赐一子八品正员官。赦内有未该恩例。
及合条流事件。各仰所司启请施行。
开国之初。既勤行于德惠。
改元之后。尤企望于乐推。
惟是革弊从新。去华务实。
有利于民者。不得不用。
有害于政者。不得不除。
公平必致于民安。富庶自成于国霸。
恩虽不吝。法且无私。
赦宥者各仰自新。釐革者皆宜共守。
俾从荡涤。永致清平
敢以赦前该恩事相告者。以其罪罪之。
挟藏军器。亡命山泽。
百日不首。复罪如初。
赦书日行五百里。仍付所司。
牒至准赐敕。故牒。
车驾还京师德音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九
朕闻天以阳居大夏
地以阴居元冬。
是明任德而不任刑也。
帝舜则举两阶之干羽。
成汤开三面网罗
是明好生而不好杀也。
朕以眇身。
嗣膺大宝。
垂三百年之宗社。
奉十七圣之威灵。
夕惕朝乾。
不忘寤寐。
岂谓衅生于地。
谪见于天。
霾尘暴起于两京。
蛇豕交横于四野。
宗庙乏飨。
干戈日寻。
盖获戾于上元
俾流灾于下土。
前岁才归大国。
又及播迁。
信由倚任之非良。
有愧精诚之未至。
贬衣损食。
庶塞乎愆违。
履薄临深。
每增于战惧。
方修郊庙。
且复京畿
而驻驿才安。
还宫可俟。
虔诚罔通于穹昊。
兵革又起于藩维。
盖以朕不敏不明。
君临兆庶。
仁不能叶生成之旨。
义不能符断割之几。
智无周物之明。
信寡应时之用。
陷蒸黎于涂炭。
致王室之险艰。
绵历岁时。
于兹八稔。
顾兹颓紊。
职朕之由。
且朕深宫九重。
跬步千里。
目虽视而不见。
耳虽听而不闻。
罪在朕躬。
痛入骨髓。
但仰天而投泣。
恨无地以容身。
抚几兴言。
何嗟及矣。
今则敬行避殿。
减膳彻县。
食无海陆之珍。
耳绝管弦之乐。
唯加惕励。
冀遂感通。
将宏及物之恩。
在布惟新之令。
应天下见禁囚徒。
除十恶忤逆。
官典犯赃。
持仗劫杀。
合造毒药。
开发坟墓。
其馀罪轻重递减一等。
左降官各与详所犯量移。
如巳经两度量移者。
宜并放还。
仍仰所在州府。
限德音到日。
准敕处分讫。
分析闻奏。
左降官及流人。
身有死者。
并许归葬。
凤翔府所管吏军百姓等。
切令招葺。
归安
纵与李昌符关连。
情非巨蠹。
及父兄在陇州城内。
事出胁从者。
一切不问。
陇州城内军吏百姓。
不得辄令损伤。
戴礼之文。
务先掩骼。
应有未葬骸骨。
及横尸在路。
委所在长吏速与收敛藏瘗。
其自兵荒以来杀伤之处。
委所在州县以孟冬赏死事之日。
于北郭除地。
用鸡豚设祭。
所贵以导和气。
且慰幽魂。
前年冬未出京之时。
如闻文武朝臣。
怆惶奔窜。
或因冻馁。
或遭锋刃。
遂致毙踣。
深可悯伤。
自累年来。
朝臣有因谪宦。
遂致殒身。
制使遽闻枉横。
宜令中书门下寻访。
各与赠官。
孝弟承家。
忠贞奉国
既显扬名之道。
宜加布泽之荣。
应内外文武臣及诸道节度观察防禦使随驾诸军头亡父母。
并准旧例。
各与追赠追封。
如有母亲见存者。
各与进封。
左右神策及随驾诸部兵士等。
戈负弩。
侍卫勤劳。
既效节以输诚。
实竭忠而排难。
永言勋绩。
宜有甄酬。
其随驾诸都头
宜各与勋爵。
未有功臣名号。
具将士次第填补。
不得虚被衣赐。
有紊典章。
如覆视不实。
节度使奏取进止。
判官重加贬责。
其边地沃壤极多。
岁收可望。
如闻耕牛素少。
戍卒苟安。
唯长蒿莱。
俱乏衣食。
节度使良田之处。
更议添人。
均配膏腴。
令其耕种。
制置利便。
酌中。
南山及平夏党项。
尽是百姓。
须令保安
长吏若能抚绥。
蕃人自然宁息。
切不得妄有侵扰。
致其怨嗟。
常须使商旅往来部落。
不得阻塞。
致理必先于尚俭。
伤风莫甚于穷奢。
朕苑囿不修。
珠玉不宝。
所思敦素。
每务去华
如闻卿大夫庶士。
近者竞崇侈靡。
莫辨等威。
服玩车舆。
皆越制度。
蠹于教化。
朕甚悯焉。
卿大夫当助我纪纲。
为人表则。
宜修俭约。
以变嚣风。
京师应有奢僭违令式者。
闻之当行朝典。
诸道申奏。
有草贼州县。
本皆齐人。
迫于冻馁。
召聚徒侣。
遂肆猖狂。
并仰所在长吏明加晓谕。
有能自新首罪。
一切不问。
如稔恶不悛。
事状难恕。
委所在长吏设法擒捕。
不得漏网。
上京诸司及天下州府负犯逃走罪人。
今春巳降德音。
除本罪合至死者。
咸通五年以前。
并停追捕。
归还故土。
其数至多。
虑被奸人递相恐动。
悉委所在告谕。
令其乐业。
无致惊惶。
如归复者恶迹贯盈。
不能改过。
更有违犯。
寻勘不虚。
便仰并举前愆。
一时痛断。
不得容隐。
侵害良善。
江淮商贾。
业在舟船。
如闻近日官中掳借甚苦。
或倾夺以充运米。
或题关以备载军。
非理滞留。
散失财货。
州县虽云和雇。
商人焉敢请钱。
本求锥刀。
翻成损折。
纵有冤屈。
岂能申论。
道路怨嗟。
莫甚于此。
自今以后。
委所在长吏切加禁断。
其所合供过军等舟船。
唯许空载航船。
便给见钱雇召。
如见装货物者。
切不得强令腾倒。
其州县所合雇船脚。
多无本色钱物。
皆是率配疲人。
起今以后。
并仰以上供钱充给。
如有茶盐舟船。
关系三司榷课者。
任准元敕处分。
自蛮寇侵扰。
连岁用兵。
耗蠹生灵。
海运为甚。
驱我赤子。
深入沧波。
睹骇浪而魂飞。
汎洪涛而心死。
继有覆溺。
多不上闻。
仍遣赔填。
急于风火。
哀其巳死之众。
不可复追。
念兹将毙之徒。
用延馀息。
江淮四道运粮。
所有沈覆米损船纲官所由船户及元发州县合赔填者。
并从放免。
更不得校料追徵。
应阙海运留系勘者。
并一时释放。
唯造船官吏须有勘覆者。
不在此限。
近日虫蝗。
米谷翔贵。
所在州府。
须使通流。
况闭籴之条。
著在格令。
近关州府通舟船处。
不得约勒商人。
固违敕旨。
江淮钱物到。
各宜优赏。
以身许国。
致命捐躯。
虑兹尽瘁之诚。
宜饰始终之典。
应自兵兴以来。
所在都头大将
身殁王事。
未经赠官者。
仰本道各与分析闻奏。
量功劳优与赠官。
如有子孙。
仰本道各与补职。
存济。
行营将士。
如身殁王事者。
其衣粮并仰给与兄弟男侄。
如有父母无给养者。
切在安存。
勿令冻馁。
虽累有处分。
可一切施行。
或有义士忠臣。
图功立事。
力当国难。
身殁贼锋者。
宜委中书门下优与赠官。
兼访子孙。
俾沾禄仕。
用伸激劝。
冀洽恩荣。
扈从之劳。
辛勤备履。
若无升进。
何以奖酬。
其到兴元宫文武官等。
宜令优与迁改。
如巳经奖擢者。
特与量加阶爵。
贞观开元之后。
建中元和以来。
翊戴皇家。
扶持宗社。
勋绩巳铭于鼎鼐。
谋猷实在于册书。
如闻子孙或多淩替。
太师汾阳王子仪临淮王光弼西平王李晟咸宁王浑瑊太尉秀实颜真卿颜杲卿以下子孙。
宜各与一子九品正员官。
其子孙有才术可称。
中书门下量才叙用。
以劝勋贤。
律有驱率之科。
所宜原宥。
人无险诐之路。
固可矜宽。
其陷伪庭官寮。
多因迫胁。
旋宜叙用。
勿使栖迟。
左右神策军及沿边诸镇将士。
或堤防藩窃。
或控扼封陲。
戴甲戈。
眠沙卧碛。
无抱子弄孙之乐。
有离乡去里之嗟。
自乱离以来。
衣粮多阙。
顾兹疲弊。
深轸朕怀。
盖缘诸道赋税未来。
致使如此。
宜委度支户部盐铁使
各委官吏催促江淮及三川上供钱物。
充给两军及边镇将士衣赐。
如催勘有序。
其官吏各与优奖。
如全无次第。
必议惩责。
于戏。
朕以寡昧。
托亿兆之上。
不能克相上帝。
宠绥四方。
履地戴天。
痛心疾首。
是在股肱叶力。
藩翰同心。
保列圣之洪基。
佐冲人之薄德。
共成兴运。
以副殷忧。
为政之方。
实资共理。
且一邑之政。
由乎令长。
一郡之政。
由乎牧守。
一方之政。
由乎藩翰之臣。
夫政修于上。
则化行于下。
可以安人理国。
可以阜俗康时。
此古今之通理也。
乾符之后。
广明以前。
节制廉问之臣。
牧县之吏。
或抡拟不当。
或铨择非良。
藩翰者。
则惠养抚绥之术蔑闻。
居牧宰者。
则贪惏苛虐之风益甚。
或淫刑滥杀。
或剥衣及肤。
失业亡家。
南子北。
多使饥者不得食。
寒者不得衣。
奔窜道途。
跧藏山谷。
耕桑甚废。
旱沴相仍。
结为仇雠。
聚为盗贼。
冤愤之气。
上达于九天。
激怒之威。
横行于千里。
虔刘郡邑。
屠戮生灵。
怀逆节者。
得以逞其凶桀。
恣为暴扰。
蕴忠诚者。
虽欲平其祸乱。
益费机谋。
既往难追。
将来可保。
切在递加激谕。
渐致和平。
倘或刺史知惠养之方。
县令有抚绥之术。
公清克己。
廉慎当官。
绩效彰闻。
当与迁擢。
如或贪残不理。
害我疲人。
中书门下重加惩殿。
仍令诸道长吏观察判官切加察访
每岁具善恶奏闻。
自属兵戈。
全妨耕稼。
遂令垄亩。
尽变污莱。
盖以杀伤之馀。
流亡益甚。
宜加招抚
渐复农桑。
如有刺史县令
招收户口。
开垦荒田。
置买耕牛。
修置农具者。
委所在观察使精加点勘。
具数闻奏。
当据课效高低。
优加升奖。
朕端拱穆清。
思宏理道。
用忧勤而补过。
守慈俭以律身。
上展孝思。
下康庶务。
其于祀事。
尤在精崇。
常忧多难以来。
有乖敬慎。
至于牲币之数。
醯醢之宜。
必尽吉蠲。
或免简易。
宜委所司切加钤辖
不得因循。
夫俭者德之恭。
侈者恶之大。
唐尧土阶三尺。
夏禹菲食卑宫。
先圣遗风。
后王轨范。
其有司合进常膳三分。
宜减一分。
六宫嫔御。
见在者人数不多。
此外不令更有添置。
或有因缘寇盗。
流落外方。
宜委所在长吏
便与嫁遣。
任自营生。
不用送到驾前。
冀免虚有劳费。
自此诸道更不用进声乐及女弟子。
歌舞衣服。
绮缯组绣。
雕镂珠玑。
颇害女工。
实妨农事。
奇技淫巧。
往哲所讥。
况遇艰难。
尤宜俭素。
其诸道不得进奉纹绣宫锦雕镂轻靡彰施之物。
五坊鹰犬。
以备时蒐。
方当勤恤之时。
宁有畋游之乐。
其鹰犬并令解放。
不用更置。
诸道亦不须进送。
艰难巳久。
增修未知。
展瑞披图。
良多内愧。
且以为白乌丹鹊。
不如孝子忠臣。
甘露醴泉
未若风调雨顺。
自今以后。
诸道所有祥瑞。
并不要图画及进。
辅成教化。
实在贤良。
用副旁求。
必资博采。
宜令文武常参官举刺史县令有异政殊绩者。
沦滞山林有奇文异行者。
所期表异。
无或面欺。
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
各加旌表。
以示乡闾。
父老有年九十以上者。
赐帛二匹。
五石。
仍令所在以上供物支付。
瘖聋跛躄鳏寡孤独者。
委所在切加存恤。
无使恓惶。
名山大川。
兴云致雨。
冀保顺成之岁。
宜申望祀之仪。
太清宫骊山华岳南山广惠公岩谷湫凤翔启圣宫邠州要册湫。
宜各差官祷谢。
其诸道应有祠庙禁于祀典。
及先圣灵迹。
各委长吏差官精诚启告。
凡关百姓安危。
风土利病。
俾其苏息。
切在抚绥。
讹弊既多。
固难遍举。
仰所在长吏审详利害。
一一条奏。
所冀凋残。
渐成完辑。
勿辜委遇。
副我忧勤。
于戏。
朕为人君父。
累属乱离。
一发言未尝不兢忧。
一举足未尝不愧悼。
徒思罪己。
安敢尤人。
中外臣寮。
宜悉朕意。
止进献敕 后唐 · 后唐庄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
朕大平国患。
显绍帝图。
廓天地之妖氛。
救生灵之涂炭。
方怀至理。
永保鸿休。
去华务实之规。
成革故从新之化。
足可塞侥倖之路。
绝繁费之源。
协我无私。
告尔有位。
应随处官吏务局员寮诸军将校等。
如闻前例各有进献。
直贡奏章。
不唯亵渎于朝廷。
实且旁滋于诛敛。
速宜止绝。
以肃风化。
文苑表 五代 · 刘煦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三
臣观前代秉笔论文者多矣。
莫不宪章谟诰。
祖述诗骚。
远宗毛郑之训论。
近鄙之述作。
谓采采芣苢。
独高比兴之源。
湛湛江枫。
长擅咏歌之体。
殊不知世代有文质。
风俗有淳醨
学识有浅深。
才性有工拙。
仲尼演三代之易。
删诸国之诗。
非求胜于昔贤。
要取名于今代。
实以淳朴之时伤质。
民俗之语不经。
故饰以文言。
考之弦诵。
然后致之不泥。
远代作程。
即知是古非今。
未为通论。
夫执鉴写形。
持衡品物。
伯乐不能分驽骥之状。
延陵不能别雅郑之音。
若空混吹竿之人。
即异闻韶之叹。
近代唯沈隐侯斟酌二南。
剖陈三变。
摅云渊之抑郁。
之风徽。
彼律吕和谐。
宫商辑洽。
不独子建建安之霸。
客儿擅江左之雄。
爰及我朝。
挺生贤俊。
文皇帝解戎衣而开学校。
贲帛而礼儒生。
门罗吐凤之才。
人擅握蛇之价。
靡不发言为论。
下笔成文。
足以纬俗经邦。
岂止雕章缛句。
韶谐金奏。
词炳丹青。
故贞观之风。
同乎三代。
高宗天后
友重详延。
天子赋横汾之诗。
臣下继梁之奏。
巍巍济济。
煇烁古今。
如燕许之润色正言
吴陆之铺扬鸿业。
元稹刘蕡之对策。
王维杜甫之雕虫。
并非肄业使然。
自是天机秀绝。
若珠玑色泽。
无假淬磨。
孔翠羽毛。
自成华彩。
致之文苑。
实焕缃图。
其间爵位崇高
别为之传。
今采孔绍安已下。
为文苑三篇。
觊怀才憔悴之徒。
千古见知于作者。
窦温颜进策疏 五代 · 曹国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三
臣闻去华务实。舍短从长。
片言不遗。偫材毕录。
切询古道。宛是良图。
将隆讲武之规。宜举训戎之典。
故左氏春秋传云。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
此所以昭宣七德。制服万邦。
又云。春蒐夏苗。
秋狝冬狩。皆于农隙。
以讲武事。此所谓聿修战法。
俾耀军威。又云。
三时务农。一时讲武。
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所请每月旦教习事。伏乞宣驸马步军都指挥使简练驯阅。
甚为允当。望赐施行。
上都紫极宫刘日新先生 南唐 · 李中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道德吾君重,含贞本去华
因知鍊神骨,何必在烟霞。
棋散庭花落,诗成海月斜。
瀛洲旧仙侣,应许寄丹砂。
太宗论麟太平兴国九年十月癸巳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三六
臣等按《春秋传》云:「麇身而有角者麟」。
《瑞应图》云:「麟者仁兽也」。
又云:「麟,王者之嘉瑞」。
《春秋感精符》云:「麟一角者,明海内共一主也」。
伏以陛下道冠百王,庆延万世,睿智顺阴阳之变,圣文昭日月之光,尚从欲以推恩,每好生而布令。
帝功潜运,天意著明,果锡神休,以彰至德,表皇家之大庆,垂青史之鸿猷,而复道在谦光,义形好问,俯从舆议,俾考前经。
谕旨曰:「朕素不崇重符瑞之事」。
此又见大君去华务实之意也。
上天以符瑞彰圣功,圣人以增修答天贶,上下交感,用臻太和。
斯实苍生无疆之福也。
臣等不胜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