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吴兴沈氏述祖德记773年12月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南齐徵士吴兴沈君。名驎士
郡人也。蕴道德。
于邑馀不溪。家贫无资。
以织帘为业。故时人号为织帘先生
精于礼传。尝自诂训。
宗人吏部郎中中书郎约累荐。徵为著作郎
高卧不起。名重江表。
临终遗教。依皇甫元晏棺中贮孝经一卷。
穿圹三尺。置棺平土。
不设机位。四时地席。
元酒而奠。子彝
奉而行之。吴郡陆惠晓张融皆为之诔。
徵士尝制述祖德碑。立于金鹅山之先茔。
年月淹远。风雨蠹蚀。
朽字残文。翳而莫分。
乾元中。为盗火所焚。
碑首毁裂。嵚然将堕。
过江二十叶孙御史中丞震。移牒郡国。
请其封葺。或属兵凶。
旷而莫修。忽有仆树。
生于龟腹。盘根抱趾。
耸干夹碑。嶷如工造。
郁若神化。欹者复正。
危而再坚。夫德无名。
遇贤而钟庆。神无质。
假物以申应。沈氏积善既远。
徵士植德既深。天将兴旧族乎。
吾知沈之复大也。权检校宗事十九叶孙前太庙斋郎怡。
拜泣松槚。增修旧茔。
感先碑之陨覆。惧遗文之残阙。
乃具他石。传而贰焉。
崇其本。所以尊先也。
建其新。所以嗣德也。
真卿江南婚姻之旧。中外伯仲之穆。
谬忝拜刺。见托斯文。
刊诸碑阴。以传无朽。
因改其树为庆树。以旌其美焉。
沈氏之故事。具于家谍。
今阙而不纪。时有唐大历八年冬十二月
权从事德舆 唐 · 僧清昼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七
权三从事足下。传吏至。
辱书。谬蒙发扬。
殊增悚恧。观其立言典丽。
文明意精。实耳目所未接也。
幸甚幸甚。贫道隳名之人。
万虑都尽。强留诗道。
以乐性情。盖繇瞥起馀尘未泯。
岂有健羡于其间哉。初贫道闻足下盛名。
未睹制述。因问越僧灵澈□古豆卢次方。
佥曰杨马之流。贫道以二子之言。
心期足下。日已久矣。
但未识长卿子云之面。所恨耳。
先辈作者故李员外遐叔。故皇甫补阙茂正。
严秘书正文。故房吴县元警。
阎评事士和。故朱拾遗长通
处士韦。此数子。
畴昔为林下之游。遐叔当时极许贫道四十韵之作。
其略曰。中宵发耳目。
形静神不役。色天夜清迥。
花漏明滴沥。东风吹杉梧。
幽月到石壁。此中一悟心。
可与千载敌。又曰。
不然作山计。改服乘下泽
君隳元亮冠。我脱潜师屐。
各倚高松根。共逃金闺籍
又能秀二祖义门赞。其略曰。
二公之心。如月如日。
四方无云。当空而出。
遐叔因此相重。元警著道交论。
比于高云独鹤。意谓关于诗而不关于事。
贫道亦无推焉。今再遇足下见知。
则东山遗民。时免檘琴绝弦于知已矣。
灵澈上人。足下素识。
其文章挺拔瑰奇。自齐梁以来。
诗僧未见其偶。但此子迹冥累迁。
心无营营。虽然。
至于月下风前。犹未废是。
公远之友豆卢次方才识超迈。所得经奇。
飘飘然有淩云之气而不轻浮。此乃山僧惠眼远见。
亦尝与论物理。极天人之际。
言至正。意不虚诞。
足下精鉴。岂无此子乎。
在于贫道。不得不言耳。
承索弊文。见已缮写。
元二十一判官木夹中缄封甚难。以此未及寄上。
彼来使无限请近作三五章至至之言。旁通我法。
伫以适山情助禅教耳。幸甚。
十二月二十日皎然白。
权倕尚书礼部郎中 中唐 · 李适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四
代必生贤。爰追祖德。
恩当被远。用示朝章。
山南西道节度管内支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兴元尹御史大夫上柱国扶风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权德舆亡祖故右羽林军录事参军。含和体仁。
克己存道。五常佩训。
三命滋恭。服先儒之大伦。
知谷也之有后。谋孙是庆。
祚以公台。归葬惟时。
光乎邱垄。佳城再启。
缛礼宜申。饬彼泉扃。
宠兹郎位。式奖列藩之重。
且彰漏泽之荣。可赠尚书礼部郎中
张秘监阁老太常中书阁老德舆同日迁官相代之作(时秘书监亦同日拜命) 中唐 · 权德舆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引用典故:蓬山 三圭 正名五字
珠树共飞栖,分封受紫泥
正名五字,贵仕仰三圭
继组心知忝德舆太常礼部,腰章事颇齐。
蓬山有佳句,喜气在新题。
自咎 中唐 · 权德舆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自咎咎何穷,飘然荜户中。
清时名未立,稔岁室犹空。
幽独惭芳桂,飞鸣羡早鸿。
出门何所见,叹息向秋风(以上《四部丛刊》影印大兴朱氏刊本《权载之文集》一)
奉和许阁老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 中唐 · 权德舆
五言排律 押虞韵
引用典故:冠豸 大巫 鸢跕水 粉署 弃繻 据梧 世间歧路 宁武愚 田苏 推毂 席上儒 衔芦 原思病
文行蕴良图,声华挹大巫
抡才超粉署,駮议在黄枢
自得环中辨,偏推席上儒
八音谐雅乐,六辔骋康衢。
密侍仝(一作金)锵佩,雄才本弃繻
炉烟霏琐闼,宫漏滴铜壶。
旧友双鱼至,新文六义敷。
断金挥丽藻,比玉咏生刍
交辟尝推重,单辞忽受诬。
风波疲贾谊,岐路泣杨朱
溟涨前程险,炎荒旅梦孤。
空悲鸢跕水,翻羡
故国方迢遰,羁愁自郁纡
远猷来象魏,霈泽过番禺
尽室扁舟客,还家万里途。
索居因仕宦,著论拟潜夫
帆席来应驶,郊园半已
夕阳寻古(一作井)径,凉吹动纤枯。
忆昔同驱传,忘怀或据梧
幕庭依古刹,缗税给中都
瓜步经过惯,龙沙眺听殊。
春山岚漠漠,秋渚露涂涂德舆建中兴元之间,与崔同为盐铁邑大夫从事杨子既济寺。贞元初德舆受辟于江西廉推,崔又知度支院在焉)
孰谓原思,非关宁武
方看簪獬豸,俄叹絷騊駼
芳讯风情在,佳期岁序徂。
二贤欢最久,三益义非无。
柏悦心应尔,寒志不渝。
子将陪禁掖,亭伯限江湖。
交分终推毂,离忧莫向隅。
分曹日相见,延首忆田苏
崔舍人阁老冬至日宿直省中奉简两掖阁老并见示 中唐 · 权德舆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引用典故:积薪 连茹
令节一阳新西垣宿近臣。
晓光连凤沼,残漏近鸡人
白雪飞成曲,黄钟律应均。
层霄翔迅羽,广陌驻归轮。
清切晨趋贵,恩华夜直频。
辍才时所重九月中杨阁老知吏部选事,分命秩皆真十月中崔阁老正拜本官,德舆正除礼部,受命前一日,分草诏词)
左掖期连茹,南宫愧积薪
九年叨此地,回首倍相亲。
中书门下进奉和圣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寮观新乐诗状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五
右。今月七日
伏奉圣恩。赐百僚麟德殿宴会。
偫臣观新乐。并赐臣等圣制诗序者。
伏惟陛下法天授人。顺时布政
中和制乐。以协六律之音。
元首作歌。以广百工之业。
感于顺气。谐此正声。
春台煦然。生物资始。
洽慈惠于臣庶。播易良于国风。
照烛乾坤。辉动金石。
臣等获叨近侍。曲被湛恩。
既在藻以遂性。亦闻韶忘味
敢附典谟之末。顾惭赓载之词。
谨各献奉和圣制诗一首。谨诣延英门随状封进以闻。
江淮水灾上疏792年8月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八月日。
将仕●85B1守左补阙权德舆谨昧死顿首上疏皇帝陛下。
臣闻书曰。
百僚师师。
百工惟时。
又曰。
理乱在庶官。
然则献替之司。
任当耳目。
所以达下人之利病。
广君上之聪明。
惟野人炙背之微。
齐士九九之贱。
奖其诚心。
不致于罪。
伏惟皇帝陛下以大中大和。
武功文德
亭育天下。
十有四年。
车书所至。
声教大备。
微臣生逢明代。
官忝谏曹。
既当不讳之辰。
敢陈无隐之直。
伏以人为邦本。
食为人天。
或阴阳之候暂愆。
水旱之沴小至。
匹夫匹妇。
未安其家。
纳隍之心。
则有所轸。
臣伏见自去年六月已来。
关东多雨。
淮南西徐蔡襄鄂等道。
霖潦为灾者。
二十馀州。
皆浸没田畴。
毁败庐舍。
而濒淮之地。
为害特甚。
因风鼓涛。
人多垫溺。
其所存者。
生业半空。
江东诸州。
业在田亩。
每一岁善熟。
则旁资数道。
春雨连夏。
农功不开。
人心既骇。
亡者则众。
幸者京师岁稔。
夏麦又登。
诚为根本之固。
以保斯箱之庆。
然赋取所资。
漕挽所出。
军国大计。
仰于江淮
以陛下忧劳万务。
励精为理之若是。
而天灾尚至者。
将使陛下圣虑日新又日新。
而儆戒之耶。
不然。
臣所未喻也。
诚灾不胜德。
赋有定制。
倘又留圣念。
因而拯之。
斯实代天理物为人父母之明徵也。
伏望与元老台司定议。
速下德音。
使臣之有明识通方者。
将恤隐之命。
尽劳徕之方。
访其疾苦。
蠲其租入。
连帅守长讲求所宜。
鳏寡幼艾。
周知其病。
诏令所下。
自如丰年。
休嘉感通。
疵疠销散。
况赋无工拙。
加取于人。
不若藏于人之为固也。
盍俾有司析量入之数。
节经用之源。
务求便安。
以去冗费。
纵灾害不甚。
陛下过而忧之。
无乃益圣德之光大乎。
元元皇帝之三宝。
曰慈曰俭曰德。
明皇帝之昌言。
曰在知人在安人
此陛下已行之效。
在恒久而已。
在敦固之而已。
臣每读汉书。
贾谊谷永之徒。
数陈理道。
痛言得失。
汉朝不以受之为贬。
数子不以言之为罪。
太宗文皇帝之有天下也。
魏徵王圭等危言正词。
上裨大化。
无疆之祚。
实兆于斯。
伏惟陛下远览西汉之风。
近师文皇之德。
则凡百臣庶。
敢尽其词。
臣鄙贱顽固。
不识忌讳。
既窃官命。
岂敢爱身。
盖有所闻。
则合上献。
虽蹈鼎镬。
犹生之年。
不胜恳款惶恐之至。
伏惟陛下裁择。
谨奏。
请置两省官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六
德舆言。臣闻尧之为君也。
百工允。舜之官人也。
九德咸事。伏惟陛下文明御宇。
建用大中。德厚侔于二仪。
利泽施及四海。中外庶政。
寝兴求思。举一事必稽于礼法。
命一官必询其望实。故朝无虚授。
时绝幸人。厉精万枢。
超冠前古。可封之俗。
比屋相欢。诗曰。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言思其才也。又曰。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言选于众也。盖在旌别能否。
循责功实。以爵禄为砥砺。
以偫才为铓刃。则举不失职。
人效其能。左右掖垣
首承诏命。奉行详覆
各有攸司。然后下于中台
颁于海内。诚至重也。
弥纶政事。侍奉轩墀。
分曹十员。今则殆绝。
昔卫多君子。晋有卿材。
况巍巍圣朝。淳化所被。
济济多士。岂谢古人。
要重之司。旷阙既久。
则事有所壅。吏得为非。
亦虑四方闻知。谓朝廷乏士。
事关理道。岂止官常。
臣以凡庸。过蒙慈渥。
尘污清近。超越等伦。
前后对扬。备承奖饰。
德音顾问。魂爽震惊。
而朴讷孱微。不能自达。
又去年四月三日。面奉进止。
令臣有所见。即条疏奏来者。
辄以愚管。手疏上陈。
干黩宸严。伏待罪责。
无任兢惧陨越之至。谨奉表以闻。
度支792年11月12日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十一月十二日将仕郎右补阙权德舆谨昧死顿首上疏皇帝陛下。
臣闻建官惟贤。任人以器。
细大毕效。辕辐无遗。
盖就其所长。以求至当。
古人所以有忧于赵魏而劣于滕薛。败于栗邑而理于频阳。
诚才各有所极也。伏见司农少卿判度支裴延龄
早以文学。累居官次。
固而似守。刻而少通
徒有专谨之心。且非适时之器。
往者贰大农之卿长。司太仓之出纳。
号为称职。盖有恒规。
陛下急于奖能。切于赏善。
权委邦赋。冀有成绩。
度支所务。天下至重。
量入为出。从古所难。
使物无遗利而不可竭。竭则害生类。
使奸无隐情而不可刻。刻则伤人和。
调其盈虚。制其损益。
上系邦本。下系元元。
苟非全才通识。则有所壅。
延龄受任。已近半载。
偫议纷然。皆曰非宜。
且权其轻重。固与守之之才不同。
边储经费之功。懋迁移用之法。
贵无留事。以酌乎中。
簿领简书。周行郡国。
失于毫釐。利病相万。
一物未理。所轸皇情。
延龄切于感恩。昧于量力。
思有以效。强所不通。
则有枉尺直寻之心。多方自固之计。
吏伺其隙。人售其奸。
因缘蒙蔽。触类滋长。
致远恐泥。学制实伤。
异时其败。罪之何补。
伏料圣意。久未正延龄职名。
似观其能否。以为进退。
官司闾里。众口一心。
评议諠哗。所不可遏。
伏望与一二宰臣时有裁议。或诏问度支郎官
使得以事实条对。苟言者谬妄。
盖有以辩之。或才实未称。
恐难久处。倘择能代。
命以他官。以全延龄
以便天下。上副求理之意。
下遂陈力之宜。则事任交修。
职业不废。臣忝备员陛下谏诤之官。
常服师训。缄默自负。
无以为容。阮嗣宗口不言人之短。
臣心常师之。但以束带立朝。
则异于是。职当献纳。
岂敢顾身。耳有所闻。
目有所见。义在无隐。
以奉圣明。言而获戾。
臣之死所。不胜愚瞽悃款之至。
伏惟陛下裁择。谨奏。
谢批答表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六
德舆言。昨日中使刘履谦至。
伏奉圣恩批答。令臣即断章表者。
臣以庸薄。无他材能。
先朝䘪策。谬掌文诰。
因缘荏苒。累践班荣。
每自寻省。常忧颠覆。
至于经理代务。非所克堪。
伏以陛下推择宰司。万方观德。
谋猷化本。宜得全才。
此臣所以尤不自安。披沥肝胆。
冀徇由衷之请。不伤则哲之明。
鸿私猥加。愚恳靡遂。
虽尽忠极虑。不敢爱身。
而孱滞颛蒙。难逃其责。
伏读诏命。焚灼在怀。
誓心毕命。难酬万一。
无任感恩荷戴战惧之至。谨奉表陈谢以闻。
德舆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谢追赠表812年2月1日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德舆言。伏奉今日恩制。
臣亡父赠太子少傅先臣某追赠太子太保。宠灵所及。
徽数特加。捧承命书。
感奉酸咽。臣某诚惶诚顿首顿首。
伏以先臣在天宝末年。筮仕幽朔。
艰贞特立。忠孝两全。
名节冠于古今。风声激乎天下。
以执宪载笔。逮事肃宗
禀命不融。早违昭代。
臣龆龀之岁。孤苦零丁。
遭逢昌运。渐履名级。
过叨睿奖。忽至台司
无能受禄。莫与臣比。
以先臣之名器未称。馀庆或钟。
以陛下之宠秩逾涯。此生何幸。
所建家庙。实稽国章。
时及春祠。礼从祔飨。
岂谓圣慈曲被。孝思是崇。
当启椟题主之时。有告第漏泉之命。
感深霜露。礼盛烝尝。
自叶流根。实非常之泽。
摩顶至踵。难酬不次之恩。
幽明交感。山岳非重。
无任祗陨越之至。谨奉表陈谢以闻。
臣某诚惶诚顿首顿首。谨言。
谢赠先祖尚书礼部郎中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六
德舆言。伏奉今月十九日制命。
臣亡祖右羽林军录事参军倕追赠尚书礼部郎中号捧诏书
钦承追锡。圣慈孝理。
辉耀幽明。流根漏泉。
感涕呜咽。臣某诚惶诚顿首顿首。
亡祖德风自振。才命不伦。
人文推于士友。天爵茂于仁义。
微臣虔守家法。祗门风。
逮事之养不申。贻谋之庆斯集。
累叨将相。备极名器。
臧孙有后。岂臣敢当。
陈偫惭德。在臣为甚。
乃者以改卜封树。辄披肺肝。
因先人之祖载。加亡父之徽命。
乞上印绂。以延哀荣。
岂谓微诚。竟回聪听。
德音焕发。赠典褒优。
饰郎位以弥纶。被大夫之物采。
仪曹缛礼。幽壤生光。
恩波曲临。负戴无力。
将誓毕命。以答殊私。
无任感恩哀之至。谨差进奏官某乙奉状陈谢以闻。
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谢手诏不听回官秩表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六
德舆言。伏奉今月五日手诏。
以臣亡祖褒赠。自是典章。
岂必更回官秩。已诏追荣。
良增嘉叹者。渥泽滂濡。
诏旨嘉奖。捧戴哀绝。
感恩失图。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臣叨逢圣明。付授踰量。
常虑颠坠。不任驱策。
况以藩方之重。岂假台省之兼。
昨因迁祔。辄有陈乞。
所愿少减名器。获申哀荣。
仰尘黈纩。惧在鼎镬。
岂谓天道下济。恳诚上通。
三复诏命。五情震骇。
儒饰备至。发于圣心。
弱质无膺。既玷聿修之德。
湛恩难报。益驰匪懈之诚。
无任哀惶感荷之至。谨遣进奏官押衙朝议郎前行兴元府金牛县主簿张儇奉表陈谢以闻。
臣某诚惶诚顿首顿首。谨言。
缘迁祔请令子弟营护状817年4月20日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汉中市
山南西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兴元尹御史大夫上柱国扶风郡开国公权德舆。右。
臣亡祖松柏。先在东都
臣幼年流寓江都。夙衅钟罚。
亡父母于润州安厝。今岁在丁酉
是商姓通年。取四月二十日润州启举。
七月十九日东都迁祔。臣孤单零丁。
早失严训。宠荣累集。
霜露感深。至于岁时。
难遇吉便。常恐忽先犬马。
莫展私诚。伏以守土理戎。
不敢自求营护。欲遣子弟专往。
不敢不先事上闻。谨录奏闻。
谢许迁祔并令子弟营护诏表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六
德舆言。
伏奉今月十五日手诏。
许臣迁祔。
并令子弟专往营护者。
捧承诏书。
曲遂私志。
感泣呜咽。
激于肝心。
德舆诚惶诚顿首顿首。
臣以童龀之年。
遭家不造。
壤树所寄。
权在江南
累经追崇。
常异徽数。
今龟筮叶吉。
月日有时。
伏蒙圣慈。
伏赐鉴察。
恩诏下降。
特允恳诚。
孝理所覃。
幽明知感。
改卜。
永异事于九原
蒲柳馀年。
冀酬恩于万死。
无任感戴悚惕之至。
谨遣押衙朝议郎兴元府金牛县主簿张儇奉表陈谢以闻。
臣某诚惶诚顿首顿首。
谨言。
贺给事中许孟容论齐𦝰授官事状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七
右。易曰。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书曰。
嘉言罔攸伏。然则致理之道。
在感之而已。伏惟陛下睿圣钦明。
覆露宏纳。奖善求理。
冠于百王。一昨许孟容以齐𦝰未有殊劳。
超擢非次。上州刺史
品秩过优。驳议之司。
爱惜法度。迫于守职。
不敢顾身。封进诏书。
披沥诚恳。中朝久无此事。
人情为之愕然。陛下特开延英。
非时召对。辍已行之诏。
察无隐之忠。天下之人。
踊跃相庆。麟凤五灵
未足为瑞。臣能匪躬。
君能虚受。使百执事之人。
尽忠奉上。此实瑞之大者。
自前日已来。众情为孟容危惧。
昨日已来。众情陛下开纳。
巍巍圣德。横绝古今。
朝廷欣欣。感甚以泣。
臣忝职近侍。受恩每深。
不任忭跃悦怿之至。谨奉状陈贺以闻。
德舆诚欢诚喜顿首顿首。谨言。
论旱灾表803年7月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德舆言。伏见自春三月不雨。
连夏涉秋。田里嗷嗷。
农收无望。陛下斋心减膳。
悯恻元元。告于宗庙。
祷于天地。一物可祈者。
必致其礼。一介有请者。
必诚其言。忧人闵雨。
可谓至矣。而甘泽未降。
众情如焚。公私窘迫。
日月以甚。臣闻水旱之沴。
阴阳之变。前哲王之所不免。
但有备之之术而已。销天灾者。
莫若修政事。感人心者。
莫若流惠泽。人和浃洽。
则天地之和应矣。昔在上。
天下无穷人。今陛下爱人之心。
远过。而犹有穷困未济者。
此臣所未喻也。敢以朴愚。
条陈管见。伏惟圣虑裁择。
一。顷年纵旱。
亦皆有苗。但时雨或愆。
不秀不实。今则甸畿之内。
多有不下种而不生出者。才出短苗。
旋即焦乾者。大率皆赤地而无所望。
流庸转徙之人。或趍近辅。
或抵京西。毙踣彫耗于道途者。
又居其外。但虑至种麦时无种可下。
顷者夏麦。所收盖寡。
旋属旱歉。性命是虞。
迫于目前。苟利糊口。
蚩蚩愚夫。须与支计。
伏望以今年夏税麦中。各于本县量留。
充临时赈贷种。今年秋税。
除水利地据分数外。馀一切放免。
远年逋负。悉皆蠲除。
发德音。下明诏。
沛然及物。使皆闻知。
则人心重迁。喜气交感。
假使不放。亦决无可徵。
不若先事图之。则恩归于上。
此乃今之至切也。去贞元十四年
夏旱不甚于今。官吏多督责取办以为心。
不副陛下视人如伤之旨。至有县令为部内百姓殴击者。
前事不远。伏惟陛下留念。
一。漕运之事。
以济关中。有司量入。
固以支计。以臣愚所见。
且自东都以来。缘路仓所贮米。
随水陆节给。倍程般运。
应给脚价。皆与实钱。
速到京师。不计在途省费。
续计料江淮米入运。以备恒数。
又以太仓粟。约一岁费之外。
出粜于人。则时价必减。
而蓄藏者自出矣。一。
书曰。罪疑惟轻。
又曰。宥过无大。
陛下已命省寺。疏理系囚。
各从减等。务使原免。
此诚睿慈恤隐。莫大之泽。
臣愚以为不如特降成命。敷宣于朝。
使毂下万人。涣然受赐。
又比来有经黜放者。自谓永无录用之期。
坐为匪人。感动和气。
冬荐官踰三年未受命者。不敢出城。
相顾以乞食。溘然而就毙。
此亦穷人之一端也。近有超擢黜放者。
或起为二千石。其徒必互相慰勉。
圣恩。虽未命者。
知牵复可望。冬荐官皆叙已用适其轮辕。
此诚睿慈勤虑。奖人于禄也。
伏惟因而宏之。使人人自效。
颜子不贰过。蘧伯玉知非
则明古之贤人。皆不能无过。
在知而改之而已。弃瑕奖善。
用其所长。则无废人。
此理道之至切也。一。
天下理在百姓安。百姓安在赋税减。
赋税减在经费省。天下未有不由此涂出也。
生之者少。靡之者多。
物力既屈。人命必蹶。
大历中绢一疋价近四千。今止八百九百。
设使税入之数如其旧。出于人者已五倍其多。
四方守臣。锐于上献。
为国敛怨。为身市恩。
或广军实之求。而兵有虚籍。
或倍地征之数。而取以多方。
固非家财皆出于人力者也。虽有心计巧历。
能商功利者。其于困人均也。
割股啖口。莫甚于斯。
在陛下虑之而已。行之而已。
大易节之说曰。天地节而四时成。
节以制度。不伤财。
不害人。伏望俾有司审量入之数。
节轻用之源。无冗食。
无浮费。百事省啬。
以俟丰年。此一救灾恤患之切务也。
一。前史云。
一时不雨。人且狼顾。
今历三时矣。农之望岁。
以食为天。京师比屋。
惶惶靡措。诗曰。
先人有言。询于刍荛。
古语云。愚者千虑。
时有一得。况含齿戴发。
斯人最灵。伏望俾百执事之人。
皆得上言利病。可者酌而行之。
否者容而恕之。此亦恻隐含宏之大要也。
以前臣伏以今年饥旱。京师艰食。
圣心忧轸。臣下何安。
臣谓救之者不在于祷求。乃在于事实。
有备者不止于公廪。亦在于编人。
苟怀愚管。不敢缄默。
上烦宸扆。事或非宜。
慺慺血诚。所贵无隐。
不任惶灼陨越之至。谨稿手疏以闻。
臣某诚恐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山东行营事宜状810年3月27日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一。
去年十月兴师讨罪。
今已半岁。
未见成功。
时渐入夏
水潦疾病。
众心不一。
主客相悬。
若更因循。
必虑溃挠。
窃闻自出师以来。
已费用五百馀万贯。
物力既屈。
人心则摇。
不可不深以此为念。
一。
山东诸侯未朝觐者。
各有息男为副大使
其心不相远。
孰肯为陛下尽力者耶。
以陛下神武睿图。
埽定吴蜀。
凡劝陛下讨王承宗者。
虽迹似忠荩。
其意在于必不成功。
朝廷惩创。
遂不问山东之事。
此其计也。
一。
凡举众行师。
须因众心喜怒。
王武俊实有破朱滔之劳。
而地广兵劲。
若更淹延。
挫损转甚。
今日中朝公卿大夫之论。
莫若爱人息众。
含垢忍耻。
沛然下哀痛之诏。
宥其罪辜。
若更败伤。
则无所及也。
一。
若以直赦承宗
诚人心所便。
而师出半岁。
无功而旋。
则不若因有制置
使众情有所观听。
卢从史者。
诱设陈璀
每事逗遛。
贵出草
贱收缣帛。
倚寇为援。
以邀宠利。
其间情伪。
非止一途。
比于承宗
其过实甚。
今若于在近命行营节度
令其倍道兼程。
度其行至半途。
授以泽潞。
然后别命从史京西已来一镇。
既离本处巢穴。
即奸计不行。
新授朝命宠荣。
必不虑不至。
况闻其贪虐。
人心厌苦。
有所改更。
必求悦随。
从史除官及除替。
并恩宥承宗
三道制书。
同时涣发。
则众情感浃成命。
伏惟试以此为念。
一。
军储国计。
仰给江淮
江淮旱歉。
人心日急。
若连兵不解。
则忧患非细。
顷者众情以淮西三州之地。
四面劳师费财。
谓必命帅于朝。
以正王度
昨者已除吴少阳充留后使。
伏计圣慈。
必以爱人为心。
含宏覆育。
淮西既犹如是。
承宗理固不疑。
但在速耳。
以前臣自去年四月十五日上奏。
以欲变山东之俗。
先在择昭义帅。
从史煽结为患。
贻朝廷忧。
去年十月十七日上奏。
以禁军多市井屠沽。
未经战阵。
倘淹时月。
则损威重。
令物情忧骇。
思竭肺肝。
以陛下圣德圣姿。
虚受宏纳。
敢以疏贱。
上干聪明。
无任惶惧恳悃迫切之至。
谨录奏闻。
元和五年三月二十七日
通议大夫太常卿臣权德舆奏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