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狱中上书自明 西汉 · 邹阳
 出处:全汉文 卷十九、文选卷三十九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昔者荆轲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诚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
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
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
大王熟察之。
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
李斯竭忠,胡亥极刑
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
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箕子接舆所笑。
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
大王熟察,少加怜焉!
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则?
知与不知也。
樊于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
王奢去齐之,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
王奢樊于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
白圭战亡六城,为中山
何则?
诚有以相知也。
苏秦燕,人恶之于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
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投以夜光之璧。
何则?
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
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中山
范雎摺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
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身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
百里奚乞食于路,穆公委之以政;
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
此二人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
感于心,合于意,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故偏听奸,独任成乱。
昔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囚墨翟
夫以之辩,不能自免谗谀,而二国以危。
何则?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彊威宣。
此二国岂拘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辞哉?
公听并观,垂明当世。
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由余子臧是矣;
不合则骨肉为雠敌,朱象是矣。
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霸不足侔,三王易为比也。
是以圣王觉悟,捐子之之心,而不悦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
何则?
善无厌也。
晋文公亲其雠而彊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
何则?
慈仁殷勤,诚嘉于心,此不可以虚辞借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彊天下,而卒车裂之。
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霸中国,遂诛其身。
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于陵子仲三公,为人灌园
今人主诚能去骄慠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隳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狗可使吠尧,而蹠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
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
无因而至前也。
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
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无因而至前,虽出隋侯之珠,夜光之璧,秪足结怨而不见德;
故有人先谈,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今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贱,虽蒙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欲尽忠当世之君,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信,辅人主之治,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
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辞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
秦皇帝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之说,而匕首窃发;
周文猎泾渭,载吕尚而归,以王天下。
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
何则?
以其能越拘挛之语,驰域外之义,独观于昭旷之道也。
今人主沈谄谀之辞,牵于帷墙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皂,此鲍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
砥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
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
邑号朝歌墨子回车
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诱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枢机论 初唐 · 徐彦伯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七
书曰。唯口起羞。
惟甲冑起戎。又云。
齐乃位。度乃口。
易曰。慎言语。
节饮食。又云。
出其言善。千里应之。
出其言不善。千里违之。
礼亦云。可言也。
不可行也。君子不言也。
可行也。不可言也。
君子不行也。呜呼。
先圣知言之为大也。知言之为急也。
精微以劝之。典谟以告之。
礼经以防之。守名教者。
何可不修其诂训而服其糟粕乎。故曰言语者。
君子之枢机。动则物应。
物应则得失之兆见也。得之者江海比邻。
失之者肝胆楚越。然后知否泰荣辱系于言乎。
夫言者。德之柄也。
行之主也。志之端也。
身之文也。既可以济身。
亦可以覆身。故中庸镂其心。
右阶铭其背。南容三复白圭
箕子九畴于洪范。良有以也。
是以掎摭瑕玷。详黜躁竞。
审无恒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
利生于口。森然覆邦之说。
道不由衷。变彼如簧之刺。
可不惧之哉。其有识暗邪正。
虑微形眹。破金汤之籥。
封祸乱之根。用詀讘为雄辩。
以号呶为令德。至若梧宫问答。
荆齐所以奔命。韩魏加肘。
智伯所以危残。蔡侯绳息妫也。
亟招甲兵之罚。郑曼图宋卿也。
而受鼎镬之诛。史迁轻议。
终下蚕室。张纮诡说。
更齿龙泉。凡此过言。
其流匪一。或秽犹粪土。
或动成刀剑。或苟且其心。
或脂膏其吻。挟邪作蛊。
守之而不懈。往辄破的。
去之而弥远。亦何异韩卢聚音。
尨也偫吠。得死为幸。
何修名之立乎。虽复伯玉沮颜。
追谢于元凯。蒋济遗恨。
失誉于王陵犀首没齿于季章。
曹瞒齰舌于刘主。当何及哉。
孔子曰。子欲无言。
又云。终身为善。
一言败之。惜乎。
老子亦云。多言数穷。
又云。聪明深察。
而近于死者。议人者也。
何圣人之深思伟虑。杜渐防萌之至乎。
夫不可言而言者曰狂。可言而不言者曰隐。
钳舌拱默。曷通彼此之怀。
括囊而处。孰启谟明之训。
则上言者下听也。下言者上用也。
睿哲之言。犹天地也。
人覆焘而生焉。大雅之言。
犹钟鼓也。人考击而乐焉。
作以龟镜周公之言也。
出为金石。曾子之言也。
存其家邦。国侨之言也。
立而不朽。臧孙之言也。
是为德音。谐我宗极。
满于天下。贻厥后昆。
殷宗甘之于酒醴。孙卿谕之以琴瑟。
阙里重于四时。郡轻其千乘。
岂不韪哉。岂不休哉。
但懋探大猷。克念丕训。
审思而应。精虑而动。
谋其心以后发。定其交以后谈。
不蹙趋于非党。不屏营于诡遇。
非先王之至德不敢行。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剪其累累之绪。扑其炎炎之势。
自然介尔景福。锡兹纯嘏。
则悔吝何由而生。怨恶何由而至哉。
孔子曰。终日行不遗已患。
终日言不遗巳忧。如此乃可以言也。
戒之哉。戒之哉。
亭记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三、《山谷全书·正集》卷一六、《古文集成》卷八、《文章类选》卷四、《名山胜概记》卷四五
期于名者入朝,期于利者适市,期于道者何之哉?
反诸身而已。
钟鼓管弦以饰喜;
鈇钺干戈以饰怒;
山川松菊,所以饰燕闲者哉!
贵者知轩冕之不可认而有,收其馀日以就闲者矣;
富者知金玉之不可守而有,收其馀力以就闲者矣。
人韩渐正翁,有范蠡计然之策,有白圭猗顿之材,无所用于世,而用于其楮中,更三十年而富百倍,乃筑堂于山川之閒,自名「松菊」。
以书走京师,乞记于山谷道人
山谷逌然笑曰:韩子真知金玉之不可守,欲收其馀力而就闲者。
予今将问子,斯堂之作,将以歌舞乎,将以研桑乎?
将以歌舞,则独歌舞而乐,不若与人乐之;
与少歌舞而乐,不若与众乐之。
夫歌舞者岂可以乐此哉!
恤饥问寒以拊孤,折券弃责以拊贫,冠婚丧葬以拊宗,补耕助敛以拊客,如是则歌舞于堂,人皆粲然相视,曰:韩正翁而能乐之乎!
此乐之情也。
将以研桑,何时已哉!
金玉之为好货,怨入而悖出,多藏厚亡。
他日以遗子孙,贤则损其志,愚则益其过。
韩子知及此空为之哉!
虽然,歌舞就闲之日,以休研桑之心,反身以期于道,岂可以无孟献子之友哉!
孟献子以百乘之家,有友五人,皆无献子之家者也。
必得无献子之家者与之友,则仁者助施,义者助均,智者助谋,勇者助决,取诸左右而有馀,使宴安而不毒,又使子弟日见所不见,闻所不闻,贤者以成德,愚者以寡怨。
于以听隐居之松风,裛渊明之菊露,可以无愧矣。
财用(上)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淮海集》卷一五、《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二六、《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
臣闻先王之理财也,若持衡然,天下之财不使之偏归于公室,亦不使之偏入于私家,惟其适平而已。
故邦国有以供祭祀奉养禄廪赐予之费,而民有以给朝晡伏腊冠婚丧祭之资。
其取民之制谓之什一,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
多乎什一,小桀大桀;
寡乎什一,小貉大貉。
鲁哀公曰:「二,吾犹不足」。
桀之道也。
白圭以二十而取一,貉之道也。
推此言之,则先王理财之意,惟其适平而已。
自什一之法坏,天下之财始失其平,其偏归于公室也,则有鬻盐冶铸,以管山海之饶;
榷酒酤,以渔井邑之利;
算舟车,告缗钱,以摧抑商贾;
造皮币,省酎金,以侵牟封君。
甚者至令吏坐列肆,贩物以求利焉。
其偏入于私家也,则有以农田而甲一州,贩脂而倾都邑,卖浆而踰侈,洒削而鼎食,货脯而连骑,马医而击钟,甚者至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
是以民常困于聚歛之吏,而吏常嫉夫兼并之民,所谓事势之流,相激使然,曷足怪哉?
本朝至和嘉祐之间,承平百馀年矣,天子以慈俭为宝,贡赋经常之外,殆无一毫取诸民,田畴邸第莫为限量,衣食器皿靡有约束。
俯仰如意,豪气浸生;
货贿充盈,侈心自动。
于是大农富贾或从僮骑,带刀剑,以武断于乡曲,毕弋渔猎声伎之奉拟于侯王,而一邑之财十五六入于私家矣。
熙宁元丰之间,大臣用事,始作法度,与时变通。
青苗、免役、市易之利,相次而作,有司日夜手画口说,区处于中,使者旁午,冠盖相望,奉行于外,而言利之臣析秋毫矣。
江淮则增煮海之息,闽蜀则倍摘山之赢,青徐则竭冶铸之利。
其他希风旨,效计数,无名之取,额外之求,盖不可胜数,而天下之财大半归于公室矣。
陛下即位之始,深知其弊,凡法度之不便于民者,一切罢去;
吏尝以掊克进者,相继而黜;
数因赦令而弛逋负,大出廪廥以振乏绝,于是公私之财滋向于平。
然而有大弊者,士大夫矫枉过直,邈然风裁自持,不复肯言财利之事。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而《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以此见理财先食货者,帝王之要务,所以安中国服四夷者也,特不可使之偏入于公私耳。
今国家北有抗衡之虏,西有假息之羌,中有大河之费,数万之吏取给于水衡之钱,百万之兵仰食于太仓之,公私窘急,可为寒心,此正人臣扬搉歛散、以究虚盈、以济用度之也,而耻言财用之事,是晋人而已矣。
晋人王衍者,口不言钱,而指以为阿堵物
臣窃笑之,以为此乃奸人故为矫亢,盗虚名暗世也。
何则?
使言钱,不害为君子;
盗蹠阿堵物,岂免为小人哉?
晋人尚清谈而废实务,大抵皆类此矣。
管仲通轻重之权,范蠡计然之策萧何关中,财利之臣也。
东郭咸阳之鬻盐,孔仅之冶铸,桑弘羊之均输,亦财利之臣也。
士大夫言财利,有如东郭咸阳孔仅桑弘羊所为也,则不可;
有如管仲范蠡萧何之所为也,亦恶乎而不可哉?
策问二 其十五 财用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七
问:时天时,力地力,惟酒与食,爰作稼穑,斯民也,三代之所以无冻馁也。
夫天有时,地有力,而作者则在人。
风雨霜露,神气之养,九土之所宜,十二州之所出,鱼盐米粟、丝麻纻絮、玉石金锡、丹砂珠玑、皮角齿羽、竹箭楠梓、果菜之产,其饶若烟海,民情所喜好。
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夫人而得赖焉。
故财有馀于取而人不争。
天子富有四海,视备色,听备声,食备味。
而邦君卿大夫士庶人,其养以是为差。
微其权以役使天下,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天下不知财所从来。
管夷吾计然范蠡白圭猗顿之徒,皆以匹夫探是权而私之。
在国则霸彊,在家则润屋,此为术,岂固无足传者哉?
后世壤地充斥,物非加少也,堇堇不足更费。
汉事匈奴,冶山煮海,种艺长育,通有无,易贵贱,生财之术十倍前世,而国用民力增窘。
盖自天子不能具纯驷,将相或乘牛车,男女力作,日夜无休时,而不足当卒岁之衣食。
夫贫富之道,莫之予夺,而古者巧有馀如彼,后世拙不足如此,其故何也?
岂时异事异,天地之物固亦有赢耗之量邪?
将为舒用者疾邪?
抑轻重取予之非其数邪?
不然,则山泽之藏常羡矣,旦旦而取之,不可以为羡耶?
《记》曰:「与其有聚歛臣,宁有盗臣」。
二臣者均不可养。
借有数子者,尝试与论衣食之原。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犹诸地上之遗也,可以无与民争锥刀于不足而皆赡,则夫为术亦必有道。
愿商略之。
广德县耤田书记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二一
上即位之十九年,实绍兴十五年,南北解仇,玉帛交贽,四鄙廓廓无事矣。
于是淮之南,江之北,流逋作而相告以归。
圣心隐然,发德音训迪在位宽禁缓求,课农以厚天下之本。
又以明年孟春之月,帅三公九卿大夫亲驾于东郊,绀辕黛耜,躬御帝耤,三推一垡,竣事而旋。
弥文阔典,创见一时。
炜炜煌煌,震耀耳目。
民大和会,阗郛溢郭,歌讴鼓舞,声闻于天,何其盛也!
臣闻:昔周公陈王业,召康公戒民事,鲁僖公伯禽之法,大而王,小而侯,一国皆以农。
两汉循吏力本劝农,修水土之政,如召信臣龚遂之流,大而典一州,小而治一邑,皆以农;
赵充国请以战士留田,积谷塞下,以纾漕挽;
计然白圭家累千金,富埒王者,列于货殖,又皆以农。
盖自二帝三王以来,所以治天下国家,未有能舍此而为先务之急者。
广德之为县,山耕而水莳,延袤百里,丁口之籍以万数。
令虽卑,亦与为民父母,固当夙夜戮力,推广上恩,属其民俾自奋于创残摧败之馀,敦本务农,夫耕妇织,通涂浚川,蓺桑麻,畜鸡豚而无閒民废壤。
上下与足,兴于行谊,庶几称上所以哀闵元元、富而教之之意。
虽然,劳民劝相,以美天下,其成在久。
而今之吏岁满则代去,惧来者之不嗣其意也。
于是谨以诏书刻之,龛于令听事之左方,以告来者。
宣圣七十二贤赞(并序绍兴十四年五月六日丙辰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五一
朕自睦邻息兵,首开学校,教育多士,以遂忠良。
继幸太学,延见诸生,济济在庭,意甚嘉之。
因作《文宣王赞》。
机政馀閒,历取颜回而下七十二人,亦为制赞,用广列圣崇儒右文之声,复知「师弟子閒缨弁森森、覃精绎思」之训,其于治道人心,亦庶几焉。
孔某,字仲尼,鲁人,开元廿七年追谥为文宣王
赞曰:
大哉宣圣,斯文在兹。
帝王之式,古今之师。
志在《春秋》,道由忠恕。
贤于,日月其誉。
惟时载雍,戢此武功。
肃昭盛仪,海宇聿崇。
颜回字子渊,鲁人,赠兖国公
赞曰:
德行首科,显冠学徒。
不迁不贰,乐道以居。
食埃甚忠,在陋自如。
宜称贤哉,岂止不愚。
闵损字子骞,鲁人,赠费侯
赞曰:
天经地义,孝哉闵骞
父母昆弟,莫閒其言。
污君不事,志气轩轩。
复我汶上,出处休然
冉耕字伯牛,鲁人,赠郓侯。
赞曰:
德以充性,行以澡身。
二事在躬,日跻而新。
并驰贤科,得颜为邻。
不幸斯疾,命也莫伸。
冉雍字仲弓,鲁人,赠薛侯。
赞曰:
懿德贤行,有一则尊。
子也履之,成性存存。
骍角有用,犛牛莫偷。
刑政之言,惠施元元。
宰予字子我,鲁人,赠齐侯。
赞曰:
辩以饰诈,言以致文。
苟弗执礼,宜莫释纷。
朽木粪墙,置不足云。
言语之科,烨然有闻。
端木赐字子贡,卫人,赠黎侯
赞曰:
谦德知二,器实瑚琏
动必几先,孰并其辩。
一使存鲁,五国有变。
终相其主,誉处悠远。
冉求字子有,鲁人,赠徐侯。
赞曰:
循良之要,在于有政。
可使为宰,千室百乘。
师门育才,治心扶性。
退则进之,琢磨之柄。
仲由字子路,卞人,赠卫侯。
赞曰:
升堂惟先,千乘为权。
陵暴知非,委质可贤。
折狱言简,结缨礼全。
恶言不耳,仲尼赖焉。
言偃,字子游吴人,赠吴侯
赞曰:
道义正己文学擅科。
宰武城,聊以弦歌
割鸡之试,牛刀谓何。
前言戏尔,博约则多。
卜商字子夏,卫人,赠魏侯。
赞曰:
文学之目,名重一时。
为君子儒,作魏侯师。
不可后礼,始可言诗。
假盖小嫌,圣亦不疵。
曾参字子舆武城人,赠郕伯。
赞曰:
夫孝要道,用训群生。
以纲百行,以通神明。
因子侍师,答问成经。
事亲之实,代为仪刑。
公西赤字子华,鲁人,赠郜伯。
赞曰:
学者行道,敝缊亦称。
使齐光华,偶为肥轻。
周急之言,君子所令。
答问允严,理皆先经。
公伯寮,字子周,鲁人,赠任伯
赞曰:
人有贤否,道有废兴。
子如命何,营营震惊。
季孙虽惑,景伯莫平。
师资一言,秩祀亦惩。
漆雕开字子开,鲁人,赠滕伯。
赞曰:
仕进之道,要在究习。
具臣而居,咎欲谁执。
斯未能信,谦谦有立。
阙里说之,多士莫及。
南宫适,字子容,鲁人,赠郯伯。
赞曰:
先觉既立,礼乐并驰。
尚德君子,尔乃兼之。
羿奡可惭,禹稷可师。
三复此道,载观白圭
申枨字子续,鲁人,赠阿伯。
赞曰:
刚毅近仁,志操莫渝。
性匪祝鮀,面岂子都。
有一于此,刚名可图。
云欲则柔,盖生之徒。
原宪字子思,鲁人,赠原伯
赞曰:
轼彼穷阎,达士所遵。
邦无道谷,进退孰伦。
敝衣非病,无财乃贫。
赐虽不怿,清节照人。
有若,字子有,鲁人,赠卞伯。
赞曰:
人禀秀德,气貌或同。
而子俨然,温温其容。
两端发问,未达机锋。
以礼节和,斯言可宗。
司马耕字子牛,宋人,赠向伯。
赞曰:
手足其亲,志异出处。
魋将为乱,子乃脱去。
在污能洁,危而有虑。
内省若斯,何忧何惧。
颛孙师字子张,陈人,赠陈伯。
赞曰:
念昔颛孙,商德与邻。
学以干禄,问必书绅。
参前倚衡,忠信是遵。
色取行违,作戒后人。
高柴字子羔,卫人,赠共伯
赞曰:
婉彼子羔,学业先圣。
宗庙之閒,一出乎正。
克笃于孝,非愚乃令。
师知其生,有辉贤行。
陈亢字子禽,陈人,赠颍伯。
赞曰:
惟禽之问,从容其鲤。
求以异闻,诗礼云尔。
请一得三,诚退而喜。
且知将圣,不私其子。
樊须字子迟,齐人,赠樊伯。
赞曰:
养才以道,圣人兼济。
始谓不仁,问学良喜。
寓志农圃,似睽仁义。
学稼之辞,岂姑舍是。
林放字子丘,鲁人,赠清河伯。
赞曰:
礼之有本,子能启问。
大哉斯言,光昭明训。
德辉泰山,诬祭莫奋。
崇兹祀典,盖令问。
公冶长字子长,齐人,赠伯。
赞曰:
子长宏度,高出伦辈。
虽在缧绁,知非其罪。
纯德备行,夫子所美。
以子妻之,尤知英槩。
蘧瑗字伯玉,卫人,赠卫伯。
赞曰:
卫伯玉,夫子与居。
寡过未能,荐赞使乎。
以尸谏君,友则史鱼
果能进贤,烂然简书。
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赠江伯。
赞曰:
子有道,天与异容。
状虽云恶,德则甚丰。
南止江沱,学者云从。
取士在兹,貌或非公。
曾参字皙,鲁人,赠宿伯。
赞曰:
惟时义方,有子诚孝。
怡怡圣域,俱膺是道。
暮春舞雩,咏歌圣教。
师故与之,和悦宜召。
宓不齐字子贱,鲁人,赠单伯。
赞曰:
君子若人,单父之政。
引肘寤君,放鱼禀令。
傅郭勿穫,遂能制命。
百代理邑,用规观听。
颜无繇字路,鲁人,赠杞伯。
赞曰:
人谁无子,尔嗣标奇。
行为世范,学为人师。
请车诚非,顾匪其私。
干载之下,足以示慈。
巫马施字子旗,鲁人,赠鄫伯。
赞曰:
天清日明,密云曷有。
师命持盖,子亦善扣。
惟夫子博,三才充究。
学者之药,所得遂茂。
商瞿字子木,鲁人,赠蒙伯
赞曰:
易之为书,弥纶天地。
五十乃学,师则有是。
子能受授,洙泗传世。
知几其神,宜被厥祀。
公孙龙字子石,楚人,赠黄伯。
赞曰:
黄伯著祀,公孙是云。
弥缝中道,协辅斯文。
藏修方异,渐渍其勤。
史辞不忘,播为清芬。
廉絜字庸,卫人。
父伯。
赞曰:
兄弟之邦,士有廉庸
涵泳素教,表揭儒宗。
杏坛探赜,洙泗从容。
作兴一时,父其封。
叔仲会字子期,鲁人,赠瑕丘伯。
赞曰:
瑕丘祚邑,子期是为。
亲训有日,广业于时。
四教允隆,五常以持。
比肩俊杰,闻望斯垂。
燕伋字思,秦人,赠渔阳伯
赞曰:
师席高振,大成是集。
至道克传,贤达斯执。
善教之柔,儒风可立。
渔阳之士,得跂而及。
申党字周,鲁人,赠邵陵伯。
赞曰:
侁侁申周,四科与俦。
逸驾文圃,鼓枻儒流。
冠佩既燕,言动允休。
邵陵得封,子想清修。
琴牢字子开,卫人,赠南陵伯。
赞曰:
多能鄙事,圣人曲意。
惟其知之,是以不试。
宗鲁虽友,吊必以义。
尚师嘉言,祀亦罔替。
秦商字子丕,楚人,赠上洛伯。
赞曰:
孔父秦父,相尚以力。
俱生贤嗣,相与以德。
是父是子,致法畴克。
会弁儒林,令名无极。
步叔乘字子车,齐人,赠淳于伯
赞曰:
勉勉子车,封邑淳于。
亲炙避席,唯诺趋隅。
发问既博,雅道是扶。
抑可尚也,不亦美乎!
颜之仆字叔,鲁人,赠东武伯。
赞曰:
贤行颜叔,亲承尼父
志锐于斯,道尊是辅。
泥在陶钧,木就规矩。
终縻好爵,扬名东武
公西箴,字子上,鲁人,赠祝阿伯
赞曰:
猗尔子上,鲁邦之望。
以德则贵,惟道是倡。
师聪师明,友直友谅
伯于祝阿,儒风斯畅。
石作蜀字子明,秦人,赠石邑伯。
赞曰:
在昔石邑,能知所尊。
懋依有德,克述无言。
鼓箧槐市,扬名里门。
此道久亲,彼美长存。
颜高字子骄,鲁人,赠琅琊伯。
赞曰:
琅琊之伯,其为子骄
微言既彰,德音孔昭
已观雩舞,同听齐韶。
历千百祀,跂想高标。
邽巽,字子敛,鲁人,赠平陆伯。
赞曰:
彼美邽子,先圣是承。
墙仞已及,堂陛将升。
良玉斯琢,寒水必冰。
锡壤平陆,茂实斯腾。
任不齐字选,鲁人,赠任城伯。
赞曰:
任城建伯,其表曰选。
淑问雅驰,才华清远。
竞辰力行,爱日黾勉。
礼教崇崇,令望昄昄。
曹恤字子循,蔡人,赠曹伯。
赞曰:
肃肃曹伯,王室之裔。
积习乐道,切琢明义
惟善则优,素德是类。
史笔有焕,令名永纪。
冉孺字子鲁,鲁人,赠纪伯。
赞曰:
纪伯子鲁,圣学是务。
厉己斯约,好问乃裕。
周旋中规,容止可度。
允矣昔贤,后世所慕。
伯虔字子析,鲁人,赠聊伯。
赞曰:
虔子析,全鲁之彦。
儒行既明,聊伯乃建。
兢兢受道,奕奕峨弁。
懿选嘉访,世享馨荐。
县成字子祺,鲁人,赠钜野伯。
赞曰:
至圣立教,子祺安雅。
擅誉鲁邦,启祚钜野
伟矣风猷,时哉用舍。
出伦离类,后学是假。
颜哙字子声,鲁人,赠朱虚伯。
赞曰:
袖锡朱虚,在器轮舆。
儒室振领,圣门曳裾。
贤业素蕴,美材以摅。
万世不刊,载观成书。
孔忠字子蔑,鲁人,赠汶阳伯。
赞曰:
惟子挺生,道德之门。
佩听至论,鲤门弟昆。
三得三亡,所问深温。
君子归宓,义不掩恩。
后处,字子里,齐人,赠营丘伯。
赞曰:
温温子里,入闻至圣。
揽道之华,秉德之柄。
深造阃域,不乖言行。
全齐之封,竹素为盛。
左人郢字行,鲁人,赠临淄伯。
赞曰:
伯彼临淄左行独贤。
晞踪十哲,秀颖三千。
心悦诚服,家至户传。
乐只君子,文声益宣。
公晰哀,字季次,齐人,赠郳伯。
赞曰:
周衰伪隆,政出群公。
廉耻道微,家政聿崇。
不为屈节,撝默自容。
子于是时,凛然清风。
漆雕徒父字子期,鲁人,赠须句伯。
赞曰:
遐想子期,挟策圣帷。
涉道是嗜,惟仕可縻。
在德乃贤,在名乃垂。
洋洋之风,逮今四驰。
荣旂字子旗,鲁人,赠雩娄伯。
赞曰:
伯锡雩娄,务学实著。
三千之徒,七十是预。
历告莫行,惟德乃据。
视于前书,式彰厥誉。
秦祖字子南,秦人,赠少梁伯
赞曰:
秦有子南,赞赞述作。
守道之渊,成德之博。
范若铸金,契犹发药。
历世明祀,少梁宠爵。
秦非字子之,鲁人,赠汧阳伯。
赞曰:
乐善哲士,伯于汧阳
传道克正,垂名允臧。
执德以洪,用心必刚。
袤广业履,式彰素王。
商泽字子季,鲁人,赠睢阳伯。
赞曰:
邈矣子季睢阳是伯。
屏息受业,延教登席。
未践四科,固涉六籍。
祀典载之,好是正直。
郑国字子徒,鲁人,赠荥阳伯。
赞曰:
伯夫荥阳,实惟令德。
俊义贤行,过不留迹。
道以目传,妙则心识。
猗欤伟欤,后代之则。
颜幸字子柳,鲁人,赠萧伯。
赞曰:
祀封于萧,实惟子柳
夙敛格言,克尊善诱。
明德惟馨,贤业所就。
大侑于儒,传芳逾茂。
漆雕哆字子敛,鲁人,赠武城伯。
赞曰:
子敛受封,爰居武城
亹亹其闻,翩翩其英。
抠衣时习,厥学日明。
诞敷礼教,爵里增荣。
壤驷赤字子徒,秦人,赠北徵伯。
赞曰:
式是壤伯,昭乎圣徒
执经请益,载道若无。
诗书规矩,问学楷模。
得志则驾,领袖诸儒。
施之常字子恒,鲁人,赠乘氏伯。
赞曰:
国因乘氏,有德斯彰。
参稽百行,赞理三纲。
自拔行閒,荣名甚光。
在史霭霭,历久弥芳。
公祖句兹字子之,鲁人,赠期思伯。
赞曰:
惟彼子之,锡伯期思
与贤并进,得圣而师。
彬彬雅道,翼翼令仪。
一日王言,庙食不隳。
狄黑字晰,卫人,赠临济伯。
赞曰:
仰止狄晰,抱负渊通。
游泳德化,扬厉素风。
伟识既异,持教乃隆。
厥志茂焉,宓祀无穷。
奚容箴,字子晰,鲁人,赠下邽伯。
赞曰:
奚容子晰,已望堂室。
幼则有造,成则祖述。
文采日化,儒效力弼。
永观厥成,德音秩秩。
冉季字子产,鲁人,赠东平伯。
赞曰:
东平子产姓著盛时
奉师于塾,讲道之微。
答问其敏,渊妙以思。
升降陛廉,尚想英姿。
秦冉字开,蔡人,赠彭衙伯。
赞曰:
彭衙高士,经籍是亲。
赞成德艺,叶于彝伦。
厎绩圣道,期肖素臣
优哉优哉,学以致身。
梁鳣,字叔鱼,齐人,赠梁伯
赞曰:
室家壮年,无子则逐。
见于信史,全齐之俗。
原本厥初,师言可复。
以学则知,揆之宜笃。
乐欬字子声,齐人,赠昌平伯
赞曰:
乐氏子声,锡爵昌平
信道之笃,见善乃明。
引领高节,载惟昌城
先贤聿集,出为时英(《咸淳临安志》卷一一。又见《中兴礼书》卷一四二,《中兴小纪》卷三一,《群书考索》后集卷三一,《璧水群英待问会元》卷一一,《宋史》卷一一四,万历《杭州府志》卷四○,《金石萃编》卷一四九,嘉庆《汉州志》卷三三,《两浙金石志》卷八,同治《德阳县志》卷三八。)
人心:原无,据《宋史》补。
药:《两浙金石志》作「乐」。
李修年庶斋记 南宋 · 林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一、《拙斋文集》卷一五
庄子》之书载子贡驾轩车,中绀而表素,乘大马以见原宪
原宪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
曰:「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
子贡逡巡而有愧色
是言也,非子贡之言也,然而有似乎子贡之言也。
何哉?
当夫子之世,盖有以闻为达者,有以事为政者,有以音为乐者,有以仪为礼者,皆似之而非也。
若至于以贫为病,则陋已甚矣。
由是知其必非子贡之言。
然而亦未必非也,故曰有似焉。
夫子固已夙知其然矣,盖尝论之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以贫为病,则此其原也。
回之贫至于屡空,而方且不改其乐,惟其受命焉。
之乘肥衣轻,其视箪食瓢饮侈矣,顾犹以货殖为心。
之货殖,非若他人之贪冒无厌也。
一不受命,则于贫富贵贱之分,初未能忘怀,而悉任之,则其末流至于以贫为病,而见笑于大方之家者,固其所也。
庄子岂厚诬之哉?
人之赋分于天,犹子之于父,臣之于君,东西南北,惟命之从者也。
命有所不受,则在家为不肖之子,在国为不令之臣,刑戮之所必加,而不以赦焉。
之不受命,则是物也。
此心一萌于心术之微,他人之所未觌,而夫子固已见其肺腑矣。
其发见于外而不可掩,则以贫乱病,而为原宪所窥。
此犹可言也,太史公迁作《史记》,遂以之列于《货殖传》之首,以与猗顿白圭之徒同列,其辱圣门甚矣。
余内兄李倅修年尝读《论语》,而有感于夫子之言,至于一唱三叹,味之不释,遂名其斋曰「庶」,且以是义为余诵言之。
余观修年之雅意,固以为凡世之充诎于富贵,陨穫于贫贱,而汲汲焉,戚戚焉,未能兼忘于两者之间,皆赐之不受命者也。
庶斋命名之义,如斯而已。
余复因修年之言而有感焉,遂具书而为之记,并以晓夫世之贫而谄、贵而骄者。
元忠墓志铭1175年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七○、《诚斋集》卷一二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昔岁予自朝列丐外,得请,犯雪出关,触热至舍,则移书亲故曰:「亟欲相见,盛秋其可」。
然予心耿耿,念元忠至亲,谁能待
偶入州府,元忠在焉。
一见握手相劳苦,各自庆非所图也。
猝猝而别,元忠归,顷之以病告,又顷之以赴告,实淳熙元年十月七日也。
嗟乎,痛哉!
使余与元忠各不入州府,几失此一见,庸知此见乃死别也耶?
元忠罗氏,讳上义元忠其字也,庐陵人
曾祖軿,祖仇,父绋,字天文
元忠,天文之季子也。
罗氏有上世皆穑于业,变而儒自天文始。
天文以卜子夏《诗》学为崇宁大观学舍师表,以仲子左奉议郎饶州安仁知县上行追秩右承事郎
元忠自束发与伯兄元通、仲兄安仁元亨从天文入郡庠,父子兄弟声光有炜。
既而父兄三人俱名荐书,元亨擢第,元忠老矣无遇。
于是弃捐举子笔研,还山治生,如计然白圭之为者,滥觞一簪,其究千金。
武冈太守罗钦若、今常德通判郭仲质、族子广西转运主管巨济为丘壑交,一觞一咏,容与事外,一时想见其风流。
元忠特为谈者魁,滑稽玩世,举胸中百家书传毕以资滑稽,闻者绝倒,而元忠凝然也。
每恨曰:「使吾与苏东坡刘贡父并世,未知谁执谈囿牛耳」。
其视一世怙势死权,若肤寸云物,独于教子不遗馀力,岁以家之半财聘名士为子弟师。
才望与孚,皆以文有隽声。
孚既荐名,元忠差慰意,曰:「士有挟当为时施,我山林人也,而勿我之似」。
然后士大夫始知元忠非滑稽者。
得年六十八。
配李氏,有淑闻。
子四人:才愈、才望、俱先元忠卒。
元忠者,孚与采也。
一女,嫁文士刘一德。
孙男十人:林、杲、、大明、大川、辟、淮、炳、炜、煇。
后一年某月日,葬元忠于某郡某山,其妹婿杨某哭而铭之曰:
趯然元忠,眇视太空,稊视鼎钟。
卷舒河江,千舌其滂,如彼东方。
瓘斝金匜,厥包涂泥,其将畴知。
有渟弗流,靡蓘弗,厥胄之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