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论礼乐 其二 南宋 · 杨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二六、《慈湖先生遗书》卷九
鲁庄公之丧,既葬,而绖不入库门,士大夫既卒哭,麻不入,此乱国之为也。《檀弓》记焉,而不言其非礼,则后世将有仿而为之者矣。今削之。庆父弑子般,闵公与士大夫不敢申其哀,惧庆父之不悦也。申哀尽礼,则不悦庆父矣。闵公畏祸而不绖,亦卒不免绖麻于库门之外者,畏鲁人之公论也;不敢以绖麻入,畏庆父也。
《曲礼》、《檀弓》多言丧礼,颇合孔子所重民食丧祭之意。重丧祭礼,其感动人之善性也易。丧祭者,斯人天性之发于文为,而先圣王因为之节制者也。
《月令》:「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蚤落,国时有恐。行秋令,则其民大疫,焱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月令》此类,衰世之文也。衰世君昏政乱,不知唐虞三代盛世初无是事。孔子曰:「圣人有国,日月不食,星辰不悖,河不满溢,川泽不竭。古者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今《月令》云云,是使衰世君臣安于衰乱,不复反身修省。谓《月令》所著乃古之常,非政之疵也,岂不大误后世耶?凡《月令》此类宜削。
《月令》真秦人之书,尽敛君臣之职而总之天子。天子之职,当中心无为,以守至正,群臣各尽其职,事之大者则请于上而行之,何至事无小大一命于天子?秦尊君卑臣,罢侯置守,敛天下之权而尽总之。其弊至是,为天子者亦劳矣,安能中心无为,以守至正?三代有司马,无太尉,太尉秦官。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此启人盗心。载季秋为来年受朔日,真秦书也。文见吕不韦《春秋》。
子游问曰:「丧慈母如母,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古者男子外有傅,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也,何服之有」?鲁之有司亦曰:「古之礼,慈母无服」。而「小记」言「为慈母之父母无服」,是为慈母有服。子夏之传《丧服》也,亦曰「慈母如母」,传曰:「妾之无子者,妾子之无母者,父命妾曰:『女以为子』。命子曰:『女以为母』。若是,则生养之终其身如母,死则丧之如母,贵父之命也」。子夏所传,又与孔子不同。盖未闻孔子之言,故为俗礼作传。孔子之射于矍相之圃也,使子路执弓矢延射者,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馀皆入」。然则为人后者得罪于先圣如此,而子夏传委曲而为之说,何也?道之不明于天下也久矣,事慈母如母,非道也。父命为子母,非正命也,从父母之命,焉得为孝乎?子夏随俗为说,孔子固尝鄙之,曰:「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子夏非知道之士。后世不宗本孔子之训,而杂用俗习之说,不知子夏之说而尊信之。盖非圣人,则多溺私情,多违公道,故世传丧慈母如母之礼,今又载之国法。呜呼,道之不明也久矣!孝道不明,人心滋乱,幸有先圣之言在。郑康成必欲合孔子、子夏之言为一,故谓孔子之言指国君之子。康成好牵合众说,不知孔子初未尝言大夫士之慈母异礼,姑举君家,馀可类通;况父母亦称严君。子夏委曲谓父命为母子之说,乃爱妾之私情,非天下之公道。子夏所为《丧服传》,害道者良多,不可不削。以释人心之惑,复人心之正。《小记》亦有可削者。
曾子问曰:「卿大夫将为尸于公,受宿矣,而有齐衰内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出舍于公馆以待事,礼也」。郑康成云:「吉凶不可以同处」。《正义》云:「待事毕,然后归哭」。二说皆未安。礼必明其义,郑徒曰「吉凶不可同处」,不本诸人心,非义之正。夫有君丧服于身,尚不敢私服,以类通之,则卿大夫为尸于公,既受宿,不敢废为尸之事宜也。出舍于公馆者,患哀情之乱斋敬也。待事者,待祭日己为尸之事也。齐衰不可比于君父,故虽内丧,不废尸事。惟圣人能辨微决疑。
《文王世子》曰:「乐所以脩内也,礼所以脩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吁!圣人之言未尝有此,惟曰「吾道一以贯之」,又曰「予一以贯之」,未尝裂内外如斯辩截不通也。乐者吾心之和顺,礼者吾心之等节,无二心也,所谓交错者何哉?某每见学者多不知道,意虑万状,不知其未始不一也。
《文王世子篇》曰:「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三而一有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也」。郑注曰「郊人贱技艺」,殊未安。夫所谓三者,有德进焉,何得以技艺贱之?况贤能之书,道艺在其中,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三代之制,未尝贱艺。郑强加「技」一字,形容艺之贱,盖不明「远之」之意。「远之」之意,谓未及语,姑誓而教之,故曰「郊人」,明未登于贤能之书尔,非贱其艺也。且其为言亦未当。圣人之于人无所不敬爱,惟有罪乃远之,郊人方教而进之,不当言远之。六卿在郊野,卿大夫考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
又曰:「立太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太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吁,斯言似是而非,虽正而不通。父子君臣固其大伦,而道无不通。斯言使人杂而不一,曰「示之」则意在于事,不启人之心。又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皆似是而非,与《周礼》师氏、保氏曰德曰道同,而其旨异。是皆求道于外,不知人心即道。孟子于齐宣王曰:「是心足以王矣」。鲁哀公曰:「是非吾道也,吾一闻于师也」。孔子曰:「君行道矣」。公曰:「道耶」?子曰:「道也」。圣贤皆启人本心之善,故人心易明。记者之说无益于人,徒尔惑人,惟道后学同入于迷,而不知其非。此《礼记》之言有是有非,而后世一尊之,今以为经,以此取士,违尔者黜,故学士大夫千载一律,意说纷然,道心滋蔽。吁,可痛矣!知其蔽者有几?又曰:「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语使能也」。三公坐而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当尊而礼之,而曰使能,亦不敬矣。
《文王世子篇》首叙文王所以事王季、武王之所以事文王者善矣,馀言礼事亦多善,惟以意说厕其间,则有不善,前已辩数端。后又曰:「有司告以乐阕,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反养老幼于东序』。终之以仁也。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爱之以敬,行之以礼,脩之以孝养,纪之以义,终之以仁」。又曰:「古之君子举大事必慎其终始」。吁!仁道之难明也久矣,学者无轻言之。孔子言仁,岂曰惠而已哉?今《论语》一书具在,学者能通之者有几?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此虽谦辞,亦足明仁道之大矣。此止以养老幼言仁,亦不知仁矣。仁,如桃有仁,杏有仁,梅有仁。寂然无思为,而能发生,如此之谓智;常明而不昏,谓之仁;由是而日用万变,无不中礼,谓之圣。此可谓大矣,岂思虑之所及?始终一道,大小一道。此曰「大事则谨其终始」,徒乱后学。
《文王世子篇》曰:「若内竖言疾,则世子亲齐玄而养(《既夕礼》)」。
雨过刘学正兼隐斋观石鼓文拓本 清 · 朱彝尊
押盐韵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十二
今秋最多雨(陆嘉淑),昧谷藏乌蟾(彝尊)。
枉书丙丁帖(魏坤),果符甲子占(刘中柱)。
夙兴愁霞赪(朱载震),馀溜消突黔(查慎行)。
折简四门至(嘉淑),卜昼得所忺(彝尊)。
各各冲涂泥(坤),纷纷污靴襜(中柱)。
入门老莎滑(载震),绕屋细菊黏(慎行)。
焜黄已摵摵(嘉淑),晚翠方𡝫𡝫(彝尊)。
湿径乍一取(坤),油云俄重淹(中柱)。
侧耳听淅沥(载震),深坐防濡沾(慎行)。
际此霾雺并(嘉淑),犹未霰雪兼(彝尊)。
腊酿清五加(坤),兽火红半杴(中柱)。
安肃菜剪甲(载震),直沽蟹撑钳(慎行)。
海物罗琐碎(嘉淑),山果咀酸甜(彝尊)。
捉卧瓮人醉(坤),觊不速客添(中柱)。
中筵乐方毕(载震),主人发经奁(慎行)。
猎碣自陈仓(嘉淑),甲乙分排签(彝尊)。
其辞俪雅颂(坤),其法妙钩铦(中柱)。
选徒悉左右(载震),体物穷游潜(慎行)。
秀弓既云调(嘉淑),麋豕罔不歼(彝尊)。
君子爰逌乐(坤),笾豆充炰燖(中柱)。
诗疑吉甫作(载震),书命臣籀佥(慎行)。
车攻与吉日(嘉淑),比拟意交厌(彝尊)。
奈何马郑徒(坤),纷纶起诐譣(中柱)。
年殊成宣狩(载震),谱异姬嬴锓(慎行)。
缺画费咿嚘(嘉淑),密义烦顾瞻(彝尊)。
修藤蔓毵㲚(坤),劲草萌勾尖(中柱)。
簪花女姚冶(载震),带甲士凝严(慎行)。
作龙之而鳞(嘉淑),掀玃于思𩒹(彝尊)。
往在岐阳时(坤),旷野孰窥觇(中柱)。
受辛相夜杵(载震),敲火磨霜镰(慎行)。
宣和忽移致(嘉淑),皇庆乃覆苫(彝尊)。
切磋留太学(坤),爱惜盖深檐(中柱)。
钩金纵剜剔(载震),节角仍安恬(慎行)。
诅楚文久泐(嘉淑),亡秦碑或熸(彝尊)。
藉兹典刑存(坤),一字直一缣(中柱)。
述书诵古赋(载震),改席褰疏帘(慎行)。
车辖投亦得(嘉淑),接䍦倒奚嫌(彝尊)。
吏暇笑兼隐(坤),官冷慵趋炎(中柱)。
有酒倾玉瓶(载震),无酒指青帘(慎行)。
六街鼓鼕鼕(嘉淑),两头月纤纤(彝尊)。
欲行复被肘(坤),烛至还提椠(中柱)。
谓客毋庸归(载震),险韵尚可拈(慎行)。
夏日杂诗 其一 清 · 田雯
押真韵 出处:古欢堂集卷三
儒说凿户牖,六籍罹多秦。
炙背倚糟粕,哆口生轮囷。
奥窔阐洙泗,高论追前民。
班扬马郑徒,文章诋疵醇。
借问灰烬馀,何从识劳薪。
空作井蛙喜,大海无涯津。
述德诗为甘淑人作 清 · 蒋士铨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二一
圣母开八秩,锡类施覃恩。
凡诸臣祖父,封赠如厥官。
阶三品以上,貤赠咸恪遵。
例所不及者,辄允披沥陈。
朝廷广孝治,益令风教淳。
爰有光山公,秉臬三吴间。
捧诏涕横集,拜手稽首言。
臣父贰宗伯,先世皆单传。
父当七旬馀,叠婴忧恸繁。
臣三兄两嫂,以次归九原。
惟臣长兄妻,甘氏孀居存。
历四载臣生,四载臣母湮。
又四载父殁,恃嫂鞠育艰。
乃抚茕茕孤,乃筑累累坟。
乃延师以教,乃授室以婚。
臣至有今日,非嫂家其沦。
嫂及见坊表,苦节三十春。
嫂已六载逝,酬德念未申。
每思当时事,臣心痛如焚。
幸际圣主慈,敢缕述以闻。
愿将夫妇封,貤赠兄嫂身。
壬辰四月上,楮墨淹啼痕。
六月御敕下,得请如所云。
求忠必于孝,此义关人伦。
嫂恩且弗忘,何况臣事君。
呜呼光山公,至性有本根。
请述先世德,于以明渊源。
宗伯称宿儒,读易四十年。
学官官安阳,萧条只青毡。
五十八登第,同榜推齿尊。
三对澹宁居,圣祖顾问殷。
始问河洛数,次问诸儒先。
琅琅奏答语,若指旋螺纹。
遂入白虎观,簪笔侍从班。
是时马郑徒,经筵各垂绅。
江阴与安溪,说易尤粹纯。
上坐乾清宫,召煦来帝前。
尔有循环图,并取羲与文。
给札使画之,先天别方圆。
图成上称善,是真读书人。
公退著函书,玄秘资讨论。
服官二十载,致仕逾八旬。
凡其建白词,上特嘉其醇。
暮龄举骥子,况复遭蹇屯。
惟天悯真儒,俾有冢妇贤。
使生为丈夫,奚翅社稷臣。
手扶六尺孤,一发悬千钧。
宗伯祀于乡,节母香烟分。
默佑廉镇公,兼有清慎勤。
昌黎托丘嫂,未获承皇宣。
嗤彼颉羹妇,腼对封侯颜。
杏山峰崔嵬,紫水波漪涟。
母德同高深,史笔摩厓镌。
发丰基县。由竹岭。夕次丹阳郡 其三 清 · 赵斗淳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心庵遗稿卷之五
峡野团圆卵色天,百年谁识一荒年。
白圭郑国徒为尔,不见临江万顷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