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蒲帅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铭889年10月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尝览淑德之传多矣。
其有存所以保千钟之养。
殁所以固九族之安。
始著宜家。
终由训子。
遂致忠资报国。
叶宗社以贻休。
忧不贻亲。
指山河而献寿。
永惟作范。
必在择邻。
今见之于太傅相公王公矣。
夫人姓石氏。
其先乐陵人也。
积德浚源。
疏封命氏。
勋华相焕。
名教所宗。
碏著义方。
腾褒鲁史。
庆称醇谨
作表汉廷。
武则西晋元功。
文则东都胜会。
门资天爵。
代有人豪。
曾祖士端。
洽州邦。
声高河朔
虽抱不侯之愤。
巳呈展骥之姿。
紫盖干霄。
青萍溢匣。
早膺曳裾之选。
实惟拯物之仁。
父献直。
岑鼎传铭。
雕戈锡祚。
聊城而骋辨。
倒赵帜以标奇。
上略攻心。
敌自穷于术内。
雄藩踠足。
位实冠于军中。
娶某氏。
夫人生禀闲华。
动循礼法。
父兄加敬。
闺阃肃然。
字必待于胜笄。
聘已徵于鸣凤。
来归于我盐州常侍公。
累更剧郡。
兼总贞师。
临危无暇于忧家。
抗志唯闻于辞第
夫人恭勤。
自始辅佐。
必伸柔以济刚。
俭能周给。
表齐眉之敬。
我在得忠。
成克已之名。
公非无助。
及哀当昼哭。
室乃磬悬。
万里爰归。
诸孤未立。
共誓食贫之旨。
惟怀均养之慈。
有令子五人。
长曰重章。
威州刺史
志殄国仇。
清塞表。
仲子重简。
华州节度使
司空
化高列岳。
功显本朝。
季子重盈。
今任河中节度使
岳立一方。
波澄万里。
潜施和煦
则阖境皆苏。
洞感神明。
而乱根自剪。
振家声以光前烈
奖京室以定中兴。
益著恩威。
方膺倚注。
次子重荣。
河中节度使
太师
允集大勋。
以光前烈
次子重益。
居常唯谨。
履险不疑。
并禀教母师。
严申子道。
克济高门之庆。
亦符外族之祯。
及巨寇长驱。
横流孰拯。
太傅相公首临分陕。
太师旋镇河中。
司空亦作牧华州
共勤王事。
皆遵勉励。
大济艰难。
由是中使褒崇。
册封祁国太夫人
特彰礼秩之优。
累降珍华之锡。
而陕华与蒲。
各持龙节。
递陟鸰原。
每属岁时。
竞先迎养。
宗姻列侍。
士庶耸观
三镇旌旗。
出导之乐。
一门鼎铉。
入调殷饪之滋。
福履既丰。
善基弥固。
而诸孙显达者。
威州仆射之子某司空院某。
宏材入用。
逸气超偫。
太傅相公长子故晋州刺史瓘。
洞究韬铃。
兼明吏理。
次子今任陕州节度使珙。
庭挺为端表。
隐若长城
又次子检校仆射瑶。
礼备趋庭。
谦光待士。
太师院三子。
皆葆和自晦。
乐善相成。
共宏袭搆之规。
不忘折笄之试。
蕃衍盈盛。
古今罕俦。
岂同曹氏纪行。
惟观宰邑
颖州列会。
徒仰聚星。
慈仁之报宜哉。
温凊之荣极矣。
光启丙午岁八月二日
薨于兴教里第。
年八十有二。
期颐克享。
饮膳稍违。
方当弃养之辰。
犹切防危之虑。
风云变色。
里巷缠悲。
诏自行朝进封燕国太夫人
太傅相公远奔丧次。
俄逼众情。
金革从权。
苴麻终制。
运频迁于星籥。
用方叶于蓍龟。
孝思罔极。
号奉先违
龙纪元年十月
迁祔于河东县某里琅琊公之茔。
礼也。
同盟致享。
备物充庭。
蒋钦之帷帐重新。
傅氏之威仪特盛。
眠牛胜地。
兆克继于公侯。
吊鹤殊祥。
事更传于简册。
所以光昭懿范。
表识元扃。
猥属短才。
不容牢让。
仰闺仪之作则。
盍揭贞标
愧墨客之摛词。
徒列幽碣。
铭曰。
飞星降彩。
德水流璜。
发于二姓。
兆彼百祥。
贵游标誉。
贤媛流芳。
同蠲严祀。
备养高堂。
敌倾秦晋。
好睦
充闾必显。
昭社宜昌
四德具修。
六宗皆庆。
纂组虽工。
纷华靡竟。
孀室栖贫。
真空喻性。
辛谢徽柔。
班惭韬映。
勖以输忠。
资其积庆。
御府移珍。
天锡人命。
五家邑里。
五子封疆。
通衢赐第。
异姓称王。
三牲上膳。
万石奉觞。
庭罗鼎绶。
室累银璜。
追轩咽轨。
驻日回光。
儿童意气。
旌旆飞扬。
荣冠一时。
报臻五福。
达惟体顺。
归宁改卜。
拱树高低。
连冈起伏。
孝子终礼。
行人望哭。
哀乐周环
短修同躅。
永閟珈佩。
彰明淑虽谷变而陵迁兮。
信惟而与
中书崔相公让官第二表 唐 · 钱珝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十六
臣某言。
今月某日伏奉批诏。
以臣陈让宠光。
未赐允许。
揣分而省躬知惧。
感恩而镂骨徒深。
臣某诚忧诚激顿首顿首。
伏念臣之事君也。
输忠竭力以从政
君之使臣也。
增爵进秩以报劳。
劳既未申。
宠至必让。
凡于庶事。
皆在适时。
当其时不得不行。
非其时不得不止。
今臣承命。
可谓非时。
且思加献鸿名。
是为常典。
而去岁之首。
偫臣数四拜章。
愿增神武之名。
用称钦明之德。
而陛下永惟大体。
坚夺众心。
盖以反正之初。
艰难未济。
仰惟睿旨。
非独谦光
欲广嘉猷。
深知不可。
陛下之志既定。
臣子安敢复言。
亦以非时。
罢兹盛典。
今臣之愚恳。
窃合圣谟。
去春方在京师
尚隳此事。
比者犹当巡幸。
固不可为。
内度宸衷。
必开宏鉴。
遂敢再披肝胆。
实期便辍渥恩。
请候銮辂归还。
干戈弭息。
却施纶綍。
俾合宪章。
今日皇私。
则难滥受。
可行可止。
事理甚明。
伏冀睿慈。
便收霈泽。
再冒旒扆。
臣某无任兢悸迫切之至。
韩建让昌黎郡王 晚唐 · 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一
卿始以勤俭镇关辅。为列岳准绳。
近以忠赤扈和銮。立大朝纲纪。
诚恪备尽。丰省中规。
下有慰于孝思。上无累于供亿。
创行庙之功也。群后在廷。
盛典咸举。复累朝之废坠。
崇万代之本根。建储宫之效也。
而又请散兵甲。大斥奸邪。
忠言屡闻。成绩可数。
以身许国。其心动天。
仲尼微管之言。汉祖有必勃之谓。
方用经济。殊曰寂寥。
永言茂恩。讵非异数。
但念成人之美。君子所先。
执德不回。格言斯尚。
是用寝美号重封之泽。就谦光崇让之规。
足以警励贪夫。教化疲俗。
巳议依允。尤切叹嘉。
令修唐史敕 后晋 · 晋高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六
有唐远自高祖。下暨明宗
纪传未分。书志咸阙。
今耳目相接。尚可询求。
若岁月寖深。何由寻访。
宜令户部侍郎张昭起居郎贾纬秘书少监赵熙吏部郎中郑受益左司员外郎李为光等修撰唐史。仍宰臣赵莹监修
太宗论麟太平兴国九年十月癸巳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三六
臣等按《春秋传》云:「麇身而有角者麟」。
《瑞应图》云:「麟者仁兽也」。
又云:「麟,王者之嘉瑞」。
《春秋感精符》云:「麟一角者,明海内共一主也」。
伏以陛下道冠百王,庆延万世,睿智顺阴阳之变,圣文昭日月之光,尚从欲以推恩,每好生而布令。
帝功潜运,天意著明,果锡神休,以彰至德,表皇家之大庆,垂青史之鸿猷,而复道在谦光,义形好问,俯从舆议,俾考前经。
谕旨曰:「朕素不崇重符瑞之事」。
此又见大君去华务实之意也。
上天以符瑞彰圣功,圣人以增修答天贶,上下交感,用臻太和。
斯实苍生无疆之福也。
臣等不胜大庆。
左偃处士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一、全宋文卷二○、《徐公文集》卷二○、《全唐文》卷八八一
月日,东海徐铉答拜稽首,复书处士足下:读圣人之书,探作者之意,出处语默,信非徒然。
故高卧之代,不为背时;
濡足楚汉之际,不为趣利。
嗟夫!
天下兵起,百年于兹,立功名、取富贵者有之,贞苦节、安徒步者何寂寞而无闻也?
愚常疑廉耻之风,于是乎绝。
而足下负磊落之气,畜清丽之才,褐衣韦带,赋诗自释,介然之操,其殆庶乎!
悠悠之人,尚未识其所谓,惟韩君叔言知之。
爱奇好古者也,故屡称足下之行,亟诵足下之诗,相视欣然,以为今犹古也。
才名地望远谢韩君,故望庐息心,不敢当隐君子之厚顾。
足下德我太甚,惠然而来。
咫尺之书,则古人之道在其中;
百篇之诗,则作者之序冠其首。
先以溢美之赠,益以谦光之词,发缄欣玩,不能自已。
又念昔之隐者,消声物外,绝迹时人。
今足下高蹈如彼,自屈若此,得非以吾道久否,思发愤而振起之尔?
诚浅劣,不足以堪,愿契素交,岁寒然后盛集,续当归纳。
不宣。
再拜。
资忠崇庆禅院请大师 宋 · 李格非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二、绩语堂碑录
右,恭以报鞠育之至恩,式修兰若;
阐菩提之真谛,更赖能仁。
大师梵行素高,乡人所重,随有缘而应三友,静无漏而熄六尘。
慧日定光,今幸投于针芥;
慈云法雨,期永荫于松楸。
所冀谦光,曲从劝
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