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授韦抗太子左庶子制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黄门。银青光禄大夫行兵部侍郎上柱国韦抗。公直有检。清芳无欲。自然礼仪。饰以文雅。台阁许其精练。缙绅推其望实。故可以发挥夏籥。光践春华。宜从绮季之游。益重王商之拜。可行太子左庶子。散官勋如故。主者施行。
遣王志愔等各巡察本管内制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黄门。上天降祸。大行太上皇厌代升遐。俾予一人茕茕在疚。攀号荼毒。触向摧陨。百辟卿士等。上遵遗诏。下徇群心。寰区任殷。社稷务重。资于听断。不可暂缺。遂力衰迷。甫从勤请。恭惟顾托之旨。思致和平之化。虽在荒瘵。敢忘负荷。是用泣血抚膺。执丧视事。夫后王者代天理物。师表者助朕理人。物之所以茂育。人之所以蕃庶。盖遂其性而安其业也。朕每置旌进善。仄席翘贤。恐闾阎有愁苦之声。草泽无明扬之举。吏或慢法。官或非才。因之致理。且未为得。其何以廉败政。恤冤刑。问茕嫠。招茂异。宽赋敛。节更徭。使天下为无为事无事也。顷分连率。则曰使臣。将求人瘼。克宣朕命。诸道按察使扬州长史王志愔广州都督宋璟益州长史韦抗博州都督程行谌汴州刺史倪若水魏州刺史杨茂谦灵州都督强循润州刺史李浚荆州长史任昭理秦州都督张嘉贞洪州都督杨虚受梁州都督张守洁等。并迈迹垂宪。伟才通识。有其直方。无所回避。宜令各巡本管内。官人有清介独立。可以标映士林。或文吏兼优。可以润益邦政者。百姓中有文儒异等。道极专门。或武力超伦。声侔敌国者。并精加访择。具以名闻。其官人有老弱及久病。妨于政理。并才用劣下。全不称职者。上佐巳下。委使人便停务。其官交要者。便清勤人权摄。其京官及畿内州。委御史大夫及吏部官长。准此详察录奏。诸道僻远州及岭南道。委使人量差判官。分道巡按。其天下囚徒。虑有冤滞。宜令大理寺及本巡使。所在按理。流罪已下。非犯名教及官典取受。并听减一等收赎。即使非理均事可疑者。并杖以下罪。并宜放免。缘山陵所科夫匠等。有父母年老。家无中男巳上者。容其侍养。不须差遣。其河南河北遭蝗虫州。十分损二巳上者。差科杂役。量事矜放。百姓闻有不稳便事。委按察使与本州长官商度。随事处分奏闻。布告遐迩。令知朕意。主者施行。
刑部尚书韦抗神道碑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天下膏腴之土。莫若雍州。雍州绂冕之多。莫若韦氏。粤自殷伯。传于汉相。昌世济美。庆不乏贤。高矣乎。犹秦塞出华岳。西连于嶓冢。大矣乎。犹浊河纳清渭。东至于溟渤。言之者可备矣。故周隋创历。俊乂当朝。惟我二君。迭为二祖。逍公其首。郧也其仲。处有山林之节。糠秕俗尘。出为廊庙之器。丹青世道。郧之子太仆少卿陵州刺史武阳公讳津。是生银青光禄大夫太子詹事赠秦州都督谥曰贞讳瑎。是生司农丞赠金州刺史讳畅。皆素风清范。百代一时。公讳抗。字抗。金州府君第二子也。八岁精易。十五读春秋。深入爻彖。试论臣主及贵(疑)便成诵具解。理微义中。初以明经射策。补魏州参军。立于稠人。端若一鹗。复常调。就太子典膳丞。换岐州司仓雍州司户。右辅要剧。上京浩穰。九年致丰。两讼举直。升左台殿中侍御史。转尚书主客吏部二员外吏部郎中。侍中执宪者。谯郡桓彦范广平宋璟。太选持衡者。京兆韦嗣立河内司马钟。并远识高量。领贤进善。齐白共青缣者。范阳卢怀慎子从愿赵国李乂吴郡陆象先陇西李朝隐武功苏颋。为四公特赏。推数子之器。公益文墨自持。准绳不杂。拜洛阳令。役人好惠。务约刑清。刻石而传。鸣桴自止。迁御史中丞兼礼部尚书。法明象魏。礼达邦家。外守其则。内修其度。迁兵部尚书。戎政孔殷。夏司多僻。作奸犯科者莫忌。接利乘便者皆是。公凡易四年。濯然一变。发其狙诈。成我鹰扬。别加银青光禄大夫。除太子左庶子。闲以珍摄。德以调护。而巴蜀方隅。西南斗绝。戎常犯轶。蛮或离叛。讨则胜不补亡。厌造端之口。绥则静而作乂。翘致理之心。命公为益州大都督长史。持节巡按。公至。革乎弊。顺乎美。暑往寒来。人不知用。风雨时顺。物果遂宜。入拜黄门侍郎。东密黄扉。右严青闼。半股肱之委。总修饰之裕。上閒燕。顾近臣言。韦抗朕素知之。何适不允。大鸿胪今典宾客之事。古称行人之职。俾令即序。期以不滥。抗宜兼授。登叶睿图。迁御史大夫持节朔方军大总管。择副宰。御元帅。廷诤已决。庙谋先假。挫贪人于败类。追桀虏于奔亡。公之绩也。会凉州都督杨敬述羽林将军郭知运失律摇宪。丧师倚权。公确乎不拔。条奏其罪。公之正也。以郡县吏坐赃发觉。贬安州都督。寻与之蒲。雷泽之庶。河滨之阜。声沦燠休。颂被和乐。未几。拜为大理检校刑部尚书。钦若刑柄。系于人命。士师之望。平寇之成。安以手足所措。慎以毫之失。繄赖公勿喜。斯得不冤。而待算则摧其巧。粉饰则杜其放。上将登封岱山。留眷洛邑。延企迟居。徘徊往俞。因谓公曰。朕思久之。罔出卿者。乃仗公作镇。还赠武阳伯兼吏部铨。斥浮动。甄贞实。妍媸露求当之途。势利塞容非之镜。复卢从愿暨颋。受恩联召。崇朝交臂。至信相款。他日携手。微疾应问。岂期摇落素秋。窅冥元夜。开元十四年八月某日。薨于洛之永义里第。享年六十。呜呼。人之望公。以宗伯韪公。陟台阶。佐王道。始则夷路翘首。终而亨衢铩翮。吁嗟全德。孤我具膳。而胜气标准。色庄辞定。举不忤物。行不由径。独而不党。三者无惑。闻义于卜商起子。立诚于鲍叔知我。抚遗恤孤。常所空匮。以奋藻挥毫。转为速速。故大课典谟。必咨于公。是亦施政。何遽薨也。旒扆深抚床之痛。缨緌惜和鼎之实。盖如郑国侨虞之奇楚子文鲁公仪。不其伟矣。诏赠太子太傅。护葬及窆备物加等。太常考行曰贞。粤以某年某月日。卜葬于京城东南少陵原。礼也。笳铎晨送。烟霜晓发。葬者藏也。俭则自完。素车出祖。缟衣来至。吉先兆于蓍蔡。哀更伤于松柏。光昭之事克。恭懿之道存。此曷为然。其不捐者。三子。长京兆士曹参军曰载。次昭文生曰翘。幼某。公侯必复。美秀而文。可以崇京兆之阡。属扶阳之馆。公之季左司郎中万年令泽州长史曰某。松柏之材也。公最友于。毒天伦之孔艰。思我兄之不及。畴云撰勒。其寄雕刊。以颋爰在弱龄。获知君子。牙琴不赏。恸哭兹晨。乐弩仍悬。沈羸岁晚。悲悽固托。抚疾何成。愧不得绝妙好辞。披文而相质尔。铭曰。
国大司寇。家大彭氏。亡世畴贵。府君钟美。衣冠礼乐。尽在是矣。讲信修睦。自求诸已。爵之以官。其直如矢。秉之以宪。其清若水。遽登金华。终列瑶戺。威震蛮貊。信夫边鄙。曰刑曰政。载敞载理。公辅未升。官人作纪。柰何远韵。忽顿高轨。迹满清畤。事昭缇史。微言遂绝。令问不巳。岩绿南望。楼丹北峙。或向城闉。或临松梓。盛烈孤迈。群悲四起。
谏十铨试人表 唐 · 吴兢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
臣闻易称君子思不出其位。言各止其所。不侵官也。此实百王准的。伏见敕旨。令韦抗等十人分掌吏部铨选。及试判将毕。递召入禁中决定。虽有吏部尚书及侍郎。皆不得参其事。议者皆以陛下曲受谗言。不信于有司也。然则居上临人之道。经邦纬俗之规。必在推诚。方能感物。抑又闻用天下之智力者。莫若使天下信之。故汉光武置赤心于人腹。良有旨哉。昔魏明帝尝卒至尚书省。尚书令陈矫跪问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按行省司文簿。矫曰。此是臣之职分。陛下非所宜临。若臣不称职。则就黜退。陛下宜即还宫。帝惭而返。又陈平丙吉者。汉家之宰相也。尚不对钱谷之数。不问路死之人。故上自天子。至于卿士。守其职分。而不可辄有侵越也。况我大唐万乘之君。卓绝千古之上。岂得下行选事。顿取怪于朝野乎。凡是选人书判。并请委之有司。仍停此十铨分选。复以三铨还有司。
练兵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六
比来缘边镇军。每年更代。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岂惟缘路疲人。盖是以卒与敌。其以西北军镇宜加兵数。先以侧近兵人充。并精加择。其有劳考等色。所司具以条例奏闻。战兵别为队伍。专令教练。不得辄有使役。仍令兵部侍郎裴漼大常少卿姜皎往军州计会。便支配。有见集后军兵。宜令兵部侍郎韦抗紫微舍人王珽即择以闻。
诛康待宾免从坐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八
兰池胡久从编附。皆是淳柔百姓。乃同华夏四乂。康待宾等。敢乱天常。俱为祸首。驱率群众。啸聚沙泉。使良善失业。而凶渠逞志。人祇发怒。魁首者并自诛夷。锋刃挥芒。阵敌者亦闻枭戮。元恶既尽。馀党无多。本是胁从。初非尔罪。今乃潜窜。须示其诚。朕亭育苍生。皆同赤子。每一物之失所。宁寸心之得安。莫不念切在予。情深责己。故先之以德。亦宽之以恩。乃遣常侍赵元通。又命御史大夫韦抗。附以招慰。俱不禀承。傥滋蔓繁多。恐边氓涂炭。非愿勤于兵马。盖须申于吊伐。朔方军大总管王晙陇右节度使郭知运等。虔奉庙谟。恭行天讨。所有杀戮。爰及俘囚。或因战敌相交。灼然好恶无辨。惊波繇是共溺。烈火所以俱焚。自孽谁尤。欲逃何去。巳灭亡者。其如咎谴。未归附者。是可哀怜。或反侧怀忧。或嫌疑多惧。宜开自新之命。以矜莫大之罪。其胡贼及勾引诸蕃。同叛逃在山谷沙薮閒疑惧不出者。并原其罪。宜令夏州都督阳钦明依前处分安慰。仍以左监门将军安庆为副。依理宣慰。量加招辑。各令复业。务使安存讫奏闻。若不顺从。犹持向背。须别处分。亦具奏来。
召募兵勇敕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四
戎狄凭陵。每劳征戍。比兴师旅。犹未扫除。缘边之人。颇有其患。朕为父母。实用忧勤。今欲亲按边疆。躬行吊伐。宜令朝廷召募勇夫壮士拔萃逸群者。称为屯卫飞骑。且各量与赐帛。行回之日。入羽林。自馀之人。取为长行。仍令兵部侍郎韦抗紫微舍人王珽即于朝堂募。十日内具所得人姓名奏闻。
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 盛唐 · 孙逖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三
昔万石君建陵侯。皆以讷言敏行。前史称为长者。然必式路马。未免于无文。常盛赐剑。且疑于任职。大钧所冶。粹美为难。秉纯德而苞伟量。吾见之王公矣。公讳敬从。字某。京兆人也。其本曰魏。公子信陵君之后。秦人灭魏。其处者为王氏。氏族之世。著于关辅焉。汉有河南尹尊。启鸿轨于前载。周有尚书令罴。建休勋于近代。罴生明远。隋司金上士。远生寿。隋州都七职主簿。寿生哲。皇朝同州河西县令。哲生庆。皇朝冀州枣强主簿(宰相世系表作蒲州长史)。武氏革命之后。实秉楚龚之节。杜门自绝。没齿丘园。公枣强府君之次子也。元精之所禀和。高行之所贻训。德义之所府聚。文儒之所膏润。宜其炳秀腾实。兰薰而玉振者也。曩者大定中举文擅词场。景云岁辟茂才异等。开元初徵文藻宏丽。公三对策诏。皆为甲科。明试必可。高明益著。尔其用之吏事。则岐州陈仓主簿京兆府武功县尉长安县尉。能理烦也。施之儒术。则秘书省校书郎太常博士著作佐郎。能辨惑也。繇是三入华省。再登禁闼。历尚书礼部司勋员外考功郎中给事中。拜中书舍人。是时也。张曲江李晋公更践中枢。公与徐安贞韦陟孙逖继挥宸翰。每至密命。先发诏书。即舍人草创之。二相讨论之。王言式臧。天监允洽。训诰之地。斯焉得人。逖于诸大夫。无能为役也。居数岁。命公御史中丞。又改太子右庶子。所以穆清彝宪。翼亮元储。咸事正人。畴与为言。若夫军旅之事。公能兼之。故信安王袆张忠敬引以咨度。清白之业。公能守之。故源乾曜韦抗皆有褒□人之疾苦。公能惠恤。故宣抚江淮。克谕中旨。国之轨度。公能笔削。故刊定格式。允叶□□材于位。询于事。若斯之饬备也。而能葆光用晦。体道安贞。言寡尤。行无闷。勇于为善。而不好立名。直以全诚。而未尝忤物。括囊君子之德。吻合至人之心。以此持身。全身保性之术也。以此刑国。镇俗安人之具也。而年不登于下寿。位不极于宗公。未之或知。自昔然矣。春秋六十有二。以开元二十八年五月二十八日。终于西京静恭里之私第。其年八月十八日。葬于咸阳洪渎原。礼也。公兄曰易从。故吏部侍郎。弟曰择从。今京兆府士曹。咸以文学。齐名当代。公始以对策高第。则易从同科。迨乎典校秘文。而择从亦作其后。历青琐。掌黄缣。兄既先登。公能继美。萼跗之咏。凡今莫如。则难兄难弟之喻也。公夫人宏农县君杨氏。一子曰寥。左骁卫录事参军。杨有敬姜之德。寥有曾参之行。号天哭昼。宁戚过毁。公克葬之日。雷雨顿歇于通衢。反虞之际。灵芝或生于灵寝。神明昭格。姻族嗟称。此又孝妻孝子之诚感也。兄弟妻子。生荣死哀。士则嫔仪。尽在于是。呜呼。昔人所重。同官为僚。默而无述。岂为心尽。况承兄友之深托。复感其孤之至言。宿草之墓。虽云绝哭。他山之石。可以题铭。用标京兆之阡。愿比延陵之剑。其辞曰。昔与兄友。双游凤池。平生景行。非我谁知。政事文学。唯所设施。温良恭俭。不忘谦卑。雅道无悔。高年未极。逝者如斯。人焉取则。墓门何有。苍苍荆棘。天道宁论。空传令德。
送贾镇卿 北宋 · 徐积
四言诗
萧县大夫,气质端劲。
其中所养,不邪而正。
正以辅才,恕以辅明。
面无谀色,口无谀声。
若斯人者,宜于王庭。
而况一县,为惠为泽。
恕所以惠,威所以立。
猛宽得中,韦抗是也。
诛奸殄寇,有贺齐者。
东汉庞参,作守汉阳。
政所以茂,实繄任棠。
以君之正,以君常德。
力追古人,是宜是适。
赠吴二明府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八十二
芙蓉初发映秋波,喜见尧山一鹤过。
骏马空台行处近,龙门佳士集来多。
赐书原欲徵韦抗,制锦从教胜尹何。
遮莫干言时出宿,帝城风月岂蹉跎。
千佛崖用刻石元至元三年佥西蜀四川道肃政广访司察罕不花题韵 清 · 钱载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四十三
石鼓岩青敞列楹,庄严相好幻无生。
云根未辨隋唐凿,江口初经陇蜀行。
御史名留春藓老,诗人心在水风清。
凭谁传语新城去,员外龙门阁又更(崖之凿佛相传唐韦抗。今崖上亚中大夫保宁百户述律铎尔直次韵云「何代人为佛写生」,明神宗时郑振先句「曾阅隋唐同过隙」,则不定是唐凿也。又元鲜于圭御史题名记,高不可辨,元明人题句至多。本朝王文简入蜀,谓所过龙洞背即少陵诗之龙门阁,今崖北立坊有广元令大书云「千佛崖」,即古之龙门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