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无名氏之散句 唐 · 无名氏
引用典故:九重门 三峡无猿
都来消帝力,全不用兵防(以下齐己《风骚旨格》)
道远擎空钵,深山踏落花。
船中江上景,晚泊早行时。
山寺钟楼月,江城鼓角风。
雨过花争出,云空月半生。
鸟正啼隋柳,人须入楚山。
高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
遂有冥心者,还寻此境来。
又因风雨夜,重到古松门。
道晦金鸡伏,时来木马鸣。
谁来看山寺,自去扫松门。
此生还自喜,馀事不相侵。
白鬓无心镊,青山得意多。
一春能几日,无雨亦多风。
苦雨秋涛涨,狂风野烧翻。
须知三尺剑,只为不平磨。
要路争先进,闲门肯暂过。
已难消永夜,况复听秋霖。
大雪路亦宿,深山水也吞(《赠僧》)
卷帘黄叶落,锁印子规啼。
亡国空流水,孤祠掩落花。
山魅隔窗舞,鵩鸟入帘飞。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
磴危攀薜荔,石滑疏莓苔。
日落无行客,天寒有去鸿。
正思浮世事,又到古城边。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
寄宿山中寺,相辞海上僧。
风吹荚叶,雨打木瓜花(《炙毂子诗格》,句内叠韵)
是星皆拱北,无水不朝东(以下梅尧臣《续金针诗格》)
西风起边雁,一一向潇湘。
那堪怀远路,犹自上高楼。
白云风散尽,红叶水流来(以下徐寅《雅道机要》)
妾如无异意,君弃也甘心。
野过云根阔,山高树影长。
古迹应重别,生缘不暂停。
一个字未稳,数宵心不闲。
别地叶频落,去程山已寒。
但取诗名得,何论下第频。
早起赴前程,邻鸡尚未鸣(以下《文彧诗格》)
白地一回雨,儿孙拾得金。
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
灯微山馆雨,角咽海城秋。
去帆看已远,临水立多时(以下《桂林诗评》)
家贫为客早,路远得书稀。
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我忆云门寺,门前千万峰。
一瓶居无外,万木老禅中。
秋江洗一钵,寒日晒三衣
空山行客少,独树晚蝉多。
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待月》,以下王正字《诗中旨格》)
窗寒风渐紧,灯落夜将深(《秋日言怀》)
云梦几行去,潇湘一夜空(《送雁》)
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蟋蟀》)
故园从小别,夜雨近秋闻。
书剑别南州,炎荒万里游。
山盘樵径上,人到雪房迟。
路经秋雨后,人入乱峰来。
独树知秋早,孤舟觉夜寒。
马饥餐落叶,鹤宿晒残阳。
路远春行尽,家贫愁到时(以下《吟窗杂录》)
临水通宵坐,知君此兴同。
江声兼小雨,暝色入啼猿(以下并见《树萱录》)
隐玲珑玉,花藏缥缈容。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网断蛛犹织,梁空燕不归。
倒身无著处,呵手不成温(《苦寒》,见《事文类聚》)
几多诗弟子,无限酒知闻(《悼方干》,见《海录碎事》)
床上小薰笼,韶州退红(《乐府》,见《陆务观集注》)
看时人步涩,展处蝶争来(《题于兢牡丹》,字德源长安人宰相也。见《见闻志》)
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冰。
轮囷如象鼻,潇洒绝青蝇(《碧筒杯》,见杨慎《艺林伐山》)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国史补》曰:“进士科得之艰难,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诗云。”《画墁录》以为赵嘏作)
曾题名处添前字,送出城人乞旧衣(神龙已来,杏园宴后,皆于慈恩塔下题名。及第后知闻,或遇未及第时题名处,则为添前字,故诗云。见《摭言》)
华阳观里钟声集,建福门前鼓动期(新进士放榜后,翌日,排光范门候过宰相。虽云排建福门,实集于西方馆,故诗云云。见《南部新书》)
陇右诸侯供语鸟,日南太守送名花李德裕平泉,远方之人,多以异物奉之,时有题诗云云。见《剧谈录》)
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德裕为相,颇为寒进开路,及谪官南去,人咏此。见《摭言》)
让劫已令多士伏,沽名还得世人闻陈咏有诗名,善弈棋。昭宗幸陕之岁,策名归蜀,韦庄以诗贺之。乡中有嫉善者,属和韦诗云云,比之涤器当垆也。见《纪事》)
人为子推初禁火,花愁青女飞霜(《寒食》,见《事文类聚》)
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江南自初春至初夏,有二十四番花信风,最后为楝花风,故唐人有此句。见《东皋杂录》)
兰汤备浴传荆俗,水马浮江(唐人午日诗。南方兢渡,治其舟使轻利,名飞凫名水车又名水马。见《荆楚岁时记》)
城头椎鼓传花枝,席上抟拳握松子(见《东皋杂录》)
鸟向不香花里宿,人从无影月中(《雪》)
轻著冻痕销水面,密随和气入花根(《春雪》)
万木尽如花落候,四檐鸣□雨来时(《晴雪》。王安石尝举此三联,云唐人诗)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在翰苑,见榴花止开一朵,有诗。陈正敏谓此乃唐人诗,非安石所作。见《泊宅编》)
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见《锦绣万花谷》)
蝉离楚树鸣犹少,叶到嵩山落更多(以下见《风骚旨格》)
风和日暖方开眼,雨润烟浓不举头。
窗前闲咏鸳鸯句,壁上时观獬廌图。
可能有事关心后,得似无人识面时。
一点孤灯人梦觉,万重寒叶雨声多(以下见《炙毂子诗格》)
此心只待相逢说,时复登楼看远山。
九江有浪船难济,三峡无猿客有愁。
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凤骨毛寒。
谁家绿酒欢留客,何处红楼睡失明。
雨露施恩无厚薄,蓬蒿随分有枯荣(以下见梅尧臣《续金针诗格》)
去年花下留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
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
蛇蝎性灵生便毒,蕙兰根异死犹香。
三间茅屋无人到,十里松门独自游。
翻忆旧山青碧里,绕庵闲伴野僧(《云》)
不甘五等诸侯荐,直肯九重天子知刘素者,字仲华。好学,不事科举,颇通迁、固、寿、晔之书。尝有人贻诗云云,然卒不及仕。见《江南野志》)
谢人惠蝇拂 唐末至五代 · 齐己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妙刮筠篁制,纤柔玉柄同。
拂蝇声满室,指月影摇空。
敢舍经行外,常将宴坐中。
挥谈一无取,千万生公
重宿旧房与愚上人静话 唐末至五代 · 齐己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曾此栖心过十冬,今来潇洒属生公
檀栾旧植青添翠,菡萏新栽白换红。
北面城临灯影合,西邻壁近讲声通。
不知门下趋筵士,何似当时石解空。
寄远 唐末 · 张迥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锦字凭谁达,闲庭草又枯。
夜长灯影灭,天远雁声孤。
蝉鬓凋将尽,虬髯白也无。
几回愁不语,因看朔方图(迥尝携此谒齐己,点头吟讽,为改“虬髯黑在无”,迥遂拜作一字师)
唐末至五代 · 虚中
喜鱼在深处,幽鸟立多时(《马侍中池亭》,《纪事》)
菖蒲花不艳,鸲鹆性多灵(《古今诗话》)
盘中是祥瑞,天下恰炎蒸(《卖冰者》,以下《吟窗杂录》)
待暖还须去,门前有路岐(《夜坐》)
春雨无高下,花枝有短长(《春诗》)
老负峨眉月,闲看云水心(《赠齐己》,《五代史补》)
齐己 五代 · 徐仲雅
我唐有僧号齐己未出家时宰相器。
爰见梦中逢五丁,毁形自学无生理。
骨瘦神清风一襟,松老霜天鹤病深。
一言悟得生死海,芙蓉吐出琉璃心。
闷见有唐风雅缺,敲破冰天飞白雪。
清塞清江却有灵,遗魂泣对荒郊月。
格何古,天工未生谁知主。
混沌凿开鸡子黄,散作纯风如胆苦。
意何新,织女星机挑白云。
真宰夜来调暖律,声声吹出嫩青春。
调何雅,涧底孤松秋雨洒。
嫦娥里学步虚,风吹落玉山下。
语何奇,血泼乾坤龙战时。
祖龙跨海日方出,一鞭风雨万山飞。
己公己公道如此,浩浩寰中如独自。
一簟松风冷如冰,长伴伸脚睡。
方干旧居 五代 · 释乾康
五言绝句 押真韵
镜湖中有月,处士后无人。
荻笋抽高节,鲈鱼跃老鳞(《经方干旧居》,甚为齐己所称)
希白诗序 北宋 · 张逸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
希白能诗,与宋白梁周翰张咏而下十数公相友善,其格律不减齐己云。
按:《郡斋读书后志》卷二,万有文库影印袁州本。又见同治长沙县志》卷三五。
杭州武林天竺寺大法师慈云式公行业曲记嘉祐八年九月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一、《镡津文集》卷一五
法师讳遵式字知白本姓叶氏临海郡宁海人也。
初,其母王媪乞灵于古观音氏求男。
一夕,梦其舍洒然有美女子,以明珠授,使咽之。
生法师,方七月,已能从母称乎观音。
稍长,不乐与其兄为贾,遂潜往东掖,师义全出家。
先一夕,义全梦有童子处其寺佛像之左者。
翌日,法师至,其梦适验。
十八落发,二十纳戒于禅林寺
明年,习律于律师守初
当时台之郡校方盛,诸生法师俊爽,屡以诗要之业儒。
法师即赋而答之,其诗略曰:「真空是选场,大觉为官位」。
已而入国清普贤像前,烬其指,誓习乎天台教法。
徐鼓笈趋宝云义通大师讲席。
道中梦一老僧,自谓吾文殊和尚也。
及见,乃其所梦之僧也,即服膺北面受学。
未几,凡天台宗之所传者,其微言奥旨而法师皆得智解,崭然出其流辈。
会其祖师智者入灭之日,遂自燃顶终日,誓力行其四禅三昧,因说偈以效其诚(凡其诗偈并见于文集,此皆略不书。)
通师既逝,而法师即还天台
以苦学,尝感疾呕血,自谓必死,毅然入灵墟佛室,用消伏咒法而诅曰:「若四教兴行在我,则其病有疗;
不尔,愿毕命于此方」。
三七之夕,忽闻空中呼曰:「遵式,不及将死」。
法师益不懈。
至五七之日,遽见死尸盈室。
法师不惑,践之以行道,其尸即隐。
七七之日,忏讫,复闻空中声谓曰:「十方诸佛增汝福寿」。
其夕殊寐,恍惚见一钜人,持金刚杵拟其口,惊且觉,而其病遂愈。
俊辩益发,声貌形神美于平日。
法师大感,益欲从事于此,遂著书曰《观音礼文》。
方题笔,遽有奇僧遗之书名,自意趣与己著本略同。
淳化初法师年方二十有八,众命续居其师之宝云讲席,讲四大经积年(《法华》、《维摩》、《涅槃》、《金光明经》。)
一旦有施氏胎驴驰来伏其座下,若有听意。
其后以时而至者凡四十日,产而乃已。
驴果有人之意,不亦异乎?
至道丙申之岁,法师结乎黑白之众信者,按经习夫净土之业,著书曰《誓生西方记》,复拟普贤益为念佛三昧。
师处宝云更十有二载,未尝持谒与俗人往还。
自幸得观音幽赞,命匠氏以栴檀为大悲之像,刻己像而戴之,益撰十四大愿之文。
其后工有误折像所执之杨枝者,法师敬且恐,即自以接之,不资胶胶而吻合如故。
咸平三载四明郡大旱,郡人资以其雨。
师用请观音三昧,冥约若三日不雨,当自焚也。
期果雨,其郡苏。
太守以为异,乃即碑其事。
咸平五年法师复归于台,欲东入屏居,而徒属愈繁。
乃即其西阳益宏精舍,据经造无量寿佛,相率修念佛三昧,著净土行法之说。
其邑先有淫祠者,皆为考古法正之,滥飨者彻去。
其所谓白鹤庙者,民尤神之,竞以牲作祀。
法师则谕其人,使变血食为之斋。
及其与众舟往白鹤,而风涛暴作,众意谓神所为。
法师即向其庙说佛戒杀之缘,而其浪即平。
寻命其神受佛之戒,此后以牲祀者遂绝。
即著《野庙志》,乃与神约,而民至于今依之也。
祥符四年,会章郇公适以郎官领郡,丁僧夏制,乃命僧延法师入其郡之景德精舍讲止观。
其夏坐毕,有三沙门被衲无因而至,请与盂兰盆讲席。
方揖坐而忽不见。
法师尝以胜事他适,道出黄岩,有一豕奔来绕师所乘,已而伏前,意若有所求。
众嗟咨不测其然,徐推之,乃豕避屠而来也。
遂偿其直,教屠者释之,命豢于妙喜寺,名之曰遇善。
夫豕之果飨德邪,人其何哉?
台有赤山寺,高爽而濒海。
法师尝谓人曰:「此宜建塔」。
其众乡人乐闻,皆曰:「是山之巅,每有异光照耀海上。
其光之间,益见七层浮图之影」。
然其所照之至处四十里,皆捕鱼者簄梁周之。
法师知其发光,欲有所警,益励众必塔之。
及其事址发土,果得石函之效。
塔成,亦以七级应其先兆,而斯民不复渔也。
法师方百日修忏于东掖山也,会其时大旱,水不给用,乃出舍相之,俄以其锡杖卓之,石泉从而发激,今东掖所谓石眼泉是也。
初,杭之人欲命法师西渡讲法,虽使者往还历七岁,而未尝相从。
昭庆齐一者率众更请,乃来,至是已十有二岁矣。
先此,法师尝梦在母之胎十二年,校其出台而入杭,乃其梦之效也。
至杭,始止乎昭庆寺讲说扬义,学者向慕,沛然如水趋泽。
杭之风俗习以酒肴会葬,法师特以胜缘谕之,其俗皆化率,变荤为斋,因著文曰《诫酒肉慈慧法门》,以正其事,其人至今尚之。
明年,苏人以其州符迓法师就开元精蓝,昼夜专讲,法会盛集,黑白之听者谓日万夕千。
其人不饮酒啖肉者殆倾郭邑,酒官屠肆颇不得其售也。
遂谓其徒曰:「吾祖智者遗晋王之书,六恨,其一适以法集动众妨官为之患。
余今德薄,安可久当此会」?
去之,乃翻然复杭,方祥符乙卯之岁也。
刺史薛公颜即以灵山精庐命居。
法师昔乐其胜概,已有栖遁之意,及是,适其素愿也。
其地乃高僧真观所营之天竺寺也,历唐而道标承之。
然隋唐来逾四百载,而观公遗迹湮没,殆不可睹。
法师按旧志探于莽苍之间,果得其兆,即赋诗作碑纪之,此始谋复乎天竺也。
初,其寺之西有隋世所植之,枯蘖仅存,至此而复荣,盖其寺再造之證也,因名之曰重荣
益以其香林洞口之石上、其山之本腹内竹、石面者,与天竺四瑞,作四诗纪其胜异。
居无几,而来学益盛。
乃即其寺之东建日观庵,撰《天竺高僧传》,补智者三昧行法之说,以正学者。
祥符之九年,天台僧正慧思至都,以其名奏之,遂赐紫服。
寻复请讲于寿昌寺
罢讲,过旧东掖,谓其徒曰:「灵山乃吾卜终焉之所也,治行,吾当返彼」。
寻援笔题壁为长谣,以别东掖,还天竺
禁,则励其徒共行金光明忏法,岁以七昼夜为程。
宫保马公既老,益更奉佛,尤慕法师之言,遂为著《净土决疑论》,马公镂板传之。
王文穆公罢相抚,闻其高风,因李明州夷庚要见于府舍。
既见,王公奇之,不数日,率其僚属访法师于山中,即命之讲。
乃说《法华》三法妙义,其才辩清发,衣冠属目。
王公曰:「此未始闻也」。
即引天台教之本末,欲其揄扬。
王公唯然。
寻奏复其寺,得赐天竺之名,王公书其榜,尊君命也。
王公始以西湖奏为放生之池者,亦法师以智者护生之意讽而动耳。
其王公出尹应天,方微疾,梦与相见,而其疾即瘳。
乃遗之书,盛道其事,以谓相遇平生有胜缘。
江宁,更迓于府舍问法,留且三月
王公始欲为僧伽像,疑而未果,法师乃为其推观音应化、遍知无方者示之。
先此,法师尝梦与王公在佛塔中,有老僧者擘金铃而分之二人,益说此以验适论。
王公曰:「实金陵之谓也」。
既造像卒,持与法师,因撰《泗州大圣礼文》以尊其事。
王公益与其秦国夫人施钱六百馀万为其寺之大殿者。
法师以复寺,乃自皇家与王公也,特有所感,遂重集天台四时礼佛之文,勉其徒行之,欲以报德。
会乾元节,王公以其道上闻,遂锡号慈云
自是相与为方外之游益亲,形于诗书者多矣。
若其所著《圆顿十法界观心图》、《注南岳思师心要偈》之类,皆为王公之所为也。
天圣中,公终以天台教部奏预大藏,天台宗北传,盖法师文穆公有力焉。
始,章献太后法师熏修精志,乾兴中,特遣使赍金帛,而两命于山中为国修忏。
遂著《护国道场之仪》上之,请与其本教入藏。
天圣改元内臣杨怀吉东使,又赐之乳香。
临别,杨以法师善书,求其笔迹,即书诗一阕与之,杨遂奏之。
明年,又赐银一百两饭山中千僧。
然其时之卿大夫,闻其风而乐其胜缘者,若钱文僖杨文公章郇公,他公卿益多,恐斥名,不悉书。
法师闲雅,词笔篇章有诗人之风,其文有曰《金园集》者,《天竺别集》者,曰《灵苑集》。
然修洁精苦,数自烬其指,而存者一二耳。
逮其持笔,书翰精美,得之体。
灵山秋霁,尝天雨桂子,法师乃作《桂子》、《种桂》之诗。
尚书胡公见而盛赏之,乃与钱文僖公赓之。
胡公领郡钱唐,益施金而为其寺之三正门者。
法师领寺既久,尝欲罢去,史君李公咨即会郡人苦留之。
又二载,当天圣九祀之孟春,方讲《净名经》,未几,顾谓其徒曰:「我昔在东掖亦讲是经,尝梦荆溪尊者室中授其经卷。
及出视日,已殁矣。
今者吾殆终于此讲也」。
一日,果与众决曰:「我住台、杭二寺垂四十年,长用十方意,时务私传。
今付讲席,宜从吾之志」。
即命其高第弟子祖韶曰:「汝当绍吾道。
我持此炉拂,勿为最后断佛种人,汝宜勉之」。
作《谢三缘》诗(谓谢绝徒属、宾友、笔砚也。),命学者刻石示之。
秋八月二十有八日,孑然入其寺之东岭草堂,自晦也。
明年十月之八日示微疾,不复用医药,命取尝和晋人刘遗民《晦迹》诗,改其结句云:「翔空迹自绝,不在青青山」。
使磨崖刻之。
翌日之晚,复曰:「吾报缘必尽,敢忘遗训乎尔曹耶」?
益说法以勖其属。
及后日之晚,使请弥陀像以正其终。
其徒尚欲有所祷,且以观音像应命。
法师即炷香瞻像而祝之曰:「我观世音前际不来,后际不去。
十方诸佛,同住实际
愿住此实际,受我一炷香(云云。)」。
或问其所归者,犹以寂光净土对之。
至其夕之三鼓,奄然坐终。
先此,法师自制其曰「遐榻」而铭之。
学者务奉其师之前志,必卧其灵体于遐榻。
七日,其形貌完洁如平昔。
其寿六十有九,腊五十。
当其化之夕,山中见大星陨乎鹫峰,赫然有红光发于其寺之前。
度弟子若虚辈垂百人,授讲禀法者如文昌诸上人者仅二十人,登门而学者其人不啻千数。
明年仲春之四日,奉遐榻归葬于其寺之东月桂峰下,与高僧真观之塔邻也。
蒙识韶公几三十年,晚,山中与其游益亲。
韶公耆年淳重,亦名德之法师也。
尝以大法师实录命余笔削,始以敝文不敢当。
及蒙奏书为法,以微效还,而韶公已物故。
方感慨,今辩师益以录见托,愿成就其师之意。
辩师端审善继,又明智之贤弟子也。
会余避言,适去山中,嘱之愈勤。
顾重违其先师之命,姑按韶公实录而论次之,命曰「曲记」,盖曲细而记其事也。
慈云聪哲,志识坚明,故其以佛法自植立,卓然始终不衰,虽古高名僧不过也。
世以方之真观,不其然乎!
天台之风教益盛于吴越者,盖亦资夫慈云之德也。
吾恨不及见其人。
是岁,嘉祐癸卯之八年,季秋己亥朔,适在京口龙游之东圃记之也。
武陵文莹上人 其一 北宋 · 张师正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忆昔荆州屡过从,当时心已慕冥鸿
渚宫禅伯唐齐己淮甸诗豪宋惠崇
老格疏閒倚涧,清谈潇洒坐生风。
史官若觅高僧事,莫把名参伎术中。
题名茶记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八、《苏魏公文集》卷七二、魏公题跋
齐己诗人,不以书称,在唐季二道既衰,然此诗脱洒不俗,笔札亦善。
信乎名称于人,必有可尚者。
子容题。
荆门军景德玉泉禅院唐贤留题诗序碑庆历八年七月 宋 · 张田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湖北金石志》卷八、康熙《安陆府志》卷三一、同治《当阳县志》卷一七、光绪《玉泉寺志》卷三
田少与中州士人遗名者,第天下佳山水处,或道荆门玉泉,升之栖霞、齐之灵岩、台之国清诸寺,以为四绝。
景德中,天子知其地胜异,率诏召择名僧居之,又以年纪表其额。
故结方外之游者,迹或不至,不足为好事。
庆历七年冬,田自武当再谪,且走荆州宁母兄。
荆距玉泉才再宿,心窃幸之,意平昔之慕,今遂适焉。
明年春,始造山。
山之雄迤崛起,上薄气象,长松万株,夹道十里,如六师介胄,申令既定,奋然将作。
高盘孤撑,虎凤轩翥,寺挂岩腹,翠微旁来,危楼横桥,下走清籁。
流径西北玉泉之源,累累明珠,直出数窦,风霁日皎,鉴人毛发。
时无友人,独携二三子留山中,攀幽览胜,下上晦显,或啸天外,却醉水边,回顾身世,使人羞耻。
之明日,道出军下,军守曲台谢公,好古博雅君子也,喜田之游,且曰:「玉泉,予之境土,恨守符未能往前。
使寺僧录唐贤留题,自曲江而下,止近代浮图齐己,才得八篇。
僧云异日诗殊多,第往有大水漂去。
予惜其遂散亡,欲镵石以记其事,子为我序焉」。
敢拜命,因道山之崖略。
八年七月七日,谨序。
蜀僧几演翰林1089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四、《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一、《全蜀艺文志》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几演大士:蒙惠《蟠龙集》,向已尽读数册,乃诗乃文,笔力奇健,深增叹服。
仆尝观贯休齐己诗,尤多凡陋,而遇知得名,赫奕如此。
盖时文凋弊,故使此二僧为雄强。
今吾师老于吟咏,精敏豪放,而汩没流俗,岂亦有幸不幸耶?
然此道固亦澹泊寂寞,非以蕲人知而鼓誉也,但鸣一代之风雅而已。
既承厚贶,聊奉广耳。
李白1084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四、《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七、《永乐大典》卷九○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唐兴院
太白集中,有《归来乎》、《笑矣乎》及《赠怀素草书》数诗,决非太白作。
盖唐末五代间贯休齐己辈诗也。
余旧在富阳,见国清院太白诗,绝凡。
近过彭泽唐兴院,又见太白诗,亦非是。
良由太白豪俊,语不甚择,集中往往有临时率然之句,故使妄庸辈敢尔。
杜子美,世岂复有伪撰者耶?
再言张颉元祐元年八月十一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栾城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臣近言张颉户部侍郎不允公议,具陈顷在广南用心阴崄,措置乖剌三事,乞追还告命。
未施行间,臣又访闻昔知荆南所为贪虐,提举官张琬按发七事。
内一事:下行买乌头,行人蒋三供纳乌头,凡三四次退换。
蒋三揣意欲要附子,遂买附子作乌头供纳,方肯纳下。
缘乌头附子色额不同,价例亦别,此一事系赃罪。
又一事:勒部下玉泉寺僧修治诸官园亭,费用常住人牛钱物不少;
以修唐僧齐己草堂为名,令乡僧居止其中。
此一事系私罪。
奏既上,前宰相王圭等为与私有情分,遂移差遣
而以越职勘,特行冲替。
当时若无上件赃私,忝为士人,理须诉雪。
曾不敢以一字自明,受移而去,则其罪状显然无疑。
臣博采众言,近日差除例皆不当,至于张颉,尤失人望,亏损朝政,深可叹惜。
是以不避再烦圣听,伏乞将臣此奏与前来劄子同下三省详议,罢前命。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僧齐己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六
齐己,胡氏子,本益阳人
高氏据有荆州,延龙兴寺,给月俸,遂作《渚宫莫问》十五篇以自见。
初舍俗,入大沩山,参禅猛利,持律清苦。
晚岁牵情于诗,遂作荆州僧正以老,故有「未谢侯门去」之句尔。
十二郎见过,定是高家郎君
此绝句高胜,翰墨亦可爱。
参寥1098年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六、《后山居士文集》卷一六、《参寥子诗集》卷首、《崇文古诀》卷三一、《文献通考》卷二四五、《文章辨体汇选》卷三四○、《八代四六文钞》第三四册、《西湖志》卷二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妙总师参寥,大觉老之嗣,眉山公之客,而少游氏之友也。
释门之表,士林之秀,而诗苑之英也。
游卿大夫之门,名于四海三十年馀矣。
其议古今张弛,人之情貌肖否,言之从违,诗之精粗,若水赴壑,阪走丸,倒囊出物,鸷鸟举而风迫之也;
若升高视下,爬痒而鉴貌也。
元符之,去鲁还吴,道徐而来见。
余与之别馀二十年,复见于此,爱其诗,读不舍手,属其谈,挽不听去。
夜相语,及唐诗僧参寥子曰:「贯休齐己,世薄其语,然以旷荡逸群之气,高世之志,天下之誉,王侯将相之奉,而为石霜老师之役,终其身不去,此岂用意于诗者?
工拙不足病也」。
由是而知余之所贵,乃其弃馀,所谓浅为丈夫者乎!
于其行,叙以谢之。
昆山慧聚寺集句 北宋 · 葛次仲
 押词韵第四部
全吴临巨溟皮日休,青山天一隅李颀
静境林麓好陆龟蒙,胜槩凌方壶李白
泓泓野泉洁韦应物,暧暧烟谷虚韦应物
攀云造禅扃韦应物,跻险筑幽居谢灵运
道人刺猛虎李白,复来薙榛芜杜甫
咄嗟檀施开杜甫,以有此屋庐韩愈
侧叠万古石李白,功就岂斯须贾岛
磥砢成广殿陆龟蒙,鬼工不可图皮日休
有穷者孟郊韩愈,过此亦踌躇孟郊
赋诗留岩屏李白,词律响琼琚钱起
我访岑寂境陆龟蒙,幸与高士俱韦应物
时升翠微上李白,凉阁对红蕖韦应物
岸帻偃东斋韦应物,果药杂纷敷韦应物
上方风景清白居易,华敞绰有馀白居易
高窗瞰远郊韦应物,万壑明晴初齐己
赏爱未能去韦应物,赪霞照桑榆宋孝武
老僧道机熟柳宗元,闲持贝叶书柳宗元
秉心识本源杜甫,高谈出有无李白
茗酌待幽客李白,顿令烦抱舒韦应物
儒道虽异门孟浩然,意合不为殊李白
抖擞垢秽衣白居易,惟有牟尼珠杜甫
馀生愿休止贾岛,投策谢归涂钱起
按:宋龚昱《昆山杂咏》卷中
邹处士 北宋 · 释德洪
 押词韵第十部
长沙人物秀而雅,争如绝致名天下。
率更之书更古今,笔迹遭凌跨。
藏真草圣梦英篆,齐己诗篇洞青画。
易生宝觉未暇数,尔来邹敦最声价。
巨公要人邈已遍,戏画寂音老尊者
绳床坏衲气深稳,霜须瘴面情闲暇。
平生刚褊语忤世,定知见此遭讥骂。
凉都如玉丛,富贵熏天光照夜。
凌烟风姿剑拄颐,妙手当烦为图写。
丹霞赏音文集序宣和七年七月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六、《栟榈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瑞芝轩
邵武军泰宁僧明赜走人四百里,以书抵予曰:「吾师得士大夫诗文,亡虑三百篇,雄文杰句,日传千纸,师不得以私之也,仆将镂于板,命之曰《丹霞赏音集》。
夫子厚于吾师者,请为我序之」。
余告之曰:若师农家子,忽有所遇,遂传心印,坐断白云,法可参,又能出其糟粕,作诗诵三昧,如画沙印泥,不事雕镌。
贯休齐己等辈旬锻月鍊,有不得其彷佛者,又何待士夫为之赏音乎?
而况三百篇之中,有为社稷臣者,有为文章伯者,有为道山之秀者,有为柏台之英者,有宣埋轮之威者,有布恺悌之政者,有布衣韦带而尚友古人者。
钩章棘句,光芒相薄,皆不在人下,而又何待潦倒不堪者从而序之乎?
虽然,世间游戏法门,类相假合。
若以序为不必为,则诸公之文虽不必作可也;
若以诸公之文为不必作,则丹霞之迹虽不显可也。
是将颓堕委靡,荡然不可收拾,而与兔角龟毛,同归于无用之域矣,岂中道哉?
盖闻七佛之出世,达摩之西来,与三藏四万八千卷之流布于六合内外者,譬犹烟云出岫,本无定体,而风行水上,偶尔成文。
故其建立之迹,阐扬之音,虽轰若雷声,而亦未尝不渊默也。
然则丹霞示现之迹,士夫从而赏之,赜从而刊之,仆又从而序之,是亦循斯须矣,又孰有不可者哉?
丹霞法名宗本,弃妻而庵居。
得度五年,风号露泣之地化为金碧。
太守请于朝以名其院,所谓「丹霞」是也。
世间人或得其诵者,即以吉凶寿夭决之,犹蓍龟也。
此特其善者机耳,丹霞岂作意哉?
赜作字吟诗,亦超然不凡,而见解的的不落一边,盖其师之嫡嗣云。
宣和七年中元,瑞芝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