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袁绍罪状 其一 东汉 · 公孙瓒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五
臣闻皇羲以来,始有君臣上下之事,张化以导民,刑罚以禁暴。
今行车骑将军袁绍,托其先轨,寇窃人爵,既性暴乱,厥行淫秽。
昔为司隶校尉,会值国家丧祸之际,太后承摄,何氏辅政,专为邪媚,不能举直,至令丁原焚烧孟津,招来董卓,造为乱根,罪一也。
既入雒而主见质,不能权谲以济君父,而弃置节传,并窜逃亡,忝辱爵命,背上不忠,罪二也。
勃海太守,默选戎马,当攻董卓,不告父兄,至使太傅门户,太仆母子,一旦而毙,不仁不孝,罪三也。
既兴兵,涉历二年,不恤国难,广自封殖,乃多以资粮专为不急,割剥富室,收考责钱,百姓吁嗟,莫不痛怨,罪四也。
韩馥之迫,窃其虚位,矫命诏恩,刻金印玉玺,每下文书,皂囊施检,文曰「诏书一封,邟乡侯印」。
昔新室之乱,渐以即真,今所施,拟而方之,罪五也。
令崔巨业侯视星日,财货赂遗,与共饮食,克期会合,攻钞郡县,此岂大臣所当宜慰罪六也。
与故虎牙都尉刘勋首共造兵,勋仍有效,又降伏张杨,而以小忿枉害于勋,信用谗慝,杀害有功,罪七也。
又上故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贡,横责其钱,钱不备毕,二人并命,罪八也。
《春秋》之义,子以母贵。
母亲为婢使实微贱,不可以为人后,以义不宜,乃据丰隆之重任,忝污王爵,损辱袁宗,罪九也。
长沙太守孙坚,前领豫州刺史,驱走董卓,扫除陵庙,其功基大;
令周昂盗居其位,断绝粮,令不得入,使不被诛,罪十也。
臣又每得后将军袁术书,云类也。
之罪戾,虽南山之不能载。
昔姬周政弱,王道陵迟,天子迁都,诸侯背叛,于是齐桓立柯亭之盟,晋文为践土之会,伐荆楚以致菁茅,诛曹、卫以彰无礼。
臣虽茸,名非先贤,蒙被朝恩,当此重任,职在钺鈇,奉辞伐罪,辄与诸将州郡兵讨等。
若事克捷,罪人斯得,庶续桓、文忠诚之效,攻战形状,前后续上(《魏志·公孙瓒传》注引《典略》,罪状。)
袁绍罪状 其二 东汉 · 公孙瓒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五
臣闻皇、羲以来,君臣道著,张礼以导人,设刑以禁暴。
车骑将军袁绍托承先轨,爵任崇厚,而性本淫乱,情行浮薄。
昔为司隶,值国多难,太后承摄,何氏辅朝。
不能举直错枉,而专为邪媚,招来不轨,疑误社稷,至令丁原焚烧孟津董卓造为乱始。
罪一也。
既无礼,帝主见质。
不能开设权谋,以济君父,而弃置节传,迸窜逃亡。
忝辱爵命,背违人主,罪二也。
勃海,当攻董卓,而默选戎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一门,累然同毙。
不仁不孝,罪三也。
既兴兵,涉历二载,不恤国难,广自封植。
乃多引资粮,专为不急,割刻无方,考责百姓,其为痛怨,莫不吁嗟,罪四也。
逼迫韩馥,窃夺其州,矫刻金玉,以为印玺,每有所下,辄皂囊施检,文称诏书。
昔亡新僭侈,渐以即真。
所拟,将必阶乱。
罪五也。
令星工伺望祥妖,赂遗财货,与共饮食,克会期日,攻钞郡县。
此岂大臣所当施慰罪六也。
与故虎牙都尉刘勋,首共造兵,勋降服张杨,累有功效,而以小忿枉加酷害。
信用谗慝,济礤无道,罪七也。
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贡,以贪惏,横责其钱,钱不备毕,二人并命。
罪八也。
《春秋》之义,子以母贵。
母亲为傅婢,地实微贱,据职高重,享福丰隆。
有苟进之志,无虚退之心,罪九也。
长沙太守孙坚,前领豫州刺史,遂能驱走董卓,扫除陵庙,忠勤王室,其功莫大。
小将盗居其位,断绝粮,不得深入,使董卓久不服诛。
罪十也。
昔姬周政弱,王道陵迟,天子迁徙,诸侯背畔,故齐桓立柯亭之盟,晋文为践土之会,伐荆楚以致菁茅,诛曹、卫以彰无礼。
臣虽阘茸,名非先贤,蒙被朝恩,负荷重任,职在鈇钺,奉辞伐罪,辄与诸将州郡共讨等。
若大事克捷,罪人斯得,庶续桓、文忠诚之效(《后汉·公孙瓒传》「乃上疏」。)
谏纳侯景 南梁 · 萧介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四
臣抱患私门,窃闻侯景涡阳败绩,只马归命,陛下不悔前祸,复敕容纳。
臣闻凶人之性不移,天下之恶一也。
吕布丁原以事董卓,终诛董而为贼;
刘牢反王恭以归晋,还背晋以构妖
何者?
狼子野心,终无驯狎之性;
养虎之喻,必见饥噬之祸。
侯景兽心之种,鸣镝之类。
以凶狡之才,高欢翼长之遇,位忝台司,任居方伯,然而高欢坟士未干,即还反噬。
逆力不逮,乃复逃死关西
字文不容,故复投身于我。
陛下前者所以不逆细流,正欲以属国降胡以讨匈奴,冀获一战之效耳。
今既亡师失地,直是境上之匹夫,陛下爱匹夫而弃与国之好,臣窃不取也。
若国家犹待其更鸣之晨,岁暮之效,臣窃惟侯景必非岁暮之臣;
弃乡国如脱履,背君亲如遗芥,岂知远慕圣德,为江淮之纯臣!
事迹显然,无可臻惑。
一隅尚其如此,触类何可具陈。
臣朽老疾侵,不应辄干朝政;
但楚囊将死,有城之忠,卫鱼临亡,亦有尸谏之节。
臣忝为宗室遗老,敢忘刘向之心。
伏愿天慈,少思危苦之语(《梁书·萧介传》)
乞诛窜吕惠卿元祐元年五月十九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栾城集》卷三八、《皇朝文鉴》卷五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八、《东轩笔录》卷一四、《齐东野语》卷五、《宋史全文》卷一三、《东都事略》卷八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六一、《太平治迹统类》卷二○、《经济类编》卷九一、《三续古文奇赏》卷九、《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六三、《文章辨体汇选》卷一六七、《古今图书集成》铨衡典卷九一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臣闻汉武帝御史大夫张汤挟持巧诈,以迎合上意,变乱货币,崇长犴狱,使天下重足而立,几至于乱。
武帝觉悟,诛而后天下安。
唐德宗宰相卢杞妒贤嫉能,戕害善类,力劝征伐,助成暴敛,使天下相率叛上,至于流播。
德宗觉悟,逐而后社稷复存。
盖小人天赋倾邪,安于不义;
性本阴贼,尤喜害人。
若不死亡,终必为患。
臣伏见前参知政事吕惠卿怀张汤之辩诈,兼卢杞之奸凶。
诡变多端,敢行无度;
见利忘义,黩货无厌。
王安石初任执政,用为心腹。
安石山野之人,强狠傲诞,其于吏事冥无所知。
惠卿指擿教导,以济其恶。
青苗、助役,议出其手。
韩琦始言青苗之害,先帝知朴忠,翻然感悟,欲退安石而行言,当时执政皆闻德音。
安石惶遽自失,亦累表乞退,天下欣然有息肩之望矣。
惠卿方为小官,自知失势,上章乞对,力进邪说,荧惑圣听,巧回天意。
身为馆殿,摄行内侍之职,亲往传宣,以起安石
肆其伪辩,破难说,仍为安石画劫持上下之策,大率多用刑狱,以震动天下。
自是诤臣吞声,有识丧气,而天下靡然矣。
至于排击忠良,引用邪党,惠卿之力十居八九。
其后又建手实簿法,尺椽寸土,捡括无遗;
鸡豚狗彘,抄劄殆遍。
专用告讦,推析毫毛,鞭箠交下,纸笔翔贵。
小民怨苦,甚于苗役。
又因保甲正长,给散青苗,结甲赴官,不遗一户。
上下骚动,不安其生,遂致河北人户流移。
虽上等富家,有驱领车牛,怀挟金银,流入襄、邓者。
旋又兴起大狱,以恐胁士人。
郑侠王安国之徒,仅保首领而去。
原其害心,本欲株连蔓引,涂污公卿,不止如此。
独赖先帝天姿仁圣,每事裁抑,故惠卿不得穷极其恶。
不然,安常守道之士无噍类矣。
既而惠卿自以赃罪被黜,于是力陈边事以中上心。
其在延安始变军制,杂用蕃汉。
上与冯京异论,下与蔡延庆等力争。
惟党人徐禧助之,遂行其说。
违背物情,坏乱边政,至今为患。
西戎无变,妄奏警急。
擅领大众,涉入虏境,竟不见敌,迁延而归。
糜费资粮,弃捐戈甲,以巨万计。
恣行欺罔,坦若无人。
立石纪功,使西戎晓然知朝廷有吞灭灵、之意。
自是戎人怨畔,边鄙骚动。
河、陇困竭,海内疲劳。
永乐之败,大将徐禧惠卿自布衣中保荐擢任,始终协议,遂付边政。
败声始闻,震动宸极。
循致不豫,初实由此。
边衅一生,至今为梗。
及其移领河东,大发人牛,耕葭芦、吴堡两寨生地。
托以重兵,方敢布种。
投种而归,不敢复视。
及至秋成,复以重兵防托。
收刈所得,率皆秕稗。
雨中收穫,即时腐烂。
惠卿张皇其数牒转运司交割,妄言可罢馈运。
其实所费不赀,而无丝毫之利。
边臣畏惮,皆不敢言。
此则惠卿立朝事迹一二,虽复肆诸市朝,不为过也。
若其私行崄薄,非人所为,虽闾阎下贱,有不食其馀者。
安石之于惠卿,有卵翼之恩,有父师之义。
方其求进,则胶固为一,更相汲引,以欺朝廷。
及其权位既均,势力相轧,反眼相噬,化为雠敌。
安石罢相,以执政惠卿
既以得位,恐安石复用,遂起王安国、李士宁之狱,以促其归。
安石觉之,被召即起。
迭相攻击,期致死地。
安石之党言惠卿使华亭知县张若济借豪民朱华等钱置买田产,使舅郑膺请夺民田,使僧文捷请夺天竺僧舍。
朝廷遣蹇周辅推鞠其事,狱将具,而安石罢去,故事不复究。
案在御史,可覆视也。
惠卿安石相与为奸,发其私书。
其一曰:「无使齐年知」。
齐年者,冯京也。
京、安石,皆生于辛酉,故谓之齐年。
先帝犹薄其罪,惠卿复发其一曰:「无使上知」。
安石由是得罪。
惠卿安石出肺肝,托妻子,平居相结惟恐不深,故虽欺君之言见于尺牍,不复疑间。
惠卿方其无事,已一一收录,以备缓急之用。
一旦争利,遂相抉擿,不遗馀力,必致之死。
此犬彘之所不为,而惠卿为之,曾不愧耻。
天下之士见其在位,侧目畏之。
夫人君用人欲其忠信于己,必取仁于父兄,信于师友,然后付之以事。
放麑违命也,而推其仁则可以托国;
食子徇君也,而推其忍则至于弑君。
栾布惟不废彭越之命,故高祖知其贤;
李绩惟不利李密之地,故太其义。
二人终事二主,俱为名臣。
何者?
仁心所存,无施不可。
虽公私有异,而忠厚不殊。
至于吕布丁原则杀丁原,事董卓则杀董卓
刘牢之王恭则反王恭,事司马元显则反元显
背逆人理,世所共疑。
吕布见诛于曹公,而牢之见杀于桓氏。
皆以其平生反覆,势不可存。
夫曹、桓古之奸雄,驾御英豪,何所不有?
然推究利害,终畏此人。
今朝廷选用忠信,惟恐不及,而置惠卿于其间,譬如薰莸杂处,枭鸾并栖,不惟势不两立,兼亦恶者必胜。
况自去岁以来,朝廷废吴居厚吕嘉问蹇周辅宋用臣李宪王中正等。
或以牟利,或以黩兵,一事害民,皆不得逃谴。
惠卿身兼众恶,自知罪大,而欲以闲地自免,天下公议未肯赦之。
然近日言事之官论奏奸邪,至于邓绾李定之徒,微细毕举,而不及惠卿者,盖其凶悍猜忍如蝮蠍,万一复用,睚眦必报,是以言者未肯轻发。
臣愚蠢寡虑,以为备位言责,与元恶同时,而畏避隐忍,辜负朝廷。
是以不惮死亡,献此愚直。
伏乞陛下断自圣意,略正典刑。
纵未以污趺踬,犹当追削官职,投畀四裔,以御魑魅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贴黄〕吕惠卿用事于朝,首尾十馀年。
操执威柄,凶燄所及,甚于安石
引用邪党,在朝右。
臣今陈其罪恶,必阴有为之游说以破臣言者,唯圣明照察,不使孤忠横为朋党所害。
晋武帝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栾城后集》卷九、《文编》卷二九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古今之正义也。
然尧废丹朱用舜而天下安,帝乙废微子立而商以亡。
古之人盖有不得已而行之者矣。
得已而不已,不得已而已之,二者皆乱也。
子非,而废天下之正义,君子不忍也。
子如,而守天下之正义,君子不为也。
汉高帝始谓惠帝仁弱,欲废之而立如意,既而知人心之在太子也,则寝废立之议,而用
皆贤而权任均,故惠帝虽没,产、禄虽横,而援立文帝,汉室不病也。
武帝既老,知燕王旦广陵王胥之不可用也,废之而立少子,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以后事。
当是时,昭帝之贤否未可知,而四人枉直相半也。
幸而昭帝明哲,霍光忠良,、羊虽欲为乱而不遂。
其后复废昌邑,立宣帝,而朝廷晏然无事。
盖人君不幸而立幼主,当如二帝属任贤臣,乃免于乱。
此必然之势也。
魏明帝疾笃而无子,弃远宗子而立齐王,始欲辅以曹宇曹肇,而倖臣刘放孙资不便之正,劝帝易以司马仲达曹爽
齐王既非天下之望,而又以庸才与仲达奸雄为对,数年之间,遂成篡弑之祸。
晋武帝亲见此败矣,惠帝之不肖,群臣举知之,而牵制不忍,忌齐王攸之贤,而恃悯怀之小慧,以为可以消未然之忧。
独有一汝南王亮而不早用,举社稷之重而付之杨骏,至于一败涂地,无足怪也。
帝之出齐王也,王浑言于曰:「之于晋,有姬旦之亲,若预闻朝政,则腹心不贰之臣也。
国家之事,若用后妃外亲,则有吕氏、王氏之虞;
付之同姓至亲,又有吴楚七国之虑。
事任轻重所在,未有不为害者也。
惟当任正道,求忠良,不可事事曲设疑防、虑方来之患也。
若以智猜物,虽亲见疑,至于疏远,亦安能自保乎?
人怀危惧,非为安之理,此最国家之深患也」。
之言,天下之至言也。
帝不能用,而用王佑之计,使太子母弟秦王柬都督关中楚王玮淮南王允并镇守要害,以强帝室。
然晋室之乱,实成于八王。
吾尝筹之:如攸之亲贤,夺嫡之祸非其志也。
不幸至此,天下所宗,宗社之计犹有赖也。
佑之计,使子弟据兵以捍外患,如梁孝王之御吴楚尚可。
若变从中起,而使人人握兵以救内难,此与何进袁绍丁原董卓以除宦官何异?
古人有言:「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
武帝之择祸福,可谓不审矣!
白敏中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三、《淮海集》卷二二、《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三三、《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三一、《历代名贤确论》卷九三、《古今图书集成》交谊典卷一一七、《渊鉴类函》卷三一一
臣闻白敏中李德裕荐,入翰林学士,及德裕贬,敏中为相,抵之甚力。
或曰:「人臣事君,公义而已,何以私恩为乎?
敏中之事,未足深咎也」。
臣窃以为不然。
人臣能尽私恩,然后能尽公义,敏中之罪不容诛矣。
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
推此言之,则背师卖友之人,必不能以身许国。
何则?
于所厚者薄,则所施无不薄也。
吕布丁原主簿,为董卓而杀,为卓之子,又为王允而杀
及兵败被执,魏祖欲生之,刘先主曰:「明公不见之事丁建阳董太师乎」?
于是杀
汉封陈平,辞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
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
乃复赏魏无知
其后诛吕氏而安刘氏者,平与周勃也。
夫以之不忠于丁、董也,其肯忠于曹氏乎?
陈平之不负魏无知也,岂肯负于刘氏乎?
此魏所以诛,汉所以属者也。
然则敏中之事盖可见矣。
虽然,敏中所以负德裕也,亦有繇焉。
《传》曰:「盗憎主人」。
主人何负于盗,而盗憎之乎?
盖自度其事,必为主人所恶故也。
白氏素与杨虞卿姻家,居易又与李宗闵牛僧孺厚,若敏中本无英气,虽缘德裕以进,而不能无意于僧孺宗闵虞卿之徒,自度其事,必为德裕恶也,故因其势尽,力以挤之耳。
德裕,忠臣也,以非罪被斥,天下皆知其冤,使敏中素与仇,犹当为社稷而救之,况因之以进也?
然则敏中岂惟不忠于德裕,亦不忠于唐也。
臣故曰人臣能尽私恩,然后能尽公义,敏中之罪不容诛矣。
然则公义、私恩适不两全,则如之何?
以道权之而已。
义重而恩轻,则不以私害公,若河曲之役,赵宣子使人以其乘车干行,韩厥执而戮之是也。
恩重而义轻,则不以公废私,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抽矢叩轮,去其镞,发乘矢而后反是也。
夫公义私恩,适不两全,犹当以道权其轻重,奈何无故而废之哉?
虽然,逢蒙杀羿,孟子以为是,亦羿有罪焉。
以此言之,德裕之荐敏中,亦不得为无罪也。
哭皇天 元 · 佚名
 出处:元曲选 连环计 第二折
被我偷睛儿早瞧见。吕布云:我吕布实是酒醉了也。正末唱:那两个私情的忒自专。
旦儿云:您孩儿并不曾敢说甚么。正末云:噤声。唱:你这贱媳妇无断送。吕布云:这都是吕布之罪。不干他事。正末唱:你这新女婿省财钱。
觑的咱浑如藓。俺好意的张筵置酒。
你走将来卖俏行奸。畅好是厮蹅蹅厮蹅蹅也波吕奉先
吕布云:老宰辅不知。听吕布慢慢的说一遍。他本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选入宫中。掌貂蝉冠来。故名貂蝉。后灵帝赐与丁建阳。当日吕布建阳为养子。建阳将貂蝉配与吕布为妻。因黄巾贼作乱。在阵上失散。一向不知下落。元来在老宰辅处。因此吕布不胜分离之感。只望老宰辅怎生可怜见。着俺夫妻再得团圆。吕布至死也不忘大德。当效犬马之报。正末云:我儿。你有何言。旦儿云:委实如此。只望父亲恕罪。正末云:既如此。温侯请起。唱:说甚么单丝不线。我着你缺月再圆。
缚虎行 明 · 李东阳
 出处:怀麓堂集卷一
布将骑,公将步,天下纷纷可横骛
卿为客,我为虏,卿为一言无不可。
下邳城南绳缚虎,曹公不怒刘公怒。
董卓丁原在何处,布乎布乎嗟汝布(谢云句意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