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欧阳修给事中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制嘉祐四年二月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七
敕:汉制,给事中日上朝谒,平尚书奏事。
近世所职虽异,而其亲近左右为最要密,非得端士,不以付焉。
以尔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刊修《唐书》、兼判秘阁秘书省上轻车都尉乐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欧阳某,性资纯良,识用明果,直道自奋,至忠不回。
向自禁林,尹正京邑,摧抑权幸,崇奖善良,狱讼简饰,几至无事。
方此眷赖,以图靖嘉,而乃屡形奏封,求请便郡。
惟亮正之益不可使远外,而烦剧之任宜有以均劳,延登琐闱,以备顾问。
尔其祗服,体朕意焉。
可特授给事中,依前知制诰史馆修撰、充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提举在京诸司库务,仍旧刊修《唐书》、兼判秘阁秘书省散官封赐如故。
按:《欧阳文忠公年谱》卷一,四部丛刊本。又见《文忠集》(四库全书本)附录一。
中书令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四、《元丰类稿》卷二三、《曾文定公集》卷三
虞氏之咨四岳,惟亮天功;
周家之建六官,以为民极。
朕参于古义,质以今宜,以右省典正钧衡,以中台总持于纲纪。
兼是重任,时惟宗臣。
播告在廷,其听新命。
某敏于学术,优有时材。
以经远之谋,弥纶治具
以察微之智,练达事几。
由展采于禁林,遂升华于宰路
协宣劳力,积有岁时。
朕惟授职以量能,宜循名而责实。
稽先王之作则,以正百官;
起多士之赴功,庶康万务。
眷言旧德,申以异恩。
维化原实系于内枢,俾首弼谐之任;
维政本一归于会府,仍跻端揆之崇。
宠秩所加,委成弥重。
岂独仪刑于列位,固将叙正于彝伦。
呜呼!
成一德以格皇天,辅予于治;
釐百工而熙庶绩,待汝有为。
其务迪于壮猷,尚思齐于前哲。
体兹注意,维往懋哉。
节度使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六、《元丰类稿》卷二五、《曾文定公集》卷三
有地千里,治兵与民,内卫京师,外拊疆埸。
非文武器干,望临一时,朕所宠嘉,不在兹选。
某温良能断,沉静善谋。
直道著于当官,周材见于经务。
承流宣化,善政有闻;
绥远折冲,壮猷弥显。
是用锡之土宇,授以节旄
生齿实繁,属尔以安辑;
师屯甚众,诿尔以训齐。
以作朕股肱之良,以为国藩辅之重。
无忘忠力,庶讫外庸。
惟亮天工,待汝守四方之效;
无轻民事,副予安百姓之心。
尚体眷怀,岂烦多训。
许州吴给事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司马公文集》卷五八
月日,具官光谨再拜献书某官执事
光昔者未冠,为书生,从师友间得执事所对直言策及后策观之,喟然叹曰:「道之不明久矣。
蔽于古者,迂大而不可从;
溺于今者,浅薄而不足用。
执事论高而不悖于今,议实而不戾于古,所讥切皆当世之病,所区画皆应事之宜。
粲然虞、夏、商、周之道,可以覆手而取,举足而登也。
非夫深明于道之本,其孰克以致此哉?
由是私自誓曰:异日傥得出入门下承事之间,以受一言之教,使皦然睹道之正,涣然识道之归,事君行己,知所取舍而无所疑,则私愿足矣。
及举进士,幸免黜去,始敢进谒朝之公卿大夫。
当是时,蓄才德,负名声,出入帝廷,荣耀辉赫照人者众矣。
光皆未及往见,首求执事之门而叩之,诚欲急于学术之明,而成宿昔之志也。
并袖其所为文,以为始见之贽。
执事不责其僭,而辱赐之诗以振饰之,且曰:「道为根抵言为华,由来表里相经纬」。
光由是益知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则光愿受学之志愈固而专矣。
不幸光献文之明日,西出之官。
自是已来,非奔走吏道,则在苫块衰绖之中矣。
东西南北,崎岖𡒄坎,过阙门,上逆旅,爨未及燃,已复出外矣。
是以役役十年,而不得卒业也。
去年,罢滑台从事,至京师,则执事既为天子辅弼臣矣。
光贱士也,其敢不自分限,而屡以其不肖之迹,污辱门下之尘,称道旧恩,以求瞻望几杖哉!
必若是,而为天下之人谓之不营禄位而为道,则难矣。
光是以屏身退处,不敢屡进,以烦将命。
非为辄自疏外,诚惧不知者不能察其区区,而有尘累于至公也。
今圣主以许田股肱大郡,屈烦执事暂镇治之,光然后敢复叙昔日之知,而求毕其戆愚之志。
夫肝鬲之所崇聚而欲杼展于左右者,固不可立谈而尽也。
是敢复缮缀近所为文凡五卷而荐之,非敢以为文也,贵露下情而已。
惟亮其狂简之诛,而矜其自幼及长企仰之意,副其所以来求,考正道义之诚,则没齿衔戴盛德,永永为执鞭秉辔门下之士矣。
不宣。
光惶惧再拜。
乞罢政事表 其一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七、《临川先生文集》卷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
臣某言:窃以使陪国论,惟亮天工,必用强明,乃能协济,岂容昏瞀,可以叨居!
进冒聪明,罄陈危悃中谢。)
伏念臣逮侍先帝,列官外朝,晚以丧归,因为病废。
皇帝陛下召还辞禁,擢豫经筵,收于众恶之中,诹以万机之事。
构谗诬而并至,辄赐辨明;
推孤拙以直前,每蒙开纳。
陛下所以遇臣者可谓厚矣,臣之所以报国者终于缺然。
岂理势之独难,抑才能之素薄。
方惧过尤之积,乃罹疢疾之加。
比欲外乞州藩,冀以就营医药。
重念采薪之弗给,尚何守土之敢谋?
辄缘不能者止之言,庶免贪以败官之悔。
伏望皇帝陛下曲垂仁恻,俯记愚忠,赐以分司一官,许于江宁居止。
则天地之德,实有施于馀年;
犬马之勤,冀或输于异日。
臣无任。
青州欧阳尚书别纸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七、《彭城集》卷二七
某顿首:近专人回上状,计即通达递中。
蒙赐手诲,伏读感慰。
亡兄安葬,十月末已得襄事。
家嫂诸孤,寻还南都,目今定居,伏恐要知。
某愚戆孤蹇,前在试院,不幸与小人共事,论议之间,为所诟辱。
既素知其心病狂易,都与包含隐忍,未尝酬对。
遭横逆而自反,犯而不校,此实古人所贵。
况在鄙浅,实亦不易堪任,以为如此可以免咎。
不意台宪风闻,不辨曲直,大相排诋。
朝廷知其无他,置而不问。
然而章疏相继,词语百车。
掎摭咎恶,甚于驩兜共鲧;
处正罪罚,急于贪赃背叛。
上恩宽博,裁令赎金,中宪吕公以为朝廷纲纪,在此一奏,风俗惇厚,在此一举,不放逐邪佞,不足以正邦,毅然奋笔,有仲山甫不吐之风。
知杂御史身在试院,目见始末,上牵下掣,不得自由,傅致文字,使之相称。
朝廷怜其无辜,又不欲小挫台宪之气,遂但夺差遣,使归馆供职。
馀论汹汹,又复数章,然后得已。
圣朝治道清明,是君子道长之时,诚不自甘弃为小人,猥蒙群贤见诮。
然观自古志士君子,与时乖迕,捩曲为直,不能自白,归之有命,无世无之。
某固无似,敢不安之若命乎?
柳下惠仕鲁三黜令尹子文仕楚三已,某到京七年,三蒙台论。
小人何幸,乃与下惠、子等?
但其无愠色未能若古人,然亦敢不庶几也。
小人胸中感慨,无处告愬,受恩门下,积有岁年,故敢容易布闻。
语言忉怛,使侧目者见之,又当重得罪。
得伸于知己,万无悔惜。
惟亮悉。
皇太后请还政奏治平元年正月 北宋 · 傅尧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四
臣闻志于大者必遗其细,善乎始者当图其终。
夫惟识小大之当,乃不惑于众人之论;
全始终之分,故能成高世之德。
恭惟殿下佐佑先帝,母仪万方,世谓虽明德长孙,不可瞻望盛烈,可谓善其始矣。
当先帝晚岁,国本未定,殿下竭诚赞翊,援皇帝于藩邸,以继大统,是挈四海而手维之,其功力可胜道哉!
及再降诏书,权同机务,内则调护圣神,有勿药之喜;
外则抚镇夷夏,有泰山之安。
若少留意以图其全,则高世之德具矣。
定策安宗,为国家建不拔之基,而收之以静退,成就其盛德,以取高于万世者,大业也,舍此皆琐末细微,固可以脱然遗之矣。
伏望以四月九日元降指挥施行,遂还政事,燕处清禁,从容以就天下之养,身受无前之宠名,家享不赀之盛福。
全具众美,才一言之易耳,况始谕外廷,候皇帝康复日。
今天体清豫,渐亲万几,不能知殿下之深者,安得无惑?
惟殿下积行累功于数十年间,其勤已甚,傥始终之际微有不全,他日虽复痛惜,何所及哉!
不审殿下何惮于此,而惮一言之易,以全大德而释群疑也。
如前世善恶是非,殿下宜讲磨已熟,臣所以恳恳为言者,顾今朝廷之体非便,而无益于殿下,且虑左右之人不深惟大体,务为姑息之爱,因循寖久,将累盛德。
臣辈不言,实负殿下。
至于佞者腾造异端,解释疑似,不可不察。
惟亮臣悃愊,断之于心,则天下幸甚!
制举投献第二书 北宋 · 蒋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九八
君子之为学,非有意于进取也,将以求明夫道而已。
道之在内沛然而有馀,则势之在外者眇然若不足荣也。
始,愚之学也,闻道之美,盖尝深探远取,尽锐以求之耳;
求之久,而卒莫之有得,于是乃知道之妙盖在于无得也。
天下之书既略读之矣,方其未读也,知有所未得焉;
及其既读也,亦不知其所得者果何有也。
始之立行也,以求夫超世出俗,无所羁束,以自为高。
当天下之进,而独安于退;
当天下之动,而独乐于静。
盖自以为得之矣,无以加矣。
已而又自惟曰:天下皆进,吾独屑于进;
天下皆动,吾独污于动。
忘天下之进而进,虽进犹退也;
忘天下之动而动,虽动犹静也。
是故以退为可尚而固持之者,何以异于进?
以静为可乐而固守之者,何以异于动?
惟忘进退者知进退,忘动静者知动静。
某之于万物,思有以兼忘之,而况于动静进退之际乎?
于是有告某以世有进士之举,既往而偶得之矣;
又有以告某以制科之举者,盖又世之所谓才者也,其亦何恤而不一游于其间哉?
世之人皆曰,学者所以仕也,学而不为仕,焉以学为?
愚亦安知学之果为仕耶?
果不为仕耶?
亦何能介然自异,而不下同世之为说者耶?
然则某之所以进者,非以此为足以得美仕也,盖所以为同俗者,不欲为苟异而已矣。
伏惟执事高才达识,出众人之表,明名广誉,倾天下之望,此固不肖者之所愿主以为归者也。
进卷五十篇,其言略有次序,不阙一则。
力不能殚写,谨掇其二十篇尘献。
统绪不完,比赋不尽,赋诗断章,姑取其意焉,伏惟亮之而已。
答陈辟秀才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八八、《长兴集》卷二○
某再拜陈君足下:伏承惠书,教之以所不逮,义理明白,读而忘其不敏,辉然也。
至其轻屈不赀之意,猥加重礼于不肖,则宜若不欲其来而推拒之,而又号而讪焉
君子进退于人,岂如是赫然其暴?
宜不然也。
抑足下激于有所获,茫然忘其人之可否,有以过告者,遂不加亮而见谓乎此也。
足下文章汪濊洋溢,畛域甚高,其所期而至者甚大。
某尚不能窥其文,况有以知其实?
虽欲不使足下之意委于草芥,虚辱而不报,且不知其道何所出而可也。
某少时之于天下士大夫无所不愿交,然其为吏,则求完于一官;
其为家,则求尽于一身。
过此,未尝敢加毫末于其外。
至于锋芒圭觚发见于人者,过以取之,非素心敢愿也。
不顾气力有分,而欲强自标置,岂不颠悖流离以取戮笑耶?
审其如此,方且求诸其人以盈其虚,尚安敢足下之告也?
直乃足下好学乐善,所以自任者当如是耳。
然不敢县定足下之意,而不尽其所谓,伏惟亮之。
不宣。
某再拜。
欧阳孚仲 北宋 · 郑侠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七一、《西塘集》卷六
侠拜白孚仲阁下:便人西来,辱书一通,辞意稠重,甚非不肖者所宜当,以感以愧。
道之于天下,犹之荒忽之邦,殊常异世,人所罕识之物。
知者取多,似知似不知者取少,而不识者疾走而弗顾视。
夫贪多务得,勤取而不厌者,反愚诟而痴笑之。
何则?
目能视,则所未尝见也;
耳能听,则所未尝闻也。
鼻所未尝嗅,口所未尝味,以为金,则不铿锵而清越;
以为珠玑,则不圆洁而璀璨。
其不妖即怪,不剖击而焚燎,幸矣。
必所谓视之所不可见,而听之所不可闻,而嗅之非香,味之不甘,不疑于金玉、珠玑,昆昆仑仑,而常无物者哉。
今夫俗之所常者,布帛之可衣,鱼稻之可食,金珠之能使人富,爵禄之能使人贵尔。
欲无寒,斯取布帛,反弃而不取,曰吾取道;
欲无饥,斯取鱼稻,反弃而不取,曰吾取道;
欲无贫,斯取金珠,反弃而不取,曰吾取道;
欲无贱,斯取爵禄,反弃而不取,曰吾取道。
故以温,则众煖而独寒;
以饱,则众肥而独癯;
以富,则众足而独贫;
以贵,则众达而独穷。
彼以为非愚而何?
而皆莫知所以使尔无几寒、贫贱者,乃众所愚者之所独得也。
故以为寒饥贫贱则我拙,以为使天下不寒不饥、无贫无贱则我工。
彼懵而不知,宜乎相与群聚嗤焉。
故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又曰:惟道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
夫肖也者,以所养者小故也。
俗之所养,无非小,是以大者为不肖。
然则欲为道,得俗之所谓不肖者。
而俗之所为肖者,皆未足语道。
以侠不肖,方欲勉强于兹,以取众所不肖。
是以衣冠相与笑于朝,而贩易相与笑于市,往来相与笑于途,耕耘相与笑于野。
犹自以为未足,恐恐然,惟惧得罪于大方之家。
庄生曰:「千载之下,一遇解者,是其旦暮遇之也」。
而阁下者,何如人?
乃不远数舍,致书勤勤,情极意至,辄以古人之道期我。
岂意遐陬穷徼,乃有阁下知大如此哉!
与夫群聚而笑我者远矣。
非有殊常异世之见,其安能若斯?
信夫海底珊瑚,沙有金而蚌有珠,吾今而后,固不敢以山川林谷相士,谓其无人焉。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阁下其好而乐之乎?
周公孔子孟轲扬雄以降,皆阁下之师友,何必与不肖者相见?
四人者,不黯而黑,不晰而白,不亲不疏,非远非近。
子以子之莫往莫来者,往来四人间,则所以为大者,在子而不在他人矣。
言不欲繁,祗以致谢,惟亮察。
不宣。
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北宋 · 彭汝砺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九六、《永乐大典》卷一三五○七
朕若稽先王,惠迪高后,咸有明德,施于邦家,上达日月星辰,下逮草木鸟兽。
夷狄蛮貊,罔不来王,山川鬼神,亦克用乂
爰及厥后,毕孚于休。
盖惟一二之臣,朕建长久之策。
我求于辅,佥曰汝贤,丕造治廷,诞扬孚号。
具官某,直方而惇裕,庄毅而静深,独兼文武之资,更典始终之学。
其才为山川之大,其器为规矩之严。
仁人以之为己归,懦夫闻之有立志。
殿邦于外,威行上将之坛;
开府以居,服视三公之衮。
蔽自朕志,询于师言,用登左揆之崇,仍治东台之务。
呜呼!
民为邦本,惟汝其承;
食为民天,惟汝其义。
君子难进,汝其无违;
小人乱邦,汝其必察。
朕有过,汝惟告,朕不敢不改,朕之德,汝惟相,朕不敢忘。
朕有攸行,汝为大舆;
朕有攸济,汝为舟楫。
克正其本,乃能齐其末;
克成其始,盖图厥终哉!
之时,有若大禹皋陶,克熙于帝载;
商周之时,有若周公惟亮天工,具有成名,见于来世。
汝比靡悔,时惟朕休。
天庆观铜钟元丰二年二月 北宋 · 胡日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二、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光绪《广州府志》卷一○一
弟子林英舍钱一十五贯文足,买铜一百斤。
林仲和舍四十斤,陈遘舍五十斤,陈富舍三十斤,刘升张叙舍二十斤,李珉二十斤,关惟辿、陈亮、郭二娘、刘荣、高保、龚相郑立新、文惟亮各舍十斤,谭湜、刘升、郑政、张荣、李养、唐世安、元六娘各舍五斤,会首陈文舍锡二十五斤。
广州天庆观东岳行宫住持、赐紫道士胡日新铸造,永充圣帝殿内供养。
元丰二年己未岁二月初六日谨题。
匠人张周
杨仲远 其二 1085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八、《杨龟山先生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近日不审为学何地?
向者欲往定夫处,今果然否?
夫为己之学,正犹饥渴之于饮食,非有悦乎外也,以为弗饮弗食,则饥渴之病必至于致死。
人而不学,则失其本心,不足以为人,其病盖无异于饥渴者,此固学之不可已也。
然古之善学者,必先知所止,知所止然后可以渐进。
伥伥然莫知所之,而欲望圣贤之域,多见其难矣。
此理宜切求之,不可忽也。
某迂拙之学无以希世,而望古不及,又不自量力之不足也,犹孜孜不已,宜为后生豪俊之所悯笑,而乃过为吾弟之所取信,故尤区区不敢嘿也,惟亮之。
陆思仲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九、《杨龟山先生集》卷一八
某愚不肖,尝窃念圣人没逮今千数百年,学士大夫皆外诱势利,鲜克为己者。
幸吾数人稍知自立,不役志于俗,尚齐驱并逐,以相先后,庶乎异日各有所到。
比闻吾友乃欲削发为僧,甚乖所期,中夜思之,寐不交睫,不觉起立,为之叹息也。
且佛之为中国害久矣,士之有志于古者,力排而疾攻之,世常有焉。
唐之韩退之,今之孙明复石守道、欧阳公之徒,皆其人也。
然此数人者,其智未足以明先王之道、传之学,其所守不叛于道盖寡矣,况如彼何哉?
是犹以一杯水救一舆薪之火,其不胜也宜矣。
某自抵京师,与定夫河南二程先生游,朝夕粗闻其绪言,虽未能窥圣学门墙,然亦不为异端迁惑矣。
今夫所谓道者,无适而非也,况君臣父子夫妇乎?
故即君臣而有君臣之义,即父子而有父子之仁,即夫妇而有夫妇之别,此吾圣人所以无适而非道也。
离此而即彼,则取舍之心多矣。
以取舍之心求道,则其分于道也不已远乎?
彼其君臣父子夫妇且不能容之,则其为道也不已隘乎?
且佛之言曰:吾之道足以断轮回,出死生。
故溺其说者争趋之,彼以死生为足厌苦,而求免之,果足为道耶?
其信然耶?
夫古之大学之道,必先明天德,知天德则死生之说、鬼神之情状当自见矣。
是道也,圣人详言于《易》,不必徇邪说而外求也。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
子姑尽心,然后儒佛之是非较然,而信吾言之不惑也。
世之为佛之徒者,将以为道耶?
则废人伦,逆天理,非所以为道也。
将以求福田利益,则与世之行谒公门以徼名逐利者无以异也,尚何足道哉!
左右无一可者而且为之,在先王之时宜有诛焉,而谓贤者可为乎?
吾友智明、志刚,于朋游中为可畏者,此不肖汲汲望其成而进于吾道者也。
今反若是,则吾于他人复何望欤?
夫道终不复于古乎,安得豪杰之士不易乎世者与之共言乎!
朋友道废久矣,某于思仲非特一朝燕游之好也,故不敢不以所闻告。
吾子其慎思之,毋以吾言为不足听也。
子之为是也,内则贻吾亲之忧,外则干先王之诛,失朋友之望,宜速反之无缓。
区区临纸不能尽所怀,姑道此布左右,伏惟亮之,幸甚。
胡康侯 其四 1104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一、《杨龟山先生集》卷二○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正蒙》之书,关中学者尊信之与《论语》等,其徒未尝轻以示人,盖恐未信者,不惟无益,徒增其鄙慢尔。
如《西铭》一篇,伊川谓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皆前圣所未发也,详味之,乃见其用意之深。
性命之说,虽扬雄犹未能造其藩篱,况他人乎?
而世儒易言之,多见其妄也。
孔子曰:「五十知天命」。
孔子之圣,犹待五十而后知,其所知盖有未易言者,非止如世儒之说也。
学者当求之,圣人不当徒为空言而已。
公之笃志好学,而每蒙谦虚,不见鄙外,故辄肆言之,而不自知其愚也,惟亮之。
又启帖 北宋 · 刘正夫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三希堂法帖》第二八九六页、《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二、《六艺之一录》卷三九四
正夫顿首又启:远辱手翰,得闻佳履,殊用慰感。
正夫乍至都下,公私扰怵,叙布草略,惟亮幸甚。
他冀珍啬,以需褒除。
正夫顿首。
回金国割燕云地界代三镇输赋增币书 宋 · 翟汝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一四
昨承大统,方睦邻邦,虽道里之甚遥,闻英姿而可想。
深惟涉海讲好,先自本朝之谋,殆至约日告期,同举燕山之伐。
亲仁之意实在厥初,固已备形载书,同守信誓。
属疆吏之生事,致忿兵之远来,已诛前者误国之臣,乃辱退舍讲和之议。
戒敕诸将,无遏归师。
复遣行人,申谕三镇
适会其民恋土,誓死不移;
致使北方搆兵,迄今未已。
重伤百姓之命,徒失两国之欢。
思寻旧盟,共建长策。
今者不敢爱燕云已得之地,归此土疆;
又复代三镇赋入之常,增以岁币。
惟亮达,深所乐闻。
董子羽小简 其一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一一、《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四
某幼无似,于世间伎俩,自计落落不堪,辄苦心积虑,锐意于及古,而不得其门,仅如墙面。
虽蹇产栈郁,唇腐齿豁,目刿心鉥,胃搯肾擢,劬筋瘁骨,而仅得之者,往往如捕风系影,镂冰画脂,而弗济于时用。
加以颂系步舂之馀,废弃之久,飓雾枫鬼之交侵,鳄水蛇山之积毒,是以心志雕耗,形神薾然,朝夕不相及,曾自谋之弗暇,敢知其他?
执事家学渊源,文媲游、夏;
儒行敦朴,德追
怀才抱器,值兹穆清之朝,上方侧席,求贤若渴。
操觚濡毫,草宾王之书,上可以动无堤之舆,谈笑而猎卿相。
若少卑之,而遗公子书,亦不失万一于富贵。
若都不可得,犹将掉三寸舌,取一障而乘之,岂不绰有馀裕!
今乃骑穷相骡,乘不革车,袖漫刺,作酸寒语,踏藜藿之墟,踵陋巷之门,以相从道古今、语成败,上不足以猎卿相,次不足以饕富贵,又其次不足以取一障,而皇皇焉若有求而不得,无乃左乎?
仆徐而思之,知执事之意固有在也。
岂不曰仆尝获从执事之先君子游,知执事之先君子为深,故乐与仆交,庶几一闻先世之馀风馀烈,以补家乘之阙,以备太史氏观采先世之馀事。
虽使仆如古贤哲抱道不试,埋耀铲采,自藏寂寞之滨,友鱼虾与蛭螾者,遇执事之诚意悃悃,犹当展尽底蕴,自竭其愚以献也。
若某其顽钝龌龊,亦何敢自外于门下哉!
顾区区之私,技止此耳,是以伏纸罗缕而祗益愧也。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仆于执事亦云,伏惟亮之。
万俟卨右相绍兴二十六年五月二日壬寅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三○、《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
朕考谨贤佐,共保丕图。
当轴秉国钧,方赖同寅协恭之助;
吁谟而穆天縡,兼收善谋能断之长。
我得其人,诞敷明制。
具官万俟卨秉忱恂之德,蕴经纬之才。
识洞事几,得文武弛张之要;
学优圣域,究古今治忽之源。
明可并于蓍龟,信不渝于金石。
早繇谏省,旋总台纲。
输献可替否之忠,厉激浊扬清之志。
延登政路,参赞鼎司
惟信道以直前,不计身而曲徇。
终始一节,夷险百为。
砥柱之阅颓波,深坚素守;
遗珠之在沧海,愈见光辉。
兹急诏之召还,赐便朝之陛对。
亟正旧服,冀闻傥言。
力扶公道之行,务引实才之进。
宜遂辅朕,伫观康济之谟;
无以易卿,爰陟弼谐之任。
文阶之崇秩,衍侯社之本封。
于戏!
丙吉尚宽,魏相得同心之助;
宋璟持正,姚崇成应变之功。
惟亮采以惠畴,故联事而合治
往祗休命,益懋远猷。
题焦氏易林 宋 · 程迥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四
宣和末,长庆福崔相公任州日,其时晏清无事,思此圣书,虔诚自卜,得《大过》卦,云「典册法书,藏在兰台
虽遭乱溃,独不遇灾」。
之《遁》卦,辞曰:「坐席未温,忧来扣门,踰墙北走。
兵来我后,脱于虎口」。
其时卜后十日,州乱,崔相公踰墙而出,家族不损,无事归京,乃知此书贤人所制,初虽难会,后详无不中节。
见者当所敬重,黄金自贵,未能蒙于此书。
绍兴末完颜亮入寇,时有人以焦赣《易林》筮,遇《解》之《大壮》,其辞曰:「骄胡火形,造恶作凶。
无所能成,遂自灭身」。
其亲切应验如此,虽天纲、淳风不能过也。
开辟以来,惟亮可以当之,延寿著书,何以知后世有也?
汉焦延寿传《易》于孟喜,行事见《儒林传》中,此其所著书也。
费直题其前曰「六十四卦变」。
又有唐王俞序,所书每卦变六十四,总四千九十六首,皆为韵语,与《左氏传》载「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汉书》所载「大横庚庚,予为天王」之语绝相类。
岂古之卜者,有此等书耶?
按:《焦氏易林》卷首,津逮秘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