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潼川府修城记 北宋 · 李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四、《跨鳌集》卷一六
潼川城废圮久不治,守土吏未尝过而问焉。
元丰中吴几复苟完之,又四十年矣。
风雨剥蚀,土漫浡不收,断裂洼凹,癯瘠骨立,其存者数板,若长蛇蜿蜒,折脊异首尾,封豕病惫,莫能兴云屯,阵马破碎。
离坎不复合,人超踰不知有限禁,负贩小盗出入犹阡陌。
廉访使者林公按视之,喟然叹曰:「是可以保民乎?
楼橹无欂栌在者,岁以虚籍报上使者,曰是尝以此欺朝廷乎?
皇华使臣之意,以忠信为本。
天阍九重,蜀道万里,任视听之寄,攻将明之旨,一字大礭,不敢通囊封;
一言传疑,其肯就造膝?
马与尾而五阙一,犹惧谴死,况虚籍乎」!
他日状其事疏于上前。
上美其奏,特隆宸谕,诏帅臣徽猷阁学士泸南安抚使庞公,选官括其役。
庞公启画便宜,诠吏度费,条具以闻。
上命转运使卢公、提点刑狱蒲公都大提举修筑,命廉访使者林公、王公检察之,俾漕司资财用,有司无得吝其出。
圣训旦下,卢公趣至潼川,与蒲公计议,协比无间,得之于心,决策如神。
徒三千人,度财百万,章发某庾之红粟,给某帑之腐贯,分职就列者四十馀员。
城纵广二千六百九十武,高二十五尺,役四十六万工。
程其工为十,蒲公呼十邑长戒之曰:「顺天之道,而天道左旋。
分地之利,而地形有差。
始于甲,终于癸,请为子典筹焉」。
于是射洪古洵直得甲,安泰蒲中立得乙,郪县郭信老得丙,东关令李颙得丁,盐亭李瑑得戊,中江令周嵩得己,飞乌孙垣得庚,通泉卞洪得辛,铜山丞邓会得壬,涪城张宗愈得癸。
百堵皆兴,而李颙最先成,建城楼八。
古洵直为东,张宗愈为南,周嵩为西,郭信老为北,轮奂宏丽,而周嵩最先成,创团敌四。
卞洪为西南隅,张宗愈为东南隅郭信老为西北隅古洵直东北隅,而郭信老最先成,为敌楼一百六十有八,女头一千七百七十有一。
渠、磩城颜皆以賨,表里护城趾皆有台,蔽险有墙,登降有蛾眉道,浚池有泉,覆堤有杨。
卞洪、郭信老、古洵直又新东、南、北三梁焉。
以驻泊郭谠同谋,环役事,听三四公之节制,以今诸邑之长林公、王公,朝省暮察,周游四顾。
凡负运畚筑之勤,土木瓦石之用,高卑厚薄,长短曲直,委曲缕缦,细入无间,靡有不经意者。
诲人以规矩,士夫争劝,匠石无所遗其巧。
考元丰法式,无一芒之误,制作之妙,几为天下第一。
卢公尝曰:「某坐见城于前,食见城于羹,精神之运,心术之动,无适而非城也,若等勉赴事功」。
寒燠良苦,说以使人,故人乐为之用。
公乘城,未始空晷刻,役起于十月壬寅,休役于二月丙午
楼观飞惊,干靡云霄,蓬莱方壶,突起平陆
是役也,天气清净,日景晏温,士不告劳,民不加扰。
数公忠于国事,智有馀矣。
以有馀之智,而行体国之忠,此城之所以易成也。
传曰:「惟圣人为能内外无患」。
自非圣人,内宁必有外忧。
今四夷来王,拓地无际,三代之所不能臣妾者,胥州县之矣,是岂有外忧乎?
然于《豫》必思患,于《萃》必除器,亦欲其内外无患尔。
潼川弁冕三蜀,方率十八州,山川形胜,衣冠人物,贡赋织组,民庶繁夥,望成都不肯低一线气,城郭雄峙,乃今过之。
比进府号,择重臣临镇,板筑就绪,耳目咸新,天子所以宠光潼上之民,恩至渥矣。
诸公成城之绩,不可掩也已。
后人宣宽大之令,布中和恺悌之政,以其馀时,时加葺焉。
毋穴我垣墉,毁伤其材木,则城于熙台也,于为风观也,秋登高足以赋也,讲武足以临阅也。
游于斯,燕于斯,使潼上之民奠枕以安,倚肆而逸,外户可以不闭,商旅藏于市,桴鼓勿惊,而鸡犬杵臼之声相闻,安业乐生。
知帝力之加于我,歌歈舜琴之阜,偃仰化日之舒,兹仁寿之域也耶,正古华胥氏之国也,若欲安求哉!
年月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