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句 其二 唐末宋初 · 宋白
押支韵
劳君赠我古风诗,逋翁所谓扑凸奇(赠苏易简)。
按:宋《绀珠集》卷一一
林处士水亭 北宋 · 陈尧佐
五言排律 押寒韵
城外逋翁宅,开亭野水寒。
冷光浮荇叶,静影浸鱼竿。
吠犬时迎客,饥禽忽上阑。
疏篱僧舍近,嘉树鹤庭宽。
拂砌烟丝袅,侵窗笋戟攒。
小桥横落日,幽径转层峦。
好景吟何极,清欢尽亦难。
怜君留我意,重叠取琴弹(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二三)。
孤山雪中写望 北宋 · 林逋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片山兼水绕,晴雪复漫漫。
一径何人到,中林尽日看。
远分樵载(自注:昨盖切。)重,斜压苇丛乾。
楼阁严城寺,疏钟动晚寒(《宋林逋自书诗卷》)。
病中 其二 北宋 · 林逋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遗编坐罢披三豕,小轴行当倦伍禽。
廉肆有徵常遇困,刀圭无状为攻深。
长卿痟(原作有,据正统本改)渴应难奈,玄晏清羸已不禁。
约缚隐囊聊阁膝,忘怀未得是微吟(以上《林和靖先生诗集》卷二)。
吊薛公孟 北宋 · 林逋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未第身魂殁帝京,东还长欠奠幽灵。
遗文尽合编家传,高行谁堪撰墓铭。
谈柄寂寥尘久暗,墨池(原作花,据万历本改)荒废草空青。
三招不见山巾湿,拟画轩昂太白星(以上《林和靖先生诗集》卷三)。
梅花二首 其二 北宋 · 林逋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孤根何事在柴荆,村色仍将腊候并。
横隔片烟争向静,半粘残雪不胜清。
等闲题咏谁为愧,子细相看似有情。
搔首寿阳千载后,可堪青草杂芳英(以上四部丛刊本《林和靖先生诗集》补遗)。
寄辇下莫降秀才 北宋 · 林逋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犀围古暗革靴鸣,楚楚衣裾白苧轻。
节概平时长独立,文章近日合双行。
且看辇毂千蹄晓,复忆溪山数峰晴。
一第临临杏花宴,满都春色叫迁莺(以上清吴调元刊《林和靖先生集》)。
送牛秀才之山阳省兄 北宋 · 林逋
押谏韵
之子咏陟冈,别我岁时(正统本作将)晏。
后夜失群鹤,高天著行雁。
楚山远近出,江树青红间。
尊酒无足辞,离愁满行盼(以上《林和靖先生诗集》卷一)。
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 北宋 · 林逋
押侵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
山壑气相合,旦暮生秋阴。
松门韵虚籁,铮若鸣瑶琴。
举目群状动,倾耳百虑沉。
按部既优游,时此振衣襟。
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
飘飖白猿声,答我雅正吟。
经台复丹井,扪萝常遍临。
鹤盖青霞映,玉趾苍苔侵。
温颜煦槁木,真性驯幽禽。
所以仁惠政,及物一一深。
洒翰嶙峋壁,返驾旃檀林。
回睨(《淳祐志》卷八作眺)窣堵峰,天半千万寻(以上《林和靖先生诗集》卷四)。
诗赋帖 北宋 · 林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宝真斋法书赞》卷九
逋奉简大郎秀才:前日辱赐惠访,仍示诗赋二通,绎玩之暇,叹羡实多。泥雨阻艰,致谢稽晚。所谕入山之期,十一月初一日巳时甚佳。谨驰此咨道,不宣。逋顿首。
登科帖 北宋 · 林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宝真斋法书赞》卷九
逋顿首谯国秀才:久不披奉,体履佳胜否?中间所许为借文书,至今杳然,如何如何?今仍有一事咨挠:《唐登科记》,为检咸通中试《被衮象赋》,此一册略赐借及,即便驰纳。特走小简致意,谅悉为幸。不宣。逋呈。
秋凉帖 北宋 · 林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停云馆帖》卷六、《大玉烟堂帖》卷二○、《林逋手札二帖》(故宫博物院一九三二年影印本)
逋奉白:秋凉,体履清适。大师去后,曾得信未?院中诸事如常否?今送到少许菱角,容易容易!谨此驰致,不宣。逋小简上瑫兄座主,廿二日。暂倩一人引此仆去章八郎家。
三君帖 北宋 · 林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林逋手札二帖、《停云馆帖》卷六
逋奉简三君:数日前曾劳下访,属以多故,未果致谢,感愧感愧!榜名必已见了,彼珍重者果为两手所揞矣,呵呵!如因暇时,许相过否?驰此不宣。从表林逋顿首,四月十七日。所托买物钱二索,省是前人留下,尚恐未足。馀俟面致,多感多感!
诗跋(天圣元年五月) 北宋 · 林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
殿直丁君自沂适闽,舣舟惠顾,晤语未几,且以拙诗为索。病中援笔勉书数章,少塞好事之意耳。时皇上登宝位岁夏五月,孤山北斋手书。林逋记。
按:邵裴子校本《林和靖诗集》附录,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版。
〔附录〕题颜鲁公书裴将军诗 北宋 · 林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蕴贞堂石刻》卷一
颜鲁公书稿,辞可与秋霜争严,岂独取其字画之妙!林逋书。
孤山诗三首 其三 北宋 · 释智圆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仙岛湖西见,湖西景有馀。
春融迎晓日,秋碧碍空虚。
竹荫高僧塔(自注:唐高僧慧琳、大宋高僧晤恩二塔存焉。),云迷处士居(自注:处士林逋,高节不仕,隐居兹山。)。
史迁今若在,此处合藏书。
句 其四十七 北宋 · 释惠崇
押麻韵
古路随岗起,秋帆转浦斜(林逋河亭)。
送邢昂处士南游 北宋 · 范仲淹
七言绝句 押虞韵
落落崆峒一大儒,四方心逸忆江湖。
东南赖有林君复,万里清风去不孤。
朝贤送定惠大师诗序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范文正公集》卷六、《吴都法乘》卷二一上、《灵岩山志》卷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某典姑苏郡,一日,有吴僧定惠大师宗秀者,发龙山,渡松江,驻锡于门,出致政侍郎安定公、本道计使太原公二书。偕曰师往无他,有朝中送行诗,请为序引,以示方来尔。某既不得谢,乃叩其端。师自言生不血茹,七岁持佛事,隐于灵岩,多历年所。晚岁游名公之门,然亦未尝及利。天圣中,大丞相东平公、清河公怜其旧,奏赐紫方袍,号定惠。乃告归故山,又以诗宠之。既而荐绅先生咸有赠章。将勒坚珉,期于不坠。某感其说,志其事,且知上人之隐,盛于吾儒之隐远矣。士有气吞芝兰,才奔风云,精贯乎天人,神驰于古今,烛治乱兴亡之机,席法度教化之伦,道通岩廊,迹坠林壑,遗没于麋鹿之群者众矣。如近代之陆龟蒙、陈陶,今朝雍丘刑敦、钱唐林逋,或执节坚介,或放词雅远,皆四方之闻人。奈何道未信于三公,名不熟于天子,及其收遗文,旌隐志,而始惜其难得?斯天下义士为之长太息矣。岂如金仙之流而人怀慕,谢绝堂搆,长揖轩冕。来则谈空实相,号天人师;去则指霞岭,啸风林,天子有赐,三公有赠。斯以见上人之隐,盛于吾人之隐远矣。必也均是光辉,以及考槃之际,则圣朝无负于隐君子也,矧将有取焉。子夏曰「主文而谲谏」,盖风人之职也。序诗者敢有二事!时景祐二年五月八日,尚书员外郎、充天章阁待制范某序。
唐异诗序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范文正公集》卷六、《八代文钞》第二七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皇宋处士唐异,字子正,人之秀也。之才之艺,揭乎清名。西京故留台李公建中,时谓善画,为士大夫之所尚,而子正之笔,实左右焉。江东林君复神于墨妙,一见而叹曰:「唐公之笔,老而弥壮」!东宫故谕德崔公遵度,时谓善琴,为士大夫之所重,而子正之音,尝唱和焉。高平范仲淹,师其弦歌,尝贻之书曰:「崔公既没,琴不在兹乎」!处士二妙之外,嗜于风雅,探幽索奇,不知其老之将至。一日以集相示,俾为序焉。嘻!诗之为意也,范围乎一气,出入乎万物,卷舒变化,其体甚大。故夫喜焉如春,悲焉如秋,徘徊如云,峥嵘如山,高乎如日星,远乎如神仙,森如武库,锵如乐府,羽翰乎教化之声,献酬乎仁义之醇,上以德于君,下以风于民。不然,何以动天地而感鬼神哉!而诗家者流,厥情非一。失志之人其辞苦,得意之人其辞逸,乐天之人其辞达,觏闵之人其辞怒。如孟东野之清苦,薛许昌之英逸,白乐天之明达,罗江东之愤怒,此皆与时消息,不失其正者也。五代以还,斯文大剥。悲哀为主,风流不归。皇朝龙兴,颂声来复,大雅君子,当抗心于三代。然九州之广,庠序未振,四始之奥,讲议盖寡。其或不知而作,影响前辈,因人之尚,忘己之实,吟咏性情而不顾其分,风赋比兴而不观其时。故有非穷途而悲,非乱世而怨,华车有寒苦之述,白社为骄奢之语。学步不至,效颦则多。以至靡靡增华,愔愔相滥,仰不主乎规谏,俯不主乎劝诫,抱郑卫之奏,责夔旷之赏,游西北之流,望江海之宗者有矣。观乎处士之作也,孑然弗伦,洗然无尘。意必以淳,语必以真。乐则歌之,忧则怀之。无虚美,无茍怨。隐居求志,多优游之咏;天下有道,无愤惋之作。骚雅之际,此无愧焉。览之者有以知诗道之艰,国风之正也。时天圣四年五月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