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再论按察官吏状庆历三年五月1043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九七、《国朝诸臣奏议》卷六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九、《右编》卷二九、《文编》卷一八、《文章辨体汇选》卷一六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臣自初忝谏官,于第一次上殿日,首曾建言,方今天下凋残,公私困急,全由官吏冗滥者多,乞朝廷选差按察使纠举年老、病患、赃污、不材四色之人,以行澄汰,仍具陈按察之法,条目甚详。
如臣之议,盖欲使使者四出而天下悚然,知朝廷有赏善罚恶之意,然后按文责实,甚恶者黜,有善者升,中材之人尽使警励。
凡臣所言者,乃所以救民急病、革数十年蠹弊之事,若非遭逢圣主锐意求治之时,上下力行之,不可也。
奈何议者惮于作事,惟乐因循,祇命诸路转运使就兼其职。
命出之日,外论皆谓诸路之中,贪赃如魏兼,老病如陈杲,秽恶如钱延年,庸常龊龊如袁抗张可久之辈,尽为转运使,皆自是可黜之人,必不能举职。
臣亦再具论奏,其议格而不行。
按察空名,今遂寝废,生民蠹病,日益可哀。
伏见陛下圣德日新,忧心庶政,近发手诏,督励宰辅。
然天下之事,积弊已多,如治乱丝,未知头绪。
欲事事更改,则力未能周而烦扰难行;
欲渐渐整顿,则困弊已极而未见速效。
臣谓如欲用功少,为利博,及民速,于事切,则莫若精选明干朝臣十许人,分行天下,尽籍官吏能否而升黜之,如臣前所陈者而后可。
臣闻治天下者如农夫之治田,不可一概也。
蒿莱芜秽久荒之地,必先力加恳辟芟除,待其成田,然后以时耘耨
冗滥之官,芜秽天下久矣,必先力行澄汰,待其百职粗治,然后精选有司,常令纠举
今特遣之使如久荒而芟辟也,转运按察乃以时之耘耨者耳,宽猛疾徐,各有所宜也。
汉时刺举,唐世黜陟使、考课使之类,岁岁遣出,祖宗朝亦有考课院
盖按察升黜,古今常法,非是难行之异事也。
方今言事者,多以高论见弃,或以有害难行。
如臣所言,只是选十馀人明干朝臣,察视官吏善恶,灼然有迹易见者,著之簿籍,朝廷详之,黜其甚者耳。
臣自谓于论不为甚高,行之有利无害,然尚虑议者未以为然,谨条陈冗官利害六事,以明利博效速而可行不疑
伏望圣慈,特赐裁择,如有可采,乞早施行。
一曰去冗官,则民之科率十分减九。
臣伏见兵兴以来公私困弊者,不惟赋歛繁重,全由官吏为奸。
每或科率一物,则贪残之吏先于百姓而刻剥,老缪之吏恣其群下之诛求,朝廷得其一分,奸吏取其十倍。
民之重困,其害在斯。
今若去此四色冗官,代以循良之吏,事随便宜,绝去搔扰,使民专供朝廷实数科率,免却州县分外诛求。
故臣谓于民力十分减九也。
比于别图减省细碎无益者,其利博矣。
二曰不材之人,为害深于赃吏。
国家之法,除赃吏因民告发者乃行之。
其他不材之人,大者坏州,小者坏县,皆明知而不问。
臣谓凡赃吏多是强黠之人,所取在于豪富,或不及贫弱。
不材之人不能驭下,虽其一身不能乞取,而恣其群下共行诛剥,更无贫富,皆被其殃,为害至深,纵而不问。
故臣尤欲尽取老病缪懦者,与赃吏一例黜之。
三曰内外一体,若外官不澄,则朝廷无由致治。
今朝廷虽有号令之善者降出外方,若落四色冗官之手,则或施设乖方,不如朝廷本意,反为民害;
或稽滞废失全不施行,而又无纠举,弃作空文。
若外边去却冗官,尽得良吏,则朝廷所下之令虽有乖错,彼亦自能回改,或执奏更易,终不至为大害。
是民之得失,不独上赖朝廷,全系官吏善恶。
以此而言,冗官岂可不去?
四曰去冗官,则吏员清简,差遣通流。
今天下官有定员,而入仕之人无定数。
既不黜陟,冒滥者多。
差遣不行。
贤愚同滞。
每有一阙,众人争之,争得者无廉耻之风,不得者腾怨嗟之口。
滥官之弊,近古无之。
今若择四色冗官去之,则待阙之人可无怨滞。
五曰去冗官,则中材之人可使劝惧。
今天下官吏岂必尽是不材?
盖为朝廷本无黜陟,善恶不分。
今若见国家责实求治,逐一人人精别,则中材之人皆自勉强,不敢因循。
虽有贪残,亦须歛手。
六曰去冗官,则不过期月,民受其赐
方今朝廷虽有爱念疲民之意,然上下困乏,必未有馀力广惠及民,若但去冗官,则民受速赐。
盖臣常见外处州县,每一缪官替去,一能者代之,不过数日,民已歌谣。
今若尽去冗滥之吏,而以能吏代之,不过期月,民即受赐,此臣所谓及民速、于事切者也。
宣州太守题名记皇祐三年八月 宋 · 袁抗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
宣城之地,郡于东汉,州于隋,然以溪山号名郡,自南朝始。
唐遣观察使统宣、歙、池三州,此为治所,遂益盛,当其任者历历多贤臣。
我宋克江南,仍节度,故额曰宁国军。
命朝臣领符印,邻州兵籍皆额于升,事体与两郡等,台阁名卿,亦同有志者。
噫!
天下之郡三百,盛于昔而衰于今者有矣,第属于人臣所任耳。
人臣所任则有轻重之别,若民之休戚,系政之得失,今昔一也,可随世而厚薄哉?
庆历七年冬,抗罢盐铁使副,被命来守,不敢忽。
暇日究前之领州者名氏,或榜而存焉,未尝著于石刻,非所以谨书而垂永久也。
乃较其岁月,俾有次,然后勒之,以待后之君子。
皇祐三年八月三日袁抗书。
按:嘉庆宁国府志》卷二一,民国八年刻本。又见《宣城右集》卷七。
三灵山人程惟象 北宋 · 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三、《新安文献志》卷一○○上
婺源石墨镇三灵山,有程惟象者,以方术名于当时。
惟象字则之,与先祖叙世契旧矣。
往来江淮间,亦目击其言事,大抵十中八九。
如今权渭帅毛校理渐未第时,则之言二十九岁决登科第;
又家君以淮南幕令泰兴则之言四十后改官升朝。
皆如其言。
以至两丁家艰,年月日时皆中。
章丞相惇在翰苑,则之言后当以事出守东南有水傍州,自此不快,却有还朝之命,则决正钧席;
后果左迁湖州丁内艰服阕,遂领大政。
又家君在婺源时,徐少卿总守歙,游郎中通守饶,则之言两郡皆灾,饶为甚,游必不起,徐亦止于此,未几游果卒,徐罢歙,竟致政。
窦学士卞以书属家君问则之则之云:「数已极矣,与前歙守王郎中同」。
久之,王卒于京师,而窦亦死于迁谪。
凡此皆记其实也。
进士时年甚少,每科诏下,则之辄见劝:「未宜往,顷逢如鸡,戌乃如公志,兼姓名少为人所道」。
岁在辛酉忝乡书,明年南省奏名在第一,赐集英第进士,乃壬戌也。
调补信溪掾,待次于乡里,则之忽过访,曰:「子于我厚者,惟象老且死,恐一旦先朝露,不及相属也」。
因袖出朝贤记赠诗刻,并故工部杨侍郎佐、右丞皇甫泌理寺丘丞浚所为传序:「愿子异时为我铭墓,俾我实迹有传于后,是在子也」。
以姓家旧相还往,且其意厚,不敢辞,然未必其果死也。
后数月,侍家君赴建昌任。
忽一日,则之遣仆送书赴葭函,伸纸乃叙违之语。
相继其孤铸以不起报。
则之之托,铸不之知也,乃以铭问于天台方佐著洵武,怅然久之,为赋挽诗云:「昔读先生传,埋铭属鄙文。
里门经岁别,人事一朝分。
宿诺成虚语,遗言忍重闻。
伤心吟楚些,知我不欺君」。
则之平生,见于皇甫右丞之文甚详,其略曰:「侍御史马遵员外郎李康为举人时,同问则之则之云:『马二十四当成名,不出十年典南方大邑,仍损初妻,再婚必徵姓贵族』。
后果自台职谪官宣城,至仪真则之则之又云:『不久复职,寻将漕京东』。
数月果还台。
且云寿终于四十七,鄱阳程廉志其说于壁,皆验。
又云李、马必同升官至员外,亦如其言。
吕景仁初自殿中侍御史责倅金陵,以父讳欲请易地,则之云:『已有迁书矣,不须也』。
数日果徙知卫州,俄还台。
王景都官则之则之云:『请过夏至言灾福』。
前一日,又尝以丞郎命问则之则之云:『今方迁谪在南方,明年当改官复职矣』。
张给事存时左迁鄱阳次年遇大礼恩,贰起部,遂复职知豫章
张尚书方平金陵,问一丁酉人命,则之云:『天宝星行初度,不可作内职,寿止五十四』。
乃嵇频也,是年除内相,不及拜命而终。
丙戌年则之游仪真,是时三发运使向传式袁抗许元皆问动静,则之云:『二月袁为三司副使八月向亦为省副,许亦迁发运副使』。
又言终于两制
朝廷故事,不由科举不预选御史,遂为待制而终。
杜起自广西漕移两浙则之语杜曰:『此去一日,除三内制,数俱尽』。
陈执中苏绅滕宗谅也,并如其说。
杜赠诗云『有验如有神』,盖谓此也。
沈遘年十六,则之云:『二十二岁必登鼎科』。
范大参守杭州则之云:『享年六十四』。
后皆验。
泌传闻则之生则性乐阴阳,年十六丧父,在哀戚中,夜梦一人云:『子有道气而喜术数。
予,司马季主之师也。
后此三年,可见我于九华山中』。
则之念念不忘,年十九,遂游池阳,于九华庙中见一人,如昔日梦者,谓则之曰:『子乃有信,是可教也』。
授以要诀。
十馀年,自此洞达幽微,知人寿夭矣。
泌闻之而未及见也。
甲午岁,自右省出守雒阳,故人王亿则之俱来,谓泌三十一岁成名,有酉生子。
泌念此人所习知,未之奇也。
又云『心灵梦灵』,此稍异矣。
泌平生所为,多先有飨,既去,留曰:『此月中旬日当迁』。
是日乃初七日也,泌颇不以为然。
至旬有二日,邸吏报云当迁移,翼日云除书入递矣。
又数日寂然无闻,至十九日乃到郡,顾异其言,曰:『但差一日』。
及取历视之,此日乃二十日节气也。
噫!
言术者多矣,未有如则之之准的」。
又故丞相王荆公安石赠诗云:「家山松菊荒芜,策杖人间信所如。
占见地灵非卜筮,算知人贵自陶渔。
最谙郭璞言皆验,窃比颜含意又疏。
只欲勒成方士传,借君名姓在新书」。
其为名士所推重如此。
欧阳文忠公有书帖往还,情分甚欸。
则之家藏永昭陵御书于宝墨阁,朝士赋诗甚多,李龙图师中句云:「心怀婺水身难到,事感昭陵泪独伤」。
最为警策云。
常山故城赋 元 · 王恽
 出处:秋涧集卷一
我登常山心慨叹兮,断城连络蛇陈蜿兮。
忆当全盛两汉间兮,万井歌吹鱼龙渊兮。
埋剑击习俗然兮,光沈响绝夫何言兮。
有怀古人秉心延兮,交如馀耳始足贤兮。
烈如颜袁抗伪燕兮,垂光竹帛星日悬兮。
壮哉子龙屋而祀兮,胆气满躯勇夫志兮。
贼瞒臣汉得所事兮,天理在人一符契兮。
千载仰止初无异兮,谅彼有立忠与义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