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踰水岾记行(在金刚山 明 · 蔡寿
 出处:懒斋集卷之二
登山须到顶,晴晓入幽谷。
竹杖在吾手,芒鞋着吾足。
攀缘碧萝月,去去穷䂽崅。
上竦有乔,蔓生多侧柏。
异卉不知名,奇花间红白。
行行渐幽密,如入褒斜穴。
下视杳无地,上不见日月。
残雪在崖隙,阴风吹猎猎。
昨者在山下,酷暑方着骨。
今朝入山中,爽气寒凛冽。
高卑自不同,寒暑亦不一。
始知天壤间,造物多戏剧。
蟪蛄疑春秋,朝菌昧晦朔。
予生尘壤间,何异此物惑。
愯然心胆丧,久立长太息。
更上最高峰,廓然天门豁。
左右尽奇岩,亭亭削玉立。
北望毗卢峰,万丈横翠色。
洞壑郁窈窕,面面争奇特。
循溪下深谷,细路如阶级。
两涯无寸土,晴川走白石。
行到妙吉祥,困极留数刻。
叉手揖瞿昙,取泉饮一勺。
招提谁所建,黄金涂四壁。
高僧数十辈,绕榻走不歇。
云是着功夫,天堂庶可入。
此言何恍惚,只可惊愚俗。
观音信奇石,佛地亦名刹。
试投摩诃衍,挥汗坐林樾。
阶边有莎草,软翠可爱惜。
僧言指空师,于此拜菩萨。
至今鬼护持,不啻双树木。
狮子苦吼哮,妙峰嚣尘绝。
行径或有无,石上人踪灭。
或登万丈崖,或临千尺窟。
赖有铁锁垂,缘之下幽黑。
惴惴临不测,性命寄毛发。
来登普德窟,奇险尤可愕。
谁立两铜柱,缘崖构禅室。
铁索相缠绕,俯临无底壑。
金碧耀栋梁,沙佛坐岩隙。
举世尽趋仰,千古著灵迹。
复下灵通口,两山如束峡。
飞流出其下,乱落如飞雪。
黄昏到表训,古寺半颓落。
自从岾来,距此里五十。
所见虽已富,气力亦已乏。
禅窗少支颐,遥忆所经历。
金刚千万峰,一一在胸臆。
聊将记所见,他日为耳目。
余游枫岳。僧智峰,云熙,道赢,浻允,道圆,了玄,学能,志林等从行。情实有不忘者。聊书二绝。各付一通。以为他日面目云 其二 明 · 郑士龙
七言绝句 押覃韵 出处:湖阴杂稿卷之三关东日录
摩诃普德龙潭,梦里归来不了谙。
半日相随皆宿业,他年唤我作同参。
金刚山。次朱晦庵庐山杂咏韵。十四篇 其四 万瀑洞。次栖贤院韵 明 · 赵昱
 押词韵第十八部 出处:龙门先生集卷之二金刚录
劈开青玉峡,洞壑颇奇绝。
奔集百川水,争流几屈折。
朝岚常掩霭,夕景乍明灭。
飞空散如珠,触石喷似雪。
我来欲穷源,苍壁殊巀嵲。
望之心胆惊,壮观那容说。
缘崖寻普德,自古仙释窟。
凛然不可留,山深夜无月。
坐石己亥五月己巳 明 · 卢守慎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稣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名山十里蔽东西,碧石清溪绝点泥。
潜洞九龙专沛泽,归台一鹤有寒栖。
云埋普德千寻窟,日照香炉万丈梯。
四大本空吾欲老,道人还肯许提携。
普德 明 · 宋楠寿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松潭集卷之一
历览摩诃衍,来寻普德踪。
雨馀喧众瀑,林缺露诸峰。
烂熳花千树,淋漓酒百钟。
斜阳不尽兴,长啸倚风松。
摩诃衍。赠昙裕上人丁未 明 · 金止男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龙溪遗稿卷之二
迩来峤岭水,崖谷多崩溃。
石出境还奇,路绝山更邃。
清界宜深藏,世人元多累。
山灵初假手,雨师知有意。
游人日渐稀,勇往行步瘁。
居僧困扶持,见客因相忌。
狡者谓无路,攀缘力难至。
顽者指曲径,中道多颠踬。
我来无前行,错莫但周视。
裕师老且醇,备尝山中事。
临岐陈险易,引我任行止。
十王窈窕壑,万瀑清爽地。
亭亭普德柱,落落正阳寺。
白围众香壮,苍立毗卢异。
峰穴望来豁,铁索攀可悸。
龙渊深几处,鹤巢危欲坠。
行行转奇秀,曲曲披清閟。
入眼足所历,一一师所指。
师既遇我勤,我敢忘师义
将离乞我诗,持与二百字。
东征赋 明 · 许筠
 出处:惺所覆瓿稿卷之三
癸卯。余自太仆。落职东归。因游枫岳。遂之溟州别墅留焉。数日海山之观。寔多瑰奇。爰命翰以赋其事。才愧兴公。不能尽台岭之美焉。后之览者。只取其旷迹幽践。而恕其词拙可也。
夙承皇之渥惠兮,叨司戒乎祁招。
阿阁而连轩兮,聆九陛之舜韶。
嗟负乘而自昧兮,遂致寇于清朝。
既与世而相违兮,宁海山之逍遥。
余行之迟迟兮,出国门而东迈。
欣我服之返初兮,快帝悬之已解。
骎余驷乎梓里兮,邸余车乎金渊
喜贤甥之倒屐兮,辟宾榭而开筵。
逐涧曲而泛卮兮,命榜人而刺船
翩丝脍之落箸兮,令我饱而忘旋。
谒舅茔于南冈兮,悲梓树之蔚芊。
循脩涂而餐宿兮,风露悴兮蕙带。
阪何迤之不踰兮,川何泑之不厉。
云余届夫金城兮,地主馆诸西厢。
咏同气之遗什兮,涣余涕之盈眶。
遵通沟而抗策兮,陟断发之嵬岭。
睇万玉于云际兮,觉游兴之先聘。
跋川涨而逶迟兮,昏余抵乎长安
正殿嵬以干霄兮,施雘灿其金丹。
俨佛躯之紫摩兮,疑彷像乎泥洹。
壁初绘乎李桢兮,讶道玄之开元。
纷龙天之走趋兮,绚玉毫于云端。
唤山僮而举蓝兮,从百川而东折。
飞流豗以喷壑兮,峰屹戍而峭拔。
涉十王之漰湍兮,闯灵源之金刹。
晨理屐于松萝兮,攀望高而峻跻。
崖斗绝而乘絙兮,愯性命之几泥。
振余衣于高顶兮,襞众壑之下低。
窥斗龙于鸣渊兮,佶蜿蜒而潜伏。
访正阳之吴画兮,遂东楼之驰瞩。
森束玉之攒空兮,列琼嶂之万叠。
或缟鸾之翱翔兮,或白螭之翕捷。
大士之捧珠兮,或散圣之步屧。
或威凤之矫颈兮,或天马之振鬣。
或霜莲之未绽兮,或玳簪之将盍。
或决骤而奋跃兮,或腾踔而飒沓。
或如仰而更俯兮,或若倒而还立。
或璧堆而瑰错兮,或侧盆而覆笠。
骇万状之竞奇兮,羌不可乎应接。
忽夕阳之西转兮,映满谷之霜枫。
组紫绶而致䜫兮,赩崎岫之酣红。
绚五彩而周阿兮,想锦幔之翻风(一作空)
引虚步而渐升兮,踞开心之帘戺。
非地势之陟高兮,倏诸峰之眼底。
熐烟生乎萝径兮,飘磬韵于林表。
辨九十之古庵兮,指禅灯之相照。
表独立乎生台兮,俄彩蟾之吐耀。
烂桂影之玲珑兮,敞银阙乎岩峭。
手清辉而起舞兮,隘八荒而为小。
临青鹤之旧巢兮,涉万瀑之层硿。
屈天潢而注壁兮,争喷薄而雷恼。
矫玉虹而下饮兮,掉(一作天)奔海之群龙。
激溅沫于潭洞兮,白日忽其昼瞀。
缤杰观之畅心兮,壮造化之神功。
摩龙额(一作杨笔)于石刻兮,将万峰以斗雄。
观一柱于普德兮,畴千岁之不仆。
取线路于圆通兮,瞰火龙之所府。
宿摩诃仙都(一作寮)兮,夜清泠而不眠。
风㭅湃于泉籁兮,恍笙箫之降天。
蓐首途于白田兮,漱九井于危巅。
拟挹仙于毗卢兮,风雨撝其攀缘。
下寂灭而横济兮,凌星门而南渡。
骈乱石以搏人兮,若怪兽之呀努。
上隐身而頫眺兮,水浩溔而山嶅。
郁嶙峋而起抑兮,扇长飙之海涛。
谁铺云而閟嵌兮,闪电光于脚下。
雷隐辚而驱雨兮,尚日轮之峦罅。
信天柱之非诬兮,寔玆游之堪诧。
亟屏翳之收阴兮,排千瀑于层嶂。
谁名之以十二兮,哂坐井而猜量。
荡云梦之八九兮,遂弭节兮岾。
礼五十之金身兮,杠百泉而暂淹。
望三日之丹书兮,想旧躅于东岩
背明波而并海兮,觌仙老于䢘城。
发箧中之高文兮,播秦汉之馀馨。
秋涛与瑞锦兮,铿雅乐之鍧鸣。
睹千秋之逸轨兮,敌枫岳之峥嵘。
洵此行之最富兮,文与山其是并望。
宝陀于烟外兮,驻余騑于洛迦。
拓东窗而宾日兮,抚六合而高歌。
鉴湖之弊庐兮,合晚境之婆娑。
卷千里之胜迹兮,陶一壑(一作丘)之烟霞。
坦襟怀而自娱兮,划世念之消磨。
彼轩裳之足忧兮,怵宦海之涌波。
思辄慄而梦魇兮,肯余践之再蹉。
倘久享乎清福兮,知侬得之最多。
乐天命而奚疑兮,安吾适而葆和。
伴猿鹤而相羊兮,寄我矢于硕薖。
日复日而优哉兮,惟百年之几何。
望美人于西方兮,忽惆怅而长哦。
次僧轴五峰 明末清初 · 金堉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潜谷先生遗稿卷之二
半世闻灵贶,如今始一来。
欹危普德窟,突兀望高台。
石径堆红叶,云溪湿绿苔。
尘心消已尽,长啸倚山隈。
普德 其二 明末清初 · 李明汉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白洲集卷之二
普德庵中绝粒僧,纸囊松叶贮三升。
前峰月出后峰雨,岩上花开岩下冰。
崇祯戊辰上观毁逆奄祠纪事 明 · 朱茂晖
 出处:槜李诗系卷二十二
先王定群祀,旧典犹可询。
功宗纪自周,大享配有殷。
或以劳定国,或法施于民。
或捍大灾患,勤事丧厥身。
非此族不与,议礼恒谆谆。
亦惟身后然,未闻存者均。
于公县狱吏,创祠东海滨。
王堂巴郡任延九真
继此广都,复有安阳(勉)
比于甘棠爱,但许末俗循。
云何承平日,坏法自朝绅
悉索民膏脂,献媚一寺人。
始由节使汝桢,建祠西湖漘。
嘉名锡普德,过者莫敢瞋。
群小齐效尤,遑惜耗金银。
初时自吴楚,渐乃遍晋秦。
迢迢极关塞,各各逞斧斤。
高官及大帅,将作何纷纶。
经营拟宫室,究度侈堂陈。
或为九楹殿,升降雕采鳞
或公门三涂,夥颐辟层闉。
或树一丈碑,褒颂满坚珉。
黄金渗厥像,丹漆涂其唇。
青丝绾倭髻,茉莉花斩新。
佥呼九千岁,拜手稽首频。
爰有陆上舍万龄,蹠犬吠唁唁。
孔子作春秋,鲁史盖有因。
诛一少正卯,不足惧乱臣。
岂若颁要典,其言醇乎醇。
东林宜显僇,以仁杀不仁。
是诚上公德,至圣亦至神。
允宜瞽宗祀,俎豆垂千春。
邪说虽未遂,闻之啮齿龂。
恨乏斩马剑,断头擢其筋。
悊皇忽徂落,我后新政勤。
爰书别六等,国法崇朝伸。
纵有百乾儿,安能赎其亲。
我来泊湖曲,诏下交欢忻。
一夫为之倡,童叟咸来臻。
碧瓦碎作砾,画栋摧作薪。
刀剸莽头秃,土盗鲧壤堙。
成之累岁月,毁之不终晨。
世间快意事,败谋在逡巡。
除恶莫若尽,古训信可遵
白日重光昭,平湖自涟沦。
长留关与岳,终古配明禋(祠址在关忠义岳忠武双庙间)
普德 明末清初 · 金炰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敬窝先生文集卷之三金刚录
小阁悬层壁,兢兢试一临。
铁绳缠几尺,铜柱立千寻。
为语同行友,毋忘此日心。
念中存普德,无处不思钦。
奉寄总河张公 明末清初 · 黎遂球
 押词韵第三部
大中丞东阳张公顷宰番禺,时拔遂球冠童子科,教爱备至。既而公任应天巡抚,凡六年,特召入面对,升任总河庚辰之秋遂球罢公车南还,见吴中人士以公去任为思,不啻番禺人之思公。两地甘棠,交切乐慕,不揣为诗,附吴人士书以奉公,兼志愧感云尔。
张公鸾凤文,孤轩试为宰。
酌水重吟诗,下车先泣罪。
五穗恍临仙,六年庶无馁。
灏气振高天,膏脂留大海。
社稷并尸祝,朝堂吐丰采。
妖氛斥琐闼,寅清肃寮寀。
节钺吴门,旌旄新壁垒。
如投公瑾醪,累奏伯言凯。
囊末尽得见,硕肤每隆礼。
兵吏各怀恩,感激至流涕。
金汤巩天堑,东南归恺悌。
转漕萧相功,奏牍山公启
民隐亦既恤,士类尤得体。
急捕射工尽,屡伐鲸鲵徙。
锄莠育良苗,去棘栽馨芷。
储仂调丰荒,衣食兴廉耻。
得舆载硕果,颂碑感天子。
简命重司空,诞敷劳治水。
召见久虚席,闻声识曳履
今来髭髯白,昔侍威仪美。
龙颜为咨嗟,虎卫环注视。
晋接语绸缪,宴享陈鳖鲤。
饮御尽夔卨,祖帐填都市。
钦哉玄圭锡,巍乎天柱倚。
八伯歌以和,四载乘伊始。
步祷随格天,贡赋欣举趾。
新政忽以传,旧德食何已。
及门如遂球,图报有同矢。
忆昔既成童,未学多鄙俚。
试日数千人,从公选一士。
何意混骊黄,遂获称桃李。
于今十六秋,空惭犬马齿。
云何附云霄,庶几知义理。
粤地遍生祠,耕耘献豜豕。
祝公每神醉,面墙得仰止。
吴人尽口碑,孤寒亦衣被。
对公咸意消,乐郊逢燕喜。
铜柱伏波铭,岘石襄阳峙。
何如衮舄思,更为霖雨俟。
利见普德施,大吉占铉耳。
窃附甘棠颂,策足深自耻。
次四仙亭韵 其四 明末清初 · 姜柏年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雪峰遗稿卷之四关东录
夜向毗卢下,仍留普德东。
峰高还戴石,台迥自生风。
海月当空白,禅灯隔雾红。
学仙无异术,到此即仙翁。
枫岳行辛卯 明末清初 · 李景奭
 出处:白轩先生集卷之十枫岳录
此特偶吟耳。景象殆非拙语所可写出也。先正前辈游枫岳而录之者多矣。尚何更容架叠为哉。且余之此行。非如专为游赏者也。三宿而出山。足目之所未到者尚多。峰台寺刹。亦多问僧而记之。则宜乎未悉而难免其听莹也。然犹未已者。倘或须臾得存。年龄益暮。思仙山而不见。见此录于几席之间。则峰峦洞壑。如更见之矣。此所以略纪其梗槩者也。且余于此有所感焉。夫君子苟能灵台清净。无一毫尘世之累。则又何假于山水而以洗其胸襟哉。然简编琴瑟。皆可为君子之助。则山水之清绝者。独可少之哉。吾夫子不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乎。乐山水者。未必皆为仁智。而仁智者之乐山水。亦其自然之理也。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在川上而叹逝者。夫圣人不下堂而知天下。不下带而观万理。知天下之小。奚待泰山之登。识逝者之不舍。奚待川上之在哉。然则泰山之见。川上之叹。亦莫非自然之理。岂如游赏之辈。徒以升高极望。取快于目。傍水临流。求惬于意者之为哉。如余者亦一游赏之人也。何敢与论于仁智之乐哉。然而君子之观山水者。必有自得于山光水声之外者。浩浩然泼泼然。有以见其上下流通之境。则其为乐也。宜如何哉。噫曩余陷不测之地。生还者圣恩也。生还而闲放江湖。得以自在者。圣恩也。自在而今日之作此行者。亦圣恩也。自此以往。优哉游哉。以终馀生。时复以浊酒数杯枯桐三尺。为奏感君恩一曲。以答吾圣主。则不亦乐乎。于是为之录。足之以五言枫岳行一篇。
万古共相传,三山在海东。
金刚即蓬莱,削立撑苍穹。
吾闻海内人,皆愿生此中。
况在我东土,孰不思一游。
去京五百里,岭路阻且脩。
世故既多端,复被簪组留。
观者固无多,几叹空白头。
伊余自少时,欲赏久未谐。
每临送人行,怅然增我怀。
时时梦寐中,恍惚寻真区。
迩来廿载间,家国遭艰虞。
常恐杞天倾,敢望蓬莱行。
适属投散地,江湖濯我缨
复闻枫岩郡,汤泉病可痊。
飘然物外兴,遥入关东天。
余曾忝台鼎,行色银台知。
圣主命乘驲,宠赉又随之。
拜疏惶且感,拥传终未辞。
恩光溢道途,鼓吹双双驰。
金城县北境,乃与淮阳连。
杳杳一线径,正向仙山悬。
所过饶胜景,处处可停鞭。
初登断发岭,群峰露半边。
依俙太始雪,积在葱岭巅。
行到新院川,宛如昔梦见。
高低度层峦,水回岩谷转。
夕到长安寺,屹起大雄殿
山如画屏围,泉作寒雨声。
无眠夜拓窗,苍苍月明。
东指十王洞,诸庵细路萦。
诘朝凌栈道,有潭名以鸣。
云门吼丈瀑,大石峙复平。
北望三佛庵,特立何峥嵘。
白华新结搆,潇洒苍林间。
浮图映丰碑,词笔俱生颜。
大小两松萝,指点迥离尘。
罗季故世子,麻衣此隐沦。
岧峣望高台,上云缘天梯。
铁锁垂绝壁,几人费攀跻。
青莲与神林,亦有天衬邻。
圆觉复相近,未往望徒频。
过溪入表训,精丽丹碧新。
仰观昙无竭,俨然立金身。
窟闻普贤邃,庵称隐寂幽。
吾行甚悤悤,安得恣冥搜。
拂衣正阳前,先上天逸台。
千峰及万壑,尽入双眼来。
寺中寻古迹,石像有药士。
六面粉壁滑,画称吴道子
东凭歇惺楼,毗卢檐外浮。
飘缈众香城,秀出天灯峰。
五贤接永郎,国望僧床重。
名难一一记,状即峰峰殊。
鸿蒙剖判初,流峙方异途。
尽将东海水,洗出良勤劬。
不使点氛著,次第罗天衢。
崚嶒削玉骨,皎洁形貌癯。
初疑白芙蓉,浮出钱塘
又疑新粉箨,争向渭川抽。
或如月中娥,瑶台竦轻躯。
或如姑射仙,绰约耀雪肤。
或如阳台女,束素呈纤腰。
或如王子晋,吹箫向紫霄。
或如雪山顶,老禅被衲立。
或如潜岳峰,赤脚层冰踏。
或如孤竹子,绝粒登首阳
或如圣周公,负幼临明堂。
或如贤程婴,抱孤存一块。
或如谢家子,玉树满庭内。
或如兰亭会,少长咸来集。
或如细柳营,介冑长身揖。
或如五千,水犀栖会稽
或如唐万国,衣冠齐执圭。
或如鸾鹤飞,或如琼瑶积。
或如剖下璞,或如完赵璧。
或如擎碧天,或如赴清都
或如醒独吟,或如醉半扶。
朝曦照亿丈,灿灿光更鲜。
细雨杂阴晴,出没增婵娟。
倏见夕阳横,淡妆明镜前。
须臾千变化,画手亦难传。
皆言山中景,春花即枫。
我言见真面,实在霜叶空。
欲去不能去,依然下楼迟。
三藏俯奇奇,涧谷越险巇。
处高爽可喜,居奥静更宜。
玉洞阅万瀑,韵释四五随。
翠壁夹左右,飞泉走层壑。
天然好盘石,胡被杨公虐。
大字肆雕镵,造物无乃愕。
最惜鹤飞去,台空松子落。
携杯欲一唤,碧空何寥廓。
圆通在洞左,兰若星相错。
纵未穷我履,形胜领大略。
旁瞻香炉翠,溯过青龙潭
岩凹号手巾,佛家空传谈。
黑龙又卧龙,悬流辄成泓。
危哉普德窟,凭虚架三楹。
铜建伏波柱,天通箭箁门。
风至摇檐桷,客登眩神魂。
深深潭有五,步步足须侧。
船龟俱取形,珠碧应比色。
攀崖蹑霞背,火龙亦何雄。
激湍动晴雷,白日亘长虹。
峰起似狮子,石积如城郭。
古刹依峰影,禅窗闭寂寞。
摩诃衍且久,金色半已渝。
穴望当户前,石立现相孤。
剪灯坐深夜,僧辈争求诗。
挥毫不曾停,意惜相别离。
山灵似相留,风定仍飘霰。
佳境虽可爱,何敢事游衍。
拥蓑出洞门,恐或滞邮传
老宿共相送,向我颇恋恋。
夙闻妙吉祥,今也成空废。
危桥屡经壑,飞沫银乱碎。
翠树带雪花,深浅非一态。
水岾登陟艰,穿流复历坂。
日出对月出,天阴望难远。
隐仙近佛顶,见瀑真不隔。
天垂十二绅,不啻三千尺。
云霞蔽未开,一筇无由掷。
神鳞潜九渊,真境秘百塔。
乘危素所戒,只费闲问答。
岾巨且雄,金榜揭能仁。
云是昏朝时,购笔中华人。
毕竟何利益,后世宜为鉴。
暂入曹溪口,观尽列岫蘸。
落日山映楼,长吟倾大白。
襄高两使君,半酣交凫舄
徐下百川桥,骋目海山亭
七星点鳌背,晓日出东溟。
浴泉晞我发,便是恩波沐。
沈痾觉去体,春风生两腋。
欲唤鱼龙起,共舞沧洲夕。
宇宙极壮观,云梦不足吞。
伟哉造化功,此焉闯其藩。
高者入重霄,深者失厚坤。
磅礴钟淑气,浩杳接混元。
我愿众正士,玉立如彼岳。
屹然作柱石,节操坚而确。
坐令强寇慑,永使邦家安。
又愿圣君泽,汪汪如海宽。
均沾八方远,浃骨万姓欢。
一夫无不获,三韩开寿域
山河数千里,妥帖扶国脉。
如吾薄劣者,位已布衣极。
功名复何望,萧散甘屏迹。
优游亦君恩,圣寿祝无疆。
时和南薰琴赓歌咏明良。
林泉好烟月,庶几乐治平
将以做卧游,作此枫岳行。
哭藏野上人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田间诗集卷第五
上人违几日,灵骨已归山。
破衲禅堂估,空房监院关。
琴怜双耳废,缘怪一钱悭。
普德门前路,从今罢往还。
过真珠潭。小憩岩石。望见普德窟。有铜柱数十尺立于危岩上。上有层楼。与弼卿有约。不可久淹。悤悤作行。拟于归路遍踏而去。口占桃源忆故人甲辰 清 · 李殷相
 押词韵第十二部 出处:东里集卷之五
洞深万瀑雷声吼。百尺珠潭在后。
普德窟高几许。千年铜柱旧。

岧峣孤寺接牛斗。隐映绿窗朱户。
龙藏鹤去何有。斜阳一杯酒。
正阳寺 其一 清 · 李瑞雨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松坡集卷之二
老廉神圣解吾行,吹捲东云积雨晴。
何限风霆万瀑洞,自然楼堞众香城。
空中普德谁营窟,世上毗卢独副名。
垂老金刚初识面,向来端是可怜生。
金刚山歌前篇。次九日风雨歌韵壬申 清 · 李玄锡
 出处:游斋先生集卷之九东游录
昨日之日令我神气乐,山海奇游始丛石。
金栏尽日弄鲸波,旋驾长风寻洞壑。
韶华未老四仙亭,六六岚峰绕花木。
风光应接自不暇,预愁骚坛才思涸。
虹桥高压百洞川,佛顶俯视沧溟船。
林崖虽暖雪犹冻,踯躅才开更娟。
隐身迢递瀑布壮,岾嵯峨金碧鲜。
摩诃衍对穴望峰白云台若登天然。
山头无竭石不朽,从古词人诗几首。
春阴欲雨满山昏,怅望毗卢空敛手。
游筇仍掷普德窟,铜铁柱边一杯酒。
砯崖万瀑石作筵,造化奇功意非偶。
瑶泉清冷涤尘心,不觉西岑斜日阴。
正阳晴玩众香城,表训暮趁投檐禽。
泉从百塔石缝出,风扫长安寺门霭。
玉京仙府定不遐,象纬分明逼天阙。
普德庚寅 清 · 金昌翕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三渊集卷之九
铜柱青霞杪,扶颠铁锁联。
地无金可布,室与磬俱悬。
势邈鹍翔逮,功齐蜃构圆。
浮屠信多幻,普德定何禅。
普德辛卯 清 · 金昌翕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三渊集卷之十
观音幻迹不全迷,普德当年此寄栖。
凿翠功奇堪骇瞩,架虚势急总愁跻。
潭龙嘘雾濛濛上,台鹤摩霄冉冉低。
留得一僧鸣磬坐,隔溪回首杳丹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