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除重罪诏吕后元年 西汉 · 吕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
前日孝惠皇帝言欲除三族罪、妖言令,议未决而崩,今除之(《汉书·吕后纪》)
遗诸侯王书 西汉 · 齐王襄
 出处:全汉文 卷十二
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王齐。
惠王薨,孝惠帝使留侯良立臣为齐王
孝惠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作「擅废高帝所立」)
又比杀三赵王,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分齐为四。
忠臣进谏,上惑乱弗听。
高后崩,而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侯,而诸吕以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宗庙所以危。
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史记·吕后纪》,又见《齐悼惠王世家》、《汉书·高五王传》,皆小异。)
代王即位 西汉 · 陈平
 出处:全汉文 卷十四
丞相臣平、太尉臣勃、大将军臣武、御史大夫臣苍、宗正朱虚侯章、东牟侯臣兴居、典客臣揭再拜言大王足下:子弘等皆非孝惠皇帝子,不当奉宗庙。
臣谨请阴安侯顷王后、琅邪王、列侯、二千石议,大王高皇帝子,宜为嗣。
大王即天子位(《汉书·文帝纪》:闰月己酉,入代邸。群臣从至,上议。)
赐南粤王赵佗文帝元年 西汉 · 汉文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二
皇帝谨问南粤王,甚苦心劳意。
朕,高皇帝侧室之子,弃外奉北藩于代,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
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日进不衰,以故悖暴乎治。
诸吕为变故乱法,不能独制,乃取它姓子为孝惠皇帝嗣。
赖宗庙之灵,功臣之力,诛之已毕。
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
今即位。
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将军
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
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
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
虽王之国,庸独利乎?
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
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问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长沙土也」。
朕不能擅变焉。
吏曰:「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
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
服领以南,王自治之。
虽然,王之号为帝,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
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
愿与王分弃前患,终今以来,通使如故。
故使贾驰谕告王朕意,王亦受之,毋为寇灾矣。
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遗王,愿王听乐娱忧,存问邻国(《汉书·两粤传》)
孝文帝乐诏景帝元年十月 西汉 · 汉景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二
制诏御史: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
闻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
高庙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孝惠酎,奏《文始》、《五行》之舞。
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
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遂群生;
减耆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
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肉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
朕既不敏,不能识。
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
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
其为孝文皇帝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
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为礼仪奏(《史记·文纪》、《汉书·景纪》)
奏请正定庙制 西汉 · 贡禹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四
古者天子七庙,今孝惠孝景,皆亲尽,宜毁,及郡国庙不应古礼,宜正定(《汉书·韦玄成传》)
日食对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六
四月交于五月,月同孝惠,日同孝昭
东井京师地,且既,其占恐害继嗣(《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河平元年四月己亥晦日有食之,不尽如钩,在东井六度,刘向对。)
新序(案《新序》三十卷,见存。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三十一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九
周昌者,沛人,以军功封汾阴侯御史大夫高帝欲废惠帝,立戚夫人子如意。
群臣固争莫能得,廷争之强,上问其说,为人吃,曰:「臣口不能言,臣期期知其不可也;
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御览》七百四十)」。
毁庙议 西汉 · 韦玄成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礼》,王者始受命,诸侯始封之君,皆为太祖
以下,五庙而叠毁,毁庙之主,臧乎太祖五年而再殷祭,言壹禘壹袷也。
袷祭者,毁庙与未毁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父为昭,子为穆,孙复为昭,古之正礼也。
《祭义》曰:「王者其禘祖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
言始受命而王,祭天以其祖配,而不为立庙,亲尽也。
立亲庙四,亲亲也。
亲尽而叠毁,亲疏之杀,示有终也。
周之所以七庙者,以后稷始封,文王、武王受命而王,是以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
非有后稷始封,文、武受命之功者,皆当亲尽而毁。
成王成二圣之业,制礼作乐,功德茂盛,庙犹不世,以行为谥而已
《礼》,庙在大门之内,不敢远亲也。
臣愚以为高帝受命定天下,宜为帝者太祖之庙,世世不毁,承后属尽者宜毁。
今宗庙异处,昭穆不序,宜入就太祖,而序昭穆如礼。
太上皇孝惠孝文孝景皆亲尽宜毁,皇考庙亲未尽,如故(《汉书·韦贤传》:玄成等四十四人奏议。)
毁庙迁主议 西汉 · 韦玄成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祖宗之庙,世世不毁,继祖以下,五庙而叠毁。
高皇帝太祖孝文皇帝太宗孝景皇帝为昭,孝武皇帝为穆,孝昭皇帝孝宣皇帝俱为昭。
皇考庙亲未尽。
太上、孝惠皆亲尽,宜毁。
太上庙主宜瘗园,孝惠皇帝为穆主,迁于太祖,寝园皆无复修(《汉书·韦贤传》:明年玄成等奏,奏可。)
奏罢诸毁庙 西汉 · 匡衡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四
前以上体不平,故复诸所罢祠,卒不蒙福。
案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园,亲未尽。
孝惠孝景亲尽,宜毁。
太上皇孝文孝昭太后昭灵后、昭哀后、武哀王,请悉罢,勿奉(《汉书·韦玄成传》:元帝崩,衡奏言云云,奏可。)
告谢毁庙 西汉 · 匡衡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四
往者大臣以为在昔帝王,承祖宗之休典,取象于天地,天序五行,人亲五属,天子奉天,故率其意而尊其制。
是以禘尝之序,靡有过五。
受命之君,躬接于天,万世不堕。
继烈以下,五庙而迁,上陈太祖,间岁而袷,其道应天,故福禄永终。
太上皇非受命而属尽,义则当迁。
又以为孝莫大于严父,故父之所尊,子不敢不承,父之所异,子不敢同。
礼,公子不得为母信,为后,则于子祭,于孙止,尊祖严父之义也。
寝日四上食,园庙闲祠,皆可亡修。
皇帝思慕悼惧,未敢尽从。
惟念高皇帝圣德茂盛,受命溥将,钦若稽古,承顺天心,子孙本支,陈锡,无疆,诚以为迁庙合祭,久长之策,高皇帝之意,乃敢不听?
即以令日迁太上、孝惠,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寝,将以昭祖宗之德,顺天人之序,定亡穷之业。
今皇帝未受兹福,乃有不能供职之疾。
皇帝愿复修立承祀,臣衡等咸以为礼不得。
如不合高皇帝孝惠皇帝孝文皇帝孝武皇帝孝昭皇帝孝宣皇帝太上皇孝文太后孝昭太后之意,罪尽在臣衡等,当受其咎。
今皇帝尚未平,诏中朝臣具复毁庙之文。
臣衡中朝臣咸复以为天子之祀,义有所断,礼有所承,违统背制,不可以奉先祖,皇天不祐,鬼神不飨。
六艺所载,皆言不当,无所依缘,以作其文。
事如失指,罪乃在臣衡,当深受其殃。
皇帝宜厚蒙祉福,嘉气日兴,疾病平复,永保宗庙,与天亡极,群生百神,有所归息(《汉书韦玄成传》)
元寿元年举方正直言对 西汉 · 杜邺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九
臣闻禽息忧国,碎首不恨;
卞和献宝,刖足愿之。
臣幸得奉直言之诏,无二者之危,敢不极陈
臣闻阳尊阴卑,卑者随尊,尊者兼卑,天之道也。
是以男虽贱,各为其家阳;
女虽贵,犹为其国阴。
故礼明三从之义,虽有文母之德,必系于子。
《春秋》不书纪侯之母,阴义杀也。
昔郑伯随姜氏之欲,终有叔段篡国之祸;
周襄王内迫惠后之难,而遭居郑之危。
汉兴吕太后权私亲属,又以外孙为孝惠后,是时继嗣不明,凡事多晻,昼昏冬雷之变,不可胜载。
窃见陛下行不偏之政,每事约俭,非礼不动,诚欲正身与天下更始也。
然嘉瑞未应,而日食地震,民讹言行筹,传相惊恐。
案《春秋》灾异,以指象为言语,故在于得一类而达之也。
日食,明阳为阴所临,《坤卦》乘《离》,《明夷》之象也。
坤以法地,为土为母,以安静为德。
震,不阴之效也。
占象甚明,臣敢不直言其事!
曾子问从令之义,孔子曰:「是何言与」!
闵子骞守礼不苟,从亲所行,无非理者,故无可间也。
大司马新都侯莽,退伏第家,以诏策决,复遣就国。
高昌侯宏去蕃自绝,犹受封土。
制书侍中驸马都尉迁,不忠巧佞,免归故郡,间未旬月,则有诏还,大臣奏正其罚,卒不得遣,而反兼官奉使,显宠过故。
阳信侯业,皆缘私君国,非功义所止。
诸外家昆弟,无贤不肖,并侍帷幄,布在列位,或典兵卫,或将军屯,宠意并于一家,积贵之势,世所希见所希闻也。
至乃并置大司马将军之官,皇甫虽盛,三桓虽隆,鲁为作三军,无以甚此。
当拜之日,晻然日食。
不在前后,临事而发者,明陛下谦逊无专,承指非一,所言辄听,所欲辄随,有罪恶者不坐辜罚,无功能者毕受官爵,流渐积猥,正尤在是,欲令昭昭,以觉圣朝。
昔诗人所刺,《春秋》所讥,指象如此,殆不在它。
由后视前,忿邑非之,逮身所行,不自镜见,则以为可,计之过者。
疏贱独偏见,疑内亦有此类。
天变不空,保右世主,如此之至,奈何不应!
臣闻野鸡著怪,高宗深动;
大风暴过,成王怛然
愿陛下加致精诚,思承始初,事稽诸古,以厌下心,则黎庶群生,无不说喜,上帝百神,收还威怒,祯祥福禄,何嫌不报(《汉书·杜邺传》)
移书让太常博士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一、全汉文 卷四十、文选卷四十三
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
哀帝五经博士讲论其议,诸儒博士或不肯置对,因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曰:昔唐虞既衰,而三代迭兴,圣帝明王,累起相袭,其道甚著。
周室既微,而礼乐不正,道之难全也如此。
是故孔子忧道不行,历国应聘,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乃得其所。
修易序书,制作春秋,以记帝王之道。
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重遭战国,弃笾豆之礼,理军旅之阵,孔氏之道抑,而孙吴之术兴。
陵夷至于暴秦,焚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此遂灭。
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
时独有一叔孙通,略定礼仪。
天下惟有易卜,未有他书。
至于孝惠之世,乃除挟书之律,然公卿大臣之属,咸介冑武夫,莫以为意。
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晁错,从伏生尚书
尚书初出于屋壁,朽折散绝,今其书见在,时师传读而已。
诗始萌芽,天下众书,往往颇出,皆诸子传说,犹广立于学官,为置博士
在朝之儒,唯贾生而已。
孝武皇帝,然后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出于建元之间。
当此之时,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成。
泰誓后得,博士集而赞之。
故诏书曰: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朕甚闵焉。
汉兴已七八十年,离于全经固以远矣。
鲁恭王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篇,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
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
及春秋左氏丘明所脩,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馀通,藏于秘府,伏而未发。
孝成皇帝悯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藏,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考学官所传经,或脱简,或脱编。
博问人间,则有鲁国桓公赵国贯公胶东庸生之遗学与此同,抑而未施。
此乃有识者之所叹慜,士君子之所嗟痛也。
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绝之阙,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
至于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知其原。
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从善服义之公心。
或怀疾妒,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以尚书为不备,谓左氏不传春秋,岂不哀哉!
今圣上德通神明,继统扬业,亦悯此文教错乱,学士若兹,虽深照其情,犹依违谦让,乐与士君子同之。
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旨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今则不然,深闭固距而不肯试,猥以不诵绝之,欲以杜塞道,绝灭微学。
夫可与乐成,难与虑始,此乃众庶之所为耳,非所望于士君子也。
且此数家之事,皆先帝所亲论,今上所考视,其为古文旧书,皆有徵验,内外相应,岂苟而已哉!
夫礼失求之于野,古文不犹愈于野乎!
往者博士,书有欧阳,春秋公羊,易则施孟,然孝宣帝犹复广立谷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义虽相反,犹并置之。
何则?
与其过而废之,宁过而立之。
传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志其大者,不贤者志其小者。
今此数家之言,所以兼包大小之义,岂可偏绝哉?
若必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违明诏,失圣意,以陷于文吏之议,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
论都赋(并上奏及序) 东汉 · 杜笃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八
臣闻知而复知,是为重知。臣所欲言,陛下己知,故略其梗概,不敢具陈。昔般庚去奢,行俭于亳,成周之隆,乃即中洛,遭时制都,不常厥邑。贤圣之虑,盖有优劣;霸王之姿,明知相绝。守国之势,同归异术,或弃去阻厄,务处平易;或据山带河,并吞六国;或富贵思归,不愿见袭;或掩空击虚,自蜀汉出;即日车驾,策由一卒;或知而不从,久都𫭪埆。臣不敢有所据,窃见司马相如扬子云作辞赋以讽主上,臣诚慕之,伏作书一篇,名曰《论都》,谨并封奏如左。皇帝以建武十八年二月甲辰,升舆洛邑,巡于西岳。推天时,顺斗极,排阊阖,入函谷,观厄于崤黾,图险于陇、蜀。其三月丁酉,行至长安。经营宫室,伤悯旧京,即诏京兆,乃命扶风,斋肃致敬,告觐园陵,凄然有怀祖之思,喟乎以思诸夏之隆。遂天旋云游,造舟于渭,北《方亢》泾流。千乘方毂,万骑骈罗,衍陈于岐、梁,东横乎大河,瘗后土,礼邠郊。其岁四月,反于洛都明年,有诏复函谷关,作大驾宫、六王邸、高车厩于长安,修理东都城门,桥泾、渭。往往缮离观,东临霸、浐,西望昆明,北登长平,规龙首,抚未央,《抚见》平乐,仪建章。是时山东翕然狐疑,意圣朝之西都,惧关门之反拒也。客有为笃言:「彼坎井之潢污,固不容夫吞舟,且洛邑之渟瀯,曷足以居乎万乘哉!咸阳守国利器,不可久虚,以示奸萌。」笃未甚然其言也,故因为述大汉之崇,世据雍州之利,而今国家未暇之故,以喻客意。曰:
昔在强秦,爰初开畔,霸自岐、雍,国富人衍,卒以并兼,桀虐作乱。
天命有圣,托之大汉,大汉开基,高祖有勋,斩白蛇,屯黑云,聚五星于东井提干将而呵暴秦。
蹈沧海,跨昆仑,奋彗光,扫项军,遂济人难,荡𧀝于泗、沂。
刘敬建策,初都长安
太宗承流,守之以文。
躬履节俭,侧身行仁,食不二味,衣无异采,赈人以农桑,率下以约己,曼丽之容,不悦于目,郑、卫之声,不过于耳,佞佞邪之臣,不列于朝,巧伪之物,不鬻于市,故能理升平而刑几措。
富衍于孝景,功传于后嗣。
是时孝武因其余财府帑之蓄,始有钩深图远之意,探冒顿之罪,校平城之仇。
遂命骠骑,勤任卫青,勇惟鹰扬,军如流星,深入匈奴,割裂王庭,席卷漠北,叩勒祁连,横分单于,屠裂百蛮。
罽帐,系阏氏,燔康居,灰珍奇,椎呜镝,钉鹿蠡,驰坑岩,获昆弥,虏𫣫侲,驱骡驴,驭宛马,鞭駃騠。
拓地万里,威震八荒。
肇置四郡,据守敦煌
并域属国,一郡领方
立候隅北,建护西羌。
捶驱氐、僰,寥狼邛、莋。
东攠乌桓,蹂辚濊貊
南羁钩町,水剑强越。
残夷文身,海波沫血。
郡县日南,漂概朱崖
部尉东南,兼有黄支
连缓耳,琐雕题,摧天督,牵象犀,椎蚌蛤,碎琉璃,甲玳瑁,戕觜觿。
于是同冗裘褐之域,共川鼻饮之国,莫不袒跣稽颡,失气虏伏。
非夫大汉之盛,世藉雍土之饶,得御外理内之术,孰能致功若斯!
故创业于高祖,嗣传于孝惠,德隆于太宗,财衍于孝景,威盛于圣武,政行于宣、元,侈极于成、哀,祚缺于孝平
传世十一,历载三百,德衰而复盈,道微而复章,皆莫能迁于雍州,而背于咸阳
宫室寝庙,山陵相望,高显弘丽,可思可荣,羲、农已来,无兹著明。
雍州本帝皇所以育业,霸王所以功,战士角难之场也。
《禹贡》所载,厥田惟上。
沃野千里,原隰弥望。
保殖五谷,桑麻条畅。
滨据南山,带以泾、渭,号曰陆海,蠢生万类。
楩楠檀枯,蔬果成实。
畎渎润淤,水泉灌溉,渐泽成川,粳稻陶遂
厥土之膏,亩价一金。
田田相如,鐇鐇株林,火耕流种,功浅得深。
既有蓄积,厄塞四临,西被陇、蜀,南通汉中,北据谷口,东阻嵚岩,关函守峣,山东道穷。
置列汧、陇,雍偃西戎
拒守褒斜,岭南不通;
杜口绝津,朔方无从。
鸿、渭之流,径入于河,大船万艘,转漕相过。
东综沧海,西纲流沙,朔南暨声,诸夏是和。
城池百尺,厄塞要害。
关梁之险,多所衿带。
一卒举礧,千夫沈滞,一人奋戟,三军沮败。
地势便利,介胄剽悍,可与守近,利以攻远。
士卒易保,人不肉袒。
肇十有二,是为赡腴。
用霸则兼并,先据则功殊;
修文则财衍,行武则士要;
为政则化上,篡逆则难诛;
进攻则百克,退守则有余。
斯固帝王之渊囿,而守国之利器也。
逮及亡新,时汉之衰,偷忍渊囿,篡器慢违,徒以势便,莫能卒危。
假之十八,诛自京师。
天畀更始,不能引维,慢藏招寇,复致赤眉。
海内云拢,诸夏灭微,群龙并战,未知是非。
于时圣帝,赫然申威。
天人之符,兼不世之姿。
受命于皇上,获肋于灵祇。
立号高邑,搴旗四麾。
首策之臣,运筹出奇
虓怒之旅,如虎如螭。
师之攸向,无不靡披。
盖夫燔鱼剸蛇,莫之方斯。
大呼山东,响动流沙,要龙渊,首镆铘,命腾太白,亲发狼、弧。
南禽公孙,北背强胡,西平陇、冀,东据洛都
乃廓平帝宇,济蒸人于涂炭,成兆庶之亹亹,遂兴复乎大汉。
今天下新定,矢石之勤始廖,而主上方以边垂为忧,今葭萌之不柔,未遑于论都,而遗思雍州也。
方躬劳圣思,以率海内,厉抚名将,略地疆外,信威于征伐,展武乎荒裔。
若夫文身鼻饮缓耳之主,椎结左衽鐻鍝之君,东南殊俗不羁之国,西北绝域难制之邻,靡不重译纳贡,请为藩臣
上犹谦让而不伐勤,意以为获无用之虏,不如安有益之民,略荒裔之地,不如保殖五谷之渊,远救于已亡,不若近而存存也。
今国家躬修道德,吐惠含仁,湛恩沾洽,时风显宣,徒垂意于持平守实,务在爱育元元,苟有便于王政者,圣主纳焉。
何则?
物罔挹而不损,道无隆而不移,阳盛则运,阴满则亏,故存不忘亡,安不讳危,虽有仁义,犹设城池也。
客以利器不可久虚,而国家亦不忘乎西都,何必去洛邑之渟瀯与(《后汉·杜笃传》,又略见《艺文类聚》六十一)
汉纪序(案此《汉纪》正文,《范史》称之为序,今从之) 其四 东汉 · 荀悦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七
凡《汉纪》十二世十一帝,通王莽二百四十二年。
一祖三宗。
高祖定天下。
孝惠高后值国家无事,百姓安集。
太宗升平
世宗建功。
中宗治平
昭、景称治。
元、成、哀、平历世陵迟,遂纂国也。
凡祥瑞:黄龙见,凤皇集,麒麟臻,神马出,神鸟翔,神雀集,白虎仁兽获,宝鼎升,宝磬神光见,山称万岁
甘露降,芝草生,嘉禾茂,玄稷降,醴泉涌,木连理。
凡灾异:大者日蚀五十六,地震十六,天开地裂五,星集于东井各一,太白再经天,星孛二十四,山崩三十四,陨石十一,星陨如雨二,星昼见三,火灾二十四,河汉水大汛溢为人害十,河汛一,冬雷五,夏雪三,冬无冰二,天雨血、雨草、雨鱼,死人复生,男子化为女子,嫁为人妇生子,枯木复生,大石自立。
建安元年,上巡省幸许昌,以镇万国。
外命元辅,征讨不庭。
内齐七政,允亮圣业,综练典籍,兼览传记。
其三年,诏给事中秘书监荀悦钞撰《汉书》,略举其要,假以不直。
尚书给纸笔,虎贲书吏
于是约集旧书,撮序表、志,总为帝纪。
通比其事,例系年月。
其祖宗功勋,先帝事业,国家纲纪,天地灾异,功臣名贤,奇策善言,殊德异行,法式之典,凡在《汉书》者,本末体殊,大略精举。
其纪、传所遗阙者差少,而求志势有所不能繁重之语。
凡所行之事,出入省要,删略其文。
凡为三十卷,数十馀万言,作为帝纪,省约易习,无妨本书,有便于用,其旨云尔。
迁为侍中其五年书成,乃奏记云。
四百有一十(衍「一十」字。)六载,谓书奏之岁,岁在庚辰
昔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虞、夏、商、周之《书》,其揆一也。
皆古之令典,立之则成其法,弃之则坠于地,瞻之则存,忽焉则废,故君子重之。
《汉书》纪其义,同矣。
凡《汉纪》,有法式焉,有监戒焉,有废乱焉,有持平焉,有兵略焉。
有政化焉,有休祥焉,有灾异焉,有华夏之事焉,有四夷之事焉,有常道焉,有权变焉,有策谋焉,有诡说焉,有术艺焉,有文章焉。
斯皆明主贤臣,命世立业,群后之盛勋,髦俊之遗事,是故质之事实而不诬,通之万方而不泥,可以兴,可以治,可以动,可以静,可以言,可以行,惩恶而劝善,奖成而惧败,兹亦有国之常训,典籍之渊林。
虽云撰之者陋浅,而本末成焉尔,故君子可观之矣(《汉纪》何大复本,又黄姬水本,又蒋国祥本。)
谏治宫室发美女疏 曹魏 · 杨阜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七
臣闻明主在上,群下尽辞。
圣德,求非索谏;
太禹勤功,务卑宫室;
成汤遭旱,归咎责己;
周文刑于寡妻,以御家邦;
汉文躬行节俭,身衣弋绨;
此皆能昭令闻,贻厥孙谋者也。
伏惟陛下奉武皇帝开拓之大业,守文皇帝克终之元绪,诚宜思齐往古圣贤之善冶,总观季世放汤之恶政。
所谓善治者,务俭约、重民力也;
所谓恶政者,从心恣欲,触情而发也。
惟陛下稽古世代之初所以明赫,及季世所以衰弱,至于泯灭,近览汉末之变,足以动心戒惧矣。
曩使桓、灵不废高祖之法,文、景之恭俭,太祖虽有神武,于何所施其能邪?
而陛下何由处斯尊哉?
今吴、蜀未定,军旅在外,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言之若轻,成败甚重。
顷者天雨,又多卒暴,雷电非常,至杀鸟雀。
天地神明,以王者为子也。
政有不当,则见灾谴。
克己内讼,圣人所记。
惟陛下虑患无形之外,慎萌纤微之初,法汉孝文惠帝美人,令得自嫁;
顷所调送小女,远闻不令,宜为后图。
诸所缮治,务从约节。
《书》曰:「九族既睦,协和万国」。
事思厥宜,以从中道,精心计谋,省息费用。
吴、蜀以定,尔乃上安下乐,九亲熙熙。
如此以往,祖考心欢,其犹病诸。
今宜开大信于天下,以安众庶,以示远人(《魏志·杨阜传》)
颍川豫章庙主不毁议 东晋 · 贺循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八
礼,兄弟不相为后,不得以承代为世。
殷之盘庚不序阳甲,汉之光武不继成帝,别立庙寝,使臣下祭之,此前代之明典,而承继之著义也。
惠帝无后,怀帝承统,弟不后兄,则怀帝自上继世祖,不继惠帝,当同殷之阳甲,汉之成帝
议者以圣德冲远,未便改旧。
兹如此礼,通所未论。
是以惠帝尚在太庙,而怀帝复入,数则八。
八之礼,由惠帝不出,非上祖宜迁也。
下世既升,上世乃迁,迁毁对代,不得相通,未有下升一世而上毁二世者也。
惠怀二帝俱继世祖,兄弟旁亲,同为一世,而上毁二为一世。
今以惠帝之崩已毁豫章怀帝之入复毁颍川,如此则一世再迁,祖位横折,求之古义,未见此例。
惠帝宜出,尚未轻论,况可轻毁一祖而无义例乎?
颍川既无可毁之理,则见神之数居然自八,此尽有由而然,非谓数之常也。
既有八神,则不得不于七室之外权安一位也。
至尊于惠怀俱是兄弟,自上后世祖,不继二帝,则二帝之神行应别出,不为庙中恒有八室也。
武帝初成太庙时,正神止七,而杨元后之神亦权立一室。
永熙元年,告世祖谥于太庙八室,此是苟有八神,不拘于七之旧例也。
又议者以景帝俱已在庙,则惠怀一例。
景帝盛德元功,王基之本,义著祖宗,百世不毁,故所以特在本庙,且亦世代尚近,数得相容,安神而已,无逼上祖,如王氏昭穆既满,终应别庙也。
以今方之,既轻重义异,又七庙七世之亲;
昭穆,父子位也。
若当兄弟旁满,辄毁上祖,则祖位空悬,世数不足,何足于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然后成七哉!
今七庙之义,出于王氏。
从祢以上至于高祖,亲庙四世,高祖以上复有五世六世无服之祖,故为三昭三穆并太祖而七也。
世祖郊定庙礼,京兆颍川曾、高之亲,豫章五世,征西六世,以应此义。
今至尊继统,亦宜有五六世之祖,豫章六世,颍川五世,俱不应毁。
今既云豫章先毁,又当重毁颍川,此为庙中之亲惟从高祖已下,无复高祖以上二世之祖,于王氏之义,三昭三穆废阙其二,甚非宗庙之本所据承,又违世祖祭征西、豫章之意,于一王定礼所阙不少(《晋书·贺循传》)
王导书论虞庙 其一 东晋 · 贺循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八
光武于属,以元帝为父,故于昭穆之叙,便居成帝之位,而迁成帝之主于长安高庙
今圣上于惠帝为兄弟,亦当居惠帝之位,而上继武帝
惠帝亦宜别庙,则虞妃庙位,当以此定(《通典》四十七)
桓玄四皓 东晋 · 殷仲堪
 出处:全晋文
桓玄南郡,论四皓来仪汉庭,孝惠以立。
惠帝柔弱,吕后凶忌,此数公者,触彼埃尘,欲以救弊。
二家之中,各有其党,夺彼与此,其雠必兴。
不知匹夫之志,四公何以逃其患?
素履终吉,隐以保生者,其若是乎!
以其文赠仲堪
仲堪乃答之曰:
隐显默语,非贤达之心,盖所遇之时不同,故所乘之涂必异。
道无所屈而天下以之获宁,仁者之心未能无感。
若夫四公者,养志岩阿,道高天下,秦网虽虐,游之而莫惧,汉祖虽雄,请之而弗顾,徒以一理有感,泛然而应,事同宾客之礼,言无是非之对,孝惠以之获安,莫由报其德,如意以之定藩,无所容其怨。
且争夺滋生,主非一姓,则百姓生心,祚无常人,则人皆自贤。
况夫汉以剑起,人未知义,式遏奸邪,特宜以正顺为宝。
天下,大器也,苟乱亡见惧,则沧海横流
原夫若人之振策,岂为一人之废兴哉!
苟可以畅其仁义,与夫伏节委质可荣可辱者,道迹悬殊,理势不同,君何疑之哉!
又谓诸吕强盛,几危刘氏,如意若立,必无此患。
夫祸福同门,倚伏万端,又未可断也。
于时天下新定,权由上制,高祖分王子弟,有磐石之固,社稷深谋之臣,森然比肩,岂琐琐之禄产所能倾夺之哉!
此或四公所预,于今亦无以辩之,但求古贤之心,宜存之远大耳。
端本正源者,虽不能无危,其危易持,苟启竞津,虽未必不安,而其安难保。
此最有国之要道,古今贤哲所同惜也(《晋书·殷仲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