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医令张仲善处方进药加三味与古方不同断绞不伏云病状合加此味仰正处分太医一条) 唐 · 张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四
五情失候。多生心腹之灾。
六气乖宜。必动肌肤之疾。
绝更生之药。必藉良医。
返魂之香。诚资善疗。
张仲业优三世。方极四难。
非无九折之能。实掌万人之苦。
郭玉诊脉。妙识阴阳。
文挚观心。巧知方寸。
仙人董奉之灵。足愈沈疴。
羽客安期之神。攻兹美疢。
华陀削胃。妙达古今。
景观肠。誉闻寰宇。
圣躬述谴。谨按名方。
肃奉龙颜。须穷鹊术
岂得不遵古法。独任新情。
俞跗之前规。失仓公之旧轨。
若君臣相使。情理或通。
若畏恶相刑。科条无舍。
进劾断绞。亦合甘从。
处方即依。诚为若屈。
刑狱之重。人命所悬。
宜更裁决。毋失权衡。
后序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六、《苏魏公文集》卷六五
孙氏之书,特为精博。
盖以祖述农、黄之旨,发明歧、雷之奥。
太古以来,奇经秘论,无不该综,诚非近世医流之比儗也。
臣等既因被诏,得以详求。
观其书中引据,可以概见者多出《素问》、《九塸》、《灵枢》、《甲乙》等经;
《黄素录帙》、《太素巢源》、《古今本草》、《诸家脉法》、张苗《药对》、陶弘景《论广》、刘涓子《鬼遗》等集;
《金匮玉函》、《肘后》、《百一》、葛洪《必效》、姚僧垣《集验》、陈延之《小品》、谢士秦《删繁》、胡洽、郭玉范、汪阮炳等方,今并参检本书,以正得失。
其书不传者,则又兼用后人所著出于孙氏者,以为證比。
若《五鉴经》、《独行方》、崔氏《纂要》、《延年秘录》、《外台秘要》、《贞元广利》、李深之手集刘得《传信》诸方之类,亦旁取其所引用,以考质,然后遗文疑义,莹然可明。
又观前代名流所著医方,往往杂以古人方论,不显所出,殆难寻究,惟陶隐居《广百一方》、王焘纂《外台秘要》,多标题其书名,最为明白,可以参求,今以二书验之,则诸家之菁华,悉为孙氏采择矣。
而世俗妄人乃称海上龙宫之事,以附致为据,诚不足据也。
近之知医者每叹惜前古方书亡失者众,若能尽心于孙氏,则其思过半矣。
谨按孙氏之《千金方》又有《翼方》、《月令》等书,当别从雠校,以备行世,此不复悉论也。
备急千金要方序 北宋 · 林亿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三
神农遍尝百药,以辨五苦六辛之味,逮伊挚而汤液之剂备;
黄帝欲创九针,以治三阴三阳之疾,得岐伯而砭艾之法精。
虽大圣人有意于拯民之瘼,必待贤明博通之臣或为之先,或为之后,然后圣人之所为得行于永久也。
医家之务,经是二圣二贤,而能事毕矣。
后之留意于方术者,茍知药而不知灸,未足以尽治疗之体;
知灸而不知针,未足以极表里之变。
如能兼是圣贤之蕴者,其名医之良乎!
有唐真人孙思邈者乃其人也。
以上智之材,抱康时之志,当太宗治平之际,思所以佐乃后庇民之事。
以谓上医之道,真圣人之政,而王官之一守也。
而乃祖述农、黄之旨,发明岐、挚之学,经掇扁鹊之难,方采仓公之禁。
仲景黄素,元化绿帙,葛仙翁之必效,胡居士之经验,张苗之药对,叔和之脉法,皇甫谧三部陶隐居之百一,自馀郭玉范汪、僧垣、阮炳,上极文字之初,下讫有隋之世,或经或方,无不采摭。
集诸家之所秘要,去众说之所未至,成书一部,总三十卷,目录一通。
脏腑之论,针艾之法,脉證之辨,食治之宜,始妇人而次婴孺,先脚气而后中风,伤寒、痈疽,消渴、水肿,七窍之痾,五石之毒,备急之方,养性之术,总篇二百三十二门,合方论五千三百首,莫不十全可验,四种兼包。
厚德过于千金,遗法传于百代,使二圣二贤之美不坠于地,而世之人得以阶近而至远,上识于三皇之奥者,孙真人善述之功也。
然以俗尚险怪,我道纯正,不述刳腹易心之异;
世务径省,我书浩博,不可道听涂说而知。
是以学寡其人,寖以纷靡;
贤不继世,简编断缺。
不知者以异端见黜,好之者以阙疑辍功。
恭惟我朝以好生为德,以广爱为仁,乃诏儒臣,正是坠学。
臣等术谢多通,职专典校,于是请内府秘书,探道藏之别录,公私众本,搜访几遍,得以正其讹谬,补其遗佚。
文之重复者削之,事之不伦者缉之。
编次类聚,期月功至。
纲领虽有所立,文义犹或疑阻,是用端本以正末。
如《素问》、《九墟》、《灵枢》《、甲乙》、《太素》、巢《源》,诸家本草、前古脉书、《金匮玉函》、《肘后备急》、谢士秦《删繁方》、刘涓子《鬼遗论》之类,事关所出,无不研核。
尚有所阙,而又溯流以讨源,如《五鉴经》、《千金翼》、《崔氏纂要》、《延年秘录》《、广利》、《外台秘要》、兵部《手集》、梦得《传信》之类,凡所派别,无不考理,互相质正,反覆稽参。
然后遗文疑义,焕然悉明。
书虽是旧,用之惟新。
可以济含灵,裨明圣好生之治;
可以传不朽,副主上广爱之心。
非徒为太平之文致,实可佐皇极之锡福。
校雠既成,缮写伊始,恭以上进,庶备亲览。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孙奇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臣林亿尚书工部侍郎、兼侍讲钱象先等谨上。
按:《备急千金要方》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书裴言墨1084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潘谷郭玉、裴言皆墨工,其精粗次第如此。
此裴言墨也,比常墨差胜,云是与曹王制者,当由物料精好故耶?
强仲北游序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六、《石门文字禅》卷二三
洛生郭玉,得程高方脉六微之技,阴阳不测之术。
汉和帝时,为大医王,多有应效。
性仁爱,虽贱如厮养,必尽其心力,而医贵人,时或不愈。
帝使贵人衣厮养服,问医辄效。
问状,对曰:「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则乖。
存神于心手之际,可得解,不可得言也。
夫贵者以高显临臣,臣以怖慑承之,其为难也有四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也;
将身不谨,二也;
骨节不能使药,三也;
好逸恶劳,四也。
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
此其所以不愈也」。
嗟乎,人之理患不能知之,知之患不能行之,观所论甚明,而竟不能用,虽得之,亦失之之谓也。
玉盖所谓有技之医,非有道之医也。
有道之医,如庖丁解牛,但见其理,不见全牛也。
孙武之诛二队长,但见其法,不见吴之宠姬也。
吾友强仲,少任侠,喜立奇节,赴人之急难,义形于色。
太史子义王义方之为人,中年学道,一饭奉身,为伊蒲塞之行,虽摧缩锋角,而剧谈滑稽,每每绝倒坐客。
强仲盖寓于技,以游人间世者也,而喜医。
贵人强仲跫然足音,即其疾不辞而去。
余尝问之,对曰:「吾治贵人有三易。
方视其疾以投药,不知有富贵,如承蜩也,不以天下易蜩之翼,一也;
贵人必聪明,可晓以避就之理,二也;
且吾期于活人,而非事于名,一醉之外无所恤,三也」。
以四难自藏,而强仲以三易自显,殆所谓有道之医也。
王城贵人之都会,强仲往游焉。
明年山林间闻京师有异人,能生人于死中,如秦越人华佗者,必强仲也。
昙延洞祈晴碑大观四年四月 北宋 · 岑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三、《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六
永兴路走马承受岑镇蒲中官属同登栖岩寺,祈晴于昙延师像,因得遍览胜概。
大观四年四月二十七日
将仕郎河东县侯彦洵,将仕郎河东县朱原,登仕郎法曹参军张似之,承直郎、行节度推官赵子璪,通直郎、知河东县事孟长民,朝奉郎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郭玉丰。
皇城使鄜延路第八副将刘溢等立石。
文莹哀辞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九、《漫塘集》卷三六
隐君陈氏,莹中其字,文莹其名也。
世居金坛,少孤,与其弟自力以养其母。
稍长知命不偶,属其弟以学,去而为浮屠。
浮屠氏归洁其身,而君慷慨慈惠,非泊然忘世者,曰:「吾观音师欲以慈悲心济物,可推是心者,惟医乎」。
即从浮屠氏之为医者游。
凡浮屠氏之为医者,与俗浮沉,惟利是嗜。
君所与偕,汲汲封殖,以遗其后,而君如不闻。
有以疾告,贫且下必尽心焉。
或扣疾弗审,即拂衣就视,主者谢无辱,君弗为止。
或疾有异,主者意弗决,进诸医订短长。
后生好己胜,口语纷纷,君退听,似不能言,徐举其言之善者,曰某意与某合。
或曰某说某不及,或曰某得其一未得其二。
貌温而气和,辞婉而理到,虽异己者亦屈服。
人以是咸爱敬之,旁百馀里率具礼迎致。
凡所用药,择材必精,和剂必审,称疾之宜,不视所施。
凡施之入,具药之馀,首以奉母,一箸之珍,虽远必致,养生送死,费皆出于君。
既失所恃,则以资雅尚。
宅一区,在望仙门里,周围可五六亩,嘉花美木,列植交阴其后。
千挺,森如立玉。
好古名画,求之如弗及,闻人有善本,即命工临写,匣藏壁展,卧兴对之。
或与己同好,亦乞与不靳。
性不解饮而爱客,好事者识其意,馈以名酒。
客至无间雅俗,出以饮之。
搴脱实于林梢,撷新柔于雨后,惟所可致,或载酒从之,亦无彼己之嫌。
三酌之馀,放歌起舞,怡然自适,挟贤挟贵,一所不计。
或规以爱无差等,则曰:「吾道固然,君言非吾砭也」。
开禧改元,君于是生七十有三年矣,素康强无疾,忽左胫微肿,顾谓弟子曰:「吾且逝矣」。
有问疾者,亦以是言告,问者曰:「君疾未殆也而云尔,何哉」?
君笑曰:「吾知之审矣」。
弟子曰:「君设有不讳,何以告我」?
君曰:「吾固空也而归于空,何以告汝」?
又问,则曰:「甚矣汝之爱我也,抑吾有托于汝,吾将盥吾手,濯吾足,听诵观音氏之书而炷香其前,以终吾师观音氏之心,于汝意若何」?
弟子曰:「唯」。
则奉而行之。
又五日而卒,实六月既望
自浮屠氏之说入中国,堕工商士农之业,隳仁义礼乐之教,识者病之。
若陈君者其人欤?
予曰:「君盖隐于浮屠氏者,不然君一念爱母不愧颍考叔,以医济人庶几郭玉、华陀,好画而能别,希近世米南宫父子,杯酒间任情逸又彷佛晋、宋间人物,岂浮屠氏所得羁哉」!
或曰:「君诚放达者,则荷锸自随,死便埋我,其得矣,庸何伤」?
余曰:「达者君之所自得,伤之者人之情也。
不然,日用饮食虽粗给于目前,而不能有一毫以遗其后,奔走左右虽不乏于平日,而不能留一人以嗣其传,设机阱以伺方来者,或畴昔同袍同裘之子,而睥睨觊觎于其旁者,又前日之亲且厚也,可不伤哉」!
故从而为之辞,辞曰:
香蜚兮桂丛,花翻兮药栏。
物有瘁兮必荣,君何为兮不还。
箪兮冰寒,轩兮春燠,事非远兮可追,君何为兮不复。
飞盖兮翩翩,税驾兮阗阗,靡来弗容兮一笑掀髯,今何之兮芳草芊芊。
左图兮右书,清樽兮绿醑,情性浩浩兮式歌且舞,今何之兮风叶自语。
浮云兮叆叆,层冰兮峨峨,羌一散兮莫收,顾本来兮若何。
日丽兮晴空,波澄兮绿水,悟本来兮若此,宁堕甑兮复视!
巢在兮鸠居,花成兮蜜移,客有来兮太息歔欷,繄世事之可伤兮匪君之悲。
赠明脉萧信叔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枚乘擅七发,郭玉明四难。
微言起沈痼,此道今漫漫。
云何东海生,而乃绪真要。
砉然以神遇,契彼镜经妙。
我欲炊彫胡,俯凿菊水泉
寿彼方舆人,六气何由愆。
鹧鸪天 戏赠黄医 宋末元初 · 赵必𤩪
 押词韵第十三部
湖海相逢尽赏音。
囊中粒剂值千金。
单传扁鹊卢医术,不用杨高郭玉

三斛火,一壶冰
蓝桥捣熟隔云深。
无方可疗相思病,有药难医薄幸心。
锦庄渔隐为医士 元末明初 · 力金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六十六
锦庄园林锦不如,幽深彷佛神仙居
舍南舍北剩栽杏,水落水生惟钓鱼。
严陵终辞光武禄,郭玉素受涪翁书。
眼前生意日已广,桃源鸡犬同村墟。
答朱含朴馈药讳生光,沛庠生。) 其二 明末清初 · 阎尔梅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白耷山人诗集卷十九
少年儒者老医王,海外逢仙去故方。
诊有四难劳郭玉,药无二价重韩康
深山静悟熊经理,禁苑微闻獭髓香。
同病相怜君惠我,全开金匮涤膏肓。
十老诗 其五 老医 清 · 朱彝尊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曝书亭集外诗补辑卷第二
已厌箯舆入市频,尚扶短策强迎宾。
姓名肯学韩康隐,心手难通郭玉神。
蒸朮煖留炉焰宿,斸苓朝洗涧泉春。
驻颜自信刀圭验,霜鬓依然白似银。
铁云先生所作读论语诗刻以诗赞之 清 · 王昙
 出处:烟霞万古楼诗集卷五
读而不用张特进,用而不读赵中令
普之论语篡,禹之论语佞。
哀公十有六年四月仲尼死,四十二碑打碎剩残纸。
从此论语八十宗,曾巩大学萧衍中庸。
前有法言学作论语之扬雄,后有文中学作论语之王通。
彘圈狗曲张骞凿空。
为天子师,为开国公
曹操读之,不愈头风
忽然恒山老人授我开心符,三十馀篇如潜夫。
不见异人,当见异书。
阙里荆棘,无故自除。
黄祖心中有,蔡邕枕中无。
迁史不阙太初,汉书不装葫芦。
春秋决狱二百三十有二事,国史野史,雌图雄图。
一一论语之注脚,陆公之书厨。
老子,反韩非,复孟轲
舌如莲花,口如黄河。
针膏肓,起废疾,发墨守。
大儒赃吏,小儒贼徒。
读丑赵普心,十瓶瓜子金。
读破张禹面,上方斩马剑
初不知先生所读齐论语、鲁论语,宣文论语男与女。
白虎观中求直言,华光殿天花雨
赞曰:郭玉针经不治病,华佗骂书救人命。
陈奇论语当柴烧,何况春卿论语谶,两句读通李文靖宋李沆宰相,曰:吾以两句《论语》治天下。即『节用』『爱人』两语也。见《名臣言行录》。)
陈小衡挽陈我明经体芳 清 · 王德馨
对联 出处:慈荫山房笔记
弃我果何因,溯频年宗族交游,萁豆根荄臭味;
活人已无算,叹一夕神仙归去,芙蓉城郭玉楼台。
病退赠医者鸿友县丞辛丑 清末至民国 · 陈宝琛
 押词韵第一部
十年前识禹川翁,谈笑治疫如拨麷。
隔江林子得口诀,时发奥窔开群聋(少翼秀才
君尤高弟早入室,被辟久隶船司空
豁然肝胆吾所契,疴痒渐与家人同。
今年祲疠亘村郭,自夏滋蔓徂秋冬。
疏防谁复省敝鬼,一发重险如伏戎。
肢冰额汗脉细促,剩此灵府无霾雺。
张目语君与林子,身非吾有惟君从。
君蠲寝食日十诊,处剂甚引千钧弓。
药随病转病应药,但有利导无坚攻。
阴消阳息七日复,观者始诧旋知功。
由来危事重委制,安得如子谋人忠!
当生使起理固尔,所贵谨慎非矜隆。
因思曩事悼予季,匪疾之死医实虹。
恨不得君张一帜,三占从二摧其锋(六弟墨樵病疫,先延少翼,为某医所摈。)
嗟哉此道亦榛莽,燕石鱼目当途充。
海西药市遍都会,得非空穴宜来风?
师传一脉幸广衍,接迹郭玉遥源通禹川为郭有良女婿,与有良子秋泉同传其学,秋泉近亦逝。)
不材虽寿究安用,晚节何以砭愚憃?
力轩举医隐庐壬子 清末至民国 · 陈宝琛
 押词韵第三部
力子治小学,而以通于医。
五十守田里,不与金门期。
偶为人海游,想望中兴基。
儒术世弗尚,顾被方技知。
维时急变法,二圣方宵衣。
宗衮非间平,硕辅无韩琦
大患讳自养,责效剂和微。
传宣无虚晨,赏赉使遝驰。
郭玉之所怖,越人固见几。
有庐城西南,爽垲于病宜。
花竹与果蓏,适情兼𤻲饥。
我来已改元,相见馀赍咨。
正有栋榱惧,岂徒弓剑悲。
省君插架书,犹是俸入遗。
窥源證诵籀,订赝穷轩岐。
此理东西同,新故何常师。
医国匪吾事,活人聊自怡。
每从谈姬岩,安能忘阳崎(君籍永福,徙居侯官之阳崎。)
一壶处处可,所冀太平时。
注:【中兴基】原作「中兴期」,据《近代诗钞》改。 【省君】同上作「视君」。
医士郑干生歌 清末至民国 · 郑国藩
郭玉有言医者意,药赋汤歌尽馀事。
和缓卢扁古神医,岂有方书传后世。
内经素问足举隅,降而不能乃著书。
仲景世号医家祖,丹溪景岳又一途。
充栋汗牛争继起,千支百派乱纷如。
别有叔和称脉格,传与时人作矜式。
三指平将六脉分,只从关上问消息。
寸在寸口尺在肘,阿谁名义细分剖。
吾谓此事可无拘,诊切原居望闻后。
虚实热寒苟辨清,问症发药亦何咎。
我友榕江郑干生,万卷读破心眼明。
寸衷自备四时气,肯与流俗争浮名。
孟子论人重择术,矢函巫匠视何出。
不能良相当良医,济世不同同悯恤。
君不见纷纷市上多悬壶,疾苦何人等切肤。
知君久抱痌瘝志,聊为韵语代一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