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封皇孙遹为广陵王诏(十一月)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遹既长且仁,可令以遹为广陵王,以广陵临淮为封国,邑五万户(引王隐《晋书》)。
草悯怀太子祷神文 西晋 · 潘岳
出处:全晋文
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了,吾当手了之。并谢妃共要克期而两发,勿疑犹豫致后患。茹毛饮血于三辰之下,皇天许当埽除患害,立道文为王,蒋为内主;愿成当三牲祠北君,大赦天下,要疏如律令(《晋书·悯怀太子传》)。
乞以王礼葬悯怀太子表 西晋 · 惠废贾皇后
出处:全晋文卷十三
遹不幸丧亡,伤其迷悖,又早短折,悲痛之怀,不能自已。妾私心冀其刻肌刻骨,更思孝道,规为稽颡,正其名号。此志不遂,重以酸恨。遹虽罪在莫大,犹王者子孙,便以匹庶送终,情实怜悯。特乞天恩,赐以王礼。妾诚暗浅不识礼义。不胜至情,冒昧陈闻(《晋书·悯怀太子遹传》)。
选东宫师友诏(元年) 其一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遹尚幼蒙,今出东宫,惟当赖师傅群贤之训。其游处左右,宜得正人使共周旋,能相长益者(《晋书·悯怀太子传》)。
以太子书及青纸示公卿诏(元康九年)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遹书如此,今赐死(《晋书·悯怀太子传》)。
立临淮王臧为皇太孙诏(永康元年五月己巳。案:《悯怀传》作四月,今从《惠纪》。)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咎徵数发,奸回作变。遹既逼废,非命而没。今立臧为皇太孙,还妃王氏以母之,称太孙太妃。太子官属即转为太孙官属,赵王伦行太孙太傅(《晋书·悯怀太子传》)。
追复太子册(永康元年)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皇帝使使持节、兼司空、卫尉伊策故皇太子之灵曰:呜呼!维尔少资岐嶷之质,荷先帝殊异之宠,大启土宇,奄有淮陵。朕奉遵遗旨,越建尔储副,以光显我祖宗。祗尔德行,以从保傅,事亲孝敬,礼无违者。而朕昧于凶构,致尔于非命之祸,俾申生、孝己复见于今。赖宰相贤明,人神愤怨,用启朕心,讨厥有罪,咸伏其辜。何补于荼毒冤魂酷痛哉?是用忉怛悼恨,震动于五内。今追复皇太子丧礼,反葬京畿,祠以太牢。魂而有灵,尚获尔心(《晋书·悯怀太子传》)。
悯怀太子哀策(元康元年)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皇帝临轩,使洗马刘务告于皇太子之殡曰:咨尔遹!幼禀英挺,芬馨诞茂。既表髫龀,高明逸秀。昔尔圣祖,嘉尔淑美。显诏仍崇,名振同轨。是用建尔储副,永统皇基。如何凶戾潜构,祸害如兹!哀感和气,痛贯四时。呜呼哀哉!尔之降废,实我不明。牝乱沈灾,衅结祸成。尔之逝矣,谁百其形?昔之申生,含枉莫讼。今尔之负,抱冤于东。悠悠有识,孰不哀恸!壶关干主,千秋悟己。异世同规,古今一理。皇孙启建,降祚尔子。虽悴前终,庶荣后始。窀穸既营,将宁尔神。华髦电逝,戎车雷震。芒芒羽盖,翼翼缙绅。同悲等痛,孰不酸辛!庶光来叶,永世不泯(《晋书·悯怀太子传》)。
悯怀太子诔 西晋 · 陆机
出处:全晋文
明明皇子,成命既骏。保乂皇家,载生淑胤。茂德克广,仁姿朗隽。当克无疆,光绍有晋。如何不吊?暴离咎艰。曾是遘悯,匪降自天。肇倾运祚,遂丧华年。呜呼哀哉!沈云既祛,日月增晖。灵宠可赠,冤魂难追。旧物东反,灵枢西归。伤我惠后,寂焉翳灭。衔哀骏奔,凶服就列。追慕徽尘,兴言断绝。敢诔遗风,庶存芳烈。
其辞曰:巍巍皇基,奕奕紫微。有命既集,天禄永绥。笃生太子,纂德承茂。平绍大烈,时惟洪胄。奇颖发翘,清藻在秀。诞自幼蒙,逮事武皇。展矣太子,播此琼芳。允矣圣祖,无言不臧。婉娈乘舆,名裕德昌。龙集庚戍,日月改度。赫赫明明,我皇登阼。厥登伊何,皇统是荷。华拔重采,翠盖垂葩。鸾旗阿那,玉衡吐和。聿来在宫,体亮而诚。肃雍皇极,思媚紫庭。亦既涉学,遵师盛道。何年之妙,而察之早?谠言必复,乖义则考。惟天有命,太子膺之。惟皇有庆,太子承之。当究遐年,登兹胡耇。缉熙有晋,克构帝宇。如何晨牝,秽我朝听?仰索皇家,惟尘明圣。惴惴太子,终温且敬。衔辞即罪,掩泪祇命。显加放流,潜肆鸩毒。痛矣太子!乃离斯酷,谓天盖高,诉哀靡告,鞠躬引分,顾景摧剥,呜呼哀哉,凡民之丧,有戚有姻。太子之殁,傍无昵亲,跼蹐严宫,绝命禁闱。幽柩偏寄,孤魂曷归?呜呼太子!生冤殁悲。匹夫有怨,尚或殒霜。矧乃太子,万邦攸望。普天扼腕,率士怀伤。精感六珍,咎征紫房。爰兹元辅,启我令图。王赫斯怒。天诛靡逋。搀抢叱埽,元凶服辜。仁诏引咎,哀策东徂。光复宠祚,绍建藐孤。于时晖服,粲焉毕陈。庭旅旧物,堂有故臣。孰云太子,不见其人?呜呼哀哉!既济洛川,灵旆左回。三军凄裂,都邑如聩。慨矣寤叹,念我悯怀(《艺文类聚》十六)。
遗王妃书 西晋 · 废太子遹
出处:全晋文卷十七
鄙虽顽愚,心念为善,欲尽忠孝之节,无有恶逆之心。虽非中宫所生,奉事有如亲母。自为太子以来,敕见禁检,不得见母。自宜城君亡,不见存恤,恒在空室中坐。去年十二月,道文疾病困笃,父子之情,实相怜悯。于时表国家乞加徽号,不见听许。疾病既笃,为之求请恩福,无有恶心。自道文病,中宫三遣左右来视,云:「天教呼汝」。到二十八日暮,有短函来,题言东宫发,疏云:「言天教欲见汝」。即便作表求入。二十九日早入见国家,须臾遣至中宫。中宫左右陈舞见语:「中宫旦来吐不快」。使住空屋中坐须臾中宫遣陈舞见语:「闻汝表陛下为道文乞王,不得王是成国耳」。中宫遥呼陈舞:「昨天教与太子酒枣」。便持三升酒、大盘枣来见与,使饮酒啖枣尽。鄙素不饮酒,即便遣舞启说不堪三升之意。中宫遥呼曰:「汝常陛下前持酒可喜,何以不饮?天与汝酒,当使道文差也」。便答中宫:「陛下会同一日见赐,故不敢辞,通日不饮三升酒也。且实未食,恐不堪,又未见殿下,饮此或至颠倒」。陈舞复传语曰:「不孝那!天与汝酒饮,不肯饮,中有恶物耶」?遂可饮二升,馀有一升,求持还东宫饮尽。逼迫不得已,更饮一升。饮已,体中荒迷,不复自觉。须臾有一小婢持封箱来,云:「诏使写此文书」。鄙便惊起,视之,有一白纸,一青纸。催促云:「陛下停待」。又小婢承福持笔砚墨黄纸来,使写。急疾不容复视,实不觉纸上语轻重。父母至亲,实不相疑,事理如此,实为见诬,想众人见明也(《晋书·悯怀太子传》)。
太子母丧废乐议(永宁元年冬)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春秋》传曰:母以子贵,而儒者谓传重非嫡,服同众子,经无明据,于义为短,今悯怀太子正位东宫,继体承业,监国尝膳,既处其重,无缘复议其轻制也。二年正会不宜举乐(《通典》一百四十七)。
为悯怀太子服议 西晋 · 王接
出处:全晋文
悯怀太子虽已建立,所谓传重而非正体者也。依丧礼及郑氏说,制服不得与嫡同,应从庶例。天子诸侯不为庶子服,圣上于悯怀,无服之丧。难者曰:“君父立之,与后所生同矣。焉有既为太子而复非嫡乎”?答曰:“嫡庶定名,非建立所易。丧服,庶子为其母缌,不言嫡子为其妾母,而曰:庶子为其母,许其为后,庶名犹存矣(《通典》八十一,司隶从事王接议。)”。
致齐王囧笺 西晋 · 挚虞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七
间于张华没后入中书省,得华先帝时答诏本草。先帝问华可以辅政持重付以后事者,华答:「明德至亲,莫如先王,宜留以为社稷之镇」。其忠良之谋,嶷诚之言,信于幽冥,没而后彰,与苟且随时者不可同世而论也。议者有责华以悯怀太子之事不抗节廷争。当此之时,谏者必得违命之死。先圣之教,死而无益者,不以责人。故晏婴,齐之正卿,不死崔杼之难;季札,吴之宗臣,不争逆顺之理。理尽而无所施者,因圣教之所不责也(《晋书·张华传》)。
舆棺诣阙上书理悯怀太子 西晋 · 阎缵
出处:全晋文
伏见赦文及榜下前太子遹手疏,以为惊愕。自古以来,臣子悖逆,未有如此之甚也。幸赖天慈,全其首领。臣伏念遹生于圣父而至此者,由于长养深宫,沈沦富贵,受饶先帝,父母骄之。每见选师傅下至群吏,率取膏粱击钟鼎食之家,希有寒门儒素如卫绾、周文、石奋、疏广、洗马、舍人亦无汲黯、郑庄之比,遂使不见事父事君之道。臣案古典,太子居以士礼,与国人齿,以此明先王欲令知先贱然后乃贵。自顷东宫亦微太盛,所以致败也。非但东宫,历观诸王师友文学,皆豪族力能得者,率非龚遂、王阳能以道训。友无亮直三益之节,官以文学为名,实不读书,但共鲜衣好马,纵酒高会,嬉游博奕,岂有切磋、能相长益!臣常恐公族陵迟,以此叹息。今遹可以为戒,恐其被斥,弃逐远郊,始当悔过,无所复及。
昔戾太子无状,称兵距命,而壶关三老上书,有田千秋之言,犹曰:“子弄父兵,罪应笞耳”!汉武感悟之,筑思子之台。今遹无状,言语悖逆,受罪之日,不敢失道,犹为轻于戾太子,尚可禁持,捡著目下,重选保傅。如司空张华,道德深远,乃心忠诚,以为之师。光禄大夫刘实,寒苦自立,终始不衰,年同吕望,经籍不废,以为之保。尚书仆射裴頠,明允恭肃,体道居正,以为之友。置游谈文学,皆选寒门孤宦以学行自立者,及取服勤更事、涉履艰难、事君事亲、名行素闻者,使与共处。使严御史监护其家,绝贵戚子弟、轻薄宾客。如此,左右前后,莫非正人。师傅文学,可令十日一讲,使共论议于前。敕使但道古今孝子慈亲,忠臣事君,及思愆改过之义,皆闻善道,庶几可全。
昔太甲有罪,放之三年,思庸克复,为殷明王。又魏文帝惧于见废,夙夜自祗,竟能自全。及至明帝,因母得罪,废为平原侯,为置家臣庶子,师友文学,皆取正人,共相匡矫。兢兢慎罚,事父以孝,父没,事母以谨,闻于天下,于今称之。汉高皇帝数置酒于庭,欲废太子,后四皓为师,子房为傅,竟复成就。前事不忘,后事之戒。孟轲有云:“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虑患也深”,故多善功。李斯云:“慈母多败子,严家无格虏”。由陛下骄遹,使至于此,庶其受罪以来,足自思改。方今天下多虞,四夷未宁,将伺国隙。储副大事,不宜空虚。宜为大计,小复停留。先加严诲,依平原侯故事,若不悛改,弃之未晚也。
臣素寒门,无力仕宦,不经东宫,情不私遹。念昔楚国处女谏其王曰“有龙无尾”,言年四十,未有太子。臣尝备近职,虽未得自结天日,“情同阍寺,悾空之诚”,皆为国计。臣老母见臣为表,乃为臣卜卦,云“书御即死”,妻子守臣,涕泣见止。臣独以为频见拔擢,尝为近职,此恩难忘,何以报德?唯当陈诚,以死献忠。辄具棺絮,伏须刑诛(《晋书·阎缵传》,又见《群书治要》二十九引《晋书》。)。
奏劾王衍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晋文
衍与司徒梁王彤书,写呈皇太子手与妃及衍书,陈见诬之状,彤等伏读,辞旨恳恻,衍备位大臣,应以义责也。太子被诬得罪,衍不能守死善道,即求离婚,得太子手书,隐蔽不出,志在苟免,无忠謇之操,宜加显责,以厉臣节,可禁锢终身(《晋书·王衍传》,衍女为悯怀太子妃,太子为贾后所诬衍惧,自表离婚,贾后既废,有司奏衍云云。)。
惠帝元康中京洛童谣二首 其二 魏晋 · 无名氏
押东韵
城东马子莫咙哅。比至来年缠汝鬉(《宋书》作鬃。《御览》作。○《晋书》五行志。《晋书》悯怀太子传。《宋书》五行志。《御览》一百四十领先引王隐《晋书》。《乐府诗集》八十八。《诗纪》四十四。)。
祭殇议 东晋 · 范宁
出处:全晋文
祭法,王祭嫡殇。下及五代,悯怀太子殇太孙,哀太孙、冲太孙,自是先帝嫡殇,历代弥久,而庙祀之礼,于今未废,谓非礼典之意,宜从埋主之例(《通典》五十二)。
为长子大器让宣城王表 南梁 · 萧纲
出处:全梁文卷九
襄野之辩,尚对轩君,弘羊之计,犹干汉主。徒以结庆璇源,乘荫霄极,一日千里,困骐骥之驰,高阴百尺,藉云崖之远,熙祖流聪慧之称,方建临淮之国,元仲表岐嶷之姿,乃启平原之封,南郡奥部,春谷名区,民化仲翔之俗,山峻陵阳之岭,而绿车赤绶,交映相晖,金玺银券,炤灼光彩(《艺文类聚》五十一)。
优诏答司马皓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一
昔主父从戮,孔车有长者之风,彭越就诛,栾布得陪臣之礼,庶子乡国已改,犹怀送往之情,始验忠贞,方知臣道,即敕荆州,以礼安厝(《陈书·司马皓传》承圣中除太子庶子。江陵陷,随例入关。而梁室屠戮太子,瘗殡失所,皓以宫臣,乃抗表周朝,求还江陵改葬,辞甚酸切。周朝优诏答。案承圣三年,悯怀太子与元帝同遇害,又三年而周受禅。此诏不知当周何帝时,入阙名类。)。
虞世基罪当死论 唐初 · 杜如晦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七
天子有争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仲尼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世基岂得以炀帝无道。不纳谏诤。遂杜口无言。偷安重位。又不能解职请退。则与箕子佯狂而去。事理不同。昔晋惠帝贾后将废悯怀太子。司空张华竟不能苦争。阿意苟免。及赵王伦举兵废后。使让张华。华曰。将废太子日。非是无言。当时不被纳用。其使曰。公为三公。太子无罪被废。言既不从。何不引身而退。华无词以答。遂斩之。夷其三族。古人有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故君子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张华既抗直不能成节。逊言不足全身。王臣之节。固巳坠矣。虞世基位居宰辅。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争。诚亦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