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与从子允之书 东晋 · 王导
出处:全晋文卷十九
太保安丰侯以孝闻天下,不得辞司隶,和长舆海内名士,不免作中书令。吾群从死亡略尽,子弟零落,遇汝如亲,如其不尔,吾复何言(《晋书·王允之传》:时允之以父忧去职,既葬,除义兴太守,不拜,导与书。)?
王允之表郡与祖名同乞改授议 东晋 · 谯王无忌
出处:全晋文卷十五
春秋之义,不以家事辞王事,是上之行乎下也。夫君命之重,固不得崇其私,又国之典宪,亦无以祖名辞命之制也(《通典》一百四。咸康八年,诏以王允之为卫将军会稽内史。允之表郡与祖会名同,乞改授。诏曰:「祖讳孰若君命之重邪,下八座详之。」给事黄门侍郎谯王无忌议以为。)。
下入座诏(咸康八年) 东晋 · 晋成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
祖讳孰若君命之重耶?下八座详之(《通典》一百四。咸康八年,诏以王允之为卫将军、会稽内史,允之表郡与祖会名同,乞改授,诏曰云云。)。
条疏古来能书人名启 南齐 · 王僧虔
出处:全齐文卷八
臣僧虔启,昨奉敕须古来能书人名,臣所知局狭,不辨广悉,辄条疏上呈羊欣所撰录一卷。寻案未得,续更呈闻。谨启。
秦丞相李斯,秦中车府令赵高(右二人善大篆。)。
秦狱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阳狱。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书曰隶书。
扶风曹喜,后汉人,不知其官。善篆隶,篆小异李斯,见师一时。
陈留蔡邕,后汉左中郎将。善篆隶,采斯喜之法,真定直父碑文,犹传于世。篆者师焉。
杜陵陈遵,后汉人,不知其官。善篆隶,每书一座皆惊,时人谓为陈惊座。
上谷王次仲,后汉人。作八分楷法。
师宜官,后汉不知何许人、何官。能为大字方一丈,小字方寸千言。耿球碑是宜官书,甚自矜重。或空至酒家,先书其壁,观者云集,酒因大售,俟其饮足,削书而退。
安定梁鹄,后汉人,官至选部尚书。得师宜官法,魏武重之,常以鹄书悬帐中。宫殿题署,多是鹄手也。
陈留邯郸淳,为魏临淄侯文学。得次仲法,名在鹄后。
毛弘,鹄弟子。今秘书八分,皆传弘法义,有左子邑,与淳小异,亦有名。
京兆杜度,为魏齐相。始有草名。
安平崔瑗,后汉济北相。亦善草书,平苻坚得摹崔瑗书,王子敬云:「极似张伯英」。瑗子实,官至尚书,亦能草书。
弘农张芝,高尚不仕。善草书,精劲绝伦。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每书云,匆匆不暇草书。人谓为草圣。弟昶,汉黄门侍郎,亦能草。今世云芝草者,多是昶作也。
姜诩、梁宣、田彦和及司徒韦诞,皆伯英弟子,并书草,诞书最优。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汉魏宫馆宝器,皆是诞手写。魏明帝起凌云台,误先钉榜而未题,以笼盛诞,辘轳长䊺引之,使就榜书之。去地上二十五丈,诞甚危惧,乃掷其笔以下焚之。仍诫子孙,绝此楷法,著之家令。官至鸿胪少卿。诞子少季,亦有能称。
罗晖赵袭,不详何许人,与伯英同时,见称西州,而矜许自与,众颇惑之。伯英与朱宽书自叙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
赵台张超,亦善草,不及崔张。
晋齐王攸,善草行书。
太山羊忱,晋徐州刺史;羊固,晋临海太守;并善行书。
江夏李式,晋侍中,善写隶草。弟定,子公府,能名同式。
晋中书院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
琅邪王廙,晋平南将军荆州刺史。能章楷,谨传钟法。
晋丞相王导,善稿行(廙从兄也)。
王恬,晋中军将军、会稽内史,善隶书(导第一子也。)。
王洽,晋中书令、领军将军。众书通善,尤能隶行。从兄羲之云:「弟书遂不减吾(恬弟也。)」。
王珉,晋中书令,善隶行(洽少子也。)。
王羲之,晋中将军、会稽内史。博精群法,特善草隶。羊欣云:「古今莫二(廙兄子也。)」。
王献之,晋中书令。善隶稿,骨势不若父,而媚趣过之(羲之第七子也。)。儿玄之、徽之,兄子淳之,并善草行。
王允之,晋卫军将军、会稽内史,亦善草行(舒子也。)。
太原王濛,晋司徒左长史,能草隶。子修,琅邪王文学,善隶行,与羲之善,故殆穷其妙。早亡,未尽其美。子敬每省修书云:「咄咄逼人」。
王绥,晋冠军将军、会稽内史,善隶行。
高平却郤愔,晋司空会稽内史,善章草,亦能隶。郤超,晋中书郎,亦善草(愔子也。)。
颍川庾亮,晋太尉,善草行。庾翼,晋荆州刺史,善隶行,时与羲之齐名(亮弟也。)。
陈郡谢安,晋太傅,善隶行。
高阳许靖民,镇军参军。善隶草,羲之高足。
晋穆帝时,有张翼,善学人书,写羲之表。表出,经日不觉,后云几欲乱真。
飞白本是宫殿题,八分之轻者,全用楷法。吴时张弘,好学不仕,常著鸟巾。时人号为张鸟巾,此人特善飞白,能书者无不好之(自秦至晋凡六十九人。《法书要录》。案:本注六十九人,今此启仅五十七人,当有误。)。
南安懿公碑 隋末唐初 · 于志宁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五
(上阙)刺史上柱(下阙)子黎阳公于(下阙)夫□□□蒸龙兴豹□□天立极夷难开□□□士以经纶。驾偫雄以戡剪。然则轻车飞将。靡刺举之方。拥□□□无折冲之略。其能入陪乘石□□于钩陈出抚名藩。文德被于江介。总英谋以挺秀。敷善政以遐征。见之使君南安公矣。君讳琮。字文瑾。武威姑臧人也。夫运筹帷幄。名□三杰之先。立□□□功居八王之首。属金行不竞。宇县分崩。凉王建定乱之勋。成割地之业。洪源将导江而俱远。层构与干云而共高。龟组相晖。青紫交映。□在简牒。可略□□□祖谊。魏骠骑将军凉州刺史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武威郡公。剖符作牧。恩重玺书。执戟从官。荣隆夕拜。祖皓。周骠骑将军□城郡太守。死王事。赠上柱□□□总管河北壮公。分竹宰民。化光露冕。临难殒命。节重结缨。父辩。随上柱国使持节秦州诸军事秦州总管潭州总管左武卫大将军□□郡开国公。建□□□恩结湘流。横剑禁中。声高文陛。惟公总烟霞之秀气。禀川岳之淑精。器宇深沉。风调爽逸。文□叶上将之略。大树表将军之威。幼挺纵横。缀幡为戏。少□□□聚米成图。起武安以振威。迈淮阴以贾勇。加以琢磨道德。黼藻仁义。砥名励行。闻诸乡党。资孝为忠。形乎家国。少习文史。尤工骑射。沉沙减灶。既练之□□□持短入长。亦精之于剑术。公释褐随奋武尉。于时东夷未宾。阻辽水以为固。频扰黄龙之戍。亟侵元菟之城。随炀帝亲御貔貅。以诛枭獍。公壮踰投石。□□□旗命赏畴庸。以居其最。特蒙标异。授朝散大夫。寻除新郑县令。公济以宽猛。施以韦弦。遂使单父兴谣。萑蒲息盗。善政既著。俄迁颍川郡丞。此乃魏室□□□胡公之故国。元冠成列。朱轮接轸。公绥之以淳化。肃之以严威。千里扬风。百城仰德。时属随人委驭。海县沸腾。或裂壤而鸱张。或分星而□视。丹野涂□□□溺骖。徒怀王允之心。空轸贾生之哭。既而晋野降白云之瑞。秦川开赤玉之图。稷契于是迁虞。张陈所以归汉。高祖大武皇帝御紫极而统天。坐元扈而则地。文为治本。资德教以化民。武以除残。藉干戈以静难。择贤分器。量器授官。除公骠骑将军。□加上开府□□□勋高沙塞。任重中权。黄君望亚鼎司。宠光莫府。以今方古。彼何足云。寻改授左卫中郎将。刘武周称兵马邑。结援龙城。挻祸汾阴。连横河□今上□□□□□公陪从戎麾。蒙授左三总管。公知包三略。勇冠六军。运奇谋以抗千里。舞劲剑而摧八阵。凶徒既殄。反旆还京。除左卫长史。其中郎将如故。王世充□□□□□以戎旃。曾无勤王之心。翻肆问鼎之志。莽卓未足方其罪。浇𤡬岂得比其辜。遂使宗社沦胥。怀生板荡。窦建德同恶相济。共为犄角。王师运九变□□□□□之士风驱电扫。拉朽摧枯。公预官渡之勋。参崤陵之捷。校功追赏。超绝等伦。刘黑闼建德馀孽。尚蓄狼心。拥兵赵魏。搆难漳滏。骋其□突。未革鸮□□□□□纂此一戎。遂清九宇。于是稽天息浸。飞岳□尘。饮至策勋。蒙授上柱国。封南安县开国侯。食邑七百户。又捡校参旗军副。又捡校左领左右中郎将□□□□□卫率近臣。侍奉委之以正人。爪牙寄之以心膂。贞观元年授太子左卫率捡校右武卫将军左领军将军。四年蒙授云麾将军行左卫率如故。□□□□□坊恪勤晨夕。标羽仪于甲观。擅风流于望苑。十年授银青光禄大夫。行睦州刺史。方当班六条于劲越。歌两岐于全吴。望俗变文身。风移凿齿。绍□□□□□追降凤于颍川。岂谓日□难翻。阅川不息。忽感何祇之梦。遂同声伯之悲。贞观十一年十二月之任。在道寝疾。薨于宋州馆舍。春秋五十有五。痛□□□□□行人考行受名。谥曰懿公。礼也。即以十三年二月十一日。迁厝于始平之原。公德方琮琬。照荆岫而腾晖。材挺栋梁。茂邓林而耸干。破楚入郢□□□□□齐之谋弹压六奇。笼盖十策。陈力草昧之始。立功云雷之初。功著升陑。勋高战牧。执戟武帐。八舍禀其军容。受律戎轩。四校伫其神算。加以地居□□□□□卿帝乡近亲。莫之比盛。祖母李。景皇帝之女。赠信都郡大长公主。母窦。随文帝之甥。夫人长孙。文德皇后之姊。尚主宾王。光华帝戚。□□□□□映濯龙。未尝富贵骄人。恒以盛满为戒。方应参八骏之驾。高宴瑶池。陪七佐之游。问道襄野。岂谓九转之方莫效。十□之景难留。奄切颓山。忽悲□□□□□子振等。恐炎凉迭代。星纪循环。海变三山。谷迁九地。所以镌□勒石。播美腾芳。譬东都之前。永识滕公之墓。潼亭之侧。长标太尉之坟。乃为铭曰。
(上阙二字)茂绪眇眇长澜。七叶辅汉。五世相韩。绩参经启。业预艰难。代总衡辔。世袭衣冠。山渎降灵。烟霞诞祉。比德圭璧。齐芳兰芷。冲斗浮光。照车蕴美。纵□□□□□图史运属交丧。时逢屯剥。争窃宝符。竞窥帝箓。礼废禋祀。□毁龟王。凶甚拔山。暴踰比角。天地初辟。光华方旦。破袁奇策。灭项神算。受脤除残。执□□□□□三杰绩邻十乱。雾撤云销。功成治定。屡典交戟。频膺宠命。裂壤恩隆。分麾礼盛。储坊述职。江皋从政。岁月易度。生涯若浮。夕峰隐景。夜壑迁舟。□□□□□□回辀。式镌翠石。永树芳猷。
二王书录 唐 · 张怀瓘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夫翰墨之妙。多以身后腾声。二王之书。当世见贵。献之尝与文帝十许纸。题最后云。下官此书甚合作。愿聊存之。此书为桓元所宝。元爱重二王。不能释手。乃撰缣素及纸书正行之尤美者。各为一帙。尝置左右。及南奔。虽甚狼狈。犹以自随。将败。并投于江。晋代装书。真草浑杂。背纸皱起。蔚宗装持。微为小胜。宋孝武又使徐爰持获十纸为一卷。明帝料阅旧閟。并遣使三吴。鸠集散逸。诏虞和巢尚之徐希秀孙奉伯等更加编次。咸以二文为度。二王缣素书珊瑚轴二帙二十四卷。纸书金轴二帙二十四卷。又纸书玳瑁轴五帙五十卷。并金题玉燮织成带。又扇书二卷。又纸书飞白章草二帙十五卷。并旃檀轴。又纸书戏字一帙十二卷。并书之冠冕也。自此以下。别有三品书凡五十二帙五百二十卷。并旃檀轴。其新购获者。为六帙一百二十卷。既经丧乱。各所遗失。齐高帝朝书府古迹。唯有十二帙。以示王僧虔。仍更就求散逸。僧虔以帙中所无者。得张芝索靖卫伯儒吴大皇帝景帝归命侯王导王洽王珉张翼桓元等十卷。其与帙中所同者。王恬王珣王凝之王徽之王允之。并奏入秘阁。梁武帝尤好图书。搜访天下。大有所获。以旧装坚强。字有损坏。天监中。敕朱异徐僧权唐怀允姚怀珍沈炽文等拆而装之。更加题检。二王书大凡七十八帙七百六十七卷。并珊瑚轴织成帙。金题玉燮。侯景篡逆。缄在书府。平侯景后。王僧辨搜括。并送江陵。承圣末。魏师袭荆州。城陷。元帝将降。其夜。乃集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并大小二王迹。遣后阁舍人高善宝焚之。吴越宝剑。并将作斫柱。乃叹曰。萧世诚遂至于此。文武之道。今夜穷乎。历代秘宝。并为煨烬矣。周将于谨普六茹忠等。并摭拾遗逸。凡四十卷。将归长安。大业末。炀帝幸江都。秘府图书。多将行从。中道船没。大半沦弃。其閒得存。所馀无几。弑逆之后。并归宇文化及。至辽城。为窦建德所破。并皆亡失。留东都者。后入王充。充平。始归天府。贞观十三年。敕购求右军书。并贵价酬值。四方妙迹。靡不毕至。敕起居郎褚遂良校书郎王知敬等。于元武门西长波门外料。内出右军书。共相参校。令典仪王行真装之。梁朝旧装纸见在者。但裁剪而已。右军书大凡二千二百九十纸。装为十三帙一百二十八卷。真书五十纸。一帙八卷。随木长短为度。行书二百四十纸。四帙四十卷。四尺为度。草书二千纸。八帙八十卷。以一丈二尺为度。并金镂杂宝装轴织成帙。其书每缝皆用小印印之。其文曰贞观。大令书不之购也。天府之内。仅有存焉。古之名书。历代帝王。莫不珍宝。齐宋以前。大有散失。及梁武帝鸠集所获。尚不可胜数。并珊瑚轴织成帙。金题玉燮。二王书大凡一万五千纸。元帝狂悖。焚烧将尽。文皇帝尽价购求。天下毕至。大王真书唯得五十纸。行书二百四十纸。草书二十纸。并以金宝装饰。今天府所有。真书不满十纸。行书数十纸。草书数百纸。共有二百一十八卷。小王四十卷。张芝一卷。张昶一卷。并檀轴锦标而已。既所不尚。散在人閒。或有进献。多推于翰林杂书中。玉石混居。薰莸同器。然书迹不易得。宝之如玉。弃之如土。岂徒书也。人亦如之。用行舍藏。言行之閒。不可玷缺。亦犹兰桂虽在幽隐。不以无人而不芳也。往在翰林中。见古钟二枚。高二尺。围尺馀。上有古人三百许字。纪夏禹功绩。字皆紫磨金钿。光彩射人。似大篆而神彩惊人。非其时。不敢闻奏。弃于泥土中。与瓦砾同也。然滥吹之事。其来久矣。且如张翼及僧惠式效右军。时人不能辨。近有释智永。临写草帖。几欲乱真。至如宋朝。多学大令。其康昕王僧虔薄绍之羊欣等。欲混其臭味。是以二王书中。多有伪迹。好事所蓄。尤宜精审。倘所宝同乎燕石。翻为有识所嗤也。乾元三年五月日录。
除授官职若犯父祖讳请辞避者乞先下有司详定奏 北宋 · 贾黯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三、《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三之二○(第二册第二○五八页)、《宋史》卷三○二《贾黯传》
伏见大理寺丞雷宗臣除太子中舍,以父名显忠乞回避,从其请。臣按《曲礼》曰:「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释者曰:「嫌名,谓音声相近,禹与雨,邱与区也。偏为二名不一一讳也」。据律文,诸府号、官称有犯祖、父名而冒荣居之者,徒一年,释曰:「府有正号,官有名称。府号者,若父名『卫』,不得于诸卫任官;或祖名『安』,不得任长安县职之类。官称者,或父名『军』,不得作将军;或祖名『卿』,不得为卿之类。又诸上书若奏事犯祖庙讳者,杖八十,若嫌名及二名偏犯者,不坐」。今按宗臣父名显忠,而避中字,于礼所谓嫌名。臣谓既许避免,若复有如此而不避者,岂得犯冒荣之律?如前代故事,东晋以王舒为会稽内史,舒父名会,求易他郡,时议以字同音异,于礼无嫌,复改「会」为「郐」,舒遂行。后又以舒子允之为会稽内史,允之亦乞更授,诏曰:「祖讳孰若君命之重」?下八座详之,给事中谯王无忌以《春秋》之义,「不以家事辞王事」,夫王命之重,不得崇其私。又故事,无祖名辞命之制,唐贾曾除中书舍人,父名忠,固辞,议者以「中书」是曹司之名,又与曾父名音同字别,于礼无嫌。至于国朝,虽雍熙中尝下诏:「凡除官内有家讳者,除三省、御史台五品、文班四品以上,许用式奏改,馀不在此制」。然推寻国初迄于近年,或小官许改,或大臣不从,或虽二名、嫌名而有许避者,或止犯单讳而有不许者。如建隆初,慕容延钊除同平章事,以父名章,改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吴廷祚以父名璋,改为同中书门下二品;赵延进除起复云麾将军,以延进父名晖,改授起复光禄大夫;天圣中,著作佐郎王传父名著,奉礼郎张子奭父名宗礼,以传为大理寺丞,子奭为太祝,皆请避而许者。如淳化中,毕士安父名义林,除翰林学士;天圣中,韩亿父名保枢,除枢密直学士;景德中,王继英父名忠,赐推忠功臣;天禧中,寇准父名湘,除襄州节度使;天禧中,刘筠父名继隆,除龙图阁学士;近年杨伟父名自牧,为群牧使,皆曾固辞,此又虽请避而不许者。前后许与不许,系之一时,盖由未尝稽详礼律,立为永制。请约雍熙诏书,自几品官以上,每有除授若犯父祖名讳,有奏陈者,先下有司详定。若于礼律当避者,请改授之,馀不在避免之限。
代回建宁李守訦启(已下代卫参政)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八、《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二七
赠琴兮桂林,知将行于湘水;发轫兮元圃,复出守于价藩。愧迎贺之未遑,感劳谦之见及。恭惟某官典刑炳蔚,器采端深。灵光殿之独存,是关众目;承明庐之三入,又把一麾。五年憩南国之棠,再命典西清之橐。谓归班于文石,还分阃于武夷。无疾其驱,即有诏追之宠;不闻亦式,况深猷告之知。某承惠长沙,怀归茂苑。双鱼中素,莫殚报施之情;千骑上头,尚伫临存之惠。
至避暑山庄得句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四
山庄临上塞,皇祖具深猷。
最是承恩处,敢忘继志谋。
诸藩群入觐,苏对远来投(苏对沙那即大宛见史记)。
待至将行庆,贻庥庶少酬。
幸避暑山庄启程之作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十二
典具如初法驾展七程之始礼循乎古吉行踰两载而遥缅祖制之常遵秋蒐仍饬叹慈欢之夙奉夏凊难追时则柳陌微凉梅霖正霁爰御骢而晓发习劳还似当年忆扶辇以徐臻纪事顿殊前度历山邮而临避暑北道依然排星罕以指清河东门詄若抚盈眸之禾黍劭农藉用慰焉接扑面之云岚顾我何为情也适来行馆合有新吟朅尔宣毫忍披旧什长言志感小引抒怀
又是常年避暑时,由来两岁未行斯。
分明似昔全殊境,展转于怀那措词。
经国深猷述祖德,奉舆钦养缅慈仪。
山庄指日跸将驻,踊惧难为即景诗。
试步东林 清 · 丁若镛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与犹堂全书第五卷
衰疾临书倦,清秋引兴长。
徐行红树下,小坐碧溪傍。
微命甘沟壑,深猷仰庙堂。
幽怀任输写,非是爱颠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