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乙酉进讲 南宋 · 徐鹿卿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七三、《清正存稿》卷四
卷子论《禹贡》「九州攸同」至「成赋中邦」,云:臣闻《禹贡》纪禹治水之书也,而以贡名,何哉?
夫以四海九州之广,而戴一人焉以为君,为其能兴利除害而生育乎我也。
其尊君亲上之心,每因贡赋而见。
方洪水之初,斯民自保之不暇,又安知所谓奉上之礼哉。
及水患既平,六府既修,于是而制田赋,于是而献方物,在上者尽其仁,在下者致其敬,盖必如是始可以言功成治定之懿矣。
此名篇之本旨也。
然圣人之心,惟恐一毫之厉乎民。
以庶土交相正,则知所产之不可以概同;
以三壤相准则,则知所赋之不可以偏重;
而成赋止于中邦,则知贡献之在夷狄者不可以或强。
其致谨一意,乃所以为制贡之本,使人易供而乐输也。
后之取民者,其鉴于兹。
手记云:读《通略》乾德六年张洎能伺国主颜色,奏云:「臣闻舜好问,则好察迩言,而惟迩言是听,惟迩言是争。
诗人以为戒说者,谓迩言为近习之言,要知凡亲密者之言皆是。
天下惟亲密之言最难察。
其誉是人也,不直致其誉之之词,必委曲以助之;
其毁是人也,不直致其毁之之词,必浸润以入之。
人主不察而堕其术中,则黑白混淆,是非倒置。
张洎善伺候国主颜色,所以自诵其一门荣宠之盛而翻然引退者,是必阴觉唐主有厌之之意,而假是以固其宠也。
至于荐汤悦为相,亦必其私相朋比之人。
未几复召,未必非为之助,而唐主已入其中而不寤也」。
郢庄吟稿序 南宋末 · 方洪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江湖后集》卷一一、《虞邑遗文录》卷三
洪幼侍先君子侧,一时隽秀多相与游。
郢人万俟子绍,相家子也,力学好修,先君子敬爱之。
寓居琴川,尝登抑斋先生惠王公门,见闻卓荦,故其文闳以肆;
负西北鲠亮气,不随众靡,故其诗清以严。
两上春官,人期之与自期不薄也。
居亡何,疾而卒。
临革,以平生所为诗属其友顺适叶君,俾锓之梓。
叶君耽于诗,笃于谊,不负所托。
一日携诗示曰:「子绍予友也,亦君友也,其诗不可以不传。
予既成其志,君盍序之」?
呜呼!
一死一生,乃见交情,吾是以知子绍之不独能为文、能为诗,且能取友也,何敢以固陋辞。
子绍名绍之郢庄其自号云。
问津 明 · 李荇
 出处:容斋先生外集
惟圣人之受命兮。
为生民而立极。
苟一夫之不获。
寔已推于沟壑。
想夫子之问津。
亦岂吾之得已。
视天下无不可为。
古与今其一轨。
方洪水之滔天。
禹过门而不子。
使吾民免于为鱼。
功万世而永赖。
顾今日之乾坤。
岂但怀襄之为害。
举四海而沦胥。
混东西以无际。
彼滔滔其皆是。
余不知其攸济。
既河图之不出。
临川叹逝
然皇天生德于予。
盖有意于援溺。
虽胼胝其不恤。
奚复暇乎暖席。
羌接浙以周流。
指西方而洄溯。
纷厄蔡而围匡。
孰导吾夫先路。
已矣乎梦犹不复。
奄年岁之迟暮。
苟用我以为政。
虽期月而亦可。
余既不难夫闭户
故眷眷而未果。
彼耦耕其何人。
谓鸟兽之可群。
唯知逸居而苟安
孰四体之云勤。
曾不思耕食而生生。
非圣功其谁赖。
是欲洁其一身。
竟乱伦之为归。
嗟夫子之用心。
岂暂忘其东周
知吾道终不可行。
故兴叹于乘桴
乱曰。
圣之得时。
济生民兮。
圣之不遇。
泽后人兮。
夫子之功。
与天均兮。
为我指南。
是知津兮。
钱太史受之 明 · 德清
 押词韵第三部
匡庐列云霄,江湖邈天际。
地涌青莲华,枝叶相鲜丽。
眷彼华中人,超然隔尘世。
梦想五十年,良缘图未遂。
偶乘空中云,随风至吴会
东南美山水,蕴藉多佳士。
一见素心人,精神恍如醉。
未语肝胆倾,清言入微细。
相对形骸忘,了然脱拘忌。
精白出世心,太虚信可誓。
苦海方洪波,愿言驾津济。
把别向河梁,遂我归山志。
长揖返匡庐,藏踪杳深邃。
五老与七贤,日夜常瞻对
诛茅卧空山,烟霞为衣被。
视此芭蕉身,一掷如弃涕。
缅想未归人,驰情劳梦寐。
安得驾长虹,凌风倏然至。
暂谢尘世缘,入我真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