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为秦王制诗 隋末唐初 · 李渊
五言绝句 押霰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圣德合天地,五宿连珠见。
和风拂世民,上下同欢宴(《册府元龟》二一《帝王部徵应》)。
按:初太宗为秦王,高祖制诗云云。帝于宫西造宅初成,高祖送玉玺以至帝所,缙绅先生相谓曰:「诗及玉玺。盖奉国之祥瑞者欤。」○今按:《全唐诗凡例》引胡震亨谓唐初无五星联聚之事,疑其伪托。曾见陕西鄠县有大业三年郑州刺史李渊为子世民祈疾疏石刻拓本,孙星衍《访碑录》亦收载。
佛教梵文唵字唐玄宗书并读 其一 盛唐 · 李隆基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原刻石在河南登封,还有御制《老子赞》。
鹤立蛇形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
龙盘梵质层峰峭,凤展翔仪乙卷收。
正觉印同真圣道,邪魔交秘绝踪由。
儒门弟子应难识,碧眼胡僧笑点头。
按:〖1〗至大元年〖一三○八〗中元日法三洒扫太原祖昭立石,德渊刻。〖2〗按石本以外,钞本的流传应该更多,笔记和方志内还有一些徵引。所见到的有正德《中牟县志》卷七,登载著唐太宗《题梵庵篆符》云:
佛教梵文唵字唐玄宗书并读(一作题梵书) 其二 盛唐 · 李隆基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鹤立蛇形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
支那弟子无言语,穿耳胡僧笑点头。
按:〖1〗这首诗虽不见《全唐诗》和《全唐诗逸》,在敦煌本没有出现以前,是曾经广泛流传的。依余所知,最早的是一○七七年陕西咸宁县卧龙寺的石刻本,但题太宗,不作玄宗。一三○八年河南登封县的刻石,又题玄宗,不作太宗。敦煌本标题作《玄宗题梵书》,證明这首诗在唐末已经流传,而且證明在唐末是题玄宗作的。石刻资料见于王昶的《金石萃编》卷一三七,录附于后。
登鹳鹊楼 唐 · 畅诸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
迥林飞鸟上,高榭代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按:畅诸作此诗,《文苑英华》卷七一○收李韩《河中鹳鹊楼集序》已称及,宋司马光《续诗话》、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仅录中四句,亦云畅诸作。至《唐诗纪事》卷二七始误为畅当,《全唐诗》沿之。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考證较详,可参看。宋人所见此诗前二句,作「迥临飞鸟上,高谢世人间」,与此处三、四两句稍异,蒋、均云以「临」、「谢」为是,「代人」即「世人」,避太宗讳改。
唐文皇手诏赞 北宋 · 米芾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
余以右军帖于王晋卿家易唐文皇手诏,因赞之曰:
龙彩凤英,天开日升。
亟戡多难,力致太平。
云章每发,目动神惊。
按:《宝晋英光集》卷六。又见《宝晋山林集拾遗》卷四,《米襄阳遗集》卷一,《唐太宗墨迹》。
唐旧书杂论一 其二十八 太宗辍封禅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四
贞观六年,平突厥,年谷屡登,群臣请封泰山。太宗曰:「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足,虽阙封禅之礼,亦可比德尧舜。秦始皇登封岱宗,奢侈自矜;汉文竟不登封,而躬行俭约,刑措不用。今皆称始皇为暴虐之主,汉文为有德之君。以此而言,何假封禅?后,群臣复请。十五年,下诏将有事于泰山。至雒阳,以星变罢其事。
右《志第三》。太宗始排群议,欲守俭约,贤君仁人之言也。请者不已,后卒议行,徒以星变而止耳。文中子曰:「封禅,非古也,其秦、汉之侈心乎」!盖太宗好大喜功,自不惮万里伐高丽,况封禅耶!使其本心薄之而不为,虽举天下以劝,我何有哉?既行而以事辍,则特不得已耳。
按:《语》曰「智及之,仁不能守之」,其太宗之谓乎?
赋海东青应制 元末明初 · 唐肃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八、槜李诗系卷六
雪翮能追万里风,坐令狐兔草间空。
词臣不敢忘规谏,却忆当时魏郑公。
姚福《青溪暇笔》:洪武间,翰林应奉唐肃有《应制赋海东青》一绝,自记云:「是日上御奉天门外西鹰房,观海东青,翰林学士宋濂因陈曰:『禽荒古所戒。』上曰:『朕聊玩之耳,不甚好也。』濂曰:『亦当防微杜渐。』上遂起。」呜呼!我太祖圣明天纵,固非唐太宗所能肖。然宋公之直,诚不在郑公之下。而肃之诗,亦可谓善于规讽矣。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 其三十八 唐太宗 明 · 孙承恩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一代称贞观,千年睹令辰。
韦弦亲谠论,镜鉴比良臣。
宫女疏幽怨,要囚感至仁。
武功与文德,彪炳后无伦。
按:臣惟太宗以武功定天下以文德致太平乐善听谏强仁慕义贤臣比镜鉴以考得失忠疏比弦韦以藉师资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贞观之世天下乂安四夷效顺两汉以后所未有也
艳情 其三十一 清 · 黄之隽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香屑集卷六
紫陌频来日,花宜插鬓红。
连乾驰宝马,夭袅带金虫。
翠敛王孙草,香传少女风。
双蛾留且住,相与媚房栊。
注:紫陌(张乔将归江淮)花宜(温庭筠海榴)连乾(吴融寒食洛阳道)夭袅(李贺恼公)翠敛(罗隐杜处士新居)香传(李峤萱)双蛾(白居易醉中戏赠郑使君)相与(太宗赋帘)
佳人 其二十一 清 · 黄之隽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香屑集卷九
佳人窅何许,暮色满房栊。
故绕池边树,轻随箔外风。
乍惊珠缀密,应笑画堂空。
梦得成胡蝶,双飞翠幕中。
注:佳人(顾况苦雨)暮色(太宗秋日即目)故绕(杜甫羌村)转随(王维左掖梨花)乍惊(元稹感石榴)应笑(李贺恼公)梦得(刘威闰三月)双飞(李峤燕)
无题 其五 清 · 黄之隽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出处:香屑集卷二(此卷俱和香奁题次韵)
水香甘似醴,芳霭远如尘。
久雨巫山暗,馀霞洛浦晨。
云鬟方自照,粉泽更宜新。
只待纤纤手,如生小小真。
露浓妆面湿,风动翠娥颦。
步步承罗袜,悠悠思锦轮。
双眉初出茧,比目定为鳞。
玉漏三星曙,金闺二月春。
锦江元过楚,花洞不知秦。
前对芙蓉沼,斜临杨柳津。
应知窗下梦,莫爱橐中珍。
波动疑钗落,池平见月匀。
可怜倾国艳,本自细腰人。
阮籍蓬池上,应休别卧邻。
注:水香(袁皓重归宜春偶成)芳霭(温庭筠宿澧曲僧舍)久雨(杜甫晴)馀霞(段成式小小写真联句)云鬟(裴度中秋夜听歌联句)粉泽(席夔赋得竹箭有筠)只待(太宗咏乌代陈师道)如生(郑符小小写真联句)露浓(元稹表夏)风动(刘禹锡和李相公平泉潭上喜见初月)步步(李群玉赠回雪)悠悠(李适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双眉(陆龟蒙偶作)比目(张希复小小写真联句)玉漏(李贺恼公)金闺(刘宪折杨柳)锦江(杜甫谒先主庙)花洞(吴融和韩侍郎无题倒次元韵)前对(李怀远凝碧池侍宴看竞渡应制)斜临(皮日休渔梁)应知(贯休晚春寄张侍郎)莫爱(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波动(张敬徽采莲曲)池平(杜牧梁秀才见赠二十韵走笔依韵)可怜(张祜吴宫曲)本是(陆龟蒙赠远)阮籍(李夔使至汴州喜逢宋之问)应休(许棠送王侍御赴宣城)
仿雅 其十一 清 · 黄之隽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香屑集卷三
妾遇江南春,青青杨柳陌。
莺鸣春草时,东风杏花坼。
感时花溅泪,红雨花上滴。
忆昔初嫁君,荒娱未央极。
翠幄耀明珰,金盘湛琼液。
今日欢娱尽,良愿睽枕席。
见君常出门,不见入门迹。
容华能几时,恨与前欢隔。
珠帘画不捲,锦衾夜不襞。
枕腻尚残红,颈粉谁怜白。
昔是同枝鸟,今作分飞翮。
注:妾遇(刘希夷江南曲)青青(王维观别者)莺鸣(钱起山居新种花药)东风(沈千运感怀弟妹)感时(杜甫春望)红雨(孟郊同年春宴)忆昔(李白弃妇词)荒娱(元结闵荒诗)翠幄(太宗元日)金盘(韦庄杂体联锦)今日(庾抱别蔡参军)良愿(苏颋和杜主簿春日有所思)见君(邵谒古别离)不见(曹邺思不见)容华(鲍溶秋夜闻郑山人弹楚妃怨)恨与(许浑送韩校书)珠帘(王适古别离)锦衾(王勃临高台)枕腻(元稹会真诗)颈粉(李贺汉唐姬饮酒歌)昔是(姚合寄旧山隐者)今作(白居易古意)
过清河望明陵各题句 其一 长陵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二
六度南巡洪武必瞻庙貌近兹北眺永乐一奠椒浆定鼎燕京排众议而具卓识(永乐十九年将迁都北京诸臣佥云不便主事萧仪侍读李时勉言尤峻切成祖怒杀仪下时勉狱虽不无过当然以燕地负山带海形势雄伟临中夏而控北荒诚所谓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者金元俱建都于此比建康相去天渊成祖就封北平屡经出塞天险地利筹之已熟故即位后决计迁都卓识独断诚非近虑者所可及向批通鉴辑览曾详言之)秘衣天寿示百载更有深谋即异代不能不为护持故乙年是临是兴感慨饰新葺旧爰命水部之臣发价雇工不惜地官之帑逮去冬乃蒇事视季春以落成曰废曰兴都关法戒为恩为怨总拊虚无盖自上浣回銮遇閒每以成什逮兹避暑启跸竣咏遂以登篇忆前载度此横杠哀明陵曾有长句值今日纵观远麓思殷鉴可无各题不拘一律而成近体或古风胥据真踪即仿昔巡书新帙
唐宗明祖弗相殊,唐则失弦明有需。
事偾率多咎齐泰(建文听信齐泰黄子澄之言削藩镇以致召祸燕兵已次高资港方为割地之说实属迂阔论者多右方孝孺而归罪于齐泰黄子澄余以为偾事之咎三人皆不能辞而其祸本则在太祖听信刘三吾之言耳),祸根应识始三吾。
迁京违议辞江国,卜鼎深谋近帝都(此联意已见前序)。
宏制仿成奉天殿,终于无用若为乎(长陵享殿曰裬恩殿重檐九楹制极巍焕与彼奉天殿相仿为自古帝王陵寝所无按明宣宗实录载宣宗尝驻陵下语侍臣云皇祖尝言帝王陵寝有崇奢丽及藏宝玉者皆无远虑云云今长陵规制如此尚得谓之袪奢崇俭乎况为之子孙者又不能慎守神器旋至倾圮苟非我朝为之禁樵苏熏葺治终不免于残坏可见徒崇奢丽之无益也)。
按:唐太宗明成祖皆英雄也其处家门事大同而小异者盖因唐高祖无能为建成元吉之祸又逼故太宗不得不倒行而逆施若明太祖乃有能为者故成祖畏而弗敢即动以待后日然使太祖弗听刘三吾之言立成祖为太子亦可无靖难之祸矣此盖二帝之所遇不同有幸有不幸耳
雪庵碑 清 · 王尔烈
押霁韵
青山阅沧桑,人与泉流逝。
碑字诏来兹,片石功非细。
探奇入千山,稽古感兴替。
坐卧读其间,半皆隆嘉岁(明嘉靖隆庆)。
尤多万历年,衰晚恣壮丽。
最后至香岩,墙背树翳翳。
贞珉屹然存,字有褚虞势。
风雨所泐蚀,岁月难审谛。
一石告我知,隐跃出草际。
曰维唐贞观,航海使星诣。
雪庵异迹闻,赐予有嘉惠。
厥赐碑与牌,碑以表禅慧。
环山为之田,铜牌乃符契。
明碑尽可仆,此碑有攸系。
雪庵方外人,何以感唐帝。
幼安与方彦,德使顽钝励。
芳徽岂不彰,表闾殊未逮。
按:一本题下有序云碑在寺之东廊后大树下屹然露立额篆金公雪庵塔碑六字尚完好馀多不可辨其未剥者字类圣教序颇可观而末行岁月模糊难识傍有前明断碑言其事颇详以为唐太宗遣使赐碑按盛京通志雪庵为元时人何以言唐是必有误疑而阙之姑以俟考又第三句碑字一本作碑以第六句下增榛莽搜龙蛇苔藓积连缀第十二句墙背一本作屋后又风雨所泐蚀以下四句作所识十二三馀者难审谛岁月已模糊伥伥觅无计一石若有知断烂出草际第(第字下脱二字)十六句铜牌乃一本作牌以为第(第字下脱二字)十七句明碑尽可仆以下一本作斯言殊可疑附会滋谬戾金公本元人何以云唐帝残阙未可论姑使云烟卫
重阳有感二首 其二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满帘秋色总凄其1,堤柳飘摇黯淡姿。
遣兴朗吟枫落句2,衔杯聊咏菊开诗。
题糕盛事追前辈3,赐橘荣恩感昔时4。
欲陟高岗频眺望5,那堪佳节雨如丝?
注:(1) 凄其:凄凉悲伤。南朝宋谢灵运《初发石首城》:“钦圣若旦暮,怀贤亦凄其。”唐杜甫《晚登瀼上堂》:“凄其望吕葛,不复梦周孔。”
(2) 枫落:语出《新唐书文艺传上崔信明》:“信明蹇亢,以门望自负,尝矜其文,谓过李百药,议者不许。扬州录事参军郑世翼者,亦骜倨,数恌轻忤物,遇信明江中,谓曰:‘闻公有”枫落吴江冷“,愿见其余。'信明欣然多出众篇,世翼览未终,曰:‘所见不逮所闻。'投诸水,引舟去。”后遂以“枫落吴江”借指诗文佳句。宋辛弃疾《玉楼春》词:“旧时枫落吴江句,今日锦囊无着处。”亦省作“枫落”。宋陆游《秋兴》:“才尽已无枫落句,身存又见雁来时。”
(3) 题糕:指唐刘禹锡重阳题诗不敢用“糕”字的故事。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九:“刘梦得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宋子京以为不然。故子京《九日食糕》有咏云:‘飙馆轻霜拂曙袍,糗餈花饮斗分曹。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世豪。'”后遂以“题糕”作为重阳题诗的典故。
(4) 赐橘荣恩:唐太宗曾于九月九日在蓬莱殿赐群臣橘。宋姚勉《回陈守招登高》:“自愧寒踪,但有桑苎煎茶之具;伫观盛事,即膺蓬莱赐橘之荣。”
(5) 陟(zhì音至):登。《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岗,我马玄黄。”
怀国瑞侄女(集句) 晚清 · 费墨娟
五言绝句 押庚韵
通宵寐不成1,寂寂曙风生2。
空馆相思夜3,寒猿断续声4。
注:(1) 宋孟贯《宿山寺》:“溪山尽日行,方听远钟声。入院逢僧定,登楼见月生。露垂群木润,泉落一岩清。此景关吾事,通宵寐不成。”
(2) 唐金厚载《风不鸣条》:“寂寂曙风生,迟迟散野轻。露华摇有滴,林叶袅无声。”按:抄本作“窗竹易风生”,今正。
(3) 唐李群玉《寄韦秀才》:“荆台兰渚客,寥落共含情。空馆相思夜,孤灯照雨声。”
(4) 唐李世民《入潼关》:“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
步三兄原韵二首 其二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香飘丹桂报新秋,有志功名未白头。
弹指1千军横扫去,锦标2联夺步瀛洲3。
注:(1) 弹指:用手指轻轻一弹。比喻从容不迫,力敌千军。这里所说的“弹指”,与比喻时间短暂的“弹指”意义不同。
(2) 锦标:据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载,唐卢肇与同郡黄颇齐名,颇富肇贫。两人同赴举,郡牧轻肇,于离亭唯独饯颇。明年,肇状元及第而归,刺史惭恚,延请肇看竞渡,肇于席上赋诗曰:“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衔得锦标归。”后即以“锦标”为状元及第之典。
(3) 步瀛洲:指士人得到荣宠,如登仙界。唐太宗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胡三省注:“自来相传海中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人不能至,至则成仙矣,故以为喻。”
并陇纪程诗 其三十二 清末至现当代 · 杨恩元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忆昔神尧举义师,亦逢霖雨阻行期。
若非泣谏惊安寝,帝业何能定始基。
注:高祖由太原起兵,行至霍邑,阻雨,馈运不继,欲还师。已下令明日返太原,太宗欲谏,会高祖已寝,因至寝门而泣。高祖惊起问故,太宗极陈安危所系,断不宜还。高祖悟,遂复进师。见《通鉴》。
东宁百咏 其六 清末至民国 · 苏镜潭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慷慨临戎一纸书,仲坚无意霸扶馀。
天教两岛沦金厦,忍见儿曹走传车。
作者注:「永历二十三年(1669)春二月,清廷下旨展界。七月,刑部尚书明珠、兵部侍郎蔡毓荣至福州,与靖南王耿继茂、总督祖泽沛集泉州议和,命兴化知府慕天颜赉诏书入台。经不奉诏,乃复继茂书曰:『捧读华翰,有「诚来诚往,延揽英雄」之语,虽不能从,然心异之。执事中国英豪,天人合徵,金戈铁马之雄,固自有在;而谆谆所言,尚袭游说之后谈,宁犹是不相知者之论乎?东宁偏隅,远在海外,与版舆渺不相涉,虽居落部曲,日与为邻,正如张仲坚远绝扶馀,以中土让太原公子,执事亦知其意乎?所云贵朝宽仁无比,远者不论,以耳目所闻见言之,如方国安、孙可望,岂非尽忠贵朝者?今皆何在?往事可鉴,足为寒心。执事倘能以延揽英雄、休兵息民为念,即静饬部曲,慰安边陲;羊陆故事,敢不勉承?若夫疆场之事,一彼一此,胜负之数,自有天在。得失难易,执事自知,亦毋庸赘也。』明珠知不可说,遂偕毓荣北归,而和议止。三十五年(1681),经薨,子克塽嗣。越二年,靖海将军施琅克澎湖,克塽奉印绶降,而明朔乃亡,凡三世、三十有八年。」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寿张秘书长岳军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求之昔贤,在汉为萧曹,在唐为杜房,在宋为韩范;
岿然大老,其量若江海,其施若霖雨,其寿若冈陵。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张群(1889.05.09——1990.12.14),字岳军,四川省华阳县(今属天府新区)人,国民党元老。1908年赴日本,就读振武学堂,与蒋介石为同学,其后曾参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1927年起先后任国民政府兵工署长,上海市长,湖北省主席,国民政府外交部长(1935.12-1937.3);之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1938.1-1939.12),四川省政府主席等职。抗战胜利后作为国民党方面三个代表之一参与国共谈判。1947年4月到1948年5月任行政院长,后任重庆绥靖公署主任,西南军政长官,行政院政务委员。1990年12月14日病逝台北。
成氏有骈文《张群先生寿序》,另有诗《寿张“秘书长”岳军七十》。成氏去世时,张群赠挽额“文藻流芬”。
萧曹:指汉开国功臣萧何与曹参。
杜房:唐代宰相杜如晦房玄龄的合称。
韩范:宋代韩琦与范仲淹的合称。
大老:出自《孟子•离娄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二老,指伯夷、姜太公。后用为对年高望重者的敬称。
霖雨:犹甘霖。 殷王(高宗)武丁立傅说为相,命之曰:“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见《书•说命上》。后因用作称美贤相济世之典。
冈陵:用九如典,《诗经•小雅•天保》如冈如陵。
笺:
1.寿张秘书长岳军七十:
冠履堂七十人,棠阴楚蜀记犹新;曾从海遖驯蛟鳄,直遣天骄慑凤麟,光射青城千里月,暖分黄阁万家春,中兴正要陈金鉴, 长健岩廊百岁身。
2.萧曹遇汉高祖,杜房遇唐太宗,韩范遇宋仁宗,皆得时之臣。
3.此等“自对”作法,今人广用之,然少有切者如斯耳,私以为应以浏亮稳切而不炫技为上佳。且全联浑然练达,如长河骏奔,更是其佳处。
成氏有骈文《张群先生寿序》,另有诗《寿张“秘书长”岳军七十》。成氏去世时,张群赠挽额“文藻流芬”。
萧曹:指汉开国功臣萧何与曹参。
杜房:唐代宰相杜如晦房玄龄的合称。
韩范:宋代韩琦与范仲淹的合称。
大老:出自《孟子•离娄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二老,指伯夷、姜太公。后用为对年高望重者的敬称。
霖雨:犹甘霖。 殷王(高宗)武丁立傅说为相,命之曰:“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见《书•说命上》。后因用作称美贤相济世之典。
冈陵:用九如典,《诗经•小雅•天保》如冈如陵。
笺:
1.寿张秘书长岳军七十:
冠履堂七十人,棠阴楚蜀记犹新;曾从海遖驯蛟鳄,直遣天骄慑凤麟,光射青城千里月,暖分黄阁万家春,中兴正要陈金鉴, 长健岩廊百岁身。
2.萧曹遇汉高祖,杜房遇唐太宗,韩范遇宋仁宗,皆得时之臣。
3.此等“自对”作法,今人广用之,然少有切者如斯耳,私以为应以浏亮稳切而不炫技为上佳。且全联浑然练达,如长河骏奔,更是其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