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湖州吴山端禅师语录序 宋 · 刘谊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光绪《归安县志》卷二○
禅师讳净端字明表,族姓丘氏,本贯湖州归安人也。
受业吴山解空院,得法于临安龙华院齐岳禅师
一参宗匠,顿悟全机,解不存玄,见量颖脱,三千法席,众少投机。
退隐本山,自号安闲和尚
行将赴官南方,因入山礼师,又有偈赠曰:「天公不见过,祇为肚皮大。
奉劝刘谊翁,为官依此做」。
言咏玄妙,于里中石壁间诗颂颇多,皆如寒山拾得之流,谛寔至理,或有可观。
师以无碍辨才,中传富于有缘法施,故序。
按:《吴山净端禅师语录》卷首,续藏经二编第三一套第三册。
端禅师行业记 宋 · 刘焘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九
宋故吴山端禅师讳净端字明表俗姓丘氏吴兴归安人也。
丞相舒王道德之学,出言为经,局贯九流,尤味禅悦。
常见师偈颂,称之曰:「有本者如是尔」。
观文吕太尉留意内典,多所论著,天下缁衲鲜获印可。
尝道过吴山,停舟相访,一语相契。
谪居宣城,屡书招延,馆之数月。
丞相章申公神锋高峻,一世龙门,疏请传法灵山坟寺,奏赐命服,曲留累年。
师与诸公谈道之际,不可少屈,飘如浮云,去来唯己,未尝肯以名位惜词色也。
三公之尊重师如此,则其道行不言可信,而其高风遗韵,流通后世,为不诬矣。
始住长兴寿圣时,有号回头者倡于嘉禾,眩惑愚俗,诳妄方炽,数州之人施予山积。
适过邑境,见师于佛殿,师击其首,回头罔测,赪面无语,师顾谓之曰:「龙头蛇尾尔」。
遂惭汗而奔。
吕公座尝遇妖人,众咸以为神异,师一言折之,即知其妄,不复与语,后伏诛。
其高鉴远识类皆如此。
后至京师圆照禅师尚在惠林,师往礼焉,圆照迎谓曰:「非端师子耶」?
师作师子势,圆照以俚语探之,师随继以伽陀,圆照为笑而肯焉。
申公时典机政,欲留师都城,闻之,不告而返。
其所驻锡之地如寿圣、西余、孝感、章法之类,聊复尔耳,不得其意即去,人竞挽之,不还顾也。
师生而慕佛,六岁弃家,精于习诵,其师保暹数欲度之,非其愿也。
二十六岁,遂以策试应格。
既受具戒,始从净觉仁岳师天台教观,听《首楞严》。
至七处徵心,八还辨见,以颂自跪,净觉览之,谓曰:「往矣,汝当以禅得法者」。
后参宝齐岳禅师,临济宗风,室中默契,即出庭下,翻身自掷,众骇异之。
后观倡戏,至弄师子,益有警悟,故问答之际,多为奋迅之容,由是称师端师子云。
素不学诗,应声成偈,天然自韵,咸有可观,脍炙人口,多能道之,或以比寒山拾得
其逆知未来,迎事与人道意中语,应若合符节,亦莫而致诘也。
还,乃居吴山寺,食粮不给,每乘扁舟,将行所诣,舟人告以风逆不可行,曰:「何往而顺」?
舟人指所向,即飘飏乘兴而去。
足未及岸,岸上人望见,争迎拜信施,󸓵载而归。
楮中无一毫之畜,有施者随辄散之,至或穷冬解絮扶纩乞寒者,愿以破絮自裹,人闻,立遣衣易之。
或议其乞邻为惠,似近名者。
曰:「不然,吾赤露,人或见怜,若彼即冻死矣」。
其用意多称是,虽其行若游戏,自在党荡,无所拘关者。
而诵《妙法华经》,未尝虚日,持戒严洁,未尝破犯。
奉亲至孝,养之终身,死葬山侧。
恤患念贫,传方赋药,虽老不倦。
自号安闲和尚,芒鞋筇杖,遇溪山胜处,披蓑戴笠,行歌渔父,人遽能宁,热恼者顿获清凉,拘窘者暂成乐易。
凡所至处,兴尽欲返,虽积金留之,不少驻足也。
名公钜卿舟及吴兴,必首问师起居状。
自为二陶器,曰:「死则此埋之」。
素无病恼,崇宁二年十二月初五日忽谓寺众曰:「吾缘谢已,今日矣」。
索汤与浴,留颂辞众,歌渔父数声,一笑,整衣趺坐而化。
即以陶器瘗于归云庵下,实明年正月初七日也,俗寿七十四岁,僧腊四十九年。
师本受业于吴之解空,其徒舍本逐末,犯义毁戒,至靡不为。
师游学出山久,比归,一切屏斥,荤血瓶罂不以入门,与俗方隔。
始延灵照讲师为之肄业,复得方阳居士陆懿野翁先生,先后表里。
营求香积,补苴鏬漏,迄今遂为净众名刹。
度徒弟若孙四十四人:常照、宗礼宗鉴皆以其学传法立众,知名于时。
予方髧髦,师一面即相叹异。
比窃登科第,朝廷补外投闲,备更幽患。
每从师游,必曰:「我死为作碑」。
师入灭云久,随世推迁,顾以此愿未偿为恨。
宗鉴为疏始末,一夕而文就,且以词系之。
其铭曰:
由禅而教,如骈罗万象,而触鉴斯照,则乌往而非要?
由教而禅,顺风恬波,而挽以过船,亦左右而逢源。
端师子,饱学乎经论,而自得乎蹄筌。
宝公神悟寒山之微言,普化之直裰,而船子之钓竿也。
其可形似者,见其人矣;
其不可即者,孰知其天乎?
觉悟教院住持、传天台教法孙真悟大师宗鉴立石。
阳羡钮完同弟宁模刻。
按:《吴山净端禅师语录》卷下,续藏经第二编第三一套第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