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四皓图(1) 明 · 岳正
汉高骑马鞭群雄,驾驭不到商山中。
山中潜龙惜鳞甲,肯与走狗同牢笼。
野鸡宫中颜色老,恩爱何人为最好。
戚姬未彘惠统危,鹤书急走商山道。
山中潜龙始一来,楚歌楚舞双徘徊。
抚图令人长叹息,叹息留侯真有才。
注:
(1)四皓:秦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隐于商山,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传说汉高祖敦聘不至,吕后用张良策,令太子卑词安车,召此四人与游,因而使高祖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消除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意图。
直隶总督胡季堂奏报二麦约收九分有馀诗以志慰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十八
报少收多率弗问(今年直𨽻所属地方春夏雨泽频沾二麦长发畅茂结穗盈畴将次刈穫据胡季堂奏易州所属约收十分永平保定河间天津正定顺德广平大名定州所属约收九分有馀顺天府遵化州冀州赵州深州所属约收九分宣化承德府所属约收七分有馀合计通省各府州属约收九分有馀虽未逮十分已为上稔地方官所报收成分数每有因年岁丰稔将所收实数稍为减报者子向置弗问即如此次直𨽻所报麦收九分有馀或尚不止此更属佳事予惟以慎重民瘼为怀正不必以收多报少致询尔),报多收少切询之(各省或间遇歉收每先事咨询地方官不得将收成分数以少报多稍存粉饰之见)。
诩丰讳歉恒为戒,六十三年一念兹。
按:予自御极以来于各省雨旸岁收刻萦怀抱六十馀年如一日每值收成丰稔惟益增虔惕或间遇一隅歉收必再四驰询各该督抚不得稍有讳匿其稔收地方或所收之数浮于所报之数率置之不问诚以丰不可诩而歉不宜讳惟愿各省大吏体此意以子惠黎元庶不负牧民之责即如此次直隶所报麦收分数盖因宣化承德二府属向来不种秋麦所报分数较少通省牵算裒多益寡尚得九分有馀此实上稔之占允堪欣慰即所收已逮十分亦宁存戒满之念不敢稍涉誇诩也爰识此以明予志
寿许资政静仁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齿冠洛耆,望侔商皓;
书先人老,心与天游。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许世英(1873——1964.10.13),字静仁,号俊人,晚年别号双溪老人,安徽省至德县(今东至县)人。19岁中秀才,光绪23年(1897)以拨贡生选送京师参加廷试,得一等,以七品京官分发刑部主事,从此跻身官场,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期,宦海浮游60余年,成为中国近代政坛上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1949年移居香港。1950年赴台,受聘"总统府资政"。1964年病逝于台北。终年91岁,有《雪楼纪事》、《双溪诗存》等著作传世。
成氏有诗《社集赋上许(静仁)张(鲁恂)二耆老》《读许静老《读许静老<雪楼记事>赋此奉尘,即以为寿》《寿许静老》,骈文《记双溪老人诗叶》《许静仁先生九秩寿序》。许世英有亲笔所书《惕轩仁兄瀛洲校士记》七绝一首,另有诗《壬辰五月奉题惕轩<瀛洲校士记>》。
洛耆:“洛社耆英”的省称。文潞公慕香山九老,乃集洛中年德高者为耆英会,就资圣院建大厦,曰耆英堂,命闽人郑奂画像其中,共十二人,文彦博、富弼、席汝言、王尚恭、赵丙、刘况、冯行已、楚建中、王谨言、张问、张焘、王拱辰。独司马光年未七十,潞公用香山狄兼谟故事,请温公入社。见明代张岱所著《夜航船》。
侔:相等。
商皓:“商山四皓”的简称。汉初商山四个隐士。名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高祖召,不应。后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留侯计,迎四皓,使辅太子。一日四皓侍太子见高祖。高祖曰:“羽翼成矣。”遂辍废太子之议。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书先人老:化用孙过庭《书谱》:“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天游:谓放任自然。《庄子·杂篇·外物》胞有重阆,心有天游。
笺:读许静老《雪楼记事》,赋此为寿:
老圃秋容好,新开介寿筵;东溟钓鳌手,西伯梦熊年;月旦甄多士,星槎领众仙;清言关国故,喜诵雪楼篇。
成氏有诗《社集赋上许(静仁)张(鲁恂)二耆老》《读许静老《读许静老<雪楼记事>赋此奉尘,即以为寿》《寿许静老》,骈文《记双溪老人诗叶》《许静仁先生九秩寿序》。许世英有亲笔所书《惕轩仁兄瀛洲校士记》七绝一首,另有诗《壬辰五月奉题惕轩<瀛洲校士记>》。
洛耆:“洛社耆英”的省称。文潞公慕香山九老,乃集洛中年德高者为耆英会,就资圣院建大厦,曰耆英堂,命闽人郑奂画像其中,共十二人,文彦博、富弼、席汝言、王尚恭、赵丙、刘况、冯行已、楚建中、王谨言、张问、张焘、王拱辰。独司马光年未七十,潞公用香山狄兼谟故事,请温公入社。见明代张岱所著《夜航船》。
侔:相等。
商皓:“商山四皓”的简称。汉初商山四个隐士。名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高祖召,不应。后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留侯计,迎四皓,使辅太子。一日四皓侍太子见高祖。高祖曰:“羽翼成矣。”遂辍废太子之议。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书先人老:化用孙过庭《书谱》:“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天游:谓放任自然。《庄子·杂篇·外物》胞有重阆,心有天游。
笺:读许静老《雪楼记事》,赋此为寿:
老圃秋容好,新开介寿筵;东溟钓鳌手,西伯梦熊年;月旦甄多士,星槎领众仙;清言关国故,喜诵雪楼篇。
寿钱顾问公来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平生富革命精神,壮志远承钱武肃;
晚岁备中枢顾问,大年差比夏黄公。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钱公来(1886——1969),原名钱惠生,字希古,辽宁奉天镇安(今辽宁黑山)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6年随朱霁青蒙边光复军起义,进攻艾棱镐失败后赴吉林屯垦。辛亥革命时,蓝天蔚在烟台宣布独立,组织关外都督府,被任为辽西招抚使,运动东北革命武装赴烟台应援。1912年任同盟会奉天支部文事部长。1916年响应护国战争,在山东参加讨袁(袁世凯)。1924年任奉天党务筹备委员会兼吉林、黑龙江、哈尔滨通讯联络员。1925年朱霁青在哈尔滨组织东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第一师师长,参加讨伐张作霖。九一八事变时,组织东北义勇军抗日。1936年后任东北大学教授。1937年随国民党政府迁至武汉,次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1949年向蒋介石献策支持内蒙古德王反共。同年去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著有《钱公来先生全集》。
钱公来有诗《一九五一年秋和惕轩“委员”高闱典试》。
钱武肃: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钱王陵。此处切姓。
中枢:中央。 出自汉扬雄《太玄》《周》:“植中枢,周无隅。”此处应为总统府。
夏黄公:汉初隐士。姓崔名广,字少通。隐居夏里,故号夏黄公。为“商山四皓”之一。
笺:钟雨亭贺月三叔曾孙亦请新婚联:
渭水后人来,寿算直超姜尚父;
商山高士隐,德声窃比夏黄公。
钱公来有诗《一九五一年秋和惕轩“委员”高闱典试》。
钱武肃: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钱王陵。此处切姓。
中枢:中央。 出自汉扬雄《太玄》《周》:“植中枢,周无隅。”此处应为总统府。
夏黄公:汉初隐士。姓崔名广,字少通。隐居夏里,故号夏黄公。为“商山四皓”之一。
笺:钟雨亭贺月三叔曾孙亦请新婚联:
渭水后人来,寿算直超姜尚父;
商山高士隐,德声窃比夏黄公。
寿王资政云五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盐梅赞化,棫朴兴才,一老猷为殊卓卓;
著作如林,图书有府,百年名业自堂堂。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王云五(1888.7.9~1979),名鸿桢、字日祥、号岫庐,笔名出岫、之瑞、龙倦飞、龙一江等。现代出版家、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出生于上海。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907年春任振群学社社长。1909年任闸北留美预备学堂教务长,1912年底任北京英文《民主报》主编及北京大学、国民大学、中国公学大学部等英语教授。1921年,由胡适推荐到商务编译所工作。在这商务印25年时间里,坚持以“教育普及、学术独立”为出版方针;王云五改革商务的机构组织,编辑《百科小丛书》、出版世人瞩目的《万有文库》、《中国文化史丛书》、《大学丛书》等大型丛书,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以平民化的出版视角、商业化的经营手段,带领商务走向新的出版辉煌,为我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大量贡献。2013年《王云五全集》出版。1979年在台湾病逝。
成氏有诗《寿王云五先生七十》《一九五六年高闱赋尘王“典试委员长”云五》《寿王云老九十》。
盐梅:指宰相之才。应切王云五台湾曾任行政院副院长,“总统府”资政等职事。
赞化:赞助教化。语本《礼记·中庸》:“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棫朴:《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棫,白桵;朴,枹木。意谓棫朴丛生,根枝茂密,共相附着;喻贤人众多,国家蕃兴。见毛传。后也用以喻人才众多。
猷为:指功业。清沈钦圻《生祠》诗。华文表德行,大论抒猷为。
笺:
1.寿王云五先生七十:
宝书不负少年身,雪案研摩契道真;早定丹铅千载业,卓为黄绮一流人;经邦已任盐梅重,选士还看棫朴新,七十为公歌发轫,百龄重纪凤城春(时贤有人生七十开始之说)。
2.寿王云老九十:
堂堂开国数英耆,岭表今瞻海鹤姿,化洽盐梅邦有庆,材抡杞梓道无私,书城万轴弘沾溉,文运千秋仗护持,望并绮黄身更健,汉廷嘉瑞纪商芝。
成氏有诗《寿王云五先生七十》《一九五六年高闱赋尘王“典试委员长”云五》《寿王云老九十》。
盐梅:指宰相之才。应切王云五台湾曾任行政院副院长,“总统府”资政等职事。
赞化:赞助教化。语本《礼记·中庸》:“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棫朴:《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棫,白桵;朴,枹木。意谓棫朴丛生,根枝茂密,共相附着;喻贤人众多,国家蕃兴。见毛传。后也用以喻人才众多。
猷为:指功业。清沈钦圻《生祠》诗。华文表德行,大论抒猷为。
笺:
1.寿王云五先生七十:
宝书不负少年身,雪案研摩契道真;早定丹铅千载业,卓为黄绮一流人;经邦已任盐梅重,选士还看棫朴新,七十为公歌发轫,百龄重纪凤城春(时贤有人生七十开始之说)。
2.寿王云老九十:
堂堂开国数英耆,岭表今瞻海鹤姿,化洽盐梅邦有庆,材抡杞梓道无私,书城万轴弘沾溉,文运千秋仗护持,望并绮黄身更健,汉廷嘉瑞纪商芝。
又(寿王资政云五)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于东阁嘉猷而外,富汪洋浩瀚之文,萤案夜生光,是能论同甫中兴,志茂先博物;
乃南维间气所钟,与山阜冈陵并寿,燕居天锡嘏,那用食安期仙枣,茹绮里灵芝。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云老常夜起写作,故以萤案为喻。
东阁:《汉书·公孙弘传》:“时上方兴功业,娄举贤良。弘……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合以延贤人,与参谋议。 ”注:“合者,小门也,东向开之,避当庭门而引宾客,以别于掾史属官也。”后因以东合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也作“东阁”。另为明清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洪武 十五年始置。 清 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嘉猷:治国的好规划。
同甫中兴:同甫,南宋爱国词人陈亮的字。有《中兴五论》。
茂先博物: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张华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
南维:待考。
与山阜冈陵并寿:《诗·小雅·天保》九如典。
燕居:退朝而处,闲居。出自《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安期仙枣:《史记·孝武本纪》少君言于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绮里灵芝:绮里,绮里季.传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避乱隐居,称商山四皓,作歌曰:“漠漠商洛,深谷威夷。晔晔紫芝,可以疗饥。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题作《采芝操》。唐人作《紫芝曲》,亦称《紫芝歌》、《紫芝谣》。亦泛指隐逸避世之歌。
笺:清代何绍基 黄鹤楼仙枣亭联 :
千年仙枣不留核;
五月落梅犹有花。
东阁:《汉书·公孙弘传》:“时上方兴功业,娄举贤良。弘……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合以延贤人,与参谋议。 ”注:“合者,小门也,东向开之,避当庭门而引宾客,以别于掾史属官也。”后因以东合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也作“东阁”。另为明清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洪武 十五年始置。 清 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嘉猷:治国的好规划。
同甫中兴:同甫,南宋爱国词人陈亮的字。有《中兴五论》。
茂先博物: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张华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
南维:待考。
与山阜冈陵并寿:《诗·小雅·天保》九如典。
燕居:退朝而处,闲居。出自《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安期仙枣:《史记·孝武本纪》少君言于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绮里灵芝:绮里,绮里季.传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避乱隐居,称商山四皓,作歌曰:“漠漠商洛,深谷威夷。晔晔紫芝,可以疗饥。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题作《采芝操》。唐人作《紫芝曲》,亦称《紫芝歌》、《紫芝谣》。亦泛指隐逸避世之歌。
笺:清代何绍基 黄鹤楼仙枣亭联 :
千年仙枣不留核;
五月落梅犹有花。
寿黄先生君璧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押麻韵
明时黄绮隆天爵;旷代丹青蔚国华。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黄君璧(1898——1991),原名允瑄,晚号君翁,本名韫之,以号行,广州南海人。中国现代著名国画艺术家、教育家。父仰荀,家藏甚富。早年毕业于广东公学,后从画家李文显游,并与粤东藏家交往。致力于山水画,尤以画云水瀑布为长。1929年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1937年后历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等。1949年迁居台湾,任今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主任。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传统功底深厚,经历了现代中国画的继承、演变、革新的过程。出版著作《黄君璧画集》、《黄君璧书画集》等。
成氏有诗《君璧教授惠贻佳绘,赋谢》。
黄绮:指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
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出自《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笺:君璧教授惠贻佳绘,赋谢:
旷代荆关手,丹青照海赢,皋比前席拥,螺黛远山分,馀事耽黄卷,高怀寄白云,尺缣今所宝,持赠谢殷勤。
成氏有诗《君璧教授惠贻佳绘,赋谢》。
黄绮:指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
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出自《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笺:君璧教授惠贻佳绘,赋谢:
旷代荆关手,丹青照海赢,皋比前席拥,螺黛远山分,馀事耽黄卷,高怀寄白云,尺缣今所宝,持赠谢殷勤。
挽张资政怀九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炳灵江汉,弼建新邦,立朝总风度推公,余事孤鸿传雅咏;
比迹绮黄,默匡宏业,华国以文章许我,平生一鹗负深期。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民国四十九年九月,考试院第三届院长暨考试委员就职典礼,先生奉总统蒋公命,莅院监交,致辞时,承于不佞盛加奖饰,语见考铨月刊,兹不录。
张知本,见【寿联7.寿张资政怀九】。
炳灵江汉:炳灵:焕发灵气,或为显赫的英灵。。《文选·左思<蜀都赋>》:“近则江汉炳灵,世载其英。”吕向注:“炳,明也;载,犹生也。谓江汉明灵,故代生贤哲。”
立朝:指国君在位或大臣执政于朝。 出自《史记·商君传》:“君之危若朝露,……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
风度推公:张九龄虽被罢相,其翩翩神采仍让玄宗念念不忘,其后每逢荐引公卿,玄宗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此处疑用此典切姓。
孤鸿传雅咏:疑唐张九龄《感遇》诗之四:“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比迹:齐步;并驾。谓彼此相当。
绮黄: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的合称。
一鹗:鹗,大雕。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汉书·邹阳传》:“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汉末孔融荐祢衡,即引用此语。见汉孔文举(融)《荐祢衡表》。
笺:此联尤少套语,更见深情。全联读罢,犹能感其哀思之情于联句间流转,隐而不露,哀而不伤。
张知本,见【寿联7.寿张资政怀九】。
炳灵江汉:炳灵:焕发灵气,或为显赫的英灵。。《文选·左思<蜀都赋>》:“近则江汉炳灵,世载其英。”吕向注:“炳,明也;载,犹生也。谓江汉明灵,故代生贤哲。”
立朝:指国君在位或大臣执政于朝。 出自《史记·商君传》:“君之危若朝露,……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
风度推公:张九龄虽被罢相,其翩翩神采仍让玄宗念念不忘,其后每逢荐引公卿,玄宗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此处疑用此典切姓。
孤鸿传雅咏:疑唐张九龄《感遇》诗之四:“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比迹:齐步;并驾。谓彼此相当。
绮黄: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的合称。
一鹗:鹗,大雕。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汉书·邹阳传》:“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汉末孔融荐祢衡,即引用此语。见汉孔文举(融)《荐祢衡表》。
笺:此联尤少套语,更见深情。全联读罢,犹能感其哀思之情于联句间流转,隐而不露,哀而不伤。
呈沚斋先生谢教 当代 · 林英男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蓬去随风日,归来画虎心。
悭缘无四皓,辄尔动高吟。
水瑟波犹荡,圯桥月未沈。
孤桐焚爨下,嚗嚗岂徽音。
注:蓬去句:曹植: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蓬草遇风而飞,用以喻人之流离飘零。
画虎:《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四皓:据《史记·留侯世家》: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避秦乱,隐商山,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高祖召,不应。
圯桥:《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尝閒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孤桐句:《后汉书·蔡邕列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画虎:《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四皓:据《史记·留侯世家》: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避秦乱,隐商山,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高祖召,不应。
圯桥:《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尝閒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孤桐句:《后汉书·蔡邕列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