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马伯庸少监经筵官虞司业诗韵 元 · 张养浩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簪绅星聚掖垣西,芸蕳含光动列奎。
日上嵎夷鸣䌽凤,春生灵囿育斑麛。
宽仁自弭桑林异,浚哲谁云大麓迷。
佔毕小臣叨进读,涓埃无补愧栖栖。
文忠集:自注:伯庸内翰继学中郎唱酬「河」字韵诗,往返数四,愈出愈奇,然两军相薄,短兵相接,鏖战争胜,未遑退舍。鲁仲连之徒闻之,故特射一矢以解其纷。
戴真人归越 元 · 虞集
戴先生,日饮五斗醉不得,再饮一石不肯眠。
昨从桃源来,两袖携风烟。
长安道上小儿女,拍手拦道呼神仙。
马如游龙花如雨,蹴踏春秋作朝暮。
东方不作窗间戏,上帝还令海边去。
海边玉虹夜不收,贝宫珠阙皆蛟虬。
芝田玉树久相待,天上老仙那肯留。
戴先生鉴湖之水三千丈,不可以鉴可以酿。
明朝亦脱锦袍去,与汝酣歌钓船上。
注:田汝成《西湖志馀》云:虞伯生际遇文宗,置奎章阁学士顺帝明宗子,文宗忌之,远窜海南。诏书有曰:「明宗在北之时,自以为非其子。」伯生笔也。文宗晏驾,宁宗立,八月崩,国人迎顺帝立之。伯生时在江西,诏以皮绳缚腰,马尾缝眼,夹两马间,逮捕至大都。嫉之者为十七字诗曰:「自谓非其子,如今作天子。传语老蛮子,请死。」至则以文宗亲改诏稿呈,顺帝览之曰:「此我家事,岂由尔书生耶!」遂得释。两目由是丧明。按《元史》,伯生在文宗朝,中丞赵世安尝以病目就医为请。幼君殂,大臣用至大故事,召诸老臣赴上都议政,在召列。马祖常使人告之曰:御史有言,乃谢病归。无马尾缝眼之事,稗史流传,恐未足以徵信也。
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 其十二 上都分院 元 · 黄溍
 押阳韵
晨兴过桓州,旭日生苍凉。
举头见觚棱,金碧何巍煌!
洪河贯其前,青山环四傍。
暮投玉堂署,鳌峰屹中央。
升阶旅群彦,官烛分馀光。
琴册森在侧,谈笑来清觞。
列坐无所为,陈诗咏黄唐
帝乡岂不乐,父母远莫将。
起视云汉低,垂星烂寒芒。
南飞有冥鸿,邈哉天际翔。
注:危素撰神道碑:至顺二年,用马文贞公之荐,召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扈从至开平,作纪行诗十有二篇,世盛传之。草堂雅集:右纪行诗十二首,虞伯生题曰:「少陵入蜀路崎岖,故有凄凉五字诗;应奉为官随翠辇,固应同调不同辞。」
龙虎台应制 元 · 马祖常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石田文集卷三
龙虎台高秋意多,翠华来日似鸾坡
天将山海为城堑,人倚云霞作绮罗。
周穆故惭《黄竹赋》,汉高空奏《大风歌》。
两京巡省非行幸,要使苍生乐至和。
元史:文宗尝驻跸龙虎台祖常应制赋诗,尤被叹赏,谓中原硕儒惟祖常云。
题叶氏四爱堂 元 · 马祖常
 出处:皇元风雅卷之四
幽兰有贞性,佳菊有至节。
娟娟出水莲,露下玉洗白。
杲杲空谷,岁晏立冰雪。
属爱在君子,畜之以为德。
按:至顺癸酉四月十三日侍讲伯生老友遣子邀予赋诗愧不能工姑此以塞命也祖常再拜
滦京杂咏一百八首 其一百七 元 · 杨允孚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试将往事记从头,老鬓征衫总是愁。
天上人间今又昔,滦河珍重水长流。
滦京杂咏:罗大已跋:杨君以布衣从当世贤士大夫游,襆被出门,岁走万里。耳目所及,穷西北之胜,具江山人物之形状,殊产异俗之瑰怪,朝廷礼乐之伟丽,尤喜以咏歌记之。予索居,闻见甚狭,独窃爱中台马公祖常、奎章虞公集翰林柳公贯,时能以雄辞妙笔,写其一二;今得杨君是,又为增益所未见,俯仰今昔,又一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