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与某人书(绍熙五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一六
恭叔尚未至,只文叔到已两日矣。见约诚之在此相聚也。
按:《宋文宪公文集》卷四六《题朱文公手帖》,四部丛刊本。
梦中作四首 其四 宋末元初 · 林景熙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珠凫玉雁又成埃,斑竹临江首重回。
犹忆年时寒食祭,天家一骑捧香来。
遂昌杂录:当发陵时,林景熙故为丐者,背竹箩【竹箩 「箩」原作「篱」,据遂昌杂录改。】 ,挟竹夹,遇物夹投箩中。潜铸金牌系腰间,贿西僧求得高孝两陵骨,贮两函,葬东嘉。故梦中作诗有「双匣亲传竺国经」之句。
徐沁金华游录注云:杨琏真伽发陵事,诸书纪载岁月不同。按元史:世祖至元二十一年九月丙申,以江南总摄杨琏真伽发宋陵冢所收金银宝器,修天衣寺。又按宋文宪书穆陵遗骼事及丘文庄续资治通鉴皆云:至元二十一年甲申,僧嗣占、妙高上言,欲毁宋会稽诸陵,江南总统杨琏真伽与丞相桑哥表里为奸,明年乙酉正月,奏请如三僧言。盖其谋始于甲申,而成于乙酉,与周草窗密癸辛杂识年月正同。是时会稽唐玉潜珏、永嘉林景熙德阳、郑宗仁朴翁与皋羽咸主王监簿家,协谋收掩陵骨,故别玉潜作冬青树引以纪其事。而景熙答皋羽诗亦有「夜梦绕句越,落日冬青枝」,岂非诸公共事之明證乎?彭山季本以皋羽引中有「白衣种年星在尾」之句,谓与罗云溪有开唐义士传岁次戊寅之说相合。善乎彭玮解之曰:「星在尾者,寅月也,此即乙酉正月耳。」
宋诗纪事云:六陵遗骨,癸辛杂识、辍耕录俱云葬兰亭。若云高孝两陵林携葬东嘉,则诗中所云「水到兰亭转呜咽,不知真帖落谁家」,又何谓耶?当以周草窗、陶南村所纪为是,而景熙则共事之人也。梦中诗系唐玉潜作,云景熙作者非。
案:梦中诗明言双匣,自系指高孝两骨。当时弃骨草莽,玉潜托诸少年于仓皇急遽中,只求收得遗骸,岂能于诸陵之骨全无遗漏?更何能辨别分明?德旸自伪为丐者,又潜用金牌贿求,故能得二陵之骨,其馀亦不能尽得,可知其事之难。若疑「水到兰亭」句为无谓,则林所收者自瘗东嘉,唐所收者自瘗兰亭,事后必相闻,知梦中作诗先及高孝二陵骨次及诸陵骨,不相妨也。若梦中诗为唐作,则双匣又何谓乎?郑先于陶说,较可信,南宋书亦详林事,此诗自当属林。
梦中作 宋末元初 · 林景熙
珠亡忽震蛟龙睡,轩弊宁忘犬马情。
亲拾寒琼出幽草,四山风雨鬼神惊。
一抔自筑珠丘土(一抔自筑珠丘土 遂昌杂录作「一抔未筑珠宫土」。),双匣亲传竺国经。
独有春风知此意,年年杜宇哭冬青。
昭陵玉匣走天涯,金粟堆寒起暮鸦。
水到兰亭转呜咽,不知真帖落谁家。
珠凫玉雁又成埃,斑竹临江首重回。
犹忆年时寒食节,天家一骑奉香来。
遂昌杂录:当发陵时,林景熙故为丐者,背竹箩【竹箩 「箩」原作「篱」,据遂昌杂录改。】 ,挟竹夹,遇物夹投箩中。潜铸金牌系腰间,贿西僧求得高孝两陵骨,贮两函,葬东嘉。故梦中作诗有「双匣亲传竺国经」之句。
徐沁金华游录注云:杨琏真伽发陵事,诸书纪载岁月不同。按元史:世祖至元二十一年九月丙申,以江南总摄杨琏真伽发宋陵冢所收金银宝器,修天衣寺。又按宋文宪书穆陵遗骼事及丘文庄续资治通鉴皆云:至元二十一年甲申,僧嗣占、妙高上言,欲毁宋会稽诸陵,江南总统杨琏真伽与丞相桑哥表里为奸,明年乙酉正月,奏请如三僧言。盖其谋始于甲申,而成于乙酉,与周草窗密癸辛杂识年月正同。是时会稽唐玉潜珏、永嘉林景熙德阳、郑宗仁朴翁与皋羽咸主王监簿家,协谋收掩陵骨,故别玉潜作冬青树引以纪其事。而景熙答皋羽诗亦有「夜梦绕句越,落日冬青枝」,岂非诸公共事之明證乎?彭山季本以皋羽引中有「白衣种年星在尾」之句,谓与罗云溪有开唐义士传岁次戊寅之说相合。善乎彭玮解之曰:「星在尾者,寅月也,此即乙酉正月耳。」
宋诗纪事云:六陵遗骨,癸辛杂识、辍耕录俱云葬兰亭。若云高孝两陵林携葬东嘉,则诗中所云「水到兰亭转呜咽,不知真帖落谁家」,又何谓耶?当以周草窗、陶南村所纪为是,而景熙则共事之人也。梦中诗系唐玉潜作,云景熙作者非。
案:梦中诗明言双匣,自系指高孝两骨。当时弃骨草莽,玉潜托诸少年于仓皇急遽中,只求收得遗骸,岂能于诸陵之骨全无遗漏?更何能辨别分明?德旸自伪为丐者,又潜用金牌贿求,故能得二陵之骨,其馀亦不能尽得,可知其事之难。若疑「水到兰亭」句为无谓,则林所收者自瘗东嘉,唐所收者自瘗兰亭,事后必相闻,知梦中作诗先及高孝二陵骨次及诸陵骨,不相妨也。若梦中诗为唐作,则双匣又何谓乎?郑先于陶说,较可信,南宋书亦详林事,此诗自当属林。
题建炎遗诏 元 · 陈樵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解下涂金膝上衣(一作蛾眉金缕衣),匆匆命将墨淋漓。
图中吴楚无端拆,月里山河一半亏。
银汉经天都是泪,杜鹃入洛不如归。
黄衣传诏三军泣,不是班师诏岳飞。
注:鹿皮子律诗多出韵者,即吴才老通用之意。已为宋景濂《洪武正韵》发其端矣。
吴淞江上谩兴二首 其二 元 · 贡师泰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八部
露冷草根鸣蟋蟀,雨晴花影转蛸蟏。
一家四散知何在,独对林间喜鹊巢。
注:嘉靖间,建安李尚书默书《玩斋集》后云:「予在宣州,诸生贡安国者,为言其先世礼部公寓海宁时,自名其里为小桃源。元命既革,宋学士景濂尝邀之,公为置酒饮,夜分乃起就卧,仰药而毙。按《元史》载公文章行迹甚备,门人朱燧作《纪年录》,但称病笃。岂史氏与其宾客皆讳之耶!」《纪年录》云:至正十六年正月,张士诚陷平江,公抱印隐居吴淞江上,主钓台山长吴景文家。易姓名端木氏,号戾契子、喌喌翁,作《幽怀赋》以自见。二十二年,卒于海宁寓舍。秘书少监揭汯墓志所载亦然。未可以传闻为据也。
老客妇谣(一作针线妇)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老客妇,老客妇,行年七十又一九(一作「针线妇,针线妇,黄尘满面蓬满首。」)。
少年嫁夫甚分明,夫死犹存旧箕帚。
南山阿妹北山姨,劝我(一作予)再嫁我(一作一)力辞。
涉江(一作水)采莲,上山采蘼(一作薇)。
采莲采蘼(一作采薇采莲),可以疗饥。
夜来道(一作昨日偶)过娼(一作阊)门首,娼(一作阊)门萧(一作諠)然惊(一作嗤)老丑。
老丑自有能养身(一作养身自有能),万两黄金在纤手。
上天织得(一作绣出)云锦章,绣成愿补(一作玄黼)舜衣裳。
舜衣裳,为(一作与)妾佩(一作立),古意(一作节)扬清光,辨妾不是邯郸娼。
注:明太祖初即位,遣翰林詹同奉币徵维桢,维桢赋此诗。同为作《老客妇传》。维桢又有诗曰:「皇帝书徵老秀才,秀才懒下读书台。商山本为储君出,黄石终期孺子来。太守枉于堂下拜,使臣空向日边回。老夫一管春秋笔,留向胸中取次裁。」宋景濂诗云:「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盖记其实也。
送黄生涖祀福建 元末明初 · 刘基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三
九重发政怀川岳,使者承宣下紫宸。
王瓒黄流敷帝泽,碧鸡金马出神珍。
风清五岭烟霞肃,春到三山雨露匀。
归路武夷溪九曲,棠梨花映绿杨津。
田按:宋景濂《送黄赞礼莅祀闽省诗序》云:洪武七年,皇帝御奉天殿,太常卿唐铎奏曰:「臣昔受明诏天下行中书,其祠山川百神或未致恪虔,宜令朝士莅之。浙、鄂、齐、汴、豫章已尝奉命从事。若晋,若燕、陕,若闽、蜀,若广东、岭南,远者七千里,近亦不下四三千,宜预遣使者期以明年春二月集事。」于是遴选奉常官属及仪曹主事凡七人,时赞礼郎建安黄渊静实与其列。渊静启行前,御史中丞刘公伯温、参知政事陶公中立,吏部尚书詹公同文、今礼部尚书牛公土良各赋诗以为赠。余检《刘子高集》,有《送赞礼郎黄渊静北平秋祀毕还京》诗云:「圣王秩祀周寰宇,使者承宣莅北平。」则渊静奉使非一次矣。又高季迪《青丘集》有《送祠江渎使者》诗云:「源发岷峨万里通,函香迢递问斋宫。神驰白马灵光近,祝奉元牲礼秩崇。驿下换船潮涌日,庙前沈璧水回风。重烦使者徼多福,南国无疵黍徐丰。」史称洪武二年,命都督孙遇仙等十八人,祭天下岳镇海渎之神。三年,诏定岳镇海渎神号,江称南渎大江之神,遣官以更定神号告,其典又重于监祀矣。
送张孟兼之山西按察司佥事任 元末明初 · 刘基
押文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三
平明集冠盖,祖帐清江濆。
天县赫曦日,山涌崔嵬云。
大舶发中流,碧水龙鳞纹。
宿雨霁初伏,川原无垢氛。
脩杨蓊深绿,禾黍气如饙。
芦荻响微风,鹳鹤鸣相闻。
市酒虽云薄,情至心自醺。
赠诗虽不多,芳意同兰薰。
丈夫树远业,儿女徒纷纷。
农夫务去草,稊稗职所耘。
苍鹰司鸷击,枭鸾慎其分。
利剑断犀兕,不数雀与鼢。
筹边有庙算,樽俎茂奇勋。
巍巍太行山,苍翠浮絪缊。
万古戒华戎,峻极通天文。
老罴当道卧,气詟狼虎群。
引领望征旆,迢迢隔河汾。
营平跃前烈,定远扬后芬。
制胜在两楹,岂必疲三军。
功成早归来,华衮昭玄纁。
田按:青田与孝陵评论当时才人云:「宋濂居首,其次臣不敢多让,其次即孟兼。」孟兼之山西按察司佥事任也,宋景濂有序赠其行。青田此诗盖同时作也。景濂序云:「孟兼行哉,吾见轺车夕至,而封章朝上也。贪赇舞法吏。吾见望风畏詟,解印绶而避去也。虽然,鸷鸟之扬扬,不如威凤之灉灉,狻猊之疆疆,不如祥麟之容容;刑法之堂堂,不如德化之雍雍。」《竹诗话》谓「此数言足以箴孟兼之失」,盖孟兼负气,厥后卒与吴印相讦论死,有愧此数言矣。
陪陶尚书宋太史夜宿斋宫分韵得万字 元末明初 · 刘崧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十一
鸣鸾莅阳郊,陪祀服明宪。
旂常拥圆壝,幕帟蔽脩甸。
天高风泠泠,露白星烂烂。
尊罍秩斯举,簴业枞以建。
凝神向澄肃,秉德方恪愿。
调笙思肄三,振羽将舞万。
张筵盛布设,陈币昭奠献。
听漏促晨兴,严衣戒宵偃。
骏奔尚齐遫,慎简惭硕曼。
感孚岂殊徵,恭事式同劝。
田按:宋景濂《郊禋庆成诗序》云:「洪武壬子,冬十一月辛酉,上出宿斋宫,有司戒见。及期行事,百辟卿事,后先骏奔。既竣事,礼部尚书陶凯、工部尚书黄肃、工部侍郎牛谅。晋府参军熊鼎、磨勘司令吴云、兵部郎中刘崧、工部主事周子谅、秘书监丞陶谊、晋府录事张孟兼、吴府录事吴从善咸谓:升中于天,国之大典,幸际熙明,与于执豆笾之列,不可无篇什以纪庆成,昭示万世。遂以『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为韵,各赋诗一章。」诸人诗多不传,惟子高此作尚在集中。子高又有《陪祀方丘应制诗序》云:「洪武五年,五月十一日戊午夏至,皇帝将有事于北郊,进诣斋宫以居。有旨命召兵部尚书吴琳、礼部主事宋濂,率六部文学之士与俱来。于是尚书礼部臣陶凯、尚书工部臣黄肃、翰林应奉臣张筹、侍仪使臣俞潜、起居注臣刘季道、蒋子杰、给事中臣宋善、祠部主事臣张孟兼、礼部主事臣孙某、国子学正臣夏阅、学录臣萧执、职方郎中臣刘崧咸趋出斋庐,因命赋殿下柳桧并荷露诗一首。臣琳等覃思濡翰,以次呈献。上亲览诵之,品第有差。既而,复命中贵人传旨,令赋诗者咸往殿后观栀子花,俾人各赋诗。既成,序进如初。」《明史萧执传》亦纪此事,称帝阅执诗喜,遍示诸臣,召使前,宠眷倾一时。诗亦不传,附见其事于此。
送许时用归越 元末明初 · 王祎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五
旧擢庚寅第,新题甲子篇。
老来诸事废,归去此身全。
烟树藏溪馆,霜禾被石田。
鉴湖求一曲,吾计尚茫然。
《金华诗录》:唐贤送行,每推一人擅场。此与潜溪诗工力悉敌,均不愧擅场之作。宋云:「青云诸老尽,白发几人归?」此云:「老来诸事废,归去此身全。」宋云:「因君动归兴,予亦梦柴扉。」此云:「鉴湖求一曲,吾计尚茫然。」其后宋卒于迁所,王致身使节,皆不得遂首丘之愿,一时兴到之语,遂成诗谶。此诗亦见《汪忠勤集》。
贞母阡 元末明初 · 胡奎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二十二
石门山前箭如雨,朝别良人暮为□。
石门山下百尺泉,一日身死哀千年。
至今石门山下路,人称烈妇禹家□。
墓前斜日一僧归,即是当年十岁儿。
《槜李诗系》:禹氏名淑静,吴守正妻,居崇德石门镇,元季苗僚之乱,亟与夫操舟以遁,苗及之,叱淑静止,淑静度不免,遂抱幼女投水中死。明日得尸,僵立如生,槁葬其地,守正入越,亦死兵间,遗孤德昂无依,去金华山中为僧。后度钱塘省墓,宋学士濂序以送之,称其至孝,有儒行曾修《元史》,德昂入京,以母死事告于史氏,遂得列传。归庐母墓,榜曰「白云先垄」,镇人表为贞母阡。徐一夔有记,胡奎有诗。
赋海东青应制 元末明初 · 唐肃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八、槜李诗系卷六
雪翮能追万里风,坐令狐兔草间空。
词臣不敢忘规谏,却忆当时魏郑公。
姚福《青溪暇笔》:洪武间,翰林应奉唐肃有《应制赋海东青》一绝,自记云:「是日上御奉天门外西鹰房,观海东青,翰林学士宋濂因陈曰:『禽荒古所戒。』上曰:『朕聊玩之耳,不甚好也。』濂曰:『亦当防微杜渐。』上遂起。」呜呼!我太祖圣明天纵,固非唐太宗所能肖。然宋公之直,诚不在郑公之下。而肃之诗,亦可谓善于规讽矣。
送操公琬还鄱阳 其二 元末明初 · 徐尊生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六
汗牛何啻三千牍,奕叶相兼二百年。
太史网罗无轶事,诸生绵蕞愧新编。
绿阴昼永毛锥健,青琐宵分蜡炬连。
千里扬帆东汇泽,也应回首会丹铅。
田按:赵子常《送操公琬归番阳序》云:「圣天子既平海内,尽辇胜国图史典籍归于京师。乃诏修《元史》,起山林遗逸之士,使执笔焉。汸以衰病,屡谢徵命,亦误在选中。既至京师,闻番阳操公琬在书馆卧病,旦夕以闻即可归。公琬学通诸经百氏,述作满家。汸日上堂与诸公从事笔砚间,退则省公琬疾,俾予连榻卧,谈论经史,俄而得旨遣归。公琬乃为文一篇以告同舍。同舍之士莫不惜公琬之归,咸赋诗为赠。」大年此二诗,当即此时作也。宋景濂亦有《奉诏总裁元史故人操公琬实与纂修寻以病归作诗序旧》云:「帝曰元有史,是非尚纷揉。苟不亟刊修,何以示悠久。宜简岩穴臣,学识当不苟。衮斧严义例,执笔来听受。使者行四方,持檄尽搜取。非惟收誉髦,最欲尊黄耇。余时奉诏来,君亦至钟阜。一见双眼明,不翅蒙发蔀。大启金匮藏,一一共评剖。发凡及幽微,胜辨白与黝。奈何君有疾,客邪干气母。僵卧木榻间,胪逆夜加呕。日念芝山青,亲之若甥舅。翩然赋式微,使我心如灸。平生湖海情,临歧思分手。官楼沽酒别,无钱更留绶。须记送君时,四月日丁丑。」计开局始二月,史成在八月。公琬以四月去,故表上《元史》时,未得列名也。
送宋承旨还金华 元末明初 · 答禄与权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四
金华之山,巍乎莫测。
乃在牛女之墟,天池之北。
自昔初平牧羊处,至今灵气钟名德。
圣人立极开太平,贤佐乃有宋先生。
先生读书逾万卷,雄才独擅文章名。
至尊临轩时顾问,皇子传经当绣楹。
汉室旧闻疏太傅,明庭今见桓五更。
先生行年几七十,新春诏许还乡邑。
诰词御制焕奎文,子孙簪笔当朝立。
先生种德非常伦,圣明天子优老臣。
从兹一往三千春,高风长与初平邻。
田按:潜溪归老时,中书舍人叶宁、朱芾、史靖可有送行诗,见于各家纪述。余捡孙蕡《西庵集》,有《送翰林宋先生致仕归金华》诗,多至二十五首,其云「门生日日侍谈经,独向孙蕡眼尚青」,则西庵尝及潜溪门也。其云「高丽日本朝王使,长向仙班问姓名」,则外国贡使数问宋先生起居事也。其云「东夷买得潜溪集,已向扶桑石上镌」,则日本得《潜溪集》,刻板国中事也。其云「秘府图书翻阅尽,却从方士借丹经」,则潜溪尝为道士,自号玄真子,留心道箓也。其云「归途跨得银鞍马,原是天闲小乘黄」,则洪武九年赐马事也。其云「祖考荣封宠数优,君王亲为制词头」,则致政时诏加赠二代,诰辞皆太祖所亲制也。其云「海内才名五十年,圣恩荣许晚归田。金华父老如相问,曾是瀛洲第一仙」,「红鞋金带荔枝花,三品词林内相家。归去山中无个事,瓦瓶春水自煎茶」,「盖世文章未是雄,真纯卓有古人风。赐金长是沽春酒,醉杀邻家桑苧翁」,「凤翥龙飞御制文,人间未见墨花新。恩荣独为词林重,亲向宫门赐老臣」,潜溪一生,事业荣遇,综括略尽。因录道夫诗,附见于此。
山庄 元末明初 · 金涓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青村溪尽处,林密隐孤庄。
石老莓苔路,门荒薜荔墙。
人行秋叶滑,鹤立晚松凉。
治亩农归后,蓑衣挂夕阳。
笔精:元末金青村涓与邑人吴莱、宋濂友善,有诗名。尝赋诗云云。又「远峰」、「人行」云云,皆佳句也。
瑶芳楼 元末明初 · 宋濂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虞卿草堂虞山东,芳时众集尊前同。
花下女歌莺绕树,门前客至鹤开笼。
玉盘落乳卷明月,铁笛度曲来秋风。
醉吟互出绝奇句,健笔尽属轩辕公。
注:瑶芳楼:元邑人虞子贤居宅,在虞山东芝溪上。“瑶芳”本为虞氏用重金所购唐代古琴之名,因深爱此琴,即以其名名楼,用来藏书,宋濂曾作《瑶芳楼记》。
濮川八景诗 其八 西院缠霞 元末明初 · 宋濂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夕阳倒插暮云沉,碎剪胭脂结翠林。
绝壁丹书人不识,柴门深峭听归禽。
按:(附考濮院镇古槜李地也在崇德今入桐乡宋建炎间濮氏搆屋开街因名居民多以织绢为生宋景濂尝居此取八景绘图赋诗有福善寺元皇庆中建翔云观元至正中建楼曰西施妆楼桥曰妆桥并胭脂汇百丈河洗碗池梅花泾诸胜净土庵古化坛宋宣和间创幽湖相传西施泛此范蠡坞洗足滩在焉)
送方生还宁海 元末明初 · 宋濂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四
洪武丙辰,予官禁林,宁海方生以文为贽,一览辄奇之,馆置左右,与其谈经,历三时乃去。明年丁巳,予蒙恩谢事,还浦阳,生复执经来侍,凡理学渊源之统,人文绝续之寄,盛衰几微之载,名物度数之变,无不肆言之。离析于一丝,而会归于大通。生精敏绝伦,每粗发其端,即能逆推而底于极,本末兼举,细大弗遗。见于论著,文义森蔚,千变万态,不主故常,而辞意濯然常新。细占其进修之功,日有异而月不同,仅越四春秋而已英发光著如斯,使后四春秋,则其所至又不知为何如。以近代言之,欧阳少师、苏长公辈姑置未论,自余诸子与之角逐于文艺之场,不识孰为后而孰为先也。予今为此说,人必疑予之过情,后二十馀年,当信其为知言,而称许生者非过也。庚申之秋,生以不见大母久,将归省焉,予深惜其去,为赋是诗。
昔在词垣时,英材常骏奔。
水碧与金膏,价重骇见闻。
终然无根蒂,敛散空中云。
方生海上来,玉栗而春温。
袖携絺绣书,面带黼黻纹。
揖逊入礼域,陈义陵秋旻。
同餐太仓米,共勘典与坟。
潜将索幽邃,穹欲攀嶙峋。
蹈雪忽言别,涉险涛江津。
梅花似相怜,沿途慰孤颦。
湛恩来九天,悯吾发如银。
特敕还故山,许与烟霞亲。
生闻抱经来,处此寂寞滨。
莽苍叩大始,溟涬穷无垠。
宇宙所管摄,载籍所敷陈。
巨细钩钳之,若大乐建均。
律吕按高下,宫商肃君臣。
鬯和免惉懘,叠奏归绎纯。
桑濮俟挥斥,淫哇竟何存。
黄钟压瓦缶,庭燎灭荒磷。
似兹稽古力,可敌龛定勋。
濡毫写雄颢,势欲移峨岷。
漏泄混沌窍,出入造化神。
变幻波起伏,清温玉璘珣。
尽抽神奇秘,不堕臭腐尘。
所以日出之,逾见光景新。
山鬼当洒泣,湘灵且逡巡。
振古著作家,后先胡缤纷。
岂知万牛毛,难媲一角麟。
古今二千载,有如星在辰。
岂意荒砾中,获此席上珍。
予生发未燥,立言鄙河汾。
结交一世士,暮齿越七旬。
妍蚩与楛良,入目无留痕。
自非病狂易,颠倒甲与矜。
宁因一学徒,谀辞浪云云。
大言心不怍,只为所见真。
生今有行期,序饮松竹根。
笑摘黄金花,起泛青瑶尊。
酒酣双耳热,剧论如抽缗。
岂无赠别言,有意须当遵。
真儒在用世,宁能滞弥文。
文繁必丧质,适中乃彬彬。
有虞号多士,九官展经纶。
惟时亮天工,外夷悉来宾。
不闻有著书,鼓荡摩乾坤。
生乃周容刀,生乃鲁玙璠。
道贵器乃贵,何须事空言。
孳孳务践行,勿负七尺身。
敬义以为衣,忠信以为冠。
慈仁以为佩,廉知以为鞶。
特立睨千古,万象昭无昏。
此意竟谁知,为尔言谆谆。
无徒谓强聒,一一宜书绅。
田按:此诗有作赠郑楷者,盖遵革除之禁也。牧斋谓于内殿见《潜溪文粹》,孝孺氏名皆用墨涂乙,此可知矣。希《古谢太史公书》云:「近有人说执事赐教之言,以欧阳氏、苏氏以下见期为过,某闻之不应而笑,笑而默然,竟不问其主名。流俗人省事者少。」盖谓此诗序也。又云:「某妄志殆未可遽以辞尽,其大者将宏廓敷扬,其所传于世,俾人得乐生达理。其次亦将整齐周公、孔子之成法,为来今准。下此犹当著一书,摅所蕴蓄,补艺文之遗缺。续斯道于无极。」希古自负如此,不仅以欧、苏文章自居矣!楷亦潜溪弟子,《潜溪行状》即楷笔也。
饮杨廉夫拄颊楼时余奉命征贤松江故有此作 元末明初 · 詹同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五
飞楼高出市尘表,万丈文光照紫微。
洞仙曾与铁为笛,天女或裁霞作衣。
酒酣尚欲招鹤舞,诗狂未可骑鲸归。
休唤小琼歌《白雪》,自有紫箫吹落厓。
按:田按,洪武初,召诸儒纂修礼乐书。帝以杨维桢前朝老文学,思一见之,特遣同文奉币诣门。维桢谢使者曰:「岂有八十岁者妇,就木不远,而再理嫁者耶?」因作《老客妇谣》云:「老客妇,老客妇,行年七十又一九。少年嫁夫甚分明,夫死犹有旧箕帚。南山阿妹北山姨,劝我再嫁我力辞。涉江采莲,上山采蘼,采莲采蘼,可以疗饥。夜来道过娼门首,娼门萧然惊老丑。老丑自有能养身,万两黄金在纤手。上天织得云锦章,绣成愿补舜衣裳。舜衣裳,为妾佩,古意扬清光,辨妾不是邯郸倡。」又作《不赴召有述》云:「太守枉于堂下拜,使臣空向日边回。」使臣即指同文也。帝复遣松江别驾追趣,赐安车谐阙,留百有馀日。礼文毕,即以白衣乞骸骨。宋景濂诗所谓「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也。维桢元遗老,例不入此集。因录同文诗,附见于此。
送李鍊师还少微山 元末明初 · 陶安
押词韵第一部
楚樵真逸养病于秦溪桐阴凝神冲寂求无为之宗夕阳在户闻有剥啄声启关视之有一童子手玄锦灵篇致仙华君意曰平川鍊师仙李之南梢也庐少微山游心于清虚窈冥晨望紫气赪霞起自龙虎之都岷波东环浩如蓬海蹑云而来逍遥琳室日华月英流光内鼎道几成矣今将乘回飙指故墟飘飘而南子曷宣秘趣吐铿辞声其所怀清夜骖鸾俾得长歌云汉间沧溟扬尘尚与玉笈洞章宫商舌上异时邂逅郁罗握手话及玉齿皓粲此其张本尔樵逸闻仙华命豁然病释喜色骎骎颇恨不识平川莫罄摹肖藤床晚卧想像高唐临风浪然而唱曰
云间苍湖飞紫龙,鼎烟光怪生芙蓉。
铁须化作绿玉丛,仙都幻出天南峰。
猗嗟李下白发翁,神交顿作玄玄宗。
迩闻鹤骨方两瞳,少微星窥冰雪胸。
颇厌膝行访崆峒,喜与柱史(柱史,老子为周柱下史。)仙源通。
黄芽彻夜气吐虹,琼舄晓蹑飞霞彤。
高翰掠过豹九重,清都楼阙浮瑶穹。
羽衣大会珠黍中,璇车御气抟飞蓬。
玉姬为酌碧琳醲,侑以三秀苍玲珑。
凤凰盘跹戛金钟,众中凝瞻帝之容。
帝笑而言来汝童,紫阳云锦开囊封。
右招金母左木公,中间稽颡青牛宫。
赐饮鲜灏元气充,帝令下土尸三虫。
倒驱海水悬半空,电光绕剑奔灵霳。
沛然泽物顷刻功,卧听四野歌年丰。
石头撑云蟠郁葱,大江万里银涛雄。
五城变现金碧融,特来荫此千文松。
玄虎上奋铅在镕,忽惊暗室光瞳眬。
故隐竹石怀旧踪,平溪过雨摩青铜。
翩然鸣佩嘉客从,鹤背铁笛横秋风。
三天傥可一笑逢,指顾太始开鸿濛。
注:㈡鲜灏,《说文》:“灏,豆汁也”。
序内所称仙华者,宋君景濂自谓仙华道士也。
序内所称仙华者,宋君景濂自谓仙华道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