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南宋 · 金梁之
 押麻韵
寄语月溪朱逸士,他年同赏水仙花(赠朱德修)
按: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卷一○○下《金野仙传》
孙自修祝和甫宛陵山谷 南宋 · 程永奇
 押词韵第三部
孙君宛陵,梅诗独不喜。
祝黄世通家,于此更訾毁。
暇日扣我门,相与求正始。
敢述过庭闻,用告二三子。
节拍贵详缓,言语戒浮靡。
无因内金盘,遂厌古罍洗。
无惑变徵声,雅乐成逆耳。
譬如学书人,牵率宗二米。
一观繇羲帖,弃走却千里。
九方相神骏,肯与骊黄齿。
纷纷稗官说,而昧洙泗理。
世事难具陈,岂必在文士
不鼓无成亏,吾欲(原注:按孙自修宁国人。从学朱子,有语录。祝和甫名穆文公内侄,其先世从黄公鲁直游。见遗事。)
按: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卷五一
三禽言 其三 布谷 南宋 · 江心宇
布布谷,哺哺雏。
雨苦苦,去去乎。
吾苦苦,吾苦苦,吾宋峁谩。
按: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卷五八
问田夫 宋末元初 · 刘光
 押词韵第四部
清晨出柴扉,偶遇耕田夫。
为问尔田间,近曾得雨无。
田夫欣欣言,旱势早已苏。
昨午云四合,一雨半日馀。
高下粗沾溉,芃然蔼菑畬。
老夫闻此言,欣怿当何如。
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卷五一下:方虚谷曰:此诗绝好。玄晖学陶,故于短篇尤佳。
内阁芍药二首呈李先生 其二 明 · 徐溥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明诗纪事 乙签·卷十九
名花独自殿春归,一种人间得见稀。
不逐人情誇富贵,故知天意与芳菲。
仙姿合种瑶台侧,盛事曾徵宝带围。
把酒看花成旧识,年年相伴住黄扉
田按:文靖在翰林时,曾和李文达内阁芍药黄字韵》诗。弘治初,入内阁,参预机务,寻进首辅,复倡为「吟」、「扉」二韵诗,一时僚友多有和章。学士李东阳诗云:「一春风日几时晴?数种名花竞浅深。禁苑栽培真得地,化工雕刻本何心?丛疑月下留鸾宿,香到人间许蝶寻。台阁风流前辈远,彩毫重和玉堂吟。」「晓闻花底佩声归,万叶枝头露末稀。力尽丹青空藻绘,眼看红紫漫芳菲。栽云直傍瑶台起,避日应须锦障围。愿向人间分此种,莫教只在彤扉。」少詹王鉴诗云:「玉殿东头紫阁阴,仙葩香暖五云深。栽培尚宣皇力,开落聊观造化心。香菂受风红委堕,柔条上雨绿侵寻。谢公诗好难为和,绕砌空嗟尽日吟。」「东皇倩汝送将归,小雨花间密复稀。色映凤池分晓润,香薰芸阁菲。金盘露滴九重迥,玉杯风欹一尺围。不似江南三月见,萧萧篱落野人扉。」学士程敏政诗云:「宫树花飞尽绿阴,陆离红映掖垣深。仙妆露洗羞涂额,国色天成笑捧心。池上紫薇元并植,风前粉蝶敢相寻。锦亭烂熳金尊赏,消得玄晖好句吟。」太仆卿储雚诗云:「风流独擅玉堂阴,手植当年意已深。好是云霄清切地,偏承雨露发生心。暗香岂待凭栏嗅,绝品从教按谱寻。五色诏成长对此,《清平》谁羡谪仙吟。」
送同年友张天瑞陕西参议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瀛洲同会旧诸生,分省西秦重此行。
河上未收胡地马,关中犹驻汉家兵。
穷秋转饷多民隐,圣代旬宣属老成。
不负平生忧国志,按图先问受降城
注:西防之策凡三变初据河北以守受降城而胡马不敢南牧后舍之而守东胜矣守东胜已失三面之险然黄河形势犹与敌共今舍之而守延绥矣夫延绥无险可恃故敌得全据大河以南临关陕譬如猛虎蹲于人之户外其有能安寝以为宴然无事者非狂即愚也凡出守西土者仆未尝不以是告之而况同年交好如天瑞者能不致爱助之意乎转饷频兴民力竭矣天瑞尚勿以腰金为荣而以为惧成化癸巳七月望新安程敏政
于府尹景瞻金山寺诗八首 其八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禽声无数说春愁,远客真应续旧游。
锦绣江山图上见,金银宫阙镜中浮。
花枝照眼红堪摘,水气侵人翠欲流。
潦倒正须文字饮,尊前何必锦缠头。
注:予考士南畿竣事之馀京兆尹于公景瞻出其游金山八诗见示真国手棋不容更敌而一时和者又皆杰作足以相高顾不鄙予请复继声其后辞不获已乃勉成之玉树蒹葭识者固有定品矣念金山之游予亦再三其所留题不下景瞻而寺僧碧峰率能暗诵盖僧不知工拙欲矜其善记槩以动客故耳予诗岂足以厕名胜哉闻碧峰近已物故为之戚然书和章之尾以归景瞻而并志今昔之感如此成化丙午秋九月十日敏政书于龙江驿
徐中行进士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抱病经年客过稀,閒阶重叠上苔衣
何缘天上青云士,来扣林间白石扉。
山犬失惊遥吠影,沙鸥才狎便忘机
相逢未煖诗坛约,迢递寒江一棹归。
注:中行进士之省族长洲也自南山取道访于新安山中空谷足音方以自喜而又不能不惜其去之亟也病后久不作韵语然于中行之行鸟能噤不一语以道离合之意耶弘治辛亥秋八月一日留煖道人程敏政书于水南山房
断石联句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瘦石初来断石游篁墩,须容吾辈共仙舟廷曙
诗怀浩荡天留景(汝彝),酒令循环客算筹宗器
绝壁雨馀苍藓合文耀,澄潭风定碧波收(时清)
眼前无限登临兴汝器,十幅归帆已挂秋篁墩
注:弘治辛亥秋八月瘦石徐进士中行来访篁墩程学士休宁六日告别学士教谕沈文耀训导宗器黄汝彝贡士郑时张廷曙同饯于县西落石台张令君将以侍御赴召在座因联句一首少见别意
斋居喜雪联句 明 · 程敏政
 押阳韵
夜寒集疏霰(釴),岁暮呈嘉祥。
天心重昭格(简),民事期丰穰。
斋诚达宵旰(岳),祀出排缁黄。
同袍此共宿敏政,旅夕能相忘。
凭檐俯轻飏(釴),引烛惊微光。
严城漏声寂(简),小阁炉烟翔。
簌簌堕庭戺(岳),霏霏闯堂皇敏政
萦空转飘撇,亚风随低昂(岳)
乍翻燕山席,陡溢韩军囊(简)
剪裁谢新巧(岳),涂抹羞妍妆敏政
同出联祖祢,分飞忽参商。
蚕缫散绩室,舞袂投东房(釴)
辉增𣰉衣净,爽激銮铃锵。
长河饫坚腹敏政,断岭横截肪。
隉阱夷险一(釴),羃野东西相(简)
雅栖惊欹仄,鸟篆馀偏傍敏政
疏影落高树(简),清威折幽篁(岳)
雀困馀粒绝,兔穷数罝张。
委径没樵屐,回洲胶渔航(杰)
望失远山色(岳),坐想千林芳敏政
先春夺造化,异境开鸿荒。
潜阳地中复(简),宿沴物外藏。
馀孽息蝥螣,庶徵宜粢(岳)
楼居足酣眺,市卧怜饥僵。
窗虚气逾肃敏政,景绝诗能当(釴)
云英幻无蒂敏政,水种空传香(釴)
槎通汉渚近(简),赋擅梁园(岳)
关戍肌欲皴,田畯乐未央(简)
沛泽浃穹壤,至治归明良(岳)
竹宫怡圣情,词垣纪篇章(釴)
邈哉继云汉(简),大庆垂无疆敏政
注:成化丙申岁腊月十日倪侍读舜咨程侍讲克勤陆修撰鼎仪陆编修廉伯同以祷雪致斋翰林之东署是夜雪大作遂用欧公禁体故事相与阄韵联句以志喜钩奇竞胜达旦弗能休时所得尚富澄汰仅存此次晚出以见示复分二韵俾予窜入之且志于后云李杰世贤
焚香联句 明 · 程敏政
 押盐韵
斋夜对炉咏,兹谋出于佥(泰)
旃檀爇幽眇,棐几增芳严(釴)
瑰材藉珍重,烈势防太炎(简)
远闻觉逾胜,默叩如有占(杰)
片云陡惊散,一星歘疑𤏖(岳)
口浥曹溪流,耳割昆崙尖敏政
氤氲烛映屏,缥缈风回幨(泰)
坳深隐金粟,火褪委红盐(釴)
芸怜书蠹辟,麝恐庭花嫌(简)
当窗喷宝鸭,隔研萦铜蟾(杰)
畹兰格调绝,阁梅风味添(岳)
情通一瓣夐,剂许百和兼敏政
循床袭青绫,拂卷凝湘缣(泰)
输情已绳直,逊意仍蛟潜(釴)
咀华厌鸡舌,采沬婴龙髯(简)
笼烟袖双握,拨地匕屡拈(杰)
气合惬俱化,心耽惧非廉(岳)
继美荐奇印,留芳下重帘敏政
甲暖螺蜕腥,班销鹧归燖(泰)
宁为羃广展,不作吹轻纤(釴)
春原得孤嗔,晓殿思遥瞻(简)
透隙忽已駚,入虚澹相淹(杰)
升腾各登鼎,琐碎或在奁(岳)
妙遣荤秽屏,馨达神明忺敏政
终陪画省直,不受歌尘黏(泰)
薄温变寒室,长力穷宵签(釴)
静喜日照席,深宜私覆檐(简)
非同火山炽,何忧木天(杰)
吟鼻讵堪拥,德芬方共厌(岳)
燕寂未经宿,呼童惜馀甜敏政
注:成化丁酉正月八日斋居焚香清寂之际相与书三十韵次第拈押以遣夜怀既成俾予各录一通时与者六人太仓张亨父陆鼎仪毗陵陆廉伯海虞李世贤新安程克勤钱塘倪岳舜咨
过郑公钓台 明 · 程敏政
 出处:师山遗文卷五、明诗纪事 丙签·卷五
相公湖边一拳石,截断湖光三百尺。
射蛟人去今几年,谁扫云根看遗迹。
师山先生性爱山,偶然得此青孱颜。
临流坐钓不知晚,渔樵并载扁舟还。
武威余公天下士,特与先生题篆字。
良工刻入断崖傍,遂使溪山增胜事。
一朝海内风尘生,两公死国如弟兄。
平生隐显虽异迹,竹帛同垂千载名。
薰风雨过潮初落,足蹑苍苔俯幽壑。
钓丝已逐野烟飞,字画多为古络。
师山之节峻且孤,武威之字人争摹。
忠贤所遗众所宝,泉石清奇何处无。
按:成化壬寅夏五月十二日予谒祖庙于篁墩裴回湖上观先世忠壮公射蜃处放舟至富登渡思昔师山先生郑公尝爱富登奇石目之为钓台余忠宣公为篆刻崖上与客求之不获因舣棹崖下犯激湍破蒙翳剜伐苔蚀而郑公钓台四字宛然遂口占七言长诗一篇今十有二年矣先生裔孙虬取摹本装潢成册请重书之以纪一时之胜江山如故岁月侵寻而学益凋落追感旧游为之怃然不能自己题其后而归之弘治六年癸丑春正月四日休宁程敏政
篁墩先生 其二 明 · 程敏政
 出处:师山遗文卷五
谁人坐钓灵山石,手抱长竿刚百尺。
直钩不钓湖中鱼,秪与溪山增胜迹。
又谁大篆寄灵山,六丁镵入山之颜。
山灵守护不敢毁,浮云飞鸟自往还。
篁墩先生千古士,重访云根钓台字。
攀萝扪石一洒扫,从此乡人怜往事。
两公当日同捐生,真难为弟真难兄。
平生遗迹此山下,荒烟野草宜同名。
银河夜半星辰落,恍惚潜蛟舞幽壑。
渔笳牧笛不敢吹,山色波光共萦络。
师山武威今不孤,拳石奇踪天下摹。
赓歌再拜仰前烈,托名垂后知有无。
按:师山先生裔孙郑虬携先生钓台册至京师余忠宣公题寄先生墨迹而先生刻诸灵山者也吾师篁墩先生尝追寻于百年之后以示其族子乡人而且为之题跋虬固欲余和之余何人而敢附斯文后哉惟虬尚为我请诸篁墩而取其一二语焉是亦足以托名于不朽矣何幸哉丁巳七月朔芜湖胡爟再拜谨书
篁墩先生 其三 明 · 程敏政
 出处:师山遗文卷五
富登之山多奇石,富登之水深百尺。
钓台突出山水间,中有师山旧游迹。
师山讲学居师山鸢飞鱼跃常开颜。
忽然得此真绝境,风月一竿时往还。
台前古篆伊谁士,乃是忠宣手书字。
残蛟断虺不知年,雷雨时时惊怪事。
二公不独能捐生,青阳馀力还弟兄。
平生所学真不负,一游一迹皆可名。
台花岁岁从开落,云水茫茫乱溪壑。
旧记惟闻石上镵,新题今见如珠络。
篁墩之题杰以孤,忠贤礌礌归图摹。
台名从此传天下,直与乾坤齐有无。
按:尝于馀力稿中见钓台记又尝道过富登欲一览台之胜而草树蒙翳仓卒不可为力其表章之实自我篁墩先生始谨依先生韵强吟数语盖景仰之深而自忘其谫陋耳诗云乎哉弘治戊午六月之望棠樾鲍楠敬书于南京主客部之杞菊轩
篁墩先生 其四 明 · 程敏政
 出处:师山遗文卷五
富登江边钓台石,势压洪涛几千尺。
谁其钓者郑隐君,从此乾坤留胜迹。
先生忆昔居师山,春风满座常
九重纁币不肯受,纶竿此石时往还。
清风不愧羊裘士,赢得忠宣为题字。
两公一一捐其躯,行藏虽异同心事。
篁墩作歌悲先生,谓公后死如弟兄。
暇日攀萝陟幽险,崖间重觅台之名。
奇踪复向人间洛,何啻胸中丘壑
百年苔藓护山灵,不比禅纱为笼络。
江山胜槩真不孤,龙蛇古篆天下摹。
表章贤达昔所尚,此老风流今则无。
按:予读元史至师山先生义传每叹其高节可方古人今年冬先生裔孙虬携先生钓台卷示予而篁墩学士为是唱盖篁墩常得先生钓台遗迹于埋没之馀其所以慕先生者亦甚今篁墩亦不复可作矣既为怅然仍次其韵弘治庚申腊月廿二日馀姚陆相
篁墩先生 其五 明 · 程敏政
 出处:师山遗文卷五
孝廉所至有钓石,独爱富登高百尺。
前修既远岁月移,过此何人识先迹。
珊瑚含彩照溪山,左丞劲笔追欧颜。
航渊梯峻为寻访,学士昔从鳌禁还。
孝廉气节东都士,天下儒绅知姓字。
艰危不辱死从容,在在钓游成故事。
浙江东下海潮生,严陵相望堪弟兄。
当时仕止各有道,后世但高徵士名。
台前风景未寥落,仰止有亭临绝壑。
好事邻翁加护持,竹树栽培翠环络。
嗟予晚学陋且孤,厓刻珍同湘水摹。
雄词倡和多名胜,慨想诸公今亦无。
按:族先祖孝廉公平生酷爱泉石佳致其钓游之处凡四黄山灵山岑山及富登渡也各有题记成化中学士程公谒世忠庙于篁墩因至富登寻钓石观余左丞篆刻赋诗以纪其胜且属里人朱君克绍作亭台前榜曰仰止一时名流倚而和之积成巨帙复得都谏方洲张公靖之之跋于是富登钓台始不泯于寰中矣昆近过台下瞻仰之馀弗揆庸浅僣次原韵成此噫吹苇籥于金石迭作之后其为不伦可惭录示同来子侄不敢书台石也嘉靖壬午八月二日昆拜手谨书
广福观 明 · 李东阳
五言绝句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明诗纪事 丙签·卷一、怀麓堂集卷十九
飞楼凌倒景,下照清彻底。
时有步虚声,随风渡湖水。
《沅湘耆旧集》:梧门祭酒法式善西涯考略》云:纳兰容若渌水亭杂识》云:李长沙赐第在西长安门西,俗呼李阁老胡同也。其别业在北安门北。」集中《西涯十二咏》,程篁墩学士和之,有《桔槔亭》、《杨柳湾》、《稻田》、《菜园》、《莲池》,而《响插》、《钟鼓楼》、《慈恩寺》、《广福观》,皆在《十二咏》中。今其遗址不可问,当在越桥相近,盖响插即越桥下插,而镜鼓楼则园中可遥望尔。汤西崖《怀清堂集题李文正慈恩寺诗序》云:「乔庄简文衡山西涯图》云:寺之后曰西涯。」考公《怀麓堂集》有《西涯十二首》,第四篇即《慈恩诗》,其他如《杨柳湾》、《钟鼓楼》,四诗中亦互见,则慈恩寺西涯东,西涯之名所由来久,公因以自号,今亦不能复识其处。公诗首篇云:「几人城市此曾游。」又云:「城中尚有山林在。」集中《重经西涯》云:「城中风景梦中路。」又云:「禁城阴里御河西。」《慈寺偶成》云:「城中第一佳山水。」则西涯之在城中无疑。《渌水亭杂识》所云「西涯李长沙别业」,考其地,在今德胜门西。予近年数得经此,见风漪弥望,直接德胜桥,而东行法华庵在其上,意其为当时之西涯。所云积水潭、海子亦此地。但相去二百馀年,不特琳宫佛屋劫灰无存,而图中听有乔木苍岩、长桥断岸亦不复能仿佛矣。庄简又云:「西涯公岳降地。」公诗有「泪痕应共水俱流」句。又云:「抚今念旧,为此怆然,」集中如《禫后述哀》云:「应谢西涯旧时,泣风愁雨共依依。」又《重经西涯》云:「泪满密缝友上线。」又云:「爱日惭非稚子欢。」又云:「痛哭儿童钧游地,白头重到为何人?」则庄简所云「岳降地」者,信有徵矣。至《渌水亭杂识》所云「公有别业在北安门外」,或是旧业,非别业也。公罢相后,客至不能具鱼菜,岂能更为平泉木石计!馀综诸说,与地址印證,盖广福观之南,响插之西,越桥之北,海潮寺之东,地名煤厂。文正故第当在是,煤厂为文正所生之地,后贵显始有赐第。所云李阁老胡同者,殆即其地耶?《帝京景物略》云:「李文正公近在皇城迤西,孝宗赐第也。」《渌水亭杂》识似足为据。至于西涯则今之积水潭无疑,潭即水关,在诸河极西,林木丛蔚,水石清幽,其先为法华庵,今建汇通祠,乾隆二十六年禦题也。桔槔亭、稻田、杨柳湾沿洄𨓦迤,皆可指识其地。净业湖、十刹海分流汇注而下,归宿于澄清闸。馀居距其地址不数十武,门外即杨柳湾云云。其考西涯根据甚详。近贺学博《攸舆诗钞》引《怀麓堂集诰命碑阴记》證西涯为公诞降地,而云「与篁墩倡和,《西涯十二咏》不尽在别业中」,盖不知别业即旧业也。又云:「《西涯十二咏》程篁墩和之,彭民望亦和之。」彭诗今佚一首,乃《桔槔亭》。《怀麓堂诗话》中所云「春风满畦水,不见野人劳」,疑即此作也。但《怀麓堂集十二咏》,有《广福观》无《明月桥》,《老集》则有《明月桥》无《广福观》,意者《广福观》一作亦已散佚,后人杂取《明月桥》诗以益之,而不知其非也。然不可考矣。其说近是,然明月桥亦距西涯近,或偶尔参互当日未定之作云尔。
上天竺法喜寺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一
峦谷溯怀抱,行行越入深。
因之上天竺,一礼古观音。
大士无著相,众生有感心。
讹辞订敏政,疑案务求谌。
按:附录程敏政重修观音寺记订讹朱彝尊著日下旧闻载玉河乡观音寺所供奉观音大士像谓自杭州天竺寺移来而引程敏政记以实之(程敏政记称近得石刻于土中谓金天会七年王统军至杭谒上天竺礼观音大士像及大藏经异之因徙而北有比丘智院率其徒以从斯寺之所由始也考梁王即乌珠石刻于大定十七年)然咸淳临安志又谓僧道元逢金难时秘大士于井兵退知井所在得像归之(咸淳临安志载靖康初属有金难僧道元大士像于井兵退瓦砾中忽铿然有声始知井所在得像归之院)是疑案也不可以不辨夫大士佛妙观察智竖三际横十方无时无处不在不系乎像也故佛云以色见声求皆属邪道法身化身不可见报身则可见像者报身之偶托者耳既云偶托则假中之真亦不可不求其非中之是既求其非中之是则吾以为仍在天竺者是而玉河乡者非也何也天竺尝四至矣大士相好宛存于心且命工肖斯像二而供奉之于御园之法慧寺玉泉山之清凉禅窟兹观程敏政之记乃若实有其事亦不无生疑遂命奉宸玉河乡大士像至观之则长短丰瘠迥然不同天竺者且五色装严非所谓古木本色者也于是憬然悟程敏政之传讹并翻然悟道元之传会而天竺大士本不即不离无来无去谓燕京大士天竺大士是一不可何况云二是则两处之记本出于僧人执像炫俗之见而不明理好奇之文人遂亦信耳食而恣影谈即以彼时事迹论之乌珠南下欲得宋之土地耳其次欲得其货财耳且金与不同元固蒙古信佛金则不然何必迁大士北京乎盖兵燹之馀寺或因乱致燬僧或随而至北在北者欲神其说而创寺在南者欲复其迹而耀人以致两地各有一大士而岂知大士无来无去是一不可何况云二哉虽然余兹笔之篇而订其讹者得毋仍执一二是非彼此之见而违大士如如无我之本愿乎哉
岑山图二首 其二 丁酉 清 · 翁方纲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十六秘阁集二、复初斋诗集卷十六
畴昔篁墩老,扁舟访钓台
里名贞白纪,篆迹左丞哀。
江海源同发,金焦寺对开。
天都文献继,郑后又程来。
按:岑山一名小焦山元郑师山小金山记》云:「予居西舍,有山出水中曰岑山者,与兹山比,归而题之曰『小焦山』。山有郑公钓台,即师山结庐读书处也。」师山名玉字子美,有《师山集》。余忠宣公为篆「郑公钓台」字。明成化中程篁墩访得遗迹,赋诗志之,一时和者甚众。鱼门吏部为其族人量卿以图来属,题句而并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