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黄鹤生歌①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黄鹤楼集补
君不见眉山道士徐佐卿②,化为黄鹤朝太清。
还君金仆姑③,留得千载名。
又不闻穹窿小仙徐子真④,翩翩自称黄鹤生。
炼形蓬莱山,凤臆紫燕膺⑤。
千有六百年,飞上白玉京⑥。
玉京锦贝阙,十二楼玉成⑦。
娟娟万青娥⑧,吹笙来相迎。
黄鹤生,骨相奇。
金衣玄霜裙⑨,纤指面红髀⑩。
不饮华池浆⑾,不啄青田芝⑿。
耻被(以下缺)。
按:【校注】
(1)此诗《山谷诗集》未录。
(2)眉山道士徐佐卿:唐薛用弱《集异记》载徐佐卿化鹤事,云为青城道士。
(3)金仆姑:箭名。《左传》庄公十一年载:“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此指徐佐卿化鹤,为飞矢所中,还箭唐玄宗的传说。
(4)徐子真:不详。
(5)凤臆:凤胸。紫燕膺:燕胸。
(6)白玉京:指天宫。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7)十二楼:喻仙人所居。《史记·封禅书》云:“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
(8)青娥:韦应物《拟古》之二云:“娟娟双青娥,微微启玉齿。”本指女子眉毛,此指仙女。
(9)玄霜:此处指黑白相间的花纹。
(10)纤指句:此处疑有讹误。
(11)华池:传说为昆仑山上的仙池。《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挹以玄玉之膏,漱以华池之泉。”
(12)青田:山名。在浙江青田县西北,以产青芝闻名,道家以为三十六洞天之一。
此诗《山谷诗集》不载,诗根据化鹤仙人的传说敷演成篇,风格不类山谷作,疑为伪托。诗篇不全,姑录之以存原貌。
招鹤词为薛复善赋① 元末明初 · 杨基
出处:黄鹤楼集补
朝放黄鹤去,暮招黄鹤归。
翩翩两黄鹤,朝暮相随飞。
朝飞向三山②,暮归向辽海③。
虽云城郭是,但觉人民改④。
曾邀王子晋,去谒浮丘公⑤。
丹霞映碧水,万里瑶台风。
瑶台十二楼⑥,琪树珠花绕⑦。
时与五色鸾⑧,双飞啄瑶草⑨。
天风一飘荡,瞬息三千春⑩。
回首清浅波,沸沸扬清尘⑾。
青鸾既遐飞⑿,丹凤亦高举。
独招黄鹤归,静对黄鹤语。
黄鹤如有意,起舞春风前。
一笑上黄鹤,逍遥凌紫烟⒀。
按:【校注】
(1)原题作“招鹤为薛复善赋”,据《眉庵集》改。薛复善,不详,疑为骚人羽士之流。
(2)三山:指神话传说海中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3)暮归:原作“暮飞”,据《眉庵集》改。辽海:即辽东。以其地近渤海,故亦称辽海。
(4)虽云二句:语本丁令威化鹤归辽东的传说。《搜神记》卷一:“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5)曾遨二句:王子晋、浮丘公皆为古代传说中仙人。王子晋,亦称王子乔。《太平广记》卷四引《列仙传》云:“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岭,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6)瑶台句:瑶台,传说中神仙所居。李商隐《无题》:“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7)琪树句:《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云:“琪树璀璨而垂珠。” 吕延济注:“琪树,玉树。”
(8)五色鸾:古谓凤凰之属,赤色五彩。
(9)瑶草:仙草。
(10)三千春:王世贞《为林子腾茂才题桃源图寿》云:“祝君度索三千春,有子仍为金丹珍。”
(11)回首二句:波,《眉庵集》作“处”。沸沸,原作“拂拂”,非。二句本《神仙传》,喻世事的重大变迁。《太平广记》卷六十引《神仙传》云,东汉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麻姑亦至。“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12)青鸾:凤属。古谓多赤色者为凤,多青色者为鸾。遐飞:《眉庵集》作“西飞”。
(13)逍遥:原作“招摇”,据《眉庵集》改。紫烟:紫云,瑞云。《文选·郭璞〈游仙诗〉》:“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
诗题为招鹤词,写鹤而非写楼。全诗表现了对游仙学道的向往与追求,而在这背后,流露出世事丕变、沧海桑田的慨叹。作者入明以后所写诗,多有怀念元王朝之作,疑此诗为明初所作。
大中丞梅墩邵公招登黄鹤楼① 明 · 陈文烛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平生登览好楼居,黄鹤丹梯接太虚②。
湘浦峰回衡岳雁③,君山秋老洞庭鱼④。
听来铁笛仙风旧⑤,醉倒金沙客鬓疏⑥。
今昔长安无远近⑦,乡关落日渺愁予⑧。
【校注】
(1)梅墩邵公:未详。梅墩为字。其人盖为副都御史,故称中丞。
(2)太虚:天空。孙绰《游天台赋》:“太虚辽阔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
(3)湘浦:指衡阳浦。王勃《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峰回:回雁峰在湖南衡阳市南,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峰势如雁回转,相传雁至衡阳而止,遇春而回。
(4)君山:即洞庭湖中湘山。洞庭鱼:谓洞庭鲋,即鲫鱼。《吕氏春秋》:“鱼之美者,洞庭之鲋。”崔骃《七发》:“洞庭之鲋,灌水之鳐。”
(5)铁笛仙风:指吕洞宾吹笛故事。
(6)金沙:即沙洲,指鹦鹉洲。
(7)长安:指京都。愁予:《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
(8)渺:杳远貌。此句化用崔颢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首联承题起,极写鹤楼之高;颔联写登楼所见所想,切时切地;颈联写铁笛依稀,恍遇仙人,客鬓斑白,兴喜醉狂;尾联抒发宦情旅思,流露失意之感。
题董其昌临柳公权禊帖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六
香光禊帖仿诚悬,一乃二之谁所然。
幸具董文仍在后(董其昌临柳公权兰亭全诗并缀自跋于卷末本为完好后不知谁何割裂以四言五言诗分为二卷置张照诸人跋于四言诗卷尾而董跋仍与五言诗相为附丽因详加订正通装一卷俾还旧观),讶移张识反居前(高士奇陈元龙张照三跋割裂为二卷举张以概其馀四言卷先获故云前)。
无分可识初无合,得半欣于两得全。
题什艺林传盛事,那能书法悟离坚(见香光识语)。
注:内府藏董其昌真迹不下百数十种所临柳公权兰亭诗其一也裒集既多未暇悉为题品虽同入石渠上等亦第以寻常董迹视之兹复得其兰亭诗临本忆与旧藏有相类者因出香光临卷校之则旧卷乃临兰亭四言诗十一人并孙绰后序新卷临五言诗十一人卷后董自有跋两卷纸幅宽窄正同且与戏鸿堂帖所刻柳书首尾次序无弗吻合其为全临通本而割为两卷无疑即董自跋止辨此书非诚悬不能而深许其离坚合异之妙未尝致歉于得半足为全卷左證又旧卷后有高士奇陈元龙张照三跋历叙字卷流传始末而不言其曾有缺佚且两卷押缝处士奇之竹窗照之张长卿二印上下相间无少参差可见卷在张照家尚为全璧不知何时析而为二而以后三跋置前半卷尾此可怪也夫物之显晦离合固有定数二卷之离不知几年使非前后并入内府则亦无由终合乃余见而疑疑而校校而复合有不知其然而然者岂墨池片楮亦默有司其契者乎盖凡人精神所聚必有不能泯没者董此书殊自矜贵诸人藏跋亦极为宝重谛视之果其用意之作精神既注其不终于掩晦固宜向使两卷不离则亦仍以寻常董迹视之岂暇为之详悉审定是则因有昔日之离乃成今日之合为墨禅轩(见董自跋)增一因缘庸渠非是卷之幸耶既为订易合装并书以识异
李升山水长卷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三
唐末宋前笔,天倪月窟思。
敢人之不敢,为古所希为。
可窜摩诘丽,还过思训奇(皆见宣和画谱)。
弗皴山自峻,若湿水常披。
布景皆合撰,入神乃莫遗。
王书孙氏赋,忖度未相宜。
按:李升此卷用笔设色古雅入神因轶去题跋好事者遂以明王守所书孙绰天台山赋并装一卷题为天台山图其实乃山水长卷不必定名因为更正并识
挽道安法师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平陆黯烟尘,方期上续千灯,长驻灵山飞锡影;
澄潭昭日月,不道东来一苇,竟虚寰宇访碑缘。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道安法师倡议在日月潭玄奘寺建立碑林,曾与不佞数言其事,故末句及之。
道安法师(1907——1977),俗名傅锡鋆,湖南祁东县灵官镇桃源村二组人。曾办有大专佛学讲座、中华佛学研究会、《狮子吼》杂志、台湾印经处、中国佛教会文献委员会等佛教机构。先后担任过广西佛教会理事长、湖南省佛教会理事长、香港佛教协会理事兼秘书长、台湾中国佛教会常务理事,及南岳祝圣寺住持、广西能仁寺开山住持、南岳佛学讲习所所长、台湾松山寺开山住持、台湾善导寺住持、台湾玄奘寺住持等职务。著有《中国大藏经翻译刻印史》、《中国大藏经雕刻史话》、《二力室文集》三集及日记多册,惟在大陆时期者均已散失。他致力于佛教文化、教育事业,建树巨大,对近代佛教(尤其是台湾地区)有广泛的推动和深远的影响,堪为中国佛教民国时期的中流砥柱之一。
飞锡:佛教语。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据《释氏要览》卷下:“今僧游行,嘉称飞锡。此因高僧隐峰游五台,出淮西,掷锡飞空而往也。若西天得道僧,往来多是飞锡。”
㊀晋孙兴公(绰)《游天台山赋》:“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 ”唐李周翰注:“王乔,仙人。应真,得真道之人。执锡杖而行于虚空,故云飞也。”后谓僧徒游方为飞锡。《冷朝阳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有僧飞锡到,留客话松间。”
㊁指游方的僧徒。 唐杜甫《大觉高僧兰若》:“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
澄潭昭日月:指日月潭。
东来一苇:一苇渡江是达摩祖师的宗教故事。现在少林寺尚有达摩“一苇渡江”的石刻画碑。
玄奘寺:台湾玄奘寺位于南投县,是为纪念唐代到西域取经、对宣扬佛教及中华文化做出贡献的玄奘法师而建的寺院。该寺建于公元1965年。中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在南京掠走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供奉在日本崎玉县慈恩寺,1955年,始将部分顶骨舍利归还中华民国佛教会,并择定暂时安奉于日月潭畔之玄光寺;1965年11月,玄奘寺落成后,灵骨才迎奉入玄奘寺。
笺:保召棠 南通望海楼联 :
龛护白云,是大士双趺坐处;
楼观沧海,惟达摩一苇杭之。
道安法师(1907——1977),俗名傅锡鋆,湖南祁东县灵官镇桃源村二组人。曾办有大专佛学讲座、中华佛学研究会、《狮子吼》杂志、台湾印经处、中国佛教会文献委员会等佛教机构。先后担任过广西佛教会理事长、湖南省佛教会理事长、香港佛教协会理事兼秘书长、台湾中国佛教会常务理事,及南岳祝圣寺住持、广西能仁寺开山住持、南岳佛学讲习所所长、台湾松山寺开山住持、台湾善导寺住持、台湾玄奘寺住持等职务。著有《中国大藏经翻译刻印史》、《中国大藏经雕刻史话》、《二力室文集》三集及日记多册,惟在大陆时期者均已散失。他致力于佛教文化、教育事业,建树巨大,对近代佛教(尤其是台湾地区)有广泛的推动和深远的影响,堪为中国佛教民国时期的中流砥柱之一。
飞锡:佛教语。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据《释氏要览》卷下:“今僧游行,嘉称飞锡。此因高僧隐峰游五台,出淮西,掷锡飞空而往也。若西天得道僧,往来多是飞锡。”
㊀晋孙兴公(绰)《游天台山赋》:“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 ”唐李周翰注:“王乔,仙人。应真,得真道之人。执锡杖而行于虚空,故云飞也。”后谓僧徒游方为飞锡。《冷朝阳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有僧飞锡到,留客话松间。”
㊁指游方的僧徒。 唐杜甫《大觉高僧兰若》:“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
澄潭昭日月:指日月潭。
东来一苇:一苇渡江是达摩祖师的宗教故事。现在少林寺尚有达摩“一苇渡江”的石刻画碑。
玄奘寺:台湾玄奘寺位于南投县,是为纪念唐代到西域取经、对宣扬佛教及中华文化做出贡献的玄奘法师而建的寺院。该寺建于公元1965年。中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在南京掠走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供奉在日本崎玉县慈恩寺,1955年,始将部分顶骨舍利归还中华民国佛教会,并择定暂时安奉于日月潭畔之玄光寺;1965年11月,玄奘寺落成后,灵骨才迎奉入玄奘寺。
笺:保召棠 南通望海楼联 :
龛护白云,是大士双趺坐处;
楼观沧海,惟达摩一苇杭之。
仲夏湘行之什 其一 南岳大庙 当代 · 陈忠平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紫霞龙脊绕,朱漆塓重垣。
槃郁杉松古,夤缘结构繁。
石心超九劫,蝶魄荡三幡。
释老声相比,檀香卜福根。
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至此山,宫殿槃郁,楼台博敞。”清·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园依山而无石,老树多极纡回槃郁之势。”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文选·左思吴都赋》“夤缘山岳之岊,幂历江海之流。”《旧唐书·令孤楚牛僧孺传赞》“乔松孤立,萝茑夤缘,柔附凌云,岂曰能贤。”宋之问《宿云门寺》“夤缘绿筱岸,遂得青莲宫。”谢朓《郡内高斋閒望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晋书·隐逸传·夏统》“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法苑珠林》卷十三“十一劫是未来,八劫是过去,今释迦佛当第九劫内成佛。”九劫者,现世也,《生经·堕珠著海中经》“我等世尊,从无数劫精进不懈,不拘生死五道之患…超越九劫,自致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葛长庚《睡起》“蝶魄游仙去,猿声惊梦回。”道家谓色、空、观三者最易摇荡人心,故以三幡为喻,晋·孙绰《游天台山赋》“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清·姚鼐 《九月八日谒明孝陵游览灵谷寺晤其方丈僧祇园》“寘彼万古怀,企此三幡通。”
《文选·左思吴都赋》“夤缘山岳之岊,幂历江海之流。”《旧唐书·令孤楚牛僧孺传赞》“乔松孤立,萝茑夤缘,柔附凌云,岂曰能贤。”宋之问《宿云门寺》“夤缘绿筱岸,遂得青莲宫。”谢朓《郡内高斋閒望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晋书·隐逸传·夏统》“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法苑珠林》卷十三“十一劫是未来,八劫是过去,今释迦佛当第九劫内成佛。”九劫者,现世也,《生经·堕珠著海中经》“我等世尊,从无数劫精进不懈,不拘生死五道之患…超越九劫,自致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葛长庚《睡起》“蝶魄游仙去,猿声惊梦回。”道家谓色、空、观三者最易摇荡人心,故以三幡为喻,晋·孙绰《游天台山赋》“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清·姚鼐 《九月八日谒明孝陵游览灵谷寺晤其方丈僧祇园》“寘彼万古怀,企此三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