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自度曲·题红1923年作) 清末民国初 · 陈衡恪
 押词韵第十六部
红云薄。
前村约。
春在阑干角。
何处笛声和梦觉。
峭寒珠错落。
注:师曾自度曲,辛酉初春写为石禅石友博粲。
西河秦淮泛月图 清末民国初 · 陈衡恪
 押词韵第三部
秋乍霁。
凉飙划破云翳。
閒邀夜色赏秦淮,淡蟾在水。
六桥不隔苍苍,烟光摇荡眉际。

画楼外,重徙倚。
绿漪两桨须记。
兴亡漫说六朝山,燕还旧垒。
帝城客去晚潮回,华年空叹弹指。

软尘聚首似梦寐。
莽东西、琴剑千里。
见了若添离思,向飞萤、岸曲停杯。
相对收拾余欢,笙歌里。
注:右调西河,同陈壬林秦淮泛月作,师曾并录旧词。
贺圣朝 夜来香 清末至现当代 · 陈方恪
 押词韵第十部
夏日晚凉,坐瘿公斋头閒话,庭际有夜来香一盆,南产也。瘿公指而告曰:此花幽馨冉冉,不减梅菊水仙,酷郁恶同乎?薝卜侧媚,羞侔于素柰,除珠兰之璅碎,无跗蕊,不足道,花之与茎叶同色者,惟有之,不炫耀色相,全天真也。凡人在日间,七情扰攘,六根溷窒,虽有香而不闻。夜昏息机,鼻观乃清,香界无差别也。香以专夜,名不宾实,而余氏《板桥杂记》至斥为媚夜淫葩,殢人妖草,冤矣!盍为清词一洒之?予噭然曰可,遂信笔赋此解。
遥怜可可窥人乍。
伴风廊琴榭。
好将空谷比幽姿,合氾人姑射

舲初到,纱橱睡起,定绿珠无价。
几回偷眼避游蜂,又夜凉如画。
(注:见陈方恪遗稿《鸾陂词》《殢香馆词草(甲)》。瘿公罗惇曧(一八七二-一九二四)字孝通敷堪号瘿安瘿公广东顺德人光绪二十九年副贡,曾为邮传部郎中;工诗词;历任总统府秘书参议、顾问,国务院秘书等,为陈衡恪挚友。
声声慢 清末至现当代 · 陈方恪
 押词韵第一部
梦窗此调有合咏瑞香水仙四香,伯兄为作图,命谱词题之。即和梦窗原韵。
石桥冰泮,屐路苔疏,还从岁晚相逢。
细雨郎,几回梦想春容。
银屏夜凉初觉,引醉魂、低袅香风。
铢衣软,向玲珑灯馆,弄影奁空。

前事故山愁绝,伴岩扉临水,目送飞鸿
漫道如今,相思人比花浓。
天涯料怜雅澹,有檀奴、俏染蛮红。
凝恨处,伫崔徽、长在画中。
(注:见陈方恪遗稿《鸾陂词》《殢香馆词草(甲)》。民国初寓居北京期间作。伯兄即陈方恪长兄陈衡恪。)
洞仙歌 题秭园《梅花香里两诗人》画卷 清末至现当代 · 陈方恪
 押词韵第三部
画看初罢,共商量奇字。
梅样风姿澹春倚。
隃麋黛浅,宝鸭香温,帘下了,占尽寒闺清致。

鹃啼催早,小住江南璧月琼枝吊佳丽。
带甲满关河,断梦征尘,莫更溯、兰成思。
转海印、祥云护华鬘,总福慧、双修比肩人瑞。
(注:见陈方恪遗稿散页(三)。寓居北京时所作。秭园即关赓麟(一八八〇-?),广东南海人字颖人号秭园光绪三十年进士历官兵部、邮传部主事,铁路总局提调,京汉铁路会办、总办。民国后任财政部秘书、交通部司长、参事,交通大学校长等。民国初年在北京陈衡恪陈隆恪等陈氏兄弟诗词来往较多。)
哭吴师 近现代 · 宋词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痛哭无声泪已乾,死生不复见师颜。
乱时战地多壮志,盛世华街有奇冤。
千里同归江水冷,百年共穴雨花寒。
感恩知遇平生少,愿掷头颅斥暴蛮。
注:一无锡知青自南京探亲归,带来噩耗,恩师吴天石与夫人李敬仪,被学生拖去游街示众,头戴高帽,面涂墨水,百般折磨凌辱。老夫妇不堪凌辱,游街回家后,双双含冤而亡!此为盛夏间事,曾轰动南京。余得悉后,悲愤欲绝,闭门痛哭。今春在南京师曾约余一见,语多鼓励,情甚殷切,许以相助。音容犹在,竟成永诀!吴师投身革命,献身于教育事业,为人敦厚和善,一生俭朴,道德文章为世所推重,堪称一代师表,竟遭此厄难,蒙此奇冤,死于学生之手!一九六六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