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致书秦王请降 陈朝 · 陈叔文
出处:全隋文卷十五
窃以天无二日,晦明之序不差;土无二王,尊卑之位乃别。今车书混壹,文轨大同。敢披丹款,申其屈膝(《陈书·晋熙王叔文传》,隋行军元帅秦王至于汉口,叔文率巴州刺史毕宝等请降,致书于秦王。)。
与长孙无忌互(无忌见询姿形么陋,嘲之,询荅云云。太宗闻之笑曰:“询此嘲曾不畏皇后邪。”无忌,皇后兄也。)嘲 其二 隋末唐初 · 欧阳询
押寒韵
索头连背暖,漫(一作𧚁)裆畏肚寒。
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询)。
为秦王制诗 隋末唐初 · 李渊
五言绝句 押霰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圣德合天地,五宿连珠见。
和风拂世民,上下同欢宴(《册府元龟》二一《帝王部徵应》)。
按:初太宗为秦王,高祖制诗云云。帝于宫西造宅初成,高祖送玉玺以至帝所,缙绅先生相谓曰:「诗及玉玺。盖奉国之祥瑞者欤。」○今按:《全唐诗凡例》引胡震亨谓唐初无五星联聚之事,疑其伪托。曾见陕西鄠县有大业三年郑州刺史李渊为子世民祈疾疏石刻拓本,孙星衍《访碑录》亦收载。
秦王兼凉州总管制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京室殷阜。钩陈严秘。肃遏警巡。职务尤重。然而玉门遐阻。控御垂荒。金城冲要。尉攸属。宣风作牧。亲贤是寄。太尉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行台右武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地实藩枝。任惟心膂。职参三事。功著二南。识度优閒。性理济□典戎敷化。声绩备举。宜摄九门。总司八校。抚莅河右。允兼望实。可左武大将军使持节凉甘瓜鄯肃会兰河廓九州诸军事凉州总管。其太尉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行台右武大将军上柱国王如故。
秦王益州道行台制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蜀郡沃野。曰惟井络。控驭邛笮。临制巴渝。求瘼宣风。朝寄尤重。总司岳牧。是属懿亲。太尉尚书令陕东道行台雍州牧左武大将军使持节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世民。器宇冲深。体识明允。专征阃外。茂绩克宣。敷政京畿。嘉声巳著。镇抚岷汉。佥论攸宜。可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秦王天策上将制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经邦盛则。哲王彝训。是以华衮龙章。允洽希世之勋。玉戚朱干。实表宗臣之贵。太尉尚书令雍州牧左武大将军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世民。缔搆之始。元功夙著。职兼内外。文教聿宣。薛举盗寇秦陇。武周扰乱河汾。受朕专征。屡平妖丑。然而世充僭擅。伊洛未清。建德凭陵。赵魏犹梗。总戎致讨。问罪三川。驭以长算。凶党窘蹙。既而漳滨蚁聚。来渡河津。同恶相求。志图抗拒。三军爰整。一举克定。戎威远畅。九围静谧。鸿勋盛绩。朝野具瞻。申锡宠章。实允佥议。宜崇徽命。位高群品。文物所加。特超恒数。建官命职。因事纪功。肇锡嘉名。用标茂实。可授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增邑一万户。通前三万户。馀官并如故。加赐金辂一。衮冕之服。玉璧一双。黄金六千斤。前后鼓吹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
秦王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制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御侮折冲。朝寄尤切。任惟勋德。实伫亲贤。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宇量凝邈。志识明劭。爰始缔搆。功参鼎业。廓清秦陇。茂绩以彰。戡定周韩。戎威遐畅。河朔馀寇。取若拾遗。济代逋诛。克同振朽。宣风都辇。综务朝端。政术有闻。纲目斯举。宜加褒宠。式兼常秩。总摄戎机。望实惟允。可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馀并如故。
秦王等兼中书令侍中制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丝纶枢秘。寄任□□帷扆献纳。职惟显要。望实兼隆。亲贤斯属。天策上将太尉兼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十二卫大将军秦王世民。宇量冲深。风神爽悟。任兼文武。声绩著闻。司徒并州大都督稷州刺史左领军大将军右武大将军上柱国齐王元吉。器怀淹密。业绍英茂。□□内外。政务克举。用加蝉珥。朝典攸宜。世民可中书令。元吉可侍中。馀如故。
命秦王征王世充诏 隋末唐初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
取乱侮亡。圣王于是致治。民和众泰。汤武所以成功。兵革之兴。义资靖难。出军命将。盖非获巳。自隋氏数穷。天下鼎沸。豺狼交争。黔庶凋残。朕受命君临。志存宁济。率土之内。咸思覆育。声教所覃。莫不清晏。惟彼伊雒。尚隔朝风。世充作梗。肆行凶暴。害虐良善。拥迫吏民。反道乱常。日月滋甚。祸盈衅积。天亡有徵。心腹猜携。党援孤绝。农亩荒废。粮廪内空。城隍社稷。势皆殄溃。吊民问罪。今实其时。可令陕东道行台上柱国秦王世民总统诸军。东踰崤渑。分命骁勇。百道俱进。救彼涂炭。诛其凶渠。凡此授律。义在拯民。府库货财。一无所利。尅敌制胜。效策献功。官赏之差。并超常典。其有背贼归款。因事立勋。即加宠授。务隆优厚。
赐秦王获窦建德手诏 隋末唐初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
闻获建德。竟如汝所料。画策者虽吾。平定者汝也。吾闻黄河千年一清。乃当今日。汝功一也。隋氏分离。崤函隔绝。两雄合势。一朝清荡。汝功二也。兵既克捷。更无死伤。无愧为臣。不忧其父。汝功三也。吾今开怀抱。养苍生。尽其天年。心无外虑。汝功四也。
立秦王为太子诏 隋末唐初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
储贰之重。式固宗祧。一有元良。以贞万国。天策上将太尉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领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上柱国秦王世民。器质冲远。风猷昭茂。宏图夙著。美业日隆。孝惟德本。周于百行。仁为重任。以安万物。王迹初基。经营缔搆。戡剪多难。征讨不庭。嘉谋特举。长算必尅。敷政大邦。宣风区隩。功高四履。道冠二南。任总机衡。庶绩惟允。职兼内外。彝章载叙。遐迩属意。朝野具瞻。宜乘鼎业。允膺守器。可立为皇太子。所司具礼。以时册命。
答太宗陈让表手诰 隋末唐初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
君之于臣。尚须探察。父之审子。岂可同常。汝夙怀忠孝。吾爱汝亦过于诸子。况立功德。具如前诏。所恨吾受谗言。几至投杼。上元降福。神器安宁。此乃宗庙有灵。非独吾之幸也。比察汝布政。听汝德音。洋洋盈耳。副吾所望。昔齐有秕政而致小白。晋有艰难而获重耳。今天下庆赖。在汝一人。顷者寒暑不调。水旱乖节。止是吾之与汝。安处未得其位。乃致承乾所居。非少阳之体。吾今往西宫。方思万代之福。汝何劳撝抑。频此言请。且深思大道。永保社稷。善始令终。无或懈怠。奉行吾诰。勿以小让为怀。至公之言。彼宫此室。势何殊也。异姓贤者。尚欲权之。今汝巳克负荷。应兹当璧。极慰吾意。宜绝常辞也。
册秦王天策上将文 隋末唐初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
维武德四年岁次辛巳十一月甲申朔二日乙酉。皇帝若曰。于戏。咨尔太尉尚书令左右武大将军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凉州总管秦王世民。夙标器望。早树风猷。业创经纶。功高运始。重以廓清秦陇。剪伐鲸鲵。扫荡河汾。芟夷凶逆。周韩大盗。赵魏逋诛。二寇弗宾。用阻朝化。严兵巩洛。总率戎麾。内运奇谋。外申威略。凶渠摄窜。假命危城。河朔蚁徒。来相赴援。一鼓誓众。以擒建德。回戈旋指。遂获世充。二方克定。师不再举。武节既宣。朝风遐畅。宏规懿绩。独冠卿尹。宜锡宠章。式加殊号。光备礼物。特超恒典。是用命尔为天策上将。位王公上。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增邑二万户。通前三万户。馀如故。加赐金辂一乘。衮冕之服。玉璧一双。黄金六千斤。前后二部鼓吹。及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钦哉。恭承宠命。可不慎欤。
上秦王破邪论启 隋末唐初 · 释法琳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
法琳启。缅寻三元五运之肇。天皇人帝之兴。龟图鸟策之文。金版玉笥之典。六衡九光之度。百家万卷之书。莫不导人伦信义之风。述勋华周孔之教。统其要也。未达生死之源。陈其理也。不出有无之域。岂若五分法身三明种智。湛然常乐。何变何迁。邈矣真如。非生非灭。而能道资万有。慈被百灵。启解脱彼岸之津。开究竟无为之府。拔群生于见海之外。救诸子于火宅之中。但化隔葱河。千有馀载。教流汉土。六百许年。龛塔相望。禅人接踵。所以道安登秦帝之辇。僧会上吴主之车。高座法师。能陈八正。浮图和尚。巧说五乘。化洽九州。福沾三世。其为利物。此之谓欤。有隋褫运。戎马生郊。灾起四凶。毒流百姓。慧灯既隐。法两将收。赖我大唐上应乾心。下协黎庶。补天以丽三象。纽地以安五岳。生民蒙再造之恩。释门荷中兴之赐。方欣六兹五帝。四彼三皇。反淳朴之风。行无为之化。窃见傅奕所上诽毁之事。在司既不施行。奕乃公然远近流布。人间酒席。竞为戏谈。有累清风。实秽华俗。长物邪。见损国福。理不可也。伏惟殿下往藉三多。久资十善。赴苍生之望。膺大宝之期。道叶隆平。德光副后。发荐雷之响。则蛰户俱开。启明离之辉。则幽衢并镜。赫矣允矣。难得名矣。固以汉光重世。周卜永年。复能降意福田。回情胜境。津梁在念。墙堑为心。伏愿折邪见。幢然正法炬。像化被寄。深幸兹乎。不任愤懑惄焉之志。谨上破邪论一卷。尘黩威严。伏增悚息。谨启。武德四年九月十二日启。
赋西汉(《本传》云:“太宗幸洛阳,燕群臣积翠池,酒酣,命各赋一事,徵赋西汉,卒云:‘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帝曰:‘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 隋末唐初 · 魏徵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引用典故:叔孙礼乐
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
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
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
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
遗表稿(谨按魏郑公谏录徵亡太宗遣人至宅就求其书得遗表一纸始立稿草字皆难识惟有数行乃稍可分辨云云) 隋末唐初 · 魏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九
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惟见其恶。爱者惟见其善。爱憎之閒。所宜详审。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可以兴矣。
答太宗手诏疏 隋末唐初 · 魏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
帝王所重。在乎定君臣。明父子。正夫妇。三者不乱。然后内外安宁。比见弟子陵师。奴婢忽主。下多轻上。皆有为而来。渐不可长。又帝王大如天地。信如四时。诸葛亮小国之臣。犹能开诚心。布公道。今之为政。未能平心。亦亏公道。心所爱。则虽僻不以为非。心所嫌。则虽正不以为是。今每发言。常疾私相请托。或至小事。自所未免。上为下效。理必然也。
蔺相如夺秦王璧赞 唐初 · 王绩
四言诗 押庚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河北省
秦人市宝,厥价从名。
蔺生诡说,其心则贞。
清齐抱愤,身睨两楹。
卒全尺璧,仍邀十城。
唐太宗文皇帝哀册文 隋末唐初 · 褚遂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九
维贞观二十三年岁次已酉五月甲辰朔二十六日已巳。大行皇帝崩于翠微宫之含风殿。旋殡于太极殿之西阶。粤八月庚寅。将迁座于昭陵。礼也。凤纪凝秋。龙帷将曙。溘化同轸。绵区缟素。哀子嗣皇帝讳。览风树而增感。攀铜池而拊膺。逼宗祧之是寄。伤往驾之无凭。奠樽盈而悲序促。灵景翳而愁云兴。去剑滋远。情徽方閟。爰诏司存。传芳琼宇。其词曰。
三微固祉。五耀垂文。光昭司牧。对越唐勋。族著元牝。家传缙云。高祖配天。一人有庆。大行神武。维几作圣。良书自得。高文成性。夙表馀雄。先怀反正。苍兕爰发。朱旗首令。寰瀛昏垫。关洛荒芜。妖倾地轴。盗弄乾枢。戎衣光启。霸政宏谟。天兵电照。月阵风驱。蚩尤递剪。猰窳咸诛。闰位不虔。馀分兴戾。先收秦组。次焚商袂。转圜上略。容光下济。从邑垂仁。宾门洒惠。修风顺轨。凝图奉睿。青戾同规。元殊叶契。发挥三五。声名遐裔。泛野休兵。灵台偃革。升岩藏铣。遵河奉璧。学肆徐轮。丘园散帛。就日攸宜。如天在斯。形哀动植。化美埙篪。乐华曾举。礼叶旁垂。沙场罄剪。斗极咸羁。狼山入囿。潮渚归池。东旌若木。西旆条支。龙卿委质。鸟服来仪。大矣乘时。悠哉利见。文龟浮沼。应龙在淀。潏露飞甘。卿云呈绚。松荑望幸。瑶华方荐。仙丹剑术。星飞告变。凝沴气于千年。掩璿晖于离殿。呜呼哀哉。宏璧陈阶。钧天罢舞。梦龄遐想。宫车晏出。大隧弗营。元龟献吉。展軨效驾。羲和司日。迫灵心于将饯。痛皇情其如失。凝清秋于广陌。溯悲风于长术。经柏梁而徐转。迈兰池而从跸。耸轻旆之逶迤。动边笳之萧瑟。呜呼哀哉。周营甫竁。汉启泉闱。谷林摇落。乔岩变衰。平原凄兮白日远。深渚澹兮秋云飞。览铜雀而兴慕。伤鼎湖之不归。呜呼哀哉。崤陵元壤。隅山穷路。肃卫翻英。轻池委素。羲庭易晚。松阴难曙。万方悲而雨泣。三灵惨而云冱。嗟厚德之长违。仰高天而攀慕。呜呼哀哉。崇基永焕。置业方昭。遗风馀烈。天长地遥。想神襟而腾茂。纵史笔而扬翘。笼嘉声于日月。终有裕于唐尧。呜呼哀哉。
上太宗疏 初唐 · 马周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五
微臣每读经史。见前贤忠孝之事。臣虽小人。窃希大道。未尝不废卷长想。思履其迹。臣以不天。早失父母。犬马之养。巳无所施。顾来事之可为者。唯忠义而巳。是以徒步二千里而自归于陛下。陛下不以臣愚瞽。过垂齿录。窃自顾瞻。无阶答谢。辄以微躯丹款。惟陛下所择。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之西。其墙宇门阙之制。方之紫极。尚为卑小。臣伏以东宫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反在城外。虽太上皇游心道素。志在清俭。陛下重违慈旨。爱惜人力。而蕃夷朝见。及四方观听。有不足者。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观。务从高显。以称万国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臣又伏见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宫。臣窃惟太上皇春秋巳高。陛下宜朝夕视膳而晨昏起居。今所幸宫去京三百馀里。銮舆动轫。严跸经旬日。非可以旦暮至也。傥太上皇情或思感。而欲即见陛下者。将何以赴之。且车驾今行。本为避暑。然则太上皇尚留热所。而陛下自逐凉处。温凊之道。臣窃未安。然敕书既出。业巳成就。愿示速反之期。以开众惑。臣又见诏书。令宗室功臣悉就蕃国。贻厥子孙。嗣守其政。非有大故。无或黜免。臣窃惟陛下封植之者。诚爱之重之。欲其继嗣承守而与国无疆也。臣以为必如诏旨者。陛下宜思所以安存之富贵之。何必使代官也。何则。以尧舜之父。犹有朱均之子。傥在孩童嗣职。万一骄愚。则兆庶被其殃。而家国蒙其患。正欲绝之也。则子文之治犹在。正欲存之也。则栾黡之恶巳彰。与其毒害于见存之百姓。则宁使割恩于巳亡之一臣明矣。然则向所谓爱之者。乃适所以伤之也。臣谓宜赋以茅土。畴其户邑。必有才行。随器方授。则虽其翰翮非强。亦可以获免尤累。昔汉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所以终全其代者。良得其术也。愿陛下深思其宜。使得奉大恩。而子孙终其福禄也。臣又闻圣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为本。故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又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孔子亦云。吾不与祭。如不祭。是圣人之重祭祀也如此。伏惟陛下践祚以来。宗庙之享。未曾亲事。伏缘圣情。独以銮舆一出。劳费必多。所以忍其孝思。以便百姓。遂使一代之史。不书皇帝入庙之事。将何以贻厥孙谟。垂则来叶。臣知大孝诚不在俎豆之间。然则圣人之训人。固有屈巳以从时。特愿圣恩。顾省愚款。臣又闻致化之道。在于求贤审官。为政之基。必自扬清激浊。故孔子曰。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是言慎举之为重也。臣伏见王长通白明达。本自乐工。舆皂杂类。韦槃提斛斯正。则更无他材。独解调马。纵使术踰侪辈。能有可取。止赐金帛以富其家。岂宜列预士流。超受高爵。遂使朝会之位。万国来庭。驺子倡人。鸣玉曳组。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臣窃耻之。然成命既往。纵不可追。谓宜不使在朝班预于仕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