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代宗辞摄冢宰 唐 · 苗晋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三
臣以昔者天子居丧之时。百官听于冢宰者。
盖君幼小。御极事殷。
情理当然。沿革不一。
今古异同。而武汉文。
合于通变。垂范作则。
可举而行。又士或墨缞。
时遇金革。岂非衔恤。
谓义在断恩。且百善之至。
无加于孝也。其有容瘁心绝。
指景悼生。此匹夫守节之常情。
殊王者嗣续之大计。昨二十日陛下于大行皇帝柩前即位。
是承先帝遗顾之言。亦前代不易之典。
则知所略不为害。所存是适权。
防微灭端。所利者大。
陛下因心纯至。天地明察。
伏以报劬劳之恩。申罔极之思。
终身之痛。岂计朝夕。
但以一日之内。万务在中。
须达宸聪。始成国政。
百寮万姓及僧道耆寿等。相顾聚言。
以臣老且无能。愚岂测圣。
况久无居摄。臣不敢奉诏。
特乞陛下遵遗命。三日而听政。
臣博听众情。不胜恳愿。
伏望割痛抑哀。则天下悲幸。
郊庙歌辞 (《唐书·乐志》曰:“代宗窦应已后,续造享太庙乐章,献明皇用广运之舞,肃宗用维新之舞,代宗用保大之舞,德宗文明之舞,顺宗用大顺之舞,宪宗用象德之舞,穆宗用和宁之舞,武宗用大定之舞,昭宗用咸宁之舞,宣宗、懿宗有舞词而名不传。”)享太庙乐章 广运舞 唐 · 郭子仪
四言诗 押东韵
于赫皇祖,昭明有融。
惟文之德,惟武之功。
河海静谧车书混同
虔恭孝飨,穆穆玄风。
玉清公主挽歌代宗之女) 唐 · 张谓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引用典故:学凤
学凤年犹小,乘龙日尚赊。
初封千户邑,忽驾五云车
地接金人岸,山通(一作藏)玉女家。
秋风何太早,吹落禁园花。
成王皇太子德音 盛唐 · 肃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四
守器为重。
择贤而立。
万国繇其永贞
百王以之垂范。
盖以重社稷而奉粢盛也。
朕缵承洪绪。
惟怀永图。
丕膺皇极。
既符域中之大。
茂建元储。
用崇天下之本。
皇太子俶。
植性恭懿
因心孝友。
文武之德。
克闻于日跻。
君亲之诚。
实原于天性。
往以时属艰阻。
义扶宗社。
故能外清元祲。
内复皇图。
繇是肇启承华。
懋昭嘉绪。
今撰辰斯及。
册命攸行。
宜承继明之庆。
俾广荐雷之泽。
可大赦天下。
顷者频兴大典。
累洽殊私。
率土之閒。
屡经荡涤。
犹虑近有冒法。
或滞狴牢。
其天下见禁囚。
徒巳下罪。
一切放免。
内外文武官。
三品巳上者赐爵一级
四品巳上各加一阶。
五品巳上官子为父后者赐勋两转。
顷因国用不足。
颁赐未周。
今所铸新钱。
数盈于万。
其京官文武五品巳上。
及常参官六军将士。
北京留守
及诸道节度将士等。
各赐有差。
其唐元功臣
成都元从。
及朕元从功臣等。
普恩之外。
更赐一爵。
四品巳下更加两阶。
其在灵州宁州至凤翔者。
仰所司类例。
更递加一等。
皇亲及诸色陪位人等各赐勋两转。
鸿胪蕃客赐绢一千匹。
天下义夫节妇。
孝子顺孙。
旌表门闾。
终身不事。
京官五品巳上。
各举忠正孝友文儒周慎堪任东宫官者。
务取实才。
不得虚荐。
今馀寇未殄。
有胁在贼中未归顺者。
一切不以为罪。
其有受贼节制。
能以兵降者。
酬其封爵。
且为政之要。
求贤是急。
比令中外荐举。
多非实才。
所以询事考言。
登科盖寡。
犹虑岩穴之内。
尚有沈沦。
宜令所在州县。
更加搜择。
其怀才抱器。
隐遁丘园。
以礼徵送。
如或不赴。
具以名闻。
凡与前诏科目相当。
一切委内外文武五品巳上官
有所知者。
不限人数。
任各荐闻。
如自举者。
亦听于所在投状。
有堪任用。
不限常资。
其行人家。
及羸老单贫。
鳏寡茕独。
巳频有处分。
令州县长官
倍加优恤。
应缘册礼职掌要重者。
及撰册书舁宝官礼官等。
普恩之外。
赐勋两转。
礼仪使特赐一阶。
副使普恩之外。
赐爵一级
敕文有不该者。
所司类例奏闻。
成王皇太子 盛唐 · 肃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四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十月庚子朔五日甲辰
皇帝若曰。
于戏。
自昔圣王。
咸建储贰
盖将嗣守神器。
虔奉宗禋。
是以礼经著元贞之德。
易象载重明之义。
朕缵服鸿绪。
丕承前烈。
爰升主鬯之贤。
实符当璧之命。
咨尔太尉(唐书作元帅成王俶
道备文武。
生资睿哲。
温文彰于日就。
孝友禀于天成。
往以凶丑乱华。
干戈集事。
是能出陪戎驾。
入奉庙谋。
克符丹水之师。
实剪绿林之盗。
所谓功定社稷。
义宁君亲。
今万邦以贞。
三善斯属。
宜膺上嗣之典。
俾践少阳之位。
是用命尔为皇太子
以副朕躬。
尔其思王业之艰难。
遵圣人之炯戒。
非尊贤无以成德。
非广孝无以承亲。
远斥便佞。
询谋正直。
兢兢业业。
庶保于大猷
然后无忝尔祖宗。
克宁我邦家。
往钦哉。
丕膺景命。
可不慎欤。
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768年 唐 · 杜甫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
引用典故:延参佐 褰帷 投壶
楼上炎天冰雪生,高飞燕雀贺新成。
碧窗宿雾濛濛湿,朱栱浮云细细轻。
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馀清。
自公多暇延参佐江汉风流万古情。
成王挽歌764年 唐 · 岑参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淮南登仙
幽山悲旧,长坂怆馀
地底孤灯冷,泉中一镜寒。
铭旌门客送,骑吹路人看。
漫作琉璃碗,淮王误合丹。
代宗睿文皇帝哀册文 唐 · 崔祐甫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
维大历十四年岁次巳未夏五月二十二日宝应元圣文武皇帝崩于大明宫蓬莱殿。
迁座于大内二十六日景寅
殡于太极殿西阶。有司即南郊定仪。
上尊谥曰睿文孝武皇帝其年十月丁酉朔四日庚子
将迁幸于元陵。礼也。
东方启明。繁霜犹落。
风物凄于宫树。号啼隘于殷幕
哀子嗣皇帝讳。袭缞戚若。
泣血涟如。感备物之如在。
索明灵于太虚。聆哀挽之急节。
惧灵驾之将引。捧玉斝之歔欷。
望龙輴而不忍。恭惟大孝。
终扬盛名。爰命司籍
光昭德声。其词曰。
于休我皇。长发其祥。
咎繇翊舜。种德四方。
元元去周。阐流道光。
土实受命。其牙则黄。
炎汉之后。南北披攘。
天厌众。扫兴唐
有唐不煜。帝命不叶。
丰融葳蕤。盛于八叶。
其盛伊何。聪明徇齐。
诞实匍匐。圣敬日跻。
无幽不洞。无远不稽。
孝友浚哲。声达偫黎。
天宝季岁。竟天长彗。
蛇腾犬瘈。以螫以噬。
皇舆南巡。帝出朔裔。
君父命我。爰整六师。
驱驾熊罴。左右蛮夷。
逆徒蚁聚。言刈其旂。
一鼓冰碎。日未改时。
席卷酆邑。风清洛师。
天开地廓。万物斯睹。
安舆自蜀。复于中土。
龙跃岐山。正于九五。
帝子之孝。轶迈千古。
子则戴亲。孙能敬祖。
乃登储位。问安三至。
一有元良。仪形克类。
继文纂绪。道格元穹。
大明方中。万宇发蒙。
岂无桀骜。化而为忠。
岂无羿浞。如燎遇蓬。
刑清政修。遐迩怀柔。
王度如玉。德音海流。
四灵皆扰。三脊荐羞。
方辑偫瑞。登于介邱。
华封尧使圣人寿。厌代何速。
奄捐九有。天裂其高。
地倾其厚。嗷嗷万姓。
泣慕元首。创钜痛深。
宁丁我后。呜呼哀哉。
肃肃正殿。自炎徂凉。
漏滴尽兮夏日永。烛华凝兮秋夜长。
阶有苔兮委积。庭有草兮芸黄。
呜呼哀哉。七月之期。
同轨毕至。匝野筮壤。
因山开隧。舍清禁而不留。
指平原而出次。嘉德兮启闱。
承天兮敞扉。抵庙门兮驻严跸。
顺孝心兮伤永违。呜呼哀哉。
出朱雀兮度青门。恨六龙之若奔。
倾万邦而会九族。送吾皇兮归寿原。
风飕飗而箫鼓惨。日曀昧兮郊野昏。
植柏兮青青。弥冈兮亘𡷨。
俯杳杳兮重壤。想森森之万灵。
偶嫔嫁兮像阍寺。捧廞衣兮拱下庭。
嗟备物之偕列。奉元堂兮永宁。
呜呼哀哉。仙驭兮何之。
九虞兮有期。总千官兮万骑。
返城阙兮如疑。功高舜典。
美冠周诗。于亿万载。
昭昭有辞。呜呼哀哉。
梦黄衣童子歌广德元年吐蕃入寇,代宗幸陕。及回驾至潼关,夜梦黄衣童子歌云云。诘旦,上言其梦,侍臣贺曰,此土德当王,吐蕃破灭之兆也。) 唐 · 代宗
 押歌韵
中五之德方峨峨,胡胡呼呼何奈何。
代宗告谢九庙表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六
臣某言。
臣纂承丕图。
惧忝鸿业。
宵衣旰食
寅畏增深。
未戢难于寰区。
恐获戾于宗庙。
明发惕厉。
祈哀圣灵。
梦寐承颜。
如亲左右。
谓臣曰知尔孝敬。
悯臣而降以恩私。
福及冲人。
祐其后嗣。
德音所诲。
叹息如闻。
睿旨慈仁
再三眷命。
追攀不逮。
哀慕难任。
欲报之恩。
昊天罔极。
无任荷恩摧咽之至。
谨奉表陈谢以闻。
臣某诚悲诚喜顿首顿首。
谨言。
代宗 唐 · 邵说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二
天道三十年一小变。
六十年一大变。
禄山思明之难。
出入二纪。
多难渐平。
向之乱。
今将变而之治。
宜建徽号。
承天意。
而方谒郊庙。
大赦各士。
诚恐云雨之施未普。
郁结之气未除。
愿因此时修享献。
款郊庙。
褒有德。
录贤人。
与天下更始。
振灾益寿之术也。
睿文孝武皇帝册文 中唐 · 李适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四
维某年月日。哀子嗣皇帝臣某。
伏以圣德之大。上与天合。
人道近昵。鲜克究知。
敢尽其所见。泣以叙财成之业。
伏惟大行皇帝绍休七圣。临照八极。
以至道御群有。以至化怀远方。
登假于上。敷闻在下。
肇加元服。顷升储闱
生知之敏。动与神契。
承顺玄宗也。齐栗之容著。
奉养肃宗也。爱敬之礼深。
履蒸蒸。躬翼翼。
绝驰道。日朝寝门。
此则首冠百王。大舜周文之孝也。
其于崇儒尚齿。尊道贵德
穷理尽性之学。经天纬地之文。
包荒含垢之量。迪哲允恭之善。
斯又睿圣不测。同符乎三五。
无得而称也。当禄山叛乱。
陷覆二京。以天人之重。
授元戎之律。师之所及。
狂寇歼夷。复宗社之阽危。
拯生灵于焚燎。则乾维重搆。
宸极以安。及史盗閒衅。
三河屡梗。在抚军之际。
思明陨命。乘践祚之初。
朝义授首。则梁陈厎定。
朔易从风。其或屈强于大梁
背诞于南越。莫不朝为枭獍。
夕为鲸鲵。此高光之功。
神武之略也。自是肃勿群后。
宾延万灵。洿潴郁没之刑寝。
焚瘗悬沈之礼备。衣冠有沦于胁从者。
释而靡问。灵祇有阙于禋祀者。
秩而致享。堲谗说。
求谠言。扇以祥风。
浸以膏泽。九译奉贡。
四夷来宾。丕冒日出。
罔不率俾。犹复严恭寅畏。
顾省阙遗。兢兢业业。
日昃不暇。故得元功广运。
协气旁流。灵契毕发。
元符荐至。则瑞璧出于泗。
清澜变于河。其馀见祉鳞羽。
呈祥草木者。不可殚记。
方议櫜弓偃伯。臻于太和。
告禅于石闾。镂功于金版。
遽承凭几之命。奄遘缀衣之酷。
号天叩地。罔所依归。
今龙攒就启。蜃辂将驾。
采鸿儒硕生之议。考公卿百辟之请。
佥以盛德大业。匪号谥莫宣
是用虔奉古训。发扬茂实。
谨遣摄太尉某奉册。上尊谥曰睿文孝武皇帝
庙曰代宗。伏惟明灵降格。
膺兹典礼。诞锡纯嘏。
贻宴后昆。呜呼哀哉。
代宗挽歌 中唐 · 李端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引用典故:京兆
祖庭三献罢,严卫百灵朝。
警跸移前殿,宫车上渭桥。
寒霜凝羽葆,野吹咽笳箫。
已向新京兆,谁云天路遥。
告谢代宗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五
维贞元元年岁次乙丑十一月癸巳朔十一日癸卯
孝子嗣皇帝臣某。
敢昭告于皇考代宗睿文孝皇帝
伏惟元德广运。
重光盛业。
武平多难。
仁育偫生。
谓臣克堪。
付以大宝。
臣自厎不类。
再罹播迁。
宗祧乏享。
亿兆靡依。
下辜人心。
上负先顾。
敢爱陨越。
苟全眇身。
大惧社稷阽危。
以增九庙之愧。
由是忍耻誓志。
庶补前羞。
列圣在天。
鉴臣精恳。
敷锡丕祐。
俾之缵承。
凶渠殄夷。
都邑如旧。
兹臣获执牺牲圭币。
载见于庙廷。
感慕惭惶。
若罔攸厝。
谨以云云。
陈诚待罪。
式奉严禋。
尚飨。
代宗朝京师语元载专权,事以货成。及常衮为相,虽贿赂不行,而介僻自专,失于分别,故是时京师语曰。) 唐 · 不详
 押先韵
常无分别元好钱,贤者愚,愚者贤。
代宗引谚郭暧与升平公主琴瑟不调,父子仪拘待罪,代宗引谚慰之。) 唐 · 不详
 押东韵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家音姑)
代宗以兵柄授宦官程元振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一、《历代名贤确论》卷八二
代宗李辅国凌蔑,几至不臣,盖以其方握兵柄,权在其手,不能制也,幸而夺其权,辅国不敢骄悖,乃复以兵柄授于元振,则宜乎致吐蕃之犯阙,乘舆之奔窜也。
且自安禄山反后,藩臣稍稍不顺,非以长策远驭,信赏明罚,则无以宾服之矣。
而来调当时贤帅,有功国家;
裴冕本朝元臣,立绩,无毫发之罪、纤介之过。
元振诬捃其狱,皆使诛窜。
夫赏有功,旌有德,惧人不知劝。
今贤臣瞕帅无罪而被诛,天下不得不离心,诸侯不得不解体。
吐蕃犯阙,诸道之师不至,谁之过与!
元振一怒也。
吁,元振一怒,致万乘仓皇,京师陷覆,可嗟矣夫!
可为深戒!
唐肃宗代宗德宗以兵柄授宦官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一
国家之权在乎兵也。
兵者,王者生杀之柄也,系天下安危之几,万民存亡之命,有国以来,孰敢去兵?
兵在手,则匹夫可以制万乘;
兵去手,虽人主不能制一夫。
故云,古之命帅,择其文武兼才,将相全器,忠亮可以皏社稷,信义可以固危亡,智谋可以决万全,筹策可以制千里。
故临阵有必胜,出师无败兵。
伊尹所以兴汤,吕望所以兴周,房乔所以兴唐李晟所以复定两京,子仪所以再造唐室,裴度所以戡宁中夏,得将将之道也,得用兵之要也。
故兵为国家之利器。
嗟哉!
庸君暗主,内疑宿将,外忌功臣,不能推腹心以示人,用忠信而结下,反以貔貅之众,授与阉腐之徒。
则是以王者生杀之柄,天下安危之几,万民存亡之命,付之厮役也。
自至德已后,天下乱略弗过,兵锋益炽。
肃宗代宗德宗三世蒙尘奔播不暇,由命帅失其人也,措置非其处也。
古者命将,阃外之事将军制之,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
而乃使中官监以制之,更取监军指画进退,不由主帅号令,不亦殆哉!
呜呼,兵柄岂可轻授于人哉!
况在宦官,尤不可假之以权也。
戒之戒之(《历代名贤确论》卷九七。)
过:疑当作「遏」。
《诗·大雅·民劳》:「式遏寇略」。
祭思睿文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杨龟山先生集》卷二八
嗟乎思睿,命奚止于斯耶?
昔始同学,君方妙年。
气吞青云,俊誉蔼然。
堂堂英姿,谓宜寿考。
天胡尔啬,中道而夭。
竞时多艰,未充其志。
身后之嗟,孀亲遗稚。
适子之馆,升子之堂。
追念平生,顾瞻彷徨。
尚想音容,恍兮在傍。
欲与之言,之而亡。
有肉在俎,有酒盈觞。
子弗食饮,予心悲伤。
长与子诀,隔乎幽荒。
寓辞以奠,涕落沾裳。
于戏已焉,曷日而忘?
唐代宗1085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九、《柯山集》卷三六、《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五、《圣宋文选》卷二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予尝论代宗唐之庸主也,而安史坏乱之后,肃宗草创,事出一切,人情震摇,易以生变,此非常才所能定,而代宗承之,又尝一为吐蕃所惊,逃奔于陕,然国遂以定,不及其身者,何也?
予考代宗行事,有类英主者二焉,诚率是道而充之,其身安而国定,盖无足怪。
何也?
能容大功之臣,背之而不疑,犯之而不怒,而外无姑息之迹,一也。
仆固怀恩李光弼二人之功著矣。
怀恩之恃功犯上,自敌以下谁能忍之?
代宗不与之较,故优容包纳,卒待其自毙,岂不曰:「与之较力,则彼骁犷也;
与之较理,则彼戎狄也。
其乘气而凶悖也,盖将亡也」。
是其料怀恩于目中矣。
李光弼身兼将相,功无与二,而幸陕之后,坚坐不应,此其意非持两端则高卧以观变也。
代宗恩礼终始不衰,岂不曰:「光弼之功而伤之,天下其谓我何?
彼之不赴吾急,吾不问则已,问之则必讨焉,彼非束手受死者,而吾使谁敌之哉」?
代宗之待二臣如是,天下不谓之姑息者,理当尔也。
德宗之于怀光,则姑息之迹不可胜掩矣。
人有当其意则用之,众怒不与则必杀之,其用其杀莫或能间之者焉。
始用元载,委己听之,恶载之甚,诛而不疑。
鱼朝恩,几危郭子仪,然其横也,则杀之。
程元振之宠固矣,柳伉一言而逐之,易如反掌,卒弃不用。
元载之狱,问目皆从中出,则是平日虽擅权于外,而代宗居中无不知也。
去三大奸如杀犬羊,中外不惊,上下厌服,观此,则昏且孱者不能为也。
是二者,英主之所难,代宗有焉,所以能保国而安身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