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授李瑶云阳县令等制 唐 · 崔嘏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六
敕。李瑶等。京县理剧。纲曹纠违。书殿雠校之清閒。光禄膳馐之承副。从容于莲峰之下。筹画于云幕之间。苟非才能。不预斯选。以瑶等或职任脩举。或文业优长。用是被之宠光。旌此休问。各从其适。无忝已知。可依前件。
真人谣(唐末民间有此谣,元宗因名其子为弘冀以应之。) 唐 · 不详
押先韵
有一真人在冀川,开口持弓向外边(一本此下又有子子孙孙万万年一句)。
和元宗元日大雪登楼 五代 · 李建勋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纷纷忽降当元会,著物轻明似月华。
狂洒玉墀初散絮,密黏宫树未妨花。
迥封双阙千寻峭,冷压南山万仞斜。
宁意传来中使出,御题先赐老僧家。
上南唐元宗乞师表 五代 · 李守贞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五
臣之先世。乃唐远裔。锡侯命将。代不绝人。茂绩殊勋。著于简册。昔日巢寇犯阙。僖昭失御。宗社板荡。为人所有。臣虽生于梁末。幼失怙恃。零丁孤苦。遭世多难。逮能执戈。捐身事晋。征讨攻伐。粗立战功。高祖见擢。俾典禁卫。颇著劳绩。寻属顾命。出守蒲津。洎少主厄运。遂没戎虏。晋鼎覆餗。天下横流。疆宇无主。臣不胜忿惋。痛心疾首。欲效愚忠。诛锄蛇豕。恢复先业。庶安宇内。功未及立。凶党俄临。众寡不敌。遂罹危迫。臣虽躬当矢石。以帅偫下。悉力固守。冀殄犬羊。殒首不顾。臣之分也。然预防不虞。有备不败。古之善教也。臣远闻君王霸有江左。雄跨淮甸。禁暴弭乱。推亡固存。有王者之风。将继巨唐有土者。非君而谁。况臣忝宗盟。敢罄诚。苟君王察臣忠勇。怜顾本支。救患恤邻。遏强拊顺。爰遣偏将。出为东援。则五霸之风。不让桓文之主。苟获全济。实君之惠。
使契丹进元宗蜡书 五代 · 公乘镕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臣镕自去年六月离罂油。七月至镇东关。遣王朗奉表契丹。九月乃有番官彝离毕部牛车百馀乘及鞍马沿路置顿。十月至东京。留三日。契丹主遣闲厩使王庭秀称诏劳问。兼述泰宁王燕王九月同行大事。兀欲即世。母妻并命。又辽东以西水潦坏道。数百里车马不通。今年方至幽州。馆于悯忠寺。先迎御容入宫。言先欲见唐皇帝面。乃引见如旧仪。问国书中机事。臣即述奕世欢好。当谋分裂之事。契丹主喜。问复有事否。臣曰。军机别有密书。契丹主接至袖间。乃云。吾与唐皇帝一如先朝往来。因置酒合乐。又谕臣曰。使人泛巨海而至。不自意变起骨肉。道路有闻亦忧恐。手斟一玉钟酒。先自啜。乃以劝臣令饮釂。自旦至日餔始罢。自时数遣使宣劳。三日一赐食。谨遣王朗赍骰号子归闻奏。
上元宗论边镐书 五代 · 欧阳广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臣近游潭州。伏见节度使边镐。初非将材。偶逢圣代。加之任使。措置乖刺。大失人心。致奉节兵士。乘夜大呼。共焚谯门。会明而遁散。不然。几致大变。是仁不足惠下也。朗陵近在肘腋。曾不为虞。乃图桂林。以取奔走。是智不足谋远也。与监军使昌延恭不相协和。动辄疑阻。是义不足和众也。堂堂幕府。空无才贤。是礼不足得士也。军中号令。朝出暮更。是信不足使人也。五者无一长。考之前古。未或不败。请择帅济师。以全境土。
上南唐元宗乞师表 五代 · 马希萼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昔先王早以勋业。基有楚国。不幸即世。顾命之夕。显令兄弟。以天伦绍立。庶奉宗庙。获享国祚。无何。嗣君不延永命。奄弃社稷。讣告至日。臣不胜痛切肤骨。血泣颐睫。即时奔走哀庭。冀处苫。用竭臣子之孝。不图天未殄祸。孽竖搆隙。閒离我戚属。汨乱先序。潜阻兵戈。将谋剿绝。苟不更图。殒在朝夕。故臣敢远遣行价。殚布腹心。惟君存先王之昔好。轸大国之武威。许出兵援。以附不腆。庶俾盗党。免弄凶器。
赐李景玺书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顷自有唐失御。天步方艰。巢蔡丧乱之馀。朱李战争之后。中夏多故。六纪于兹。海县瓜分。英豪鼎峙。自为声教。各擅蒸黎。连衡而交结四夷。乘衅而凭陵上国。华风不竞。否运所钟。凡百有心。孰不兴愤。朕猥承先训。恭荷永图。德不迨于前王。道未方于往古。然而擅一百州之富庶。握三十万之甲兵。农战交修。士卒乐用。思欲报累朝之宿怨。刷万姓之包羞。是以践位巳来。怀安不暇。破幽并之巨寇。收秦凤之全封。兵不告疲。民有馀力。一昨回军陇上。问罪江干。我实有辞。咎将安执。朕亲提金鼓。寻渡淮淝。上顺天心。下符人欲。前锋所向。彼寇无遗。弃甲僵尸。动盈川谷。收城徇地。巳过滁阳。岂有落其爪牙。折其羽翼。溃其心腹。扼其吭喉。而能不亡者哉。早者泗州主将递送到书一函。寻又使钟谟李德明至。赍所上表。及贡奉衣服腰带金银器币茶药牛酒等。近差健步进到第二表。今月十六日使人孙晟等至。赍到第三表。及进奉金银等。并到行朝。观其降身听命。引咎告穷。所谓君子见几。不俟终日。苟非达识。孰能若斯。但以奋武兴戎。所以讨不服。惇信明义。所以来远人。五帝三王。盛德大业。常用此道。以正万邦。朕今躬统戎师。龚行讨伐。告于郊庙社稷。询于将相公卿。天诱其衷。国无异论。苟不能恢复外地。申画边疆。便议班师。真同戏剧。则何以光祖宗之烈。厌士庶之心。匪徒违天。兼且咈众。但以淮南部内。巳定六州。庐寿濠黄。大军悉集。指期尅日。拉朽焚枯。其馀数城。非足介意。必若尽淮甸之土地。为大国之提封。犹是远图。岂同迷复。如此。则江南吏卒。悉遣放还。江北军民。并当留住。免违物类之性。俾安乡土之情。至于削去尊称。愿输臣礼。非无故事。实有前规。萧察奉周。不失附庸之道。孙权事魏。自同藩国之仪。古也虽然。今则不取。但存帝号。何爽岁寒。倘坚事大之心。终不迫人于险。事实真悫。词匪枝游。俟诸郡之悉来。即大军之立罢。质于天地。信若丹青。我无彼欺。尔无我诈。言尽于此。更不繁云。苟曰未然。请从兹绝。窃以阳春在候。庶务萦思。愿无废于节宣。更自期于爱重。音尘匪远。风壤犹殊。翘想所深。劳于梦寐。
赐李景将佐书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朕自类祃兴师。麾旄问罪。绝长淮而电击。指建业以鹰扬。旦夕之閒。克捷相继。至若兵兴之所自。衅起之所来。胜负之端倪。戎甲之次第。不劳尽谕。必想具知。近者金陵使人。继来行阙。追悔前事。委质大朝。非无谢咎之辞。亦有罢军之请。但以南邦之土地。本中夏之封疆。苟失克复之期。大孤朝野之望。巳兴是役。固不徒还。必若自淮以南。画江为界。尽归中国。犹是远图。所云愿为外臣。乞比湖浙。彼既服义。朕岂忍人。必当别议崇封。待以殊礼。凡尔将佐。各尽乃心。善为国家之谋。勉择恒久之利。
赐江南国主李景书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皇帝恭问江南国主。刘承遇至。赍到草表。分割庐舒蕲黄等州。画江为界。兼重叠见谢者。顷逢多事。莫通玉帛之欢。适自近年。遂搆干戈之役。两地之交兵未息。蒸民之受弊斯多。一昨再辱使人。重寻前意。将敦久要。须尽缕陈。今者承遇爰来。封函复至。请割州郡。仍定封疆。猥形信誓之辞。备认始终之意。既能如是。又复何求。边陲顿静于烟尘。师旅便还于京阙。永言欣慰。深切诚怀。其常润一路。及沿江兵棹。今巳指挥抽退。兼两浙荆南水路将士。各降诏示。并令罢兵。其庐黄蕲三路将士。亦遣抽拔。近内候彼中起揭逐处将员兵士及军都家口了毕。只请差人勾唤在彼将校。交割州城。所有江内舟船。或虑上下。须有往来。巳指挥只令就北岸牵驾。尽合披陈。幸惟体认。
赐江南国主李景书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皇帝恭问江南国主。煮海之利。在彼海滨。属疆壤之初分。虑供食之有阙。江左诸军。素号繁饶。然于川泽之閒。旧无斥卤之地。曾承素旨。常在所怀。愿均收积之馀。以助军旅之用。
赐江南国主李景玺书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皇帝恭问江南国主。窃以道契昌隆。抚有疆宇。控朱方而定霸。总泽国以称雄。五岭三江。风声自远。重光奕世。基构无穷。不有奇杰之才。孰副民庶之望。朕猥以凉德。奄宅中区。接风壤以非遥。幸马牛之相及。引领南望。久渴徽猷。果契素诚。获亲高义。一昨继劳使介。频奉好音。方在行朝。未遑报命。近还宫阙。合遣轺车。俾伸玉帛之欢。少答岁寒之意。
赐江南国主李景玺书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朕居大宝之尊。为万邦之主。体穹昊从人之意。法禹汤罪己之心。豁开襟怀。昭示寰海。方务协和之德。岂忘旷荡之恩。载想融明。谅应鉴认。相次收到江南诸军员寮兵士四千六百八十七人。今并放归。
赐江南国主李景玺书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皇帝致书恭问江南国主。星聚湖关。挺生英哲。命世既崇于基构。承家抚有于江山。愿寡昧之膺图。与君王之契协。属兹诞日。遂举旧章。仍辍近臣。往修国命。导所怀于乐土。期福履之无疆。今差枢密承旨曹翰押生辰国信往彼。到希见领。
赐江南国主李景书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皇帝致书恭问江南国主。兹睹来章。备形缛旨。叙此日传让之意。述向来高尚之心。仍以数载巳来。交兵不息。爰陈追悔之事。无非克责之词。虽古者省咎责躬。因灾致惧。亦无以过也。况君血气方刚。春秋鼎盛。为一方之英主。得百姓之驩心。即今南北才通。疆埸甫定。是玉帛交驰之始。乃干戈载戢之时。岂可高谢君临。轻辞世务。与其慕希夷之道。孰若怀康济之诚。且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昔之圣哲。所不能逃。苟盛德之日新。斯景福之弥远。勉修政理。勿倦经纶。保高义于初终。垂远图于家国。流芳贻庆。不亦美乎。谅惟英敏。必照诚怀。
元宗钓鱼无获进诗 五代 · 李家明
七言绝句 押冬韵
玉甃垂钩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溶溶。
凡鳞不敢吞香饵,知是君王合钓龙。
咏卧牛(元宗游后苑,登台,见牛晚卧美荫,家明曰:“臣不学,敢上绝句。”辅相皆惭。) 五代 · 李家明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曾遭宁戚鞭敲角,又被田单火燎身。
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为无人。
题纸鸢止宋齐丘哭子(烈祖受杨氏禅,迁让皇于海陵。元宗继统,用齐丘之谋,无少长杀之。齐丘无子,晚得一子,随卒,恸不止。家明曰:“惟臣能止之。”乃为诗书纸鸢上,乘风吹之,度至齐丘家,遂绝其缕,齐丘见之惭感,乃止。一作布衣李匡尧作。) 五代 · 李家明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四部
安排唐祚革强吴,尽是先生作计谟。
一个孩儿𢬵不得,让皇百口合何如(一作“化家为国实良图,总是先生画计谟。今日丧雏犹自哭,让皇宫眷合何如。”)。
书琵琶背(周后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赏其艺,取所御琵琶时谓之烧槽者赐焉。烧槽,即蔡邕焦桐之义,或谓燄材而斲之,或谓因爇而存之。后临殂,以琵琶及常臂玉环亲遗后主。) 南唐 · 李煜
五言绝句 押豪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馀煖在檀槽。
和元宗元日大雪登楼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一宿东林正气和,便随仙仗放春华。
散飘白絮惟分影,轻缀青旗始见花。
落砌更依宫舞转,入楼偏向御衣斜。
严徐共待金门诏,愿布尧言贺万家(清顾嗣立《诗林韶濩》卷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