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遗书责苏秦张仪 其一 战国齐国 · 鬼谷先生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若二君岂不见河边之树乎?仆御折其权,波浪荡其根,上无径尺之阴,身被数千之痕,此木岂与天地有仇怨?所居然也!子不见嵩、岱之松柏,华霍之檀桐乎?上枝干于青云,下根通于三泉,千秋万岁,不受斧斤之患,此木岂与天地有骨肉哉?盖所居然也(《艺文类聚》三十六引袁淑《真隐传》,又见《御览》五百十)。
遗书责苏秦张仪 其二 战国齐国 · 鬼谷先生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二君足下,功名赫赫,但春到秋,不得久茂。日既将尽,时既将老,君不见河边之树乎?仆驭折其枝,波浪激其根,此木非天下人有仇怨,所居者然也。子不见嵩、岱松柏,华、霍之树?上叶陵青云,下根通三泉,上有玄狐黑猿,下有豹隐龙潜,千秋万岁,不逢斧斤之患,此木非与天下人有骨血,盖所居然也。今二子好云路之荣,慕长久之功,轻乔松之永延,贵一夕之浮爵,痛焉悲夫二君,痛焉悲夫二君(杜光庭《录异记》。案此校《真隐传》互有删节,而首尾多十馀语,故并录之。)。
苏子(谨案,《隋志》道家,梁有《苏子》七卷,晋北中郎参军苏彦撰,亡。旧新《唐志》皆七卷,宋不著录。盖唐末复亡,群书引见尚多,绎其词,誉商、韩而诋孟子,亦各言其志也。然而误矣。《汉志》纵横家,别有《苏子》三十一篇,苏秦撰,王伯厚谓即鬼谷子,未审信否。近有为《鬼谷子》篇目考者,采《御览》等书,所引苏子三条,指为苏秦,则尤误。嘉庆丁丑岁冬十月。) 其一 东晋 · 苏彦
出处:全晋文
夫人生一世,若朝露之托于桐叶耳,其与几何(《后汉·王符传》注,《艺文类聚》八十八,《初学记》二,六帖二,《御览》十二,《岁华纪丽》三。)?
苏子(谨案,《隋志》道家,梁有《苏子》七卷,晋北中郎参军苏彦撰,亡。旧新《唐志》皆七卷,宋不著录。盖唐末复亡,群书引见尚多,绎其词,誉商、韩而诋孟子,亦各言其志也。然而误矣。《汉志》纵横家,别有《苏子》三十一篇,苏秦撰,王伯厚谓即鬼谷子,未审信否。近有为《鬼谷子》篇目考者,采《御览》等书,所引苏子三条,指为苏秦,则尤误。嘉庆丁丑岁冬十月。) 其二 东晋 · 苏彦
出处:全晋文
微生与妇人期,不来,水至,抱桥柱而死(《艺文类聚》九引苏子,案苏秦语燕王有此,见战国策及史记,疑非苏彦,姑录之。)。
苏子(谨案,《隋志》道家,梁有《苏子》七卷,晋北中郎参军苏彦撰,亡。旧新《唐志》皆七卷,宋不著录。盖唐末复亡,群书引见尚多,绎其词,誉商、韩而诋孟子,亦各言其志也。然而误矣。《汉志》纵横家,别有《苏子》三十一篇,苏秦撰,王伯厚谓即鬼谷子,未审信否。近有为《鬼谷子》篇目考者,采《御览》等书,所引苏子三条,指为苏秦,则尤误。嘉庆丁丑岁冬十月。) 其三 东晋 · 苏彦
出处:全晋文
南渠马脑,出于荒外,今冀州之土,曾未得其奇也(《艺文类聚》八十四“土”一作“士”。)。
苏子(谨案,《隋志》道家,梁有《苏子》七卷,晋北中郎参军苏彦撰,亡。旧新《唐志》皆七卷,宋不著录。盖唐末复亡,群书引见尚多,绎其词,誉商、韩而诋孟子,亦各言其志也。然而误矣。《汉志》纵横家,别有《苏子》三十一篇,苏秦撰,王伯厚谓即鬼谷子,未审信否。近有为《鬼谷子》篇目考者,采《御览》等书,所引苏子三条,指为苏秦,则尤误。嘉庆丁丑岁冬十月。) 其四 东晋 · 苏彦
出处:全晋文
兰以芳自烧,膏以肥自炳,翠以羽殃身,蚌以珠破体。是以公孙贺得丞相而涕泣,而知满之有毁,朝之有莫也(《北堂书钞》九十九,《御览》九百八十三。)。
苏子(谨案,《隋志》道家,梁有《苏子》七卷,晋北中郎参军苏彦撰,亡。旧新《唐志》皆七卷,宋不著录。盖唐末复亡,群书引见尚多,绎其词,誉商、韩而诋孟子,亦各言其志也。然而误矣。《汉志》纵横家,别有《苏子》三十一篇,苏秦撰,王伯厚谓即鬼谷子,未审信否。近有为《鬼谷子》篇目考者,采《御览》等书,所引苏子三条,指为苏秦,则尤误。嘉庆丁丑岁冬十月。) 其五 东晋 · 苏彦
出处:全晋文
行务应规,步虑投矩(《文选·陆机·长安有狭邪行注》)。
苏子(谨案,《隋志》道家,梁有《苏子》七卷,晋北中郎参军苏彦撰,亡。旧新《唐志》皆七卷,宋不著录。盖唐末复亡,群书引见尚多,绎其词,誉商、韩而诋孟子,亦各言其志也。然而误矣。《汉志》纵横家,别有《苏子》三十一篇,苏秦撰,王伯厚谓即鬼谷子,未审信否。近有为《鬼谷子》篇目考者,采《御览》等书,所引苏子三条,指为苏秦,则尤误。嘉庆丁丑岁冬十月。) 其六 东晋 · 苏彦
出处:全晋文
蜀郡邓公,呼吸成雾(《初学记》二,《御览》十五。)。
苏子(谨案,《隋志》道家,梁有《苏子》七卷,晋北中郎参军苏彦撰,亡。旧新《唐志》皆七卷,宋不著录。盖唐末复亡,群书引见尚多,绎其词,誉商、韩而诋孟子,亦各言其志也。然而误矣。《汉志》纵横家,别有《苏子》三十一篇,苏秦撰,王伯厚谓即鬼谷子,未审信否。近有为《鬼谷子》篇目考者,采《御览》等书,所引苏子三条,指为苏秦,则尤误。嘉庆丁丑岁冬十月。) 其七 东晋 · 苏彦
出处:全晋文
天子坐九重之内,树塞其门,旒以翳明,衡以隐听,鸾以抑驰(《御览》七十六。器案此文见淮南子主术篇。)。
苏子(谨案,《隋志》道家,梁有《苏子》七卷,晋北中郎参军苏彦撰,亡。旧新《唐志》皆七卷,宋不著录。盖唐末复亡,群书引见尚多,绎其词,誉商、韩而诋孟子,亦各言其志也。然而误矣。《汉志》纵横家,别有《苏子》三十一篇,苏秦撰,王伯厚谓即鬼谷子,未审信否。近有为《鬼谷子》篇目考者,采《御览》等书,所引苏子三条,指为苏秦,则尤误。嘉庆丁丑岁冬十月。) 其八 东晋 · 苏彦
出处:全晋文
夫带方寸之印,拖(一作“施”)丈八之组,载貂鹖之尾,建千丈之城,游五里之衢,走卒警<走毕>,叫呼而行,此诸侯之所谓荣华,时(一作“世”)俗之所谓富贵也(《御览》四百七十,又九百二十四。)。
苏子(谨案,《隋志》道家,梁有《苏子》七卷,晋北中郎参军苏彦撰,亡。旧新《唐志》皆七卷,宋不著录。盖唐末复亡,群书引见尚多,绎其词,誉商、韩而诋孟子,亦各言其志也。然而误矣。《汉志》纵横家,别有《苏子》三十一篇,苏秦撰,王伯厚谓即鬼谷子,未审信否。近有为《鬼谷子》篇目考者,采《御览》等书,所引苏子三条,指为苏秦,则尤误。嘉庆丁丑岁冬十月。) 其九 东晋 · 苏彦
出处:全晋文
不食八珍,何以知味之奇,不为文学,何以知世之资(《御览》六百七)。
苏子(谨案,《隋志》道家,梁有《苏子》七卷,晋北中郎参军苏彦撰,亡。旧新《唐志》皆七卷,宋不著录。盖唐末复亡,群书引见尚多,绎其词,誉商、韩而诋孟子,亦各言其志也。然而误矣。《汉志》纵横家,别有《苏子》三十一篇,苏秦撰,王伯厚谓即鬼谷子,未审信否。近有为《鬼谷子》篇目考者,采《御览》等书,所引苏子三条,指为苏秦,则尤误。嘉庆丁丑岁冬十月。) 其十 东晋 · 苏彦
出处:全晋文
立君臣,设尊卑,杜将渐,防未萌,莫过乎礼。哀王道,伤时政,莫过乎诗。导阴阳,示悔吝,莫过乎易。明善恶,知废兴,吐辞令,莫过乎春秋。量远近,赋九州,莫过乎尚书。和人情,动风俗,莫过乎乐。治刑名,审法术,莫过乎商韩。载百王,纪治乱,莫过乎史汉。孟轲之徒,溷淆其间,世人见其才易登,其意易过,于是家著一书,人书一法,雅人君子,投笔砚而高视(《御览》六百八)。
苏子(谨案,《隋志》道家,梁有《苏子》七卷,晋北中郎参军苏彦撰,亡。旧新《唐志》皆七卷,宋不著录。盖唐末复亡,群书引见尚多,绎其词,誉商、韩而诋孟子,亦各言其志也。然而误矣。《汉志》纵横家,别有《苏子》三十一篇,苏秦撰,王伯厚谓即鬼谷子,未审信否。近有为《鬼谷子》篇目考者,采《御览》等书,所引苏子三条,指为苏秦,则尤误。嘉庆丁丑岁冬十月。) 其十一 东晋 · 苏彦
出处:全晋文
房丽者,赵之贤人,立东门之外,有行商车辖亡,丽告之,不悟,复更告,商人怒曰,吾辖自亡,何须汝告。惠加于己,而反怒之,吾欲比之草木,草木有心矣(《御览》七百七十三)。
苏子(谨案,《隋志》道家,梁有《苏子》七卷,晋北中郎参军苏彦撰,亡。旧新《唐志》皆七卷,宋不著录。盖唐末复亡,群书引见尚多,绎其词,誉商、韩而诋孟子,亦各言其志也。然而误矣。《汉志》纵横家,别有《苏子》三十一篇,苏秦撰,王伯厚谓即鬼谷子,未审信否。近有为《鬼谷子》篇目考者,采《御览》等书,所引苏子三条,指为苏秦,则尤误。嘉庆丁丑岁冬十月。) 其十二 东晋 · 苏彦
出处:全晋文
象以牙丧身,不能去其白。薰以芳自烧,不能去其香(《御览》九百八十三)。
奉陪侍中春日过武安君庙 中唐 · 卢纶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十一部
长裾间貔虎,遗庙盛攀登。
白羽三千骑,红林一万层。
元臣达幽契,祝史告明徵。
抚坐悲今古,瞻容感废兴。
回风卷丛柏,骤雨湿诸陵。
倏忽烟花霁,当营看月生。
题季子庙 唐 · 李季华
五言绝句 押东韵
季子让社稷,又能听国风。
宁知千载后,蘋藻冷祠宫。
经苏秦墓 中唐 · 贾岛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沙埋古篆折碑文,六国兴亡事系(一作计)君。
今日凄凉无处说,乱山秋尽有寒云。
武安君庙记 北宋 · 李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四六○
太白之精,将军禀之而神以明;崆峒之气,将军得之而威以厉。故其智也,将鬼神争奥;其勇也,与风雷相薄。观其下鄢、郢,破燕、赵,攻韩、魏,所向无刚阵,所取无坚壁,虽冲风之陨危箨,烈焰之去鸿毛,未足以喻其易也。向使苏代之说不行,应侯之谋不果,则秦之霸也,一六合、吞诸侯、称始皇帝,不俟政而已昭王矣,岂区区离、剪所能抗衡哉!于戏!此昭王之不幸,非将军之不幸,而曰「我诈降卒而坑之故尔」。在将军之心则然,在何晏之论亦然,在愚之意则不然。既而秦使王龁围邯郸,卒不能拔;楚遣春申击秦众,复不能拒。则秦之失策,虽悔何追乎?由是天下冤之,为将军建庙貌、设庙食穰城之上,巍然犹存。盖将军与穰侯善,故后人弥加恭焉。《祭法》曰:「功施于人,则祀之」。将军之功,可谓大矣。斯庙且久,宁容圮毁?鸠徒蒇事,不日而成。我来莅之,祭神如在,千龄旦暮,愿与神交。吾欲斩温禺,擒老上,庶吾君高枕,无北顾之忧,而神助之;吾欲学兵法,贞师律,战胜攻克,为国英将,而神锡之。一奠而神色动,再奠而神意感,三奠而神心悦。既感且悦,乌知不有肸蚃,答我灵贶,俾吾懦而勇、愚而智,立功于圣代,垂名于信史哉?刻石为记,理不当阙,亦欲使后之君子,知吾邓古名将,为国御侮,非谄神渎祝,以徼福为心者也。
应侯罢武安君兵(庆历五年作)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一、《司马公文集》卷七三
甚矣,邪臣之害国也。以得为丧,以成为败,保身固宠,不顾国谋,损公而益私,付人而立己,国家丧败,不与其忧。世之患此,亦已久矣。
苏秦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已分将身死势权,恶名磨灭几何年。
想君魂魄千秋后,却悔初无二顷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