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王仁裕引谚 唐 · 佚名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一饮一啄,系之于分(见《太平广记》卷一五八《玉堂閒话》引。)。
题麦积山天堂(《玉堂闲话》云:“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冈峦崛起,一石高万寻,其青云之半,梯空架险,有散花楼。由西閤悬梯而上,有万菩萨堂,并就石凿成。自此室之上,有一龛,谓之天堂。空中倚一独梯,至此万中无一人敢登者,仁裕独登之,仍题诗于天堂西壁。前唐末辛未年也。”) 五代 · 王仁裕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
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
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身自题。
题斗山观(《玉堂闲话》云:“兴元斗山观,自平川耸起一山,四面悬绝,其上方于斗底,故号之,有唐公昉饮李八百仙酒全家拔宅之迹。仁裕辛巳岁为节度判官,尝以片板题诗于观。癸未年入蜀,因谒严真观,见斗山诗牌在焉,不知所来。旧说云:斗山一洞与严真观井相通也。”) 五代 · 王仁裕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霞衣欲举醉陶陶(公昉家饮八百洗疮酒,醉而上升),不觉全家住绛霄。
拔宅只知鸡犬在,上天谁信路岐遥。
三清辽廓抛尘梦,八景云烟事早朝。
为有故林苍柏健,露华凉叶锁金飙。
题孤云绝顶淮阴祠(《玉堂闲话》云:“兴元之南,有大竹路,通巴州,深溪峭岩。扪萝一上,三日达山顶,复登顶,其绝顶谓之孤云两角。彼中谚云:孤云两角,去天一握。淮阴侯祠在焉,昔汉祖不用,韩信遁归西楚,萧相国追之,及于兹山,故立庙貌。仁裕尝佐褒梁帅王思同南伐巴人,往返登陟,留题于祠。”) 五代 · 王仁裕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一握寒天古木深,路人犹说汉淮阴。
孤云不掩兴亡策,两角曾悬去住心。
不是冕旒轻布素,岂劳丞相远追寻。
当时若放还西楚,尺寸中华未可侵。
贺王溥入相(《石林诗话》云:“仁裕知贡举,取王溥为状元,溥时年二十六。后六年,溥拜相,时仁裕犹致仕无恙,贺以诗。”) 五代 · 王仁裕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一战文场拔赵旗,便调金鼎佐无为。
白麻骤降恩何极,黄发初闻喜可知。
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一作蹄)迟。
立班始得遥相见,亲洽争如未贵时。
过平戎谷吊胡翙(翙有文学,佐荆湖藩幕,善草军书,蔑视副军,搆之主帅,尽室坑平戎谷,仁裕过而吊之。) 五代 · 王仁裕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立马荒郊满目愁,伊人何罪死林丘。
风号古木悲长在,雨湿寒莎泪暗流。
莫道文章为众嫉,只应轻薄是身雠。
不缘魂寄孤山下,此地堪名鹦鹉洲。
奉诏赋剑州途中鸷兽(蜀后主幸秦川,至剑州西,鸷兽于路左丛林间跃出,搏一人去。至行宫顾问臣僚,皆陈恐惧。命仁裕及李浩弼等赋之,后主览之大笑曰:“二臣之诗各有旨。”) 五代 · 王仁裕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剑牙钉舌血毛腥,窥算劳心岂暂停。
不与大朝除患难,惟馀当路食生灵。
从将户口资嚵口,未委三丁税几丁。
今日帝王亲出狩,白云岩下好藏形。
放猿(仁裕从事汉中,有献猿儿者,怜其黠慧,育之,名曰野宾。经年壮大,跳掷颇为患,系红绡于颈,题诗送之。) 五代 · 王仁裕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放尔丁宁复故林,旧来行处好追寻(一作旧时侣伴好相寻)。
月明巫峡堪怜静,路隔巴山莫厌深(一作耐寒不惮霜中宿,隐迹从教雾里深)。
栖宿(一作归去)免劳青嶂梦,跻攀应惬白云心。
三秋果熟松梢健,任抱高枝彻晓吟。
遇放猿再作(仁裕罢职入蜀,行次汉江壖嶓冢庙前,见一巨猿舍群而前,于道畔古木间垂下顾,红绡宛在,以野宾呼之,声声应,立马移时,不觉恻然,遂继之一篇云。) 五代 · 王仁裕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嶓冢祠前汉水滨,饮猿连臂下嶙峋。
渐来子细窥行客,认得依稀是野宾。
月宿纵劳羁绁梦,松餐非复稻粱身。
数声肠断和云叫,识是前时旧主人。
王仁裕神道碑 后周至宋初 · 李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陇右金石录》宋上、光绪《重修秦州直隶州志》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皇宋之启昌运,二十有五年,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明广孝皇帝嗣位之九载,三行郊祀之次月,故赠太子少师太原王公之孙、秘书郎永锡赍列祖行状,哀诉于赵郡李昉曰:「伊我王父,世称哲人,仕历累朝,官登二品,耸缙绅之重望,留台阁之懿范。奄忽明代,垂三十年,虽马鬣之坟已封于故里,而龟趺之制未表于新阡。虑陵谷之变更,致声尘之销歇,奉先之道,是所缺焉。愿实录其芳猷,永垂名于终古」。昉辱蓬丘之见托,感绛帐之旧恩,属文诚异于好词,颂德岂宜于多让?谨稽首抽毫而叙曰:王氏之宗,其来远矣。秉缑山之秀异,沐淮水之灵长,或以儒雅称,或以门阀显,世济其美,代不乏贤。挺生我公,郁为人瑞。公讳仁裕,字德辇,其先太原人,后世徙家秦陇,今为天水人也。当童稚之年,失怙恃之爱,兄嫂所鞠,至于成人。唐季乱离,关右斯甚,俎豆之事,蔑无闻焉。既令师友之规,但以畋游为事。二十有五,略未知书,因梦开腹浣肠,复睹西江碎石,皆有文字,梦中取而吞之。及觉,心识开悟,因慷慨自励,请受经于季父。《诗》《书》一览,如有宿习,凡诸义理,洞究玄微,下笔成章,不加点窜。岁馀著赋二十馀首,甚得体物之妙。繇是乡里远近,悉推重之。秦帅陇西公继崇闻之,以书币之礼,辟为从事。寻属王氏僭窃,奄有两川;陇右封疆,遂成睽隔。公因兹入蜀,连佐大藩,历伪尚书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蜀后主衍好文工诗,偏所亲狎,宴游和答,殆无虚日。后主昏湎日甚,政教大隳,公屡陈谠言,颇尽忠节。既割席以难救,竟舁棺而纳降。蜀亡,入朝授雄武军节度判官。桑梓故里,樽俎上列,归与之乐,适我愿兮。职罢,归汉阳别墅,有终焉之志,著《归山集》五百首以见其志。无何,南梁主帅王公思同以旧知之故,逼而起之,密奏授兴元节度判官。不获已而受命,非其志也。洎居守镐京,复参赞留务。时岐帅潞王据有坚城,将图义举,阴遣间使,会兵于王公。王公依违之间,可否未绝,犹豫方甚,召公谋之。公曰:「事君尽忠、事父尽孝之道,奈何弃之」!王公勃然而起曰:「吾其效死于王室矣」!于是戮岐阳之使,驰驿上奏,忠规正论,闻者义之。俄而王师倒戈,奉潞王为主,王公果死于难,虽寮吏悉罹其祸。潞王下命军中曰:「获王某者不得杀」。遂生致于麾下。潞王素闻公名,喜见公,而文翰之职一以委之。公自陈曰:「府主渝盟,臣所赞也,请就鼎镬,速死为幸」!词直色厉,潞王壮之。载以后车,俾随玉辂,教令诏诰,咸出于手。安慰京邑,先行榜谕,倚马吮笔,顷刻而成,潞王览之,大称厥旨。及即帝位,方将升玉堂之深严,备宣室之顾问,旋为近臣排斥,出为魏博支使,改汴州观察判官,数月徵拜尚书都官郎中,召入翰林充学士,旌前劳也。晋祚初改,以本官归班,稍迁左司郎中,历左谏议大夫、给事中、左散骑常侍。晋室之季也,权臣用事,朝政多门,既荒歉以相仍,复干戈之莫戢。山河土地,遂强据于诸侯;礼乐征伐,故不出于天子。公痛纪纲之隳紊,抗章疏以指陈,屡叩天阍,极言时事。洪河方溃,非捧土之能湮;大树既颠,岂一绳之可制?以至胡兵孔炽,晋鼎寻移。怀直道而无所施张,览遗疏而诚堪嗟叹。汉高祖顺三灵之眷命,救四海之倒悬,大宝才登,中原亟定。有天下之踰月,拜公尚书户部侍郎充学士承旨。明年,带内署之职,知贡举。制下之日,时论翕然,咸谓俊造孤平,将得路矣!举罢,转户部尚书,承旨如故。明年,以疾解职,授兵部尚书。周太祖即位,进太子少保,尊名贤而宠旧德也。以显德三年七月十九日寝疾,终于东京宝积坊私第,享年七十有七。辍朝赙赠,悉从优礼,诏赠太子少师。卜其年八月一日,权窆于开封县持中村。以大宋开宝四年三月十八日,秘书力护神柩,归葬于秦州长道县,祔于先茔,成夙志也。洋州录事参军讳约,公之曾祖也;成州军事判官、赠尚书屯田员外郎讳义甫,公之皇祖也;阶州军事判官、赠太子少傅讳实,公之皇考也;追封河南郡太夫人元氏,公之皇妣也;弘农杨氏,公之前夫人也;渤海郡夫人欧阳氏,公之后夫人也,并先公而殁。秦州观察推官仁温、秦州仓曹参军仁鲁,公之二兄也;成州军事判官传圭、秦州长道县令传璞,公之二子也;适校书郎党崇俊、适殿中丞刘湘、适河东薛升,公之三女也;绵州西昌令全禧、秘书郎永锡,公之二孙也。公秉天地和气,负文章大名,信义著于交朋,仁孝被于姻族,闺门卒岁无闻诟詈之声,僮仆终身不知鞭挞之苦,可以见其为人也。每遇良辰美景,必携生童,命俦侣,前管弦而后琴筑,左笔砚而右壶觞,怡怡然,陶陶然,曾不以家事为意,旷达高怀,世无与比。篇章赋咏,尤是所长,行路深闺,无不讽诵。妙于音律,精于历象,又不可得而论矣。昔公之掌贡闱也,中进士第者凡二十有三人,时则有故宫师、相国王公溥,今左谏议大夫、判度支许公仲宣,大司农李公恽,俱振美名,并升殊级。惟宫师王公迥高时望,擢处首科,五年之中,位至宰相。小子固陋,亦预搜罗,玉堂冠于词臣,黄阁陪于元辅。逢时偶圣,何幸会以踰涯;卵化冀飞,岂生成之可报!其馀陟乌台、登雉省,内游谏署,外佐侯府者,皆一时之名士也。平生所著《秦亭篇》、《锦江集》、《入洛记》、《归山集》、《南行记》、《东南行》、《紫泥集》、《华夷百题》、《西江集》共六百八十五卷。又撰《周易说卦验》三卷、《转轮回纹金鉴铭》、《二十二样诗赋图》,并行于世。著述之多,流传之广,近代以来,乐天而已。呜呼!位列三孤,名闻四海,享磻溪之寿考,绍阙里之风猷,高明令终,可谓全福。然而生逢叔世,莫偶盛时,胸襟空贮于经纶,生灵不受乎康济,非公之遗憾,乃时之不幸也。昉门阑发迹,丘岳在身。备位岩庙,讵敢忘于所自;垂文琬琰,理不在于他人。英魂凛凛以何归,风草离离而永茂。洒涕挥翰,谨作铭云:
猗欤少师,生秉灵气。二十有五,方游于艺,浣肠得梦,梦石表异。先圣之事,一览而记。唐祚衰歇,广名播越。四海乱离,九州分裂。礼乐崩坏,文章断绝。若水无梁,若舟无楫。惟我少师,鸿笔丽藻,独步当时。纶言贡籍,是掌是司。缙绅领袖,儒者蓍龟。一代雄才,七朝令誉。步骤九流,回翔三署。以文骏位,非惟不遇。以德藻身,动有阴助。诚信笃外,温润积中。行己以正,事君惟忠。谦让是敦,礼教是崇。台阁之内,蔼然清风。呜呼!明时不幸兮,哲人之逝。惊波不返兮,令名谁继?有磻溪之寿兮,无磻溪之位。德空高于古人兮,功不施于当世。茫茫长夜兮,古垄立堂。离离宿草兮,夜月寒霜。任桑田之变海兮,播休闻之无疆。
和后唐王仁裕舍人留题自然观 北宋 · 冯山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黄鹤仙音久寂然,嘉陵江上碧峰端。
惟馀寂寞烟霞馆,空老阴森桧柏坛。
药灶绕行云彩动,诗牌吟拂玉声寒。
虚无踪迹何须问,自有清名不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