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书老牛智融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七一、《攻愧集》卷七九
淳熙七八年间,始闻雪窦山僧智融者,善画而绝不以与人。
一日见其画,心甚敬之,曰:「此非画者,其殆有道之士乎」?
往山中访之。
素严冷,不可挹酌,一见心许,气韵谈吐果如所期。
归取匹纸寄之,久不见与。
催以古风,有曰:「古人惜墨如惜金,老惜墨如惜命」。
又曰:「人非求似韵自足,物已忘形影犹映。
地蒸宿雾日未高,雨带寒烟山欲暝」。
得之喜,遂为余尽纸作岁寒三友,妙绝一时。
尝问尚可作人物否,曰:「老不复能作。
盖目昏,不能下两笔也」。
问:「岂非阿堵中耶」?
曰:「此虽古语,近之而非也。
吾所谓两笔者,盖欲作人物须先画目之上睑。
此两笔如人意,则馀皆随笔而成,精神遂足」。
只此一语,画家所未发也。
自是数年间,时得其得意之笔,精深简妙,动入神品。
尤好作牛,自号老牛智融
云源流出于范牛,而妙处过之。
亡矣,不可复得。
从其徒问以平生,俗姓邢名澄世居京师,以医入仕。
南渡居临安万松岭号草庵邢郎中
官至成和郎,出入禁廷,赏赉殊渥。
不知何从得道,年五十弃官谢妻子,祝发入灵隐寺,诸公贵人挽之不可。
犹以去尘俗不远,又游诸方,径山匡庐,经行殆遍。
闻是山之胜,遂投迹,为终焉计
假一室深坐,土木形骸,泊然如偶人。
斋馀或曳杖以出,有欲相随,则谢遣之。
山有千丈岩妙峰亭、栖灵隐潭,皆幽僻绝胜之地,意行独坐,或至移晷,人莫窥其际,初亦不知其能画也。
山深多蛇,忽作二奇鬼于壁,一吹火向空,一蹋蛇而掣其尾,蛇患遂除。
而时有火惊,或者病之。
又于火端作土枭,枭声为之革。
尝画龙首半体,祷旱辄应,颇近于灵怪,师亦不以自矜也。
遇其适意,嚼蔗折草,蘸墨以作坡岸岩石,尤为古劲。
间作物像,不过数笔,寂寥萧散,生意飞动。
或极力摹写,亦有形似,而遽不及远甚。
此自是悟门,非积学所能及也。
始知向来幽寻之时,山林云气四时万变,到眼入心,一寓笔端,游戏点化,自然高胜。
前无古人,超出翰墨畦畛,略不可以画家三尺绳之。
或加以势利,则避之愈深。
意苟相与,亦辄不吝。
作诗不多,语意清绝,字画亦无俗韵。
初,自言:「若得为僧三十秋,瞑目无言万事休」。
绍熙四年五月某日卒,寿八十,僧腊如师言。
足庵尤契合,相与终始。
先一年,足庵示寂,侍者道元来都下,求铭于余。
师亦以书见属,未几而师亡,亦异矣。
师晦藏自秘,虽与之周旋者不能尽知,余亦安能知其所至?
陈后山渊明无意作诗,但写胸中之妙,余于师之画亦云。
东坡文与可竹石曰:「呜呼!
孰有爱其德如爱其画者乎」?
此余所以又叹也。
元之来也,以师所予足庵弥勒像及元所藏牛溪烟雨二轴遗余,师又寄《归牛图》,意盖有在。
余为作三偈,元欲刻之石,且请书师之大略,附足庵碑阴,因慨然为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