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举昙延与周弘正对论表 北周 · 宇文护
出处:全后周文卷四
昙延法师器识弘伟,风神爽拔,年虽未立,而英辩难继者也(《续高僧传》十《昙延传》,齐蒲州刺史中山公宇文氏表云云。案:弘正于天嘉元年往长安迎安成王顼,三年自周还。天嘉元年直周武成二年,护为晋公久矣。其封中山公在魏恭帝时,则《续高僧传》所称齐蒲州刺史、中山公皆误也。弘正未尝使齐,齐亦必无宇文氏。)。
戏题方圆动静四字诗(薛居士访。戏题方圆动静四字。昙延应声曰:) 南北朝末隋初 · 昙延
押质韵
方如方等城,圆如智慧日。
动则识(僧传作没。)波浪,静类涅槃室(○续高僧传本传。《诗纪》百二十八。)。
吊延法师书 南北朝末隋初 · 薛道衡
出处:全隋文卷十九
八月二十三日,薛道衡和南:俗界无常,延法师迁化,情深悲怛,不能已已。惟哀慕摧割,当不可任。法师弱龄舍俗,高蹈尘表。志度恢宏,理识精悟。灵台神宇,可仰而不可窥;智海法源,可涉而不可测。同夫明镜,屡照不疲。譬彼洪钟,有来斯应。往逢道丧,玄维落纽。栖志幽岩,确乎不拔。高位厚礼,不能回其虑;严威峻法,未足惧其心。经行宴坐,夷险莫二;戒德律仪,始终如一。圣皇启运,像法重兴。卓尔缁林,郁为称首。屈宸极之重,伸师资之义。三宝由其弘护,二谛藉以宣扬。信足以追踪澄什,超迈安远。而法柱忽倾,仁舟遽没,匪直悲缠四部,固亦酸感一人。师(等)杖锡挈瓶,夙承训导,升堂入室,具体而微。在三之情,理百恒恸。往矣奈何!无常奈何!疾碍,不获展慰。但深悲结,谨白书惨怆不次。弟子薛道衡和南(《释藏》轻九,《广弘明集》二十四)。
追树十八代祖晋司空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唐 · 王颜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五
始祖无名。道之出也。曾孙有国。周之宗也。夫国有开必先。粤若后稷播种。蒸人乃粒。周之先也。积仁成德。积德成圣。以至文王周公。与天地合德。乃继为家圣焉。周礼周易。与日月俱悬。允著为家法焉。开国德泽之源流。为国制度之本末。俾百世不易。万方日用。岂止三十代中八百年内而已。厥后子孙。因王显姓。始自四十一代祖周平王孙赤。其父泄。未立而卒。平王崩。赤当嗣。为叔父桓王林废而自立。用赤为大夫。及庄王不明。赤遂奔晋。晋用为并州牧。自赤至龟八代。代牧并州。龟生乔。至文钊十六代。通前八代。代袭封晋阳侯。文钊生叔俊。叔俊生伯明。伯明生乇。乇河东太守征西大将军。乇生卓。卓字世盛。历魏晋为河东太守。迁司空。封猗氏侯。夫人河东裴氏。父仲贤。任雍州牧。卓翁年七十九。薨于河东。时属刘聪石勒乱太原晋阳。不遂归葬。葬河东猗氏县焉。隋并猗氏为桑泉县。今司空冢墓在县东南解古城西二里。至今子孙族焉。自古太原乡也。亦犹润州上元县有琅琊乡。后魏定氏族。佥以太原王为天下首姓。故古今时谚有鼎盖之名。盖谓盖海内甲族著姓也。我卓翁葬河东。子孙成族。閒生将相。而太原之望。独不鼎盖河东著姓乎。况本支奕叶。金辉玉映。洪源长派。碧注清涟。袭官婚者。戚属兼之。澄而为止水。绝资荫者。徭税不暇。漫而为众流。隶军府而耳顺方免。负终身之耻。戍积石而万里交镇。有次死之苦。更接二京之庭。驱出九流之外。盖魏地狭隘。迫而使之然也。开元中。左丞相张公说越认范阳封燕国公。大历初。左相缙叔越认琅琊封齐国公。且河东王承太原显望久矣。一旦为缙叔齐公没之。而望平沈也。如燕齐两公。皆名世大贤。社稷重器。尚尔为也。况中智以下薄俗者乎。又见近代太原房谱。称显姓之祖。始自周灵王太子晋。琅琊房谱亦云太子晋后。且晋平公闻周太子生而异。使师旷朝周见太子。太子年方十五。旷谓太子色赤。太子谓旷曰。吾后三年上宾于帝。果十八而仙。得不谓元精下降。全真上宾。则知年未十五。已是神仙矣。岂于三年之中。而始同凡有嗣息耶。是各为修谱者务神奇祖先。竞称太子晋后。不其妄欤。凡称太原王者。无非周平王之孙赤之后。前已详之明矣。桑泉房隋奉朝请善翁。善之子𣅧子翁。官至开府仪同三司车骑将军河北道大总管。见隋书。墓今有碑。僧昙延有奇表。身长八尺。见高僧传。蒲州桑泉人也。或有延公赞曰。德与天全。身居佛半。桑泉房幽州都督元圭翁。广州都督方平翁。皆盛德光时。左补阙智明伯。户部员外郎岳灵叔。猗氏房右丞维叔。左相缙叔。俱伟文耀世。或有上缙叔诗曰。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人谓戏言。时称定论。虞卿房安西北庭二节度正见叔。武德冠时。如入仕朝廷。百舍或一。出宧州邑。十室二三。通文武举选。仅不比屋。有以见我卓翁积德积仁。垂不已之庆。流于无穷也。然因官婚。或弃乡族。迷失宗望。亦往往而在。晋司徒昶翁诫宗人曰。若结婚姻。如暴贵无识。猥富不仁。慎勿为也。又诫曰。勿三代不仕不学。不看客失婚无谱。不葬无坟墓。不修仁。若是恶事。三代皆沦小人也。戒之慎之。孱孙颜。由进士官历台省。除洛阳令。移典杭州。入大理少卿。拜御史中丞。出虢州刺史。尝叹大道久隐。浇漓时极。今于正经揭道字为志。于子史揭道字为翼。成五十卷行于代。建轩辕黄帝铸鼎原碑铭闻于朝。卓翁冢墓古有碑庙。直下宗子。四县离居。每年用正月七日一合来祭。干戈动来。废至今日。时方开泰。冀得复行。呜呼。魏之风俗。俭不中礼。周之子孙。日失其序。颜实永痛。力建丰碑。有四义焉。一归流遁者之心。二正迷宗者之望。三伏旌垂庆之德。四永铭储祉之仁。铭曰。
太原一宗。晋代三公。薨时世故。葬此河东。孙谋克著。祖庆所钟。显魂凛凛。遗冢崇崇(谨案蒲州府志以此碑非唐人所作云文中谓周平王孙赤其父泄未立而卒平王崩赤当嗣为叔父桓王林废之而自立及庄王不明赤遂奔晋求之传记事皆无有且晋于是时献公未强并州太原尚在狄地况州牧之官始自汉世安得晋于此时即用以为牧而先立此号又谓自赤至龟八代代牧并州自龟至文钊十六代通前八代代袭封晋阳侯语尤无稽且太原乡牒其状乃颜所上状称冀州刺史碑乃云河东太守状称卓在晋为司空河东太守碑乃云历魏晋为河东太守迁司空安有一人自述其先世而牴牾不合若此又谓开元中左相张说越认范阳封燕国公大历初左相缙叔越认琅琊封齐国公夫说与缙自以功名官位得封初未闻越认之事且公侯之爵亦非因越认门望可邀得者云云其辨甚详今登载原文仍录辨语存證)。
送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 中唐 · 卢纶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金缕袈裟国大师,能销坏宅火烧时。
复来拥膝说无住,知向人天何处期。
硖石寺惠远法师遗迹志 唐 · 薛重元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九
硖石岩岩。灵气应候。千载之□不□详其志。自北齐周隋。物接耳目。远公之居。以成其道。既修涅槃藏疏。绝笔石巅。掷上太虚。得以明真契示其同。法师称号惠远。生燉煌李氏之族。家数世居霍秀里。本宅犹存。旧墌与硖石西北连岗□附前晋有匡山慧远。南朝时论所宗。四百馀年至法师。占泽州。远当周氏□齐并除塔庙。异人大集。独抗震霆之下。正辞无屈。面折武帝以阿鼻地狱。不论贵贱。向非幽證。其能及此。竟隐汲郡西山。大隋受命。出诣上京。文帝始引昙延为大师。诏公掌校译经。行僧中统理。耀临一时。表仪八尺。立众清庄。开皇十二年。没于京净影寺。是日辍朝。帝曰。丧吾国宝矣。验掷笔故处。丹流中贯。危石最峭。后之人实目曰掷笔台。邑里时朝礼之。想在容声。有唐宝历元年夏四月。傅学沙门紫羽请刻石台上。河东薛重元刊录故志云。
大唐万寿寺记 唐 · 柳玭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六
汉长安城。本秦离宫也。高帝七年。长乐宫成。自栎阳徙都之。惠帝视其窄狭。乃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及诸侯王列侯从隶二万人城长安。仍赐民爵户一级。长安方三十里内。地九百七十三顷。八街九陌九市。周回六十五里。十二城门皆有候。萧望之为东门候。东有三门。一宣平门外郭东都门。一清明门外郭东平门。一霸城门外郭青门。霸城门外一里许。有万寿寺焉。万寿寺本梁太尉吴王萧岑宅。隋开皇四年。文帝为沙门昙延立为延兴寺。东院莒公萧琮之堂。隋亡舍入寺。神龙中。中宗为永泰公主追福。改为永泰寺。大中六年。请改名僧寺五所。化度寺改为崇福寺。永泰寺改为万寿寺。温国寺改为崇圣寺。经行寺改为龙兴寺。奉恩寺改为兴福寺。而寺各异其额也。然万寿一寺。宣帝亲幸赐额。命官造理。殿宇廊庑。方丈山门。共一百九十七间。左右院林二所。香地二顷六十馀亩。石佛一尊。娑罗树六橛。敕度一百二十僧。受牒免差。入寺焚修。祝延圣寿。后净觉住持能守清规。迥出于众。惧寺年久。莫识其端。请余为记。俾后人有所据云。
昙延洞祈晴碑(大观四年四月) 北宋 · 岑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三、《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六
永兴路走马承受岑镇与蒲中官属同登栖岩寺,祈晴于昙延师像,因得遍览胜概。大观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将仕郎、河东县尉侯彦洵,将仕郎、河东县尉朱原,登仕郎、法曹参军张似之,承直郎、行节度推官赵子璪,通直郎、知河东县事孟长民,朝奉郎、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郭玉丰。皇城使、鄜延路第八副将刘溢等立石。
昙延法师传赞并跋 北宋 · 王干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一、《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八
睢阳王干稽首赞之曰:
齐周之交猬沸毛,三灾欻起兵革劳。日星掩翳道伏销,羯胡恣睢荤膻臊。智藏瘝在民逋逃,无义战所争一毫。绝弃二教迷天韬,师于此时苾刍豪。服屈万乘同戏僚,开山南部境䠱高。苏救旱枯发新苗,千年塔庙山之椒。贻福及远馀孤标,得传琅函去牙聱。系序以赞义则昭,来者尚礼毋游遨。
河中栖岩为郡胜游,及莫春者,太守既至,巷无居人。寺有昙延法师阁,孤绝夐出,每岁旱祷焉辄应。朝奉郎、通判河中军府事蜀郡王时雍,字朝美,谨信士,尝求传于大宝藏高僧间,又属予刊正重复,书之于石,以永发幽光,揭示来裔,因系之赞。宣和庚子岁冬十月,朝请郎、提举陕西路茶事王干谊伯书。
游栖岩寺七绝 其三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秋涧集卷二十五
翠岩回抱郁苍颜,绝境轩横杳霭间。
老矣瑞峰应健在,护持长伴八龙閒(宇文周末年大禁释教有昙延师者遁隐北山久之有樵叟日来听经后师道成复有七人者来师问故曰余八人皆龙也其一巳传师教故余等亦来受戒)。
游栖岩寺 明 · 贾浚
押先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一径入层巅,岩壑聚绮莲。
寺创前代古,山水幻奇烟。
亦云隋天子,流览尽平川。
高僧能致雨,昔乃称昙延。
大河环若带,华岳峙讲筵。
清寒动石髓,烦嚣悉可捐。
秦树参差绿,远映白云天。
夕照倒塔影,小鸟乱鸣蝉。
我来问谷口,幸少俗累牵。
浮尘知自浣,澹澹车马缘。
长此临皓月,峰头解坐禅。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中条山部
游栖岩寺 明 · 孙昂云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羊肠路入白云端,锦绣溪山望眼宽。
松影静和山影绿,竹声清杂水声寒。
昙延阁古钟鱼寂,飞锡岩深花木残。
不是简书星火急,夕阳正好倚栏杆。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中条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