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般若灯论序 隋末唐初 · 释慧赜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
般若灯论者。一名中论。
本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作也。
借灯为名者。无分别智有寂照之功也。
举中标目者。鉴亡缘观等离二边也。
然则灯本无心。智也亡照。
法性平等。中义在斯。
故寄论以明之也。若夫寻诠滞旨。
执俗迷真。颠沛断常之间。
造次有无之内。守名丧实。
攀叶亡根者。岂欲尔哉。
盖有由矣。请试陈之。
若乃构分别之因。招虚妄之果。
惑业熏其内识。恶友结其外缘。
致令慢耸崇山。见深沧海。
恚火难触。词锋罕当。
闻说有而快心。听谈空而起谤。
六种偏执。各谓非偏。
五百论师。争兴异论。
或将邪乱正。或以伪齐真。
识以悟而翻迷。教虽通而更壅。
可谓捐珠玩石。弃宝负薪。
观画怖龙。寻迹怯象。
爱好如此。良可悲夫。
龙树菩萨。救世挺生。
诃嗜欲而发心。阅深经而自鄙。
蒙独尊之悬记。然法炬于阎浮。
且其地越初依。功超伏位。
既穷一实。且究二能。
佩两印而定百家。混三空而齐万物
点尘劫数。历试诸难。
悼彼偫迷。故作斯论。
文元旨妙。破巧申工。
被之钝根。多生怯退。
有分别明菩萨者。大乘法将。
体道居衷。遐览真言。
为其释论。开秘密藏。
赐如意珠。略广相成。
师资互显。至若自乘异执。
郁起千端。外道殊计。
纷然万绪。驴乘竞驰于驾驷。
萤火争耀于龙烛。莫不标其品类。
显厥师宗。玉石既分。
元黄亦判。西域染翰。
乃有数家。考实析微。
此为精诣。若含通本末。
有六千偈。梵文如此。
翻则减之。我皇帝神道迈于羲农。
陶铸侔于造化。包六合而贯三才。
摄四生而宏十善。崇本息末。
无为太平。守母存子。
不言而治。偏复留心释典。
遐想至真。以为圣教东流。
年淹数百。而亿象所负。
阙者犹多。希闻未闻。
劳于寤寐。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波颇蜜多罗。
唐言朋友。学兼半满。
博综偫诠。丧我怡神。
搜元养性。游方在念。
利物为怀。故能附筏传身。
举烟召伴。冒冰霜而越葱岭
犯风热而度沙河。时积五年。
涂经四万。以大唐贞观元年岁次娵訾十一月二十日
顶戴梵文。至止京辇
昔秦徵童寿。苦用戎兵。
汉请摩腾。远劳蕃使。
讵可方兹感应。道契冥符。
家国休祥。德人爰降。
有司奏见。殊悦帝心。
其年有敕安置大兴善寺。仍请译出宝星经一部。
四年六月。移住胜光
乃召义学沙门慧乘慧朗法常昙藏智首慧明道岳僧𧦬僧珍智解文顺法琳灵佳。慧赜慧净等。
传译沙门元谟僧伽三藏同学崛多律师等。同作證明。
对翻此论。尚书左仆射邠国房玄龄太子詹事杜正伦礼部尚书赵郡王李孝恭等。
并是翊圣贤臣。佐时匡济。
尽忠贞而事主。外形骸以求法。
自圣君肇虑。竟此宏宣。
利深益厚。实资开发。
鉴译敕使右光禄大夫太府卿兰陵萧璟。信根笃始。
慧力要终。寂虑寻真。
虚心慕道。赞扬影响。
劝助无辍。其诸德僧。
夙兴匪懈。研覈幽旨。
去华存实。目击则欣其会理。
函丈则究其是非。文虽定而覆详。
义乃明而重审。岁次寿星十月十七日。
检勘毕了。其为论也。
观明中道。而存中矣。
观空显第一。而得一乘空。
然则司南之车。本示迷者。
照胆之镜。为鉴邪人。
无邪则镜无所施。不迷则车不为用。
斯论被申。其由此矣。
虽复斥内遮外。尽妄穷真。
而存乎妙存。破如可破。
荡荡焉。恢恢焉。
迎之靡测其源。顺之罔知其末。
信是莹心神之砥砺。越溟险之舟舆。
骇昏识之雷霆。照幽涂之日月者矣。
此土先有中论四卷本偈。大同宾头卢为其注解。
晦其部执。学者昧焉。
此论既兴。可为明镜。
庶悟元君子。详而味之也。
大乘庄严经论序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二
臣闻天帝受无上之法。景福会昌
轮王致正真之道。神祇合德。
是则圣人执契。元化潜通。
至诚所感。冥功斯应。
皇情西顾。法海东流。
如开洪范之图。似得圆光之梦。
持线妙典。发金口而秘纶言。
书叶旧章。自龙宫而升麟阁。
昔迦维驭世。大启法门。
悬明镜于无象。运虚舟于彼岸。
空有兼谢。生灭俱忘。
绝智希夷之表。遗形动寂之外。
然随缘利见。应迹生知。
震大地而萃人天。放神光而掩日月。
百亿须弥。俱沾声教。
三千世界。尽入提封。
悯三毒之缰锁。矜五阴之缠盖。
惜飞电于浮生。叹悬逝水
八关云辟。开慧识于幽途。
三乘方轨。运慈心于朽宅。
龙兴雾集。神动天随。
大道为心。望法云而遐举。
闻声悟道。渐初地而依仁。
迁柰苑之乔枝。入祇园之奥室。
智水之馀润。承慧日之末光。
既而税驾连河。归真双树。
圣灵逾远。像教浸微。
大义或乖。斯文将坠。
穿凿异端。分析多绪。
是末非古。殊涂别派。
天亲初学之辈。尚致西河之疑。
龙树究竟之俦。弥深东鲁之叹。
仰惟法宝。尽谛无为。
故经文云。佛以法为师。
佛从法生。佛依法住。
岂止研几尽性。妙物穷神。
出入无间。包含元气而已。
若夫惟天为大。寒暑运其功。
谓地盖厚。山泽通其气。
是以姬文以大圣之姿。幽赞易道。
邱明怀同耻之德。祖述微言。
诸经著论。俯同斯旨。
大乘庄严论者。无著菩萨篹焉。
菩萨以如来灭度之后。含章秀发。
三十二相。具体而微。
八千亿结。承风俱解。
宏通正法。庄饰经王
真如功德之宗。显大士位行之地。
破小乘执著。成大乘纲纪。
其菩提一品。最为微妙。
转八识以成四智。束四智以具三身。
详诸经论。所未曾有。
可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圣上受飞行之宝命。总步骤于前王。
屈天师之尊。智周万物。
应人皇之运。道照三明。
慈慧外宣。神机内湛。
端扆而役百灵。垂拱而朝万国。
弥纶造化之初。含吐阴阳之际。
功成作乐。既章韶舞。
治定制礼。言动翠华。
金轮所王。封疆之固惟远。
芥城虽满。龟鼎之祚无穷。
光阐大猷。开导偫品。
凡诸内典。尽令翻译。
摩伽陀国三藏法师波罗颇伽罗蜜多罗。唐言明友。
即中天竺刹利王之种姓也。以得大唐贞观元年十二月入京。
法师戒行精勤。才识明敏。
至德邻于初果。多能亚夫将圣。
继澄什之清尘。来仪上国。
摽生远之逸气。高步宏门。
帝心简在。皇储礼敬。
其博闻强记。探幽洞微。
京城大德。莫不推许。
粤以贞观四年。恭承明诏。
又敕尚书左仆射邢国公房玄龄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杜正伦诠定义学。法师慧乘慧朗法常智解昙藏智首道岳僧辨僧珍法琳灵佳慧赜慧净元谟僧伽等于胜光寺共成胜业。
又敕太府卿兰陵萧璟监掌修缉。三藏法师云。
外国凡大小学。悉以此论为本。
若于此不通。未可宏法。
是以覃思专精。特加研究。
慧净法师聪敏博识。受旨缀元。
元谟法师善达方言。又兼义解。
至心译语。一无纰缪。
七年献春之始。撰定斯毕。
勒成十有三卷二十四品。敕太子右庶子安平男李百药序之云尔。
般若灯论序 隋末唐初 · 释法琳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
般若灯论。梵本有六千馀偈。
摩伽国种姓大士婆毗薜迦菩萨。唐言分别明之所作也。
始夫万物非有。一心如幻。
心幻如故。虽动而恒寂。
物非有故。虽起而无生
是以圣人说如幻之心。鉴非有之物。
了物非物。则物物性空。
知心无心。则心心体寂。
达观之士。得其会归。
而忘其所寄。于是分别戏论。
不待遣而自除。无得观门。
弗假修而已入。荡荡焉不在不离。
无往无依者也。佛灭度后七百年间。
有出家菩萨。厥名龙树。
深达实相。得无生忍。
为报佛恩。开演中论。
法藏云。其人如像法中。
然正法炬。折邪见幢。
外国传云。智慧日已颓。
斯人今再曜。世昏寝已久。
斯人寤令觉。中论凡五师注释。
分别明菩萨即一人也。此菩萨多闻总持。
智深志固。以本愿力。
不舍偫生。往修罗宫。
待见弥勒。属以去圣时远。
众论纷然。致令雪山采药。
多收毒草。深水求珠。
竞持瓦砾。诚恐一理不穷。
反增邪见。一言不尽。
翻起异端。乃赞述龙树偈文。
为兹般若灯论。其为论也。
诃斥内外。赞扬真俗。
穷无生理。究实相源。
照无不寄。寂名般若。
执无不破。喻曰明灯。
盖方广之中心。诸佛之行处矣。
嗟乎。后之学者。
便息百城之游。永无五失之谬。
论凡二十七品。为十五卷。
若内人立义。皆标人名。
无名者例称自部。若外人立义。
亦标人名。无名者例称外人。
缚解品已前。慧赜执笔。
观业品已后。法琳执笔。
于是起四年夏。讫六年冬。
勘定既周。缮写云毕。
所司详读。乃上奏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