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唐故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侧记778年3月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初公任监察御史。持服于沙河县
突厥赵定州河朔凶惧。
邢州刺史黄文轨投艰于公。公以父母之邦。
金革无避。及贼至城下。
公为晓陈祸福。其徒有素闻公威名者。
乃相率而去之。开元末
安西都护赵含章冒于货贿。多以金帛赂遗朝廷之士。
九品以上。悉皆有名。
其后节度范阳。事方发觉。
有司具以上闻。元宗切责名品。
将加黜削。公一无所受。
乃进谏焉。元宗纳之。
遂御花萼楼。一切释放。
举朝皆谢。公衣冠俨然。
独立不拜。翌日入奏。
元宗谓公曰。古人以清白遗子孙。
乃卿一人而已。公曰。
含章之贿。偶不至臣门。
非不受也。元宗深嘉叹之。
前碑阙焉。故略述于此。
公第三子浑之为中丞也。方欲陈乞御制碑颂。
未果而中受谴责。旋羯胡作乱。
事竟不成。真卿时忝监察殿中。
中丞属吏。故公孙俨泣请真卿论撰之。
昭义军节度观察使尚书左仆射御史大夫平阳郡嶭公曰嵩。以文武忠义之姿。
为国保障。上慕公之德业。
叹尚无穷。次嘉俨之恳诚。
崇竖莫致。乃命屯田郎中邢州刺史封演
购他山之石。曳以百牛。
僝刻字之工。成乎半岁。
磨砻既毕。建立斯崇。
远近嗟称。古今荣观。
虽大贤为德。树善庸限于存亡。
而小子何知。附骥托迹于阶序。
真卿湖州之日。因成文。
请俨刻其侧而志之。未及雕镌。
而第六子衡。因谪居沙州
参佐戎幕。河陇失守。
介于吐蕃。以功累拜工部郎中御史河西节度行军司马
节度周鼎保守燉煌。仅十馀岁。
遂有中丞常侍之拜。恩命未达。
吐蕃围城。兵尽矢穷。
为贼所陷。吐蕃素闻太尉名德。
曰。唐天子我之舅也。
衡之父。舅贤相也。
落魄如此。岂可留乎。
遂赠以驼马。送还于朝。
大历十二年十一月。以二百骑尽室护归。
士君子伟之。乃古来所无也。
上欲特加超奖。且命待制于侧门。
十三年春三月吏部尚书颜真卿记。
自咏 唐 · 范液
 押先韵
长吟太息问皇天,神通由来也已偏。
一名国士皆贫病,但是裨兵总有钱。
(见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十)(《封氏闻见记》云:「范液有口才,薄命,所向不偶。曾为诗曰:『举意三江竭,兴心四海枯。南游李邕死,北望守圭殂。』欲投谒二公,皆会其沦殁,故云。然宗叔范纯家富于财,每有所求,常给与之非一。曾谓曰:『君有才而困于贫,今可试自咏。』命纸笔立操而竟。其诗曰〖诗略〗。大笑曰:『教君自咏,何骂我乎?』不以为过。」按:前一诗《全唐诗》已收入,「守圭」误作「宋圭」,守张守圭,与李邕天宝间卒,因知天宝间人。)
唐 · 王严光
 押鱼韵
郡将虽乘马,群官总是驴。
(见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十)(按:《封氏闻见记》云:「王严光颇有文才,而性卓诡。既无所达,自称钓鳌客。……兵乱之后,严光年须已衰,任棣州司户。时刺史有马,州佐已下多乘驴,严光作诗曰〖略〗。对众吟诵,以为笑乐。」按:封大历间人,因知兵乱即指安史之乱。)
海潮论 北宋 · 燕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
观古今诸家海潮之说多矣。
或谓天河激涌,亦云地机翕张。
卢肇以日击水而潮生,封演云月周天而潮应。
挺空入汉,山涌而涛随;
析木大梁,月行而水大。
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索隐探微,宜伸确论。
大中祥符九年冬,奉诏按察岭外,尝经合浦郡,沿南溟而东,过海康,历陵水,涉恩平,住南海,迨由龙川,抵潮阳
洎出守会稽,移莅句章
是以上诸郡,皆沿海滨,朝夕观望潮汐之候者有日矣,得以求之刻漏,究之消息,十年用心,颇有准的。
大率元气嘘吸,天随气而涨敛;
溟渤往来,潮顺天而进退者也。
以日者重阳之母,阴生于阳,故潮附之于日也;
月者太阴之精,水者阴类,故潮依之于月也。
是故随日而应月,依阴而附阳,盈于朔望,消于朏魄,亏于上下弦,息于辉朒,故潮有大小焉。
今起月朔夜半子时,潮平于地之子位。
四刻一十六分半,月离于日,在地之辰次,日移三刻七十二分,对月到之位,以日临之次,潮必应之。
过月望复东行,潮附日而又西应之。
至后朔子时四刻一十六分半,日月潮水亦俱复会于子位。
于是知潮当附日而右旋。
以月临子午,潮必平矣;
月在卯酉,汐必尽矣。
或迟速消息又小异,而进退盈虚终不失于时期矣。
或问曰:「四海潮平,来皆有渐,唯浙江涛至,则亘如山岳,奋如雷霆,水岸横飞,雪崖傍射,澎腾奔激,吁可畏也。
其奋怒之理,可得闻乎」?
曰:「或云,夹岸有山,南曰龛,北曰赭,二山相对,谓之海门,岸狭势逼,涌而为涛耳。
若言狭逼,则东溟自定海馀姚奉化二江,侔之浙江,尤甚狭逼,潮来不闻涛有声也。
今观浙江之口起自纂风亭,北望嘉兴大山,水阔二百馀里。
故海商舶船怖于上潬,惟泛馀姚小江,易舟而浮运河,达于杭越矣。
盖以下有沙潬,南北亘乏,隔碍洪波,蹙遏潮势。
夫月离震兑,他潮已生,惟浙江水未洎;
月径巽乾,潮来已半,浊浪推滞,后水益来,于是溢于沙潬,猛怒顿涌,声势激射,故起而为涛耳,非江山浅逼使之然也(《挥麈录·前录》卷四,四部丛刊续编本。又见《宝庆四明志》卷四,《宝庆昌国县志》卷一《,淳祐临安志》卷一○,《延祐四明志》卷七,《会稽》卷一九,嘉靖宁波府》卷五,《海塘录》卷一九。)」。
原注:「见窦叔蒙《涛志》。」
李斯篆后 北宋 · 梅尧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四
天下之事,固有出于不幸者矣。
茍有可以用于世者,不必皆圣贤之作也。
蚩尤作五兵,作漆器,不以二人之恶而废万世之利也。
字之法,出秦李斯
之相秦,焚弃典籍,欲遂灭先王之法,而独以己之所作刻石而示万世,何哉?
按《史记》,秦始皇帝行幸天下,凡六刻石;
二世立,又刻诏书于其旁。
今皆亡矣,独泰山顶上二刻仅在,所存数十字耳。
今俗《峄山碑》者,《史记》不载,又其字体差大,不类泰山存者。
又有别本,云出于夏竦家者,以今市人所鬻较之无异。
唐封演已言《峄山碑》非真,而杜甫枣木刻篆尔,皆不足贵也。
予友江邻几谪官于奉符,常自至泰山顶上视秦所刻石处,云:「顽石不可镌凿,不知当时何以刻也。
然而四面皆石,无草木,而野火不及,故能若此之久。
然风雨所剥,其存者才此而已」。
邻几遗予也,比今俗传《峄山碑》本,特为真者尔。
秦泰山刻石跋1063年5月10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四、《集古录》卷一、《六一题跋》卷一、乾隆《泰安府志》卷二七、民国《泰安县志》卷一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秦二世诏,李斯篆。
天下之事固有出于不幸者矣,苟有可以用于世者,不必皆贤圣之作也。
蚩尤作五兵,作漆器,不以二人之恶而废万世之利也。
字之法,出于秦李斯
之相秦,焚弃典籍,遂欲灭先王之法,而独以己之所作刻石而示万世,何哉?
按《史记》,秦始皇帝行幸天下,凡六刻石,及二世立,又刻诏书于其旁,今皆亡矣。
泰山顶上二世诏仅在,所存数十字尔。
今俗传《峄山碑》者,《史记》不载,又其字体差大,不类《泰山》。
存者其本出于徐铉,又有别本,云出于夏竦家者,以今市人所鬻校之无异。
唐封演已言《峄山碑》非真,而杜甫直谓「枣木传刻」尔,皆不足贵也。
余友江邻几谪官于奉符,尝自至泰山顶上,视秦所刻石处,云:「石顽不可镌凿,不知当时何以刻也,然而四面皆石,无草木,而野火不及,故能若此之久,然风雨所剥,其存者才此数十字而已」。
邻几遗余也,比今俗传《峄山碑》本特为真者尔。
嘉祐八年五月十日书。
史籀李斯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八、《淮海集》卷三五、法帖通解、淮海题跋、《六艺之一录》卷一三五、《古今图书集成》字学典卷七八、《佩文斋书画谱》卷八九
史籀者,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时有同异。
先王之时,天下之书同文,及其衰也,诸侯各自为政,而字画之形亦异殊矣。
秦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罢不合秦文者,而斯作《仓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是为小篆。
是时天下多事,篆字难成,长安下邽程邈得罪系云阳十年,从狱中增减大篆,去其繁复,奏之。
始皇以为善,出御史,名其书曰隶书。
凡奏事,令隶人书之,故又谓之佐书。
自尔秦书有大篆、小篆、刻符、虫书、隶书等,凡八体焉。
仓颉》、《爰历》、《博学》三篇,至汉时,闾里之师并为《仓颉篇》。
而籀文,至建武时已六篇矣。
今称史籀之迹者,惟岐阳石鼓文。
李斯之书,惟泰山诏为真迹。
二世诏、峄山之碑,近世传者,出于徐常侍夏英公家,自唐封演已疑非真。
杜甫直谓「野火焚」、「枣木传刻」尔。
不知此谓史籀李斯二帖者,何从得之也?
今汉碑在者皆隶字,而程邈此帖乃是小楷,观其气象,岂敢遂信以为秦人书!
封演古今年号录后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二、《太仓稊米集》卷六七
三代虽帝王殊号,前后异时,要皆以德而兴,故其受命甚永,其历数甚长。
当是时,唯以人君即位之年为元年而已,未闻其以号纪年也。
汉之文、景虽有中元、后元之称,然犹未有号也。
武帝喜功好武,矜勇尚夸,其心侈大,欲以跨越古今,其为号虽不同,大率皆取瑞应,如元鼎元狩之类是已。
后世因之,于是神爵五凤甘露黄龙河瑞河平之称寖亦昌矣。
不然,则取其久安永固,传祚无穷之意,如永建永寿永康永宁之称犹十二三也。
人主之享国传世岂不欲其久远?
而自古及今,考之书传,唯有德者为可久。
苟为无德,虽强如秦,富如隋,皆不过一再传而亡。
况区区纪年之号,安能为有国久长之计哉?
使人君而知此,虽以元而纪年可也。
彼僭窃位号,不传正统,一时乱臣贼子犹以改号为失国之谶,如齐高之天保,后周之宣正,说者以其兆于天数,而不知修短之实系于其人也。
吁,可悲哉!
泉志序1149年7月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泉之兴,盖自燧人氏以轻重为天下。
太古杳邈,其详叵得而记。
黄帝、成周,其法寖具。
秦汉而降,制作相踵。
岁益久,类多湮没无传。
梁顾烜始为之书,凡历代造立之原,一大小重轻之度,皆有伦序,使后乎此者可以槩见。
唐封演辈从而广之。
国朝金光袭、李孝美董逌之徒,纂录蜂出,然述事援据,颇有疏略。
余尝得古泉百有馀品,则又旁考传记,下逮稗官所纪,捃摭大备,分汇推移,釐为十五卷,号曰《泉志》。
呜呼!
泉用于世旧矣。
其始作之艰且劳者也,不幸则为水之所溺,火之所燔,土之所蚀,又不幸则为金工所铄,童孺所铝,夷航蛮舶之所负,其不耗也危乎殆哉!
幸其犹有存者,而世或未之见,余窃惜之,此《泉志》之所为作也。
绍兴十有九年秋七月晦日,鄱阳洪遵序。
按:《泉志》卷首,丛书集成初编本。
叙古文老子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八九、《浪语集》卷三○
《古文老子》二卷,道德上下经也,无八十一章之辨,后先文字亦多不与今同。
走幼读《论语》、《孟子》诸书,睹其言与章戾,疑章分非故书之旧,必讲师无自得者之为。
后见黄庭坚论《庄子》篇名,闇与之会,为其已见,弗敢必其然。
郭忠恕所上《孝经》古文,始知不谬,今而获此,可以无疑。
盖书之在古,初未始不完而正,弊于凿说,寖以大讹,故其书存,失真众矣,今文《老子》有河上公注,实首分八十一章。
《史记》:乐臣公本师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再传至于臣公,其弟子盖公,为曹相国师,修黄帝老子学。
则丈人者,乃今所谓河上公也,自晋世已言其教汉文帝,叙述尤怪诞不稽,葛洪载之《神仙传》中,封演已知其妄。
据《史记》、《列仙》、《老子传》,皆云著上下经,是则汉人所言分章无说,而古文严密,其言上下相明,盖不俟注释而通,坦然甚著。
紊其先后,则必注释乃明,是故刚分二经以成其妄。
道、德可判,其谁曰或然?
章而分之,义可离矣。
然则分章析句,可照非其本真,《老子》古文其不废于后,宜也。
日走尝读《老子》,以为于阖辟为有窥,第以矫枉过中,失圣人意,欲为训注,以正其然否,穷竟其辞,乃知其于道无得。
道者道也,非可以一途指也,彼以无为道,有故非道也,与故圣人之经,皆隐不论。
孔子亦所罕道,惟尝以「一贯」语子贡子舆
《易》、《中庸》最为幽渺之书,其旨良以见道,不过示之中制,俾人默以会通。
至《老子》则不然,为书务以言尽,如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以似是矣,复不能守之,欲以多言范围自己,既而去道弥廓,费辞愈多,而言不知所从。
于是有「吾不知为谁之子」、「象帝之先」之说,其弊数数而见,不可以毛举,大旨皆依仿道要为名拟之,晚益失守所知,流于刑名数术,而秕糠仁义,绝灭礼乐靡不为。
四者虽非道体之全,学者尤所当务,盖去此则非道,而老子斥之,晚进学焉。
故其善者为私己,不善则涣漫谲诡,而不自齿于世途,反道败德,抑又背老氏而驰,迹其源流,弊生有自。
虽然,读此书者可以轻利欲,袪物我,齐得丧,潜消悔吝于暗暧渺冥之中,在明达之士不可谓无补,则《老子》一书,非可废也。
世之是非或已甚,故为辨析于终篇。
封氏见闻记跋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二、《山房集》卷五
《封氏见闻记》,唐德宗时吏部郎中封演撰,凡十卷。
首篇道教,叙道君符应之诞,辨河上公汉文帝时人。
《儒术篇》记广文馆本末与孔子祈子之事。
文字石经所载甚详,其后杂载官名、制度、名物殊异,终于侮谑。
尊号录跋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二、《山房集》卷五
尊号录》,宋莒公庠撰。
陆贽封演之说,述历代帝号之称谓当否。
称颂仁宗庆历以后不称尊号之美,欲存实去华,尽屏前号,专帝皇之称。
厌胜钱歌为厉二鹗作 清 · 杭世骏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一
厌胜钱,吾未识厥面,吾能溯厥祖。
汉代铸有四十四,唐之封演谱其五。
峤不能癖,褒不能论,河间姹女不能数。
宣和博古图,屈曲涂形模。
或昂然翘蛇首,或隆然隐龟趺。
或为神龙攫之而,或为天马鼓咙胡。
旁有粉米错杂铺,山都木客应潜逋。
禦儿谁氏子,手提一串苔花紫。
一钱缭绕盘龙凤,一钱宛转堆云蕊。
千秋万岁本汉文,金玉满堂出老氏。
古人取意必有以,粤稽鄱阳洪适志,其二有之馀阙矣。
厉君嗜古兼好奇,其文一一摹拓之。
裹以古锦重装池,掷以示我我不知。
古用刀布周四角,今制轮郭圆一规。
既非永安五男制,亦异贵主荆山撒帐时。
还君叹息题新诗,君才百尺珊瑚枝
文妖才鬼不敢覗,区区阿堵烦尔收藏为。
君不见东海黄公能厌虎,金刀不灵为虎侮。
又不见新室刚卯祓不祥,货宝虽铸终灭亡。
不如日在钱眼坐,钱神有知呵护我,水泳山行无不可。
龚怀西师命题钱谱癸酉 清末至民国 · 梁鸿志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封演名空著,洪遵志颇疏。
时无振华癖,谁问道周书程振华同时有胡道周者,著《续泉志》,厉樊榭为作序,详释宋时铜牌省字之义。)
樊榭工为记,宜泉拓作图。
吾师能媚古,刀布十年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