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受禅表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维黄初元年冬十月辛未,皇帝受禅于汉氏。上稽仪极,下考前训,书契所录帝王遗事,义莫显于禅德,美莫盛于受终。故《书》陈「纳于大鹿」,《传》称「历数□□□是以降」。世且二百,年岁三千,尧舜之事,复存于今。允皇代之上仪,帝者之高致也。故立斯表,以昭德□义焉。
皇帝体乾刚之懿姿,绍有虞之黄裔。九德既该,钦明文塞。齐光日月,材兼三极。及嗣位先皇,龙兴飨国。抚柔烝民,化以醇德。崇在宽之政,迈恺悌之教;宣重光以照下,拟阳春以播惠。开禁仓,散滞积。冢臣□□□□□之锡,众兆陪台,蒙赒饩之养。兴遗勋,继绝世。废忘之劳,获金爵之赏,襁褓之孤,食旧德之禄。善无微而不旌,功无细而不□。□□戎士,哀矜庶狱。罢戍役,焚丹书。囹圄虚静,外无旷夫。玄泽云行,冈不沾渥。若夫覆载简易,刚柔允宜。乾川之德,阴阳□□□□□□类育物,奋庸造化之道,四时之功也;宽容渊嚜,恩洽群黎,皇戏之质,尧舜之姿也。孜孜业业,迈德济民。伯禹之劳□□□□□睿智神武,料敌用兵,殷汤之略,周发之明也。广大配天地,茂德苞众圣。鸿恩洽于区夏,仁声播于八荒。虽象胥所□□□□□□和而来王。是以休徵屡集,和气烟煴。上降乾祉,下发川珍。天关启闱,四灵具臻。涌醴横流,山见黄人。所以显受命之□□□□□之期运也。其余甘露零于丰草,野蚕茧于茂树,嘉禾神芝,奇禽灵兽,穷祥极瑞者,期月之间,盖七百余见。自金天以□□□□□嘉禅之降,未有若今之盛者也。是以汉氏睹历数之去已,知神器之有归。稽唐禅虞,绍天明命,厘嫔二女,钦授天位,皇帝谦退,让德不嗣,至于再,至于三。于是群公卿士,佥曰陛下圣德,懿侔两仪,皇符昭晰,受命咸宜。且有熊之兴,地出大蝼;夏后承统,木荣冬敷,殷汤革命,白狼衔钩;周武观□□□□□。方之今日,未足以喻,而犹以一至之庆,宠神当时。绍天即祚,负依而治,况于大魏灵瑞若兹者乎。盖天命不可以辞□□□□□以意距,大统不可以久旷,万国不可以乏主,宜顺民神,速承天序。于是皇帝乃回思迁虑,旁观庶徵,上在璿玑,筮之《周易》,卜以守龟,龟筮袭吉,五反靡违?乃览公卿之议,顺皇天之命,练吉日。□□□□唐典之明宪,遵大鹿之遗训。遂于繁昌筑灵坛,设壝宫,𨃉圭璧,储牺牲,延公侯、卿士、常伯、常任、纳言、诸节、岳牧、邦君、虎□□□□匈奴、南单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王侯君长之群,入自旗门,咸旅于位。皇帝乃受天子之籍,冠通天,袭衮龙,穆穆皇皇,物有其容。上公策祝,燔燎棫朴,告类上帝,望秩五岳,烟于六宗,遍于群神,□□□晏,祥风来臻,乃诏有司,大赦天下,改元正始。开皇纲,阐帝载,殊微帜,革器械,修废官,班瑞节,同律量衡,更姓改物,勒崇垂鸿,创□作则,永保天禄,传之罔极(碑本《隶释》十九。案:唐韦绚录《刘宾客嘉话》:「魏受禅表,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谓之三绝。今据闻人牟准《魏敬侯碑阴》,则受禅表卫觊撰并书,牟准去魏未远,语尤可信也。」)。
游仙诗 曹魏 · 嵇康
押歌韵
翩翩凤翮,逢此网罗(○刘宾客嘉话录作嵇康诗。《太平广记》四百引续齐谐记。)。
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萧琛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四
内兄范子缜著《神灭论》,以明无佛。自谓辩摧众品,日服千人。予意犹有惑焉,聊欲薄其稽疑,询其未悟。论至今所持者形神,所诵者精理。若乃《春秋》孝享,为之宗庙,则以为圣人神道设教,立礼防愚。杜伯关弓,伯有被介,复谓天地之间,自有怪物,非人死为鬼。如此,便不得诘以《诗》、《书》,校以往事,唯可于形神之中,辩其离合。脱形神一体,存灭罔异,则范子奋扬蹈厉,金汤邈然。如灵质分途,兴毁区别,则予克敌得俊,能事毕矣。又,予虽明有佛,而体佛不与俗同尔。兼陈本意,系之论左焉。
问曰:子云神灭,何以知其灭邪?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问曰:形者,无知之称;神者,有知之名。知与无知,即事有异,神之与形,理不容一。形神相即,非所闻也。答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凡问答并缜原论,难为琛辞。)。
难曰:今论形神合体,则应有不离之证。而直云神即形,形即神;形之与神,不得相异,此辩而无征,有乖笃喻矣。予今据梦以验,形神不得共体。当人寝时,其形是无知之物,而有见焉,此神游之所接也。神不孤立,必凭形器,犹人不露处,须有居室。但形气是秽暗之质,居室是蔽塞之地。神反形内,则其识微昏;昏,故以见为梦。人归室中,则其神暂壅;壅,故以明为昧。夫人或梦上腾玄虚,远适万里,若非神行,便是形往邪。形既不往,神又弗离,复焉得如此?若谓是想所见者,及其安寝,身似僵木,气若寒灰,呼之不闻,抚之无觉。既云神与形均,则是表里俱倦,既不外接声音,宁能内兴思想?此即形静神驰,断可知矣!又疑凡所梦者,或反中诡遇(赵简子梦童子《身果》歌,而吴人邹。晋小臣梦负公登天,而负公出诸厕之类是也。)。或理所不容(吕《凿奇》梦射月中之兔,吴后梦肠出续间门之类是也。),或先觉未兆(吕姜梦天名其子曰虞,鲁人梦众君子谋欲亡鲁之类是也。),或假借象类(蔡茂梦禾失为秩,王浚梦三刀为州之类是也。),或即事所无(胡人梦舟,赵人梦骑之类是也。),或乍验乍否(殷宗梦得传说,汉文梦获邓通,验也。否事众多,不复具载。)。此皆神化茫渺,幽明不测,易以约通,难用理检。若不许以神游,必宜求诸形内,恐块尔潜灵,外绝觐觌,虽复扶以六梦,济以相因,理亦不得然也。
问曰:神故非质,形故非用,不得为异,其义安在?答曰:名殊而体一也。问曰:名既已殊,体何得一?答曰: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难曰:夫刃之有利,砥砺之功,故能水截蛟螭,陆断兕虎。若穷利尽用,必摧其锋锷,化成钝刃。如此,则利灭而刃存,即是神亡而形在,何云舍利无刃,名殊而体一邪?刃利既不俱灭,形神则不其亡,虽能近取譬,理实乖矣。
问曰:刃之与利,或如来说,形之与神,其义不然。何以言之,木之质无知也,人之质有知也,人既有如木之质,而有异木之知,岂非木有其一,人有其二邪?答曰:异哉言乎!人若有如木之质以为形,又有异木之知以为神,则可如来论也。今人之质,质有知也;木之质,质无知也。人之质,非木质也;木之质,非人质也。安在有如木之质,而复有异木之知?问曰:人之质所以异木质者,以其有知耳。人而无知,与木何异?答曰:人无无知之质,犹木无有有知之形。问曰:死者之形骸,岂非无知之质也邪?答曰:是无知之质也。问曰:若然者,人果有如木之质,而有异木之知矣。答曰:死者犹如木之质,而无异木之知;生者有异木之知,而无如木之质。问曰。死者之骨骼,非生者之形骸邪?答曰:生形之非死形,死形之非生形,区己革矣。安有生人之形骸,而有死人之骨骼哉?问曰:若生者之形骸非死者之骨骼死者之骨骼,则应不由生者之形骸,不由生者之形骸,则此骨骼从何而至?答曰:是生者之形骸,变为死者之骨骼也。问曰:生者之形骸,虽变为死者之骨骼,岂不因生而有死?则知死体犹生体也。答曰:如因荣木变为枯木,枯木之质,宁是荣木之体?问曰:荣体变为枯体,枯体即是荣体。如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咎焉?答曰: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则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又,荣木不应变为枯木,以荣即是枯,故枯无所复变也。又,荣枯是一,何不先枯后荣,要先荣后枯何也?丝缕同时,不得为喻。问曰:生形之谢,便应豁然都尽,何故方受死形,绵历未已邪?答曰:生来之体,要有其次故也。夫欻而生者,必欻然而灭,渐而生者,必渐而灭。欻而生者,飘骤是也;渐而生者,动植是也。有欻有渐,物之理也。
难曰:论云,人之质有知也。木之质无知也,岂不以人识凉燠,知痛痒,养之则生,伤之则死邪?夫木亦然矣。当春则荣,在秋则悴,树之必生,拔之必死。何谓无知?今人之质,犹如木也,神留则形立,神去则形废。立也即是荣木,废也即是枯木,子何以辩此非神知,而谓质有知乎?凡万有皆以神知,无以质知者也。但草木蜫虫之性,裁觉荣悴生死;生民之识,则通安危利害。何谓非有如木之质以为形,又有异木之知以为神邪?此则形神有二,居可别也。但木禀阴阳之偏气,人含一灵之精照,其识或同,其神则异矣。骨骼形骸之论,死生授受之说,义既前定,事又不经,安用典辩哉?
问曰:形即神者,手等亦是神邪?答曰:皆是神分。问曰:若皆是神分,神应能虑,手等亦应能虑也。答曰:手等有痛痒之知,而无是非之虑。问曰:知之与虑,为一为异?答曰:知即是虑。浅则为知,深则为虑。问曰:若尔应有二虑,虑既有二,神有二乎?答曰:人体惟一,神何得二?问曰:若不得二,安有痛痒之知,而复有是非之虑?答曰:如手足虽异,总为一人。是非痛痒。虽复有异,亦总为一神矣。问曰:是非之虑不关手足,当关何也?答曰:是非之虑,心器所主。问曰:心器是五脏之心,非邪,答曰,是也。问曰:五脏有何殊别,而心独有是非之虑?答曰:七窍亦复何殊,而所用不均何也?问曰:虑思无方,何以知是心器所主?答曰:心病则思乖,是以知心为虑本。问曰:何知不寄在眼等分中邪?答曰:若虑可寄于眼分,眼何故不寄于耳分。问曰:虑体无本,故可寄之于眼分。眼自有本,不假寄于他分。答曰:眼何故有本,而虑无本?苟无本于我形,而可遍寄于异地,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然乎哉?不然也。
难曰:论云,形神不殊,手等皆是神分。此则神以形为体,体全即神全,体伤则神缺矣。神者何。识虑也。今人或断手足、残肌肤,而智思不乱。犹孙膑刖趾,兵略愈明,肤浮解腕,儒道方谧。此神与形离,形伤神不害之切证也。但神任智以役物,托器以通照,视听香味,各有所凭,而思识归乎心器。譬如人之有宅,东阁延贤,南轩引景,北牖招风,西棂映月,主人端居中留,以收四时之用焉。若如来论,口鼻耳目,各有神分,一目病即视神毁,二目应俱盲矣,一耳疾即听神伤,两耳俱应聋矣,今则不然,是知神以为器,非以为体也。又云,心为虑本,虑不可寄之他分,若在于口眼耳鼻,斯论然也,若在于他心,则不然矣。耳鼻虽共此体,不可以相杂,以其所司不同,器用各异也。他心虽在彼形,而可得相涉,以其神理俱妙,识虑齐功也。故《书》称:启尔心,沃朕心。《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齐桓师管仲之谋,汉祖用张良之策,是皆本之于我形,寄之于他分。何云张甲之情,不可托王乙之躯,李丙之性,勿得寄赵丁之体乎?
问曰:圣人之形,犹凡人之形,而有凡圣之殊,故知形神之异矣。答曰:不然。金之精者能照。秽者不能照,能照之精金,宁有不照之秽质?又岂有圣人之神,而寄凡人之器?亦无凡人之神,而托圣人之体。是以八彩重瞳,勋、华之容;龙颜、马口,轩、皞之状,此形表之异也。比干之心,七窍并列,伯约之胆,其大如拳,此心器之殊也。是以知圣人区分,每绝常品,非惟道革群生,乃亦形超万有。凡圣均体,所未改安。问曰:子云圣人之形,必异于凡。敢问阳货类仲尼,项籍似虞帝,舜、项、孔、阳,智革形同,其故何邪?启曰:珉似玉而非玉,鶋类凤而非凤,物诚有之,人故宜尔。项、阳、貌似而非实似,心器不均,虽见无益也。问曰:凡圣人之殊,形器不一。可也。圣人圆极,理无有二。而丘、旦殊姿,汤、文异状,神不系色,于此益明。圣与圣同,同于圣器,而器不必同也。犹马殊毛而齐逸,玉异色而均美。是以晋棘、楚和,等价连城,驎骝、盗骊,俱致千里。问曰:形神不二,既闻之矣,形谢神灭,理固宜然。敢问《经》云:为之宗庙,以鬼飨之,何谓也?答曰:圣人之教然也,所以从孝子之心,而厉渝薄之意。神而明之,此之谓矣。问曰:伯有被甲,彭生豕见,《坟》、《素》著其事,宁是设教而已邪?答曰:妖怪茫茫,或存或亡。强死者众,不皆为鬼,彭生、伯有,何独能然?乍人乍豕,未必齐、郑之公子也。问曰:《易》称「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而不违」。又曰,「载鬼一车」。其义云何?答曰:有禽焉,有兽焉,飞走之别也。有人焉,有鬼焉,幽明之别也。人灭而为鬼,鬼灭而为人,则吾未知也。
难曰:论云,岂有圣人之神,而寄凡人之器?亦无凡人之神,而托圣人之体。今阳货类仲尼,项籍似帝舜,即是凡人之神,托圣人之体也,珉玉鶋凤,不得为喻。今珉自名珉,玉实名玉,鶋号鶢鶋,凤曰神凤,名既殊称,见亦爽实。今舜重瞳子,项羽亦重瞳子,非有珉玉二名,唯睹重瞳相类。又有女祸蛇躯,皋陶马口,非直圣神。入于凡器,遂乃托于虫畜之体。此形神殊别,明暗不同,兹益昭显也。若形神为一,理绝前因者,则圣应诞圣,贤必产贤,勇怯愚智,悉类其本。既形神之所陶甄,一气之所孕育,不得有尧睿朱嚣,瞍顽舜圣矣。《论》又云,圣同圣器,而器不必同,犹马殊毛而齐逸。今毛复是逸气邪?马有同毛色而异驽骏者。如此,则毛非逸相,由体无圣器矣。人形骇无凡圣之别,而有贞脆之异,故遐灵栖于远质,促神寓乎近体,唯斯而已耳。向所云圣人之指体,直语近舜之形,不言器有圣智,非矛盾之说,勿近于此惑也。
问曰:知此神灭,有何利用?答曰:浮屠害政,桑门蠹俗,风惊雾起,驰荡不休。吾哀其弊,思拯其溺。夫竭财以趣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者,何也?良由厚我之情深,济物之意浅。是以圭撮涉于贫友,吝情动于颜色;千钟委于富僧,欢怀畅于容发。岂不以僧有多稌之期,友无遗秉之报?务施不关周给,立德必于在己。又惑以茫昧之言,惧以阿鼻之苦,诱以虚诞之辞,欣以兜率之乐。故舍逢掖,袭横衣,废俎豆,列瓶钵,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续。至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货殚于土木。所以奸宄弗胜,颂声尚拥,惟此之故也。其流莫已,其病无垠。若知陶甄禀于自然,森罗均于独化,忽焉自有,况悦尔而无,来也不御,去也不追,乘夫天理,各安其性。小人甘其垄亩,君子保其恬素。耕而食,食不可穷也;蚕以衣,衣不可尽也。下有馀以奉其上,上无为以待其下。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为己,可以为人,可以匡国,可以霸君,用此道也。
难曰:佛之有无,寄于神理存灭。既有往论,且欲略言。今指辩其损益,语其利害,以弼夫子过正之谈子云,释氏蠹俗伤化,费货损役。此惑者为之,非佛之尤也。佛之立教,本以好生恶杀,修善务施。好生非止欲繁育鸟兽,以人灵为重;恶杀岂可得缓宥逋逃,以哀矜断察!修善不必瞻丈六之形,以忠信为上;务施不苟使殚财土木,以周给为美。若悉绝嗣续,则必法种不传,如并起浮图,又亦播殖无地。凡人且犹知之,况我慈氏,宁乐尔乎!今守株桑门,迷务俗士,见寒者不施之短褐,遇馁者不锡以糠豆,而竞聚无识之僧,争造众多之佛,亲戚弃而弗眄,祭祀废而弗修,良缯碎于刹上,丹金縻于塔下,而谓为福田,期以报业。此并体佛未深,解法不妙,虽呼佛为佛,岂晓归佛之旨;号僧为僧,宁达依僧之意?此亦神不降福,予无取焉。夫六家之术,各有流弊,儒失于僻,墨失于蔽,法失于峻,名失于讦,咸由祖述者失其传,以致泥溺。今子不以僻蔽诛孔、墨,峻讦责韩、邓,而独罪我如来,贬兹正觉,是忿风涛而毁舟楫也。今悖逆之人,无赖之子,上罔君亲,下虐俦类。或不忌明宪,而乍惧幽司,惮阎罗之猛,畏牛头之酷,遂悔其秽恶,化而迁善,此佛之益也,又,罪福之理,不应殊于世教,背乎人情。若有事君以忠,奉亲惟孝,与朋友信,如斯人者,犹以一眚掩德,蔑而弃之,裁犯虫鱼,陷于地狱,斯必不然矣。夫忠莫逾于伊尹,孝莫尚于曾参。若伊尹宰一畜以膳汤,曾子烹只禽以养点,而皆同趋炎镬,俱赴锋树,是则大功没于小过,奉上反于惠下。昔弥子矫驾,犹以义弘免戮。呜呼!曾为灵匠。不如卫君乎?故知此为忍人之防,而非仁人之诫也。若能鉴彼流宕,亹不在佛,观此祸福,识悟教诱,思息末以尊本,不拔本以拯末,念忘我以弘法,不后法以利我,则虽曰未佛,吾必谓之佛矣(《弘明集》九)。
渭城曲(《渭城》一曰《阳关》,王维之所作也。本送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刘禹锡《与歌者诗》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慇勤唱渭城”,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渭城、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送元二使安西 盛唐 · 王维
押真韵 创作地点:甘肃省武威市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一作依依)杨柳春(一作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对梦得篱粟判(索和诚家贫至孝梦西篱下有粟掘得十五钟乡人以告非营求所得请纳官) 唐 · 杨守纳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
索和至孝。居家贫寠。因心则乌鸟翱翔。敝服则悬鹑碎羽。立锥无地。门挂陈平之席。至诚动天。庭列孟宗之笋。五芝繁茂。气杂仙灵。四壁森罗。隙流颓日。遂得元穹降祉。红粟呈祥。不资南亩之勤。自有西篱之锡。谅贞符所降。为纯孝之精。欲以表斯。孰能若此。乡人庸谬。妄相诋讦。不违刘殷之德。须遵吕侯之典。
对梦得篱粟判(索和诚家贫至孝梦西篱下有粟掘得十五钟乡人以告非营求所得请纳官) 唐 · 员岘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
穹壤之福。允及君子。纯嘏之徵。良归盛德。索和诚孝总心极。义切天经。其行则晋代荀何。其道则孔门曾闵。获西篱之粟。遂贻俗士之讥。采南陔之兰。忽招狱官之讼。愚谓不可。况夫贤哉。
梦赋 唐 · 杜頠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八
夫人者何。乾坤之至精。夫梦者何。精爽之所成。及乎偫动息。闲宇清。澹尔安寝。俨乎无营。亦或不意而得。亦或因感而生。明休咎之先兆。通喜怒之深情。其为吉也。悬三刀以作郡。凌八门而上征。或生松以表秩。或赠兰以为名。盬脑审其战胜。凿心启其才英。其为凶也。晋侯弥留。作疾于二竖。孔公将殁。观奠于两楹。虽否臧之殊感。谅希微之难明。是以太古无梦以绝欲。圣人肇梦以治想。随事而生。触类而长。或含悲以增惕。或当欢而契赏。曾有慕而忽来。属所思而必往。虽辽万里。遽谐畴昔之游。纵寘九泉。亦觏平生之像。鬼出神入。惟惚惟恍。则有暌閒庭闱。烟霜岁暮。常驰恋于定省。忽飞魂于寐寤。撩轩幌而无隔。邈山河之径度。常倏忽而往来。竟不由于道路。独有遭遇明时。羁游上国。才誉不振。命途仍塞。仰轩后之通感。慕殷宗而见刻。当捧日而披诚。庶明君之梦得。
登刘宾客高斋(时公初退相。一作春题刘相公山斋。) 唐 · 钱起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绮季 孙弘阁 鲤也
能以功成疏宠位,不将心赏负云霞。
林间客散孙弘阁,城(一作坛)上山宜绮季家。
蝴蝶晴连(一作怜)池岸草,黄鹂晚(一作晓)出柳园花(一作山蝶成群争绕蕙,黄鹂命子暗移花)。
日陪鲤也趋文苑,谁道门生隔绛纱。
观竞渡(一作刘禹锡诗,一作薛逢诗。) 唐 · 张建封
三月三日天清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内,江上已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引,马前已被红旗阵。
两岸罗衣破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雷声冲急波相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江上人呼霹雳声,竿头䌽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标示输赢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所各休去,会到摧舟折楫时。
谪汀州 中唐 · 灵澈
押鱼韵
青蝇为吊客,黄犬寄家书。
按:见《刘宾客文集》卷十九《澈上人文集纪》、《唐诗纪事》卷七二
之任武陵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刘员外禹锡 中唐 · 窦常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引用典故:三户
杏花榆荚晓风前,云际离离上峡船。
江转数程淹驿骑,楚曾三户少人烟。
看春又过清明节,算老重经癸巳年(宪宗元和八年)。
幸得(一作在)柱(一作枉,一作佳)山当郡舍,在朝长咏卜居篇(湘州柱山,在郡东十七里,即今德山)。
题虎丘寺(一作虎丘寺路宴)。(一作刘禹锡诗) 中唐 · 刘长卿
押词韵第四部
青林虎丘寺,林际翠微路。
仰(一作却)见山僧来,遥从飞鸟处。
兹峰沦宝玉,千载唯丘墓。
埋剑人空传,凿山龙已去。
扪萝披翳荟,路转夕阳遽。
虎啸崖谷寒,猿鸣杉(一作桂)松暮。
裴回北楼上,江海穷一顾。
日映千里帆,鸦归万家树。
暂因惬所适,果得损外虑。
庭暗栖闲云,檐香滴甘露。
久迷空寂理,多为繁华故。
永欲投死生,馀生岂能误。
谢李辀再到 中唐 · 孟郊
押阳韵
等闲拜日晚,夫妻独相疮。
况是贤人冤,何必哭飞杨。
昨夜梦得剑,为君藏中肠。
会将当风烹,血染布衣裳。
劳君又扣门,词句失寻常。
我不忍出厅,血字湿土墙。
血字耿不灭,我心惧惶惶。
会有铿锵夫,见之目生光。
生光非等闲,君其且安祥。
早春即事呈刘员外 中唐 · 杨巨源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引用典故:仲宣文章
明朝晴暖即相随,肯信春光被雨欺。
且任文书堆案上,免令杯酒负花时。
马蹄经历须应遍,莺语叮咛已怪迟。
更待杂芳成艳锦,邺中争唱仲宣诗。
和刘员外陪韩仆射野亭公宴 中唐 · 杨巨源
七言律诗
好客风流玳瑁簪,重檐高幕晓沈沈。
绮筵霜重旌旗满,玉帐天清丝管声。
繁戏徒过鲁儒目,众欢方集汉郎心。
寒笳一曲严城暮,云骑连嘶香外林。
僧院听琴(一作宿藏公院听齐孝若弹琴)。(一作刘禹锡诗) 中唐 · 杨巨源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
离声怨调秋堂夕,云向苍梧湘水深。
句 中唐 · 杨巨源
鸣鞭秋色诗情远,拂匣寒花剑力多(《和刘员外赴阙次潼关作》)。
籍通莲阙秋光遍,诗答蓬山晚思遥(《永平里酬卢洪》)。
青门日暖尘光动,紫陌花晴风色来(《春日》)。
艳欺藤蔓莺无限,香压荆花蝶不飞(《紫薇》)。
内史旧山空日暮,南朝古木向人秋(《将赴岭外留别》)。
梦中乡信惊秋雁,窗下林声带夜蝉(《寓居》)。
独向晓山知露湿,远临秋水爱云明(《送王秀才》)。
新河柳色千株暗,故国云帆万里归(《送杨松陵归宋汴州》)。
一院绿钱童子拂,千竿青玉主人栽(《寄宣供奉》)。
露凝丹地初疑雨,烟著红楼半是霞(《赠红楼院宣供奉》)。
空门水定埃尘远,真偈金书世界稀(《题金字经供养口上人》)。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二首(一作刘禹锡诗,以下五首,并见《文苑英华》。) 其一 中唐 · 权德舆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引用典故:丹凤池 令尹无喜 羊公人不疑 天归京兆
五驱龙虎节,一入凤皇池。
令尹自无喜,羊公人不疑。
天归京兆日,叶下洞庭时。
湘水秋风至,凄凉吹素旗。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二首(一作刘禹锡诗,以下五首,并见《文苑英华》。) 其二 中唐 · 权德舆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引用典故:罢亥市 改词曹 平楚狱 一字褒
丹旐发江皋,人悲雁(一作马)亦号。
湘南罢亥市,汉上改词曹。
表墓双碑立,尊名一字褒。
常闻平楚狱,为报里门高。
送刘秀才登科后侍从赴东京觐省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一
每岁仪曹献贤能之书于王。然后列于禄仕。宣其绩用耳。小司徒以楚金馀刃。受诏兼领。彭城刘禹锡实首是科。始予见其丱。已习诗书。佩觿韘。恭敬详雅。异乎其伦。及今见夫君子之文。所以观化成。立宪度。末学者为之。则角逐舛驰。多方而前。子独居易以逊业。立诚以待问。秉是嗛悫。退然若虚。况侍御兄以文章行实。著休问于仁义。义方善庆。君子多之。春服既成。五䌽其色。去奉严训。归承慈欢。与侍御游久者。贺而祝之曰。太邱之德。万石之训。亦将奉膳羞于公府。敬杖履于上庠。公卿无惭。龟组交映。不待异日而前知矣。鄙夫既识其幼。乃序夫群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