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为贾常侍祭韦太尉文 中唐 · 苻载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一
至道之世。君臣圣明。必有贤才。为之挺生。昭昭我公。得一居贞。窥神灵之壶奥。涵天地之淳精。胸襟洞达。方略纵横。文房启而风雅斯在。武库开而祸乱乃平。甲子之岁。逆泚变节。河海沸腾。宗社阢隉。孤军陇上。势穷援绝。激临危之肝肺。成旷世之勋烈。帝有宠命。拥旄蜀川。威声烜赫。德礼昭宣。家有美政。人无兀贤。熙熙穆穆。二十馀年。机谋内发。英明独照。顿挫西戎。经营南诏。通骠国之幽阻。导弥臣之叫窱。咸屈膝于君王。信万古之荣耀。方期驱兵率乘。觐谒帝庭。承汪濊之殊泽。陈吁谟之大经。如何尊重。遘兹殒灵。地偃乔岳。天沈辅星。昨者疾瘳之日。咸望再起。频造屏内。候公动止。忧国慷慨。请立太子。事苟未行。殁而后已。今上嗣位。人神交喜。哀伤大贤。不见如此。某谬以菲薄。监临此军。参萧曹之议论。睹伊霍之功勋。凄凉门馆。顾慕风云。非百身之可赎。寄一恸于斯文。
顺宗实录(起四月尽五月) 其三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
夏四月乙巳。上御宣政殿。册皇太子。册曰。建储贰者。必归于冢嗣。固邦本者。允属于元良。咨尔元子广陵王某。幼挺岐嶷。长标徇淑。佩诗礼之明训。宣忠孝之宏规。居维保和。动必循道。识达刑政。器合温文。爱敬奉于君亲。仁德闻于士庶。神祇龟筮。罔不协从。是用命尔为皇太子。于戏。惟我烈祖之有天下也。功格上帝。祚流无穷。光缵洪业。逮予十叶。虔恭寅畏。日慎一日。付尔以承祧之重。励尔以主鬯之勤。以贞万国之心。以扬三善之德。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礼勿践。非义勿行。对越天地之耿光。丕承祖宗之休烈。可不慎欤。时上即位已久。而臣下未有亲奏对者。内外盛言王伾王叔文专行断决。日有异说。又属频雨。皆以为群小用事之应。至将册礼之夕。雨乃止。迨行事之时。天气清朗。有庆云见。识者以为天意所归。及睹皇太子仪表。班行既退。无不相贺。至有感泣者。戊申。诏曰。惟先王光有天下。必正我邦本。以立人极。建储贰以承宗祧。所以启迪大猷。安固洪业。斯前代之令典也。皇太子某。体仁秉哲。恭敬温文。德协元良。礼当上嗣。朕奉若丕训。宪章前式。惟承社稷之重。载考春秋之义。授之匕鬯。以奉粢盛。爰以令辰。俾膺茂典。今册礼云毕。感庆交怀。思与万方。同其惠泽。自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已后。至四月九日昧爽已前。天下应犯死罪者特降从流。流已下递减一等。文武常参并州府县官。子为父后者。赐勋两转。古之所以教太子。必茂选师傅以翼辅之。法于训词而行其典礼。左右前后。罔非正人。是以教谕而成德也。给事中陆质中书舍人崔枢。积学懿文。守经据古。夙夜讲习。庶协于中。并充皇太子侍读。天下孝子顺孙先旌表门闾者。委所管州县各加存恤。庚戌。封皇太子长子宁等六人为郡王。癸酉(当作丑)。赠吐蕃吊祭使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史馆修撰张荐礼部尚书。荐字孝举。代居深州之陆泽。祖文成。博学工文词。性好诙谐。七登文学科。荐聪明强记。历代史传。无不贯通。为太师颜真卿所称赏。遂知名。大历中。江东观察表荐之。授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兼史馆修撰。贞元初为太常博士。四年。回纥求和亲。使送咸安公主入回纥。以荐为判官。改授殿中侍御史。累迁谏议大夫。十一年。册回纥子。荐以秘书少监持节为使。还。久之。迁秘书监。二十年。吐蕃赞普死。以荐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持节吊赠。卒于赤岭东。回纥辟吐蕃传归其柩。前后三使异国。自始命至卒。常兼史职。在史馆二十年。著宰辅传略五服图记寓居录灵怪集等。景寅。罢闽中万安监。先是福建观察柳冕久不迁。欲立事迹。以求恩宠。乃奏云。闽中南朝放牧之地。畜羊马可使孳息。请置监。许之。收境中畜产。令吏牧其中。羊大者不过十斤。马之良者估不过数千。不经时辄死。又敛。百姓苦之。远近以为笑。至是观察阎济美奏罢之。丁卯。命焚容州所进毒药可杀人者。五月己巳。以杭州刺史韩皋为尚书左丞。辛未。以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检校右仆射兼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叔文欲专兵柄。藉希朝年老旧将。故用为将帅。使主其名。而寻以其党韩泰为行军司马。专其事。甲戌。以度支郎中韩泰守兵部郎中兼中丞。充左右神策京西都栅行营兵马节度行军司马。赐紫。乙亥。追改为检校兵部郎中。职如故。甲申。以万年令房启为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初启善于叔文之党。因相推致。遂获宠于叔文。求进用。叔文以为容管经略使。使行。约至荆南授之。云脱不得荆南。即与湖南。故启宿留于江陵。久之。方行至湖南。又久之。而叔文与执谊争权。数有异同。故不果。寻闻皇太子监国。启惶骇奔驰而往。是日以郴州员外司马郑馀庆为尚书左丞。乙酉。以尚书左丞韩皋为鄂岳观察武昌军节度使。初皋自以前辈旧人。累更重任。颇以倨自高。嫉叔文之党。谓人曰。吾不能事新贵人。皋从弟华幸于叔文。以告叔文。故出之。辛卯。以王叔文为户部侍郎。职如故。赐紫。初叔文欲依前带翰林学士。宦者俱文珍等恶其专权。削去翰林之职。叔文见制书大惊。谓人曰。叔文日时至此商量公事。若不得此院职事。即无因而至矣。王伾曰诺。即疏请。不从。再疏。乃许三五日一入翰林。去学士名。又与归登同日赐紫。内出衫笏赐登。而叔文不沾。文珍等所恶。独不得赐。由此始惧。以衢州别驾令狐峘为秘书少监。峘国子祭酒德棻元孙。进士登第。司徒杨绾未达时遇之。以为贤。为礼部修史。引峘入史馆。自华原尉拜拾遗。累迁起居舍人。大历八年。刘晏为吏部尚书。奏峘为刑部员外。判南曹。累迁至礼部侍郎。峘之判南曹。晏为尚书。杨炎为侍郎。峘得晏之举。分阙必择其善者与晏。而以恶者与炎。炎固已不平。至峘为礼部。而炎为相。有杜封者。故相鸿渐之子。求补宏文生。炎尝出杜氏门下。托峘以封。峘谓使者曰。相公欲封成其名。乞署封名下一字。峘因得以记焉。炎不意峘卖之。署名属峘。峘明日疏言。宰相炎迫臣以威。臣从之则负陛下。不从即炎当害臣。德宗以问炎。炎具道所以。德宗怒曰。此奸人。不可奈。欲杖而流之。炎救解。乃黜为衡州别驾。贞元初。李泌为相。以左庶子史馆修撰徵。至则与同职孔述睿争竞细碎。数侵述睿。述睿长告以让不欲争。泌卒。窦参为相。恶其为人。贬吉州别驾。改吉州刺史。齐映除江西观察。过吉州。峘自以前辈。怀怏怏。不以刺史礼见。入谒从容步进。不袜首属戎器。映以为恨。去至府。奏峘举前刺史过失。鞫不得真。无政事。不宜临郡。贬衢州别驾。上即位。以秘书少监徵。未至卒。峘在史馆。修玄宗实录一百卷。撰代宗实录三十卷。虽颇勤苦。然多遗漏。不称良史。初德宗将厚奉元陵事。峘时为中书舍人兼史职。奏疏谏请薄其葬。有答诏优奖。元和三年。以修实录功。追赠工部尚书。是月。以襄州为襄府。徙临汉县于古城。曰邓城县。
顺宗实录(起八月尽至山陵) 其五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
八月庚子。诏曰。惟皇天祐命烈祖。诞受方国。九圣储祉。万方咸休。肆予一人。获缵丕业。严恭守位。不遑暇逸。而天祐匪降。疾恙无瘳。将何以奉宗庙之灵。展郊禋之礼。畴咨庶尹。对越上元。内愧于朕心。上畏于天命。夙夜祗慄。惟怀永图。一日万机。不可以久旷。天工人代。不可以久违。皇太子某。睿哲温文。宽和慈惠。孝友之德。爱敬之诚。通于神明。格于上下。是用推皇王至公之道。遵父子传归之制。付之重器。以抚兆人。必能宣祖宗之重光。荷天地之休命。奉若成宪。永绥四方。宜令皇太子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居兴庆宫。制敕称诰。所司择日行册礼。永贞元年八月辛丑。太上皇居兴庆宫。诰曰。有天下者。传归于子。前王之制也。钦若大典。斯为至公。式扬耿光。用体文德。朕获奉宗庙。临御万方。降疾不瘳。庶政多阙。乃命元子。代予守邦。爰以令辰。光膺册礼。宜以今月九日册皇帝于宣政殿。仍命检校司徒杜佑充册使。门下侍郎杜黄裳充副使。国有大命。恩俾惟新。宜因纪元之庆。用覃在宥之泽。宜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自贞元二十一年八月五日昧爽已前。天下应犯死罪特降从流。流已下递减一等。又下诰曰。人伦之本。王化之先。爰举令图。允资内辅。式表后妃之德。俾形邦国之风。兹礼经之大典也。良娣王氏。家承茂族。德冠中宫。雅修彤管之规。克佩姆师之训。自服勤蘋藻。祗奉宗祧。令范益彰。母仪斯著。宜正长秋之位。以明继体之尊。良媛董氏。备位后庭。素称淑慎。进升号位。礼亦宜之。良娣可册为太上皇后。良媛宜册为太上皇德妃。仍令所司备礼。择日册命。宣示中外。咸使知闻。壬寅。制王伾开州司马。王叔文渝州司户。并员外置。驰驿发遣。叔文。越州人。以棋入东宫。颇自言读书知理道。乘閒尝言人閒疾苦。上将大论宫市事。叔文说中上意。遂有宠。因为上言某可为将。某可为相。幸异日用之。密结韦执谊。并有当时名欲侥倖而速进者陆质吕温李景俭韩华韩泰陈谏刘禹锡柳宗元等十数人。定为死交。而凌准程异等又因其党而进。交游踪迹诡秘。莫有知其端者。贞元十九年。补阙张正买疏谏他事。得召见。正买与王仲舒刘伯刍裴茝常仲儒吕洞相善。数游止。正买得召见。诸往来者皆往贺之。有与之不善者。告叔文执谊云。正买疏似论君朋党事。宜少诫。执谊叔文信之。执谊尝为翰林学士。父死罢官。此时虽为散郎。以恩时时召入问外事。执谊因言成季等朋宴聚游无度。皆谴斥之。人莫知其由。叔文既得志。与王伾李忠言等专断外事。遂首用韦执谊为相。其常所交结。相次拔擢。至一日除数人。日夜群聚。伾以侍书幸。寝陋吴语。上所亵狎。而叔文颇任事。自许微知文义。好言事。上以故稍敬之。不得如伾出入无阻。叔文入至翰林。而伾入至柿林院。见李忠言牛昭容等。故各有所主。伾主往来传授。刘禹锡陈谏韩华韩泰柳宗元房启凌准等主谋议唱和。采听外事。上疾久不瘳。内外皆欲上早定太子位。叔文默不发议。已立太子。天下喜。而叔文独有忧色。尝吟杜甫题诸葛亮庙诗末句云。出师未用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因歔欷流涕。闻者咸窃笑之。虽判两使事。未尝以簿书为意。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谋夺宦者兵。以制四海之命。既令范希朝韩泰总统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中人尚未悟。会边上诸将各以状辞中尉。且言方属希朝。中人始悟兵柄为叔文所夺。乃大怒曰。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密令其使归告诸将曰。无以兵属人。希朝至奉天。诸将无至者。韩泰白叔文。计无所出。唯曰奈何奈何。无几而母死。执谊益不用其语。叔文怒。与其党日夜谋起复。起复必先斩执谊。而尽诛不附已者。闻者皆恟惧。皇太子既监国。遂逐之。明年乃杀之。伾。杭州人。病死迁所。其党皆斥逐。叔文最所贤重者李景俭。而最所谓奇才者吕温。叔文用事时。景俭持母丧在东都。而吕温使吐蕃半岁。至叔文败方归。故二人皆不得用。叔文败后数月。乃贬执谊为崖州司马。后二年。病死海上。执谊。杜黄裳子婿。与黄裳同在相位。故最在后贬。执谊进士对策高等。骤迁拾遗。年二十馀入翰林。巧慧便辟。媚幸于德宗。而性贪婪诡贼。其从祖兄夏卿为吏部侍郎。执谊为翰林学士。受财为人求科第。夏卿不应。乃探出怀中金以内夏卿袖。夏卿惊曰。吾与卿赖先人德致名位。幸各已达。岂可如此自毁坏。摆袖引身而去。执谊大惭恨。既而为叔文所引用。初不敢负叔文。迫公议。时时有异同。辄令人谢叔文云。非敢负约为异同。盖欲曲成兄弟尔。叔文不之信。遂成仇怨。然叔文败。执谊亦自失形势。知祸且至。虽尚为相。常不自得。长奄奄无气。闻人行声。辄惶悸失色。以至败死。时才四十馀。执谊自卑。尝讳不言岭南州县名。为郎官时。尝与同舍郎诣职方观图。每至岭南图。执谊皆命去之。闭目不视。至拜相。还所坐堂。北壁有图。不就省。七八日试就观之。乃崖州图也以为不祥。甚恶之。惮不能出口。至贬。果得崖州焉。永贞二年正月景戌朔。太上皇于兴庆宫受朝贺。皇帝率百寮奉上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册文曰。维永贞二年岁次景戌正月景戌朔。皇帝臣某。稽首再拜奉册言。臣闻上圣元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岂足以表无为之德。光不宰之功。然称谓所施。册攸著。涵泳道德。感于精诚。仰奉洪徽。有以自竭。伏惟太上皇帝陛下道继元元。业缵皇极。膺千载之休历。承九圣之耿光。昭宣化源。发扬大号。政有敦本示俭。庆裕格天。恩翔春风。仁育群品。而功成不处。褰裳去之。付神器于冲人。想汾阳以高蹈。体尧之德。与神同符。其动也天。其静也地。巍巍事表。无得而言。顾兹寡昧。属膺大宝。惧忝传归之业。莫申继述之志。夙夜兢畏。惟怀永图。今天下幸安。皆睿训所被。而未极徽号。孰报君亲。是以台臣庶官文武之列。抗疏于内。方伯藩守亿兆之众。同词于外。请因寿历。以播鸿名。臣不胜大愿。谨上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当三朝献寿之辰。应五纪启元之始。光膺徽称。允协神休。斯天下之庆也。元和元年正月甲申。太上皇崩于兴庆宫咸宁殿。年四十六。遗诰曰。朕闻死生者物之大归。修短者人之常分。古先哲王。明于至道。莫不知其终以存义。顺其变以节哀。故存者不至于伤生。逝者不至于甚痛。谓之达理。以贯通丧。朕自弱龄。即敦清静。逮乎近岁。又婴沈痼。常亦亲政。益倦于勤。以皇帝天资仁孝。日跻圣敬。爰释重负。委之康济。而能内睦于九族。外勤于万机。问寝益严。侍膳无旷。推此至德。以安庶邦。朕之知子。无愧天下。今厥疾大渐。不寤不兴。付托得人。顾复何恨。四海兆庶。亦奚所哀。但圣人大孝。在乎善继。枢务之重。军国之殷。缵而承之。不可暂阙。以日易月。抑惟旧章。皇帝宜三日而听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释服。方镇岳牧。不可离任赴哀。天下吏人。诰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宫中当临者。朝晡各十五举音。非朝晡临时。禁无得哭。释服之后。勿禁乐。他不在诰中者。皆以类从事。伏以崇陵仙寝。复土才终。甸邑疲人。休功未几。今又重劳营奉。朕所哀矜。况汉魏二文。皆著遗令。永言景行。常志夙心。其山陵制度。务从俭约。并不用以金银锦䌽为饰。百辟卿士。同力尽忠。克申送往之哀。宜展事居之礼。布告天下。明知朕怀。七月壬申。葬丰陵。谥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曰顺宗。
先君石表阴先友记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袁高。河南人。以给事中敢谏争。贞直忠蹇。举无与比。能使所居官大。再赠至礼部尚书。姜公辅。为内学士。以奇策取相位。好谏诤免。后以罪贬为复州刺史卒。
齐映。南阳人。为相。以文敏显用。严郢。河南人。刚厉好杀。号忠能。为京兆河南尹御史大夫。善举职。为邪险构扇。以贬死。
元全柔。河南人。气象甚伟。好以德报怨。恢然者也。为大官。有土地。入为太子宾客。杜黄裳。京兆人。宏大人也。善言体要。为相。有墙仞不佞。以谋克蜀。加司空。出为河中节度。
刘公济。河间人。厚宽硕大。与物无忤。为渭北节度。入为工部尚书卒。杨氏兄弟者。宏农人。皆孝友有文章。凭由江南西道入为散骑常侍。凝以兵部郎中卒。凌以大理评事卒。最善文。
穆氏兄弟者。河南人。皆强毅仁孝。赞为御史中丞。捍佞倖得贬。后至宣池歙处置使卒。质为尚书郎。以侍御史内供奉卒。最善文。皇甫政。河南人。有威仪。由浙东廉使为太子宾客。
裴枢。同郡人。为御史。天子以隐罪诛吏。枢顿首愿白其状。以故贬。后为尚书郎。李舟。陇西人。有文学俊辨。高志气。以尚书郎使危疑反侧者再。不辱命。其道大显。被谗妒。出为刺史。癈痼卒。
李鄘。江夏人。果检自负嶷然。善为官。为御史中丞京兆尹凤翔节度。梁肃。安定人。最能为文。以补阙修史。侍皇太子。卒赠礼部郎中。
陈京。泗上人。始为谏官。数谏诤。有内行。文多诂训。为给事中。上方以为相。会惑疾自刃。癈痼卒。韩会。昌黎人。善清言。有文章。名最高。然以故多谤。至起居郎。贬官卒。弟愈。文益奇。
许孟容。吴人。读书为文口辩。为给事中。尝论事。由太常少卿为刑部侍郎。李觌。陇西人。行义甚修。至刑部郎中卒。故与先君为三司者也。其大理者曰杨瑀。瑀无可言。犹以狱直为御史。
宇文邈。河南人。有文。谨悫人也。为御史中丞。龊龊自守。然以直免官。复为刺史卒。袁滋。陈郡人。善篆书。文敏不竞。为相。出使辱命。贬刺史。复为义成军节度卒。
卢群。范阳人。杂博多所许与。使反侧之地。天子以为任事。为义成军节度卒。崔损。清河人。畏慎为相。无所发明。然不害物。天子独爱幸。以损为长者。
郑馀庆。荥阳人。再为相。始天下皆以为长者。及为大官。名益少。今为尚书河南尹。无恙。郑利用。馀庆从父兄也。真长者。由大理少卿为御史中丞。复由中丞为大理少卿。
李益。陇西姑臧人。风流有文词。少有僻疾。以故不得用。年老。常望仕。非其志。复为尚书郎。王纾。其弟绍。太原人。绍得幸德宗为尚书。在宰相之右。今为徐泗节度。纾有学术。鲁直。为尚书郎。
路泌。河南人。以尚书郎使西戎。留戎中。度今已年八十馀。既和戎。十五年不得归。无为言者。虞当。会稽人。为郭尚父从事。终沔州刺史。以信闻。
贾弇。长乐人。善士也。为校书郎卒。弟全。至御史中丞。赵需。天水人。哻哻儒士也。有名。至兵部郎中卒。
张式。南阳人。张莒。常山人。
张惟俭。宣城当涂人。皆善言谑。式至河南尹。莒邓州刺史。惟俭和州刺史。
奚陟。江都人。柔敏至吏部侍郎。世谓陟善宦。然其智足以自处也。
卢景亮。涿人。有志义。多所激发。为谏官。奏书如水赴壑。坐贬废弃甚久。至顺宗时为尚书郎。升中书舍人卒。杨于陵。宏农人。善吏敏秀者也。为中书舍人京兆尹。
张因。某人。举诏策为长安尉。愿去官为道士。甚有名。以其弟回降封州。曰。吾老矣。必死回也。哭而行。遂死封州。高郢。渤海人。有文章规矩自立者。不干贵幸。以太常为相。罢居尚书。
唐次。北海人。有文章学行义甚高。以尚书郎出为刺史屏弃。永贞中。召以为中书舍人。道病。去长安七十里。死传舍。苗拯。上党人。有学术。峭直。以谏议大夫漏泄省中语。贬万州卒。
柳氏兄弟者。先君族兄弟也。最大并。字百存。为文学。至御史。病瞽遂废。次中庸中行。皆名有文。咸为官早死。柳登柳冕者。族子也。自其父芳善文史。与冕并居集贤书府。冕文学益健。颇躁。自吏部郎中出为刺史。至福建廉使卒。登晚仕至尚书郎秘书少监。
薛丹。同郡人。至尚书郎。吕牧。东平人。由尚书郎刺泽州卒。
崔祯。清河人。至检校郎官。子群。为右补阙。赠给事中。房启。河南人。善清言。由万年令为容州经略。
于申。河南人。至尚书郎。常仲孺。河南人。今为谏议大夫。
苏弁。武功人。好聚书。至三万卷。与先君通书。以户部侍郎贬。复为刺史。崔芃。博陵人。善言名理。为御史尚书郎。
郑元均。荥阳人。强抗少所推让。然以此多怨。困不得位。辛恽。陇西人。有史学。
韩衡。昌黎人。善士。陈众甫。梓潼人。高志气。
薛伯高。同郡人。好读书。号为长者。后至尚书卒。张宣力。清河人。儒善。后表其名去力但为宣。自元均至宣力。皆没没无显仕者。
孤宗元曰。先君之所与友。凡天下善士举集焉。信让而大显。道博而无杂。今之世言交者以为端。敢悉书所尤厚者。附兹石以铭于背如右。
为贾常侍祭韦太尉文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一
至道之世。君臣圣明。必有才贤。为之挺生。昭昭我公。得一居真。窥神灵之壸奥。涵天地之淳精。胸襟洞达。方略纵横。文房启而风雅斯在。武库开而祸乱乃平。甲子之岁。逆泚变节。河海沸腾。宗社杌隉。孤军陇上。势穷援绝。激临危之肝肺。成旷世之勋烈。帝有宠命。拥旄蜀川。威声烜赫。德礼昭宣。家有美政。人无冗贤。熙熙穆穆。二十馀年。机谋内发。英明独照。顿挫西戎。经营南诏。通骠国之幽阻。导弥臣之䆗窱。咸屈膝于君王。信万古之荣耀。方期驱兵率乘。觐谒帝庭。承汪濊之殊泽。陈吁谟之大经。如何尊重。遘兹殒灵。地偃乔岳。天沈辅星。昨者疫瘳之日。咸望再起。频造屏内。候公动止。忧国慷慨。请立太子。事苟未行。殁而后巳。今上嗣位。人神交喜。哀伤大贤。不见如此。某谬以菲薄。监临此军。参萧曹之议论。睹伊霍之功勋。凄凉门馆。顾慕风云。非百身之可赎。寄一恸于斯文。
皇后生辰功德疏三首 其三 皇孙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五、《攻愧先生文集》卷八一
椒房启庆,方占梦月之祥;琅笈输诚,少荅含饴之爱。恭愿皇后殿下化行江汉,福厚冈陵。鸾辂问安,陪五日一朝之礼;翟衣赞治,奉千秋万岁之欢。
观奕 清 · 邵晋涵
押豪韵 出处:南江诗钞卷二
文枰一局开丝绸,丁丁子响闻推慅。
柯山梦醒橘房启,偶凭楸罫为游遨。
是时春气回神皋,虾帘掩映分新氂。
对坐无言寄神远,不烦敛手为梳搔。
起在东南应第九,邓艾开蜀铲城壕。
有时緃横利野战,临淮怒拔靴中刀。
分疆投劫各展势,戈矛利锐垣墙牢。
布阵独长整以暇,建蝥远竖严而高。
意思安閒转机捷,宁必猿鹤争攻鏖。
始知奕品最清逸,远胜弹陆声嘈嘈。
韦昭著论傅懿毁,徒持异议纷相挠。
而我守拙保其白,惟南不竞风颾颾。
临彊但苦蚁穿穴,对垒敢用偏师挑。
昔年定庵曾语我,要由静悟参丝毫。
捐弃新样合古拍,始能棋垒搴旌旄。
阵图八面空见赠,孟劳不抚弓衣韬。
逢人羞涩仅纳袖,博原意气无由豪。
会当土室助一噪,天下健者今岂惟临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