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显志赋(又自论) 东汉 · 冯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
冯子以为大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风兴云蒸,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进退无主,屈伸无常。故曰:「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与物趣舍。」常务道德之实,而不求当世之名,阔略杪小之礼,荡佚人间之事。正身直行,恬然肆志。顾尝好俶傥之策,时莫能听用其谋,喟然长叹,自伤不遭。久栖迟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抑心折节,意凄情悲。夫伐冰之家,不利鸡豚之息;委积之臣,不操市井之利。况历位食禄二十余年,而财产益狭,居处益贫。惟夫君子之仕,行其道也。虑时务者不能兴其德,为身求者不能成其功。去而归家,复羁旅于州郡,身愈据职,家弥穷困,卒离饥寒之灾,有丧元子之祸。先将军葬渭陵,哀帝之崩也,营之以园。于是以新丰之东,鸿门之上,寿安之中,地势高敞,四通广大,南望郦山,北属泾、渭,东瞰河华、龙门之阳,三晋之路,西顾酆、鄗周、秦之丘,宫观之,通视千里,览见旧都,遂定茔焉。退而幽居。盖忠臣过故墟而歔欷,孝子入旧室而哀叹。每念祖考著盛德于前,垂鸿烈于后,遭时之祸,坟墓芜秽,春秋烝尝,昭穆无列。年衰岁暮,悼无成功,将西田牧肥饶之野,殖生产,修孝道,营宗庙,广祭祀。然后阖门讲习道德,观览乎孔、老之论,庶几乎、乔之福。上陇阪,陟高冈,游精宇宙,流目八纮。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悯道陵迟,伤德分崩。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疆里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显志者,言光明风化之情,昭章玄妙之思也。其辞曰:
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甲子之朝兮,汨吾西征。
发轫新丰兮,裴回镐京
飞廉而太息兮,登平阳而怀伤。
悲时俗之险厄兮,哀好恶之无常。
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纷纶流于权利兮,亲雷同而妒异;
独耿介而慕古兮,岂时人之所喜?
沮先圣之成论兮,邈名贤之高风;
忽道德之珍丽兮,务富贵之乐耽。
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
固众夫之所眩兮,孰能观于无形?
行劲直以离尤兮,羌前人之所有;
内自省而不惭兮,遂定志而弗改。
欣吾党之唐、虞兮,悯吾生之愁勤;
聊发愤而扬情兮,将以荡夫忧心。
往者不可攀援兮,来者不可与期;
病没世之不称兮,愿横逝而无由。
陟雍畤而消摇兮,超略阳而不反。
念生人之不再兮,悲六亲之日远。
陟九嵏而临㟞薛兮,听泾、渭之波声。
鸿门而歔欷兮,哀吾孤之早零。
何天命之不纯兮,信吾罪之所生;
伤诚善之无辜兮,赍此恨而入冥。
嗟我思之不远兮,岂败事之可悔?
虽九死而不瞑兮,恐余殃之有再。
泪泛澜而雨集兮,气滂浡而云披;
心怫郁而纡结兮,意沈抑而内悲。
瞰太行之嵯峨兮,观壶口之峥嵘;
悼丘墓之芜秽兮,恨昭穆之不荣。
岁忽忽而日迈兮,寿冉冉其不与;
耻功业之无成兮,赴原野而穷处。
伊尹之干汤兮,七十说而乃信;
皋陶钓于雷泽兮,赖虞舜而后亲。
无二士之遭遇兮,抱忠贞而莫达;
率妻子而耕耘兮,委厥美而不伐。
韩卢抑而不纵兮,骐骥绊而不试;
独慷慨而远览兮,非庸庸之所识。
卫赐之阜货兮,高颜回之所慕;
重祖考之洪烈兮,故收功于此路。
循四时之代谢兮,分五土之刑德;
相林麓之所产兮,尝水泉之所殖。
修神农之本业兮,采轩辕之奇策;
追周度之遗教兮,轶范蠡之绝迹。
陇山以隃望兮,眇然览于八荒;
风波飘其并兴兮,情惆怅而增伤。
览河、华之泱漭兮,望秦、晋之故国。
冯亭之不遂兮,愠知之遭惑。
流山岳而周览兮,徇碣石与洞庭
浮江、河而入海兮,溯淮、济而上征
瞻燕、齐之旧居兮,历宋、楚之名都;
哀群后之不祀兮,痛列国这为墟。
中夏而升降兮,路纡轸而多艰;
讲圣哲之通论兮,心愊忆而纷纭。
惟天路之同轨兮,或帝王之异政;
焕其荡荡兮,禹承平而革命。
并日夜而幽思兮,终悇憛而洞疑;
高阳邈其超远兮,世孰可以论兹?
夏启于甘泽兮,伤帝典之始倾;
之载德兮,咏《南风》之高声。
思唐、虞之晏晏兮,揖以为朋;
昔裔纷其条畅兮,至汤、武而勃兴。
昔三后之纯粹兮,每季世而穷祸;
夏桀于南巢兮,哭殷纣于牧野。
伊尹于亳郊兮,享吕望于酆州;
功与日月齐光兮,名与三王争流。
杨朱号乎衢路兮,墨子泣乎白丝
渐染之易性兮,怨造作之弗思。
美《关雎》之识微兮,悯王道之将崩;
拔周、唐之盛德兮,捃桓、文之谲功。
忿战国之遘祸兮,憎权臣之擅强;
黜楚子于南郢兮,执赵武于溴梁。
善忠信之救时兮,恶诈谋之妄作;
聘申叔于陈蔡兮,禽荀息于虞、虢。
诛犁锄之介圣兮,讨臧仓之愬知;
𡢀子反于彭城兮,爵管仲于夷仪。
疾兵革之浸滋兮,苦攻伐之萌生;
孙武于五湖兮,斩白起于长平。
恶丛巧之乱世兮,毒纵横之败俗
流苏秦于洹水兮,幽张仪于鬼谷。
德化之陵迟兮,烈列罚之峭峻;
商鞅之法术兮,烧韩非说论
始皇之跋扈兮,投李斯于四裔;
灭先王之法则兮,祸浸淫而弘大。
援前圣以制中兮,矫二主之骄奢;
馌女齐于绛台兮,飨椒举章华
摛道德之光耀兮,匡衰世之眇风;
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延陵
摭仁智之英华兮,激乱国之末流;
郑侨于溱、洧兮,访晏婴于营丘。
日曀曀其将暮兮,独于邑而烦惑;
夫何九州之博大兮,迷不知路之南北。
驷素虬而驰骋兮,乘翠云上佯;
伯夷而折中兮,得务光而愈明。
子高于中野兮,遇伯成而定虑;
钦真人之德美兮,淹踌躇而弗去。
意斟愖而不澹兮,俟回风而容与;
善卷之所存兮,遇许由于负
轫吾车于箕阳兮,秣吾马于颍浒;
闻至言而晓领兮,还吾反乎故宇。
览天地之幽奥兮,统万物之维纲;
究阴阳之变化兮,昭五德之精光。
跃青龙于沧海兮,豢白虎于金山
凿岩石而为室兮,托高阳以养仙。
神雀翔于鸿崖兮,玄武潜于婴冥;
伏朱楼而四望兮,采三秀之华英(《文选·登楼赋》注,谢朓《鼓吹曲》注)
纂前修之夸节兮,曜往昔之光勋;
披绮季之丽服兮,扬屈原之灵芬。
高吾冠之,岌岌兮,长吾佩之洋洋;
饮六醴之清液兮,食五芝之茂英。
揵六枳而为篱兮(《文选·天台赋》注、《闲居赋》注),筑若而为室;
播兰芷于中庭兮,列杜衡于外术。
攒射干杂蘼芜兮,构木新夷
光扈扈而断耀兮,纷郁郁而畅美;
华芳晔其发越兮,时恍惚而莫贵;
莫惜身之坎轲兮,怜众美之憔悴。
游精神于长兮,抗玄妙之常操;
处清静以养志兮,实吾心之所乐。
山峨峨而造天兮,林冥冥而畅茂;
鸾回翔索其群兮,鹿哀鸣而求其友。
诵古今以散思兮,览圣贤以自镇;
孔丘之知命兮,大老聃之贵玄;
德与道其孰宝兮?
名与身其孰亲?
陂山谷而闲处兮,守寂寞而存神夫庄周之钓鱼兮,辞卿相之显位;
于陵子灌园兮,似至人之仿佛。
盖除约而得道兮,羌穷悟而入术;
离尘垢之窈冥兮,配乔、松之妙节。
惟吾志之所庶兮,固与俗之不同;
既俶傥而高引兮,愿观其从容(《后汉·冯衍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六)
孟子题辞 东汉 · 赵岐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二
孟子题辞》者,所以题号孟子之书。
本末指义文辞之表也。
孟,姓也。
子者,男子之通称也。
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其篇目则各自有名。
孟子,邹人也。
名轲,字则未闻也。
邹本春秋邾子之国,至孟子时改日邹矣。
国近鲁,后为鲁所并。
又言邾为楚所并,非也。
邹县是也。
或曰:「孟子鲁公孟孙之后故,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
三桓子孙,既以衰微,分适他国」。
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术之道,通《五经》,尤长于《诗》、《书》。
周衰之末,战国纵横,用兵争强,以相侵夺。
当世取士,务先权谋,以为上贤,先王大道陵迟隳废。
异端并起,若杨朱墨翟放荡之言,以干时惑众者非一。
孟子闵悼、舜、汤、文、之业将遂湮微,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
于是则慕仲尼流忧世,遂以儒道游于诸侯,思济斯民。
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于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孟子亦自知遭苍姬之讫录,值炎齐之未奋,进不得佐兴唐、虞雍熙之和,退不能信三代之馀风,耻没世而无闻焉,是故垂宪言以诒后人。
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
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粲然靡所不载。
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
卿大夫士蹈之,则可以尊君父,立忠信;
守志厉操者仪之,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
有风人之托物,《风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恶圣之大才者也。
孔子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乃删《诗》定《书》,系《周易》,作《春秋》。
孟子退自齐、梁,述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
《论语》者,《五经》之馆𩝛,《六艺》之喉衿也。
孟子之书,则而象之。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答以俎豆
梁惠王利国孟子对以仁义。
宋桓魁欲害孔子孔子称「天生德于予」;
臧仓毁鬲孟子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
其文不能弘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托之者也。
孟子既没之后,大道遂绌,逮至亡秦,焚灭经术,坑戮儒生,孟子徒党尽矣。
其书号为诸子,故篇籍得不泯绝。
汉兴除秦虐禁,开延道德,孝文皇帝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
后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而已。
讫今诸经通义,得引《孟子以明事,谓之博文
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其言曰:「说《词》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为得之矣」。
斯言殆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于说《诗》也。
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文多乖翼不同。
孟子以来五百馀载,传之者亦已众多。
余生西京,世寻丕祚,有自来矣,少蒙义方,训涉典文,知命之际,婴戚于天,构屯离蹇,诡姓遁身,经营八纮之内,十有馀年,心剿形瘵,何勤如焉!
尝息肩弛担于济、岱之间,或有温故知新,雅德君子,矜我劬瘁,眷我皓首,访论稽古,慰以大道。
困吝之中,精神遐漂,靡所济集,聊欲仔志于翰墨,得以乱思遗老。
惟六籍之学,先觉之士,释而辩之者既已详矣。
儒家惟有《孟子》,闳远微妙,缊奥难见,宜在条理之科。
于是乃述已所闻,证以经传,为之章句,具载本文别其指,分为上下,凡十四卷。
究而言之,不敢以当达者;
施于新学,可以寤疑辩惑;
愚亦未能审于是非,后之明者,见春违阙,傥改而正诸,不亦宜乎(《孟子》赵《注》宋本)
辩命论 南梁 · 刘峻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七、文选卷五十四
主上尝与诸名贤言及管辂,叹其有奇才而位不达。
时有在赤墀之下豫闻斯议,归以告余。
余谓士之穷通,无非命也。
故谨述天旨,因言其致云。
臣观管辂,天才英伟,圭璋特秀,实海内之名杰,岂日者卜祝之流乎?
而官止少府,年终四十八,天之报施,何其寡与?
然则高才而无贵仕,饕餮而居大位,自古所叹,焉独公明而已哉!
故性命之道,穷通之数,夭阏纷纶,莫知其辩。
仲任蔽其源,子长阐其惑。
至于鹖冠瓮牖,必以悬天有期;
鼎贵高门,则曰唯人所召。
譊譊欢咋,异端斯起。
萧远论其本而不畅其流,子玄语其流而未详其本。
尝试言之曰:夫通生万物,则谓之道;
生而无主,谓之自然。
自然者,物见其然,不知所以然,同焉皆得,不知所以得。
鼓动陶铸而不为功,庶类混成而非其力。
生之无亭毒之心,死之岂虔刘之志。
坠之渊泉非其怒,升之霄汉非其悦。
荡乎大乎,万宝以之化;
确乎纯乎,一化而不易。
化而不易,则谓之命。
命也者,自天之命也。
定于冥兆,终然不变。
鬼神莫能预,圣哲不能谋,触山之力无以抗,倒日之诚弗能感。
短则不可缓之于寸阴,长则不可急之于箭漏。
至德未能踰,上智所不免。
是以放勋之世,浩浩襄陵
天乙之时,焦金流石
文公𨆫其尾,宣尼绝其粮。
颜回败其丛兰,冉耕歌其芣苢。
淑媛之言,子舆臧仓之诉。
圣贤且犹若此,而况庸庸者乎?
至乃伍员浮尸于江流,三闾骸于湘渚。
贾大夫沮志于长沙冯都尉皓发于郎署
君山鸿渐,铩羽仪于高云;
敬通凤起,摧迅翮风穴
此岂才不足而行有遗哉?
近世有沛国刘瓛弟琎,并一时之秀士也。
关西孔子,通涉六经,循循善诱,服膺儒行
琎则志烈秋霜,心贞昆玉,亭亭高竦,不杂风尘。
皆毓德于衡门,并驰声于天地。
而官有微于侍郎,位不登于执戟,相次殂落,宗祀无飨。
因斯两贤以言古,则昔之玉质金相英髦秀达,皆摈斥于当年,韫奇才而莫用,徼草木以共彫,与麋鹿而同死,膏涂平原,骨填川谷,堙灭而无闻者,岂可胜道哉!
此则宰衡之与皂隶,容彭之与殇子猗顿之与黔娄,阳文之与敦洽
咸得之于自然,不假道于才智。
故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其斯之谓矣。
命体周流,变化非一,或先号后笑,或始吉终凶,或不召自来,或因人以济。
交错纠纷,回还倚伏,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验。
而其道密微,寂寥忽慌,无形可以见,无声可以闻。
必御物以效灵,亦凭人而成象;
天王之冕旒,任百官以司职。
而或者睹汤武之龙跃,谓龛乱在神功;
之挺生,谓英睿擅奇响;
视彭韩之豹变,谓鸷猛致人爵;
见张桓之朱绂,谓明经拾青紫
岂知有力者运之而趋乎?
故言而非命,有六蔽焉尔。
请陈其梗概。
靡颜腻理哆噅蹙頞,形之异也。
朝秀晨终,龟鹄千岁,年之殊也。
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辨也。
同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其蔽一也。
龙犀日角,帝王之表;
河目龟文,公侯之
抚镜知其将刑,压纽显其膺录。
星虹枢电,昭圣德之符;
夜哭聚云,郁兴王之瑞。
皆兆发于前期涣汗于后叶。
若谓驱貔虎,奋尺剑。
入紫微,升帝道,则未达窅冥之情,未测神明之数。
其蔽二也。
空桑之里,变成洪川;
历阳之都,化为鱼鳖。
楚师屠汉卒,睢河鲠其流;
秦人坑赵士,沸声若雷震。
火炎昆岳,砾石与琬琰俱焚;
严霜夜零,萧艾与共尽。
虽游夏之英才,伊颜之殆庶,焉能抗之哉?
其蔽三也。
或曰明月之珠,不能无颣;
夏后之璜,不能无考。
亭伯于县相如卒于园令
才非不杰也,主非不明也,而碎结绿之鸿辉,残悬黎夜色,抑尺之量有短哉?
若然者,主父偃公孙弘对策不升第,历说而不入,牧豕淄,见弃州部。
设令忽如过隙,溘死霜露,其为诟耻,岂崔马之流乎?
及至开东閤,列五鼎,电照风行,声驰海外,宁前愚而后智,先非而终是?
将荣悴有定数,天命有至极,而谬妍蚩。
其蔽四也。
虎啸风驰龙兴云属,故重华立而元凯升,辛受飞廉进。
然则天下善人少,恶人多,闇主众,明君寡。
而薰莸不同器,枭鸾不接翼,是使浑敦梼杌踵武于云台之上,仲容庭坚耕耘于岩石之下。
横谓废兴在我,无系于天。
其蔽五也。
彼戎狄者,人面兽心,宴安鸩毒,以诛杀为道德,以蒸报为仁义,虽大风立于青丘,凿齿奋于华野,比于狼戾,曾何足喻?
金行不竞,天地板荡,左带沸唇,乘閒电发,遂覆瀍洛,倾五都,居先王之桑梓,窃名号于中县,与三皇竞其萌黎,五帝角其区宇,种落繁炽,充仞神州。
鸣呼!
福善祸淫,徒虚言耳!
岂非否泰相倾,盈缩递运,而汨之以人?
其蔽六也。
然所谓命者,死生焉,贵贱焉,贫富焉,治乱焉,祸福焉。
此十者,天之所赋也。
愚智善恶,此四者,人之所行也。
夫神非舜禹,心异朱均,才絓中庸,在于所习。
是以素丝无恒,玄黄代起,鲍鱼芳兰,入而自变。
季路学于仲尼,厉风霜之节;
楚穆谋于潘崇,成杀逆之祸。
而商臣之恶,盛业光于后嗣;
仲由之善,不能息其结缨。
斯则邪正由于人,吉凶在乎命。
或以鬼神害盈,皇天辅德。
故宋公一言,法星三徙,殷帝自剪,千里来云。
若使善恶无徵,未洽斯义。
于公高门以待封,严母扫墓以望丧,此君子所以自彊不息也。
如使仁而无报,奚为修善立名乎?
斯径廷之辞也。
夫圣人之言显而晦,微而婉,幽远而难闻,河汉而不测。
或立教以进庸怠,或言命以穷性灵,积善馀庆,立教也;
凤鸟不至,言命也。
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
且荆昭德音,丹云不卷;
周宣祈雨,圭璧斯罄;
于叟种德,不逮勋华之高;
延年残犷,未甚东陵之酷。
为善一,为恶均,而祸福异其流,废兴殊其迹,荡荡上帝,岂如是乎?
诗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故善人为善
焉有息哉?
夫食稻粱,进刍豢,衣狐貉,袭冰纨,观窈眇之奇舞,听云和之琴瑟,此生人之所急,非有求而为也。
修道德,习仁义,敦孝悌,立忠贞,渐礼乐之腴润,蹈先王之盛则,此君子之所急,非有求而为也。
然则君子居正体道,乐天知命,明其无可奈何,识其不由智力,逝而不召,来而不距,而不喜,死而不戚。
瑶台夏屋,不能悦其神;
土室编蓬,未足忧其虑。
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岂有史公董不遇之文乎?
劳生论 南北朝末隋初 · 卢思道
 出处:全隋文卷十六
庄子》曰:「大块劳我以生」。
诫哉斯言也!
余年五十,羸老云至,追惟畴昔,勤矣厥生。
乃著兹论,因言时云尔。
罢郡屏居,有客造余者,少选之顷,盱衡而言曰:「生者天地之大德,人者有生之最灵,所以作配两仪,称贵群品,妍蚩愚智之辩,天悬壤隔,行己立身之异,入海登山。
今吾子生于右地,九叶卿族,天授俊才,万夫所仰,学综流略,慕孔门之游、夏,辞穷丽则,拟汉日之卿、云。
行藏有节,进退以礼,不谄不骄,无愠无怿,偃仰贵贱之间,从容语默之际,何其裕也!
下走所欣羡焉」。
余莞尔而笑曰:「未之思乎?
何所言之过也!
子其清耳,请为左右陈之。
夫人之生也,皆未若无生。
在余之生,劳亦勤止,纨绮之年,服膺教义,规行矩步,从善而登。
巾冠之后,濯缨受署,缰锁仁义,笼绊朝市。
失翘陆之本性,丧江湖之远情,沦此风波,溺于倒踬,忧劳总至,事非一绪。
何则?
地胄高华,既致嫌于管库,才识美茂,亦受嫉于愚庸。
笃学强记,聋瞽于焉侧目,清言河泻,木讷所以疚心。
岂徒蛊惜春浆,鸱吝腐鼠,相江都而永叹,长沙而不归,固亦鲁值臧仓,楚逢靳尚赵壹为之哀歌,张升于是恸哭。
齐之季,不遇休明,申脰就鞅,屏迹无地。
段圭张让,金贝是视,贾谧郭淮,腥臊可餍。
淫刑以逞,祸近池鱼,耳听恶来之谗,足践龙逢之血。
周氏末叶,仍值僻王,敛笏升阶,汗流浃背,客之踵跻焦原,匹兹非险,齐人之手执马尾,方此永危。
若乃羊肠、句注之道,据鞍振策,武落、鸡田之外,栉风沐雨,三旬九食,不敢称弊,此之为役,盖其小小者耳。
今泰运启开,四门以穆,冕旒司契于上,佐命于下,岐伯善卷,耻徇幽忧,卞随务光,悔从木石。
余年在秋方,已迫知命,情礼宜退,不获晏安。
一叶从风,无损邓林之攒植,双凫退飞,不亏渤澥之游泳。
耕田凿井,晚息晨兴,候南山之朝云,揽北堂之明月。
汜胜九谷之书,观其节制,崔寔四时之令,奉以周旋。
蓑笠,白屋黄冠之伍,夕谈谷稼,沾体涂足之伦。
浊酒盈樽,高歌满席,恍兮惚兮,天地一指。
此野人之乐也,子或以是羡余乎」?
客曰:「吾子之事,既闻之矣。
他人有心,又请论其梗概」。
余答曰:「云飞泥沉,卑高异等,圆行方止,动息殊致。
是以摩霄运海,轻罻罗于薮泽,五衢四照,忽斤斧于山林。
余晚值昌辰,遂其弱尚,观人事之陨获,睹时路之邅危。
玄冬修夜,静言长想,可以累叹悼心,流涕酸鼻。
人之百年,脆促已甚,奔驹流电,不可为辞。
顾慕周章,数纪之内,穷通荣辱,事无足道。
而有识者鲜,无识者多,褊隘凡近,轻险躁薄。
居家则人面兽心,不孝不义,出门则谄谀谗佞,无愧无耻。
退身知足,忘伯阳之炯戒,陈力就列,弃周任之格言。
悠悠远古,斯患已积,迄于近代,此蠹尤深。
范卿撝让之风,搢绅不嗣,《夏书》昏垫之罪,执政所安。
朝露未晞,小车盈董、石之巷,夕阳且落,皂盖填阎、窦之里。
皆如脂如韦,俯偻匍匐,啖恶求媚,舐痔自亲。
美言谄笑,助其愉乐,诈泣佞哀,恤其丧纪。
近通旨酒,远贡文蛇,艳姬美女,委如脱屣,金铣玉华,弃同遗迹。
邓通失路,一簪之贿无馀,梁冀就诛,五侯之贵将起。
向之求官买职,晚谒晨趋,刺促望尘之旧游,伊优上堂之夜客,始则亡魂褫魄,若牛兄之遇兽,心战色沮,似叶公之见龙。
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结侣弃廉公之第,携手哭圣卿之门。
华毂生尘,如激矢,雀罗暂设,去等绝弦。
饴密非甘,山川未阻,千变万化,鬼出神入。
为此者皆衣冠士族,或有艺能,不耻不仁,不畏不义,靡愧友朋,莫惭妻子。
外呈厚貌,内蕴百心,繇是则纡青佩紫,牧州典郡,冠帻劫人,厚自封殖。
妍歌妙舞,列鼎撞钟,耳倦丝桐,口饫珍旨
虽素论以为非,而时宰不之责,末俗蚩蚩,如此之敝。
则违时薄宦,屏息穷居,甚耻驱驰,深畏乾没。
心若死灰,不营势利,家无儋石,不费囊钱。
偶影联官,将数十载,驽拙致笑,轻生所以告劳也。
真人御宇,斫雕为朴,人知荣辱,时反邕熙。
风力上宰,内敷文教,方、邵重臣,外扬武节。
被之大道,洽以淳风,举必以才,爵无滥授。
禀斯首鼠,不预衣簪,阿党比周,埽地俱尽,轻薄之俦,灭影窜迹,砾石变成瑜瑾,莨莠化为芝兰。
曩之扇俗搅时,骇耳秽目,今悉不闻不见,莫予敢侮。
《易》曰:「圣人作而万物睹」。
斯之谓乎(《隋书·卢思道传》,《文苑英华》七百五十八)
萤火赋679年7月 初唐 · 骆宾王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余猥以明时。
久遭幽絷。
见一叶之已落。
知四运之将终。
悽然客之为心乎。
悲哉之为气也。
光阴无几。
时事如何。
大块是劳生之机。
小智非周身之务。
嗟乎。
绨袍非旧。
白首如新。
明公冶之非。
孰辨臧仓之愬。
是用中宵而作。
达旦不瞑。
睹兹流萤之自明。
哀此覆盆之难照。
夫类同而心异者。
龙蹲归而宋树伐。
质殊而声合者。
鱼形出而吴石鸣。
苟有会于精灵。
夫何患于异类。
况乘时而变。
含气而生。
虽造化之不殊。
亦昆虫之一物。
应节不愆。
信也。
与物不竞。
仁也。
逢昏不昧。
智也。
避日不明。
义也。
临危不惧
勇也。
事有沿情而动兴。
因物而多怀。
感而赋之。
聊以自广云尔。
伊元功之播气。
有丹鸟之赋象。
顺阴阳而亭毒。
资变化而含养。
每寒潜而暑至。
若知来而藏往。
既发挥以外融。
亦含光而内朗。
若夫小暑南收。
大火西流。
林塘
云物迎秋。
忽淩虚而赴远。
乍排丛而出幽。
均火齐之宵映。
如夜光之暗投。
逝将归而未返。
忽欲去而中留。
入槐榆而焰发。
改燧而环周。
绕堂皇而影泛。
疑秉烛以嬉游。
点缀悬珠之网。
隐映落星之楼。
乍灭乍兴。
或聚或散。
居无定所。
习无常玩。
曳影周流。
飘光淩乱。
泛艳乎池沼。
徘徊乎林岸。
火井之沈荧。
似明珠之出汉。
值冲飙而不烈。
逢淫雨而逾焕。
炤灼兮若湛卢之夜飞。
的皪兮像招摇之夕烂。
与庭燎而相炫。
照重阴于已昏。
共爝火而齐息。
避太阳于始旦。
尔其光不周物。
明足自资。
偶仙鼠而伺夜。
对飞蛾之赴熺。
类君子之有道。
入暗室而不欺。
同至人之无迹。
怀明义以应时。
处幽不昧。
居照斯晦。
随隐显而动息。
候昏明以进退。
委性命兮幽元。
任物理兮推迁。
腐木而含彩。
而藏烟。
不贪热而苟进。
每和光而曲全。
岂如镕金而自铄。
宁学膏火之相煎。
陋蝉蜩之习蜕。
怵蝼蚁之慕膻。
匪伤蜉蝣之夕。
不羡龟鹤之年。
抢榆飞而控地。
抟扶起垂天
虽小大之殊品。
岂逍遥之异筌。
夫何化之斯化。
无使然而自然。
乃若有来斯通。
无往不至。
排朱门而独远。
升青云而自致。
偷光于邻壁。
宁假煇于阳燧。
终徇已以效能。
靡因人而成事。
物有感而情动。
迹或均而心异。
响必应之于同声。
道固从之于同类。
始未明其趋舍
庸讵识其旨意。
子尚不知鱼之为乐。
吾又安能知萤之为利。
高明兮有融。
迁变兮无穷。
牛哀倏而化虎。
羽泉忽兮生熊。
血三年而藏碧。
魂一变而成虹。
知战场之化燐。
悟冤狱之为虫。
彼翾飞之弱质。
尚矫翼而淩空。
微生之多踬。
独宛颈以触笼。
异璧光之照庑。
同剑影之埋丰。
觊道迷而可复。
庶鉴幽而或通。
览光华而自照。
顾形影以相吊。
感秋夕之殷忧。
叹宵行以熠耀。
熠耀飞兮绝复连。
殷忧积兮明且煎。
见流光之不息。
惊魂之屡迁。
如过隙兮已矣。
同奔电兮忽焉。
傥馀光之可照。
庶寒灰之重然。
府君墓志铭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二
府君讳骘
字成骘
姓张氏
其先晋人也。
晋分。
家世相韩。
韩灭。
留侯为汉谋主。
至宇。
范阳太守
因居其郡。
及华。
博物亚圣。
司空
府君司空十二代孙也。
曾祖讳俊
河东从事
大父讳弋
字嵩之
通道馆学士
考讳恪。
未仕即世。
先君四代早孤。
单门茕立。
宗祀之不绝如线。
府君襁褓衰麻。
鞠育舅氏。
而炳太和之纯嘏。
远庆之洪允。
庇身礼乐。
发言忠信。
小无不戒。
大无不慎。
终日乾乾。
远于悔吝。
灵根颠而还植。
祖德坠而复振。
加以好学不倦。
问一反二。
道机元键。
罔不幽探。
外王父大理丞某。
重世为士。
府君传其宪章。
博施精理。
年十九。
明法擢第。
解褐饶阳
王母忧去职。
夫人少而守义。
老而无子。
因心创巨。
事不忍言。
丧纪之数。
加人一等。
服阕。
调长子尉。
介休主簿洪洞丞。
太夫人在堂。
官求近便。
故累徙而不进也。
内清净以化人。
外平反以悦亲。
不乐归美。
而善隐德。
故下车无赫赫之声。
所去有遗爱之恋。
有旨差覆囚山南。
輶轩所历。
全济甚众。
府君以律有违经背礼。
著妨难十九篇。
书奏
帝下有司。
而删定之官。
党同妒异
竟寝其议。
道之将废也欤。
命也。
臧仓其如命何。
调露元年秋
奉使晋阳
遇疾辇归。
药祷无降。
冬十二月大渐。
九日乙卯
弃背于县
春秋五十有二。
光圭说不天。
总角在疚。
明年春
奉輤稿殡于河东
赖夫人抚养孤藐。
躬加训授。
男习文雅。
女工组绣。
姻不失亲。
官复其旧。
景龙元年秋
封长乐县太君
夫人故蓝田丞威之女也。
享年七十有二。
是岁十一月戊申
倾背于东都康俗里第。
于戏哀哉。
靡瞻靡依。
何怙何恃。
二年七月己酉
克葬我先公。
夫人合祔焉。
从周制也。
初议葬。
小子梦度景于万安山南孤堆东峰之下。
淮南宏公相地。
曰。
是山为华盖。
冈为蟠龙。
龙者大人之德。
孤者王侯之称。
卜梦协兆。
何善如之。
乃定坟茔。
创宅兹所。
小子衔恤。
志之幽础。
系曰。
钦若古训。
时惟皇考。
翕和三光。
希圣二老。
清有世业。
俭为身宝。
弥纶典宪。
思缉王道。
佐彼四邑。
人用不扰。
生我曷后。
弃我曷早。
闵予髫发。
遭家不造。
鸤鸠在
其子在棘。
母氏圣善。
示我显则。
命服天朝。
封邑旧国
荣未卒岁。
哀巳匝域。
泣血思亲。
昊天罔极。
孤之华盖土龙蟠。
连冈四绕带林峦。
朝日吐耀远峰攒。
微风夕发过蕙兰
石室固护泉火寒。
灵幽谒奉神欢。
寿宫深静永闲安。
木兰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四
华容石门山木兰树。乡人不识。伐以为薪。馀一本。方操柯未下。县令李韶行春见之。息马其阴。喟然叹曰。功列桐君之书。名载骚人之词。生于遐深。委于薪燎。天地之产珍物。将焉用之。爰戒虞衡。禁其剪伐。按本草。木兰而香。去风热。明耳目。在木部上篇。乃采斫以归。理疾多验。由是远近从而采之。干剖枝分。殆枯槁矣。士之生世。出处语默难乎哉。余之从子也。尝为余言。感而为赋云。
长江以遐览。爱楚山之寂寥。
山有嘉树兮名木兰。郁森森以苕苕。
当圣政之文明。降元和于九霄。
更祲沴之为虐。贯霜雪而不凋。
白波润其根柢。元雪畅其枝条。
沐春雨之濯濯。鸣秋风以萧萧。
素肤紫肌。绿叶缃蒂。
疏密耸附。高卑荫蔽。
华如霜雪。实若星丽。
节劲松竹。香浓兰桂。
厌杂植于人间。聊独立于天际。
徒翳荟兮为邻。挺坚芳兮此身。
嘉名列于道书。坠露饮乎骚人。
至若灵山雾歇。蔼蔼林樾。
当楚泽之晨霞。映洞庭之夜月。
发聪明于视听。洗烦浊于心骨。
韵众壑之空峒。澹微云之灭没。
露草白兮山凄凄。鹤既唳兮猿复啼。
窅深林以冥冥。覆百仞之元溪。
彼逸人兮有所思。恋芳阴兮步迟迟。
怅幽独兮人莫知。怀馨香兮将为谁。
惋樵父之无惠。混众木而皆尽。
指偫类而挥斤。遇仁人之不忍。
方甘心而剿绝。俄固柢于倾殒。
怜春华而搴芳。顾落日而回轸。
达者有言。巧劳智忧。
养命蠲疾。人胡不求。
肢残体剥。泽尽枯留。
憔悴空山。离披素秋。
鸟避弋而高翔。鱼畏网而深游。
不材则终其天年。能鸣则免于俎羞。
奚此木之不终。独隐见而罹忧。
自昔沦芳于朝市。坠实于林邱。
徒郁咽而无声。可胜言而计筹者哉。
吾闻曰。人助者信。
神听者直。则臧仓谮言。
宣尼失职。出处语默。
与时消息。则子云投阁
方回受殛。故知天地无心。
死生同域。纭纭品物。
物有其极。至人者。
委性循于自然。宁任夫智之与力也。
虽贤愚各全其好恶。草木不夭其生植。
已而已而。繄蔽不可得。
长洲刘少府南巴使牒留洪州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七
曩子之尉于是邦也。
傲其迹而峻其政。
能使纲不紊。
吏不欺。
夫迹傲则合不苟。
政峻则物忤。
故绩未书也。
而谤及之。
臧仓之徒得骋其媒孽。
子于是竟谪为南巴
而吾子直为已任。
愠不见色。
于其胸臆。
未尝虿芥。
会同谴有叩阍者。
天子命宪府杂鞫。
且廷辨其滥。
故有后命。
俾除馆豫章
俟条奏也。
是月也。
舣船吴门
将涉江而西。
夫行止者时。
得丧者机。
飞不抟不高。
矢不激不远。
何用知南巴之不为大来之机括乎。
图南而致九万
吾惟子之望。
但春水方生。
孤舟鸟逝。
青山芳草。
奈远别何。
同乎道者
盍偕赋诗。
以贶吾子。
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 其一 中唐 · 孟郊
 押歌韵
引用典故:叔孙毁仲尼
君子勿郁郁,听我青蝇歌。
人间少平地,森耸山岳多。
折辀不在道,覆舟不在河。
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叔孙毁仲尼臧仓孟轲
兰艾不同香,自然难为和。
良玉烧不热,直竹文不颇。
自古皆如此,其如道在何。
通命二 唐 · 李师政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七
或曰。
圣人陈福以劝善。
示祸以戒恶。
小人谓善无益而不为。
谓恶无伤而不悔。
然有殃有福之言。
乃华而不实。
无益无伤之论。
则信而有徵。
何以言之也。
伯夷馁矣。
启期贫矣。
颜回夭矣。
冉耕疾矣。
或侈侈隆富。
言罕及于义方
或皤皤寿考。
名不称而没世。
仁而不寿。
富而未仁。
书契已陈。
不可胜纪。
仲尼殃庆之言。
徒欺人耳。
文命影响之喻。
殆难信乎。
有敦善行而不怠者。
嗟斯言之长惑焉。
乃论而释之曰。
夫殃福盖有其根。
不可无因而妄致。
善恶当收其报。
必非失应而徒已。
但根深而报远。
耳目之所不该。
原始而究终。
儒墨之所莫逮。
故随遭之命。
度于天而难详。
夭寿之年。
考于人而易惑。
人之为赏罚也。
尚能明察而不滥。
天之降殃福也。
岂反淆乱而无伦哉。
故知有理存焉。
不可诬矣。
非夫大觉而遍知者。
孰能穷理而除惑哉。
卜商贾谊之为言。
班彪李康之著论。
但知混而谓之命。
莫辨命之所以然。
何异见黍稷于仓廪。
而不知得之由稼穑。
睹罗纨于箧笥。
而未识成之以机杼。
马迁嗟报施之爽。
积疑而莫之通。
范滂惑善恶之宜。
含愤而无以释。
皆睹流而弗寻源。
见一而不知二。
唯观释氏之经论。
可以究其始终乎。
为善为恶之报。
穷枝派于千叶。
一厚一薄之命。
照根源于万古。
辨六趣之往来。
示三世之殃福。
乃知形役而业无朽焉。
人死而神又焉。
或贤圣而受宿殃。
六通乏适口之膳。
或禽兽而馀福。
四足怀如意之宝。
为业既非一绪。
感报实亦千变。
业各异而随心。
报不同如其面也。
原其心也。
或先迷而后复。
或有初而无终。
或恶恒而罔悔。
或善悴而常崇。
或为功而兼咎。
或福微而慧隆
或罪均而情异。
或功殊而志同。
故其报也。
有先号而后笑。
有既得而患失。
有少贱而卒凶。
有始荣而终吉。
有操洁而年夭。
有行鄙而财溢。
有同罪而殊刑。
有齐德而异秩。
业多端而交加。
果遍酬而缕悉。
譬如画工布丹青之彩。
镜像应妍媸之质。
命招六印。
达季子之游谈。
业引万金。
果朱公之计术。
取青紫如俯拾。
有昔因之助焉。
达礼乐而固穷。
无宿福之资也。
读论者继踵。
而张文独享其荣。
说诗者比肩。
匡衡偏高其位。
或功勤可记。
而禄不及于介推
或咎隙当陈。
而爵先加于雍齿
韦贤经术。
远胜黄金之匮。
赵壹文籍。
不如盈囊之钱。
此岂功业之异哉。
故由宿命之殊耳。
或材小而任大。
宰衡无赫赫之功。
或道著而身微。
有栖栖之辱。
亦有德位俱显。
元恺列唐虞之朝。
才命并
吕受盐梅之寄。
二因双殖。
则兼之也如此。
一业孤修。
则其偏也若彼。
管仲释囚而登相。
李斯为相而被刑。
范睢先辱而后荣。
邓通始富而终馁。
非初讷而末辩。
岂昔愚而今智。
由果熟而泰来
以福尽而迍及。
若言败伍胥者宰嚭也。
非由昔殃。
张苍王陵也。
何关往福。
此为见缘而不知因。
有断见之咎矣。
若言业縻好爵。
不念同升之恩。
命偶仁风。
无愧来稣之泽。
此为知因而不识缘。
有背恩之罪矣。
若兼达其旨。
两遣其累。
进德修业。
岂有阂乎。
春种嘉谷
方赖夏雨以繁滋。
宿值良因。
乃藉今缘而起发。
膏泽而荒芜。
不垦之地也。
遇明时而贫贱。
无因之士也。
因缘之旨。
具诸经论。
触途而长。
皆此类焉。
若唯见其一。
不会其二。
咎累之萌。
伤其德矣。
观释典之所明也。
白黑之业。
有必定之与不定。
祸福之报。
有可转及于无转。
为德为咎。
唯禳可转之业。
若贤若愚。
无移必定之命。
夫大善积而灾销。
众恶盈而福灭。
理之必然。
信而不忒。
譬如药石胜而疾除。
水雨注而焚息。
巨堤之堰涓流。
萧斧之伐朝菌。
但疾处膏肓。
良药有所不救。
火炎原隰。
滴水固其无解。
邓林之木。
非只刃而可尽。
长江之流。
岂一块之能塞。
大德可以掩微瑕。
微功不足补大咎。
镌金石者难为功。
摧枯朽者易为力。
其业微者报不坚。
行坚者果必定。
不坚故可转。
必定则难移。
可转之难。
故三唱息巨海之波。
难移之厄。
则四果遇凶人之害。
刘昆
致反风而灭火。
唐尧大圣。
遭洪水之襄陵
准此而论。
未足惑矣。
晋文增德。
殄长蛇于路隅。
景兴言。
退妖星于天际。
此不定之业也。
邾文轻已而利民。
有德而无应。
楚昭引灾而让福。
言善而身凶。
乃必定之命也。
或同恶而殊感。
或善均而报异。
皆昔因之所致也。
何足怪之于一生哉。
孔子曰。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
又曰。
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
佛之所云业也。
儒之所谓命也。
盖言殊而理会。
可得而同论焉。
命系于业。
业起于人。
人禀命以穷通。
命随业而厚薄。
厚薄之命。
莫非由已。
怨天尤人。
不亦谬乎。
诗云。
下民之孽。
匪降自天。
传曰。
祸福无门。
唯人所召。
此云天之不可而责之于人矣。
孟轲于鲁。
不憾臧仓之蔽。
仲由仕季。
无恚伯寮之谗。
则谓人之不可责而推之于天矣。
其言若反。
其致匪殊。
要而论之。
同归进德。
克已戒人。
以勖乾乾之志。
乐天知命
蠲其戚戚之尤。
夫然。
故内勤克念之功。
外宏不诤之德。
上无怨天之咎。
下绝尤人之累。
行之中和。
于是乎在。
古之善为道者
从事于斯乎。
昔者初闻释典。
信之不笃。
拘其耳目之间。
疑于视听之外。
谓前因后果之说。
庄周之寓言。
天上地下之谈。
相如之乌有。
睹奸回之漏网。
则为非而不惩。
闻忠直之逢尤。
则轻善而无劝。
甚哉此惑也。
知业则不然。
达业之君子。
无私而委命。
仰圣贤之清德。
敦金玉之高行。
无闷于陋巷之居。
忘怀于名利之竞。
所以毕既往之馀
启将来之长庆。
不顾流俗之嗤毁。
岂求乡曲之称咏哉。
夫种植不见其长。
有时而大。
砥砺莫睹其亏。
终损厥厚。
今形善恶之报。
为时近而未熟。
昔世吉凶之果。
须数终而乃谢。
譬如稼穑作甘。
不朝种而夕稔。
蒺藜为刺。
亦春而秋实。
而饱饫者。
因昔岁之馀谷。
不贤而富寿者。
前身之旧福。
天道无亲疏。
有盈缩。
天命。
可得除疑惑矣。
若夫虞夏商周之典。
之言。
道唯施于一生。
言罔及于三世。
则可惑者有六焉。
无辞以通之矣。
示为善之利。
谓爵赏及名誉。
陈为恶之害。
明耻辱与刑罚。
然逃赏晦名之士。
以何为利乎。
苟免无耻之夫。
不受其害矣。
何足以为惩劝哉。
可惑者一也。
云天与善。
降之以百祥。
谓神糺淫。
加之以六极。
伯牛德行而有疾。
天岂恶其为善乎。
盗蹠凶暴而无殃。
神岂善其为恶乎。
何祸福之滥及哉。
可惑者二也。
若云罪随形而并灭。
功与身而共朽。
善何庆之可论。
恶何殃而当戒。
若善恶之报。
信有而非无也。
食山薇以饥死。
何处而加之福。
脍人肝而寿终。
何时而其祸。
何善恶之无报哉。
可惑者三也。
若云祸福由其祖祢。
殃庆延于子孙。
考之于前载。
不必皆然矣。
伯宗羊肸之嗣。
绝灭于晋朝
庆父叔牙之后。
繁昌鲁国
岂祖祢之由乎。
可惑者四也。
若云观善察恶。
时有谬于上天。
故使降福流灾。
遂无均于下土。
然天之明命。
宁当闇于赏罚乎。
曾谓天道。
不如王者之制乎。
可惑者五也。
若云祸福非人所召。
善恶无报于后。
而百王赏善而刑恶。
六经褒德而贬过。
则为虚劝于不益。
妄戒于无损何贵孔子之宏教。
何咎嬴政之焚书乎。
可惑者六也。
然则善恶之所感致。
祸福之所倚伏。
唯限之于一生。
不通之以三世。
其理局而不宏矣。
何以辨人之惑乎。
防于恶也未尽。
导于善也多阙。
其取义也尚浅。
其利民也犹微。
比夫十力深言。
三乘妙法。
济四生于火宅。
运六舟于苦海。
高下之相悬也。
若培塿之与昆崙。
浅深之不类也。
匹潢污之与江汉
何可同年而语哉。
维摩诘明达
及舍利弗之聪辩。
经论详之。
可得而校。
足以逾项橐
孔某。
迈李老。
许由
墨翟
庄周
吞百氏。
该九流。
书籍所载。
莫之与俦。
诸异道。
不毁正信
虽明世典。
常乐佛法。
师事释迦
伏膺善诱。
岂不识其道胜而钻仰之乎。
报弟兑书 中唐 · 李观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三
六年春。我不利小宗伯
以初誓心不徒还。乃于京师穷居。
读书著文。无阙日时。
是年冬。复不利见小宗伯
呜呼。天难谌。
命难言。圣人且犹盘桓。
我安得如料而决志哉。但坚节不去。
躁机不来。兢兢而强。
勉勉而为耳。于时顾逆旅而无聊。
图俟时而尚遐。发能迁之虑。
缄莫知之嗟。乃以其明年司分之月。
乘罢驴出长安。西游一二诸侯。
求实于囊。往复千里。
投身甚难。殊不知西陲数州。
界在虏关。土塞门民犷。
荣战陋儒。我见其将。
遗我缦胡。我见其士。
赋我从军。向之之谋暨感激心。
卒无所开。祗忽一念。
我家如在长安。或遇适戌而宿。
随登陴而望。有东方之人。
老在塞下者。为我言用兵之勤。
及五十年。每岁孟秋
边风便寒。达于坚冰。
武夫操戈。僵不得煦。
兵顤戮。寇罔于常。
方言。会候人举烽。
我茫然谓戎来。遂夜驰归。
长安穷处。萧条犹初。
乃开而居。乃出而书。
上不敢偶。下不敢专。
鄙苟得之名。谢姑息之交。
愚与介并。直与谄违。
是用人不合余。余不合人。
故身有负俗之议。文多自我之非。
然斯者略不损明。其犹荆民不誉宋王
臧仓之疑孟轲。及我而三。
奚足屑哉。然特苦旦暮之供。
出处之虞也。而幸有一仆赁之童。
纯义而诚。服事祇勤。
佣蓄以给余。为隶以奉余。
久而不求直。殆而不施劳。
盘飧之廉。汗马之庸。
不能过焉。古者孔子门人。
皆曰上贤。及在阨穷。
有愠见者。吾老君亦有从者徐甲
老君去官。亦求去。
夫孔老之道。于我也则小大较然。
其门人从者之操。则何远斯童哉。
吁。我尝独歌而悲。
客有造曰。子之穷达。
在时与人。我曰。
不在时。乃在人。
不在人。乃在斯童。
何者。仲尼适周。
鲁君乃与一乘车两马一竖子。自周而还。
其道益明。则圣人经为。
亦用其资。独作恒人乎。
今我所以能于京师保穷居。读书著文。
无废日时者。乃斯童之力也。
非我之能也。非亲交骨肉之力也。
成我洪名。阶我青云有日矣。
汝知之乎。汝我季也。
我空言哉。吾违养以来不忘归。
归而无名。为亲之羞。
困而行之。穷苦日寻。
俛而自安。穷则可也。
流亲之羞。归不可也。
念二途日夜腐心。浑元循环。
三岁一朝。油然而思。
众恨长短。居人游人相属之忧。
宁同时哉。行至八月。
天地凄凉。叶下西郊。
我在空房。晨起吟咏。
阒乎无人。夜卧不寐。
寒漏自长。意可覆也。
难可缕陈。我书不稀。
汝书亦新。异日两至。
同慰一身。岂不旨哉。
年不甚幼。近学何书。
拟举明经。为复有文。
明经世传。不可堕也。
文贵天成。不可彊高也。
二事并良。苟一可立。
汝择处焉。无乃不修。
系书黄耳。依依有遗。
千万孝弟。其兄云云。
君子无屈论 唐 · 崔宏庆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七
君子无屈。
道无屈也。
苟行君子之道。
身至困而道不屈。
苟失其道。
困亦宜之。
象害舜。
桀伐汤。
文王
周公
桓魋孔子
臧仓孟轲
小人见之曰。
为善多屈也。
不善而伸。
君子则发挥也。
道在我不怍。
或忙攘失道。
昧邪以为正。
乃触途因以随之。
亦宜矣。
申生自绝。
仲由就醢。
泄冶诛于陈。
屈原于湘是也。
为德行伸于德行。
为言语伸于言语。
为政事伸于政事。
文学伸于文学
自此以来。
未有行之而道未伸者也。
立于世未尝不出于人也。
不伸不高。
乃似是而非。
名之曰妖。
和之不正。
言德行之妖。
辨之不正。
言文学之妖。
身为妖而不知。
困将至而乃怨。
是由大惑也。
至于六艺百工。
苟得其道。
亦伸也。
呜呼。
人以贵尊极为道不屈。
余以道尊名远为道伸。
文王伸于王道。
周公伸于辅相。
孔子孟轲伸于儒学。
都至(疑)贱道愚人谓之屈而不为也。
圣贤苟利于人。
隐其身亦不耻。
而乃为也。
稷播殖。
治水
伊尹负鼎
太公屠钓是也。
自舜至于邱
道皆同也。
当行道之心。
非求富贵也。
道苟行矣。
曷谓之屈哉。
君子无屈。
昭昭矣。
裴相公852年8月 唐 · 温庭筠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某启。
闻效珍者先诣隋和。
蠲养者必求仓扁。
苟无悬解。
难语奇功。
至于有道之年。
犹抱无辜之恨。
斯则没为疠气。
来挠至平。
敷作冤声。
将垂不极。
此亦王公大人之所慷慨。
义夫志士之所歔欷。
某性实颛蒙。
器惟顽固。
纂修祖业。
远愧孔琳
承袭门风。
近惭张岱
自顷爰田锡宠。
镂鼎传芳。
占数辽西
横经稷下。
因得仰穷师法。
窃弄篇题。
思欲纽儒门之绝帷。
恢常典之休烈
俄属羁孤牵轸。
藜藿难虞。
处默无衾。
徒然夜叹。
修龄绝米。
安事晨炊。
既而羁齿侯门。
旅游淮上。
投书自达。
怀刺求知。
岂期杜挚相倾。
臧仓见嫉。
守土者以忘情积恶。
当权者以承意中伤。
直视孤危。
横相陵阻
绝飞驰之路。
塞饮啄之涂。
射血有冤。
叫天无路。
此乃通人见悯。
多士具闻。
徒共兴嗟。
靡能昭雪。
窃见元宗皇帝初融景命。
遽恻宸襟。
收拭瑕疵。
申明枉结。
刘丞相导扬优诏。
苏许公润色昌谟。
五十年间。
风俗敦厚。
逮及翔泳未安其所。
雨旸不得其和。
匹夫匹妇之吁嗟。
一聚一乡之幽郁。
欲期昭泰。
必仰陶钧。
某进抱疑危。
退无依据。
暗处囚拘之列。
不沾涣汗之私。
与煨烬而俱捐。
比昆虫而绝望。
则是康庄并轨。
偏哭于穷途
日月悬空。
独鄣于丰蔀。
伏以相公致尧业裕。
佐禹功高。
百姓咸被其仁。
一物不违于性。
倘或在途兴叹。
解彼右骖。
弹剑有闻。
迁于代舍。
瞻风自卜。
与古为徒。
此道不诬。
贞明未远。
谨以文赋诗各一卷。
率以抱献。
缣缃俭陋。
造写繁芜。
干冒尊高。
无任惶灼。
江南书情二十韵寄秘阁韦校书贻之商洛宋先辈垂文二同年870年 唐 · 皮日休
五言排律 押咸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引用典故:三缄 五羖 臧仓
四载加前字,今来未改衔。
君批凤尾诏,我住虎头岩。
季氏唯谋逐,臧仓只拟谗。
时讹轻五羖,俗浅重三缄
瘦去形如鹤,忧来态似獑。
才非师赵壹,直欲效陈咸
孤竹宁收笛,黄琮未作瑊。
作羊宁免狠,为兔即须毚。
枕户从亚,侵阶草懒芟。
壅泉教咽咽,垒石放巉巉。
掣钓随心动,抽书任意杴。
教弩父摘,酒遣僰童监。
默坐看山困,清斋饮水严。
藓生天竺屐,烟外(一作坏)洞庭帆。
病久新乌帽,闲多著白衫
药苞陈雨匼,诗草蠹云函。
遣客呼林狖,辞人寄海𧍧。
室唯搜古器,钱只买秋杉。
寡合无深契,相期有至諴。
他年如访问,烟茑暗髟髟。
奉和鲁望读阴符经见寄870年 唐 · 皮日休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引用典故:臧仓
三百八十言,出自伊祁氏
上以生神仙,次云立仁义。
玄机一以发,五贼纷然起。
结为日月精,融作天地髓。
不测似阴阳,难名若神鬼。
得之升高天,失之沈厚地。
具茨云木老,大块烟霞委。
自颛顼以降,贼为圣人轨。
尧乃一庶人,得之贼帝挚
挚见其德尊,脱身授其位。
舜唯一鳏民,冗冗作什器。
得之贼帝尧,白丁作天子。
禹本刑人后,以功继其嗣。
得之贼帝舜,用以平洚水。
自禹及文武,天机𢟉然弛。
姬公树其纲,贼之为圣智。
声诗川竞大,礼乐山争峙。
爰从幽厉馀,宸极若孩稚。
九伯真犬彘,诸侯实虎兕。
五星合其耀,白日下阙里。
由是圣人生(一作生圣人),于焉当乱纪。
黄帝之五贼,拾之若青紫。
高挥春秋笔,不可刊一字。
贼子虐甚斨,奸臣痛于箠。
至今千馀年,蚩蚩受其赐。
时代更复改,刑政崩且陊。
予将贼其道,所动多訾毁。
叔孙臧仓,贤圣多如此。
如何黄帝机,吾得多坎踬。
纵失生前禄,亦多身后利。
我欲贼其名,垂之千万祀。
送樊琯司业归朝881年 晚唐 · 唐彦谦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钓璜 啖鏊讥尔雅 泥函谷 卖饼诉公羊 青袍过寿阳
近者苏司业,文雄道最光。
夫君居太学,妙誉继中行。
汲郡陵初发,汾阴箧久亡。
寂寥方倚席,容易忽升堂。
去日应悬榻,来时定裂裳。
惬心频拾芥,应手屡穿杨。
辩急如无敌,飞腾固自强。
论心期舌在,问事畏头长。
驷马题柱诸生面墙
啖螯讥尔雅卖饼诉公羊(《三国志注》:“魏严干善《春秋公羊》,钟繇好《左氏》,谓公羊为卖饼家。”)
未见泥函谷,俄惊火建章。
烟尘昏象魏,行在隔巴梁。
红粟填郿坞,青袍过寿阳
剪茅行殿湿,伐柏旧陵香。
黉室青衿尽,渠门火旆扬。
云飞同去国,星散各殊方。
贱子悲穷辙,当年亦擅场。
齑辛寻幼妇,醴酒忆先王。
圣域探,皇风乐
畏诛轻李喜,言命小臧仓
折树休盘槊,沈钩且钓璜
鸿都问词客,他日莫相忘。
上主司李学士973年二月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二月日,乡贡进士柳开再拜,献书于执事
夫世有君子小人,则有毁誉。
毁誉茍不以其道,则君子小人是非不为当矣。
大凡善与不善,各从其类而作也。
毁之为道,不善者也;
誉之为道,善者也。
故君子为善也,多誉人;
小人为不善也,多毁人。
誉人者,乐人之有得;
毁人者,乐人之有失。
是以君子与小人相反焉。
为行茍同于君子,必誉之矣。
既君子以誉之,则小人必毁之也。
毁之也者何哉?
以其性不合而气使然也。
为行茍同于小人,则小人必不毁之矣。
既小人不毁之,则君子不为誉也。
君子之不为誉者,以其合于小人而善不可见于时也。
盖君子之誉者,必为善之徒也;
小人之不毁者,必为不善之徒也。
是以大君子不纳小人之毁于人者,以此章明其善与不善。
且君子誉人之善,小人必为之随而毁者,盖于古即以嫉其道,于今即以争其名,是以古今不能无毁于善者也。
若君子之下,世无其小人,即誉之下,毁几乎息矣。
有天地来,未见独有君子而绝无其小人也。
呜呼!
将奈斯者乎?
必若小人未能世无之,即有誉者,或为其毁而致失也,君子不可不虑于心矣。
之于今,正在此之忧惧中耳。
去年秋应举在京师间,士大夫或以恶文见誉者多矣,度明公之所亦甚知也。
是以小子行事之间,不复列于此书者,以所纳文中,有《东郊野夫》及《补亡先生》二传可以观而审之。
为人也,誉之声从来既有矣,毁之者果不能无之也。
窃听近日嚣嚣成风,兴谤之徒十或一二。
者,斯既君子;
者,斯必小人。
明公必不以小人之毁,而易君子之誉也。
然自有礼部岁贡士来,岁岁群进于有司也,有材者必有誉,有誉者必有成,既而材斯异,誉斯至,成斯见,未有一人能免其小人之群毁也,故明公之所深察者也。
之大王父讳㻮唐光化中赵公讳光逢贡士也,实来应举,将以榜末处之。
遽有移书于赵公毁我先君者,赵公始得一书,乃迁其名而进一等。
以至于前后得谤书二十六通,赵公每得一书而必一进名。
是岁也,赵下二十七人,故我先君名止于第二。
茍是时书未止于二十六人之毁也,即必冠乎首矣。
我先君后果作相于唐,而有力扶大难之美,陷乎身,而君子到于今称之,贵赵公特达之能如是也。
开虽不敢望踵于先人,而明公岂肯使赵专美也?
况古圣贤人,未有不为小人之毁者。
在周,则周公有流言之谤;
在鲁,则孔子桓魋之毁;
在齐,则孟轲臧仓之訾;
在汉,则扬雄投阁之祸。
开之道,学圣贤人而然未臻其极,若其取于小人之毁也,不能免圣贤人之有矣。
在开思之,复甚于古圣贤人之得毁也。
且周、、扬之徒,致其小人之毁也,止以其道耳;
开之于今,兼以其名,是以甚于古圣贤人也。
明公得不念之哉!
明公不以二三小人之毁而移听于开,即开之名出于明公门下也,万万敢自贺曰必矣。
开再拜(《河东先生集》卷七。)
上句「毁我先君者」及此句「赵公」原阙,据彭本、傅本补。
读中说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闲居编》卷二六
文中子始献十策于隋文,弗听,乃归隐河汾间,耕然后食,蚕然后衣,晏如也。
既而嗟儒风之遗落,慨王道之颓丧,乃续六经,作《中说》,以、文、武、之道训哲贤,弟子凡千馀人。
及唐之兴,辅太宗以致太宁,几于王道者,悉仲淹之门人也。
是知天将灭隋而昌唐,使文帝不能用其策,縻之以禄,遂使退隐教诲玄龄、如晦、徵、靖辈,以为唐之贤也。
是知太宗所行之道,文中子之道也。
呜呼,仲淹之道美矣乎!
而《中说》十篇,乃没后弟子薛收等迹其事,记其言,大抵模范于《论语》也。
唐贤悉谓剽窃《论语》,故仲淹之道、《中说》之辞没然不称,唯陆龟蒙皮日休孙合稍道其美,而尚未能禦其侮以阐其幽也。
洎圣朝孙汉公作《辨文中子》一篇,可谓禦其侮、阐其幽也,使横议者不能塞路。
由是后学耻不读仲淹之书,耻不知仲淹之道,使百世胥附于王通者,汉公之力也。
吾窃量韩、柳诸贤悉不称文中子者,为嫉其贤而欲扬己道邪?
为实不知其道而非之乎?
苟嫉而蔽之者,则诸贤未免为王通之杨、墨也,岂不知后世有如孟轲者为辟之乎?
苟实不知其道而非之,则汉公贤于唐贤远矣。
汉公犹罪薛收等才薄笔下,不能实录善事,妄有增益,故使其间时等《论语》之句读,模仲尼之事迹。
吾窃谓为不然。
厥或仲淹事迹偶同仲尼,岂令薛收蔽而不说乎?
事有偶同,则汉公安知其妄也?
岂以不同仲尼、别作诡说者则皆实乎?
其有等《论语》之句读者,模范其文,以明其道,亦何伤乎?
《论语》卫灵问阵于孔子孔子答以俎豆
梁惠王利国孟子孟子对以仁义。
宋桓魋欲害孔子孔子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
臧仓毁鬲孟子孟子曰:「予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此皆与《论语》辞意符同矣。
呜呼!
《中说》之可非,孟子亦可非也;
如其不尔,薛收之记言亦无过也。
吾读其文,恐后人犹惑,故言以明之。
五贤堂景祐五年七月 北宋 · 孔道辅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阙里志》卷二一、《孔氏祖庭广记》卷一一、万历《兖州府志》卷五一、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之一九上、《古今图书集成》官常典卷一二二
五星所以纬天,五岳所以镇地,五贤所以辅圣
万象虽列,非五星之运不能成岁功;
众山虽广,非五岳之大不能成厚德;
诸子虽博,非五贤之文不能成正道。
繇是三才之理具,万物之情得。
故圣人与天地并,高卑设位,道在其中矣。
所以尊君德,安国纪,治天物,立人极,皆斯道也。
天地有否闭,日月有薄蚀,圣人之道有屯塞。
若天地否,则圣人建大中之道以开泰之;
茍圣人之道壅,则五贤迭起而辅导之。
先圣生当战伐世,法令、禨祥、巫祝之弊亨,杨、墨之迂诞,庄、列之恢诡,穷圣汩常,三驺、孙、田术胜于时,则我圣人大道为异端破之,不容于世也。
继作,乃述唐虞之业,序仁义道德之源,俾诸子变怪不轨之势息,圣人之教复振,其功甚大矣。
后至汉室圮缺,扬子恶诸子知舛,诋訾圣人,独能怀二圣三王之迹,讥时著书,以尊大圣。
使古道昭昭不泯者,扬之力也。
西汉之后,皇纲弛紊;
六代丧乱,文章散靡。
妖狂之风,荡然无革。
文中子澄其源,兆兴王之运;
韩文公治其末,广尊道之旨。
致圣化益光显,夷夏归正道,虽诸子譊噪,或欲攘其法,戕其教,其涂,其说,弗可得已。
然贤者违世矫俗,能去难者盖寡矣。
孟不免齐梁之困、臧仓之毁;
荀不免齐人之谗、楚国之废;
扬不免刘歆之侮、投阁之患;
王不免隋氏之抑、群公之沮;
韩不免潮阳之窜、皇甫之谮。
其间或讥其作经,或短其修史
彼徒能毁之,弗顾己之弗逮也。
达者以爵位为虚器,太过者人犹嫉之;
况抱道德,富仁义,立终古之名,宁无恶乎?
天地虽否,无伤于体;
日月虽蚀,无伤于明;
圣贤虽困,无损于道。
得其时则之为君,之为臣,功济于当世也;
非其时则孔圣之无位,五贤之不遇,道行于后世矣。
亦犹岁旱则泽之益甘,夕暗则烛之益明,世乱则贤者益固,历代以斯为难也。
孔圣之道否,则五贤振起之。
今五贤湮蔽,振之者无闻焉。
道辅学不及前哲,而以中正容于帝皇,幸不见黜而与进,冀以贤者必辅于时、跻于古,以兹为盛矣。
方事亲守故国,为儒者荣。
尝谓伏生之徒以训传功,象设于祖东西序;
而五贤立言排邪说,翊大道,非诸子能跂及,反不及配,缺孰甚焉!
因建堂,收五贤所著事,图其仪,叙先儒之时荐。
庶几识者登斯堂,观是像,览是书,肃然革容,知圣贤之道尽在是矣。
景祐五年七月十五日给事中、知兖州孔道辅撰。
读史 北宋 · 宋祁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昔事堪追咎,斯人亦寡谋。
臧仓君侧毁,赵孟死前偷。
直笔空料理,忠臣遂隐忧。
只应贻后世,三叹废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