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太庙颂歌 东汉末 · 王粲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一
建安十年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始立宗庙。令王粲作此颂。以享其先。始名曰显庙颂。后人更今名。
思皇烈祖。时迈其德。
肇启洪源。贻燕我则。
我休厥成。聿先厥道。
丕显丕钦。允时祖考。
绥庶邦。和四字。
九功备。彝乐序。
建崇牙。设璧羽
六佾奏。八音举。
昭大孝。衎妣祖
念武功。收纯祜。
于穆清庙。翼翼休徵。
祁祁髦士。厥德允升。
怀想成位。咸在宫。
无思不若。允观厥崇(○诗经十五。)
昌蒲(丛刊本作「菖蒲歌」。)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押词韵第十一部
有石奇峭天琢成,有草夭夭(夭夭:形容茂盛而艳丽。诗经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句。)冬夏青。
人言昌蒲非一种,上品九节通仙灵。
异根不带尘埃气,孤操爱结泉石盟。
明窗净几有宿契,花林草砌无交情。
夜深不嫌青露重(夜深不嫌青露重 「青」,嘉靖本、丛刊本、弋阳志俱作「清」。),晨光疑有白云生。
嫩如秦时童女登蓬瀛,手携绿玉杖徐行。
瘦如天台山上圣贤僧(瘦如天台山上圣贤僧 嘉靖本「圣贤」倒文。),休粮绝粒孤鹤形。
劲如五百义士田横,英气凛凛磨青冥(英气凛凛磨青冥 「凛凛」,丛刊本、康熙本均作「凛凛」。又「磨」,疑「摩」。)
清如三千弟子孔庭,回琴点瑟天机鸣。
堂前不入红粉意,席上常听诗书声。
怪石筱簜皆充贡,此物当共登。
神农知已入本草,灵均蔽贤遗骚经。
幽人眈玩发仙兴,方士服饵延修龄。
䌽鸾紫凤琪花琪花:古人想像中仙境里的花草。)苑,赤虬玉麟芙蓉城
上界真人好清净,见此灵苗当大惊。
我欲携之朝太清,瑶草不敢专芳馨。
玉皇一笑留香案,锡与有道者长生。
人閒千花万草尽荣艳,未必敢与此草争高名。
静庵 元末明初 · 朱升
 押词韵第十一部
三圣妙传心,心体存于静。
执中又三言,近来惑未省。
诗书每谆切,邹鲁犹衍永。
德性敬所尊,放心闲弗骋。
归根乃春茁,用晦岂灰冷。
彼所谓善刀(善刀,《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我所谓尚褧尚褧,《诗经卫风硕人》:“衣锦褧衣”。《礼记中庸》:“衣锦尚褧,恶其文之著也”。)
寥寥越千祀,舂陵一提醒。
紫阳书满家,鼻端最机警。
南州孺子,名庵在近境。
明当从之游,飞度韩田岭。
题四禽图集诗经 其一 垂杨海燕 明 · 韩廉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新安文献志卷五十九
杨柳依依(采薇)燕燕于飞(燕燕)
于谁之屋正月,曰止曰时(绵绵)
海外有截(长发),曷云能来(雄雉)
曰归曰归(采薇)秋以为期(氓)
春日载阳七月,贲然来思(白驹)
洵有情兮宛丘,我仪图之(烝民)
题四禽图集诗经 其二 桑树鸣鸠 明 · 韩廉
四言诗 出处:新安文献志卷五十九
猗彼女桑七月,其叶有沃(隰桑)
宛彼鸣鸠小宛,无啄我(黄鸟)
食我桑黮(泮水),曰既醉止(初筵)
慎尔优游(白驹),戒其伤汝(大叔于田)
于嗟鸠兮(氓),乐子之无知(隰有苌楚)
以阴以雨(谷风),尚求其雌(小弁)
题四禽图集诗经 其三 乔木黄鸟 明 · 韩廉
四言诗 出处:新安文献志卷五十九
交交黄鸟(黄鸟),在彼空谷(白驹)
熠耀其羽(东山),无集于谷(黄鸟)
南有乔木汉广,亦集爰止(卷阿)
既曰得止(南山),嘤其鸣矣(伐木)
我闻其声(何人斯),怀我好音(泮水)
卬须我友(匏有苦叶),实获我心(绿衣)
题四禽图集诗经 其四 常棣脊令 明 · 韩廉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新安文献志卷五十九
维常之华(采薇),鄂不韡韡常棣
有怀二人小宛,兄及弟矣(斯干)
题彼脊令小宛,载飞载止沔水
我之怀矣(雄雉),此令兄弟(角弓)
黄鹤楼①二首 明 · 吴国伦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层楼极目楚天孤②,骑鹤仙人漫有无?
城郭万家罗胜地③,江山千载见雄图。
风生秋水蒹葭乱④,日落晴沙鹳雀呼⑤。
白首不禁怀古意,一轩明月坐冰壶⑥。
按:【校注】 (1)《甔甀洞稿》中不载此诗。 (2)楚天孤:谓鹤楼孤耸。 (3)罗:分布,排列。胜地:《文选·王巾头陀寺碑文〉》“东望平皋,千里超忽,信楚都之胜地也”。 (4)蒹葭:水草名。泛指芦苇。《诗·秦风·蒹葭》:“葭蒹苍苍,白露为霜。” (5)鹳雀:水鸟名。《诗·豳风·东山》:“鹳鸣于垤。”高亨诗经今译》注:“鸟名,形似鹤亦似鹭,大型涉禽,食鱼。” (6)冰壶: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李周翰注:“玉壶冰,取其洁净也。”比喻月光。 诗首联写登楼极目远望而发遐想;颔联赞武昌城郭之繁庶,地势之险要;颈联叙秋水蒹葭、晴沙鸣鹳,于萧瑟景象中露出一股生机;尾联发思古之叹,不写所想者何,只写所思之态,逗人玩味。此诗及下一首疑为罢归后作。
西楼韵 明末清初 · 姜柏年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雪峰遗稿卷之十二关营录
曾为幕佐赋兹楼,忝佩邻符复几秋。
按节重来身已老,凭轩孤咏涕堪流。
云烟冉冉成陈迹,风雨凄凄起暮愁。
当日华筵人去尽,沙汀惟有旧时鸥。
附:(后识)韩相国兴一按此道。沈监司施甫守此府。甲申春。宴西楼。余以江陵倅来会。平昌正立丈亦来同游。到今十五年。韩相沈友金丈皆为泉下人。余独在世。重游于此。抚迹怀人。不堪怆然。且于其时。沈友诗经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一章。教小妓咏之。以助丝管之兴矣。旧曲犹存。陈迹依然。而适于是夕。风雨满城。触处增感。故第三句及之。
月夜用诗经集句丙辰 清 · 金寿恒
四言诗 押阳韵 出处:文谷集卷之三
蟋蟀在堂,白露为霜。
夜如何其,月出之光。
辗转伏枕,我心忧伤。
彼美人兮,俾也可忘。
二十首仍用元微之生春诗韵 其三 乾隆壬辰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
何处生早,冬生春小中。
六阳虽避卦,一气不潜风。
消息岂常息,嫩融真个融。
程朱引未发,著说语芟丛十月小春人知其说而未解其义尝因朱子诗经岁亦阳止注与贯程子嫌于无阳故谓阳月之意相同而旨未畅遂举四时之义知小春即阳月为说以阐之)
除夕嘉庆丁巳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十六
昨丙题(去声)除夕之除义本诗经日月其除毛传除去也广韵集韵韵会诸书俱音作箸),欣然庆靖苗(昨岁丙辰除夕前正值奏到攻克石隆苗寨阵斩石柳邓湖南苗疆平定大功告成曾有诗志喜)
今丁当此日,尚尔未兵销(昨据明亮等奏于川省边界广元一带兜截贼匪虽歼毙数百人而首逆尚未就擒并据勒保奏已将长寿县滋扰之贼搜捕净尽现筹办进𠞰各路蒇功未免略须时日)
逢稔人民乐,屡绥风雨调(连年旸雨应时收成丰稔今岁各省奏报早晚收成分数自十分至八九分以上不等并据各省奏报雪泽优沾粮价平减市肆熙穰人民欢庆)
西南骋遥目,露布到今朝。
法藏寺乾隆乙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四
法藏青松近比邻(比有作平声读者以诗经洽比其邻例之作仄者是),间乘路便栈途遵。
一峰回处一溪转,疑彼幻还疑此真。
总是六如所檃括,无妨半晌且逡巡。
盘龙(是寺古松名向曾为图)东院重相晤,共尔又逢乙巳春
题五岳真形图玉圭乾隆壬子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
五岳真形出道家,老聃无欲后增誇。
介圭周器安有此,不辨而知伪刻差。
按:介圭之名见于诗经锡尔介圭以作尔宝郑康成笺云圭大尺二寸谓之介孔安国书传谓介圭即镇圭周礼考工记镇圭尺二寸天子守之郑康成注曰以四镇山为瑑饰也据此则介圭所刻乃四镇山非五岳真形图也且五岳真形图见于汉武内传周时介圭安得刻此图查抱朴子载道书之重者莫过于五岳真形图家有此图能避兵凶是此圭之式本系道家所用而复刻此介圭之名显徵其伪耳
赋得春雨如膏(得讹字八韵试翰詹题)嘉庆戊午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十八
一字兼双韵,其呼不可讹(膏字兼平声去声两音一在四豪韵一在二十号韵意义各殊其读平声者如易经之雉膏不食史记之豨膏棘轴是也其读去声者如诗经之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及羔裘如膏皆叶去声韵是也字典载凡脂膏之膏读平声用以润物曰膏则读去声是春雨如膏义取润物自应读作去声且与诗经韵恊近日词家于此字平仄多未详考特正其讹)
(去声)(平声)书岂易,平仄意殊佗。
覃矣今春幸,沾哉两度和今春二月以来于初六日十五日连得雨泽各有三寸许土脉滋润较之往岁为优)
飘萧下泉溉,庆忭陜亭歌(用苏东坡喜雨亭事)
渥透苗发,湿凝柳线娑。
大田胥可种,远省并堪哦(近日畿辅及河南山西安徽浙江江苏陜西等省俱经奏报澍泽均沾并有诗纪事)
既慰亦生惕,戒盈仍望多。
独存不足虑,捷信竟如何。
挽乡前辈理斋常公殉节集古 清 · 王柱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五部
瑰望硕儒范奕,为郡盛族(何法盛
出宰名区鲍防,实继芳躅陆游
奉令前驱骆宾王,罔不肃穆荀子
莫测其端傅亮,情隘辞蹙韩愈
以死殉之(左传),公归不复诗经
激愤含嚬吕向,伤心惨目李华
溅血沾衣郭子仪,街号巷哭潘岳
茂绩维嘉苏颋,今称神牧任昉
蕲春陈怡女史三首 其三 晚清 · 费墨娟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无限榛苓感1,迢迢各一天。
鱼雁能往返2,诗书结因缘。
锦字蒙频寄3,芳名已盛传。
声闻人不见,目断白云边。
注:(1) 榛苓:榛木苓草。《诗经邶风简兮》:“山有,西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孔颖达疏:“山之有榛木,隰之有苓草,各得其所。”朱熹集传:“贤者不得志于衰世之下国,而思盛际之显王,故其言如此。”这里比喻两人均不得志于时。 (2) 鱼雁:指书信。《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苏武传》:“教使者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3) 锦字:指书信。见第277首注。
附陈怡和诗二首
何幸逢知己,苍茫共一天。 鱼书(1) 通款洽(2) ,翰墨订因缘。 锦字花笺写,新词草圣传(3) 。 愧予(4) 巴里曲(5) ,遥寄彩云边。
注:(1) 鱼书:见第356首“鱼雁”注。 (2) 款洽:亲密;亲切。《隋书长孙平传》:“高祖龙潜时,与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 (3) 草圣:对在草书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称。清赵翼稚存宁国时曾约同游黄山迟余不到归以负约相嘲和韵报之》:“始知草圣运腕神,端仗剑娘斗眉妩。”这里是夸赞费墨娟的书法好。 (4) 予:我。《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予身。”何休注:“予,我也。” (5) 巴里:“巴人下里”的省称,即“下里巴人”。
其二
白露苍葭处(1) ,伊人远隔天(2) 。 云山怀异地,风月证良缘。 名盛吟坛拔(3) ,声先锦鲤传(4) 。 好音还惠我,翘首鹄溪边(5) 。
注:(1) 白露苍葭:语出《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边怀念故人,这里指思念异地友人。 (2) 伊人:此人,这个人。指意中所指的人。《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里指费墨娟女史。 (3) 拔:超出,突起。《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自《七发》以下,作者继踵,观枚氏首唱,信独拔而伟丽矣。” (4) 锦鲤:书信的美称。鲤,代指书信。见第28首“尺书”注。宋李泳《贺新郎感旧》词:“彩舫凌波分飞后,别浦菱花自老,问锦鲤何时重到。” (5) 翘首:抬头望。多以喻盼望或思念之殷切。三国魏阮籍奏记诣蒋公》:“群英翘首,俊贤抗足。”
答陈怡女史依原韵三首 其三 晚清 · 费墨娟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瑶篇尝寄我1,捧读已忘身。
思渴2频劳梦3,情深愿结邻。
临风增别感,对月想丰神4。
一片殷勤意,迢迢报故人。
注:(1) 瑶篇:指优美的诗文。 (2) 思渴:渴念。宋王安石《答蒋颖叔书》:“阻阔未久,岂胜思渴。” (3) 劳梦:劳,烦劳;托付。劳梦,谓做梦。宋郭印《寄王褒伯和明举韵》之一:“地远频劳梦,心通少寄书。” (4) 丰神:丰美的神采。宋吴泳《和洪司令梅花》:“不御铅华别是花,丰神高洁自成家。”
附陈怡原诗二首
奇文镌紫石(1) ,破我苦吟身(2) 。 云树偏劳梦(3) ,风花愿结邻(4) 。 玉台(5) 摩(6) 体格(7) ,秋水写丰神(8) 。 远垂青眼(9) ,情深似故人。
注:(1) 镌紫石:在紫石上雕刻篆字。谓费墨娟赠送陈怡一枚印章。 (2) 破:这里谓篆刻。这句是说刻上了我的名字。陈怡自比紫石,紫石被雕刻,故谓之“破”。 (3) 劳梦:见第360首注。 (4) 风花:本指风中的花,这里指用华丽辞藻写景状物的诗文。唐白居易《答故人》:“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清龚自珍《歌筵有乞书扇者》:“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岁差。” (5) 玉台:谓砚台。清唐孙华《笔床》:“珊瑚架就安银管,翡翠装成近玉台。” (6) 摩:切磋,揣摩。《礼记学记》:“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郑玄注:“摩,相切磋也。” (7) 体格:指文字的形体格调。 (8) 丰神:丰盈的神态。 (9) 垂青眼:谓以青眼相看,表示重视或见爱。古人称黑眼珠为青眼,与“白眼”相对。语出《世说新语简傲》刘孝标注引《晋百官名》:“籍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后因以“青白眼”表示对人的尊敬和轻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其二
敢向风尘里(1) ,琴书寄此身。 回文(2) 钦制锦(3) ,藻德愿为邻(4) 。 金石(5) 镌无偶(6) ,江山助有神。 溯洄秋水处(7) ,应是扫花人(8) 。
注:(1) 风尘:指尘世,喻艰难的世道。 (2) 回文:指回文诗,始于前秦窦滔妻苏蕙所作的《璇玑图》诗,回环往复读之均能成诵。这里借指费墨娟的诗。 (3) 钦制锦:钦,敬佩。制锦,制作锦绣诗文。 (4) 藻德:美好的品德。 (5) 金石:本指在钟鼎碑碣上镌刻文字,这里指费墨娟擅刻制印章。 (6) 无偶:无敌手,没有匹敌的人。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一:“桂未谷进士馥学博而精,尤深于《说文》小学,诗才隶笔,同时无偶。” (7) 溯洄:指追寻所怀念的人。语出《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8) 扫花:宋郑獬《闲居》之二:“留地教移,开门自扫花。”这里有惜花之意。
春日寄怀阿嫂二首 其一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四面风号助啸歌1,关山迢递近如何?
三年归省原非早2,一月离群已觉多3。
人为愁牵抛绣谱4,诗从别后冷吟窠5。
几回欲寄相思字,目断天涯雁未过。
注:(1) 啸歌:长啸歌吟。《诗经小雅白华》:“啸歌伤怀,念彼硕人。”左思《招隐》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2) 三年归省:谓阿嫂石绣云嫁到费家三年后才回娘家看望家人。归省,犹归宁。见第83首“归宁”注。 (3) 一月离群:阿嫂离开费墨娟等家人已有一个月。 (4) 绣谱:绣花的图画样本。 (5) 吟窠:指吟诗的书斋。
九日登高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紫蟹1霜肥橘柚香2,一年容易又重阳
登高怕作思乡赋,展卷难歌陟屺章3。
晚雨半帘寒乍到,西风满径初黄。
那堪弟妹都遥隔,欲插茱萸泪两行4。
注:(1) 紫蟹:一种细小的河蟹,其腹部洁白无泥,蟹黄丰厚,透过腹部薄膜略呈紫色,故名。明、清时曾为贡品。宋苏轼《和穆父新凉》:“紫蟹应已肥,白酒谁能劝?” (2) 霜肥:下霜时节,紫蟹已经长肥。 (3) 陟屺:《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诗序》谓为行役者思念父母之作;后亦以“陟屺”表示思念父母。陟(zhì音质):登。屺(qǐ音启):不长草木的山。 (4) 茱萸:植物名。古俗重阳节要佩茱萸以祛邪。唐王维九月九日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