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观竞渡(一作刘禹锡诗,一作薛逢诗。) 唐 · 张建封
三月三日清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内,江上已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引,马前已被红旗阵。
两岸罗衣破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雷声冲急波相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江上人呼霹雳声,竿头䌽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标示输赢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所各休去,会到摧舟折楫时。
沈卓少府江都(一作赵嘏诗)。(一作薛逢诗) 唐 · 许浑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炀帝都城春水边,笙歌夜上木兰船
三千宫女自(一作日)涂地,十万人家如洞天。
艳艳花枝官舍晚,重重云影寺墙连。
少年作尉须兢(一作矜)慎,莫向楼前坠(一作堕)马鞭。
发剡中武德中嵊州)。(一作薛逢诗) 唐 · 赵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正怀俯长流,更览馀封识嵊州
树色老依官舍晚,溪声凉傍客衣秋。
南岩气爽横郛郭,天姥云晴拂寺楼。
日暮不堪还上马,蓼花风起路悠悠。
送李蕴赴郑州因献卢郎中(一作中丞(一作薛逢诗) 唐 · 赵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仆射陂西想到(一作别)时,满川晴色见旌旗。
马融闲卧笛声远,王粲醉吟楼影移。
几日赋诗秋水寺,经年草诏(一作起草)白云司
唯君此去人多羡,却是恩深自不知。
送李裴评事(一本无李字)。(一作薛逢诗) 唐 · 赵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塞垣从事识兵机,只拟平戎不拟归。
入夜笳声含白(一作素)发,报秋榆叶征衣
城临(一作连)战垒黄云晚,马渡寒沙夕照微。
此别(一作别后)不应书断绝,满天霜雪有鸿飞。
薛耽先辈归谒汉南(一作薛逢诗) 唐 · 赵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云绕千峰驿路长,谢家联句待檀郎。
手持碧落新攀桂,月在东轩旧选床
几日旌幢延骏马,到时冰玉动华堂。
孔门多少风流处,不遣(一作许)颜回识醉乡。
李先辈擢第东归有赠送(一作薛逢诗) 唐 · 赵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金榜前头无是非,平人分得一枝归。
正怜日煖云飘路,何处宴回风满衣?
门掩长淮心更远,渡连芳草马如飞。
茂陵自笑犹多病,空有书斋在翠微。
韩绛淮南寄韩绰先辈(一作薛逢诗) 唐 · 赵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引用典故:鼓庄盆
岛上花枝系钓船,隋家宫畔水连天。
江帆自落鸟飞外,月观静依春色边。
门巷草生车辙在,朝廷恩及雁行联。
相逢且(一作莫)(一作扬)事,曾对逝川。
送卢缄(一作针)扬州(一作薛逢诗) 唐 · 赵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曾向雷塘(一作静)掩扉,荀家灯火有馀辉。
关河日暮望空极,杨柳渡头人独(一作未)归。
隋苑荒台风袅袅,灞陵残雨梦(一作梦雨)依依。
今年春色还相误,为我江边谢钓矶。
送剡客(一作薛逢诗) 唐 · 赵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两重江外片帆斜,数里林塘绕一家。
门掩右军馀水石,路横诸谢旧烟霞。
扁舟几处逢溪雪,长笛何人怨(一作思)柳花
若到(一作到日)天台洞阳观葛洪丹井云涯(一作崖)
同年郑祥先辈汉南(时恩门相公镇山南)。(一作薛逢诗) 唐 · 赵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年来惊喜两心知,高处同攀次第枝。
人倚绣屏闲赏夜,马嘶花径醉归时。
声名本是(一作自)文章得,藩阃(一作溷)曾劳笔砚随。
家去恩门四千里,只应从此梦旌旗。
李给事(一作萧俛相公归山)。(一作薛逢诗) 唐 · 赵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眼前轩冕是鸿毛,天上人间漫自劳。
脱却朝衣独归(一作便东)去,青云不及白云高。
凉州词(一作凉州词 三)。(一作薛逢诗) 唐 · 韩琮
五言绝句 押支韵
树发花如锦,莺啼若丝。
更游欢宴地,悲见别离时。
虢州崔相公 唐 · 薛逢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六
相公河岳钟灵。
蕴德。
顷因直道。
常中佞人。
阻绝九重。
播迁万里。
无非中正
发言而天地鉴知。
不负神明。
冒险而灵祇附助。
所以恬和自得。
寝膳长安
虽经夷貊之长途。
不烁江山之沴气。
皇天眷祐。
于焉有徵。
伏惟相公道济中兴。
仁归厚德。
即当重开炉冶。
再设权衡。
俾器用各适圆方。
锱铢不失轻重。
天下幸甚。
此时或因陶铸。
得叙宗彝。
伫从长养之时。
复睹升平之代。
相公归官虢略
寻欲附状起居。
伏以县令卑微。
不敢轻肆尘黩。
昨者从孙辥诚过此。
今候方便。
咨达姓名。
琐琐形骸。
或希记忆。
谨启。
薛逢赠别 唐 · 高璩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引用典故:征颍川
剑外绵州第一州,尊前偏喜接君留。
歌声婉转长恨,管色凄凉似到秋。
但务欢娱思晓角,独耽云水上高楼。
莫言此去难相见,怨别徵黄是顺流。
张扶995年10月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小畜集》卷一八、《圣宋文选》卷七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
秀才张生足下:仆之登第也,与子之兄为同恩生,故仆兄事子之兄,父事子之父,子之于仆亦弟也。
子又携文致书,问道于我,虽他人宜有答也,况子之于我哉!
然仆顷尝为长洲,因病起抄书,得目疾,不喜视书,书不读数年矣。
虽强之,少顷必息其目,不数日不能竟一卷,用是见仆道益荒而文益衰也。
又四年之中,再为谪吏,顿挫摧辱,殆无生意。
以私家衣食之累,未即引去,黾勉于簿书间,以度朝夕,尚有意讲道而评文乎?
为子力读十数章,茫然难得其句,昧然难见其义,可谓好大而不同俗矣。
夫文,传道而明心也,古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也。
且人能一乎心,至乎道,修身则无咎,事君则有立。
及其无位也,惧乎心之所有不得明乎外,道之所畜不得传乎后,于是乎有言焉。
又惧乎言之易泯也,于是乎有文焉。
信哉,不得已而为之也。
既不得已而为之,又欲乎句之难道邪,又欲乎义之难晓邪?
必不然矣。
请以六经明之。
《诗》三百篇,皆俪其句,谐其音,可以播管弦,荐宗庙,子之所熟也。
《书》者,上古之书,二帝三王之世之文也,言古文者无出于此,则曰:「惠迪吉,从逆凶」。
又曰:「德日新,万邦惟怀;
志自满,九族乃离」。
在《礼·儒行》者,夫子之文也,则曰「衣冠中,动作慎,大让如慢,小让如伪」云云者。
在《乐》则曰:「鼓无当于五声,五声不得不和;
水无当于五色,五色不得不彰」。
在《春秋》则全以属辞比事为教,不可备引焉。
在《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夫岂句之难道邪?
夫岂义之难晓邪?
今为文而舍六经,又何法焉?
若弟取其《书》之所谓「吊由灵」,《易》之所谓「朋合簪」者,模其语而谓之古,亦文之弊也。
近世为古文之主者,韩吏部而已。
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未始义之难晓也。
其间称樊宗师之文「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
又称薛逢为文「以不同俗为主」。
然樊、薛之文不行于世,吏部之文与六籍共尽。
此盖吏部诲人不倦,进二子以劝学者。
故吏曰:「吾不师今,不师古,不师难,不师易,不师多,不师少,惟师是尔」。
今子年少志专,雅识古道,又其文不背经旨,甚可嘉也。
姑能远师六经,近师吏部,使句之易道,义之易晓,又辅之以学,助之以气,吾将见子以文显于时也。
某顿首。
四六话序宣和四年七月 宋 · 王铚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二、《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八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西湖
先君子少居汝阴乡里,而游学四方,学文于欧阳文忠公,而授经于王荆公王深父、常夷父;
既仕,从滕元发郑毅夫论作赋与四六,其学皆极先民之渊蕴。
每侍教诲,常语以为文、为诗赋之法,且言赋之兴远矣。
唐天宝十二载,始诏举人策问外试诗赋各一首,自此八韵律赋始盛。
其后作者如陆宣公裴晋公吕温李程犹未能极工。
逮至晚唐薛逢宋言吴融出于场屋,然后曲尽其妙。
然但山川草木、雪风花月,或以古之故实为景题赋,于人物情态为无馀地;
若夫礼乐、刑政、典章、文物之体,略未备也。
国朝名辈犹杂五代衰陋之气,似未能革。
至二宋兄弟,始以雄才奥学,一变山川草木、人情物态,归于礼乐刑政、典章文物,发为朝廷气象,其规模闳达深远矣。
继以滕、郑、吴处厚刘辉,工致纤悉备具,发露天地之8藏,造化殆无馀巧。
其檃栝声律,至此可谓诗赋之集大成者。
亦繇仁宗之世太平閒暇,天下安静之久,故文章与时高下。
盖自唐天宝远讫于天圣,盛于景祐皇祐,溢于嘉祐治平之间,师友渊源,讲贯磨砻,口传心授,至是始克大成就者,盖四百年于斯矣,岂易得哉!
岂一人一日之力哉!
岂徒此也,凡学道学文渊源,从来皆然也。
世所谓笺题表启号为四六者,皆诗赋之苗裔也,故诗赋盛则刀笔盛,而其衰亦然。
类次先子所谓诗赋法度与前辈话言,附家集之末。
又以所闻于交游间四六话事实,私自记焉。
其诗话、文话、赋话各别见云。
老成虽远,典刑尚存,此学者所当凭心而致力也。
且以昔闻于先子者为之序,欲自知为文之难,不敢苟且于学问而已,匪欲誇诸人也。
宣和四年七月庚申日汝阴王铚序。
按:《四六话》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集句(按:清顾嗣立《诗林韶濩选》收本诗十绝,并有跋语:“入安南,以官事未了,绝不作诗。清明日感事,因集句成十绝,奉呈贡父尚书,并示世子及大夫。篇篇见寒食。”而十绝中基本与寒食无关,且贡父如为刘攽,与所集诗时代亦不相应,跋语当系伪托。) 其一 宋 · 闻人祥正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五夜漏声催晓箭杜甫,曈曈初日照楼台薛逢
九天阊阖开宫殿王维,玉帛朝元万国来罗邺
走笔代颜西叔次途中即事之什 南宋 · 释绍嵩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逦迤前冈压后冈,鸟鸣山馆客思乡。
孤村树色昏残雨,满耳蛙声正夕阳。
对酒已成千里客,怀人空结九回肠
平生忧患谙偿遍,回避红尘是所长韦庄薛逢卢纶、鹏来、卢纶洪景卢张君量韩偓
遣兴 其二 南宋 · 李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青嶂青溪直复斜,水天狼籍变馀霞。
朝来逢著山中伴,骑马城西检校顾况薛逢赵嘏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