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过秦论 西汉 · 贾谊
 出处:文选卷五十一
秦孝公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横,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馀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彊国请伏,弱国入朝。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馀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却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隳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始皇既没,馀威震于殊俗。
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俛起阡陌之中,率罢散之卒,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淆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馀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 西汉 · 贾谊
 出处:全汉文 卷十六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馀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
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锄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
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
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
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
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
子婴立,遂不寤。
藉使子婴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
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馀君,常为诸侯雄。
岂世世贤哉!
势居然也。
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
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
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
岂勇力智慧不足哉!
不利,势不便也。
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戟而守之。
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
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
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救败非也。
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
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
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
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
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
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
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
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
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馀岁不绝。
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
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野谚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已上《文选》为下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册,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知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并韩、卫、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
秦有馀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秦王,续六世之馀列,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
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馀威振于殊俗。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什伯之中,率罢散之卒,数百之众,而转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淆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锄耰棘矜,非锬于句戟长铩也;
适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洁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馀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已上《文选》为上篇)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
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没,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止。
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异也。
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
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
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
夫寒者利示豆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资也。
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
乡使二世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
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威德与天下,天下集矣。
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唯恐有变。
虽有狡猾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止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天下多事,吏弗能纪。
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
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
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
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
故曰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是二世之过也(已上《文选》为中篇。《史记·秦始皇纪》。案《过秦论》相承分上中下三篇,以秦孝公以下为上篇,秦并兼诸侯为下篇,《史记》但为一篇,而次第全异,文亦小异,最为古本,今据录之。)
战国策书录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七
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馀卷,错乱相糅莒
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
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如此字者多。
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
臣向以为战国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
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以杀青,书可缮写,叙曰:
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设辟雍泮宫庠序之教,陈礼乐弦歌移风之化,叙人伦,正夫妇,天下莫不晓然。
论孝弟之义,惇笃之行,故仁义之道满乎天下,卒致之刑错四十馀年,远方慕义,莫不宾服,雅颂歌咏,以思其备。
下及康昭之后,虽有衰德,其纲纪尚明,及《春秋》时巳四五百载矣。
然其馀业遗烈,流而未灭,五伯之起,尊事周室,五伯之后,时君虽无德,人臣辅其君者,若郑之子产,晋之叔向齐之晏婴,挟君辅政,以并立于中国,犹以义相支持,歌说以相感,聘觐以相交,斯会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犹有所行,会享之国,犹有所耻,小国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息,故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周之流化,岂不大哉。
及春秋之后,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孔子虽论《诗》《书》,定礼乐,王道粲然分明,以匹夫无势,化之者七十二人而已,皆天下之俊也,时君莫尚之。
是以王道遂用不兴,故曰「非威不立,非势不行」。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
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巳矣。
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涽然道德绝矣。
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
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
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谋,有设之强,负阻而恃固,连与交质,重约结誓,以守其国,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代厉之属,生纵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
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然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之,时六国为一,以傧背秦,秦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
然秦国势便形利,权谋之土,事先驰之,苏秦初欲横,秦弗用,故东合纵,及苏秦死后,张仪连横,诸侯听之,西向事秦。
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固,据崤函之阻,跨陇蜀之饶,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杖于谋诈之弊,终于信笃之诚,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心,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民不见义,而悬于不宁,抚天下十四岁,天下大溃,诈伪之弊也。
其比王德,岂不远哉!
孔子曰:「道之以,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夫使天下有所耻,故化可致也,苟以诈伪偷活取容,自上为之,何以率下,秦之败也,不亦宜乎。
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
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
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
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所校《战国策书录(《战国策》剡川姚氏宋刻本)》。
煌煌京洛 曹魏 · 曹丕
四言诗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
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
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大愤不收,褒衣无带。
多言寡诚,祗令事败。
苏秦之说,六国以亡。
倾侧卖主,车裂固当。
贤矣陈轸,忠而有谋。
楚怀不从,祸卒不救。
祸夫吴起,智小谋大。
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
智矣燕昭,可谓得臣。
峨峨仲连,齐之高士。
北辞千金,东蹈沧海(五解乐府云。右一曲晋乐所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三十九。广《文选》十二。《诗纪》十二。又《类聚》四十二引人、臣、士海四韵。又《文选》十八笙赋注作桃园行。引长、行二韵。)
头责子羽 西晋 · 张敏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
余友有秦生者,虽有姊夫之尊,少而狎焉。
同时好昵有太原温长仁颙、颍川景伯寓、范阳张茂先华上郡刘文生许、南阳邹润甫湛河南郑思渊诩,数年之中继踵登朝,而此贤身处陋巷,屡沽而无善价,亢志自若,终不衰堕,为之慨然。
又怪诸贤既已在位,曾无伐木嘤鸣之声,甚违弹冠之义。
故因秦生容貌之盛,为头责之文以戏之,并以嘲六子焉。
虽似谐谑,实有兴也。
其文曰:
维泰始元年,头责子羽曰:「吾托子为头,万有馀日矣。
大块禀我以精,造我以形。
我为子植发肤,置鼻耳,安眉须,插牙齿,眸子摛光,双观隆起;
每至出入人间,遨游市里,行者辟易,坐者竦跽;
或称君侯,或言将军,奉手倾侧,伫立崎岖;
如此者,故我形之足伟也。
子冠冕不戴,金银不佩,钗以当笄,帢合以代帼,旨味弗尝,食茹菜,隈摧园间,粪壤污黑,岁莫年过,曾不自悔;
子厌我于形容,我贱子乎意态:若此者乎,必子行己之累也。
子遇我如雠,我视子如仇,居常不乐,两者俱忧,何其鄙哉!
子欲为仁贤也,则当如皋陶后稷巫咸伊陟,保乂王家,永见封殖。
子欲为名高也,则当如许由、子臧、卞随务光洗耳逃禄,千岁流芳。
子欲为游说也,则当如陈轸蒯通、陆生、邓公,转祸为福,令辞从容。
子欲为进趣也,则当如贾生之求试,终军之请使,砥砺锋颖,以干王事,子欲为恬淡也。
则当如老聃之守一,庄周之自逸,廓然离俗,志凌云日。
子欲为隐遁也,则当如荣期带索,渔父之瀺灂,栖迟神丘,垂饵巨壑:此一介之所以显身成名者也。
今子上不希道德,中不效儒墨,块然穷贱,守此愚惑。
察子之情,观子之志,退不能为处士,进无望于三事,而徒玩日劳形,习为常人之所喜,不亦过乎」!
是子羽愀然深念而对曰:「凡所教敕,谨闻命矣。
以受性拘系,不间礼义,设以天幸,为子所寄,今欲使吾为忠也,即当如伍胥屈平
欲使吾为信也,则当杀身以成名。
欲使吾为介节邪?
则当赴水火以全贞:此四者,子之所忌,故吾不敢造意」。
头曰:「子所谓天刑地网刚德之尤,不登山抱木则褰裳赴流。
吾欲告尔以养性,诲尔以优游,而与虮虱同情,不听我谋,悲哉!
俱寓人体,而独为子头,且拟人其伦,喻子侪偶。
子不如太原温《禺百》、颍川荀寓、范阳张华上郡刘许、南阳邹湛河南郑诩,此数子者,或謇吃无宫商,或尪陋希言语,或淹伊多姿态,或驒騱少智谞,或口如含胶饴,或头如巾齑杵,而犹文采可观,意思详序,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舐痔得车,沈渊得珠;
岂若夫子徒令唇舌腐烂、手足沾濡哉!
居有事之世,而耻为权谋,譬犹凿池抱瓮,难以求富。
嗟乎子羽,何异牢槛之熊、深阱之虎、石间饥蟹,窦中之鼠?
事力虽勤,见功甚苦。
宜其拳局煎蹙,至老无所希也。
支离其形,犹能不困,非命也夫?
岂与夫子同处也(《世说·排调篇》注引《敏集》。又见《艺文类聚》十七。)」?
大将军崔谤是道碑(《周书》·作崔訦) 南北朝 · 庚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三
公讳说,字某博陵郡安平县人也。
昔者华阳之野,降龙首之神,烈山之都,启龟文之繇。
匡周则盟津有会,佐夏则龙门始凿,西游则起家秦相,东入则载世齐卿,备乎史籍,可得言矣。
祖辨,中军将军定州刺史
父楷,镇北将军、司马烈侯,并厉风霜,俱张锋颖,邸史叠迹,官曹懔然。
是谓鲍恢都官,百城振惧,葛丰握节,京师敛手。
公特禀英灵,偏钟山岳,雄姿俊茂,眉目疏朗。
观虎于槛,龆发不惊;
称象于船,胜衣能对。
至于拉虎羁熊,摧斑碎掌,忘归繁弱,落雁吟猿,故得气盖关中,威申河外。
解褐领军府录事,转咨议参军
当涂失御,政在权门始凿论函谷之兵,即起韩陵之战。
太师贺拔胜作牧西荆,公为假节冠军将军防城都督
(疑作「及」)南阳失守,卷甲奔梁;
乐毅羁旅,犹思燕路。
陈轸凄怆,终恋秦声;
幸直和邻,言归旧国。
卫将军都督,封安昌县开国子,食吗三百户。
弘农克复,沙苑挥锋。
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一千一百户。
信圭则更受司勋,谷璧则还输典瑞,铁马有河桥之战,戈船有汾水之兵。
京兆太守
移民下邑,未学边韶走马章台,不同张敞
迁帅都督持节抚军通直散骑常侍大都督,寻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定州大中正
五曹秦事,有朱穆之忠;
九品论人,见杨乔之直。
改封安国县侯益邑合前一千四百户,赐姓宇文改名为说
汉王改娄敬之族,事重论都;
魏后变程昱之名,恩深捧日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窦宪连官,单于之宝鼎可致;
张宽固位,渭桥之流星可识。
攻木七工,既掌丘陵之赋;
司会六典,乃均邦国之财。
居官得人,于斯为盛。
进爵为公,改封万年县,通前二千四百户,除陇州刺史都督陇州诸军事陇坻路遥,秦川望远,邓仲华之不去,马文渊之愿归。
寻除凉州刺史总督河西甘瓜诸军事
地似伏龙,城如飞鸟,敦煌实录,宛在胸襟,玉门亭障,无劳图画,有马如羊,不以入厩,有金如,不以入怀。
柱国齐王,今上之介弟,龚行薄伐,问罪河阳,以公为行军长史参谋帷幄。
中军之司,既举魏绛
上卿之佐;
实用荀林。
以公方之,差无惭德。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崇德安义、建忠、九曲、安乐、三泉、伏流、周张、平泉固安、蛮、通谷凡十三防御,熊、和、中三州黄芦、起谷、王晏、供超、牵羊、温狐、交河大岭、避雨、木栅寺一十戍诸军崇德防主
宜阳上地,更有兵;
熊耳山前,还逢积仗。
用是连营函谷猎骑黎阳,威振两河,名陵三晋。
改封安平县公
淮阴一国,韩信之故人;
户牖万家,陈平之乡里。
公此衣锦,足为连类。
建德四年正月十日,薨于长安之永贵里私第,春秋六十有四。
诏赠敷、延、丹、绥、恒五州诸军事,敷州刺史谥曰庄公,礼也。
即以其年二月二十四日葬于京兆平原乡之吉迁里。
北陵追远,大司马有赐绶之恩;
西京赠行,冠军侯有诏葬之礼。
呜呼哀哉!
世子仪同衍,生事以礼,死葬以礼,爱亲有王祥之孝,同气有姜肱之睦,百行之本,于斯备焉。
况复松槚深沈,既封青石之墓,丘陵标榜,须勒黄金之碑。
乃为铭曰:
华阳之神,厉山之祖。
凤野匡周,龙门佐禹。
日浴溟池,山浮海浦。
甫穆霸国,营丘乐土。
胤斯宗邑,承此壤土。
移封东武,就君安阳
中军节目,镇北锋芒,商飙猎草,电火驱霜。
公之轮奂,继体贞干。
仪表丘墟,风神墙岸,孝有至德,忠能匡赞。
不废横琴,无妨《奇支》案。
既班三事,又贰六官
卫青受诏,韩信登坛
长城马窟,广武兵栏。
军吏无犯,营民不寒,乃用六谋,乃论三策。
城垒向背,星辰主客
剑起沈犀,弓开伏石。
楚后让盟,秦君还璧。
百龄危脆,千仞摧藏。
诸侯地裂,边将星亡。
轻车骑士,玄甲黄肠。
社如齐地,庙似桐乡
铭功赞德,碑阙相望(《文苑英华》九百四)
五等论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一
昔秦废五等。崔实仲长统王朗曹囧等皆以为秦之失。
余窃异之。试通其志云。
盖明王之理天下也。先之以博爱
本之以仁义。张四维。
尊五美。悬礼乐于庭宇。
置轨范于中衢。然后决元波使横流。
扬薰风以高扇。流恺悌之甘泽。
浸旷荡之膏腴。正理革其淫邪。
淳风柔其骨髓。使天下之人。
心醉而神足。其于忠义也。
立则见其参于前。其于进趋也。
皎若章程之在目。礼经所及。
等日月之难踰。声教所行。
虽风雨之不辍。圣人知俗之渐化也。
王道之已行也。于是体国经野。
庸功勋亲。分山裂河。
设磐石之固。内守外御。
有维城之基。连结遍于域中。
胶葛尽于封内。虽道昏时丧。
泽竭政塞。郑伯逐王。
申侯弑主。鲁不供物。
宋不城周。吴徵百牢。
楚问九鼎。小白之一匡天下。
重耳之一战诸侯。无君之迹显然。
篡夺之谋中寝者。直以周礼尚存。
书不陨。故曰不敢失坠。
天威在颜。自春秋之后。
礼义渐颓。风俗尘昏。
愧耻心尽。疾走先得者为上。
夺攘投会者为能。加以八世专齐。
三家分晋。子贡之乱五国
苏秦之斗七雄。苛刻繁兴。
经籍道息。莫不长诈术
贵攻战。万姓皆戴爪牙。
无人不属觜距。所以商鞅欺故友。
李斯囚旧交。孙膑丧足于庞涓
张仪得志于陈轸。一旅之众。
便欲称王。再战之雄。
争来奉帝。先王会盟之礼。
昔时樽俎之容。三代元风。
扫地尽矣。况始皇削平区宇。
殊非至公。李斯之作股肱。
罕循大道。人无见德。
唯虐是闻。当此时也。
主猜于上。人骇于下。
父不能保之于子。君不能得之于臣。
欲使始皇分土。奸雄建侯
薄俗若喻晋郑之可依。便借贼兵而资盗粮。
寄鱼龙而助风雨。不可行也。
是以秦鉴周德之绵深。惧已图之不远。
置守。高下在心。
天下制在一人。百姓不闻二主。
直是不得行其世封。非薄功臣而贱骨肉也。
高皇帝揭日月之明。怀天地之量。
算材不足以分赏。论功不足以受封。
邑皆百城。土有千里。
殷国富。地广兵强。
五十年间。七国同反。
贾谊忧失其国。晁错请削其地。
若言由大而反也。不若召陵之师。
践土之众也。若言有材而起也。
刘濞非王霸之材。田禄无先管之略也。
且齐晋以逆礼为惭。吴楚以犯上非愧。
衅由教起。其所由来远矣。
自此之后。杂霸又衰。
中兴不能改物创图。黄初不能深谋远虑。
缅乎汉魏之际。寻其经纬之初。
未有积德重光。泽及万物。
观其教。偷薄于秦风。
察其人。豺狼于汉日。
魏太祖曰。若使无孤。
天下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明窃号谥者触目皆是。欲以此时开赐履之祚。
垂万代之封。必有通车三川以窥周室。
介马汾隰而逐翼侯王司徒屡请于当时。
曹元首又勤于宗室。皆不知时也。
十原系述 其五 原奕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八
问奕之原于或人。或人曰。
尧教丹朱征。丹朱作为是。
信固有其道焉。皮子曰。
夫奕之为艺也。彼谋既失。
我谋先之。我智既亏。
彼智乘之。害也。
欲利其内。必先攻外。
欲取其远。必先攻近。
诈也。胜之势。
不城池而金汤焉。负之势。
不兵甲而奔北焉。胜不让负。
负不让胜。争也。
存此免彼。得彼失此。
苏秦之合从。陈轸之游说。
伪也。若然者。
不害则败。不诈则亡。
不争则失。不伪则乱。
是奕之必然也。虽奕秋荐出。
必用吾言焉。尝试论之。
夫尧之有仁义礼智信。性也。
如生者必能用手足任耳目者矣。岂区区出纤谋小智以著其术用争胜负哉。
尧之世。三苗不服。
以尧之仁。苗之慢。
尧兵而熠之。由罗人杀鸺鹠。
䱷人烹鲲鲕者矣。尧不忍加兵。
而以命舜。舜不忍伐。
而敷之文德。然后有苗格焉。
以有苗之慢。尚不加兵。
岂以害诈之心。争伪之智。
用于战法。教其子以伐国哉。
则奕之始作。必起自战国
有害诈争伪之道。当从横者流之作矣。
岂曰尧哉。岂曰尧哉。
春秋战国门 楚怀王 唐末 · 周昙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不听陈轸张仪六里商于果见欺。
既舍黔中西换得,又令生去益堪悲。
春秋战国门 陈轸 唐末 · 周昙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丹青徒有逞諠哗,有足由来不是蛇。
杀将破军为柱国,君今官极更何加。
失题 后蜀 · 田淳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閒行閒坐复閒吟,一片澄然太古心。
拾得好诗清似玉,练来虚府静如琴。
已将蛇足师陈轸,懒把蝇头爱华歆
必也长磨到如此,退身何更羡云岑(见《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十二引李畋《该闻录》。)
益州重修公署记 北宋 · 张咏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乖崖先生文集》卷八、《成都文类》卷二六、《全蜀艺文志》卷三四
按《图经》:秦惠王张仪陈轸,灭开明氏,卜筑是城。
方广七里,从周制也。
分筑南北二少城,以处商贾。
少城之迹,今并堙没。
命郡曰蜀郡
自秦至汉,民户益繁,改郡曰益州
由汉至唐,逆顺增损,出诸史论,此不复言。
隋文帝封次子秀为蜀王,因附张仪旧城,增筑南西二隅,通广十里。
今之官署,即蜀王秀所筑之城中北也。
唐玄宗幸蜀,升为成都府
唐末政弛,诸蛮内寇,高骈建节,即时驱除。
以为居人围闭,多萦肿疾,始筑罗城,方广三十六里。
清远江元在州前,因筑罗城,开移今所。
顾城之大小,足以知四民之治否。
朱梁移唐鼎,远人得以肆志。
王建孟知祥,迭称伪号。
乾德初,王师吊伐,申命参知政事吕馀庆知军府事,取伪册勋府为治所。
淳化甲午岁,土贼李顺据有州城偏师一兴,寻亦殄灭(是年降府为州。)
危楼坏屋,比比相望;
台殿馀基,屹然并峙。
官曹不次,非所便宜。
至道丁酉岁,某始议改作,计工上请,帝命是俞。
仍委使乎,以董于役。
其计材也,先二年,讨贼之始,林菁阴深,多隐亡命,许其剪伐,以廓康庄,得凡二十万本,椽二万条。
贼乱之馀,人多违禁,帝恩宽贷,舍死而徒。
又以徒役之人,陶土为瓦,较日减工,人不告倦,岁得瓦四十万,新故相兼,无所阙乏。
毁逾制将颠之屋,即栋梁桁栌之众,不复外求;
平屹然台殿之址,即塼础百万之数,一以充足。
其计役也,得系岸水运二千人,更为三番,分受其事。
即早入晚归,当午乃息;
即辰后起功,始申而罢:所以养人力而护寒燠也。
徂冬,十月工毕,无游手,无逃丁,所谓不劳而成矣。
其计匠也,先举民籍得千馀人,军籍三百人。
分为四番,约旬有代,指期自至,不复追呼。
由台殿之土,资圬墁之用,与夫堑地劳人,省功殆半。
其东,因孟氏文明厅为设厅,廊有看楼。
厅后起堂,中门立戟,通于大门。
其中,因王氏西楼为后楼,楼前有堂;
堂有掖室,室前回廊。
廊南暖厅,屏有黄氏名筌画双鹤花竹怪石在焉,众名曰双鹤厅。
南凉厅,壁有黄氏画湖滩山水,双鹭在焉(其画二壁洎鹤屏,皆于坏屋移置。),因名曰画厅。
凉暖二厅,便寒暑也。
二厅之东,官厨四十间。
厨北越通廊,廊北为道院,一厅一堂。
厨与道院本非正位,盖撙减古廊二础之外盈地所安也。
凉厅西有都厅,厅在使院六十间之中,所以便议公也。
院北有节堂,堂北有正堂,与后楼前堂为次西位也。
节堂西通兵甲库,所以示隐固也。
凉、都二厅南列四署,同寮以居。
前门通衢,后门通厅,所以便行事也。
公库直室、客位食厅之列,马厩酒库、园果疏流之次,四面称宜,无不周尽。
疏篁奇树,香草名花,所在有之,不可殚记。
东挟戍兵二营,南有资军大库,库非新建,附近故书。
改朝西门为衙西门,去三门为一门,平僭伪之迹,合州郡之制,允谓得中矣。
不损一钱,不扰一民,得屋大小七百四十间(二营不在数。),有以利事矣。
若俟木朽而后计役,耗官损民,何啻累百万计!
州郡兴修,无足纪录,且欲旌其削伪为正,无惑远民,使子子孙孙不复识逾僭之度。
恭以给事圣门上贤,当朝硕德,立言稽事,理合化元,不虚美,不隐恶,文成笔端,动即不朽,欲凭实录,以光远方。
其兴修事迹,已述在前。
蛇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事类赋》卷二八
蝮蛇蓁蓁,乘云雾兮游神。
或断而复续,或蛰以存身。
泉有方渠之异,珠有涂云之珍。
华佗治之而病愈,玄俗下之而病已。
留箧既扰于民家,逐鼠爰兴于甲士。
盘帐而蒙逊旋师,绕柱而炀宫肇祀。
又若斗郑门而厉公入,出泉宫而声姜亡。
董奉毙之于晋兴吴猛杀之于豫章
虽报德于隋侯,或见劾于寿光
茍戒之而修政,岂遇之而不祥。
或乘彼龙星,或出夫象骼。
秦文梦之于鄜衍,汉祖斩之于丰泽。
则有五丁拔梓潼之山,黄帝圆丘之药,叔敖转祸于两头,薛浚考祥于有角。
亦闻见虎牢而有变,出柴桑而能飞。
或谓钱龙,或号肥遗。
刘秀见之而不惧,乐广告之而解疑。
复有毛若彘豪,音如磬声。
画足闻言于陈轸,绕轮兆祸于申生
产深山于叔虎,得遗发于昭灵。
傅縡死而受酬,杜预醉而变形。
观夫徙涸泽而有神,喻常山而论势。
李密之衣带,见冯绲之绶笥。
斯断手之毒螫,吁其可畏。
史论(上)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二、《圣宋文选全集》卷一八、《群书考索》续集卷一三
天生孔子,不独为鲁。
孔子,其忧亦未尝不在天下也。
周之末,列国争为雄长,而天下骚然苦兵。
孔子拳拳于其间,欲以一己捍天下之难,故不用于鲁则之齐、之卫、之荆、之陈、之蔡,不用于诸侯则欲为政于费,不用于中国则欲为政于蛮夷。
车马之迹,环于四方,削迹伐树,流离困厄而不悔。
圣人忧天下之民不得其所而欲行其道,如此其勤也!
孔子之门,其弟子皆世之仁贤。
颜渊而下,惟仲由子贡得圣人之道尤多,然而终出颜下者,性有所蔽而弗全也。
仲由蔽于勇,子贡蔽于辩,颜渊终日静默,而孔子亟称之,以为近己。
仲由子贡,或矜其勇、辩,孔子未尝不屈折其气而诫之也。
孔子没,圣人之道息,天下于是益乱。
诸侯务相吞灭,争地逐利,兵满于天下,不复知有仁义,一切以权谋诈力相高。
故轻险之士乘时而出,摩吻淬舌,起为纵横之说,以耸踊暴鸷之君,而邀取势利,视民之死于兵,如蚍蜉豚彘,而曾不为之嚬颜。
、范、蔡、陈轸楼缓、樗里、甘茂商鞅韩非之徒,皆长于揣摩辩说,而当时号为贤智,此因衰世之乱人也。
尝读司马氏《史》,至于数子列传,未尝不叹愤,以谓或与孔子同时,使孔子有杀罚之权,必不先少正卯而后数子。
及读孔子弟子传,乃以为齐将伐鲁,而孔子私于父母之国,使子贡游说于外者凡十年,存鲁乱齐、亡吴霸越而彊晋,子贡一出而五国皆有变。
细观其所以说之辞,则殊浅陋阔诞,又非有策画可以动五国
呜呼!
圣贤而肯尔为耶?
迁有史才而不入于道,又其著书多采《战国策》、《楚汉春秋》以博其辞意,其六国楚汉之间,有辩士者戏弄文墨,附著之孔子子贡,以为小说而耀世,迹其所从,则童子可以不惑,而司马氏辄为之信尚而收采之欤?
五国之变乱,其事皆载于《左氏传》,未闻孔子子贡之为人也。
孔子虽欲茍全丘墓之国,使数国之民皆死于兵乎?
昔者楚昭王亡弓,曰:「楚人亡之,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子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亡之人得之,何必楚也」?
此岂圣人之心?
己私其里人而移祸于他者,皆小人之情。
活一鸟兽杀一鸟兽,爱一草木害一草木,厚其妻孥而暴其家,厚其家而暴其邻,厚其邻而暴其乡,国中人之所不为,而谓圣人私鲁而残天下乎?
不表其非而出之,则后世庸学,必有疑纵横家自圣人之门而出者矣。
王蠋事后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八、《淮海集》卷三四、《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三六、淮海题跋、《文章类选》卷三八、《文翰类选大成》卷一六一、《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七三、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
古之世,有不去商纣之虐君,以从周武圣臣,而守死西山者,其人曰伯夷
伯夷者,孔子称为仁,孟子称为圣,不在乎学者能道之也。
古之人有不爱刳身戮尸之患,以求尽忠极节于其君者,其人曰比干
比干者,孔子称为仁,孟子称为贤,不在乎学者能道之也。
古之人有不爱将军之印,不愿万家之封,引身即死,以明君臣之大义,而求自附于伯夷比干之事者,其人曰王蠋
王蠋孔子孟子之称,而其名亦不获自附于伯夷比干焉,学者亦不可不道也。
当燕人之破齐,齐王也,临菑之地,汶篁之疆,为齐者无几也。
齐之臣,平居腰黄金,结紫绶,论议人主之前者,一旦狼顾鸟窜,分散四出,不逃而去,则屈而降,无一人为其君出身抗贼,以全齐者。
方是时,王蠋,齐之布衣也,积德累行,退耕于野,口未尝食君之,身未尝衣君之帛,独以谓生于齐国,世为齐民,则当死于齐君。
乃奋身守大节,守区区之画邑,以待燕人。
燕人亦为之却三十里,不敢近。
后燕将畏之贤,念之在而齐之卒不灭也,数为甘言啖之曰:「我将以子为将,封子以万家。
不者屠尽邑」。
曰:「忠臣不仕二君,正女不更二夫。
国亡矣,尚何存?
今劫之以兵,诱之以将,是助桀为虐也。
与其无义而生,固不若烹」。
乃经其头于木枝,自奋绝脰而死。
士大夫闻之,皆太息流涕,曰:「王蠋,布衣也,义不北面于燕,况在位食禄者乎」?
于是乃相与迎襄王,而齐之残民始感义奋发,闭城坚守,人人莫肯下燕者。
莒、即墨得数战不亡。
田单卒能因其民心,奋其智谋,却数万之众,复七十馀城。
王蠋激之也。
始予读《史记》至此,未尝不为废书而泣,以谓推之志,足以无憾于天,无怍于人,无歉于伯夷比干之事。
太史公当特书之,屡书之,以破万世乱臣贼子之心,奈何反不为立传?
其当时事迹,乃微见于田单之传尾,使之名仅存以不失。
传而不足以暴天下,甚可恨也。
且夫聂政荆轲之匹,徒能瞋目攘臂,奋然不顾,以报一言一饭之德,非有君臣之雠,而怀匕首,袖铁椎,白日杀人,以丧七尺之躯者,太史公犹以其有义也,而为之立传,以见后世,后世亦从而服之,曰「壮士」。
苏秦张仪陈轸犀首,左右卖国以取容,非有死国死君之行,朝为楚卿,暮为秦相,不以慊于心,太史公犹以其善说也,而为之立传,以见后世,后世亦从而服之,曰「奇材」。
以至韩非申不害之徒,刑名之学也,犹以原道德而附之《老聃》。
淳于髡邹衍田骈慎到、接予、环渊驺奭之徒,迂阔之士也,犹以为多学而附之《孟子》。
然则世有杀身成仁,如王蠋之事者,独不当传之,以附于《伯夷》之后乎?
噫,昔者夫子作《春秋》,其大意在于正君臣,严父子。
使当时君臣正,父子严,则《春秋》不作矣。
后世愚夫庸妇,一言一行近似者,皆当笔之《春秋》,况夫卓然有补世教者,得无特书之,屡书之乎?
此予所以为太史公惜也。
辩士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一、《淮海集》卷一六、《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二七
臣闻兵之大概:我为主,彼为客,是守之而已;
彼为主,我为客,是攻之而已。
客主不分,彼我相埒,涂觏而卒遇,是战之而已。
此兵之常法也。
且事固有常法所不能办者,守则形不便,攻则势不利,战则气不克。
当是时也,虽有智勇,无所用之,独可驰一介之使,凭轼撙御,喻以祸福而得志,此军中所以不可无辩士也。
然则所谓辩士者,必以其具三德,明五机,而利口者不与焉。
盖上知道德性命之原,下达礼义形器之变,旁通幽明时物之所宜者,识也。
窘之而益出,费之而益新,掩之以卒而不乱,压之以重而不慑者,才也。
经传、子史、天星、地志、医方、卜筮百家之书,无所不涉,而能谨守其宗者,学也。
夫是之谓三德
俯而贺,仰而吊,闻者遑懅,心折骨惊,手足俱废,其名曰恐机。
道以令名,赞以美利,闻者悦怿,阳气浸淫,上满大宅,其名曰喜机。
讦过差而不贷,触忌讳而无疑,闻者忿然,发上冲冠,目眦尽裂,其名曰怒机。
旁刺其所悼念,逆钓其所感伤,闻者泫然,涕下沾臆,不复自胜,其名曰悲机。
发端而指隙,其说泛而不根,其意圆而无主,闻者茫然,如获异物,不知其名,欲舍之而行,则恐其宝也,欲取之而去,则恐其怪也,徙倚周章,狐疑而不决,其名曰思机。
此五者,天之所以命于人,有触之则彍然而发,莫能御已,夫是之谓五机。
三德不具,不足以立己;
五机不明,不足以移人。
故曰所谓辩士者必具三德,明五机,而利口者不与焉。
苏秦张仪犀首陈轸、代、厉之属,尝以辩名于世矣,然三德不足,而五机有馀,故事求遂而不问礼之得失,功求成而不恤义之存亡,偷合苟容,取济一时而已,此其所以为利口之雄,而君子不道也。
然后世之人见其如此,遂以辩为纵横之术,讳问而耻言之,则所谓因咽而废食也。
孔子曰:「赐能辩,而不能讷」。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
由此观之,之间未尝废辩,特贵夫时然后发,不得已而后用尔。
古者,列国之大夫聘于涂者,肩摩而毂击,兵之交则使在其间,若非辩士为之,则安能专对而不辱于君命耶?
或曰:「战国之时,无定势,无常形,横则帝,纵则楚王,故辩士足以乘间而执其机。
自汉以来,形势异矣,尚安所事辩乎」?
曰:是不然。
人之生也,有手足则知搏击,有心智则知思虑,有口舌则知言语。
天下之乱常生于此三者,然反而用之亦可已乱。
盖搏击为力,思虑为谋,语言为辩,天下未尝一日不用力与谋也,何独于辩而疑之?
郦食其使齐,田横以七十城下汉;
陆贾使南越,尉它去黄屋而称臣;
林致李抱真命,而王武俊倒戈;
韩愈镇州,而牛元翼出矣。
此后世用辩士之明效也。
天下不用兵则已矣,如用兵,辩士不可无也。
王蠋事后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二、《鸡肋集》卷三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四、《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七四、《八代四六文钞》第三一册、《四续古文奇赏》卷一九、《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八○、无咎题跋
古之世,有不去商纣之虐君以从周武之圣臣,而守死西山者,其人曰伯夷
伯夷者,孔子称为仁,孟子称为圣,不在乎学者能道之也。
古之人有不爱刳身戮尸之患,以求尽忠极节于其君者,其人曰比干
比干者,孔子称为仁,孟子称为贤,不在乎学者能道之也。
古之人有不爱将军之印,不顾万家之封,引身即死,以明君臣之大义,而求自附于伯夷比干之事者,其人曰王蠋
孔子孟子之称,而其名亦不获自附于伯夷比干焉,学者不可不道也。
当燕之破齐,齐王也,临菑之地,汶篁之疆,为齐者无几也。
齐之臣平居腰黄金、结紫绶,论议人主之前者,一日狼顾鸟视,分散四出,不逃而去,则屈而降,无一人为其君出身抗贼以全齐者。
方是时,王蠋齐之布衣也,积仁洁行,退耕于野,口未尝食君之,身未尝衣君之帛,独以谓生于齐国,世为齐民,则当死于齐君,乃奋身守大义,以区区之画邑以待燕人,燕人亦为之却三十里,不敢迎。
后燕将军之贤,念之在而齐之不灭也,数为甘言啖之,曰:「我将以子为将,封子以万家,不者,屠画邑」。
曰:「忠臣不仕二君,正女不更二夫。
国亡矣,尚何存?
今劫之以兵,诱之以将,是助桀为虐也。
与其无义而生,故不若烹」。
乃经其头于木枝,自奋绝脰而死。
士大夫闻之,皆太息流涕曰:「王蠋,布衣也,义不北面于燕,况在位食禄者乎」!
于是,乃相与迎襄王,而齐之残民始感义奋发,闭城城守,人人莫肯下燕者。
莒、即墨得数战不亡,而田单卒能因其民心,奋其智谋,却数万之众,复七十馀城,王蠋激之也。
始予读《史记》,至此未尝不为废书而泣,以谓推之志,足以无憾于天,无怍于人,无歉于伯夷比干之事。
太史公当特书之、屡书之,以破万世乱臣贼子之心,奈何反不为立传?
其当时事迹,乃微见于田单之传尾,使之名仅足以不失传,而不足以暴天下,甚可恨也!
且夫聂政荆卿之匹,徒能瞋目攘臂,奋然不顾,以报一言一饭之德,非有君臣之雠,而怀匕首、袖铁椎,白日杀人,以丧七尺之躯者,太史公犹以其有义也,而为之立传,以见后世,后世亦从而服之,曰「壮士」。
苏秦张仪陈轸犀首左右卖国以取容,非有死国死君之行,朝为楚卿,暮为秦相,不以慊于心,太史公犹以其辩智也,而为之立传,以见后世,后世亦从而服之,曰「奇材」。
以至韩非申不害之徒,刑名之学也,犹以原道附之老聃
淳于髡驺衍田骈慎到接子环、驺奭之徒,迂阔之士也,犹以为多学而附之孟子
然则世有杀身成仁如王蠋之事者,独不当传之以附于伯夷之后乎?
噫!
昔者夫子作《春秋》,其大意在于正君臣、严父子。
使当时君臣正、父子严,则《春秋》不作矣!
后世愚夫庸妇,一言一行近似者,皆当笔之《春秋》,况夫卓然有补世教者,得无特书之、屡书之乎!
此予所以为太史公惜也。
李正郎斗峰养吾志完赴京一百三十韵壬寅 明 · 柳梦寅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出处:于于集后集卷之一玉堂录
始我冠加顶,时君未有生。
班家无固胤,苏氏独洵鸣。
屡奉栖兰若,常随讲序黉。
惊姜看嶷嶷,指李听喤喤。
鸦墨涂窗乱,犀钱络绣明。
高轩环压辔,右客笏兼缨。
东洛金蟆幻,西京铁马鍧。
搢绅随帐殿,妻子趁霓旌。
官长虔遭骂,生年远唤兄(在永柔。正郎大人为弼善。余为文学。)
呼儿听鞠𦜕,满座照精晶。
玄阃开金钥,清言响玉珩。
摛章捷王勃,射策早兰成。
罗罥鶱云鹄,钩牵摆浪鲸。
朝称收国器,门喜继家声。
簪笔趋螭陛,峨冠入凤城
裾长不肯曳,鳞逆可先撄。
鹤冲天日,庄鹏运海程。
黄杨丁闰厄,白木趁春耕。
乌几披陈简,昏眵对短檠。
林皋簦屩弊,烟月箧箱盛。
沙寺仙香馥,郎湖钓舸轻。
书淫驾刘峻,诗格窘韩翃
捡恩重渥,松山草再荣。
三千同济弱,十八齿登瀛。
白马皎腾练,红袍殷染猩。
凤毛挥彩翰,鸡舌吐丹诚。
秘简穷雠校,微辞折证评(校正郎厅。)
天官应星宿,人物入权衡。
雅曲须稔,膋膏替尹烹。
一流分灉濋,同皂别犁骍。
本国虔朝请,明王罄礼情。
玄黄包锡贡,车轨结周行。
时候初阳报,朝宗万国并。
先秋遴专对,涓日戒遐征。
土物金银禁,行资糇糈赢。
西䌷十牛汗,南箑百肩赪。
药疗征途病,兵锄獭寇勍。
匦函封奏表,笳鼓送忠精。
陈轸情何已,温卿涕自横。
遆邮遵海溆,扬旆越陵坑。
浿窟歌金缕,安楼呷玉笙平壤安州。)
鸭江分片石(故事),马耳(山名)度残更。
语异主人怛,衣殊行路惊。
罽裘排冷稳,騣帽透风清。
瓦屋缘街术,银笺帖闬闳。
怀钱要禁脔,对食乏香粳。
金石山谁号,凤凰城旧名。
岩流绝浏洌,云骨姱峥嵘。
唐帝曾驻旅,丽人此抗兵。
归从偏将拜,攻奈古城婴。
龙被鱼之服,心为气所令。
双清苍髻秀,八渡翠罗萦。
玄帝碑横庙,韩家碣树茔。
陨石蓝色藉,窣堵雪光呈(青召岭白塔寺。)
浪子山多寇,行人意不平。
胡雏昔搆难,使节此屯营。
驻跸寻鼪径,遗墟怆鸟嘤。
流传由信史,指点任愚氓。
控圉全辽巩,金汤古镇宏。
楼台围锦縠,阛阓咽篌筝。
形势弥胡羯,乾坤饱战争。
令威题字漫,华表蚀苔倾。
暇日张高宴(上下马宴。),消忧倚望京(楼名)
鸟穷龙漠迥,云豁蜒洲晴。
几劫浮图耸,四天兜率擎(城西。有尉迟敬德所建白塔。)
牛家炊浊滓(牛家店。水常溷。),马店马头铺醉深觥。
盘野开平掌,闾山玩覆罂。
绣衣柱后驻,油幕虎师盈广宁卫。有都御史总兵。)
鍊甲抡趫捷,霜威怖犷狞。
釽摫云杳杳,佳冶铁铮铮。
潼堡兵屯蚁,山戎矢激虻。
马牛妨叱吒,抢刀划铮鈜(关潼之间。最近胡地。獭儿伏草掠行人。行人不敢高声驱马牛。以啸或以锥。)
万里周城堞,千秋作干桢。
遐荒事胡虏,寰宇半髡黥。
睿算忧边衅,雄关山海关绝祸萌。
跨山刳浚洫,并海翼飞甍。
戎府森千架,民闾比万楹。
丽谯杯渤瀚,朱箔镜澄泓望海亭
列岫喷飞霭,长洲杂杜蘅。
波恬腾鲤鲔,沙净舞鵁鶄。
村隐如簇(万柳庄),亭危野似枰。
岩痕箭着背,虎老藓侵晴李广虎石。)
二子空留像,孤城已没荆孤竹城夷齐庙。)
三纲横四海,万世豁群盲。
高节江风洒,清魂渚鹭迎。
垂杨数百里,锻十千丁蓟州最雄。)
屹峙长躯拔,横眠浑体裎独乐寺。有丈六卧佛。)
颜卿刲劲舌,禄虏脱华绷。
过蓟发犹竖,临河心益怦渔阳河桥。)
曾闻山有负,今觌石为棚(比至帝京。有石假山。在太监家。)
想费佣千力,应消金百籯。
龙方尊岳位,螭首斲珉贞。
道士殊巾袜,冥官饰玖琼东岳庙。有塑像。有道士有碑。李长春撰文最奇。)
阳门衣楚楚,河馆影茕茕(至朝阳门冠带。入玉河馆。)
驼陌红埃净,龙钟霜晓铿。
九街微月侧,双阙霱云霙。
玉带黄扉彦,金章紫阁英。
华灯辉闪闪,雕珥熀瑛瑛。
呵卒开途肃,鸣璜逐步琤。
旌旄刷乌兔,楼殿殷鹪䳟。
星阵罗千品,坻颓震六䪫。
花分上苑朵,盘荐御厨羹。
珍馔甘靡爽,香醪醉不酲。
优人呈幻怪,侲子竞阗轰(会同馆赐宴。用优人。)
艳态欺,仙姿宛老彭。
天坛陈瓒币,国学省牷牲。
瓴甓联苍璧,兰椒比翠茎。
异书非篆籀,神物阅刘嬴(石鼓)
释菜隆吾道,祈禳降国祯
责游当少壮,观国厕公卿。
分外恩光洽,胸中喜气弸。
环瀛归寿富,含气属元亨。
士愿辞云水,民无噭癸庚。
颂河谁复继,击壤可重赓。
喜溢龙桥浪,欢腾禁掖莺。
宫袍拜残腊,旅馆过新正(受赏袍一袭。)
愁思休添线,归来未荐樱。
吾行真抹摋,老腹日彭脝。
钝质怕盘错,朽材劳纆絣。
后凋期落落,易缺忘硁硁。
尼父曾点邹贤宋牼
如何掘泥淖,无复和咸韺。
鲁卫欠优政,晋吴谁主盟。
边封伺桀骜,割剥泣孤茕。
扶厦无梁栋,微材尽臬枨。
秋凉悲蟋蟀,春暖乐鸧鹒。
病忆三年艾,贫怜半饭菁。
灵芝犹出蘖,鸣鹿正求苹。
休笑白头客,频通黄耳伻。
曲终成一喟,落月倒金钲。
李子德二十四韵重光作噩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五言排律 押鱼韵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五
戴雪来青鸟,开云见素书。
故人心不忘,旅叟计何如。
上国尝环辙,浮家未卜居。
康成嗟耄矣,尼父念归与。
忽枉佳篇赠,能令积思摅。
柴门晴旭下,松径谷风舒。
记昔方倾盖,相逢便执袪。
自言安款段,何意辱干旟。
适楚怀陈轸,游燕吊望诸
讵惊新宠大,肯与旧交疏。
不磷诚师孔,知非已类蘧。
老当为圃日,业是下帷初。
达夜抽经笥,行春奉板舆。
诛茅成土室,辟地得新畬。
水跃穿冰鲤,山荣向日蔬。
已衰睌学问,将隐悔名誉。
客舍轻弹铗,王门曳裾
一身长瓠落,四海竟沦胥
契阔头双白,磋跎岁又除。
空山清浍曲,乔木绛郊馀。
不出风威灭,无营日景徐。
但看尧典续,莫畏禹阴虚。
地阔分津版,天长接草庐。
一从听七发,欲起命巾车
除夕钞战国策戏作长句辛酉 清 · 陈维崧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湖海楼诗集卷八
晨窗未白风叫号,吹折屋角棕榈梢。
意似欲捲岁华去,非止刮我三重
此时长安马上子,怒蹄蹙踏花鬃摇。
不知从奴手何物,但见赤罽浓裹包。
窭人馈岁亦不废,匀酥制饼溲枣糕。
岂惟微贽出臼磨(「微贽出臼磨」,东坡诗语也。),亦用雉兔供煎炮。
纷纷衢巷竞相织,语声乱与风声鏖。
吾庐阒若独无事,眼看冻雀蹲堂坳。
忽然勃溪满门限,煤逋米券纷嘈嘈。
官今作人有阶职,何为瑟缩悭钱刀。
鞠躬缓颊谢不敏,我实贫薄天所操。
今年纵去有来岁,尔辈慎勿轻讥嘲。
须臾渐散户庭迥,万事拨置千牛毛。
故人曾惠官库纸,价压澄心兼薛涛
纸肤莹夺女儿滑,砚眼碧作秋鹰䫜。
比来颇喜战国策,涤砚劈纸为誊钞。
鲍彪高诱注琐碎,苏秦陈轸谈纷呶。
此皆掘门捲抠士,细如虫豸如蛴螬。
及乎伸眉一论列,礌硠摆划翻螭蛟。
人生激昂在志气,老庄淡泊宁吾曹。
吾思当日著书者,想亦感念生平遭。
杰然放笔一横写,轩若猛箭离弓弰。
我书自觉字粗丑,纸上蛇蚓徒蟠交
只愁两手洴䌟洸,作苦还赖松花醪。
涂完十幅已曛黑,籸盆万户如山高。
桃符爆竹莫相恼,明日明年吾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