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授韦嗣立凤阁侍郎平章事制 初唐 · 武则天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五
鸾台。凤池清切。鸾渚便蕃。讽纳两闱。允资一德。中散大夫天官侍郎韦嗣立。当朝人望。奕代相门。道周性全。才高识远。诚以待物。宽而容众。往自纶翰。五字见推。洎处提衡。九流式序。怀宗庙之掌。有社稷之能。宜竭忠贤。翊宣政化。可守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散官如故。主者施行。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唐初 · 李峤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万骑千官拥帝车,八龙三马访仙家。
凤皇原上开(一作窥)青壁,鹦鹉杯中弄紫霞。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唐初 · 李峤
五言排律 押鱼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南洛师臣契,东岩王佐居。
幽情遗绂冕,宸眷属樵渔。
制下峒山跸,恩回灞水舆。
松门驻旌盖,薜幄引簪裾。
石磴平黄陆,烟楼半紫虚。
云霞仙路近,琴酒俗尘疏。
乔木千龄外,悬泉百丈(一作尺)馀。
崖深经鍊药,穴古旧藏书。
树宿抟风鸟,池潜(一作游)纵壑鱼。
宁知天子贵,尚忆武侯庐。
劾赵彦昭韦嗣立韦安石奏 初唐 · 郭震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
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或驱车造门。著妇人之服。或携妻就谒。申犹子之情。于时南宪直臣。劾以霜宪。暂加微贬。旋登宠秩。同恶相济。一至于此。又张易之兄弟势倾朝野。嗣立此际结为甥舅。神龙之初。巳合诛死。天网疏漏。腰领误全。安石托附阿韦。编诸属籍。中宗晏驾。削大皇辅政之制。定阿韦临朝之策。此时朝野危惧。人神怨愤。乾坤交泰。宇宙再清。不加贬削。法将安措。臣忝司清宪。敢不纠弹。请付紫微黄门准法处分。
授韦嗣立黄门侍郎制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绛衣近侍。秩亚貂蝉。青琐崇班。职参鸳鹭。实神化之有寄。信贤才之攸重。通议大夫韦嗣立。忠规奕叶。孝绪蝉联。家匡元燕之朝。人辅彤云之代。芝兰并秀。见谢砌之阶庭。麒麟齐驱。有刘山之昆季。入光振鹭。誉满三台。出据凭熊。声流十部。近者命兹鸾渚。巳擢雁行。才出芸扃。奄归蒿里。永言荆树。坐折连枝。眷彼恒山。空馀一鸟。俾迁荣于皂盖。宜袭宠于黄枢。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初唐 · 沈佺期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东山朝日翠屏开,北阙晴空䌽仗来。
喜遇天文七曜动,少微今夜近(一作入)三台。
陪幸韦嗣立山庄 初唐 · 沈佺期
五言排律 押冬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三顾
台阶好赤松,别业对青峰。
茆室承三顾,花源接九重。
虹(一作龙)旗萦秀木,凤辇拂疏筇。
径直(一作狭)千官拥,溪长万骑容。
水堂开禹膳,山阁献尧钟。
皇鉴清居远,天文睿奖浓。
岩泉他夕(一作日)梦,渔钓往年逢。
共荣丞相府,偏降逸人封(封嗣立为逍遥公,故有末句)。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一作李乂诗) 初唐 · 宋之问
五言排律 押鱼韵
引用典故:钓璜 调梅 黄竹咏 剑履
枢掖调梅暇,林园艺槿初。
入朝荣剑履,退食偶(一作乐)琴书。
地隐东岩室,天回北斗车。
旌门临䆗窱,辇道属扶疏。
云罕明丹壑,霜笳彻紫虚。
水疑投石处,溪似钓璜馀。
帝泽颁卮酒,人欢颂里闾。
一承黄竹咏,长奉白茅居。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初唐 · 李乂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曲榭回廊绕涧幽,飞泉喷下溢池流。
祗应感发明王梦,遂得邀迎圣帝游。
付史馆纪皇太子等劝进诏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朕闻御宸极。握灵图。为天下之尊。居域中之大者。上以奉宗庙。下以育黎元。迹宜彰于编。事须闻于朝野。朕高宗少子。特蒙慈爱。顾复之至。礼绝诸王。运属上仙。时遭家难。中宗出藩。大圣天后临朝。以权立朕为嗣。朕自惟虚薄。固让中宗。诚愿上从。用宁社稷。比居藩邸。深嘉清闲。不意景龙之閒。先帝暴弃天下。凶族潜计。谋覆邦家。高祖之业。几坠于地。皇太子隆基。忠孝天感。仗义行诛。一夕之閒。戡定祸难。朕当宿夕。初不闻知。及见事平。且悲且慰。方与四海同奉嗣君。子温王幼冲。频属艰疚。因发惊悸。日夜啼号。因以先圣立朕为太弟之意。令镇国太平长公主谏议大夫薛稷等奉承先旨。朕固诚请。至于再三。乃使中书舍人苏颋奉表陈乞。襄王便不肯视事。避于别宫。中外皇皇。莫知所向。隆基镇国太平长公主成器范业薛稷刘幽求麻嗣宗等。以为宗庙不可无主。万几不可暂旷。且从人望。因定策禁中。朕又固辞。佥谋卿士。得萧至忠崔湜韦嗣立赵彦昭麻嗣宗薛儆郑万均唐晙等同辞劝进。以为幼主之心。既不可夺。先圣之旨。固不可违。事不获巳。乃顺众望。要盟之言。其文犹在。朕纂承洪业。于今三年。谓宗庙郊天。大礼斯备。永惟所以获奉宗禋临兆人者。盖非朕之本心。实乃镇国太平长公主皇太子诸王郡公之意也。虽禺禺之诚。四海同望。然因时致力。在此数人。巳依西汉旧章。各酬其德。董狐执笔。阙而未书。宜敕左右。编于史册。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唐 · 张说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西京上相出扶阳,东郊别业好池塘。
自非仁智符天赏,安能日月共回光。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唐 · 张说
五言排律 押鱼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岚气入野,榛烟出谷。鱼潭竹岸,松斋药畹。虹泉电射,云木虚吟。恍惚疑梦,间关忘术。兹所谓丘壑夔龙,衣冠巢许也。
引用典故:雕龙 方明 寻大隗 应徐
寒灰飞玉琯,汤井驻金舆。
既得方明相,还寻大隗居。
悬泉珠贯下,列帐锦屏舒。
骑远林逾密,笳繁谷自虚。
门旗堑复磴,殿幕裹(一作里)通渠。
舞凤迎公主,雕龙赋(一作起)婕妤。
地幽天赏洽,酒乐御筵初。
菲才叨侍从,连藻愧应徐(先一日,太平公主、上官昭容题诗数首,故诗有舞凤雕龙之句)。
奉酬韦祭酒嗣立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呈诸留守之作(一作无上七字) 唐 · 张说
五言排律 押灰韵
引用典故:元凯
石涧泉虚落,松崖路曲回。
闻君北溪下,想像南山隈。
近念鼎湖别,遥思云嶂陪。
不同奇觏往,空睹斯文来。
岁后寒初变,春前芳未开。
黄蕤袅岸柳,紫萼(一作莟)折村梅。
尽室兹游玩,盈门几乐哉。
嗟留洛阳陌,梦诣建章台。
野失巢由性,朝非元凯才。
布怀钦远迹,幽意日尘埃。
奉酬韦祭酒自汤还都经龙门北溪庄见贻之作 唐 · 张说
押侵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闻君汤井至,潇洒憩郊林。
拂曙携清赏,披云觏(一作亲)绿岑。
欢言游览意,款曲望归心。
是日期佳客,同山忽异寻。
桃花迂(一作缘)路转,杨柳间门深。
泛舟伊水涨,系马香树阴。
繁弦弄水族,娇吹狎沙禽。
春满汀色媚,景斜岚气侵。
怀仁殊未远,重德匪专临。
来藻敷幽思,连词报所钦。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北京市
唐故中书令逍遥公韦氏。讳嗣立。字延构。京兆杜陵人也。受浑元之正性。挺生人之秀杰。门为孝悌之府。世处台衡之地。盖士林之高标。宗臣之首出者也。生于秦之清水。长于郑之成皋。聪明先觉。博古兼览。究蓬山之百氏。综阙里之六艺。文而不华。实而不滞。原夫志在于易。行在于礼。守橐籥之冲虚。播朱弦之恺悌。事有则而言有度。神无方而用无体。其与人也。温良善诱。仁恕多容。俾夫顽蔽开析。愎鸷扰从。君子进道。小人革虑。闻者愿来。见者忘去。若膏泽之浸。阳和之感。万物不知其化矣。及夫覆篑登朝。滥觞宰邑。圣朝知其周慎忠肃。易循良。是以绸缪两禁。重謺千里。迄践宰衡。终厥有成。凡化二邑。理七郡。三入中书。再统兵部。选兵吏各两冬。典枢密共五载。光弼四主。历政三十有馀。其閒累有谤及。官因左退。日月蚀而更明。随和幽而不昧。尔其为邦设教。遵德闲邪。身勤心苦。诚感物化。礼让兴于私室。刑罚废于公家。衡镜高悬。文武矫首。才无我失。善若已有。风流名教。作法垂后。吁谟皇极。功格天地。茫茫蠢蠢。既生既遂。四夷来王。五灵皆至。然而外荣中素。迹迩心遐。杳然朱户之若丧。邈矣赤松之可接。西宴骊山之谷。东息龙池之野。择逍遥而建号。裂土宇而开社。即明主封立帝之谋。表高臣之志也。公考侍中。为国元辅。公兄承庆。当代齐名。咸以令德。继和金鼎。扶阳二相。陈氏三君。复追美矣。侍中前夫人崔氏。生黄门而即世。后夫人王氏。生公而偏爱。公克谐以孝。因心则友。启均养之德。成无閒之言。天下之人。比之祥览。惟公德行言语。文学政事。四者实总而兼之。事亲养志而能争。居丧过哀而顾礼。此又善中之善者也。善人。天之经也。国之宝也。道将兴废。木铎之用有时。命或推移。苍生之望恒在。春秋六十。遘疾陈郡。还医洛师。开元七年九月二日。薨于归德里。有诏赠兵部尚书。谥曰孝。礼也。明年某月。葬于某地。有子孚恒济夬。儡然在疚。靡所寘哀。以某忝缙云之旧寮。沐清风之馀论。入难名之阃域。窥妙德之形容。见托铭志。庶传精爽。至于历官次序。平居事业。当见郡府遗爱之碑。国史名臣之传。故不存焉。铭曰。
峨峨仁公。抱孝含忠。文献则足。高明有融。翻飞王佐。穆我清风。道济明时。心乐幽地。薛衣华衮。坦然一致。逍遥启封。带砺传祀。生涯共尽。振古其常。人秉三德。天归百祥。臧孙有后。公业不亡。
兵部尚书代国公赠少保郭公行状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公名震。字元振。本太原阳曲人也。大父任相州汤阴令。因居于魏。公少倜傥。廓落有大志。仪观雄杰。身长七尺。美须髯。十六入太学。与薛稷赵彦昭同业。时有家仆至。寄钱四百千以为学粮。忽有一人。缞服叩门云。五世未葬。棺柩各在一方。今欲齐举大事。苦乏资用。闻君家信至。颇能相济否。不问姓名。以车载去。一无所留。深为赵薛所诮。公怡然曰。济彼大事。亦何诮焉。十八擢进士第。其年判入高等。时辈皆以校书正字为荣。公独请外官。授梓州通泉尉。至县。落拓不拘小节。尝铸钱。掠良人财。以济四方。海内同声合气。有至千万者。则天闻其名。驿徵引见。语至夜。甚奇之。问蜀川之迹。对而不隐。令录旧文。乃上古剑歌。其词曰。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煅炼凡几日。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生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且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那知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则沈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则天览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遂授右武卫冑曹右控鹤内供奉。寻迁奉宸监丞。属吐蕃请和亲。令报命至境上。与赞普相见。宣国威命。责其翻覆。长揖不拜。瞋目视之。赞普曰。汉使多矣。无如公之诚信。远近疆界。立谈悉定。因遗金数十斤而还。公悉以进上。奏言。揣彼上下之情。人倦其隶役久矣。咸愿早和。大将论钦陵不争四镇。独不欲耳。但国家每岁不绝其使。而钦陵常不禀命自然。彼蕃之人。怨钦陵日深。望国恩日甚。设欲广举兵徒。难矣。斯乃反閒之微旨也。必可使其上下俱怀猜阻矣。则天甚然之。无何。吐蕃君臣果相疑贰。遂诛钦陵。弟赞婆及其兄子莽布支并来降。公声名籍甚。授御史。加朝散大夫。迁主客郎中。吐蕃与突厥连和。大入西河。破数十城。围逼凉州。节度出城战没。蹂禾稼斗米万钱。则天方御洛城门酺宴。凉州使至。因辍乐。拜公为凉州都督兼陇右诸军大使。调秦中五万人。号二十万。以赴河西。公至凉州。吐蕃素闻威名。相谓曰。我赞普犹惧。吾辈何可敌乎。相率而去。公收合馀众。缮修城壁。施法令。屯田一年而复。公之功也。公以凉州西拒吐蕃。北有突厥。久示其弱。未扬天威。因徵陇右兵马一百二十万。号二百万。集于湟州。营幕千里。举烽号令。时宗楚客为相。素与公不协。令人告变。则天惶惧。计无所出。狄仁杰魏元忠韦安石李峤宋璟姚崇赵彦昭韦嗣立张说二十五人抗表请保。如公有异图。并请身死籍没。则天由是稍安。兵既大集。人又知教。分兵十道齐进。过青海。几至赞普牙帐。赞普屈膝请和。献马三千匹。金三万斤。牛羊不可胜数。公大张军威。受其蕃礼而还。既伏西戎。震威北狄。突厥献马二千匹。所获凉州人士。皆放归塞上。从此方镇肃清。蕃落畏慕。令行禁止。道不拾遗。凡所规模制作。率为后法。河西陇右十馀处。置生祠堂。立碑颂德。阎立均等为其文。寻有诏许入朝。公素无第宅。寄居友人之舍。候鼓入朝。忽有人马前送状。开缄前人巳去。状中惟有物数。而无姓名。便于树下获骡马二十馀匹。帛三千匹。公曰。岂非太学请葬之士乎。因以买宅居止。薛稷赵彦昭闻之。皆嗟叹良久。景龙年中。宗楚客韦处讷等潜结朋党。憎功害能。授公骁骑大将军兼安西大都护四镇经略使金山道大总管。时乌质勒久恃众倨傲。不屈朝廷。纵兵远掠。道路不通。公以众寡不敌。难以力制。因率麾下数十骑。径入部落。乌质勒大出兵卫出迎。望见公威容端毅。风鬣若神。不觉屈膝。因而下拜。公宣国威命。抗声与语。自朝至暮。雪深尺馀。竟不移足。质勒频拜伏。语毕归帐。相去二十馀里。质勒久立雪中。仓卒疾发。是夜暴卒。其嗣子娑葛集诸将曰。汉使杀我君父。今须复雠。大举兵众将追杀。公闻质勒死。迟明。素服来吊。道路相逢。兵围数匝。娑葛见公忽来。未之敢逼。但言卫护汉使。公至其帐下。大哭流涕。因抚定其嗣。蕃人大喜。留数十日。助其葬事。娑葛献马三千匹。牛羊十馀万。移居千里。西域无事。道路肃清。诸蕃闻之。遣使归降者十馀国。时人语之曰。郭元振诡杀乌质勒。知娑葛与阙啜有衅。奏请移于瓜州。制从之。会中书令宗楚客受金。遂寝其事。公具以状闻。楚客恃势嘱请。召公将陷之。公不从。又奏请斩楚客。清蕃落。时韦庶人窃弄国权。中宗竟不之省也。初。安西南有毒河源。远在葱岭西北河岸百步。人畜踏之者辄死。公威振西域。所向无不从者。因验图经。知其源。率兵三万人。历于阗康居大食等十馀国。所过之国。令供资粮。仍署其国王为左右总管。率兵前进。北至葱岭。牙帐前十二国王兵百馀万。其河源上有大树。高千馀尺。垂阴数顷。大军至日。有黄龙绕树。以口吐毒气而拒官军。三军悉睹焉。公手书操檄文。令左拾遗张宣抗声读之毕。黄龙解树而下。公率诸军诛之。数日方倒。聚而焚焉。河源且绝。数十里内悉为良田。在安西十馀年。四镇宁静。韦庶人知政。屡徵不至。因下伪诏。令侍御史吕守素中丞冯家宾相继巡边。欲将害之。未及。皆为娑葛等诸蕃劫杀之。睿宗即位。徵拜太仆卿。敕至之日。举家进发。安西士庶。诸蕃酋长。号哭数百里。或剺面截耳。抗表请留。因绐之而后即路。其至玉门关也。去凉州八百里。河西诸州百姓蕃部落。闻公之至。贫者携壶浆。富者设供帐。联绵七百里不绝。公旌节下玉门关。百姓望之。宛转叫呼。声动岩谷。自朝至暮。传呼至凉州。凉州城中男女在衢路。并歌舞出城。咸言我父至矣。通夜城门不受禁制。都督司马逸客闻之。谓公近矣。陈兵出迎。会候骑至。云始入玉门关。都督嗟叹良久。且状闻。至京。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迁兵部尚书。封馆陶县男。依旧知政事。寻转吏部尚书。知选举。嘱请不行。大收草泽。睿宗屡下诏褒美。后默啜大寇边。拜刑部尚书。充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筑丰安定远等城。以拒贼路。寻加金紫光禄大夫。再迁兵部尚书知政事。仍旧元帅。会太平公主窦怀贞潜结凶党。谋废皇帝。睿宗犹豫不决。诸相皆阿谀顺旨。惟公廷争不受诏。及举兵诛窦怀贞等。宫城大乱。睿宗步出肃章门观变。诸相皆窜外省。公独登奉天门楼躬侍。睿宗闻东宫兵至。将欲投于楼下。公亲扶圣躬。敦劝乃止。及上即位。宿中书十四日。独知政事。因下诏曰。大臣立事。夷险不易。良相升朝。安危所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上柱国馆陶县开国伯元振。伟才生代。宏量匡时。经纶文武。今之王佐。出入将相。古之人杰。夙侍宸扆。畴咨庙堂。思致尧舜。以期管乐。朕往在储闱。洎登宝位。每观其仗义感激。愿制凶邪。立诚慷慨。密陈宏益。尔其至矣。朕实嘉之。顷者枭獍兴谋。干戈作衅。太上皇帝既命朕除讨。元振又驰奉宸极。始则赉予为弼。终则宁朕问安。可谓格于皇天。贯于白日。元恶既剪。庶物惟新。昌言是图。朕岂忘旧。宜开井邑。永誓山河。可进封代国公。赐实封四百户。物一千段。子五品官。寻兼御史大夫天下行军大元帅。是岁。大徵兵众。阅武骊山。兵一百万。号三百万。并奉公节度。是日三令之后。上将亲鼓。公虑有大变。因略行礼。上大怒。引坐纛下。紫微令张说犯鳞而谏。上乃曰。元振有保护之功。宜舍军法流新州。未至。属开元元年册尊号。赦曰。元振往立大功。保护于朕。顷因阅武。颇失军容。责情放逐。将收后效。可饶州司马。未至。卒于道。时年五十八。有集二十二卷。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公少负气纵横。遣意磊落。作尉巴蜀。不修名检。及登朝受任。屡使遐方。霜明烈心。玉立贞节。言行忠正。居取俭约。饬体杂于皇王。致君期于尧舜。公务之暇。手不释卷。虽子弟家人。未尝见其喜怒。前后上事切谏得失十数道。俱焚其稿草。不以语人。故朝廷莫知也。睿宗尝曰。元振正直齐于宋璟。政理逾于姚崇。其英谋宏亮过之矣。旧于宣阳里居二十馀年。不至诸院马厩。每朝回。对二亲言笑。归室俨如也。不问家事。与狄仁杰朱敬则魏元忠李峤韦安石赵彦昭韦嗣立薛稷张说等为忘言之友。事父母以孝闻。父爱。授济州刺史。后以为相。奏请解职。授银青光禄大夫济州刺史致仕。公殁后。二亲犹在。自我唐受命。宰臣有二亲者。惟公而巳。
奉酬韦嗣立祭酒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之作 唐 · 崔泰之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引用典故:安石妓
关塞临伊水,骊山枕灞川。
俱临隐路侧,同在帝城边。
谢公兼出处,携妓玩林泉。
鸣驺喷梅雪,飞盖曳松烟。
闻琴幽谷里,看弈古岩前。
落日低帏帐,归云绕管弦。
叨荣惭北阙,微尚爱东田。
寂寞灰心尽,萧条尘事捐。
朝思登崭绝,夜梦弄潺湲。
宿怀南涧意,况睹北溪(一作岩)篇。
同光禄弟冬日述怀 唐 · 崔泰之
五言排律 押阳韵
韦祭酒、张左丞二公,并廓庙伟才,朝廷旧相,咸光首和,殊为佳作。辄继阳春,深增愧悚。(案:韦祭酒嗣立、张左丞说,光禄,日知也。)
引用典故:白眉 相印付玄成 张子房
吾族白眉良,才华动洛阳。
观光初入仕,应宿始为郎。
飞萤玩书籍,白凤吐文章。
海卿逾往雅,河尹冠前张。
择材绥鄢郢,殊化被江湘。
高楼临广陌,甲第敞通庄。
列馆邙山下,疏亭洛水傍。
昌年赏丰陌,暇日悦林塘。
衣冠皆秀彦(一作茂),罗绮尽名倡。
隔岸闻歌度,临池见舞行。
门庭寒变色,棨戟日(一作自)生光。
穷阴方叆叇,杀气正苍茫。
感时兴盛作,晚岁共多伤。
积德韦丞相,通神张子房。
吟草遍簪绂,逸韵合宫商。
功名守留省,滥迹在文昌。
家园遥可见,台寺近相望。
无庸乘侍谒,有暇共翱翔。
棣华依雁序,竹叶拂鸾觞。
水坐怜秋月,山行弄晚芳。
恩华惭服冕,友爱勖垂堂。
无由报天德,相顾咏时康(《纪事》云:“泰之时以礼部居洛,故与嗣立、说、日知数有酬唱。”)。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庄应制 唐 · 苏颋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树色参差隐翠微,泉流百尺向空飞。
传闻此处投竿住,遂使兹辰扈跸归。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唐 · 苏颋
五言排律 押尤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骊山
引用典故:访葛侯 许由
摐金寒野霁,步玉晓山幽。
帝幄期松子,臣庐访葛侯。
百工徵往梦,七圣扈来游。
斗柄乘时转,台阶捧日留。
树重岩籁合,泉迸水光浮。
石径喧朝履,璜溪拥钓舟。
恩如犯星夜,欢拟济河秋。
不学尧年隐,空令傲许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