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句(附存) 盛唐 · 王昌龄
 押漾韵
王维诗天子杜甫诗宰相
按:见宋叶廷圭《海录碎事》卷十九引《王昌龄集》。似出后人依托。
其一 南唐 · 李煜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铅砌美银光,饰井雕葩植(见宋叶廷圭纂《海录碎事》卷三。)
其二十八 北宋 · 王禹偁
 押漾韵
杜甫且为诗宰相宋叶庭圭《海录碎事》卷一九)
龙华山 宋 · 郭震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昔年曾到此山来,百鸟声中酒一杯。
最好寺边开眼处,段文昌读书台宋叶庭圭《海录碎事》卷四下)
《海录碎事》:段文昌有别业在广都县龙华山,尝杜门力学于此。郭震有诗云云。
其二 北宋 · 林逋
 押侵韵
引用典故:孔家禽
珠繁杨氏果,翠耀孔家禽宋叶庭圭《海录碎事》卷二二上)
其三十七 北宋 · 刘筠
 押阳韵
兰夜沉沉鹄漏长(以上宋叶庭圭《海录碎事》卷二)
其一 北宋 · 许洞
 押月韵
霜霭清九衢,霞光照双阙(早朝)
按:宋叶庭圭《海录碎事》卷一
其十四 北宋 · 晏殊
 押真韵
震邸陪经席,辰阶总化钧(挽王禹玉
按:宋叶庭圭《海录碎事》卷四下
其二十五 北宋 · 石延年
 押陌韵
几为物象添诗僻宋叶庭圭《海录碎事》卷一九)
其三 北宋 · 王圭
 押东韵
泽国旅艎冲雨黑,都门祖庙照堤红(送元厚子归吴中
按:宋叶廷圭《海录碎事》卷五
蕃官包顺包诚等赴阙事奏绍圣二年十二月 北宋 · 范纯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一、范侍郎公遗文、《宋会要辑稿》兵二八之三七(第八册第七二八八页)
枢密院劄子,蕃官包顺、包诚、李忠杰、赵怀义赵永寿许时暂赴阙。
臣赴任之初,准朝旨体探招纳邈川河南人户等。
盖自范育在本路日,曾有遣纳赵嗣忠之议。
种谊还自京师,昌言被旨招纳。
缘日有阿里骨般次买卖,向者谋议不容不知。
今醇忠之子被召,恐多猜疑,于臣所放机事有害。
怀义永寿资才无可取,未敢遣赴阙,并免与功多蕃官别有形迹;
李忠杰,见体量将入界捉来首领却送过天都等事,臣辄从宜将行出文字节去李忠杰、赵怀义赵永寿姓名,止将包顺、包诚差使臣押伴赴阙。
其包顺、包诚今来朝见,如欲示旌劝,只乞赐与金帛,愿留官爵差遣以责来效。
及乞不以邈川河南情伪询访逐人,恐有漏泄。
说之庭圭真墨一为仪真贼所焚伏蒙二十二叔特以真墨见惠因喜出意表辄赋诗申谢 宋 · 晁说之
 押词韵第十八部
黄瓜忌三摘,吾臂医九折。
有如老商胡,何言问折阅。
儿藏廷圭墨,贼火出烈烈。
是时干戈起,髑髅积不血。
宁复有此物,砚北伴白发。
叔父曰赐(原作乞,据四库本改)汝,可忧百如结。
矧此微物者,戏剧论巧拙
拜吾叔父赐,理乱闻一辙。
再拜叔父贤,世珍视不屑。
百拜叔父意,儿学安得辍。
梦臣惠潘谷墨 其一 北宋 · 邹浩
老潘飞蹑烟霞去,墨宝流传能几许。
尚方犹以比庭圭,况复人间故人处。
夫君好事追前贤,巾袭深藏二十年。
雨旸燥湿莫知数,毕竟挺然金石坚。
一朝酒发南箕舌,信在言前可中辍。
有如印弄掌握间,棱角虽刓终一决。
著书天禄垂无期,云将掉头吾弗知。
但欣厚意厚若此,来仙阁上信双眉。
我有歙州韫玉石,琢成高秋远天碧。
平时长自水流珠,未省呼童助(二字原缺,据正德本、四库本补)涓滴。
我有常州饱霜毫,千钱一管价不高。
真行隶草字百万,劲锋凛凛方遒豪
绛人陈元乃其伍,相得欢甚谁能御。
心灰缘此亦复然,和我精神动寰宇。
便涤砚,便操笔,便启轩窗磨此墨。
敲冰佳纸适及门,罗列千张耀晴日。
也吟诗,也作文,也把黄庭模右军
并包万类入方寸,倏忽变化生乾坤。
君不见老子绝学故能学,君不见孔子捐书故能书。
因君起我书且学,我书且学孔老俱。
孔老俱,竟何如,写我长句酬勤渠。
许奉议庭圭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四
此个事在利根上智之人,一闻千悟不为难。
要须脚跟牢实,谛当彻信,把得定,作得主,于一切违顺境界,差别因缘,打成一片。
如太虚空无纤毫障隔,湛湛虚明,无有转变,虽百劫千生,始终如一,方得平稳。
多见聪俊明敏,根浮脚浅,便向言句上认得转变。
即以世间无可过尚,遂增长见刺,逞能逞解,趁语言快利,将为佛法只如此。
及至境界缘生,透脱不行,因成进退,良可痛惜也。
故古人直是千魔万难,悉皆尝遍,虽七处割截,亦不动念,一往操心,犹如铁石。
以至透脱生死,浑不费力,岂不是大丈夫超情慷慨所存也!
在家菩萨修出家行,如火中出莲,盖名位、权实、意气卒难调伏。
况火宅烦扰煎熬,百端千绪,除非自己直下本真妙圆,到大寂定休歇之场,尤能放下廓尔。
平常彻證无心,观一切法,如梦如幻,空豁豁地,随时应节消遣将去,即与维摩诘傅大士裴相国杨内翰诸在家胜士同其正因。
随自己力量,转化未悟,同入无为无事法性海中,则出来南阎浮提打一遭,不为折本矣。
佛法无多子,如俱胝竖一指,打地只打地。
鸟窠吹布毛,无业莫妄想。
中邑哆哆和和,古堤佛性,骨剉一生只道个骨剉,只为信得及,所以一生受用不尽。
若疑著便有异见差别,有向上,有向下,岂能坐得断!
所以贵久长,乃难得人也。
既趣向得入,根脚洞明,当令脱洒,特立孤危,壁立万仞,佛病祖病,去玄妙理性,遣等闲荡荡地,百不知,百不会,一如三家村里人,初无殊异。
养来养去,日久岁深,朴实头大安稳,方得安乐。
终不肯露出自己,作聪明,显作略,衒耀知见,趁口头禅。
所以道:「十语九中,不如一嘿也」。
又道:「我见千百人,只是觅作佛底,于中求一个无心道人难得」。
此事最要行持,而于行持不著相,不居德,是名无相真修。
香象渡河,截流而过,如此行持,滴水滴冻尚不留于胸中,何况特地起心作诸罪恶。
既已如是保护,亦如是转劝未悟,便于此个上调直纯信,无为无事,岂不快哉!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终。
复以承晏墨赠之1113年 北宋 · 晁冲之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我闻江南墨官有诸奚,老超尚不如庭圭
后来承晏复秀出,喧然父子名相齐。
百年相传文断碎,彷佛尚见蛟龙背。
电光属天星斗昏,雨痕倒海风云晦。
却忆当年清暑殿黄门侍立才人见。
银钩洒落金花笺,牙床磨试红丝研。
同时书画三万轴,大徐小篆徐熙
御题四绝海内传,秘府毫芒惜如玉。
君不见建隆天子开国初,曹公受诏行扫除。
王侯旧物人今得,更写西天贝叶书。
崔佺自川陕至行在投下机密文字忠义远来理宜优异特转两官制(张挽、段庭圭词云:「尔奉章诣阙,跋履良劳,序进一官,以为尔宠。」)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八、《苕溪集》卷四二
敕具官某:尔奉章诣阙,备见忠勤,躐进官联,锡以书命,于尔厚矣,其尚勉之。
可。
径山照堂一公塔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六、《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二
径山有大比丘号照堂者讳了一姓徐氏明州奉化县人
方童幼时,遇群儿嬉戏,隅坐旁观,似不言者。
忽闻梵呗之音,则跃而起立。
其父曰:「必法器也,当令事佛」。
生十年,大云寺祝发受具。
年十六,从广寿光法师天台教。
读经数万言,穷日夜不息。
已乃悟,叹曰:「如来最上乘,无挟而径造者也。
吾所读者,古人之糟粕而已矣」。
当是时,诏住相国寺智海院妙湛师思慧者,具正法眼,为世导师,道俗宗向,如佛出世,一时丛林之盛,听法坐下常数百人。
师从之数年,独能尽其学,为高第。
于是下汴绝淮,径吴中,浮浙江,上天台,入雪峰,遍见耆年老宿,表里洞然,中无疑者。
妙湛来莅黄檗,师亦自雪峰至,学成行尊,众推为上首。
居无几,亦坐黄檗道场,领众说法,继妙湛后而学者倍其故。
师姿相奇庞,寡言笑,危坐一榻,湛然如方井水。
有来扣者,云涌泉落,愈出而愈亡穷。
性介特,务自阔远,不交人事。
将诣雪峰朝议大夫曾恬与师厚善,属师致书抵福帅大资张公守。
师意其为己,纳笥中勿出。
久之,石泉虚席,公曰:「黄檗上首故是」。
强将之下,即日移书遣骑迎师,师谢不愿,使者至五反而后受。
他日,公过师,师出书,且致不即遣之意,公喜韫椟之珍,深藏而不市,吾与师宾主无愧矣。
居三岁,改莅圣泉
左丞叶公梦得来守福,曰:「黄檗古佛道场,今世名缁,孰逾一公者」?
使者具书币以逆。
师至,而阖境缁素奔走出迎,欢呼踊跃,声振山谷。
盖师自石泉出世,更三大刹,积十五年,演唱真乘,启悟后觉,人人向道,以佛为归。
已而后将至,稍通饷谢,易置诸禅,师一夕舍去,归卧雪峰故庐。
泉南叶守庭圭,尊德乐道之士也,延之云门,再迁法石。
庭圭代还,师亦反西湖云峰庵,即妙湛所栖,闭户终日,人莫见其面,若将终焉。
俄被旨住径山能仁院,是岁绍兴二十四年也。
径山无一垄之地可耕,而学徒数千指。
师入据方丈,檀施大集,不求而办。
山有芝岩方丈遗址,师尝指其处,顾谓其徒曰:「吾将筑石室居焉」。
其徒不省所谓。
明年三月,示微疾,退处明月堂,唱箧中衣,供佛饭僧。
翌日丁卯黎明,索笔书四句偈,投笔而逝,趺坐如生。
俗寿六十四,僧腊五十,度弟子四十人,得法者七人。
乃即芝岩建窣堵波,举全躯其中。
门人正文等,因妙空佛海师讷老请余志其塔,余思之而未暇,文三过余而请益勤,乃投以铭,俾刻之。
铭曰:
径山之阳,龙公所家。
听说师法,诸天雨花
相彼幻身,如空中云。
脱骨芝岩,夫岂其真?
道处现前,而作佛事。
与龙为友,历千万祀。
宋故左朝议大夫致仕孙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九、《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五
左朝议大夫致仕孙公讳畋字无逸绍兴二十一年八月戊子感疾卒。
诸孤卜以明年三月丙申,奉公之丧,合葬于宜兴县君山甑山元配苏氏宜人之墓;
又以公历官行事、年寿卒葬月日为书抵族父某,请所以志其圹者。
孙氏世家金陵,宋兴,王师下江南,公之五世祖讳潭,徙常州之武进县,家焉。
生六子:曰诂,与其子立之,俱以经明高行为一州之望,里人不敢斥其名。
号大、小先生以别之,于公为高祖
次曰讽,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于高祖
视公为同五世祖兄,乃序而铭焉。
曾祖贯之,封朝奉大夫
昌龄,由御史府出典三州、提点两浙路刑狱、转运副使
当是时,大夫公尚无恙,父子白首,官号亦同,佩服皆三品,所部十五州,安车往来,贤士大夫咸赋诗纪其事。
父昪,和州含山县,以公贵,赠右朝议大夫
宜人邵氏。
朝议蚤世,宜人守节自誓。
三男子:曰畸、曰畛与公。
方在童丱中,顾见里巷群儿徵逐游戏,无一人读书受学者,亟提诸幼还宜兴依外氏;
斥卖簪珥,求师教子;
夜治丝枲,坐其旁勉之。
既任戴冠,遣诣庠校从先生长者游。
未几,文艺烨然,秀出一时。
公与畸相继占上第起家;
畛亦贡礼部,而以奉旨甘,营数百指之养,不果卒业,德齿俱尊,名善士。
于是中外宗姻歆慕称叹,以宜人教子为法。
公学尤邃于经,危坐覃思,至不知向人所在。
读《中庸》,至「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则拊案起立,胸中洞然,如咽去鲠。
属文辞,典重不浮,而辩于说理。
政和二年上舍,第五人中第,授登仕郎泗州工曹事。
七年,升文林郎、除郑州州学教授
宣和四年,用荐者改宣教郎监太医局熟药所
坐小法,贬秩一等。
六年,知宣州南陵县
渊圣皇帝即位,迁奉议郎
今上绍兴元年,以承议郎知临安府钱塘县
公居官侃侃,然廑身奉职,未尝出一语谄事其上,以求说己。
泗州,同寮争进取忌,公名第出其右,则訹郡将以閒染公。
公笑曰:「一荐状于我何有」?
纵所为不问。
后将至,察其妄,首荐公。
剧贼张遇兵压南陵境上,吏民惊骚,空县逃去,公与令坐听事,相对终日,贼觇知无所掠,由池阳路而旋。
刘光世奉诏追讨,闻公名,檄主军饟。
贼平,公有力焉。
上移跸钱塘,百役毛起,府尹治次舍,符县鸠材数千章甚急,公请撤湖上废寺十数区,可不劳民而办。
已而千艘浮江而下,尹席益病其隘,檄公与仁和漕渠以纳之。
公谓曰:「治沟洫,备水旱,县令职也,而兵火创残,疲瘵犹未堪事。
今遽兴河役,以称使过客,非急务」。
惭而止。
户部侍郎胡世将言:「州县不时之须皆非经数,奸吏并缘,人不堪命,可校一岁用缗钱米帛若干,均之两税,而尽罢无名之敛」。
公曰:「两税既增,他日谋利之臣暴敛复起,自我作俑,而民困矣」。
议遂格。
中贵人诣公请事,公不答。
俄领皇城司,嗾逻卒县吏之受赇者以闻,欲并中公。
诏送廷尉,卒不得公毫发罪,犹免所居。
公议藉藉,讼公非罪。
建康府粮料院
未赴,改知湖州安吉县
丁母宜人忧,卒丧,签书镇江军节度判官,就除提举江南东路茶盐事。
使者岁除奏课,例张空最上之朝,增秩赐金无虚岁,比公上计,吏抱牍请循故事,公惊曰:「使吾罔上侥赏耶?
一毫不敢欺也」。
具以实奏,寮吏惊服。
每行部,延见吏属,治有状,或得于一言,不由绍介,皆被慰荐。
有鬻爵为石埭者,屡请贵人书属公荐,公曰:「石埭不惟污吾笔,而同荐之士必以哙伍为耻矣」。
代还,请宫祠
岁满,上书纳禄,守本官致仕,是岁绍兴十八年也。
积官至左朝请大夫,享年七十二。
公性冲澹,寡言笑,承上接下,心平气和,不见愠喜。
至守一法,持一议,如山岳然,亦不可移夺。
平居察人材鄙贤不肖甚详,而臧否不出诸口。
少孤,事母六十年,心意几微,辄逆得之,菽水欢然,虽五鼎之养不过也。
事寡嫂,拊嫠妹,畜孤甥,恩敬甚备。
廉靖寡欲,岁时问遗,非亲友之馈不受。
尝困窭矣,凡有称贷,不以久近戚疏,必尽偿乃已。
江东代归,某往候,公以杜门高卧为终焉之计。
某曰:「兄以晚遇,方为世用,何遽如许也」?
公曰:「羊叔子勋名,逮今照人耳目」。
且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尝七八,在世谛中固然。
顷令钱塘忤中贵人,几陷大罪,比使江左石埭劫请,卒不予,又触权要之怒,吾惧及焉,不去何待?
非事高蹇者」。
某太息久之,曰:「非所及也」。
公晚喜读《庄》、《列》、佛书,晨暮不去手。
其视得丧宠辱如此,盖所谓得其所以言者。
八男子:曰仰,右从政郎太平州司法参军
曰价,右修职郎平江府司法参军
曰价,将仕郎
曰傃,右迪功郎楚州盐城县
曰佐,曰伟,曰杰,曰偕。
孙男女十八人:男曰庭玉庭圭、庭秀、庭扬、庭询、庭玘、庭操、庭诲、庭老。
女适柴,馀尚幼。
公初感风痹疾閒,自饬后事棺衾之属。
顾诸子曰:「非谓汝等不能办也,第恐丧死过厚,不副吾平生简俭之素」。
属纩之际,无一语谬乱。
某少兄一岁,仕亦并时,而学力不足以御外物,数蹈危机,竟书罪籍。
兄材大而气刚,志得道行,发明利器,岂止一部使者
而意有所不适,遂投绂以归,高风绝尘,可为世范
书而刻之,岂特以慰孝子之心?
铭曰:
謇謇孙公,廊庙具兮。
发迹儒科,践祖武兮。
引吭一鸣,鸿鹄举兮。
排云直上,天尺五兮。
酸咸殊嗜,若丹素兮。
适越鬻剃,荐章甫兮。
畏途如漆,不容步兮。
苍茫无形,眩海贾兮。
滔山触天,叠万鼓兮。
屹然中立,独砥柱兮。
驾言归欤,卧环堵兮。
瞻彼西山,颊笏拄兮。
流行坎止,适其所兮。
脱冠不御,挂神虎兮。
笑视金玉,若粪土兮。
家传一经,自鼻祖兮。
蛰蛰诜诜,豹隐雾兮。
旁营万室,识公墓兮。
书杜瓘父墓志铭1142年4月8日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五、《北海集》卷三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
余寓临海,与杜君庭圭居相近,往还甚熟。
一日,出其先德之铭,俾得与观,而亡友虞仲容跋语在焉。
反覆展读,余是以益信其父子之贤。
绍兴十二年四月八日北海綦某书。
嗣忠转官制 宋 · 王洋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六八、《东牟集》卷七
具官某:朕优内宰解职之恩,锡给役减年之宠。
用升尔秩,思副所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