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与弟圄书 东汉 · 李固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六
固今年五十七,鬓发已白,所为容身而游,满腹而去,周观天下,独未见益州耳。
严夫子尝言,「经有五,涉其四,州有九,游其八」,欲类此子矣(《水经·江水注》一。案:李太尉益州人,卒年五十四。今此言五十七,又言未见益州,则非李太尉也。《魏志·董卓传》注引《献帝起居注》「天子使左中郎将李固持节李傕大司马」,《后汉·范冉传》云「与汉中李固善」,盖即其人。)
哀时命 东汉 · 王逸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七
《哀时命》者,严夫子之所作也。
夫子名忌,与司马相如俱好辞赋,客游于梁,孝王甚奇重之,屈原受性忠贞,不遭明君而遇暗世,斐然作辞,叹而述之。
故曰《哀时命》也。
顾学士 隋末唐初 · 孔绍安
 押支韵
引用典故:焚芝 邻笛 子衿
迢遰双崤道,超忽三川湄。
此中俱失路,思君不可思。
游人行变橘,逝者遽焚芝
忆昔江湖上,同咏子衿诗。
何言陵谷徙,翻惊邻笛悲。
陈根非席卉,穗帐异书帷。
与善成空说,歼良信在兹。
今日严夫子,哀命不哀时。
夏侯审游蜀 唐 · 耿湋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引用典故:卜肆贫
暮峰和玉垒,回望不通秦。
更问蜀城路,但逢巴语人。
石林莺啭晓,板屋月明春。
若访严夫子,无嫌卜肆贫
处士君墓814年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侯高字元览上谷人
少为道士。学练气保形之术。
庐山号华阳居士
每激发则为文达意。其高处骎骎乎有汉魏之风。
性刚劲。怀救物之略。
自侪周昌王陵。所如固不合。
视贵善宦者如粪溲。与平昌孟郊东野昌黎韩愈退之陇西李渤浚之河南独孤朗用晦陇西李翱习之相往来。
汴州乱。兵士杀留后陆长源
东取刘逸淮。乃作吊汴州文。
投之大川以诉。贞元十五年
元览苏州。出其词以示
孟东野曰。诚之至者。
必上通上帝闻之。刘逸淮其将不久。
后数月而刘逸淮竟死。其首章曰。
穹穹与厚厚兮。乌愤予而不摅。
以为与屈原宋玉景差相上下。自东方朔严忌皆不及也。
达奚抚为楚州。起摄盱眙
祭酒李公逊衢州。请治信安
观察浙东。又宰于剡。
三县皆有政。不幸得心疾。
留其子狗儿于家而归庐山。不到。
江西。其子婿王适使佣吉勉求君所如。
值君卒。吉勉以君丧殡于袁州之野。
而复于又死。
之妻使吉勉来告于以狗儿归适妻。
居二年。妻又死。
狗儿尚童。虑吉勉之短长不可期。
则君之丧终不坟矣。故使吉勉往葬之。
而识其墓。以示狗儿。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制集序 唐 · 郑亚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
纶綍之兴。
载籍之始。
先王发号施令。
明罚敕法。
盖本于此也。
唐虞之盛。
二典存焉。
夏殷之隆。
厥有训诰。
自允征甘誓。
乃有誓命之书。
皆三代之文。
一王之法也。
虞夏之际。
代祀绵远。
其代王掌制之名氏。
莫得而知。
至于成汤太甲
则有仲虺伊尹为之训诰。
高宗傅说
则有说命之篇。
周公召公成王
则有洛诰酒诰周官顾命。
秦始皇帝并一区宇。
丞相李斯实掌其言。
汉兴
秦焚书之后。
侍从之臣。
皆不习文史。
之辈。
又乏儒墨之用。
每封功臣
建子弟。
其辞多天子为之。
纵委于执翰者。
亦非彰灼知名之士。
武帝使司马相如视草。
率皆文章之流。
相如非将相器也。
厥后寖以微长。
下于魏晋
亦代有其人。
高祖革隋。
文物大备。
贞观中
颜公师岑公文本兴焉。
在天后时。
则李公峤崔公融出焉。
燕许角立于玄宗之朝。
常杨继美于代宗之代。
宪宗皇帝英武启运。
雄图赫张。
中兴之业。
高映前古。
其时则先太师忠公翱翔内署
有密勿赞佐之绩。
平吴定蜀。
时唯其功。
及登枢衡。
作霖雨
尊王室。
卑诸侯。
图蔡料齐。
外定内理。
显王言于典诰。
彰帝范于图籍。
纪在徽册。
播于无穷。
特进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卫公。
长庆中惠皇翰林学士
训诰之业。
彰于前闻。
昭肃皇帝统握乾符。
寤寐良弼。
诏自淮海。
复升台庭。
尽付元机。
允厌神度。
每彤墀奏罢。
别承天眷。
帝亦讲伊尹傅说之旨。
定元首股肱之契。
以太平之制度。
上古之文教。
咸属于公焉。
会先太后懿号未立。
帝明发有永怀之痛。
公述沙麓神井之瑞。
赞绕枢怀日之庆。
懋遵圣绪。
光慰孝思。
于是承命有宣懿祔庙之制。
武宗郊昊天。
拜清庙。
文物胥备。
朝廷有礼。
华夷述职。
河朔修贡。
乃显神庥。
荐徽号。
奉扬一德。
以示万方。
于是撰仁圣文武至神大孝之册。
封域无虞。
天子翛然有求元之思。
乃范贞金。
模圣表。
隆准日角。
烛于宫庭。
中外臣僚。
咸欲以颂山河而褒日月也。
公于是有圣容之赞。
天街之北。
獯鬻攸居。
因饥凭陵。
怙众强御。
严之以刁斗而勃尔无惧。
申之以文告而腆然不率。
天子震怒。
旋命征之。
公独运沈机。
上资宸断。
万里胜负。
决于帷中。
雷霆既震。
犬羊遂溃。
疣赘披抉。
腥膻解离。
遁其名王。
复我贵主。
公于是有讨北狄之诏。
天宝末蓟门为首乱之地。
疮痏榛棘。
袭世未平。
至于渔阳帅师仲武
扫除妖孽。
臧获仇雠。
奉扬威神。
乃底康靖。
仍愿勒石卢龙之塞。
以叙圣功。
飞章上闻。
帝用允若。
公祇膺明命。
舒展格言。
呼啸神祇。
吐纳嵩华。
当昼而文星现。
不寐而白凤来。
成诸侯不朽之勋。
尊元后无私之化。
公于是有幽州纪功之碑。
潞帅刘从谏死。
其子因关河之崄。
恃甲兵之众。
请爵争地。
屡闻王庭。
中外疑迷
互挠天听。
帝将耀神武。
公累献忠谋。
且言曰。
重耳在丧。
不闻利父
雄渠受戮。
祇以拒君。
明皇旧宫。
天井内地。
跨连河北
胁倚山东
岂可行有匪人。
坐为污俗。
若是可忍。
孰不可容。
沃心无疑。
蹑足乃定。
又曰。
上党天下之脊。
河朔之喉。
漳水雄兵。
常山劲卒。
是为唇齿。
实惧因依。
不若乘其未萌。
制其将动。
帝俞其奏。
乃妙选使臣以劳谕之。
严立刑赏以劝戒之。
魏侯镇侯。
戮力从命。
壶关之右臂。
泜水之上游。
获兹渠魁。
在此成算。
又辕门叛将。
潢水馀凶。
上相之旌旗。
晋阳之管钥。
帝怒斯赫。
人心愈疑。
咸以师老于郊。
枭巢尚固。
议罢兵者蚊聚
请宥过者雷同。
公又扬笏而言曰。
彼地则义师。
帅分宗室。
是元祖勤商之邑。
后稷造周之邦。
瓜瓞具存。
堂构斯在。
苟亏策画。
不袭仇雠。
则是奖弥牟逐主之风。
冒顿射亲之俗。
诗称筑室于道。
书谓疑谋勿成。
由是洞启宸衷。
大破群议。
运筹制胜。
举无遗策。
防微虑远。
必契神机。
授钺之臣。
伏膺承命。
谢安围棋尚劫。
曹参之饮酒方酣。
果有军书。
继闻戎捷。
砥磨周钺
水淬郑刀。
万里来袁尚之头颅。
二冢葬蚩尤之肩髀。
欢声虽震于朝市。
喜气不见于形容。
何其纂立功勋。
镇定风俗。
若是之重也。
公于是有伐上党之制。
平晋阳之敕。
宗英可汗。
献琛输赆。
越自绝域。
通于本朝。
文毕伯仕之允。
呼韩谷蠡之师。
或执玉而朝灵囿。
或解辫而拜甘泉。
并垂于策书。
光被明命。
公于是有谕回鹘之命五。
坚昆之书四。
文章等于训传。
机事出于神明。
固将偃仰邳石之符。
傲睨鬼钳之录。
闻之者可以祛聋瞆。
得之者可以弼邦国。
牙管既拔。
芝泥将熟。
尝于前席。
亲授笔札。
公亦分阴可就。
落简如飞。
时有急宣。
关于密画。
内庭外制
皆不与闻。
或势切疾雷。
机难终日。
宣室未召。
武帐莫闻。
公则手疏封章。
达于旒扆。
当乙夜观书之际。
未尝不称美再三。
此又岂可与传洞箫而讽于后庭。
闻子虚而嗟不同世者。
论功校德耶。
岁在乙丑
群公常伯以天子之道。
贯于神祇。
一年而风雨攸序。
灾沴不作。
二年歼丑虏。
兴北伐之诗。
四年诛狡童。
咏东征之歌。
而又移摩尼之风。
坏浮图之俗。
偃兵反朴。
四海胥定。
思欲增鸿名。
光下武。
公乃观东序之图。
按西昆之谍。
铺舒名实。
藻缛文采。
类于上帝。
为唐神宗。
公于是纂章天成功神德明道之册文。
号位既毕
华夷会同。
方将命礼官
召儒者。
访匡衡后土之议。
采公玉明堂之图。
考肆觐之礼于梁生。
封禅之书于犬子。
尽皇王之盛事。
极臣子之殊功。
轩鼎将成。
禹书就掩。
然犹进先尝之药。
献高手之医。
藏周旦请代之书。
汉宣易名之美。
作为大诰。
祈于昊天。
始终一朝。
绍续九德。
其攻伐也既如彼。
其制作也又如此。
故合武宗一朝。
册命典诰。
奏议碑赞。
军机羽檄。
凡两帙二十卷。
辄署曰会昌一品制集纪年。
追圣德也。
书位。
旌官业也。
岁在丁卯
亚自左掖出为桂林
九月
公书至自洛。
以典诰制命。
示于幽鄙。
且使为序。
以集成书。
寻元珠不究于倪域。
听希声莫穷于高下。
承命震恐。
几移朝夕。
援笔而复止者三四。
江陆修荡。
辞让不及。
因斋洁以序焉。
夫全功难恃。
大名难兼。
日赫于昼而乏清媚。
月皎于夜而无温煦
之为候也。
则雪霜飘暴。
冻入肌发。
之为用也。
则金流石烁。
火走肤脉。
如阳春高秋者希焉。
南则瘴风毒虺之为厉也。
北则獯戎黠虏之为患也。
洛阳咸秦者几焉。
雕鹫不傅之以驰骋。
骅骝不授之以鶱翥
如应龙者鲜焉。
仲尼圣贤之宗也。
位止于司寇
老聃道德之祖也。
官不过柱史
如姬旦者几焉。
是以保衡傅说
佐佑殷宗。
召公毕公
寅亮周室。
咸著大训。
克为元龟。
书契以来。
未之多有。
李斯以刻石纪号之文胜
而不在休明之运。
又何足数哉。
周勃霍光
虽有勋伐。
而不知儒术。
枚皋严忌
善为文笔。
而不至岩廊。
自是以降。
其类实繁。
惟公蕴开物致君之才。
元弼上公之位。
建靖难平戎之业。
经天纬地之文。
萃于厥躬。
庆是全德。
盖四序之阳春。
九州之咸洛。
品汇之应龙。
人伦之姬旦
后之学者。
其景行之云尔。
南安寓止913年 唐末 · 韩偓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引用典故:海槎
此地三年偶寄家,枳篱茅厂(一作屋)共桑麻。
蝶矜翅暖徐窥草,蜂倚身轻凝(去声)看花。
天近函关屯瑞气,水侵吴甸浸晴霞。
岂知卜肆严夫子,潜指星机认海槎
秋夜独书(集本作思)勉诗友979年 北宋 · 寇准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西风惊万木,危坐思悠哉。
故国经年别,秋鸿半夜来。
人应多弃善,天岂不怜才。
休学严夫子,荒凉老钓台
赠外兄吴之才(挺)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排律 押鱼韵
何须亲始重,友分固非疏。
况复羁孤极,同经忧患馀。
晚成大器,先得类凡鱼。
游衍陪严忌,声华诵子虚。
蒲轮诏枚叔,驷马宠相如
莫忘西都日,寒窗夜读书。
福昌张尉耒书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二、《司马公文集》卷六二、《宜阳县志》卷一四
五月五日,陕人司马光谨复书福昌少府秘校足下。
行能固不足以高于庸人,而又退处冗散。
属者,车骑过洛,乃蒙不辱而访临之,其荣已多。
今又承赐书,兼示以新文七篇,岂有人尝以不肖欺听闻邪?
何足下所与之过也?
始惧中愧,终于感藏以自慰,知幸知幸。
以居世百事无一长,于文尤所不闲。
然窃见屈平始为《骚》,自贾谊以来,东方朔严忌王子渊刘子政之徒踵而为之,皆蹈袭模仿,若重景叠响,讫无挺特自立于其外者。
柳子厚耻其然,乃变古体、造新意,依事以叙怀,假物以寓兴,高扬横骛,不可羁束。
若《咸》、《韶》、《骚》、《武》之不同音,而为闳美条鬯,其实钧也。
自是寂寥无闻。
今于足下复见之,茍非英才间出,能如此乎?
钦服慕重,非言可迨。
然彼皆失时不得志者之所为,今明圣在上,求贤如不及。
足下齿发方壮,才气茂美,官虽未达,高远有渐。
异日方将冠进贤,佩水苍,出入紫闼,吁谟黄閤,致人主于唐虞之隆,纳烝民于三代之厚。
如斯文者,以愚陋,窃谓不可遽为也。
不宣。
再拜。
连江县建学记 宋 · 周希孟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民国《连江县志》卷二一、同治《福建通志》卷六二
缙云朱君定,嘉祐丙申连江,理淹狱,正役版,疏东湖故塘,造白岩溪石梁,即朱公桥,详《水利志》。
除径道而封坛壝,禁巫觋而崇医师
庶政具举矣,继又崇建学宫,申严夫子殿,以颜渊曾参而下十人配享,七十二弟子及传经左氏、公、谷、、韩、杨、王通之徒从祀。
以闽之文物始于常衮欧阳詹,亦图于壁,可瞻可像。
讲堂列斋,崇门周庑,经史严整,庖井丰洁,以崇师儒,以隆教化。
学成,邑人士以令之绩请纪其实。
噫!
今之宰邑者三载而代,徇身之便以图迁荣,何暇兴公利,崇名教哉?
朱君涖邑未踰期月,兴事建功,何其多耶!
予乐其庙之成,而言曰:世之浮屠氏,其徒乃能崇其师之宫,日会其民,论其师之法而讲习其书。
故闽之俗,无老幼贤不肖皆知浮屠之道而奉承之。
盖由其徒能崇之也。
仲尼之道,百王大中之法,修身正家,治国经天下,一日舍是则乱。
郡守县令日用其道,乃不能敦尚其术,渐于泯没,其不及浮屠氏之徒远矣。
今连之学既成,曰令曰尉岁时率士人行释奠,习乡射、饮酒、养老、冠婚、丧祭之礼于其中。
每岁正月及孟月之吉,属民读法,教之孝友睦姻任恤之行,延师弟子讲肄《诗》、《书》、《易》、《春秋》、《礼》之经。
民生其间,咸知治世皇极之道,观礼乐文物之盛,而日迁善远罪不自知。
侯之功何其伟哉!
凉轩 北宋 · 张锷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潇洒吴夫子,搆轩山县中。
何曾知大暑,每到便清风。
林影乱不定,泉声咽复通。
微吟倾白酒,日月任西东(《山西通志》二二三)
虚假行 北宋 · 吕南公
 押马韵
虚假复虚假,名陶不知瓦。
养子役于人,不如生犬马。
公私严忌讳,势利关取舍。
奉生既疏违,丧死更苟且。
苴麻不敢服,桐竹何由把。
未得久哀呼,方当勤唯喏。
百年闻罔极,一瞬经庐下。
岂不近冠裳,驱牵到乖寡。
沾沾荷锄子,言动只山野。
终制负凶缞,兴辞泪如泻。
诸儒论鄙俗,不若都人雅。
请问雨间民,谁为称情者。
离骚新序中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二、《鸡肋集》卷三六、《苏门六君子文粹》卷六九、《八代四六文钞》第三一册、《四续古文奇赏》卷一八、《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七三
刘向《离骚》、《楚辞》十六卷,王逸传之。
按八卷皆屈原遭忧所作,故首篇曰《离骚经》,后篇皆曰《离骚》,馀皆曰《楚辞》。
天圣中,有陈说之者第其篇,然或不次序。
今迁《远游》、《九章》次《离骚经》,在《九歌》上,以自叙其意,近《离骚经》也。
而《九歌》、《天问》乃既放、揽楚祠庙鬼神之事以摅愤者,故迁于下。
《卜居》、《渔父》,其自叙之馀意也,故又次之。
《大招》古奥,疑原作,非景差辞,沉渊不返,不可如何也,故以终焉。
为《楚辞》上八卷。
九辨》、《招魂》皆宋玉作。
或曰《九辨》原作,其声浮矣。
《惜誓》弘深,亦类原辞,或以为贾谊作,盖近之。
东方朔严忌,皆汉武帝廷臣,淮南小山之辞不当先
王褒汉宣帝时人,皆后淮南小山,至刘向最后作,故其次序如此。
此皆西汉以前文也,以为《楚辞》下八卷。
凡十六卷,因向之旧录云。
然《汉书》至屈原赋二十五篇,今起《离骚经》、《远游》、《天问》《、卜居》、《渔父》、《大招》而六,《九章》、《九歌》又十八,则赋存者二十四篇耳;
并《国殇》、《礼魂》在九歌之外,为十一,则溢而为二十六篇。
不知《国殇》、《礼魂》何以系《九歌》之后,又不可合十一以为九,若溢而为二十六,则又不知其一篇当损益者何等也。
《惜誓》尽叙原意,末云「鸾凤之高翔兮,见盛德而后下」,与贾谊屈原文》云「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焉下」之断章趣同,将仿之也,抑固二十五篇之一,未可知也。
然则司马迁传附,亦由其文义相近,后世必能辩之。
王逸东汉人,最爱《楚辞》,然《九思》视以前所作相阔矣。
又十七卷非旧录,特相传久,不敢废,故以附《续楚辞》上十卷之终,而其下十卷,自唐韩愈始焉。
《离骚》,人不读久,文舛阙难知。
王逸云:「武帝使淮南王安作章句;
至章帝时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亦作章句,其十五卷阙而不说。
今臣作十六卷章句」。
然则训释,独《离骚经》一篇,不知所改易者何事。
今观《离骚经》训释,大较与十五卷义同,或浅陋,非本意,故颇删而存之,而录司马迁《史记·屈原传》冠篇首,以当《离骚》序云。
西汉杂论二 其十七 邹阳谏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二
邹阳枚乘严忌知吴不可说,皆去之梁,从孝王游。
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
等疾,恶之孝王孝王怒,下吏,将杀之。
从狱中上书(云云。)孝王立出之,卒为上客。
右《邹阳传第二十一》。
善哉,之谏吴也,可谓微矣!
濞数十年谋反,白头举事,事未发而擿其反谋,岂不殆哉?
濞实阴连齐、赵,外事三越,以孕大祸,而为不知者,言「胡亦益进,越亦益深,为大王患之」。
苏林以谓「微言梁并淮阳之兵,汉折西河而下,以破难其计。
故错乱其语,若吴为忧助汉者」,其意深矣。
濞之不纳,则未知其智足以察此,与懵不之察也。
其智足以察之知其谋而难斥言耶,则固不敢诛
则是自发其机,其事败矣。
其懵不之察,以为诚不知其谋,而谓阳信其忧助汉耶,则曰不足以知吾事,亦不诛矣,故姑为不纳。
所以触危阱、履猛虎而脱身,无足疑也。
至其从孝王也,孝王倚帝少弟与太后之爱,出入骄恣,而又昵其邪臣胜,计无不从。
与枚、严适至其国,以之智略,一启口论事,而固已恶之。
孝王怒,至下吏,将杀
然则尝动吴之祸机,以婉而无殃;
未尝深预梁事,一介于,以不合而几死。
士之游世,可不知此也哉!
吴则于之辞,察与不察,皆不敢害,恶暴己私,其势然也。
虽使傍有谗者,而终无杀之理,自其己事。
梁则倚帝少弟与太后之爱,尝贵骄,显求汉嗣,非濞疏远阴谋者之比也。
枚先生严夫子皆不敢谏,而争之,其将见杀,宜也。
握梁权,为梁囚,从狱中上书,而言「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见之,当何如哉?
至以谓:「使寥廓之士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夫阳正以忠信介于谄谀,见恶而得囚;
又昌言忠信,力指谄谀,不屈以求免。
然而终不能见害,孝王卒以为上客。
然后知士从容则可以谋全,穷则不可以计免,亦直而已矣!
孔子曰,水火尚可以忠信诚心亲之,而况于人乎?
孝王败,皆自杀,孝王乃得而益亲。
然则孝王岂终不肖者哉?
班固齐桓公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可与为恶,是谓中人。
孝王而危,用阳语而安,夫人主有中人之质,孰不可与语上哉?
李母王氏墓志铭 北宋 · 李廌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三、《济南集》卷七
少不天,尝游寓东越,吾叔曰:「吾兄有志不就,其孤过时不学,则为门户羞」。
乃具舟楫,涉江湖,躬至句章,趣长洲,教字于家。
叔母王视遇甚慈,抚怜顾复,意恩周悉。
叔父之子国器砥行立名,为吴郡望士,尝语曰:「吾无弟,汝无兄;
伯父之子,犹父之子也」。
日以义方训切之。
今也虽不肖,然亦能读书学文,敢与士齿,实有繇焉。
叔母其先京师人,曾祖、祖父皆以材武从事戎马得官。
叔母年十有四岁归李氏,时我祖父乾州使君新殁,事祖母元暨伯父居士,能尽为妇之道。
盖吾家自唐以家法名世,非礼法之族,莫敢通姻。
兄弟相承,娣姒相宾,率用法度。
家庙日飨,俎豆如事生,诸奉祭祀者,冠带簪帨不敢去身。
而又伯父律下严忌,绳己亦切,或小有过差,则自箠于庙,诸弟及其妇相与请罪,乃许改事。
即出大鼎于庭,命之曰:「斯鼎也,一人扛之则莫举,众人共之则甚轻。
治家亦然,众心同力,乃有成尔」。
于是内外百口,肃然无哗。
然诸妇惮劳,行之颇艰,惟叔母奉以周旋,始终无懈,族人贤之。
叔父既居吴,复以家法御其下,家亦整治,虽食贫索居,昏嫁丧葬,必用旧仪,盖其性安于礼,白首不变。
晚玩佛书,能知大义,属纩之际,心识了然。
时元祐六年七月六日也,享年六十有八。
呜呼!
昔者伯父之孙彧始生而母卒,叔母鞠乳之,以迄长大,及进士第,尝分禄以奉之。
方兹应举觅官,求比于彧,而叔母下世。
呜呼!
其敢忘乎。
叔父讳某,生一男子曰远,乃国器兄也。
孙三人:曰彦发,举进士,好学有立志;
曰彦同,曰彦达。
孙女一,嫁进士马友直。
以元祐某年月日葬于苏州长洲县陈公乡,祔叔父之茔。
铭曰:
李肇赞皇,昔我贰卿,自彼阳谷
揭来关中,古郑南郭,里宅协卜。
爰有幽谷,松槚茂拱,于山之麓。
念我使君,以及诸父,丙甲地蹙。
惟幼孙,夙夜疚念,风栉雨沐。
乡曰将相,里曰勋贤,水惟檀谷。
元祐丙寅,改徙东阡,从者十六。
下逮诸殇,祔焉罔遗,坟墓遂族。
惟我叔父,寓葬于吴,留位候复。
既弗复止,今我叔母,抑又葬止。
佳城东西,各天一方,相望万里。
魂气游止,无不之矣,骨肉乃在于此。
(四库本作说之既和圆机绅字长句复作寄孙显夫是初考之最高等也 宋 · 晁说之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鱼龙起伏初无度,下品曾为第一人。
鸿藻自甘戎幕掾,青云谁委玉阶绅。
命微夫子徒哀剧(自注:严夫子。),天远灵均枉问因。
触事思君成苦调,遥怜烂醉剩阳春。
灾怪 宋 · 晁说之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几岁庙堂生物怪,一朝胡虏应天灾。
颇闻北斗光芒见(自注:久不见斗,近已出矣。),未见东京消息来。
志士此时忧国泪,将军他日望乡台(自注:金贼执吾大将及降偏裨。)
世间如有严夫子,时命应须更可哀。
临川亲旧十首意到辄书不复次序 其十 1140年 宋 · 吕本中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衢州市
爱贤如渴吴夫子,不染世间儿女尘。
老病不逢终不悔,后生谁复记斯人(自注:吴迪吉。)
水调歌头 宋 · 胡寅
 押词韵第七部
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
空留千丈危石,高出暮云端。
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插钓鱼竿。
肯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

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
驱驰一世人物,相与济时艰。
独委狂奴心事,未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
爽气动星斗,终古照林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