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唐明宗徽号册 五代 · 冯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维长兴元年岁次庚寅四月甲午朔二十五日戊午
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太徵宫使宏文馆大学士上柱国始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臣冯道银青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判集贤院事上柱国天水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臣赵凤及文武百官特进太子少傅上柱国酒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臣李琪等五千八百九十七人言。
臣闻天不称高而体尊。
地不矜厚而形大。
厚无不载。
高无不覆。
四时行乎内。
万物生其间。
总神祇之灵。
叶帝王之运。
日出而星辰自戢。
龙飞而雷雨皆行。
元气和而天下和。
庶事正而天下正。
伏惟皇帝陛下天授一德。
时历多艰。
太祖以兴邦。
佐先皇而定难。
拯嗣昭于潞困。
德威于燕危。
遏思远而全邺都。
彦章而下梁苑
成再造之业。
由四征之功。
洎纂鸿图。
每敷皇化
内库而省庖膳。
宫人而减伶官
轻宝玉之珍。
却鹰鹯之贡。
淳风既洽。
嘉瑞自臻。
故登极之前。
人皆不足。
改元之后。
时便有年。
遐荒旋毙于戎王。
重译往来于蛮子。
东巡而守殷殪。
北讨而王都歼。
契丹而燕赵无虞。
灵武瓜沙并复。
近以飨上元而荐太庙
就吉土而配昊天。
辂己降而雨沾。
事欲行而月见。
燔柴礼毕。
作解恩覃。
帝命咸均。
人情普悦。
非陛下有道有德。
至圣至明。
动不疑人。
静惟恭己。
常敦孝礼
每纳忠言。
则何以临御五年。
澄清四海。
时久缠于灾害。
民骤见于和平。
休徵备载于简编。
徽号过持于谦让。
三年不允。
众志皆坚。
天不以上帝自崇。
日不以大明自贵。
于蒸民有惠。
于元后同符。
列圣皆然。
旧章斯在。
今以明庭百辟。
列土诸侯。
中外同辞。
再三沥恳
臣等不胜大愿。
谨奉玉宝玉册。
上号曰圣明神武文德恭皇帝
伏惟皇帝陛下体之至道。
法日月于太虚。
威于夷狄。
恩及虫鱼。
奉国者继加荣宠。
违天者咸就诛锄。
典礼当告成之后。
夙夜思即位之初。
千秋万岁
永混车书。
比部员外郎赵宗古谢衍屯田员外郎李琪秘书丞刘元瑜殿中丞马伸磨勘改官制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九
敕具官谢衍等:自兵兴以来,天下重困,盗贼并起,狱讼繁多,为州县者不亦劳乎!
夫饥寒者未能衣食,而调歛者未能尽除。
惟处之有方,则民不甚弊。
赖夫勤敏,乃克济焉。
尔等咸以吏材,寄予民政。
录劳考课,宜有茂恩。
可。
华山重修云台观治平四年九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太华三方,古迹远矣。
上方白云宫,在岳顶,据苍龙岭,云昔羽人焦道广常居之;
中方太清宫,枕太罗峰,今犹有老君像;
下方即此观,因云台山名焉。
唐明皇天宝中,因旧基构栋宇,命右补阙集贤学士卫包撰《修三方记》,见存。
五代乱离,三方荒毁,高士陈抟披荆榛,筑室于下方。
太平兴国中太宗皇帝累赐诏,赍御诗召赴阙,乃敕有司增葺隐庐,复给内府金钱,经始坛殿,规摹方备,今观是也。
庆历初,某领史官,尝阅国书,见本传云:字图南亳州真源人
始四五岁,戏涡水之滨,有青衣媪召至怀中乳之,自是聪悟。
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无复遗忘,尤工诗。
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仕,肆意山水间。
自言尝遇孙君仿、獐皮处士二人者,语之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
因往栖焉。
服气辟谷二十馀年,徙居云台,又止少华石室。
每寝辄百馀日不兴。
周世宗显德三年,召留禁中月馀,因问以黄冶之事。
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政治为念,奈何留意此小道」!
世宗不以为忤,命为谏义大夫
固辞不受而归。
诏本州长吏岁时存问,间因牧守西行过山下致赐物。
兴国初,始赴召。
九年,复来朝,上尤加礼重,谓宰相宋琪等曰:「方外之士,在华山已四十馀载,度其年盖百馀岁,语论甚高」。
因遣中使送至中书等从容问曰:「先生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
对曰:「不知吐纳养生之理,神仙黄白之事,非有方术可传。
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
圣上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明之主,正是君臣同德,致理之,勤行修鍊,无出于此」。
等皆称善。
以其语白上,上益重之。
下诏曰:「华山隐士陈抟,晦迹丘樊,栖心岩穴,跌宕世表,涵味道腴。
往在周朝,物色幽遁,尝蒙鹄板之召,终遂鸿冥之心。
自尔以来,多历年所,今复言迂高迹,来仪帝庭,不有嘉名,何彰清范
赐号希夷先生」。
上屡与之属和诗什。
久之还山。
端拱初,忽谓弟子贾得升曰:「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
二年,石室成,手书数百言为表,其略曰:「臣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华峰张超谷中」。
如期而卒。
七日支体犹温,有五色云蔽洞口,弥月不散。
好读《易》,手不释卷,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
旧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旨。
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馀首。
能逆知人意。
斋中有大瓢挂壁上,道士贾休复心欲之而不言,谓休复曰:「子来非有他,盖欲吾瓢尔」。
侍者取而与之。
有郭沆者,少居华阴,夜宿观下,中夜呼令趣归,沆未决。
复谓之曰:「可勿归矣」。
明日沆还家,果中夜母暴得心痛,几不济,食顷而愈。
华阳隐士李琪,自言唐开元中郎官,人罕有见者;
关中逸人吕洞宾,有剑术,虽数百里顷刻辄至,以为神仙;
皆数至斋馆,与之酬唱如交友,时人异之。
此皆旧史之文也。
仁宗皇祐三年云台观道士武元亨进《希夷先生传》,所载尤详。
云:初,先生居下方,茅茨不剪,蒿不除,有访先生者,窥其户,阒焉无人,但鸟声兽迹。
或樵子山麓荐莽深处,有骸如腊,尘荄翳焉,迫而视之,乃先生也,扪其心独暖,良久,气还而兴曰:「睡适酣,奚为扰我」?
州将以闻周世宗,故召见,既不受官,赐号「白云先生」。
太皇御诗云:「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
如今若肯随徵诏,总把三峰乞与君」。
既对于延英殿华阳巾、垂绦、蹑屩,用宾礼见。
上欲征河东先生请姑待,军已兴,不克下。
其再对也,言「天下一统矣」,果执刘继元,平并州
密陈天命实在章圣,其所启沃,幽赞远图。
太皇亦欲以为谏议大夫先生恳辞,命遂不下。
委化之年,盖百一十有八岁。
自馀先几逆数,知来藏往,精微深妙,殆不可测。
至诸奇诡眩耀之事,则未尝为也,故先王之道浩然,莫得而揭厉之者。
无贤愚贵贱,莫不闻其风而悦之。
大中祥符四年真宗祀汾脽,驻跸华阴,再幸云台,阅先生遗像,伫立凝思久之,命除其观田租,召对道士子华等,赐紫服。
舆驾还京,俾就御座所建本命元辰殿,内珰护作,绘睟容于北壁。
皇祐二年,构神御殿,严奉之礼始备。
先生去世,门人贾得升武子华、元亨相承主持观事。
至是殿成,元亨诣阙谢恩,仁宗令进歌诗,元亨应诏进三篇,帝属以御诗,又神笔飞白「清净」字赐之。
元亨遂重修七殿,至于道院、斋堂,必葺一新,经营累年,为力勤矣。
某往来秦蜀,恭谒神御,既而瞻礼希夷堂。
惟神仙之云者,盖神本无方,道无不在,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
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漠然与合,兹谓至人。
由是而后,可以出死生而通变化,虽非积学而至,非学则未知或至也。
夫九室、下方,岂徒与麋鹿为群,木石为伍而已哉!
治平四年九月一日(《乐全集》卷三三。)
先王:疑当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