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东平王傅相诏 西汉 · 汉元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七
夫人之性,皆有五常
及其少长,耳目牵于耆欲,故五常销而邪心作。
情乱其性,利胜其义,而不失厥家者,未之有也。
今王富于春秋,气力勇武,获师傅之教浅,加以少所闻见。
自今以来,非五经之正术,敢以游猎非礼道王者,辄以名闻(《汉书·宣元六王传》)
敕谕东平王宇玺书 西汉 · 汉元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七
皇帝问东平王,盖闻亲亲之恩,莫重于孝;
尊尊之义,莫大于忠。
故诸侯在位不骄,以致孝道;
制节谨度,以翼天子,然后富贵不离于身,而社稷可保。
今闻王自修有阙,本朝不和;
流言纷纷,谤自内兴,朕甚僭焉,为王惧之。
《诗》不云乎?
「毋念尔祖,述修厥德。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朕惟王之春秋方刚,忽于道德,意有所移,忠言未纳,故临遣太中大夫子蟜谕王朕意」。
孔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王其深维孰思之,无违朕意(《汉书·宣元六王传》)
东平王太后玺书 西汉 · 汉元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七
皇帝使诸吏宦者令承问东平王太后,朕有闻,王太后少加意焉。
夫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
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
东平王出襁褓之中,而托于南面之位,如以年齿方刚,涉学日寡,骜忽臣下,不自它于太后,以是之间,能无失礼义者,其唯圣人乎?
《传》曰:「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
王太后明察此意,不可不祥。
闺门之内,母子之间,同气异息,骨肉之恩,岂可忽哉!
岂可忽哉!
周公伯禽曰:「故旧无大故,则不可弃也。
毋求备于一人」。
夫以故旧之恩,犹忍小恶,而况此乎?
已遣使者谕王,王既悔过服罪,太后宽忍以贳之,后宜不敢。
王太后强餐,止思念,慎疾自爱(《汉书·宣元六王传》)
翟义下诏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九
太皇太后遭家不造,国统三绝,绝辄复续,恩莫厚焉,信莫立焉。
孝平皇帝短命蚤崩,幼嗣孺冲,诏予居摄。
予承明诏,奉社稷之任,持大宗之重,养六尺之托,受天下之寄,战战兢兢,不敢安息
伏念太皇太后惟经艺分析,王道离散,汉家制作之业独未成就,故博徵儒士,大兴典制,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
王道粲然,基业既著,千载之废,百世之遗,于今乃成,道德庶几于唐、虞,功烈比齐于殷、周。
翟义刘信等谋反大逆,流言惑众,欲以篡位,贼害我孺子,罪深于,恶甚于禽兽。
父故东平王云,不孝不谨,亲毒杀其父思王,名曰钜鼠,后云竟坐大逆诛死。
义父故丞相方进,险诐阴贼,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所杀乡邑汝南者数十人。
今积恶二家,迷惑相得,此时命当殄,天所灭也。
始发兵,上书言等与东平相辅谋反,执捕械系,欲以威民,先自相被以反逆大恶,转相捕械,此其破殄之明證也。
已捕斩断二子谷乡侯章、德广侯鲔,义母练、兄宣,亲属二十四人皆磔暴于长安都市四通之衢。
当其斩时,观者重叠,天气和清,可谓当矣。
命遣大将军共行皇天之罚,讨海内之雠,功效著焉,予甚嘉之。
《司马法》不云乎?
「赏不踰时」。
欲民速睹为善之利也。
今先封车骑都尉孙贤等五十五人皆为列侯户邑之数别下(《汉书·翟方进附传》)
元成诏语110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五、《皇朝文鉴》卷一○七 创作地点:广东省韶关市
楚孝王嚣被疾,成帝诏云:「夫子所痛,『蔑之,命矣夫」』!
东平王宇不得于太后元帝诏曰:「诸侯在位不骄,制节谨度,然后富贵离其身,而社稷可保」。
皆与今《论语》、《孝经》小异。
「离」,附丽之「离」也。
今作「不离」,疑为俗儒所增也。
题庐墓梦感卷为东平王思学作 明 · 谢文著
五言律诗 押麌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九十
筑室依墓傍,思亲何太苦。
匍匐三年丧,悲哀一抔土
怨逐青春归,不知白日午。
积念感鬼神,馀芳振前古。
东平思王瓠山 清 · 王士禛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九
东平几驿是咸阳,松柏依然指故乡。
帝子不须还怅望,汉家陵阙久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