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送觉先大师觉先参佛照圆通二老 北宋 · 释德洪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
浮玉道人雷电舌,法云老师冰雪颜。
后来事听诸方外,先数君游二老间。
只把黑甜酬世味,从教螺鬓有诗斑。
乘秋曳杖归何处,万叠匡庐是故山。
送因觉先序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六、《石门文字禅》卷二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洞山
觉先,佛照禅师高弟也。佛照于世有胜缘方,其在山林也,则领匡山鸾溪;及其游城郭也,则住上都崇宁。是望刹皆天下之冠,盖梵释龙天之宫从空而堕者也。余尝馆丈室之东,见巨公要人入门下马,气摩云天,金朱日塞门如市。佛照者裙才及膝,吉贝缠其脞,勃窣趋迎,权不韵甚矣。然杖拂之下,万指随之,虽往来城郭山林二十年,牧僧行道如一日者,觉先阴相之也。觉先有智仞,能立事,数惷其师争曲直,竟袖手还江南。佛照思其贤,曲折呼之,觉先坚卧不动。政和七年春,诏易天宁为神霄宫,佛照以老病景德房寺。觉先曰:「噫,吾西矣」。秋八月朔来别,坐有献言者曰:「子去京三白矣,乃复往,如山林桎梏之机何」!余折之曰:「慈明,吾祖也,而以李公故西游;宝觉,吾大父行也,以王晋卿故亦西游。是二大老,天下之奇德,意有所合,千里从之,矧觉先以师老病而西乎?行矣,子于义得矣」。觉先忻然曰:「敢不受教。然吾之所识,皆公故人,能嗣音乎」?余以屏迹岩丛,栈绝世路,宁当交公卿大夫哉?脱有见问者,为言未能为世收寒涕是矣。中秋前三日,某序。
题佛鉴僧宝传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石门文字禅》卷二六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禅者精于道,身世两忘,未尝从事于翰墨。故唐宋僧史,皆出于讲师之笔。道宣精于律,而文词非其所长,作禅者传,如户婚按检。赞宁博于学,然其识暗,以永明为兴福,岩头为施身,又聚众碣之文为传,故其书非一体,予甚悼惜之。顷尝经行诸方,见博大秀杰之衲,能袒肩以荷大法者,必编次而藏之,盖有志于为史。中以罪废逐,还自海外,则意绪衰落,魂魄遗失,其存者无几。宣和改元夏,于湘西之谷山,发其藏畜,得七十馀辈,因仿前史作赞,使学者概其为书之意。书既成,有佛鉴大师净因者曰:「噫嘻,此先德之懿也。愿首传以为毕生之玩」。因以父事佛照,以大父事云庵,而视余为季父也。因生庐山之阳,游方饱丛林,参道有知见,恭谨孝友,盖其天性,而酝藉雅尚,若出自然。与余游馀二十年,久而益敬,故余欣然授之。因以谓此书当得妙于笔札者传之,于是凭川道者敏传,愿施其能。传以伯父事佛照,以兄事佛鉴,其能书乃夙习,笔楮不择精粗,飞翰如蚕食叶,俄顷千字,其衡斜布列,擘窠棋画。非特字工而已,工诗善丹青,兼众妙而有,然未尝以自多。长坐不睡,一食终日者十二年矣,人以为难,而传以为易。久游灵源之门,得其旨要者也。六月二十五日,佛鉴携此书来请记其本末,而以谓先觉之前言往行,不闻于后世,学者之罪也。闻之而不能以广传,同志之罪也。今予既以传次之,而因又善传,传公又成之。呜呼,后世学者读之,当想见法席之盛也。
萧山老儒余志宁求拙庵诗为赋之 宋 · 郑刚中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纸窗竹屋闭幽深,古木檐头对好阴。
大巧家风祗如此,世人何苦用机心。
德光禅人求赞 宋 · 释宗杲
押陌韵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八
有德必有光,其光无间隔。
名实要相称,非青黄赤白。
参彻佛祖顶𩕳禅,不是等闲相诳吓。
我所参得底只要涅槃堂里用,且不听杜撰禅师三千八百画。
吾为作證明,他年将作轨格。
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二。
上张丞相十首 其五 宋 · 张元干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蠢尔天骄子(原作扰扰干戈际,据残本改),中原祸太深。
野心殊叵测,内地任频侵。
日昃那常晦,阳生自剥阴。
德光非不僭,终识杀狐林。
刘兼道猎 宋 · 刘子翚
刘侯好猎亲驰逐,指呼双犬如奴仆。
朝冲唐石乱云来,暮听潭溪流水宿。
何如著鞭走大梁,我亦与子同翱翔。
今年猎叛醢彭越,明年猎胡羓德光(以上《屏山集》卷一二)。
自得慧晖禅师塔铭(绍兴二十九年) 北宋 · 释法恭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九八
师讳慧晖,金州安城人也,俗姓王氏子也,幼岁而敏黠也。七岁而依理性寺法恩禅师为丫角童子矣。十一岁而出家,读《华严·净行品》,自扪面门曰:「诸佛心源,非老少得真者,必證佛果」。法恩默而知异之。十六岁而恩迁化,一夕不言,师默然而坐,忽梦见恩抚师之背曰:「汝久不得住此,须依付雪峰契禅师矣」。师梦醒,自惟曰:「契公是法眼之流裔也,我恩之因缘在彼宗」。乃问同学曰:「雪峰路远多少」?学曰:「一百里馀,个中有崄难,你欲到彼乎?若去,须相送」。师曰:「是是」。乃到契禅师处。契见师至,而问曰:「甚奇怪,老僧昨夜梦见一弥子来吾室,曰:『和尚是龙巢凤也,吾是凤巢龙也,须是一种』。老僧不觉作礼矣。今日见你,甚是奇特也」。师从此依止十九年。后又契曰:「你因缘因事不在此,且可去天童。今正觉和尚盛化,众已踰千数,你若去,乃可居第一座」。师乃承契教而到天童,其问答见前章乎。师乃居第一座,一众皆贵之。而已随宏智禅师一十七年。径山悟空禅师者,是师之师叔也,天童觉和尚者,是师之师尊也,共作證明,受二师之受印。而行脚五岁,乃参见尊宿二十五人也。后得归天童,而受净慈之请。二月二十五日入院,乃当绍兴二十五年。同二十六年七月十九日退院。师为僧六十八年,此中出世一十二年,七十岁即迁化。十一岁时剃发而以来,曾不到尼公寺庵,其躯清净,宛如水中月。师看阅经论书籍一十二万卷也,人无知其所以。玉田居士、聪林居士、祐普居士等皆是太守辈也,师出世时,共作佐赞。法嗣之出世人一十三人也,石霜总、东谷光等为首,会下云众七百馀员也。诸方尊宿等虽多一天下,至师推毂曰:「内外全该,其馀莫测」。是则摩诃大梵也。皇帝赐「自得禅师」,乃敕号也。浪驰管子记师大概,其旨十之八九不能及者乎。铭曰:
祖室光明,挑少林之妙清;宗旨派脉,绍新丰之洞灵。佛照辉朗,带鹫岭之精精;禅林繁茂,知天童之契情。麟角通气,贺赏一天太平;凤觜出象,制开三段要诚。自得和尚,绍宏智百岁踵;家传密用,举大阳千年行。师游步七十年华后,岂以言思细可形乎!
住瑞岩法弟比丘石窗法恭谨撰,绍兴二十九年除月十五日驰笔书。
按:《自得慧晖禅师语录》卷末,续藏经第二编第二九套第五册。
向侍郎挽诗二首 其二 南宋 · 洪适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沃辔环天下,澄清今范滂。
带牛奸破穴,问马智盈囊。
踰七春秋足,尊三爵德光。
乡闾失耆旧,绋路送车忙。
送拙庵住洪福 南宋 · 释咸杰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瞎驴生得瞎驴儿,龌龊声名彻四维。
更把少林无孔笛,逢人应是逆风吹。
淳化乡饮酒三十三章 其五 《关雎》十章,章四句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四言诗
关雎于飞,洲渚之湄。
自家刑国,乐且有仪。(一章)
郁郁芳兰,幽人撷之。
温温恭人,哲后求之。(二章)
求之无斁,寤寐所属。
罄尔一心,受天百禄。(三章)
郁郁芳兰,雨露滋之。
温温恭人,圭组縻之。(四章)
郁郁芳兰,佩服珍之。
温温恭人,福履绥之。(五章)
关雎跄跄,集水之央。
好求贤辅,同扬德光。(六章)
蘋蘩芳滋,同谁掇之。
愿言贤德,靡日不思。(七章)
偶其贤德,辅成己职。
永配玉音,服之无斁。(八章)
洁其粢盛,中心匪宁。
荐于宗庙,助君德馨。(九章)
贤淑来思,人之表仪。
风化天下,何乐如之。(十章)
捧赐佛照禅师号敕黄示众(淳熙四年正月) 南宋 · 释德光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天书亲自日边来,一道神光遍九垓。
为瑞为祥恩力大,直教枯木解花开。
举船子和尚覆船入水而逝颂(绍熙元年十一月) 南宋 · 释德光
押先韵
蓦口一桡全杀活,点头三下鼻辽天。
至今千古风流在,谁道华亭覆却船(以上辑自宋赜藏主《古尊宿语录》卷四八《佛照禅师奏对录》)。
女真进千手千眼观音像颂 南宋 · 释德光
押寒韵
一手动时千手动,一眼观时千眼观。
自是太平无一事,何须弄出几多般(清文聚奎同治《新喻县志》卷一六《德光传》)。
自赞 南宋 · 释德光
押月韵
辞九重,归东越。
听松风,对江月。
冷笑老胡得一橛(以上宋师明《续古尊宿语要》卷五《佛照光和尚语》)。
送佛照光老赴径山 南宋 · 陆游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卧龙寺
大觉住育王,拗折拄杖强到底。
佛照住育王,挑得钵囊随诏起。
从来宗门话,只要句不死。
说同说异庵外人,若是吾宗宁有此。
日日风雨今日晴,万里春光入帝城。
传宣江上走中使,开堂座下罗公卿。
御香霭霭云共布,法音浩浩潮收声。
报恩一句作么道,常遣山林见太平。
佛照禅师真赞 南宋 · 陆游
押贿韵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六
名动三朝,话行四海。
撒手归来,云山不改。
人言大觉同龛,师云老僧掩彩。
按:《渭南文集》卷二二。又见《增修云林寺志》卷五。
佛照禅师语录序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三三、《渭南文集》卷一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拙庵禅师以佛法际遇孝宗皇帝,问答之语,既刻金石,传天下,久矣。晚,庵居阿育王山中,其徒相与尽裒五会所说法,凡数万言,为五卷,遣侍者正球走山阴泽中,请某作序。某曰:拙庵之道,栋梁大法,无语可也。拙庵之语,雷霆百世,无录可也。又何以序为哉?然五会之外,则有一会;数万言之外,别有一句。是可录,是不可录,诸人试下语,若也道得,老农赞叹有分。庆元三年九月壬子,陆某谨序。
明州阿育王山买田记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二、《渭南文集》卷一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绍兴元年,高皇帝行幸会稽,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上仁宗皇帝赐僧怀琏诗颂亲札,念无以镇名山,慰众志,乃书「佛顶光明之塔」以赐。又申以手诏,特许买田赡其徒。逾五十年,未能奉诏。佛照禅师德光,以大宗师自灵隐归老是山,慨然曰:「僧寺毋辄与民质产,令也。今特许勿用令,高皇帝恩厚矣,其可弗承。且昔居灵隐时,寿皇圣帝召入禁闼,顾问佛法,屡赐金钱,其敢为他费」!乃尽以所赐及大臣长者居士修供之物买田。岁入谷五千石。而遣学者义铦求记于陆某。某方备史官,其纪高皇帝遗事,职也,不敢辞。惟兹四明,表海大邦,自嘉祐、绍兴,两赐宸翰,云汉之章,下饰万物。于是山君波神,效珍受职,鼋鼍蛟鳄,弭伏退听,恶气毒雾,收敛澄廓,万里之舶,五方之贾,南金大贝,委积市肆,不可数知,陂防峭坚,年谷登稔。呜呼盛哉!今德光又广上赐,蕲两宫之寿,植天下之福,无疆惟休,时万时亿,刻之金石,于是为称。咨尔学者,安食其间,明己大事,传佛大法,报上大恩,将必有在。不然,不耕而食,既饱而嬉,厉民以自养,岂不甚可愧哉!淳熙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朝议大夫、尚书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陆某记。
洞霄宫碑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六、《渭南文集》卷一六、《咸淳临安志》卷七五、万历《杭州府志》卷一○○、《洞霄图志》卷六、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六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造化之初,昆崙旁薄。一气既分,天积气于上,地积块于下,明为日月,幽为鬼神,聚为山岳海渎,散为万物。万物之最灵为人,人之最灵为圣哲、为仙真。而道为天地万物之宗,幽明巨细之统,此虙羲、黄帝、老子所以握乾坤司变化也。其书为《易》六十四卦,《道德》五千言,阴符西升度人生神之经,列御寇、庄周、关喜之书。其学者必谢去世俗,练精积神,栖于名山乔岳,略与浮图氏同。而笃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与尧、舜、周公、孔子遗书无异,浮屠氏盖有弗及也。临安府洞霄宫,旧名天柱观,在大涤洞天之下,盖学黄老者之所庐,其来久矣。至我宋,遂与嵩山崇福宫独为天下宫观之首,以宠辅相大臣之去位者,亦有以提举洞霄召拜左相者。则其地望之重,殆与昭应、景灵、醴泉、万寿、太一、神霄、宝箓为比,它莫敢望。在真宗皇帝时,始制诏改宫名,赐金宝牌,又赐仁和县田十有五顷奉斋醮,悉除其租赋。至政和间,宫以历岁久,穿坏漫漶,徽宗皇帝降度牒三百,命两浙转运司复兴葺之,岁度童子一人为道士。建炎中,又废于兵火。高宗皇帝中兴大业,闻之当宁太息,乃绍兴二十五年以皇太后之命,建昊天殿,钟楼经阁,表以崇闳,缭以修庑。费出慈宁宫,梓匠工役,具于修内步军司,中使临护,犒赐踵至。既不以命有司,而山麓之民,亦晏然不知有役。一旦告成,金碧之丽,光照林谷,钟磬之作,声摩云霄,见者疑其天降地涌而神运鬼输也。可谓盛矣!及上脱屣万几,颐神物表,遂以乾道二年,自德寿宫行幸山中,驻跸累日。敕太官进蔬膳,亲御翰墨,书《度人经》以赐。自有天地,即有此山,殊尤之迹,未有若此者。庆元六年九月,葆光大师宫都监潘三华与知宫事高守中、同知宫事水丘居仁以告山阴陆某,曰:「愿有纪以为无穷之传」。某以疾未能属稿。后三年,同知宫事王思明与其徒李知柔,航涛江入东,继以请,乃叙载其本末如此,且为之铭曰:
在宋祥符,帝锡之书。乃作昭应,比隆羲图。元丰景灵,列圣攸居。元祐上清,以祝帝储。栋宇煌煌,焕于天衢。徽祖神霄,诞弥九区。迨我高皇,东巡于吴。眷言天柱,镇兹行都。警跸来临,神明翊扶。乃御幄殿,穆清斋居。天日下照,雨露普濡。迨今遗民,注望属车。三圣嗣兴,光绍圣谟。千础之宫,骞腾太虚。宝磬鸿钟,震于江湖。肆作颂诗,用纪绝殊。